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言的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言的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言的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无言的宇宙》是一本由[美]达纳·麦肯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一):数学——必修课

  作为一位数学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数学史著作,她更多的是以一种但凡能识字的人都能看的懂的形式撰成,即使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数学出生的人,也能一清二楚的摸清书中贯穿人类文明的24四个数学公式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过去很多人都不敢碰触这个领域的书籍,像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这样的经典著作,70%以上的内容都是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做功底的,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很难看明白书中介绍的各个伟大数学家们的思想及工作,然而这本书打破了这种历史规律,以一种全新的叙述方式像童话故事一样讲述给读者,让读者没有负担的领略千年来数学在人类历史中的贯穿作用。

  很多人任然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人觉得学不学都一样,学了也是白学,因为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学习二次函数,不需要学习微积分,三角函数等等等等,我们要学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加减乘除!这才是最有用的,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学数学一样生活的很好,学了反而变糟糕了,你看英国首相卡梅伦8*9都不会,照样是英国一把手!撇开网上众多阴谋家的评论不说,最近BBC拍摄的《中国式学校》在网上流传甚广,从视频中很容易看出英国人并不像中国那样把数学作为第一位的学习科目,很多孩子上来高中还不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作为在导航,现代通讯,物理学等领域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三角函数在一群高中生中鲜为人知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它把角与边紧密连系起来,为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都是学习它重要意义所在。然而及时是这样,课后愿意自主去找自己老师请教的就4位同学!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确实,不得不承认,数学对很多人而言很多都是在生活中用不上的,我们不会在开车的时候用积分去求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最高时速,因为你怎么开最高也就120,根本不用计算。这样的认识是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思想而来,古代中国人的数学并不能严格的称为数学,而是一种算数,它只是数学的一部分,过去人们看到的都是数学实用的一部分,这也许就是现代中学生所称的数学无用论的思想源泉之一吧。但是翻开人类历史的长卷,可以看到,及时是文明还没正式形成之时,数学的一部分计数已经诞生了!你不可否认,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重要更替都伴随着数学的发展。每次数学危机的缓解都将整个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最初数学和哲学密不可分的,数学并不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出现,而是一种锻炼人所及思维的方式,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开创了数学的科学境界,让世界看到了数学的逻辑魅力,至今为止还有乐死不批的人去研究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方式,就连美国总统林肯也不例外,这穿越前面永不溟灭的魅力不是所有学科都能拥有的。数学同样包含了像西帕索斯、希帕蒂亚、阿基米德等这样的不为强权,坚持真理的英雄故事,同样包含了群论、非欧几何、四元数这样超越肉眼世界的真理,同样包含了卡尔达若公式、方程这些开天辟地的工具,面对数学选择放弃,放弃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很多知识背后的神秘力量!

  同样推荐爱德华兹的《费马大定理》一书,书中同样让读者领略了数学背后的故事!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二):那片天空

  数学的天空好像永远都那么深沉,那么无底洞。你无法想象里面的时间空间有多大,你只能窥其冰山一角

  而这本书却揭开了那围绕着数学和方程的神秘莫测的面纱,让那些对此感兴趣的人得以窥其真容。

  书中所言,我们试图讨论伦勃朗或者凡 高的作品,我们可就必须观看他们的油画。

  既然如此,在说到艾萨克 牛顿或者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时,我们难道能够不去展示他们的画作吗?尽管语言贫乏而又不那么准确,但还是试图用语言来解释这些公式的意义以及那些理解它们的人视它们为珍宝的原因。

  当代的学生正在逐步丢失算学大师为我们遗留的财产——对于数学的感觉。今天的学生们对数字的了解不如过去了。他们依赖计算机的尽善尽美;万一他们打错了键盘,他们还灭有能力检查计算机的结果是否正确。甚至连二位数与一位数的相乘都要依赖于现代的电子计算设备,丝毫不会口算。更别提在纸张上列公式计算。

  那古代的定理(零的发现、π的发现、无穷的概念、杠杆原理等)——探索时代的定理(卡尔达诺公式、开普勒的行星运行定理、费马最后定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牛顿定理、欧拉定理等)——普罗米修斯时代的定理(汉密尔顿与四元素、非欧几何、质数定理、傅立叶级数、麦克斯韦方程等)——我们这个时代的定理(量子与相对论、狄拉克公式、陈省身-高斯-博内公式、连续统假说、洛伦兹方程、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随便一个公式背后的故事,足以令你着迷。

  且翻开书,跟随那公式翱翔于它那背后无言的宇宙!

