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城市同时出手!楼市加速分化!
楼市变局,正在走向深水区。
从“房住不炒”到“住有所居”,住建部的一场发布会,为楼市下半场直接定调。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
保障房体系的完善、租金指导价,或许即将出现。
而此时,各个城市对楼市变局的应对,也出现明显的分化。
1
主要的大中城市,依然是调控加码为主。
先是银川,8月23日调控加码,二套房首付比例调至不低于50%,宁夏户籍居民家庭在银川市辖区限购2套住房,宁夏以外户籍个人在银川市辖区限购1套住房,以及3年限售等。
在7月份住建部约谈的5个城市中,银川已经是调控新政出台最晚的城市。
但其对限购户籍的范围,依然停留在宁夏户籍,而非银川户籍,力度并不算强。
再是温州,8月24日调控加码,提出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严格控制房价涨幅,并建立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
同一天,合肥调控加码,暂停市区范围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合肥市和平小学学区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以及建立热点学区房价格指导机制。
以学区房为标的设置二手房指导价,合肥还是头一个。
而广州紧跟脚步,在8月31日也官宣了二手房指导价。
而从首批公布的二手房指导价来看,最高的也限定在10万元以下,基本上与一年前的成交价接近。比如天河区的美林湖畔,7月份在链家上的成交价是8.7万-8.8万,此番出台的指导价为51884元/平方米,与一年前相当。
有的房源价格,甚至比一年前腰斩!
深秋将至,寒冬也不会远了。
信号十分明确:只要是房价过热的城市,调控虽迟但到。而房价涨幅过高的城市,二手房交易指导价这一大杀器,不会缺席。
比如广州,7月二手房环比涨幅为0.6%,在70个城市中位居第五;同比涨幅为12.2%,则排在第一位。
比如银川、温州、深圳、合肥等城市,今年的二手房价涨幅也都在5%以上。
调控的高压态势丝毫没有减弱,整个市场下行压力巨大,房企更是首当其冲。
曾经含泪退出乐视的孙老板,在融创的投资会上也无奈表示:“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很大,预计下半年市场还是会比较惨烈的。”
“特别像2018年”。
2
热点城市还在加码调控,有的城市,却出台政策支撑楼市。
8月31日,吉林省长春房地产业协会发布一份《通报》,其中提到多条支撑楼市的措施。
供地,本年度第3次集中供地以棚改用地、租赁住房用地为主,原则上不再供应住宅用地。
房企解压,允许银行为房企出具保函,替代预售资金监管。在长春城区开发的楼盘,不再缴存为借款人承担阶段性担保的贷款保证金。
购房,现行首套房首付比例30%、二套房首付比例40%,不作调整。
房贷,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住房公积金商业银行组合贷款(试点)。
最重磅的,还是直接发放购房补贴。
《通报》明确,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的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执业技能等级人员等留(来)长就业人才以及进城农民,按人才50元/平方米、农民80元/平方米额度予以购房补贴。
另外,长春市政府还会投放5000万元资金,以抽取消费券形式,向符合条件的购房人才和农民发放。
甚至鼓励开发商对人才和农民购房给予优惠,但成交价格应不低于商品房备案价格的85%。
在给予购房补贴的同时,还限制了房价不能过低。
但这个补贴金额,见仁见智吧。
同样是省会城市,为何长春却在逆势支撑楼市?
答案也显而易见:跌得太多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长春二手房虽然环比上涨,但同比还是下跌1.9%。也就意味着,这一年长春的房价,一直处在下跌通道中。
为何长春的市场如此冰冷?
房价是一个城市经济、人口基本面的综合反映。而东北地区近年来的经济、人口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长春自然也躲不过去。
2020年,长春GDP增速3.6%,排在百强城市的42位。而其十年新增人口,仅有29万人,与河南安阳、山东潍坊相近。
尽管长春人口还在增加,但当整个东北人口都在流出,每年不到3万的新增人口,显然无法支撑整个省会的楼市。
火热的城市加紧调控,冰冷的城市补贴买房,这就是当下分化的楼市。
3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长春必然不会是最后一个出台购房补贴的城市。
下一个,会是谁?
答案还是要从人口流动趋势中寻找。
根据船长的统计,全国大陆31个省市区公布七普数据的361个城市(县)中,共158个城市相比2010年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的状态,且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其中,海南屯昌县、四川攀枝花市、吉林长白山、辽宁盘锦是人口负增长最轻的4个城市,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绥化,10年间人口负增长超100万,排名垫底。
而攀枝花,更是成为第一个出台生育补贴的城市。
人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形势最为严峻的,自然还是东北。整个东北仅有沈阳、大连、长春3个核心城市的人口在增长,其余35个城市则全部陷入人口减少的局面。
而这些城市的楼市局面,要么鹤岗化,人口持续流出,房价不断下跌;要么学习长春,出台购房补贴,多少挽回一些购房客户。
但不论哪条路,都势必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