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楂树之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山楂树之恋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2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楂树之恋的读后感10篇

  《山楂树之恋》是一本由艾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一):走过沧桑后的笑而不语

  从上大学之前听说到大学念了一半多之后看完,这本书的赞誉与毁骂不停地堆砌在天平两侧,总也看不出个偏斜。

  骂中有一些说这种感情是很不实际的,也有些拈来现代的丑恶来调笑,有些甚至看起来很无厘头,但也些许说明了多数人对情感失望。没希望的状态也不晓得好不好,免了伤害了,却少了可能

  赞不绝口的都是还抱有希望的,但结局失望的人居多。总之愤愤的吧。

  知道有些人,淡淡的看完打了力荐,却不说话,才是经历过的。一般这种情感会倾向于烂在心底,慢慢发酵酝酿,有时候掀开瓶封,醉一醉那种香醇,只一人,旁人是没福分的。这些人历尽沧桑选择笑而不语,因为知道这种东西拿出来说便是亵渎,贮心里才圣洁。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二):其实就是文革版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

  没有看过电影,好奇读了小说

  很疑惑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这部小说。也许里面的女主角对爱情懵懵懂懂,看起来很傻很单纯,符合传统审美中清纯少女的定义。找周冬雨演静秋大概再合适不过,因为静秋就是一个高中女生天真勤奋

  那是文革后期,理想高于现实年代。那时的人们的确比现在单纯。因为单纯,所以很多东西都非常得美。

  但是,《山楂树之恋》的美,有一种青春小说的纯情和美,人物形象并不深刻。也许那时候的人会说“请你以团员的身份发誓不会自杀”,但是老三为什么会喜欢静秋(就因为漂亮吗?果然是不漂亮没有青春),两人心理有哪些想通,实在是有些让人疑惑。

  静秋或许在写作上有才(七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文学知识分子令人尊敬的年代),但是怎么体现呢?读静秋和老三就像看路遥的《人生》,这也会,那也会。为什么主角就是这样出众,其他的人就要那样平凡得去衬托主角呢?

  也许这样才显得两人金童玉女吧,但是总觉的有些虚假

  小说让人吐槽得有好多,但是男女主角的恋爱绝对是灰姑娘白马王子模式。

  戴锦华老师说过,《暮光之城》的男主角总是在女主角需要的时候出现,符合了女生对另一半的绝美想象。同样,在《山楂树之恋》中,老三也是像超人一样无所不知,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

  而且,老三花不完的钱,饱受女子喜欢,唯独喜欢静秋。其实《山楂树之恋》大概就是普通的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

  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三):《山楂树之恋》与《与空姐同居的日子

  一直都想看《山楂树之恋》,想瞧瞧这段号称是史上最纯净的爱情。可惜,由于个人阅读小说的能力已经严重退化,所以一直无缘得见。终于,在前天的一个十分慵懒的下午,我鼓足勇气在网上“膜拜”了这颗被无数人理想化,完美化的山楂树。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本打算好好接受一回心灵净化的我并没有受到预期的震撼与冲击。可以说,我很平静的读完了整本小说。淡然的开头,淡然的过程,淡然的结尾。一切都是如此波澜不惊。由于以前涉猎了一些张贤亮等人的描写文革前后的小说,所以我对那个环境并不十分陌生。所以,我的阅读期待主要都是集中在情节与人物上。我觉得人物的刻画还算鲜活,并没有背离当时的环境。至于情节,我想这种爱情桥段在哪个时代都会出现。 当我滑动着鼠标,寻找着可以被那么多人顶礼膜拜的理由时,我有点晕眩。可能是热晕了头吧,我的眼前居然出现了一个画面:好多情侣都在开满了红色山楂花的山楂树下你侬我侬,而我却傻站在大树的阴凉外、、、、、、

  我并不想用什么物欲横流社会真正纯粹的爱情的缺失,什么人与人之间变得日趋冷漠类似于这样一些脸谱化的东西来为这部小说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赞誉提供理由。因为在我看来,山楂树确实真的很纯净,但绝对不是史上最纯净的爱情小说。而山楂树更没有给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更多的深层次的启示。也许会有些许感动,也许对比着看出我们的功利与铜臭,但是,我认为它并不具有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

  纯净有两种。第一种是本身所处的环境就已经十分的纯净了,那么自身的纯净便显得十分的自然顺理成章。而第二种则是身处污浊的环境,却能保持自身的纯净。即“出淤泥而不染”。很显然,这种纯净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身处污浊,纯净便显得更加耀眼。而让我们来想下,《山楂树之恋》的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前,那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我想凡是听过自己长辈介绍的人或者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民风纯朴,人们思想简单干净的社会。试想,在这种环境下孕育出来的纯净爱情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如果说,我们如此推崇山楂树是因为怀念那个时代的纯净的话,我想就大可不必了。原因很简单:历史是向前进的。我们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而商品经济下的我们羡慕那个时代,但是,真正回到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呢?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在这个“浑浊”的社会里保持自己的相对纯净。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小说《与空姐同居的日子》。三十的这本书是我看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言情都市小说。当时,这本书是被网络认为开创了纯爱小说的先河。纯爱,顾名思义就是很纯净的爱情。我知道这本题材不同,风格类似的前辈之作的影响力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在我心中它的纯净指数是大于山楂树的。虽然,它写的是一个都市的爱情故事,有着职场、办公室恋情等一系列的必备元素。但是,整本书无时无刻不洋溢着一种健康与纯洁。所有的东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奶白色,让人感到了一种心满意足。而最后给人以希望的结局也并不比山楂树之恋中老三的离去逊色。其中还穿插着大量的关于恋爱观,事业观,社会观的作者的心得,也是发人深省的。也许,你会认为我把一本用来闲暇之余消遣的书推崇的过于高了。套用《潜伏》里的话:这两本书,谁又比谁高贵多少?但是,当你真正和上书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会有所不同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四):唯爱方休