  你会惊叹的!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三):走进数学

  对我来说,数学是令我骄傲的学科,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偏科,靠数学成绩撑出一份拿得出手的门面,而我也一直以为我喜欢着数学,甚至在多年以后,我都怀念着挑灯夜战奥数难题的那个身影。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喜欢的是那种做题如过关闯将的成就感和征服感,而非数学本身。那个浩瀚的世界,我从未真正走近它,更不要提沉浸于此了。最近,一本叫做《无言的宇宙》重新带我走进了这个世界,这一次,我看到了那些充分享受数学之美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

  由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达纳•麦肯齐著就的《无言的宇宙》,选取了24个对于人类历史意义重大的数学公式,从基本的1 + 1 = 2到揭示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从著名的E = mc²到神秘的“汉密尔顿的四元数方程”,讲解了一个个数学方程式背后的故事,有发现者的无心之举,有对求知的执着热情,代表着人类向着未知领域探索的一个个足迹。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所有科学门类的基石。人类用数学的工具,破解着上帝创造的神奇,试图揭开宇宙中神秘莫测的面纱。

  作词人林夕有个“富士山爱情论”——“其实,你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而这本《无言的宇宙》,则是带着你走进数学——属于你自己的“富士山”的指南书。

  文/卢育涛 2015.06.02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四):数学曾是你挥不去的噩梦?因为你没看过这些故事 | 有读

  有读荐书第 16 期 |

  无言的宇宙

  — [美] 达纳·麦肯齐 著 —

  Q:数学是什么?

  A:音乐家说

  数学是世界上最和谐的音符。

  植物学家说

  世界上没有比数学更美的花朵。

  美学家说

  哪里有数学,哪里才有真正的美。

  哲学家说

  你可以不相信上帝,

  但是你必需相信数学,

  世界什么都在变,

  唯有数学是永恒的。

  其实你一点都不厌恶数学

  可能你对以上的各种回答不能感同身受,因为,经历过学生生涯的你(尤其是文科生),会说:『数学是我的噩梦!』

  搜寻地外生命的科学家说,我们能够解码的第一份来自地外世界的信息将以数学形式发送,因为数学是最为广泛接受的宇宙通用语言。这熊孩子没准在外星人入侵的时候会因此捡回一条命。

  当我们厌恶数学时,我们厌恶的是数学吗?莫如说我们讨厌的是数学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今天,请你暂且放下心中对教育制度的愤恨,让我们来一次伟大的数学公式巡礼。如果你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了你数学公式背后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你会爱上数学吗?

  伟大的数学公式巡礼

  O.1 世上最简单的公式

  1+1=2

  稍有数学阅历的人都有这样的直觉,凡是『简洁』的公式都会给人以美感。而 1+1=2,这是所有公式中最简单明了的一个了,我们只有把它的发明归功于上帝。

  公式背后的故事

  cat+fish=fishbone 猫+鱼=鱼骨

  尽管从远古起人们都心照不宣地知道 1+1=2,但直到1557年的某一天,这一等式才写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形式。也就是说等号这个每个等式中都有的成分直到16世纪才第一次出场亮相。

  O.2 毕达哥拉斯定理

  a2+b2=c2 (吐槽豆瓣编辑器 word 里正确的公式 到了这里就 又变成这样了 中文表示一下 a的二次方+b的二次方=c的二次方)

  即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定理是如此地深入每一个地球人的心灵。它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公元前约三千年的古巴比伦书版中就有记载),也是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公式背后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传统数学和哲学的创始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派是一个个人崇拜的秘密组织,鼓吹节欲、尊长和一夫一妻制。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数字统治的,他用数字推断人的命运,如奇数被认为与男性有关,而偶数与女性有关。他发现了称之为『完全数』的数字,也就是那些等于自己全部真因子之和的数字。比如:6(6 = 1 + 2 + 3)和 28(28 = 1 + 2 + 4 + 7 + 14)。已知的完全数共有47 个,随着计算机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每隔几年就会发现新的完全数。

  O.3 圆周率的发现

  π=3.1415926535....

