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诸葛亮去世前的一件怪事,揭开了蜀汉政权的生存秘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诸葛亮去世前的一件怪事,揭开了蜀汉政权的生存秘密

2020-10-31 06:45:04 来源:聊历史那点事 阅读:载入中…

  作者:南门太守   来源:朝文社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的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率蜀军主力攻入关中,驻兵于关中平原西端的五丈原。长年的操劳,正可以用积劳成疾来形容此时的诸葛亮,加上战事陷入胶着,劳力之外更劳心,诸葛亮病倒了。

  转眼到了这一年秋天,秋风起,天气凉,秋风萧瑟,又容易让人感伤,诸葛亮的病情竟然严重起来。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大为惊愕,赶紧派尚书仆射李福星夜赶往五丈原,一方面探视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面还有一件大事相问。

  一、李福的忘性太大了

  李福赶到五丈原,看到诸葛亮的病情已经很重了。李福在病床前向丞相询问对国事方面的交代,听完后就急忙回成都复命。走了几天,李福突然想起来还有重要的事没有问,于是又返回来重新面见丞相。

  诸葛亮已知道了他的来意,对李福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想说的很多,再说一天也说不完,你想的问的,公琰合适。”公琰是蒋琬的字。李福道:“前几天确实忘了问您这件事,就是您百年这后谁可以接替大任,所以又回来。我还想再问您,蒋琬之后,谁可以接任?”诸葛亮回答:“文伟可以。”文伟,是费祎的字。

  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合适,诸葛亮不再回答。诸葛亮随后向后主上了一份表章,托付后事:“我家在成都有800株桑树,有薄田15顷,家中子女的衣食,已经很宽裕了。我在外领兵作战,没有别的收入和花费,随身的衣物膳食都依靠国家,不从事其他营生以增加一分一毫的私产。如果我死了,不会使家中有多余的资产,身外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陛下对我的恩情。”

  

诸葛亮去世前的一件怪事,揭开了蜀汉政权的生存秘密

  二、李福真的很健忘吗

  李福千里迢迢来前线探病,还肩负着重要使命,见到诸葛亮以后居然把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忘了,说出来谁信呢?

  李福不是普通官员,他是尚书台仆射,尚书台是朝廷的秘书局。李福的职务相当于秘书局副局长,能坐在这个位子的绝对不是马大哈。《三国志》评价李福“果锐”,果断而且敏锐;《益部耆旧杂记》评价李福“为人精识果锐,敏于从政”,是个能力很强的官员。李福怎么能在关键时刻犯如此低级错误呢?

  显然,不是李福“忘了”,而是行前并没有向诸葛亮询问接班人的任务。没有任务,自己就不能多嘴,这是纪律。李福去而复返,显然又接班到了新任务,当然在诸葛亮面前不能如实地说,只好说自己忘了。诸葛亮当然也明白,所以没有追问你为什么忘了。

  三、谁派李福去的前线

  谁派李福来前线的呢?是不是蒋琬?应该不是。史书上说“后主遣福省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宫中”与“府中”,这是蜀汉权力结构的特殊情况,宫是皇宫,府是丞相府,诸葛亮“开府治事”,日常军政事务其实是丞相府在管。诸葛亮上完《出师表》就去了汉中,从此再未返回成都,但成都的丞相府一直都在,由留府长史负责管理。

  前期的留府长史是张裔,张裔死后是蒋琬。但李福不应该是蒋琬派去的。从李福任职经历来看,他也是直接服务于后主刘禅的人。

  李福担任尚书仆射之前,还担任过巴西郡太守、江州都督、杨威将军等职,都是重要的职务。但李福在蜀汉官员中名气倒不太大,除了这次出使五丈原,史书基本上没有留下关于他的太多记载,这很大程度上与李福的出身有关。李福是益州刺史部梓潼郡涪县人,益州地地道道的本土派,益州本土派尽管也出了张裔、李洪等后起之秀,但在蜀汉的政治格局里并不处于主导地位。

  不过李福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当过刘备的书佐,相当于文字秘书。刘备大概对这个秘书相当欣赏,后来提拔李福当成都县令,虽然只是个品秩六百石的县官,却是首都所在地的县令,重要性非同一般。

  李福作为尚书仆射,是直接服务于后主的官员。虽然此时的尚书台并不是蜀汉的权力中杻,但作为刘备曾经的书佐,李福在刘备身边工作过,对刘备想必也充满了感情,综合来看,他是后主刘禅信得过的人,派去执行重要任务也是合适人选。

  

  四、谁给了李福新任务

  李福离开汉中,“别去数日”后再返回,一定是在半路上接到了新的任务,这又是谁下达新的任务呢?

  一个可能性是后主刘禅。也许当初派李福去就是探一探病,但李福走后,后主想到诸葛丞相年事已高,所以想到了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问一下丞相,就又派人去了汉中,半路上遇到了李福。

  但更多的人会怀疑到蒋琬的头上,因为他是李福重复汉中的最大受益者。也许后主派李福去前线探病事先没有知会蒋琬,蒋琬得知后意识到李福此行的任务中缺少一项重要内容,他要么派人立即赶赴汉中找李福,要么面见后主陈述意见,这就有了李福的新任务。

  李福再返汉中,得到了诸葛亮关于接班人的遗嘱,蒋琬顺利接班。蒋琬接替诸葛亮主政后,迅速将李福由尚书台的闲职调任为前监军兼领大将军司马,蒋琬时任大将军,大将军司马相当于大将府里的秘书长,李福成为蒋琬最重要的助手。

  五、诸葛亮的两次遗嘱

  不过,蒋琬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却实属多此一举。诸葛亮对蒋琬一直赞赏有加,曾称赞蒋琬:“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尤其是,在此次北伐前诸葛亮已自觉来日无多,已提前密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也就是说,诸葛亮其实已经对后事进行了安排,即便李福不再重返汉中,蒋琬也将会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那么,李福重返汉中只能是后主刘禅的安排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新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已经明确密奏过的事,后主还要再问上一遍呢?

  当然,为慎重起见再核实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诸葛亮的继任者也是蜀汉实际的掌门人,不仅要有能力带领蜀汉复兴汉室,还要有很高的威望,能把蜀汉官民团结在一起,确定这样的人选,后主刘禅必须慎之又慎。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可能:刘禅向诸葛亮二次追问遗嘱也许另有用意。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刘禅只有16岁,那时需要诸葛亮辅政,但刘禅现在已经27岁了,从年龄上看完全可以亲政了,刘禅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果有,也许追问接班人的问题是为了提醒诸葛亮。

  这个问题诸葛亮想必也考虑过,但他最终的决定是延续蜀汉既有的政治格局,于是指定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继续主持蜀汉军政事务。

  这样做,是诸葛亮贪权或有野心,更不是诸葛亮对后主和先帝刘备的不忠,这是蜀汉特殊的现实所决定的。蜀汉外有强敌,复兴汉室的任务仍然艰巨,而内部隐患也很多,必须采取强势领导,而刘禅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基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