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说满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没答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说满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没答应?

2020-10-23 07:27:20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我们这个受尽外族欺凌而多难的民族中,文天祥是一个杰出的存在,就像漫漫黑夜的星辰,让我们感到黑夜虽长,但依然有光明和希望。

  文天祥,字宋瑞,江西吉安人,南宋状元宰相,伟大的抗蒙民族英雄。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说满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没答应?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高中进士第一,状元及第, 成为天下学子艳羡和满朝文武交赞的对象。

  步入仕途后,文天祥历任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瑞州知州、江南西路提刑、尚书左司郎官、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等职。

  1259年,蒙古大军攻破襄阳重镇,在京西撕开了一个进入南宋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口子,随后进攻京西门户鄂州(今湖北武昌),警报拉响,朝野恐慌。

  惶恐之际,有大臣劝时为皇帝的宋理宗迁都,所谓迁都,其实就是逃跑。文天祥闻之义愤填膺,不顾当时还是末吏之身,大胆上书,痛斥这种逃跑行为,并提出了具体的抗敌对策,宋理宗却置之不理。

  

  不久,文天祥又因为在起草皇帝的诏书中,有讽刺主降宰相、也就是那个著名的蟋蟀宰相贾似道之语,连皇帝都受贾似道左右,文天祥开罪如此权臣,自然葬送美好前程,贾似道便使了个小手腕,安排御史弹劾文天祥。

  文天祥受不了这种鸟气,主动上书,自请辞职。

  当时,文天祥才37岁,年纪轻轻就辞官归里,这无疑成了南宋官场的一种莫大讽刺。

  然而,文天祥毕竟是状元,学识和才能都铁板钉钉摆在那。因此,朝廷稍后又重新起用他为荆湖南路提刑,不久又转任赣州知州。

  1275年,蒙军大举进犯,沿长江东下,京都危急,朝廷别无他法,只得号召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获悉,倾其家财,广为招募,共组织兵马3万人,入卫杭州,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稍后,改任平江知府。但蒙军太凶太猛太快,文天祥像一个救火队长,带兵到处驰援,但迎接他的是一个个城陷将降的消息,常州、平江先后失守,他只得率军急返杭州,准备与蒙军决一死战。

  然而,当文天祥历经千辛万苦赶到杭州城后,才发现平日里那些“忠于”挂在嘴上的满朝文武,已经纷纷逃亡,武官逃失殆尽,文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掌权的谢太后执意投降,蒙军统帅伯颜指定必须由宰相来蒙军大营商议,宰相陈宜中竟然连夜逃跑,不知去向。

  文天祥临危受命,以宰相身份出城,到蒙军大营谈判。

  谈判时,面对凶神恶煞的蒙古兵,文天祥毫无畏惧,当面痛斥伯颜,表示拼命抵抗到底,被当场扣押。

  文天祥被扣后,蒙军将他押到船上。

  

  文天祥开始以绝食抗议,后来,船到镇江后,他借机逃上岸来。

  这时,南宋已经正式投降,蒙古人像当年金兵对待北宋的徽、钦二帝一样,将谢太后和宋恭帝赵显等全部俘虏,押往大都(今北京)。

  随后,宰相张世杰、陆秀夫拥立年仅7岁的赵昰在福州称帝,是为宋端宗。

  文天祥历经万苦,赶往福州,被任命为枢密使,并都督各路军马。

  于是,文天祥派人到各地筹钱招兵,号召各地起兵反抗蒙军。

  1276年,蒙军攻入福建,赵昰随陆秀夫乘船逃往海上,一路漂泊到广东沿海。

  而文天祥却始终坚持到处招兵,抗击蒙军。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一带,随后挺进江西,在雩都挫败蒙军,接连收复了10多个州县,声势大振。

  

  不久,蒙军集结优势兵力,开始猛攻文天祥的义军,义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被迫退到福建长汀、漳州一带。南宋投降蒙古的降将吴浚受蒙古人之命,专程前往漳州游说文天祥,说服他投降,文天祥立刻将吴浚斩首示众。

  蒙军知道文天祥是个死敌,灭亡南宋,必先降伏文天祥,又专门派人把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两个女儿抓为人质,逼他投降。