  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10万亿位精度。不过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公式背后的故事——布丰投针实验 (豆瓣书评不支持插图功能 布丰投针实验大家百度一下吧 自己探索学的更扎实)

  在地板上画一系列间距为2厘米的平行线,然后把一根长度为1厘米的针扔在地板上。那么,这根针与地板上的线条相交的概率是多少呢?1733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1777年,布丰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概率值是1/π。

  看到这个事实,阿基米德会目瞪口呆、刘徽会无语凝眸。所以,如果上帝创造了整数,而且他也创造了π,那或许上帝其实是一台计算机。

  O.4 费马最后的定理

  xn+yn=En (同上 word 里输入正确的 这里不行 x的n次方+y的n次方=E的n次方 到此已经无力吐槽豆瓣编辑器)

  1637年的某一天,法国律师兼业余数学家费马,在一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任何立方数都不可能写为两个立方数之和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四次方数可以写成另外两个四次方数的形式。普遍地说,任何二次以上的幂都不可能写成另外两个同次幂的形式。”

  即,当指数n大于2时,上述方程没有整数解。

  在写下上面的猜想后,这个天生羞涩、沉默寡言的人却跟世界玩了一个恶作剧,他又写道:“对此我已经找到了一个真正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处太小,写不下。”

  然而,他怎料到,他随意写下的两句手记,却让350年间的无数数学家耗尽一生,也没能找到那个证明。直到1994年,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

  对此我已经找到了一个真正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处太小,写不下。

  然而,他怎料到,他随意写下的两句手记,却让350年间的无数数学家耗尽一生,也没能找到那个证明。直到1994年,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费马最后定理。

  公式背后的故事

  德国人数学家沃尔夫斯凯尔因追求一位漂亮女性被拒绝,遂决定在午夜钟声响起时开枪自杀。他认真地安排好后事,写下遗嘱。他的高效率使得所有的事情略早于午夜的时限就办完了。为了消磨最后的几个小时,他到图书室翻阅数学书籍:一篇关于费马大定理证明的论文……他不知不觉拿起了笔,一行一行进行计算……

  然后,天亮了。

  沃尔夫斯凯尔为自己发现并改正了论文中的一个漏洞感到无比骄傲,原来的绝望悲伤消失了,数学将他从死神身边唤回。

  1908年,得享天年的沃尔夫斯凯尔写下了他新的遗嘱:他财产中的一大部分作为一个奖,规定奖给任何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奖金是10万马克,按现在的币值超过100万英镑。

  这是他对那个挽救过其生命的盖世难题的报恩方式。

  O.5 微积分基本定理

  ∫_a^b▒〖 ∫▒〖(t)〗〗 dt=F(b)-F(a)

  微积分是微分和积分的总称,『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比如,炮弹飞出炮膛的瞬间速度就是微分的概念,炮弹每个瞬间所飞行的路程之和就是积分的概念。

  微积分的诞生是数学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创举,因为从此数学家和科学家在讨论连续变化的数量时便有了科学依据。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运用微积分的方法推导演绎出各种新的公式、定理,促成了后来一切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革命。离开微积分,人类将停止前进的步伐。恩格斯曾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

  公式背后的故事

  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是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莱布尼茨稍晚几年。在1673到1675年之间的某个时刻,莱布尼茨曾与牛顿联系,想知道牛顿到底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并提出了某种交换信息的建议:你告诉我这个,我就告诉你那个。牛顿在回信中透露了微积分基本定理,但把它隐藏在一个难以破解的字母易位字谜中。牛顿显然并不想与莱布尼茨分享他的发现。他只是要留下伏笔,一旦莱布尼茨以后说这一定理是他自己的,牛顿就可以此证明他才是第一个发明人。敢情伟大的科学家也这么小心眼儿呢!

