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2021-12-14 06:21:09 作者:洞见Allergy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曾在网上看这样一个提问:“你做过最孤独的事,是什么?”

  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样。

  有说一个人去吃饭的时候,不敢离开位置,怕服务员把餐收了;

  也有人说一个人住的时候,看见蟑螂在眼前爬,舍不得拍死它。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答,是:逼自己合群

  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为了避免孤独,勉强过自己去合群。

  可经历过很多事后,你会发现有时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独。

  01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公维特一度活在合群的枷锁中,无法自拔。

  他从小智商超群,拥有过人的钢琴天赋。

  但这却让他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备受排挤。

  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假装摔坏脑子,变回普通人,还失去了弹钢琴的能力。

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如此一来,他终于被大家接纳,成为一个合群的少年了。

  可这样的伪装,却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热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不得不听摇滚乐;

  明明很聪明的他,为了显得合群,要努力去装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直到某天,维特在CD店中,发现一张钢琴演奏专辑。

  回家播放之后,他哭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伪装,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真实想法的压抑。

  唯有追逐音乐梦想,才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寂寞,而是在无尽的喧哗中丧失了自我。”

  勉强自己合群,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你努力让自己合群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过程。

  除了为难了自己,什么都不会改变。

  02

  三毛曾在散文中写道: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成长本来是一场孤独的冒险,但是太多人融入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表弟今年刚换了个新工作。

  以前下班,他不是锻炼,就是学点他喜欢的摄影。

  现在一下班,就和同事一起打游戏。

  我问他:“怎么回来也不学习了?”

  谁知,他很无奈地说:

  “这不是刚换新工作嘛,同事喊我打游戏,拒绝不太好,显得我多不合群。”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这样,因为害怕孤单,而拼命挤进热闹的圈子。

  豆瓣网友@海猫君发过一篇帖子,获得了很多人共鸣。

  她说自己以前很害怕被贴上“不合群”标签。

  独自去吃饭或看电影,很怕遇到熟人。

  每当这时候,她都会装作没看见,或者编个谎话说自己在等人。

  好像独自做这些是一件丢人的事。

  因此,她经常和3个室友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刷剧、看电影。

  几乎任何事都附和他们,极力隐藏自己的想法。

  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于是她尝试脱离她们,不再挖空心思揣测他人想法,不再去适应他人的口味、偏好、作息时间。

  她发现“不合群”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一个人看电影,我可以不再纠结,随时出发,选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一个人旅行,我不必强迫去游客扎堆的景点拍照打卡。”

  渐渐地,她在独处的时光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能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曼妙的风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学会不合群,与自己好好相处,是一个人内心强大和丰富的开始。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静下心来反省思考,看清生命的真相,悟透自己的人生。

  当你学会不合群了,活得便就自在了。

  03

  庄子有言: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独处,向往合群。

  但三五成群的人,不一定快乐;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孤独。

  《圆桌派》的主持人窦文涛入行30多年,接触的各界名流多不胜数,但他几乎不参加交际应酬。

  他的圈子很小,只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有人说:“别看窦文涛在节目里谈笑风生,其实是个不喜欢社交的人,宁愿在家看书,也不想出门参加饭局。”

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鲁豫就曾问他:“你一个人在家干嘛?”

  他回答道:

  “我一个人的时候忙得不得了。我要吃早餐,我要看这个画,我要看那个书。还有几百集的英剧美剧要看,每天还得坚持走一个跑步机.......”

  任外界如何热闹喧哗,窦文涛都纹丝不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冯骥才说过:“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越优秀的人,越享受独处,越独处,心越平静充盈。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也是个不合群的怪人,到了一定年纪,甚至闭门谢客,潜心写作。

  这才创造出了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

  他的夫人杨绛也是如此,她很少参加文化圈的应酬,日常就是躲在书斋里读书、写作。

  后来,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发行了上百万册,102岁时还出版了《杨绛文集》。

  看过一句话:“有些人注定要不合群,否则你不会看到他耀眼的光芒。”

  当一个人摆脱无用的圈子,才能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

  屠呦呦曾在她的获奖感言里,说过一句非常引人深思的话: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就会有一批骏马供你挑选。”

  点个在看,与其刻意合群,不如让心静下来,不讨好,不迎合,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

  那时候,你不用主动合群,优秀的朋友、适合你的圈子,都将主动奔你而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