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瓶梅詞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10篇

2017-12-08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10篇

  《金瓶梅詞話》是一本由蘭陵笑笑生 原著 / 梅節 校注著作,里仁書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000,页数:19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一):《金瓶梅》意在表现而非概括

  我看的是《金瓶梅(梦梅馆校本)》,还有一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下载了没看

  以下仅代表我 个人的观点

  《金瓶梅》取自三个人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虽然如此,但我认为主导情节发展、关系人物命运的人是西门庆,其他的人可以说都处在被支配的地位。

  全书以西门庆设计迎娶孟玉楼开篇,介绍了西门庆的家庭状况、经济实力、政治背景等;

  以与潘金莲通奸、毒杀武大郎、武松复仇未果、潘金莲改嫁西门庆一段为小高潮;

  花子虚病死、西门庆家出现政治危机致使李瓶儿改嫁未果、蒋竹山入赘李瓶儿被西门庆陷害、李瓶儿带资嫁给西门庆一段为另一个小高潮——孟玉楼和李瓶儿嫁给西门庆是带着丰厚的嫁妆,使得西门庆的经济实力大幅提高,但此时他的政治力量还仅限于清河县或者略高一点。

  直到西门庆把韩道国的女儿嫁给蔡府的翟管家,并和王六儿(韩道国的媳妇儿)勾搭,他的政治实力得到实质上的提高,本质上他是商人依靠其经济实力获得的政治实力,自此他的社交圈就扩大了,不仅是和他的狐朋狗友,如应伯爵之类,更是和一些官员打交道,他的政治地位变不可同日而语了;与此同时,李瓶儿为他诞下一子。这一阶段的西门庆是财源滚滚、官运亨通、桃花泛滥、喜得贵子,矛盾也就此酝酿——潘金莲嫉妒李瓶儿得宠间接害死她的儿子接着李瓶儿哀伤过度而红颜早逝。这是一个转折点的预兆,虽然西门庆的事业仍在上升期但是各种灾祸都逐渐显现——应伯爵坑西门庆的生意,也就是说西门庆生意上的人并不靠谱,这也是西门庆死后大量的钱财追不回来的原因;政治上已经出现了风波——蔡京等人被弹劾,虽然并未倒台,而且西门庆升官成为千户,但是这是一个预警。西门庆随处风流,滥情滥交导致他的身体已经被掏空,特别是和尚给他药粉,使他盲目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后因为纵情过度死在了潘金莲的床上。看起来西门庆这一阶段仍在发展,但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行将衰败的颓势。西门庆的死是一个大分水岭:

  树倒猢狲散——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做点面子工作,拜祭的时候还不忘坑骗西门庆的钱财,可以说没有一个真正悼念他的朋友

  李娇儿盗钱外逃、孟玉楼带资改嫁、潘金莲被武松设计杀死、孙雪娥私奔被抓又被卖、只有吴月娘为西门庆戴孝守寡。

  从庞春梅被吴月娘卖出,嫁到周守备,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转到庞春梅身上,以前在西门庆家,庞春梅虽然只是个丫鬟但连泼辣的潘金莲都要让她三分,后来嫁给周守备做妾,凭借姿色和子嗣转正。庞春梅是潘金莲的影身,戾气重、心狠手辣、浪荡不羁,最后也是纵欲过度死在情人周义身上。

  最后的结局有一种无名的荒凉——战争烽烟弥漫、百姓四处逃散,吴月娘本准备送儿子去接亲,最后一个高僧让她做了一个关于她儿子未来的梦——被亲家杀死,而且让她看清原来她的儿子是西门庆投胎转世,所以月娘决定让儿子跟和尚修行。最后,月娘和玳安归家,让玳安继承西门氏。

  情节的转换非常的自然,而且设计的非常巧妙,用西门庆这根线穿起整个故事,就好像《伊利亚特》的线是阿喀琉斯的愤怒。西门庆盛宠潘金莲就突出潘金莲的故事,偏爱李瓶儿就讲李瓶儿的故事,但并不独立而是相互串联。情节波澜起伏,不会让人疲惫

  书中对女性描写非常多,但是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些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立体且丰富。这句评语似乎是阅读理解常用的套话,但是当你耐心把《金瓶梅》读完你会佩服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

  潘金莲有个性且任性,也心狠手辣。起初让人对她的不拘有些好感,甚至在西门庆因李桂姐打她的时候心疼她,但在她害死李瓶儿和她的孩子的时候让人愤怒和憎恶。起初我视她的纵欲和敢爱敢憎为大胆和反抗,后来随着进一步的阅读,发现她并无反抗和进取的思想,她所作所为是她个人性格使然,但真正让我讨厌和厌恶她是她贪得无厌、争风吃醋、欺软怕硬,心狠手辣,在她害死李瓶儿和李瓶儿之子的时候,我对她忍无可忍

  李瓶儿则是一个顺从的、贴心的、温柔的可人儿,我认为西门庆最爱的不是潘金莲而是李瓶儿,不仅仅是李瓶儿给他生了儿子,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从李瓶儿死后西门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真的伤心!其实西门庆清楚李瓶儿不同于潘金莲,她大方、贴心……真心待西门庆好。

  除去这些主角性格有别,就连那些小角色也是千人千面,各有不同。李桂姐、惠莲、王六儿、爱月儿、林太太这些人和西门庆勾搭的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性格有极大地不同。这就是女人、这就是人。无论她是高贵或是卑微,被经历所塑造的性格总会不同,不是能用一个词去概括的,因为人是不能被概括。这就是《金瓶梅》的意义所在,它并不是要给你总结什么社会道理,概括什么人伦道德,它所要呈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尘世的世界,你可以说它揭露封建社会的丑陋,批判现实的罪恶等等,但是那也是在“故事”、“经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内容不是结局。

  我认为《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不是在它的结局及其所谓的映射——封建社会的衰败之类的,而是在它如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社会——人是怎样生活、关系是怎样建构、政治是怎样运转……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虚构出这样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社会图景?也是值得重视的。

  《金瓶梅》语言特色在于它把语言的社会性表现的很好-“和什么人说什么话”。西门庆对潘金莲说话放荡,对吴月娘说话客气,这是个人区别;西门庆对蔡京说文言,对应伯爵说白话,这是阶级区别……《金瓶梅》中说话人的语言风格不再是由他个人的性格决定,而是受语境影响,因而由单一走向多面,语言的丰富性也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在对话中运用方言土语、俗语行话,可以感受语言的魅力。《金瓶梅》里的文体丰富:词曲、公文、书信等。

  以下是我从kindle里导出来我阅读的过程中标注的内容:

  闲阅遗书思惘然,谁知天道有循环。 西门豪横难存嗣,经济颠狂定被歼。 楼月善良终有寿,瓶梅淫佚早归泉。 可怪金莲遭恶报,遗臭千年作话传!(这句是对西门庆、陈经济、楼月娥、吴月娘、李瓶儿、庞春梅、潘金莲一生的总结)

  众妇人游毕归家,路遇一僧,僧为众人相面之语:(相的很准!)