  不行了这个编辑器 未读君决定移步日志来发布这篇文章

  也可关注未读微信号 查看往期内容 阅读这篇文章

  未读微信号:unreadsky

  以上内容来自未读新书《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部壮丽的数学史话,以故事性口吻,清晰地叙述了每一个方程的含义、谁(如何)发现了它,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本书将让你真正领略到什么是数学之美,这种美是接近宇宙深处的美,就如这本书的封面上的星空一样:宇宙不言,大美如斯。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五):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π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无理数,这串数字无穷无尽、永不重复,它究竟包含了多少信息?我们现在也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当刘徽发现这个数字并算到了四位小数时,当后来的数学家殚精竭虑地演算其后的数值时,就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显然不是为了实用性,对数学本身的好奇和热爱让他们孜孜以求,力图窥得全貌。Adam Spencer在他的TED演讲中富有激情地讲述了他对质数的热爱,以及寻找大型质数的兴奋,为什么对质数搜索有这样的激情?他的回答是人的本质就是发现了一样事物可能存在后,会去尝试,再发现它。

  虚数的发现让现代物理有了前进的框架、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微积分揭示出了连续变化的概念,从此两个关系的变量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引入电磁学,无线电波的发射正是得益于这个发现。数学大大丰富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可惜的是,数学家们往往对自己的发现采取隐而不发的态度,费马会把他的发现作为问题寄给其他数学家,且将问题隐藏起来,除非收信人有研究过类似问题,否则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六):行走于数字中的优美

  这是一本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这个无言的宇宙优美、复杂、不确定,重新定义了我对数学的理解。作者开宗明义指出了数学的两重性,“首先,它是因其本身而存在的一个知识体系;其次,它是表达宇宙知识的一种语言。”也就是说,我们欣赏数学的同时也要看重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作者随后对数学定理史的介绍中,我时时能感受到这一特点的奇妙。

  π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无理数,这串数字无穷无尽、永不重复,它究竟包含了多少信息?我们现在也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当刘徽发现这个数字并算到了四位小数时,当后来的数学家殚精竭虑地演算其后的数值时,就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显然不是为了实用性,对数学本身的好奇和热爱让他们孜孜以求,力图窥得全貌。Adam Spencer在他的TED演讲中富有激情地讲述了他对质数的热爱,以及寻找大型质数的兴奋,为什么对质数搜索有这样的激情?他的回答是人的本质就是发现了一样事物可能存在后,会去尝试,再发现它。

  虚数的发现让现代物理有了前进的框架、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微积分揭示出了连续变化的概念,从此两个关系的变量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引入电磁学,无线电波的发射正是得益于这个发现。数学大大丰富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可惜的是,数学家们往往对自己的发现采取隐而不发的态度,费马会把他的发现作为问题寄给其他数学家,且将问题隐藏起来,除非收信人有研究过类似问题,否则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有时数学家遇到的难题有时远远走在实际应用的前面,所以他们更关注解决一个问题。然而数学并非总是处于理论的前沿,作者对混沌理论的介绍很有意思,数学家在混沌出现以前负责求解方程,而这些简化的假定只存在于线性系统中,也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问题,数学家对混沌现象视而不见,但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不会忽视这个现实,于是他们发现了一个毫无规律可言的世界,而当数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后,我们似乎开始能抓到端倪,但如同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只在于头两天,再复杂的数学模型及理论也无法预测金融市场的风险,其结果往往包含着诸多漏洞。

  于是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未来的数学能够降服老虎吗?也许在未来这个联系性更强的世界里,我们能解决现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或许我们会有突破性的发现,从而颠覆了现在已知的内容,但无论如何,仅从这本书的角度而言,我们不仅能看到数学史的发展,更能感受到时代背景下与其他学科的互相联系和推动,抽丝剥茧出来自数学本源的优美。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七):数学公式后的魅力故事

  比如唐诗,会有一些课外读本,介绍唐诗的意思,作者的相关信息,创作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文坛趣话,为学生学习唐诗增加了兴趣。但数学似乎就没有看见类似的读物,习题集倒是不少。

  显然,数学非常重要。一些学生,语文英语等成绩好,但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成绩提不上来。尤其是一些女生,让人有隐隐地担心,后劲不足,在高考中不能考取理想的学校。就我自己而言,小学数学还过得去,初中就马马虎虎了。不过我还是认为,数学真的有用,需要好好学习。我记得在我们的学习的过程,公式更多的是背,背了之后就去套,这样去做题。公式的推导过程,聪明的学生会去研究下。至于公式的来历,谁发明的,哈哈,这问题有谁知道呢?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公式的来历,你是不是会对数学有更多一点的兴趣呢?

