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士之谔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一士之谔谔

2020-08-08 04:32:41 来源:领导文萃 阅读:载入中…

一士之谔谔

  《史记》里记载老头不少,老妪却不多,王陵的母亲便是这不多者之一。王母固执刚烈做事决绝项羽抓她做人质,逼她写儿子前来投靠,她却认准了刘邦,为让王陵铁心事汉,最后竟然拔剑自杀,以死斩断儿子可能孝心产生的他念。

  有其母必有其子,母亲的性格投影在王陵身上,便形成了他坚定刚强、耿介、切直的秉性。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发小很多,卢绾、樊哙、雍齿、夏侯婴等人皆是,然,还有王陵。对于卢绾、樊哙等人,刘邦每每呼来喝去,如同跟班,却独对王陵敬重有加,待其如兄长

  但王陵最初有点儿瞧不起刘邦。刘邦被举为沛公,西征阳,王陵聚众数千,驻扎于南阳,不肯追随,大有“你当你的沛公,我做我的豪强”之势。即便刘邦受封为汉王,王陵依然故我,不见风使舵,更不卑躬屈膝,这在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那些莽汉中,堪称稀有品质

  王陵既有才干,又卓然独立,因此成了刘邦和项羽争抢的对象。刘邦还定三秦以后,王陵到了刘邦的过人之处,便在刘邦提兵东征项羽、拉开楚汉战争序幕过程中,带领自己的部众投靠了这位儿时的伙伴

  王陵之所以选择刘邦,看准的是刘邦的胸襟远见。后来,刘邦夺得天下,曾征询群臣自己得天下的原因,王陵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因此人人,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以至军心涣散人心背离,故失去了天下。”这些一针见血的评价,正是王陵选择刘邦而放弃项羽的理由

  王陵虽然忠心以待刘邦,但他并不是盲从,他的跟随是有主见的,他的捍卫是有原则的。在追随刘邦参加楚汉战争的过程中,王陵不惧凶险浴血奋战功劳赫赫,可他是最后才受封的功臣,原因有二:一者,刘邦最恨雍齿,而王陵却待之如兄弟,并不因刘邦之恨而疏远雍齿;二者,对于刘邦来说,王陵是后来者,且是选择性追随。这两个原因,都是王陵性格的反映,不因刘邦之恨而恨,不因众人之随而随,有主见,有取舍。

  最能体现王陵性格的事件,便是他对“分封诸吕”一事的鲜明态度。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刘盈去世后,吕雉的权力更是如日中天,那些跟随刘邦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勇猛悍将、盖世功臣,无不仰其鼻息。吕雉大权在握,便想要分封她的兄弟子侄为王。朝堂之上,吕雉先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却不因为害怕吕雉的权威担心自己的前程而改变态度,他的回答明白而干脆,他说:“高皇帝当年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若封诸吕为王,便违背了先帝的遗愿,万万不可。”王陵坚决不同意分封诸吕为王,让吕雉十分不快。

  吕雉因为王陵不附和自己,不久就罢免了王陵的宰相之位,夺其相权,给了他一个太傅的闲职。可王陵并不因此而后悔,他不就太傅之职,反而告假归家,闭门谢客,再不上朝,拒绝做吕雉的傀儡,以另一种方式,表達自己的抗争。

  秦人赵良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王陵一身正气、铮铮铁骨,正是这种千人万人都无法相比的谔谔之士。

  (摘自《视野》)

  ◇ 南怀瑾

  我们发现,有时候当一个领导人,往往会被部下捧坏了。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自己并不想这样,下面的人会把我们捧成这样。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要注意,假使将来有那样的地位,要留心被别人捧,到了那样的地位,别人都说你的话说得对,都对你说“是的”。这时你要考虑,不要给人捧坏了。

  历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某一阶段会昏了头,就是被下面捧坏的。(摘自《南怀瑾谈领导的艺术与说话的艺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一士之谔谔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

【一士之谔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