  1. 娘子面如满月,家道兴隆;唇若红莲,衣食丰足。山根不断,必得贵夫而生子;声响神清,必益夫而发福。请出手来。」月娘従袖口中,露出十指春葱来。神僊道:「干姜之手,女人必善持家;照人之鬓,坤道定须秀气。这几桩好处。还有些不足之处,休道贫道直说。」西门庆道:「僊长但说无妨。」神僊道:「泪堂黑痣,若无宿疾必刑夫;眼下皱纹,亦主六亲若氷炭。 女人端正好容仪,缓步轻如出水龟。 行不动尘言有节,无肩定作贵人妻。

  2.皮肤香细,乃富室之女娘;容貌端庄,乃素门之德妇。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约无穷;眉靥渐生,月下之期难定。观卧蚕明而紫色,必产贵儿;体白肩圆,必受夫之宠爱。常遭疾厄,只因根上昏沉;频遇喜祥,盖谓福堂明润。此几桩好处。还有几桩不足处,娘子可当戒之;山根青黑,三九前后定见哭声;法令绷缠,鸡犬之年焉可过!慎之,慎之! 花月仪容惜羽翰,平生良友凤和鸾。 朱门财禄堪依倚,莫把凡禽一样看。」(李瓶儿)

  3. 发浓鬓重,兼斜视以多淫;脸媚眉弯,身不摇而自颤。面上黑痣,必主刑夫;人中短促,终须寿夭。 举止轻浮惟好淫,眼如点漆坏人伦。 月下星前长不足,虽居大厦少安心。」(潘金莲)

  4.五官端正,骨格清奇。发细眉浓,禀性要强;神急眼圆,为人急燥。山根不断,必得贵夫而生子;两额朝拱,主早年必戴珠冠。行步若飞僊,声响神清,必益夫而得禄,三九定然封赠。但吃了这左眼大,早年克父;右眼小,周岁克娘。左口角下只一点黑痣,主常沾啾唧之灾;右腮一点黑痣,一生受夫爱敬。 天庭端正五官平,口若涂朱行步轻; 仓库丰盈财禄厚,一生常得贵人怜。(庞春梅)

  5.鼻梁仰露,破祖刑家;声若破锣,家私消散。面皮太急,虽沟洫长而寿亦夭;行如雀跃,处家室而衣食缺乏。不过三九,当受折么。 惟夫反目性通灵,父母衣食仅养身; 状貌有拘难显达,不遭恶死也艰辛。」(西门庆之女,西门大姐)

  6.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平生少疾,皆因月孛光辉;到老无灾,大抵年宫润秀。请娘子走两步。」玉楼走了两步。神僊道: 「口如四字神清彻,温厚堪同掌上珠。 威媚兼全财命有,终主刑夫两有余。(孟玉楼)

  7.体矮声高,额尖鼻小,虽然出谷迁乔,但一生冷笑无情,作事机深内重。只是吃了这四反的亏,后来必主凶亡。夫四反者,唇反无棱、耳反无轮、眼反无神、鼻反不正故也。 燕体蜂腰是贱人,眼如流水不廉眞。 常时斜倚门儿立,不为婢妾必风尘。(孙雪娥:西门庆前妻之侍女后纳为妾)

  8. 额尖鼻小,非侧室必三嫁其夫;肉重身肥,广有衣食而荣华安享。肩耸声泣,不贱则孤;鼻梁若低,非贫即夭。请走几步我看。」李娇儿走了几步。神僊道: 「额尖露臀并蛇行,早年必定落风尘。 假饶不是娼门女,也是屏风后立人。」(李娇儿)

  《金瓶梅》中的骈句:

  寺废僧居少,桥塌客过稀; 家贫奴婢懒,官满吏民欺; 水浅鱼难住,林疎鸟不栖: 世情看冷,面逐高低。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寒暑相推春复秋,他乡故国两悠悠。 清清行李风霜苦,蹇蹇王臣涕泪流。 风波浪里任浮沉,逢花遇酒且宽愁。 蜗名蝇利何时尽,几向青童笑白头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 休道眼前无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金瓶梅》中的文章(节选):

  1.虽抱不羁之才,惯游非礼之地。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先丧。把文章道学,一并送还了孔夫子;将致君泽民的事业,及荣身显亲的心念,都撇在东洋大海。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峨其冠,博其带,而眼底旁若无人;席上阔其论,高其谈,而胸中实无一物。三年叫案,而小考尚难,岂望月桂之高攀;广坐衔杯,遯世无闷,且作岩穴之隐相。

  2. 盖闻电光易灭,石火难留。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絶归源之路。画堂绣阁,命尽有若风灯;极品高官,禄絶犹如作梦。黄金白玉,空为祸患之资;红粉轻裘,总是尘劳之费。妻孥无百载之欢,黑暗有千重之苦。一朝枕上,命掩黄泉。空榜扬虚假之名,黄土埋不坚之骨。田园百顷,其终被儿女争夺;绫锦千箱,死后无寸丝之分。青春未半,而白发来侵;贺者纔闻,而吊者随至。苦苦苦,气化清风尘归土!点点轮回唤不回,改头换面无遍数。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见未来佛法僧三寳。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眞实义!

  3. 知危识险,终无罗网之门;誉善荐贤,自有安身之地。施恩布德,乃后代之荣昌;怀妬藏奸,为终身之祸患。损人利己,终非远大之图;害众成家,岂是长久之计?改名异体,皆因巧语而生;讼起伤财,盖为不仁之召。

  《金瓶梅》中的唱曲儿:

  1.. 十载,青灯黄卷。萤窗苦勉旃,雪案费精硏。指望荣亲,姓扬名显;试向文场鏖战。礼乐三千,英雄五百争后先。快着祖生鞭,行瞻尺五天。(合前)」

  2. 花边柳边,檐外晴丝卷。山前水前,马上东风软。自叹行踪,有如蓬转;盼望家乡留恋。雁杳鱼沉,离愁满怀,谁与传日短北堂萱?空劳魂梦牵。(合)洛阳遥远,几时得上九重金殿!」

  3.漫空柳絮飞,乱舞蜂蝶翅。岭头梅,开了南枝。折梅须寄皇华使,几度停针长叹时。従别后,朝思暮想。我为你,数归期,掐破了指尖儿。」

  4. 「东篱菊绽开,金井梧桐败。听南楼塞雁声哀伤怀。春情欲寄梅花信,鸿雁来时人未来。従别后,音乖信乖。我为你,卜归期,跌绽了绣罗鞋。」

  5.新荷池内翻,雨过琼珠溅。对南熏燕侣莺俦心烦。啼痕界破残妆面,瘦对腰肢忆小蛮。従别后,千难万难。我为你,盼归期,靠损了玉栏杆。」

  6.【玉芙蓉】残红水上飘,梅子枝头小。这些时眉儿淡了谁描?因春带得愁来到,春去缘何愁未消?人别后,山遥水遥。我为你,数尽归期,画损了掠儿梢。」

  7.(前腔)「清宵思爽然,好凉天,瑶台月下清虚殿。神僊眷,开玳筵,重欢宴。任教玉漏催银箭,水晶宫裏笙歌按。(合前)只恐西风又惊秋,不觉暗中流年换!」 〈尾声〉「光阴迅速如飞电,好良宵,可惜渐阑。拚取欢娱歌笑喧。」 日日花前宴,宵宵伴玉娥。 今生能有几?不楽待如何! 两人并肩而行,须臾,转过碧池,(梁州序后半段)

  8. 向晚来,雨过南轩,见池面红妆凌乱。听春雷隐隐,雨收云散。但闻得荷香十里,新月一钩,此景佳无限。兰汤初浴罢,晚妆残,深院黄昏懒去眠。(合)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槛排佳宴。清世界,能有几人见?」 (前腔)「柳阴中,忽噪新蝉,早流萤飞来庭院。听菱歌何处,画船归晚。只见玉绳低度,朱户无声,此景犹堪羡。起来携素手,整云鬟,月照纱厨人未眠。(合前)」 〈节节高〉「涟漪戏彩鸳,绿荷翻,清香泻下琼珠溅。香风扇,芳沼边,闲亭畔,坐来不觉人清健。蓬莱阆苑何足羡!(合)只恐西风又惊秋,暗中不觉流年换!」

  其他:

  1.故锦衣西门孺人李氏之灵曰:维灵秀毓闺阃,善淑女红。金玉其德,兰蕙其姿。相内政而有道,主中馈而无阙。重积学而和睦内眷,尊所天而举案齐眉。人愿耆艾,天晞絶奇。正宜同谐鸾琴,何乃啬后而促其期。噫,修短有数也,天厌善类。珠沉璧碎,云惨风悲。扣玄扃而莫启,叹薤露而易晞!秀等忝居僚侪,情重交谊。崇肴于俎,酌酒于巵。庶乎来享,鉴此哀辞,呜呼尚飨!」