  文天祥听说后,不但没受威胁,反而对蒙古侵略者更痛恨,反抗更激烈。

  1278年,赵昰病死,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6岁的赵昺继位,是为祥兴帝。

  是年冬,文天祥率军前往海丰,准备进山据险坚守。

  当行军至海丰以北的五坡岭时,蒙军铺天盖地而来,将文天祥和他的部众团团围住,激战过后,文天祥被俘。

  

  1279年初,文天祥被转移到海上的船只中监押,当船经过珠江入海口附近的零丁洋时,他悲从心中起,愤从口中来,随口吟出一首《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首诗里,文天祥表达了山河破碎的悲愤,表明了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遂成千古绝唱。

  然而,就在他吟出这首悲愤的诗歌同时,1279年二月初六,蒙军在海上将南宋最后的朝廷和最后的军队围困在崖山一隅,就像凶残的老虎玩弄一只到手的绵羊一样,先慢慢的撕,再慢慢的吃,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朝廷的最后一点精英,逼到了死亡的悬崖边,最后,不堪其辱的陆秀夫背着8岁的祥兴帝,带领十万南宋精英,投入了汹涌浩瀚的大海,南宋灭亡。

  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人的元朝。

  而文天祥呢?

  此时,带着亡国之痛的他,早已过了零丁洋。

  当年十月初一,蒙古人将这个南宋最著名的囚犯,千里迢迢押解到了元朝首都:大都北京。

  之所以对文天祥如此郑重其事,是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的勇气、能力和事迹耳熟能详,他对这个曾经把蒙古人打得十分头疼的勇猛忠烈的汉子饶有兴趣,一心想招降他,争为己用。

  开始,忽必烈发动已经投降的宋恭帝赵显前来劝降,文天祥一口拒绝。

  元朝宰相和权臣等先后亲审,耐心诱降,文天祥慷慨陈词,义薄云天。

  文天祥前后被关押了3年时间。

  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被拘禁在大都。

  他知道,只要他文天祥一点头,一屈膝,立马就能家人团聚,飞黄腾达,但他咬紧牙关,誓死不从。

  

  1282年1月8日,忽必烈亲自召见了文天祥,进行了最后一次劝降。

  说实话,忽必烈对铁骨铮铮的文天祥确实颇有好感,既有心保全,更希望为己所用,因此亲自出面,耐心说服,想感化他。

  不料,文天祥的心依然和石头一样顽固,意志依然和钢铁一样坚硬,他说:“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

  然而,经过狱中3年的前思后想,他还是对忽必烈提出了一条变通的要求,他说:“国亡,吾分一死矣。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意思是说:国家已经灭亡,我自当以身殉国。但如果你忽必烈把我放了,我还是愿出家为道,再以道士的身份回到故乡,之后我可以以一个方外人的身份,为你效劳。

  

  当然,忽必烈完全可以按照文天祥提出的要求放了他,既可博得一个宽宏大量的好名声,又能消减汉人的反抗情绪,还能让文天祥以出家人的身份为元朝出力。

  然而,忽必烈一双阴险的眼睛,看穿了文天祥的“诡计”,文天祥用的是缓兵之计呀。因为,以文天祥这3年来誓死不从的刚烈表现和一贯固执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因为寻求苟活而投降呢?

  倘若真放了他,回去后一定又是一只骁勇的猛虎。

  纵虎易,捉虎难啊!

  因此,忽必烈拒绝了文天祥的提议,并且最后下定杀他的决心。

  第二天,文天祥被斩于北京柴市,年仅47岁。

  史载,文天祥被押到刑场后,先向刽子手问明了方向,然后,面朝南方,行跪拜大礼,方从容赴死。

  

  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丈夫尸体,在口袋中找到了文天祥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诸葛亮明知不可为,却仍坚持北伐;文天祥明知大势已去,却仍坚持抗蒙,这是一种大义。所以,清末民初的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在《宋史通俗演义》中评价道:“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

  明知是无益之事,却要誓死作为,这就是“义薄云天”的大义,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蔡东藩先生之语,可谓精准之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