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戏当真
杨家将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杜撰的。事实上,在北宋年间,并不存在一忠一奸的潘杨两家,一直恶斗不已。无非是编戏文的人,为了好看,生编出来的。当然,这样的编法,也符合国人的想象,我们是不可能打不过狄夷的,但凡打不过的时候,一定是内部有了奸贼。
编出来的人物,还就是有人当真,有人告诉我,在山西某个地方,还就是有姓潘的和姓杨的,自以为是杨继业和潘仁美的后代。两家的族人,老是闹事,不是打就是互相骂。还好,不像南方,动辄械 斗,出人命。
杨家将的故事,潘杨两家,虽然不是忠奸两分,但多少还有点影儿,毕竟有过一个杨业,还有一个潘美。只是,他们两个不是对头,也没有忠奸之分就是了。剩下的事儿,都是编戏文的人演绎出来的。但是,《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故事,纯粹是写小说的胡编出来的,人们根本找不到现实中的影子。《水浒传》里写武大郎武二郎以及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不多,但也有专章,只是,里面似乎没有提到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但在《金瓶梅》里,吴月娘还是频繁出场的。
然而,清代在山东兖州谷阳县西北处有个村庄,旁边有座大坟,据说是西门冢,村里里面有吴、潘两族,居然都自以为是吴月娘和潘金莲的族人。吴家人自我感觉是西门庆正妻之族,自豪感多一些。而潘家人,则认为吴虽然是正妻,但潘金莲更受宠,所以,自我感觉也不错。
吴家人为了打击潘家的气焰,压过他们一头去,在过年的迎春社会上,请来戏班子演《水浒传》上西门庆潘金莲偷情,毒死亲夫武大郎,最后被武二郎双双杀死的故事。潘家人感到很上火,聚众大哄,说是侮辱了他们的姑姑。两边打了一架之后,双双告到县令哪里。县令大笑,把两族各抓一个领头的,枷号示众,身上写上几个大字:某某无耻之徒示众。但是,事情过后,吴潘两家,依旧还是闹。
民间的宗族,无聊到把小说戏剧当真,自己往上攀亲,倒也罢了。无知愚民,哪朝哪代没有呢?然而,现在各地开发旅游,争抢历史名人,抢诸葛亮,已经是在依据小说了,但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诸葛亮。但武松在历史上哪有此人呢?抢得比诸葛亮还欢。甚至,连西门庆和潘金莲,也有人抢。虽然在舆论的压力和上级的干预下,消停了一阵儿,但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不服气的。
把假戏当真,原本就是无聊,然而把这无聊的把戏在旅游事业中弄假成真,没有别的,只能说明国人在文化上的粗鄙和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