  2. 日用家常,竹几藤床,据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烹茶,热烘盏,浅浇汤。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二):绝望之歌

  主观上来讲,我一直以为《金瓶梅》一书是对女性的极大丑化,啊,不对,或许是对所有人的丑化,那么多恶人,各有各的恶法,全凑到一起,除了小说的夸张,还能是因为什么?直到看完再回首看看上面开头的几句话,突然觉得这讲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菩萨应遍观三千世界,众生疾苦,读一书而能成菩萨,此书也应是包罗人间万恶了;君子畏惧着满篇的肮脏,所以只能引以为戒,用自律自善来远离;小人欢喜,因为嫉妒,有人说金瓶梅中的恶人都是禽兽,不,我倒觉得是小人,“小人党而不周”,看似抱团,实则巴不得他人都倒霉,看见人在泥地中摔倒,只顾得上欢喜却仍朝泥地里走去;“效法”二字十分费解,难道是效法文中众人乐极生悲,罪有应得?这不像是聪明的禽兽所为,倒是从中学虚情假意,进谗言,让肉食者被小人包围更有用些。

  金瓶梅里男人蠢恶的都一样,十分的脸谱化,为富不仁,为官不廉,不贪财就好色(武松不能算金瓶梅里的),大抵是作者对官场现实的无情批判吧。

  倒是女人各有各的蠢法,各有各的恶,各也有各的可悲之处。她们识字却不像红楼里能诗能文,只为唱些小曲,取悦男人,唯二的娱乐方式就是男人和衣服。

  先说局限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统因果循环,明面上还是得鼓吹遵从礼教,毕竟全书唯一“善终”的人就是封建妻子模范吴月娘。

  但是有意思的是作为封建傀儡,从嫁到西门庆家就一直尽本分的女主人,她所做的一切对于挽救这个家族的败亡毫无用处,作为男人附庸的封建女性反正是无用的,那么那些针对她们制定的种种规则又有什么意义呢?

  潘金莲和春梅,看似都是因为肉欲而死,其实一为淫死,一为寂寞死。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靠下半身思考的下场都是不得好死,甚至,因为更大程度上的压抑,女人更加的致命。潘金莲的淫欲,是西门家衰落的重要原因,因为淫,所以饥渴;因为饥渴,所以得不到满足;因为得不到满足,所以善妒;因为善妒,所以阴暗;因为阴暗,所以想报复所有人。

  她亡于欲望得不到满足,可悲在这疯狂的欲望来于社会不公和封建压抑。

  春梅的死更加反应封建制度里妇女作为牺牲品的悲哀,她的人生价值就在于从丫鬟变成小姐,而这实现之后,当她把原来轻视她、侮辱她的人都折磨死以后,她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存在了,空虚了,寂寞了,无聊了,那就学自己原来的主子潘金莲吧,其实她自始至终都在潘金莲的阴影里,从十二岁就活在一个淫荡尖酸刻薄的女人身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啊,死在男人肚皮上的一刻,她想必也是平静的。

  可悲而无奈,或许天堂里,当她从新开始端茶送水时,她会感到充实。

  整部书里唯一能和爱沾上一丢丢关系的女人非李瓶儿莫属,唯一对自己的罪恶心怀一丢丢愧疚的非李瓶儿莫属。她面对潘金莲的诽谤、仇视选择沉默,选择退让,毫无疑问,愚蠢。她只求陪伴,甚至她对陪伴的渴望,竟能让人对西门庆谋害她亲夫将她娶进门的行为感到不那么反感。

  所以可悲的是什么,是没有自由啊,如果她有自由,就不会依靠奸恶的西门庆才能摆脱他更加不堪的亲夫。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最大的可悲之处,也是这部书的伟大之处,用曲笔写缺乏自由对女性的巨大伤害,让本来能才貌双全的女人只能沦为依靠身体的男人附庸品。红楼写了一群掌握知识还是逃不开时代枷锁的女性,是美玉金锁的毁灭,如同铁屋子里睁开眼睛依旧闷死的人;金瓶梅呢?是在美玉的璞上泼粪,最终竟长出让人作呕的蛆虫。

  悲剧,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那从美好的种子长出丑恶是什么呢?大概就是绝望吧。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三):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戏说潘金莲

  我头一回读《金瓶梅》最爱的就是这潘金莲,从心里赞叹她真是个“搅屎棍”一般的人物,一路上蹿下跳,翻江倒海,不得安生。当时觉得潘金莲就是《金瓶梅》的灵魂,甚至觉得她作、浪、贱得有生命力,有精气神,只觉得打潘金莲死后,《金瓶梅》的气势也就一路衰颓下去,窃以为她乃是全书的灵魂。其实因为诸种原因,潘金莲早就异化为一个令人噤若寒蝉又血脉贲张的文化符号,不过在我心里,她永远代表了一种生命的力度,好比跳动的火焰,好比热锅的滚油,固执地在煎熬和疼痛中求欢娱,她永远奏响着一个最强音。

  潘金莲这个人物,是有强力的。强力当然不是一个道德概念,而是一种生命气息,一种脉搏,一种血液里面流淌的东西,且伴着一个人的身世、成长环境和遭遇,逐渐壮大生长起来的力量。不是所有的文学生命都有强力,这个你懂的,比方说林黛玉身上就绝无这种强力,林黛玉有的是衰落的美;王熙凤和晴雯就明显带着强力,周身刺喇喇的;袭人和宝钗看似没有,其实内里是有强力的;而史湘云和探春,则是看似有强力,却也有些妨碍这种强力的衰弱隐衷。当然有无强力,也并不能判断文学生命的好与坏。

  强力的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表现在潘金莲身上就是事儿逼、绝不做省油的灯、吃不得亏、胆儿大、好了疮疤忘了痛、还特别爱死磕等等。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力,使得潘金莲这个人物特别活灵活现,恰似是神话演义里面的那股仙气,吹到泥人身上,泥人就顿时活了过来冲你招手眨眼,不再是先前的死物。所以,谈潘金莲,不谈什么善恶道德,就谈谈她身上的这股强力吧。

  潘金莲的强力首先表现在她的身体素质上,即命硬+精力好。潘金莲属龙,正月初九日丑时生,生日很大,再看“西门庆摸见牝户上并无毳毛”,原是民间俗称的“白虎”,这样两个先天的因素,似乎预示着潘金莲这个女人天生的命重、克夫、精力旺。

  当然这种说法即便不是迷信,也毕竟有些儿戏。比较起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我更相信命运决定性格。

  那么来看潘金莲的出生:小时候父亲死了,潘金莲她娘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把九岁的潘金莲卖给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后来这王招宣也死了,潘妈妈好歹使了把劲儿把女儿弄出来,接着又以三十两银子转手卖给了张大户家。(注意是第二次!第二次转手倒卖亲身女儿,有人曾经议论过潘金莲和潘妈妈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既然生母已经是二道贩子,这层亲情早就薄如纸,至于后来潘金莲怎么差遣打发老娘,潘妈妈怎么得了李瓶儿的东西就喜上眉梢等等都是后话,母女间的裂隙早就有了,暂且不提。)话说这张大户家财万贯,可惜膝下没有儿女,把潘金莲以使女名义收回来,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但依旧是个色心不改的老色鬼,对潘金莲的美色垂涎已久,有一天趁大老婆不在,就收用了潘金莲。那年,潘金莲十八岁。

  可惜老色鬼的命不够硬,收用了潘金莲没多久,就病入膏肓,大老婆知道是潘金莲克夫,张大户挨了老婆一顿臭骂,就一文不要把潘金莲白白嫁给了武大,同时,他一面假装支持武大发展炊饼事业,一面不顾性命继续拼死私会潘金莲,终于翘了辫子,大老婆眼里当然容不下潘金莲这个小贱人,第一时间就将武大和潘金莲扫地出门。

