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2021-09-23 06:26:46 作者:夏枯草 来源:慈怀读书会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全红婵又夺金了。

  在上周刚结束的全运会女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在落后三轮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又夺得了金牌。

  很多人认为她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冠军必然是天才问世,而我却认为真正促使她稳登跳水顶峰的是这几点:

  能吃苦:每天陆上跳200到300下,水上120个左右,这些枯燥的练习,她不怕慢,持之以恒地认真做。

  专注练: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动作练好,挣钱给妈妈看病。

  好心态:她说“在哪都是跳五个动作。”正是这三点造就了她学完三周比赛就能夺冠的传奇。

  全红婵的经历可用一个“稳”字来评价。

  可见走得稳的人都具有这三个《钝感力》的特质:

  走得慢是量变的积累,想得少才能坚持到质变,好心态是量变的终极密码。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01

  走得慢才能走得稳

  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中有这样个故事:

  在日本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里,作家O先生很有才华,时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当时不出名的作家常被拒稿,O先生也不例外。

  然而O先生太敏感,一被拒绝就长时间消极,不再写作。

  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很多年后,那些刚开始基础差却愿意慢慢坚持的作者陆续有了成绩,有五、六位甚至获得了日本文学界最高奖项“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

  O先生却查无此人!

  纵观生活中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平凡时默默坚持耕耘,慢慢打好基础。

  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致加西亚的信》中说:“磨难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的确如此,毫不起眼时坚持慢慢走才有发光的机会。

  前段时间,旧物改造博主泽杉上了热搜,所有旧物一到她手中就成了美轮美奂的工艺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累积了3年改造旧物的经验,才成为博主。她在持续更新1年多之后才有一个视频火起来。

  事实上,不是她运气好,而是热爱让她拥有有益的钝感力,她坚持输出不问结果,才有慢工而出的细活。

  渡边淳一认为: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就的人,不止需要拥有才华,还得有有益的钝感力。

  怎样培养这种钝感力呢?

  调整面对困局的反应,当一件事结果不好,我们应该将事情拆解开来,分阶段总结。

  将一段段基石铺好,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前路才能走稳。

  而这个过程要求我们有这样的钝感力:看不见希望时再坚持一段路,羡慕别人逍遥时低下头来潜心做。

  俄国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句话最贴切:“在现实主义者身上,并不是奇迹产生信仰,而是信仰产生奇迹。”

  的确如此,人生路上,没有人能不经历磨难就收获幸福人生。

  不屑慢慢走的人,一定等不到长翅膀高飞。

  别怕微小,星星之火熬过了冬天,才有机会在春风里燎原。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02

  想得少才会走得快

  《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句话运用于工作中的坚持同样有意义:

  不胡思乱想,一直坚持走,故而流水不腐败,门轴不腐烂,技能越来越精湛。

  在札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部,医生都是严格按照毕业时间来论资排辈的,医生们都十分腻烦脾气不好的主任教授。

  很多人因为教授的斥责备受打击,不敢再近距离学习。

  S医生却不一样,即使作为教授的第一助手他被骂得最多。

  每次被骂,他都轻轻地说:“是、是”,丝毫不影响手术的配合。

  众人都很同情他,当事人却毫无反应。

  每次口头敷衍过后,依然虔诚地向教授近距离学习手术要点,最终他成为了整个医疗部最为出色的医生。

  正是由于S医生不多想且执行能力极强,才在今后的医学生涯中又再攀高峰,他成了该医院的院长。

  《巴黎圣母院》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独眼人和完全的瞎子比起来缺点更严重,因为他知道缺什么。”

  不必想太多,找到缺什么,别怕走得慢,补好短板才能走得快。

  作家余华讲过他的写作秘诀是一个字:写。

  刚开始写作时,余华不知道怎么分行,怎么点标点符号。他找了一本文学杂志来模仿,逼着自己往下写。

  每次坐在书桌前,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就逼着自己必须往下写,写完再说。

  可以发表作品之后,他不知道怎样写好对话,就用叙述的方式先将对话内容写出来,觉得好的再用引号标出来,当做对话。

  他面对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让对话和叙述融为一体,他就将对话写长一点,让人物呈现出节奏和旋律来。

  正是他遇到问题时想得少,不断尝试去解决。

  才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后成为了著名作家,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享誉中外的优秀作品。

  有句话说:“人的烦恼在于想得太多而能做的太少。”

  渡边淳一认为:要成为一个有钝感力、经受得了打击的人,必须有孤芳自赏的能力。

  具体操作就是:别人的打击,保持左耳进右耳出的钝感;面对困难,不多纠结,尽力将眼下的事做好。

  正如英国散文家威·赫兹里特所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做任何事,先不过多纠结,将能做的事做好,再规划下一步即可。

  每做一步都有收获,才能培养孤芳自赏的能力,屏蔽弦外之音,再接再厉。

  故而想得少的人干扰少,才能走得远。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03

  心态好才能坚持走

  渡边淳一在书中提到了“自律神经”的概念,他认为:

  人类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经来控制的,而心态好的人血液流通更顺畅。

  有钝感力的人心态好,其自律神经不容易陷入异常的刺激中,从而使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

  心态好是能否成事的关键一环。

  菜摊作家陈慧如今已出版了两本书,她每天用自己改装的小推车卖百货来撑起生活的根本,再将人生百态写进作品。

  陈慧作为离异带娃的单亲母亲,生活的艰辛压弯了她的肩头。

  她却以好心态将磨难炼成了灵感的源泉,寂寞与孤独、困苦和缺憾都是她写作的素材。

  可见,并非过得好的人心态好,而是心态好了,才能调整状态过得好。

  笑或者哭都影响不了磨难降临,不如就像渡边淳一所说:

  保持好心态,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不使自律神经陷入异常的刺激中。

  简单来说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干扰而产生沉重的精神压力。

  让心态变好,精力集中,才能减少负担,巧妙发挥自律神经的作用。

  瞿秋白说:“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

  同样的局面,悲观者只看到了荆棘;乐观者却看见了隐藏的希望,有更大的能量面对生活的艰难。

  可见,行事先得把心放宽,才可安睡,才有精神前行,才有耐力渡险。

  好心态才是成事与否的保证书。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04

  张小娴说:

  “耕耘就已经是一种收获,耕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能够让你进步的,不是收获而是享受,正如奋斗已经是征服。”

  的确如此,少想点立马耕耘,走慢点将地基搭稳,以好心态去坚持,这就是生活的“钝感力”。

  《格言联璧·处事类》有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只要天天走,不放弃;只要常常做,不畏难;只要心态好,再远的路都能到达。

  点个在看,你敢一直走,生活总会应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