  这本书告诉我们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

  抛开做习题的眼光,光看公式。你会发现,有的公式可以说是非常优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学习的时候还叫做勾股定理。这个公式特别美。但我确实没明白为什么叫勾股定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勾是小腿,股是大腿,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前者是短边,后者是长边,而斜边则成为弦。我看了一下证明方法,确实很巧妙。我国的刘徽的割补法,挺好的,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也不错。据说证明方法有400多种。佩服!而,这些公式还很有用途,能解决问题,真棒。

  我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π的准确读音是pai(四声),以前一直读作三声。π 无限不循环,是怎么算出来的来的?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算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一直计算到3072边形,约等于3.1416,神人啊。我们更为熟知的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这个印象中初中数学有介绍。

  阿喀琉斯与龟这个故事听过。显然是不对的,但似乎无言反驳,本书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有些公式就很复杂。还真要点数学基础,我看起来很吃力乃至完全看不懂的。但书是极好的。

  这本书的开头两章倒是煞有介事,1+1=2. 1-1=0.这不是约定俗成的么?作者也谈了好多。数学真是们学问啦。

  我们古代的数学家还有些成就,陈省身——高斯——博内公式,算是又提到了一个中国人。中国数学,加油!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八):数学之美,极致之美

  在书的序言中读到了这段话,感觉十分贴切,仅以此作为开篇——“事实上,数学具有两重性。首先,它是因其本身而存在的一个知识体系;其次,它是表达宇宙知识的一种语言。如果你仅仅把方程视为传递科学信息的一种工具,那你就看不到数学解除我们头脑束缚的方式;如果你仅仅把方程视为智慧的结晶,那你就看不到自然对我们求索‘正确’的微妙指引。”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固然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当中,但显然很少有在数学这样学科中的如此明显。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误的预设只能推导出错误的定理,得出错误的结果,而错误的结果也同样无法验证正确的定理,证明正确的预设。撞大运似的机缘巧合从来不会是通往此路的成功捷径,倒有可能是令辉煌者身后声名尽丧的隐祸,唯有智慧积淀的灵光闪现,勤奋不懈的艰辛努力,才是攀登摘取这颗人类智慧皇冠上明珠的正确途径!

  就像19世纪德国数学家奥波德·克罗内克所言,“上帝创造了整数,其他的都是人类的贡献。”数学之美,是绽放在人类智慧凝结出的土壤上的结晶;数学之光,则照耀着历史长河始终伴人类前行!远自数学这一概念出现起,便依据了人类的不同的需求,分流出了三大数学支流,“第一大支流的算术或代数,是数量的科学”,人们以此来统计数字;“第二大支流的几何,是形体的科学”,人们以此来测量面积;“第三大支流的应用数学,是将数学转化为解决工程学、物理学和经济学实际问题的手段的科学”,人们则以此来辅助生产。

  当下数学的四个主要支流则分别为代数、几何、应用数学和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甚至相互交融。相较于之前的支流,后者的历史则没那么长久——甚至可以说在此前并未有明显表现——作为第四大支流的分析,是“无限的科学,即对无限大与无限小数量的分析,它对于理解任何连续运动或变化的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数学家简单地称这一分支为‘分析’,尽管这个词在数学以外的世界中具有相当不同的含义。”(P.009)。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四大数学分支的不断进化,才支撑了古往今来人类在科技方面的不断进步。

  想想看,在我国古代数学虽然有“实学”之称,但是在久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数学发展的唯一目的,似乎只是在于能够更加精确推演历法和测算天象上。在我们的数学应用的主要作用还只停留在了用于替人计算账目和卜筮吉凶的时候,西方人却早早的就将数学实际应用在了建造大型建筑方面,反之,直到近现代的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我们都还习惯于仅凭着老手艺人的有限的经验来进行建筑的营造,这也无怪乎会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了。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只从中西方对使用数学的的不同态度来看,我们也就不该再质疑为啥现代科学的领跑者会是西方了。既然是从基础上欠的债,哪里是能那么容易就被赶上的呢!诚然,在我国的历史上这门学科哪朝哪代也没缺了一心投入钻研的狂热爱好者,也有过不少领先当时世界水平的的重大成就,甚至偶尔还能在筑城或建渠等大型建设中发挥上一把,但尤为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却始终不曾也不能获得自身应有的地位。——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看着这书里满眼的西方数学发展史,真的是有够郁悴的了┭┮﹏┭┮

  这并非是一本我们常见意义上的《丝绸的历史》、《镜子的历史》或《玻璃的故事》等诸如此类的以从头至尾全景式的介绍其历史进程的数学发展史,而是极少见的以各个数学公式为主题的科普读物,该书依次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现代四个时期的数学史,那些隐藏在了24个数学公式背后却已然为大多数人所遗忘了的故事和事件。书中所展示的公式并非仅限于数学定理,还包含了物理学定律或理论,虽然出现的公式不少,但该书主要还是在讲述公式背后的人和事。有历史有轶事,很有意思,最起码读来能够对数学史有个总体概念。特别推荐文科生读一读,相信对数学会产生全新的认识!