  在张大户家经历的这些遭遇,可以说是潘金莲对人情冷暖的一次看清。假如我们能够站在潘金莲的角度想一想,一个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百伶百俐的姑娘,被母亲二次转手倒卖,亲情对她而言已经不复再有,接着又被男主人强暴,爱情已不复再有,被女主人暗算,人情已不复再有,嫁给丑陋的丈夫,婚姻的幸福已不复再有。这个十八岁的姑娘,站在命运的路口,一回首尽是冷遇和苍凉,大概也是从这一刻起,潘金莲拖着她内心的深渊成年了,然而她毕竟是有强力的,命运待她不好,但她大概也并不认命,于是深吸一口气,继续活下去。

  潘金莲也可以是个好媳妇吗?虽然纵观全书,潘金莲虽生性放浪,和家中小厮、女婿陈经济勾搭不清,但是假如当初她嫁的不是那三分似人七分似鬼的武大,而是武松,也许还真就能成为安分持家的好媳妇。可惜自古佳人才子相凑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金瓶梅》里也写到:但凡世上妇女,若自己有些颜色,所禀伶俐,配个好男子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煞也未免有几分憎嫌。潘金莲头一回见到武松时,她的心理活动也颇值得玩味:一母所生的兄弟,又这般长大,人物壮健!奴若嫁得这个,胡乱也罢了。

  男人长得丑其实也就罢了,但是这个武大不仅身材短小其貌不扬,而且生性懦弱,三棍子打不出个响屁来,就知道做炊饼做炊饼做炊饼,丝毫不解男女风情。所以潘金莲嫁给武大,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而且是精神上的摧残。潘金莲是什么样的女人?她本性机变伶俐,样貌妖娆风流,刺绣弹唱样样不能,弹得一手好琵琶,只可惜这些在武大身上全无用武之处。别忘了潘金莲是有强力的生命,她有她的自觉和骄傲,有她的自负与不甘,嫁与武大这样的男人,到底是有些意气难平,她的气焰张大户压不住,武大也压不住,也许身上恰似有千百斤气力的武松可以,但是武松偏不对她动心。

  潘金莲对男女之情是有些幻想的,比如遇见武松、喜欢上武松,她始终抱着一种笃定,觉得武松也会喜欢自己,所以她不惜几次三番拿言语和小动作挑逗武松,直到被武松粗暴地当面喝止,那份一直以来天真又肉欲的幻想才终于破碎瓦解,对潘金莲来说,这个男人不爱我是不小的打击,爱情的再一次萌芽又惨遭到侮辱性毁灭。

  我有时候会想,假如武松也喜欢潘金莲,潘金莲会不会成为一个好媳妇?可惜人生和文学,都没有这么多假如,潘金莲于是成为了之后的潘金莲,和西门庆狭路相逢的潘金莲。

  前面说了潘金莲这个女人是拖着内心的深渊成年的,她其实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内心的深渊促使她表现出生命的强力,她了解过那种没有退路的临渊状态,她清楚自己的资本,她深悉命运和造化弄人无数,于是每当她遇见爱情,她就加倍用力、暴虐地去爱着那个男人,爱得伤风败俗,爱得无法自拔。

  对于西门庆,潘金莲最初是怀着“最后一个天使”的心情去爱他的,虽然做不了正房,她依然希望自己能够是西门庆的最后一个女人,所以每次当西门庆又勾搭上别的女人的时候,潘金莲永远是最坐卧不安、心急如焚的那个。她不是吴月娘,稳坐正房;她不是孟玉楼,宅心仁厚;她也不是李瓶儿,手里有钱。她虽则骨子里有强力,有股傲气,但是她亦明白自己的局限,所以在她锋芒毕现的时候,会使人不忍听到当中的裂帛之音。她嫁给西门庆之后也挨打,也被冷落,但是她从不放弃争取;她固然知道西门庆本性难移,但她偏要以某种方式栓牢着他;她明知自己身处劣势,却仍要以头撞墙舍身一搏。这就是潘金莲的固执与任性,她的深渊造成了她的迷障,使得她健壮的生命力当中混杂了令人哀叹的执迷、病态。

  要不是奸情败露,要不是畏惧武松回来报仇,要不是有王婆在里面极力撺掇,西门庆到底会不会娶潘金莲还真不得而知。而且西门庆娶潘金莲的过程也极为潦草,态度甚是敷衍,几乎是一顶轿子抬回家了事,笼统只花了十六两银子置办家具,花几两银子拨两个丫头供她使唤。没过门之前,西门庆就因为迎娶孟玉楼,把潘金莲冷落了个把月,潘金莲在家中长吁短叹、暗自神伤,可长等短等终不见人。如果说西门庆和潘金莲一直是姘头关系,潘金莲大概也无计可施,只能捉急地看着过境千帆,把阑干拍遍。

  在第八回潘金莲永夜盼西门庆的时候,潘金莲对西门庆的爱还是那种低到尘埃里的温顺。但是娶回家中之后就不同了,潘金莲的嫉妒开始有了实体对象,她察颜观色、见机行事,把对西门庆的爱从闺阁之怨上升到阶级斗争,于是可以感觉得出,进门之后的潘金莲没过多久,就开始一点点表现出她的有恃无恐和恃宠而骄,伴随着她似乎永不停止的折腾精神,她的生命火焰开始一路燃烧,强力也逐渐峥嵘乃至异化。

  潘金莲嫁过来的时候是做的第五房,吴月娘是大老婆,李娇儿是管钱的,孟玉楼是富婆身份嫁进来的,孙雪娥是管做饭的,头一天见面,潘金莲就在心里把她的阶级斗争对象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打量了一番,她大概也晓得自己的地位和资本,盘算好了先捡个软柿子捏,于是没多久就上演了一出“激打孙雪娥”的好戏。(这时候的孙雪娥真的是冤啊,春梅无端挑唆使她被潘金莲记恨,但是我心里并不同情她,而且越看到后面你越觉得孙雪娥可能真的是活该受打的命,这里暂时不提。)

  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这场戏很重要,这是潘金莲嫁过来之后的头一回正面胜利,也相当于一个下马威,不能不说西门庆这时候的娇宠助长了潘金莲的气焰,因为这次的纵容令潘金莲觉得丈夫为了自己打了孙雪娥,是一种爱的证明,虽然她不是什么明媒正娶,虽然她没有家底,但是丈夫就是这么无端宠她、爱她,而且为了她不惜得罪旁人,这大概也成为了潘金莲的一种情结,养成了她后来不断搬弄是非的坏习惯。

  潘金莲的争强好胜,不仅表现在要有正面战场的大面积完胜,而且哪怕犄角旮旯的一丁点儿委屈她都不愿受,所以西门庆经常说她是小油嘴儿随处爱掐个尖儿,从一张螺钿床、一根簪子、衣服首饰到一件皮袄的款式,潘金莲都很在意,表面看起来,是这个女人贪财爱占小便宜,其实是她心性好强,不甘落于人后。潘金莲根本没钱,没钱就没有办法买好看衣服,出门见客就不光鲜,脸上就没有面子,没钱,下雪天别人都有貂鼠皮袄,自己只能穿件“黄狗皮”,当然就显得自己没身份。可没有钱的不止潘金莲一个,孙雪娥更是一文没有,但潘金莲是绝不可能允许自己在各个方面矮人一等,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是她性格当中不安于天命的倔强和好强。

  在潘金莲的诸多对手中,李瓶儿大概算是令潘金莲有最大危机感一个。李瓶儿嫁进来的时候,也是拖了许多家财的,而且西门庆是一心想娶她,虽然吴月娘不同意,虽然她半路还招了个蒋竹山入赘,但都好像没有太妨碍西门庆日后对她的宠爱。更何况令人奈何不得的是,李瓶儿这个人天生命好,命中有子,嫁过来没多久就生了个儿子,得宠得连吴月娘都暗中吃醋,更别说这潘金莲为了李瓶儿恨得把银牙都咬碎了无数遍。潘金莲一向爱无中生有、搬弄口舌,这一点孟玉楼也是晓得的,但是自从李瓶儿怀孕生子之后,这潘金莲的泼辣中就更带着点凶狠了,言语的冲撞和周身的戾气常常令孟玉楼这个聆听者也只能低头不作答。

