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诚(此文无价)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诚(此文无价)

2021-04-11 06:23:37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诚(此文无价)

  作者:哲学君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鲁迅曾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真诚是心灵的良药,是人生这场修行中让我们不断获益的宝贵品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的是一致的,这叫不自欺。

  真正的智者,能真诚地对待别人,不欺人,更能坦率地对待自己,不自欺。

  01

  不欺人

  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有言: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意思是:待人诚实,即使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即使是亲友也会疏远你。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孟孙有一次带着臣子秦西巴等人进山打猎,其间孟孙猎得小鹿一只,于是命令秦西巴将这只小鹿带回宫去。

  秦西巴带着小鹿回宫的路上,后面有一只母鹿跟随着他并发出阵阵哀啼,他猜得手中的小鹿与这母鹿是母子。

  他不忍心听这母鹿的哀嚎,于是将小鹿放了,两只鹿随即一同逃离。

  稍晚孟孙打完猎回宫,问秦西巴要白天猎得的小鹿,秦西巴说:

  “我回来的路上,母鹿跟着我一路哀嚎,我实在不忍心,就将小鹿给放了。”

  孟孙大怒,将秦西巴逐出宫去。

  过了三个月,孟孙为儿子找老师,想起秦西巴,就将其召回宫中,任命他当太子傅。

  左右臣下对此很不理解,问孟孙:“您之前降罪于他,如今却又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说:“秦西巴心怀仁慈,他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怎么会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呢,叫他做我儿子的老师,我很放心。”

  内心真诚善良的人,说不出伤害他人的话语,做不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尽管有时他们的做法会显得得不偿失,但巧诈不如拙诚,日久见人心,一个人为人到底如何,时间久了大家在心里自然有清晰的判断。

  人生是一盘很大的棋,当前的行为要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才能知道它的好坏;

  所以无论何时一定要真诚待人,不欺骗、不伤害,福报自会随之而来。

  图片

  02

  不自欺

  《荀子·不苟》中有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君子要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包括自己。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寺院中的侍者看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而是非常自然地接过大碗就吃了起来。

  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头,心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并且脸有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傅为何不吃?”

  居士见高僧一语不发,便恭敬地说:

  “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的确有失礼之处。然而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面再推回到您的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

  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傅,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非内心真正所想,为了礼仪周全我们尽量表现得谦让客气,但是思想和行为的不一致常常会使人疲累不堪。

  不如在适当的礼貌中大胆地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撇开那些虚假的客气,对自己诚实,也不猜忌别人,坦率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才是做人的真谛。

  图片

  ▽

  《孟子·离娄上》 中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

  极端真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未曾有过的事;不真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

  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为人处世,唯有报之以诚,才能有力地撼动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希望我们余生都能以诚待人,不欺骗,不说谎,不粉饰,表里如一,实实在在与人相交,与己相处,与世界相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诚(此文无价)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