  只是感觉特别遗憾的是,很明显的这位作者除了那些数学范畴之内的相关历史,基本是对亚洲没有多少的了解的(可能在他眼里现在的亚洲就只剩下个日本了)。不过,考虑到该作者早年一直大学执教数学13年,直到后来出于个人爱好才转行利用自己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当了一名科普作家。专业性强了,自然其他方面也就偏科了。反正只要书中的专业部分写的不出错就好,其他的知识是否有所疏漏也不能强求。总之,有着这样的经历,他在专职写作后,自然会知道应当如何避免课本式的教条枯燥,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的通俗易读。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以我的第一感觉,这书最抓人眼球的大概还要数书的封面设计了。毕竟,相较于同系列中其他几本以图片为主的书,该书的内页虽然也是全彩的,可看看那些没有多少还充数作用远大于实质的图片,这点倒也没啥可值得多说的了。可是封面设计的确太抓人眼球,该书的封面图紧扣内容主题,只从这上面我们就能够看出外观设计者那令人惊艳的匠心巧思,——无数的数学公式正隐藏在梦幻般的熠熠星空之中,仿佛暗示着数学作为宇宙的通用语言,展现着宇宙的无尽奥秘。

  美极了!不过,这系列的几本书的装帧设计都很用成功,最起码封面的设计是合了我的眼缘~迄今为止,“未读探索家”系列仅有《与狼同行:狼的隐秘生活》、《700天极地生还》、《无尽深蓝》、《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等五本书,数量虽少,但品质甚高。从内容选题的新颖,到著作本身的优劣,再到外在的装帧设计方面,样样都在水准以上。虽然价格方面有些有些让人肉痛,但这样图文并茂,印刷精良的上佳之作,最起码在个人来看,还是很值得入手用做家庭藏书的。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九):采取隐而不发的态度

  虚数的发现让现代物理有了前进的框架、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微积分揭示出了连续变化的概念,从此两个关系的变量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麦克斯韦方程引入电磁学,无线电波的发射正是得益于这个发现。数学大大丰富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但可惜的是,数学家们往往对自己的发现采取隐而不发的态度,费马会把他的发现作为问题寄给其他数学家,且将问题隐藏起来,除非收信人有研究过类似问题,否则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有时数学家遇到的难题有时远远走在实际应用的前面,所以他们更关注解决一个问题。然而数学并非总是处于理论的前沿,作者对混沌理论的介绍很有意思,数学家在混沌出现以前负责求解方程,而这些简化的假定只存在于线性系统中,也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问题,数学家对混沌现象视而不见,但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不会忽视这个现实,于是他们发现了一个毫无规律可言的世界,而当数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后,我们似乎开始能抓到端倪,但如同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只在于头两天,再复杂的数学模型及理论也无法预测金融市场的风险,其结果往往包含着诸多漏洞。

  《无言的宇宙》读后感(十):科学巨匠爱数学

  有种疑问,近年出版的图书,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很高,然后读完之后感觉虚有其表。淘宝是有刷单,豆瓣也是有刷分的,京东当当上三成的销量都是受豆瓣影响而来的吧(猜测)。

  这本书装帧非常精美,说实话确实不贵,如果京东没有优惠除了教科书我是不会买的。买来后也基本上就是一天就读完了,刚开始兴味盎然,感觉和看《上帝掷骰子吗》很像,然而这本书的趣味来的快去得快:战线铺的太长。24个公式,每个都要写,每个都不能深挖,刚有了感觉,就止了笔墨。

  所以这本书只能算一个通识科普书,真正的启发性东西不是很多,其实还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因为里边的内容足够扩展成四本。科学的骨架是数学,而数学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东西,无数人做了很多让数学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工作,这本书做的不错,选中的公式和故事都非常经典,值得肯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