  李瓶儿这个女人,我觉得是属于那种命好心软脑子笨的女人,她几乎从不争宠,多是退让,但是福气好没办法,她偏偏总是步步得宠,潘金莲气焰再盛,无奈也斗不过命。(宋惠莲就差了点,被潘金莲三下两下就斗断了气。)在与李瓶儿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加速了潘金莲整个心理的异化,虽然后来表面看上去是潘金莲胜了,她训练的雪狮子挠死了官哥儿,她活生生用心理战术折磨死了李瓶儿。但是仔细想想,在潘金莲一而再再而三的无数手段中,她的步步紧逼也让她有失分寸,好几次都惹毛了西门庆,挨了西门庆的打骂,看得令人都替她捏把汗。这其实是她已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强力了,潘金莲这么个眼明心亮的女人,当然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但因为失宠太久,她已经不太能够心平气和地计较分寸得失,不太能够暂时忍让留待从长计议,而是逮到机会就要出击,杀红了眼一般,把先前的伶俐劲儿都丢了。

  最可怜的是潘金莲已经门庭冷落到绝望时,有时候西门庆会突然如同从天上掉下般出现,潘金莲如获至宝,百般奉承,极力讨好,殊不知西门庆是被李瓶儿打发过来的,说好听点是谦让给你,说不好听的是施舍给你。潘金莲这个处处好胜的女人,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巨大欢心,有时候不过是拾人牙慧般卑微可怜,这更加深了她的心理危机,在绝境之中为了俘获挽留西门庆的心思,逼得潘金莲在床底之间不得不做出越来越多屈身忍辱的事情。

  潘金莲这个女人有没有心机?当然有。但是她的城府绝对比不上吴月娘,吴月娘是一个一开始让人觉得十分深明大义的正房,但是越读到后面越会觉得她行动中有许多蹊跷的地方。 潘金莲的心机好像更像是一种天赋,不管西门庆再怎么遮掩,她总是能灵敏地捕捉到他在外面眠花卧柳的蛛丝马迹。这当然与潘金莲的出生、经历也有关系,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女人善用犀利的直觉,同时她也精通风月,相比而言,孟玉楼就永远是那个后知后觉的,通常是潘金莲告诉她西门庆和谁谁谁有一腿,她才如梦初醒。

  潘金莲虽然有心机,但是伴随着她生命的强力,这种心机就不同于吴月娘一声不言语的暗中有数,而是随时可能爆发,并表现得极端决裂、明目张胆、不可收敛。当然,潘金莲也很会两面三刀,很会挑拨离间,很会借刀杀人,但是这招孙雪娥、吴银儿谁不会?潘金莲最具有个人特色的不是这些小手段,而是她敢于当面嚣张的强烈气焰,低眉顺眼、息事宁人、大事化了对于潘金莲这座火焰山来说,都是极不可能的事情(就这一点来说,她培养出的春梅就和她很像,但是春梅到底没有异化到那么彻底)。潘金莲怒火攻心起来,往往是不加掩饰的,李瓶儿生子时,合家欢喜乱成一团,大概只有潘金莲不到场,而是自闭门户,向床上哭去。 听闻西门庆替官哥儿疏财求福,她也是当场就恼,抽身竟走,喃喃哝哝,一溜烟儿竟自去了。潘金莲不陪笑脸的时候,总是远多于某些人绵里藏针的时候。所以潘金莲不是什么笑面虎,她是只真性情的母老虎。

  当然,潘金莲性格中的决绝,有时是向外的盛气凌人,胆儿大的吓死胆儿小的,她打骂秋菊的时候指桑骂槐,气得李瓶儿手脚发冷,敢怒不敢言,终至精神恍惚;有时是向内的赌气自残,虽是苦肉计但也让人看了不忍,比方说她晓得李瓶儿怀孕了,就偏偏坐凉墩儿在席上拼命呷冰水吃生果子作践身子。

  就像是一台永不消停的恩怨永动机,即便潘金莲也有过雪夜弄琵琶的情绪低谷,但她永远是不甘心战败失宠的,她永远不能也不要与寂寞为伍,永远能抖擞精神、重新战斗。所以,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一个不会吃醋、不会撒泼任性、不会百般作怪的良家妇女或是吃斋念佛版潘金莲的时候,你大概会觉得这个人物突然变得黯然失色,好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没趣。这样的一个潘金莲,嚼起来肯定是木渣渣的,读久了一定也会令人口里不免淡出鸟来。潘金莲永远是生猛的烈火,想来如烈焰红唇,是魔鬼级辣椒,一路从舌尖滚烧到肠子里,却令人欲罢不能、虽九死而犹未悔。

  再说一句,对于这一切,在了解了之后,如果能增加人们对潘金莲这个文学生命的一点理解和同情,一点恨恨的怜惜与不舍,也不枉在这个乌糟糟的世俗世界里走一遭。我以为,《金瓶梅》里最能了解潘金莲的,一个是春梅,一个是西门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所有人骂潘金莲对潘姥姥无情,连六分银子的轿子钱都不肯出的时候,惟有春梅深知是潘金莲争强不伏弱的性格作怪,潘金莲永远不想因为自己没钱而被看低。至于西门庆对潘金莲的爱有多深?我觉得不好说,但至少西门庆还是了解潘金莲的。西门庆前面不止一回地提到过:“这淫妇单管咬群儿”,对于潘金莲性格中的冲动和不安分,西门庆知道的很清楚。我想西门庆对潘金莲多少是有些偏袒和私心的,李瓶儿、李桂姐、宋惠莲…西门庆的风流韵事留下多少把柄在潘金莲手中,受到多少掣肘暂且不说,换了别人,谁赶这样对西门庆絮絮叨叨?西门庆临死不忘对吴月娘说一句:“六儿他从前的事,你担待他罢。”犹可见,对于潘金莲素日的作为,西门庆多少是有些纵容和娇惯的,他亦担心自己可以担待的部分,旁人未必可以担待。

  整本《金瓶梅》,从西门庆的死开始形容涣散,直至潘金莲死后更是泄气无疑,篇篇令人叹息,就好比潘金莲这个生命吧,她可以那么跳跃、那么强力,终于还是不能突破自身的困境。可谁又不都是这样,一生在局限中起舞?最后,还是想引用下孙述宇的那句话:“有的是那种看到了人生尽头的难过,而且多少有些好像什么话也不想说。”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四):《金瓶梅》读后感

  前前后后花了估计有一年半的时候,中间读读停停好几次,终于把多看阅读版本的《金瓶梅》看完了。随便写写自己的感想,顺便吐槽一下,多看阅读上的《金瓶梅》为啥有那么多字显示不出来呢?

