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有多难?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有多难?

2017-12-03 18:29:58 作者:水冰月 来源:LinkedIn 阅读:载入中…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有多难?

  欲望野蛮生长,梦想无处安放。

 

  现在的年轻人,心情都不太好。

 

  每个人好像都有一千零一个烦恼值得焦虑内心精神秩序同社会物质秩序一同失衡。

 

  大家不关心历史的深度,也不关心世界的宽度;不关心任何丛林法则和眼前利益之外的事情;甚至都不太关心自己究竟是谁。

 

  大家都在世俗的尘埃里欲壑难填、苦争恶战,你甚至会隐隐意识到这是不对的,这种生活不是你想要的。

 

  但却早已习惯在既定规则、即刻满足逆来顺受,不想走、不甘心。

 

  我知道你不关心几年后的世界会怎样,但长路漫漫无目的,你真的不打算对自己说声桥豆麻袋,跳出眼前问下自己究竟想要些什么嘛?

 

  戳破彩色泡沫

 

  创造我想要的世界

 

  为什么我想要创业,因为我想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面,但是我实在没有耐心等待它到来了,于是我自己创造了这么一个世界。

 

  看奇葩大会的时候,猝不及防地被这句话深深戳中了,也深深记住了这个霸气四射的女CEO——刘楠。

 

  “北大才女全职妈妈创业”、“母婴行业领军人物”、“2016中国年度电商创新领袖人物”……

 

  这些贴在她身上的标签,对我并没有吸引力。

 

  甚至于她云淡风轻地说 ,“我管理了一家1000人的公司,市值过百亿”。

 

  我赞叹的也只是她千帆过尽、由内而外的自信从容举手投足间涌动着背后的故事经历的积淀。

 

  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她警惕的心和跳出来看问题的理智

 

  我加入外企之后,特别地不快乐。什么事都做不了,天天做PPT,做汇报。尤其是它给我一种恐慌感,因为给你一种很漂亮的彩色泡沫。

 

  早上,我会化一个精致的小妆,穿上高跟鞋,拎起小包,进地铁。钻出地铁,就进了五星级酒店。拿着酒杯跟很大的大老板觥筹交错,去做所谓的social,这种生活让我非常警惕。

 

  我感觉我好像在参与一些完全不属于我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我竟然还有点享受。这样的感觉让我非常地恐慌和害怕。

 

  不知这种情境是否让你感到似曾相识

 

  没错,她就这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世俗的梦幻彩色泡沫,给迷失自我的小布尔乔亚白领们沉重一击。

 

  甚至于后来的创业对于她来说,都是“当成一种找寻自我的工具和手段”,去感受自己的“快乐和充足”。

 

  她一刻都没有放弃探索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且在条件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仍然披着铠甲打仗。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抱怨世界不完美何其loser,自我的能动性是足以创造你想要的世界的。

 

  无论宇宙规律怎样,这种思维高度便是转变的第一步。

 

  拨开欲望和嫉妒

 

  你还剩下什么

 

  《东京女子图鉴》以不可阻挡之势,火遍大江南北,毫无降温兆头。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把我们普通人的欲望解读得入木三分吧。

 

  永无休止的贪婪、难以抑制的妒念,这些都是绕不去的人性瑕玷。

 

  你说欲望是人最原始的驱动力,是啊。

 

  可是拨开欲望和嫉妒,你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吗?

 

  剧中这句话很有名,想来以此为毕生目标的人也绝非女主绫一个。

 

  但如果成为别人羡慕的人是人生的唯一标准,那别人的标准也就是你全部的标准。

 

  没有自我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为没有自我,所以杂志上的人生观也就成了“自我”;

 

  因为没有自我,所以闺蜜的婚姻观也就成了“自我”;

 

  因为没有自我,所以身上的Logo和身边的男人全都成了“自我”。

 

  从小城市搬到东京,从20岁到40岁,从章鱼小丸子男到港区男,女主的每一次处心积虑的改变都与物质和阶级息息相关

 

  她熟谙“上等阶级”的人应该去怎样的餐厅,住怎样的街区,穿怎样的衣服。

 

  每一次貌似成功的“阶级上升”都让她沾沾自喜,却唯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以至于在最后,她看到穿着名牌牵着名犬的贵妇,仍然妒火中烧。

 

  把别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以"嫉妒不过是人生调味品"为借口来自我疏解。

 

  看到这里忍不住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这哪是人生调味品,明明就是时时刻刻钳制你、操纵你、俘虏你、侵蚀你的毒品。

 

  拒绝短期效应

 

  警醒地活在远方

 

  绫比刘楠差了什么?

 

  差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对眼前和自身所处位置的警醒之心。

 

  大点说,就是格局。

 

  早在一百年前,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就指出:

 

  文化工业构成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百年后的人们,却依然桎梏其中,追逐美丽而虚妄的彩色气泡。

 

  难道就从未生出过被生活欺骗的恐慌感?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绫,都是short-time interest(短期效应),却没有Long-term thinking,蜂拥在眼前,被世俗的眼光绑架。

 

  关心粮食蔬菜,关心房屋名牌,唯独不关心自我。

 

  从来不跳出一步,想想五年之后的事情,想想百里之外的事情, 想想你究竟要以什么方式生活。

 

  太多的人告诉你要活在当下,但我觉得相比眼前的晋升加薪,更要有活在远方的警惕之心。

 

  这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真正原因。

 

  如何找到自我?

 

  我相信你不会在蜗居的10平卧室里找到,也不会在午后百无聊赖的小憩中找到。

 

  却会在对人生不设限的尝试中找到。

 

  无论宇宙规律怎样,绝不给自己设限,并敢于不断去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世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高晓松说:

 

  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

 

  生活绝不会因为你胆小怯弱,

 

  什么都做而饶了你。

 

  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