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刘邦: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刘邦: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

2022-04-05 02:20:27 作者:洞见ciyu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刘邦: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

  不见自己,难以观世界。

  公元前195年,长乐宫上的龙榻上,刘邦处于弥留之际。

  吕后低声问他死后的人事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

  刘邦思索一番,回道:“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一席话,刘邦就安排好了身后王朝大事。

  一介布衣,提三尺长剑,开四百年汉朝。

  纵观刘邦纵横捭阖的一生,决定了终成帝业的大格局,就在于他能:

  见自己,见他人,见天下

  01

  见自己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

  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刘邦问众臣,我为何能夺天下?项羽又为何会失天下。

  群臣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最后,刘邦自己说道,我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邦治国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这是我能得天下的原因。

  这样深刻的自我认识,贯穿了刘邦的一生。

  人生之大敌,唯有自己。

  有大格局的人,始终在与自己的弱点较量。

  在《史记》里,司马迁评价刘邦:高祖为人,好酒及色。

  这样一位贪美色,嗜好酒的人,在攻破咸阳时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主咸阳。

  眼前的奢华之景让他沉醉,咸阳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宫殿内有堆积成山的金银珠宝,后宫中有如云的美女。

  贪酒好色的刘邦,面对如此诱惑难以自持。

  但在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刘邦硬生生地刹住内心的冲动。

  满堂金玉一律不取,三千佳丽一概不碰,并且跟百姓约法三章。

  后来,军队井然有序地还军灞上时,全街百姓箪食壶浆,夹道送迎。

  不见自己,难以观世界。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掂量不清自己的分量。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往往能知不足而改正。

  刘邦市井混混出身,素来怠慢儒生,但他却能自察自改。

  儒生郦食其拜访时,他叉开双腿洗脚,态度恶劣,可他见郦食其有非凡才干,马上停止洗脚,整理衣冠,请他到上宾位置。

  儒生陆贾辅佐他时,他一开始很不耐烦陆贾吟诗谈书,可到后来,经常虚心向他商讨治国之策。

  在《哲人言行录》中,有人问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为难?

  他回答了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一个人在向外求时,要先向内审。

  星辰大海,启程于足下。

  一个人如果连内心方圆都量不出来,难以谈上拥有什么大格局。

刘邦: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

  02

  见他人

  陈寿在《帝王世纪·汉高祖论》谈到刘邦能问鼎天下的原因之一,在于他能聚天下英雄。

  “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徳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

  社会如同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

  如何处理与他人的链接是一门大学问。

  刘邦深谙此道。

  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写信邀功请封“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

  刘邦读完信愤怒不已,认为韩信是趁机要挟,大庭广众之下正想大骂韩信。

  但他忍了下去,改口说做也要做真正的齐王,不要做假齐王,稳住了韩信。

  因为刘邦知道,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利往。

  不许以加官进爵,韩信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在沙场征战。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

  层次低的人,只顾着谋一己之利,层次高的人,却能洞察别人的需求。

  刘邦揭竿起义之初,同县的雍齿追随。

  可雍齿素来轻视刘邦,趁刘邦领兵外出打仗的时候,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

  刘邦对他可谓恨之入骨。

  当平天下,论功封赏时,刘邦没有杀他以泄心头之恨,反而封他为列侯,以此来安抚众将,表明不会飞鸟尽弹弓藏。

  这样的大度让雍齿从此心悦诚服,更让一干文臣武将誓死相随。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不识人,难容人,一个人孤军奋战,终究会独木难支。

  反之,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所撑开的格局便有多大,所取得的成就便有多高。

刘邦:如果格局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格局?

  03

  见天下

  在《弈林新编》中有一句话,“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天下为棋盘,刘邦和项羽是棋手,是博弈者。

  项羽所谋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刘邦所决是万里江山。

  项羽领兵占据咸阳后,谋士劝他自王关中,以图天下大事。

  但项羽却想打道回乡,回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顾着享受眼前的浮名虚利,让项羽错失以关中为要,控制诸侯的良机。

  在垓下之围中,虽然楚骑最后只剩二十八人,几乎全军覆没,但江东还有数十万子弟兵,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却过不了这一个坎,耿耿于怀这次的失利,以自刎的方式葬送了宏图霸业。

  目光短视之人,只着眼于一时之胜,一时之败。

  反观刘邦,从不在意暂时的起落沉浮,目光所及则是全局。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汉王,他虽然窝囊憋屈,但懂得审时度势。

  在去领地巴蜀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向项羽表明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其实暗地里,刘邦厉兵秣马,养精蓄锐。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开创大汉王朝的开端。

  在彭城之战中,刘邦54万联军败给项羽的3万人马,溃败逃窜,狼狈不堪。

  刘邦大手一挥,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为奖赏,寻找能够与其合作打天下的人。

  韩信、彭越、黥布应邀来援,他们三人率数十万军队与项羽决一雌雄,最终刘邦以把半个天下的押注,赢得了整个天下。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

  一个人目之所及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田,即使能力再强,所获成就也是有限。

  拥有大格局的人,谋全局,不贪一局之利;谋一世,不逞一时之快。

  ▽

  人无格局不立,事无格局不成。

  如北宋宰相吕蒙正所感慨的: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刘邦与项羽的人生差距,就在于格局的高下之分。

  刘邦会剖析自我、洞悉他人、谋事长远,这是项羽所不具备的。

  而这三者所构成的格局,让刘邦起于阡陌,成于帝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