  1. 对里面小脚女人实在描写太多。为什么中国古人会对小脚如此痴迷?这是一种病态的特征。现代人,已经迷恋于健美的身材。

  我觉得中国人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估计和妇女一直小脚有关。妇女无法行动自如,生的小孩,你觉得能强壮么?另外,中国文化就是喜欢安静的。

  2. 这本小说,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能把生活中的琐事,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得如此生动。这点语言功力,得让现在写网络小说的人好好学习一下。如果有好的小说情节,写起来当然可以吸引人。但是对于这种富裕家人的平常生活变化,能用语言生动的描述出来,需要很深的功力。就像你有山珍海味,要做一桌好菜,很容易,因为材料好嘛;但是你全是青菜豆腐,要让大家吃得流连忘返,估计得颇费一番功夫。

  3. 现代中国虽然技术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地步。但是整个社会体系,依然如几百年前的宋朝明朝,办事情依然需要托关系,当官的自然比有钱的高一等。所以种种文化,依然没有丝毫变化。一部几百年前的生活百科全书,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可悲可叹~~

  其中有关人情冷暖,男女感情之事,描述得太真实了,活脱脱一部心理学著作呀。

  这本书想看的人估计很多,可是真能看完的估计没几个,能从中读出味道的来的估计更加寥寥无几。抱着看黄色描写的人,估计要失望,整篇就没多少值得研究的内容,倒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

  4. 这是一部普通人的历史,比起《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更讲的是日常人的生活。放心好了,这不是淫书,你想想多看上能下到的书,怎么可能会是色情的呢?就像《龙门镖局》里那个谁谁谁说的,这是研究明朝文化的经典文献啊,哈。

  5. 能把日常生活写成一部经典,也是牛叉。这就是像能把小葱伴豆腐做得比山珍海味更好吃,更加考验大厨的功力;就像能写出人工智能识别程序很牛逼,但是能写出一个Google一样的东西,更加造福人类。

  6. 语言很有特色,看过网上有不少模仿《金瓶梅》语言风格写的小段娱乐文字,真是大呼过瘾啊。

  看到结局让人嘘嘘不已,估计又是一个轮回。当个小说看完后,不禁对里面的淫乱场面没啥好留恋的,更好看的反而是文字与情节,还有世态炎凉这种。

  金瓶梅里的色情描写很重要,就像美国大片里的色情镜头一样,是作品的一部分,怎么可以剪掉呢?可惜啊,已经找不到完整版的《金瓶梅》了。

  看完这本书后,激发起了我看《红楼梦》的兴趣了。诸君等我看完《红楼梦》再来写上一 笔。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五):转:里仁书局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正版与高仿之差别

  作者:梦梅弹铗客

  有人在明清文学网晒新得的里仁精装本词话。有人怀疑是高仿,要求贴出第三册版权页的印章。书主贴出“双青斋主人”的朱印,版权页标明“2013年11月1日修订一版10刷”。好像没有完全释疑,有人又问,里仁本刷到几刷了?

  国内朋友就此向梦梅馆求证。因为没有看到原书,很难说出鉴别具体意见,只提一些应注意之点。

  第一, 辨别印章。高仿可以用套红复制朱印,但里仁版权页的梦梅馆印章都是手钤的。印文有手感,印色常会沁到纸背。沾水轻擦会退色。套红印刷不会有这些。

  第二, 注意版次。里仁新版书已到“修订一版14刷”(2015年2月10日)。近两年,已从每年两刷到每年三刷。香港书城,三联,中华卖的都是2014年12月10日第13刷的书(版权页朱印白文“某在兹”)。内地某宝推销的是隔年的9刷、10刷,甚至更早的书,而且代销的大档均自称“库存1468件”、“库存1000件”。正版是不可能剩余如此大量书的。

  第三, 坚持验收。台湾里仁出版的词话,质量比较好,但绝对不是国内的出版印刷单位做不出来。当然复印和原版总是有些差别,细细鉴别是能看来的。据某宝的“商品描述”是这样交易的:“本店的书全是全新正版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要求大家付款了再下订单去出版社的,调货时间比较久,现正常到货时间为60天左右,一经下单不接受任何理由取消。”这更启人疑窦。

  梦梅馆二十多年,出版的书如重校本、手抄本都被复印,甚至改排改装改名。我们对此已无感觉,也无能为力。但希望读者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要上当受骗。

  附:梦梅馆里仁版的印次和鉴章

  2007年11月初版,印章朱文“梅节之(金木)”。

  2009年2月修订一版 白文“老青衣”。

  2010年3月修订一版2刷 朱文“石榴花山邨人”。

  2010年11月3刷 朱文“梦梅馆主”。

  2011年 6月4刷 白文“梅挺秀印”。

  2011年 9月5刷 朱文“梅节”。

  2012年3月 6刷 白文“梅福后人”。

  2012年7月 7刷 朱文“梦梅馆定本”。

  2013年2月 8刷 白文“梅节之(金木)”。

  2013年7月 9刷 朱文“梅节挺秀”。

  2013年11月10刷 朱文“双青斋主人”。

  2014年2月11刷 朱文“梅挺秀”。

  2014年7月12刷 朱文“吾年八六”。

  2014年12月13刷 白文“某在兹”。

  2015年 2月14刷 白文“梅节”。(每刷均1000套)

  资料来源:明清小说研究论坛(http://www.mqxs.com)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六):日常生活:细腻到无与伦比

  关于《金瓶梅》,世人有着太多的争议和误会,我第一次初识大名也是源于书中的性描写这个噱头,可惜当时无缘一见。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在课外阅读考试中读到不知哪个古人说《金瓶梅》是一本“哀书”,未免感到疑惑。后来上了大学,终于在文学院资料室上了锁的书橱里见到了《金瓶梅》,当时心情那个激动啊,可惜终究没能饱览一回。张爱玲在提到《金瓶梅》(和《红楼梦》《水浒传》《海上花列传》并提)时不无遗憾地说:世人只是简单地将《金瓶梅》目为“淫书”而不察其精义。去年暑假,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拜读,如今将近半年过去了,只读到中册末尾(大约六十几回),只能谈一些初步的印象。在描述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面,除了《红楼梦》(也是受到了金书的影响),没有哪部古典小说能同《金瓶梅》匹敌。第六十回,官哥儿夭折,这巨大的打击直接击垮了李瓶儿的精神,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你仿佛也真切地感受到此时的李瓶儿只是我们身边一个丧子的不幸母亲,她的呼吸同于我们的呼吸,她的哀号同于我们的哀号。这让我想起在《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在刚刚得知爱斯梅拉达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后就要亲眼目睹她被处死,其情其景,中西不异。再说潘金莲,她的嫉妒,她的恶毒等等自然不能赢得世人的同情,但是她生在一个“妇人哀乐不由己”的时代,也是环境部分造就了她啊。还要继续读,朱光潜不是说过吗:“慢慢走,欣赏啊!”对于这么细腻的小说,我也慢慢看吧。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七):叛逆的潘金莲

  在《金瓶梅》的多位女性角色里,潘金莲这个名字应该是读者最不能略去的,如《红楼梦》中的凤姐一般,“恨凤姐,爱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千百年来,读者对潘金莲这一角色也充满争议。在书中,她的性格能够很清晰地用几个词概括“妖艳、淫荡、狠毒”,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背负骂名最多的荡妇角色。但我认为“叛逆”二字最究其根本。

  从她的成长环境说起,年幼丧父,卖与他人为仆,又被男主人看上,辗转他人之手最后卖给了和她极不相称的武大郎。这些都是被男性力量所操纵的,凭她再怎么剽悍泼辣,都没法反抗的,她饱含着许多不情不愿。在跟西门庆结识之后,因着众人的怂恿,她害死武大郎,从这起激发她骨子里的反抗意识。但这种反抗并非真正的有用的反抗,她依旧依赖男人,只不过是从武大郎换到了西门庆。在她成长历程中的这些男人,没有一个善茬,而且也没有取得善终,她对待他们是惧怕的,也是憎恨的,所以无法像普通女性一样,拥有正常的爱情。

  从她的个人性格说起,当她不能得到西门庆唯一的爱时,她便费尽心机针对西门大院里的那些“竞争者”,害死李瓶儿的孩子,也害得李瓶儿抱憾而终,她没有丝毫愧疚,因为她的成长环境里没有得到过真心的爱,所以她也不会去爱,面对他人的悲剧时,她显得无动于衷。西门庆在外面拈花惹草的同时,潘金莲与之对抗的是在家里同家仆厮混,似乎是种报复行为,这跟古代那些遵从三从四德,以夫为天的妇女有着天壤之别,因为潘金莲本身就跟她们不同,她本身就是在畸形环境下成长起来,不过 “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文化环境又何尝不是一种畸形呢?潘金莲无法选择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名门淑女,也不可能再做一个平常清净的妇人,她只能选择做自己。以更顽固更可恶更泼辣的性格去应对以西门庆为首的这个世界。

  她的经历绝不仅仅是她自己造成的,更多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男人,他们视女人为玩物,允许自己在外面拈花惹草,却不允许自己的妻妾对自己有任何约束,或者任何不忠行为。他们是这个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潘金莲在家偷情,可以看做她的反抗,她的无奈,她对自己的放纵。她至少是依着自己的,不再是受外人操纵的。

  潘金莲形象的大胆,姑且不说几百年前的人的眼光,就是如今,许多人对她都还是大加辱骂,这些辱骂是什么呢?不守妇道?性淫放荡?可以说不算是有一个正当理由的。妇道?那西门庆有守过“夫道”吗?放荡,如若没有妨碍他人,他人又凭何评说呢?充其量,她不过是一个可怜的,未曾得到过真爱的女子罢了,反正没了爱,干脆不要了脸面,不要了气量,也不要了什么体面,痛痛快快地活一把罢了。

  但我认为,潘金莲这个形象对于后人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浑身都带着叛逆,即使最后死亡,都还是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是一个活得酣畅淋漓的人。这点就足够了。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八):梅节校订《金瓶梅词话》,不过如此

  2007年,香港里仁书局出版了梅节先生校注的《金瓶梅词话》,某些人称之为“《金瓶梅詞話》的最佳校注本”。又说,张爱玲当年曾对好友宋淇说:“看了梅节校正本,《金瓶梅》的好显示出来了。”

  《金瓶梅》,我看过三个版本。齐鲁书社的崇祯本,王汝梅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词话本,陶慕宁校订;香港梦梅馆梅节的词话本,1998年三校初印本。

  说出来不怕你不信,这三个本子我是逐句比对着看完的。以下是看到第五十七回时的一些校读记录。

  词话本的一些字句,现在看来不通,在当时口语里却未必不通,不宜擅自改动。这是陶慕宁本的一个原则,梅先生却全不顾这一点。第五十七回里西门庆说:“我这里内官太监、府县仓巡,一个个多与我相好的。”整本《金瓶梅词话》,梅先生凡是碰见这类用法的“多”字,全改成了“都”。再如,五十七回的几处“吊不下”,梅先生全改成了“丢不下”。此类改动到处都是,怎能体现词话本原貌?

  这种把文字变顺畅的工作,崇祯本早就做过了。再经过对比,我可以肯定:梅先生的校订,有很多完全是照搬崇祯本。请看这个例子:第五十七回,永福寺和尚的募缘簿里有一句“门厅奕奕,焜煌金埒钱山”。崇祯本改成“金阜钱山”。词话本的“金埒”是有典可依的。《世说新语•汰侈》:于时人多地贵,(王)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匝地竟埒。时人号曰“金埒”。梅先生到了这里,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什么原因,也改成“金阜钱山”。

  还有一类改动,更可以看出梅先生的水平。第五十七回:“只见那潘金莲哰哰唔唔,没揪没采。”崇本保留原貌,梅本却改成“没瞅没睬”。“揪采”本是个固定词,在这里是理睬的意思。本书第三十八回也曾出现:“随我自生儿由活的,又来揪采我怎的?”

  再者,梅先生作为广东人,对《金瓶梅词话》里的北方方言可能也没多少了解。第五十七回永福寺和尚说:重修寺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总不然儹到那个身上去?”查字典,儹通攒。我是西安人,在我们的方言里,这句话根本就不用解释。我们现在还总是说“攒”,比如:这事刚好攒到礼拜天;这事咋就攒到我身上了?但梅先生却把“儹”改成了“趱”。趱是催逼、加紧的意思,《金瓶梅词话》中说到赶路,总是“趱足而行”,梅先生怕是跟这个“趱”字混了个脸熟,就把它安在这里了。

  梅先生校《金瓶梅詞話》,始于1986年。1988年出版“全校本”;1993年出版“重校本”;1998年陈少卿抄录三校本,影印。2001年朱笔校改,二色套印,这就是“红字本”。红字本由陈少卿、胡文炜、汤燕南校对,在2005年完成了计算机排版,2007年里仁书局出印刷本。可以说梅先生校订《金瓶梅词话》,基本止于2001年的红字本。用功甚勤,精神可嘉,但绝不能因此就说他的本子是最佳版本。大陆的版本虽然总被删,但大陆学者的水平也没那么差(陶慕宁本的错误大多是印刷的错,应该怪出版社)。况且删掉的部分在网上太好找了,况且删掉的部分也实在太无趣了,有找它的功夫不如去看《肉蒲团》。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九):摸金小札

  【2011】 7/10 兰陵笑笑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幻觉大师,他能让身体长出藤蔓,也能让他的崇拜者曹雪芹清晰看到一个更为混沌的世界

  【2012】 2/5 我个人觉得,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相比,情感是有一些些洁癖的,所以他的大观园有所保留,是为那些清白水秀的女儿生的。可以从贾宝玉的鱼眼睛论可以看出。所以,他有自己的爱憎,他怜惜他应该怜惜的。他似乎只能这样。 兰陵笑笑生的伟大,却是另一种,在于他一样不作道德评判,当我们每一个人也几乎有书中人物那样奇怪的声色犬马,贪嗔痴毒……他没有怜惜,他只有慈悲。

  9/13

  当原始的性行为经过了想像的洗礼,就成了性爱,而若没有经过这一步,便成了色情。这就是贾宝玉和西门庆的区别,也是意淫和体淫之区别,一个因为快要得到而忧伤,一个因为马上失去而困乏。无论是你得到还是失去,性,至始至终却像一轮硕大的月亮干干净净地挂在那儿。

  10/5 用裸露的肉体布满银幕同在自己床上躺满女人那样难尽人意,小说亦是如此,大量的嗯嗯啊啊段落反而消弱了性本身具有的那种感觉。记得年轻时不懂事,大量偷阅了不少明清艳情小说和许多嗯嗯啊啊丛书,后来人生观倒是没有正确地树立起来,反而让我的目光变得挑剔了,《金瓶梅》硬是没有其他闲书能出其右啊!

  【2013】

  3/19 毫不讳言的是,最先冲着《金瓶梅》的,是里面那些嗯嗯啊啊的文字,那时我十七岁,所读的都是此处删去若干字种种,不过那时所出古典文学都有这毛病,作者偶有出世想便被批为消极,在一个屁股也决定不了脑袋的时代里,海上花也删,后水浒也删,稍微好点的就是野叟曝言,留一大堆空格,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我不但给野叟曝言填过空,还给玉闺红填过空,玉闺红由于下半部被造反派抄家抄没了从此成了断尾巴蜻蜓,这可是阿英拿了一车古版书换回来的,但这个空怕是谁也填不上罢!我填空填到后来是越填越空虚,原来西门庆一直问章四儿王六儿是谁的老婆时,他内心的空白一下子就呈现了出来,这孩子忒缺乏安全感了! 临死前西门庆还嘱咐他的大小老婆要和平团结共处,这很容易想到贾宝玉希望死后有女儿用泪把他的尸首浮起来,送到一个僻远的地方。如果说西门庆给我们留下了八块突兀的腹肌,那么贾宝玉就给我们留下了这个男人突然放手时的孤绝背影。他们都是相信人死后都是有灵魂的,但不知死亡那面墙有多硬,有多冰冷。

  7/19 最近读了一本快要烂成渣的《金瓶梅的传说》,发觉和其他小说的口头传说并没有什么两样,无非是逆原文本信口雌黄,什么武大潘金莲本是贤夫妇,武大武二不是亲兄弟之类的。想当初著名红学家吴恩裕被香山脚下的一群老头们瞎忽悠,信以为真地编到自己的书里,周汝昌自谓绝代聪明,自愚愚人也一样堕入魔障。 《金瓶梅的传说》谓甘公为念西居士王肯堂,汤显祖读末回为《南柯记》收煞,冯梦龙提出四大奇书,补写第五十三回到五十七回,并将词话本改为崇祯本,而且还化名为东吴弄珠客,笑笑生、欣欣子都是余象斗的化名。我觉得还是梅节老一说更有意思,他认为词话本和崇祯本来源于不同的祖本,平行而不承递。

  10/24 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八零年就删节好了,后延至八五年公开发行,有人说是聂绀弩助产的功劳,聂在八四年二月所写的《谈金瓶梅》,开头就写道:“人多不谈此书者,因为其中描写多不洁处。书固不洁,但不谈亦不能使之洁,更不能自洁洁之……然而谈谈《金瓶梅》,亦未必志在自求不洁,或使人不洁。”

  【2014】

  2/9 《金瓶梅》版本除词话本、竹坡本外,另有卿云书局所出古本,回目多与竹坡本同,故事有少许出入,似改窜竹坡本而成。《野获编》谓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文字,为陋儒补作。此三本在此文字,亦各不相同。词话本胜在言语生动;竹坡本多经文人修润,结构处甚工巧;至于古本,却将淫词艳语删尽,我疑为一赝本。

  民国时有佚名者,谓古本仅前五回不同于竹坡本,增西门庆得一奇梦,又有卓丢儿闻歌成谶,全书言语亦不少改。如西门庆爱李瓶儿白屁股,却改为爱其身上好白,潘金莲刺西门庆脸洗的比李瓶儿身上还白,远不如屁股还白生动。又将投肉壶则改为掏耳朵,醉闹葡萄架尽皆删去,雪夜览此,顿让人晦然不快矣。 有痴云谓《红楼梦》之通灵宝玉,为西门庆素养之大龟,又为密松林齐腰峰寒庭寺之胡僧。男子大势,又名红霞仙杵,神瑛即大阴,又即灵龟。玉上所刻之字,有葆精节欲延年之意。关于这些,阚铎曾论述之,问通灵玉在赤霞宫住,当是何色;灵河岸上行走,当是何地;日以甘露浇灌,当是河水;至此玉该是何物耶?

  10/14 我读《金瓶梅》第一次读或许会感到力必多爆表,但是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西门庆可怜,以及一个平凡人的无限哀怜。他的所有欲望,无非是一个正常人最为普通的那些欲望罢了。更何况性关系再纯粹再赤裸裸,并不会让人感到安慰,更不会给人安全感。它所给予的,就像喝酒嗨麻一样,那种短暂的失忆和眩晕感。

  10/16 藕汀老人少时读《金瓶梅词话》,注删去字数多少,却无本可补。八十余岁,见人文社所删《金瓶梅词话》字数一万九千余字,遂依东吴弄珠客影印本一一补足,方才了却六十年前宿愿矣。吾少时贪看淫书,却又极恨删书致书之未全,每见有方框处,必自作主张补足方才罢休。当时所补有《野叟曝言》《姑妄言》《桃花庵》《废都》十余部。

  12/19 梦梅馆定本《金瓶梅词话》,乃今日世上最善本。亦有两钞本传于世,一为山西陈少卿所钞,一为安徽三安所钞。前为楷书,费时三年,浙江富阳出版;后为行草,费时两年,扬州文津阁出版。前者出过数版,广为世人所知;三安擅绘事,其书若行云野水,笔力实有过于前者,但偶有误笔缺笔。若有书家用硃笔将上述二本,细校一遍,正误补失,此等翰墨际会,亦是人间乐事。

  【2015】

  10/20

  自从《金瓶梅》出来,中国小说的写法全打破了。在这之前,宋江是可以治愈的,诸葛亮是可以治愈的,孙悟空是可以治愈的……他们都是有些大本领的人,甚至可以自治。但是,西门庆对世界乃至于女人的那种贪婪是无法治愈的。在这之后,如果贾宝玉的青春期没有那么长,他的天真和疯傻也是可以治愈的。

  11/6 这一套《金瓶梅》放在床头,打开没十次,恨恨。书,藏着不读,很难说是书的幸运和不幸。年少时痴爱《红楼梦》,大了却热爱《金瓶梅》,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一一露出凡人的穷形尽相。虽然有时按捺不住,偷起效法心来,久了才明白那是人自身潜在的贪嗔痴毒,怎能一一除去也,这也是菩萨心压倒禽兽心的缘由所在。

  【2016】

  1/17 清水茂谈《金瓶梅》的人性,如“毒”“嗔”“淫”“暴”,与孙述宇的“贪”“痴”“嗔”“毒”,多有相契之处。二者一从普通人之角度,一从平凡人之角度,探讨的都是人内在的欲望,孙更细致。清水茂从西门庆和李瓶儿的故事中,认为一个人即使过着“酒色财气”的禽兽生活,在他身上同时具有夫妇之爱,亲子之爱,也并非不可思议。相比之下,大陆同类学者的论说,挖掘不出人性的深度和广度,就过于扁平单一许多。

  1/28

  偷情。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女人来说,成本还是太大。就拿潘金莲来说,武大郎不沉她的猪笼,武松也会杀了她;即使武松会放她一马,但社会上的唾沫也会淹死她。对于西门庆来说,最多也就是破破财而已。至于现在,男人提上裤子,背叛,可以解释为一种冲动;女人不但背弃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是以背弃整个社会作为前提的。所以要“哀妇人”。

  2/1 和中国古典其他说部普遍“后半截乏力”有所不同,《金瓶梅》的后二十回真好,但是世人多爱“眼看他人起高楼,眼看他人宴宾客”,却又不忍“眼看他人楼塌了”。一句话,大家喜的是繁华,爱的是热闹,不敢正视的是自己的本能和欲望,故对于萧散冷寂之时,皆有所不忍也。不过精读《金瓶梅》,暂可渡过此劫。 《水浒传》写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道:杀人须放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金瓶梅》写春梅离开西门家时:……头也不回,扬长决裂出大门去了!这些读来,字字掷地皆有声,这就是笔力!

  4/2 阿城曾说:一九八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金瓶梅词话》洁本,上中下三册,正文1492页。……很负责地在删节处标明删去多少字。……紧接着,香港《阁楼》(Penthouse)将上面说的删去的19161个字集中出版成书。这倒是《金瓶梅》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观。按:民国时,施蛰存整理的洁本《金瓶梅词话》出版,另将删去的文字印刷出来,配原书一同出售。人文社新近所出《金瓶梅》,删除四千多字,网上也有好事者,将删字补齐。至于《废都》故弄玄虚,自开天窗,亦有人据上下文意思,一一补齐。我少时贪看黄书,每遇此类,喜的是意淫,爱的是填空。这样算起来,心比空大。

  《金瓶梅詞話》读后感(十):什么是恶

  看到三十三回,三分之一,可能要停一段时间了,先写一点感想。 前几回是比较平淡无聊的,语言也很平,后者吸引了我,因为好的语言是很少的,所以到七八回的样子,这小说很吸引我。后来的语言其实更生动,但因为时、地差异,我读起来反而更滞涩了。 读到三十回左右时,被书中所写的“恶”震惊了,真的是全然的恶,越看越生气,甚至勾起了自己的坏情绪,放下书,坐着哭了好一会儿。 宋惠莲自杀一开始令我很惊讶,因为她不也想要和西门庆无障碍地在一起吗,她丈夫出事,她怎么会那么帮他呢?联想到潘金莲和李瓶儿嫁给西门庆的情况。潘金莲只是有一点感到害怕地蒙死了武大郎。李瓶儿是比较憨的一个,但她赶蒋竹山时也好不尖利,蒋被西门庆陷害的事情,他确实一点错也没有,李瓶儿甚至不愿意出钱帮他了结,其实只是因为蒋在性方面不能满足她,她对他已经厌恶多时了,恰好可以趁这机会撵走蒋竹山。而宋惠莲与二人完全不同,她并不反对把丈夫支开,远上京城,但她从来没有想要把丈夫“除掉”,所以为丈夫向西门庆百般求情,一片痴心,以致潘金莲可以因此而挑拨她与西门庆的关系,说她始终心向丈夫。 假如说在当时的伦理语境下,通奸是一种恶,我们从三人故事的对比却看到,通奸并不一定构成恶,欲望并不一定构成恶。那么是什么构成恶?欲望的无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