  唯爱方休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山楂树之恋》

  读到这里,眼泪早已抑制不住地流下来。我想,这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感动于一份远离喧嚣繁华的最淳朴的爱恋,一场有始无终荡气回肠的最悲哀的邂逅,一段即使暮年回味依旧感慨如初的最刻骨铭心回忆……艾米用她的文字记录了一个遥远年代里发生的故事,却在多年后的今天引发了无限共鸣,成就了一出遥远的绝响。

  静秋作为知青下乡,采集民间轶事作为教材修订材料。她在寄宿的村长家里结识了地质勘探队队员孙建新,他们喊他“老三”。老三被这个如同白莲般纯净的女孩吸引,而静秋同样对阳光帅气的老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久方长,静秋与老三之间萌生了一股说不清的暧昧。直到静秋返程回乡的那个夜晚,陪伴静秋同行的老三向静秋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两颗早已互相吸引的心紧紧相依在一起。从此,促使两人相知相恋的山楂花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象征,然而,老三的一次受伤成为终结这段山楂树之恋的伏笔。迟迟不能愈合的刀伤引起了老三的注意,随后老三的住院也使静秋也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妙,然而技术水平有限的县医院只能给出感冒之类的诊断。当静秋再去探望老三时,老三消失了,并且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静秋没有了关于他的任何消息。其间,静秋被告知老三已回城并且与一高干之女订婚,伤心绝望的静秋决定忘掉他。然而,有一天静秋却得到了老三患了白血病的消息,并且此时的老三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等静秋赶到医院,老三对静秋——唯一一个他爱过的女孩——许下了自己的承诺:“静秋,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故事讲到这里,早已曲终人散,而作为聆听者的我们也被感动的无处可逃。《山楂树之恋》的成功不单单是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敲醒了回忆的钟声,更重要的,它为时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速食爱情的人们上了一堂心理课。

  速食爱情,就像泡面:果腹而已,毫无营养可言。正如《非诚勿扰》类速配栏目,马诺说她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我们不禁感慨,时下的爱到底是什么?当爱“情”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爱“自己”,以及由此繁殖出来的爱“钱”爱“权”。在一个连真情都不能放心去爱的时代里,我们需要一部类似《山楂树之恋》的作品去抚慰业已悲凉的心灵,为逝去的纯洁与理想洒一杯薄酒,祭奠那些曾经过往云烟。

  《山楂树之恋》的感动之处亦在书外,美好激情与狂想终究抵不住现实的沧桑。书外的静秋如今早已嫁做人妇,她的丈夫自然不是一个老三那样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静秋与她的爱人,自然会因为家庭琐事而陷入争吵,柴米油盐的困扰也常常使她手足无措。当时隔多年再次谈到老三时,静秋坦言:“他还是永远活在那个时候的好。”是啊,如果老三不曾患病,如果静秋与老三最终结为夫妻,或许他们的激情早已被现实的沧桑冲击到流离失所。正如看到《婚姻保卫战》中的佟大为和马伊琍,我不禁蹙眉,这难道就是婚后的陆涛和夏琳吗?世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曾经的轰轰烈烈只剩下一个苍凉的手势。

  爱情里的不完美,也是一种最完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至善完美的情人。这种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只属于自己。当单纯的情感被种种借口变质成虚情假意时,这样的回忆留给一个人的角落,慢慢,慢慢回忆……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美人迟暮以后,这段回忆却历久弥新

  村头的山楂树,如今为谁而开?两颗阴阳相隔的心,至死方休。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五):无知并不等于纯

  因为电影版《山楂树之恋》一直打着“干净”“纯爱”的旗号,所以这本书也是抱着看纯爱的心态来的,但一直看到十分之九的时候,我都一直在想,纯爱到底是什么鬼啊!

  其实静秋是个很优秀的菇凉,长得漂亮不说,成绩也好,体育也好,也很有音乐才能,还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好。而且她坚强有韧劲,再难再累的工作她都忍下来了,只为减轻家庭的负担,这样的女孩子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娃儿!也难怪书里出现的几位男孩子,长林、张一等等似乎都对她有意思

  老三更不用说了,家庭成分好,父亲位居高位,人也英俊潇洒,既有才华还有一些反叛精神,敢于活出自己,对静秋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他们两个在一起,排除社会环境、家庭成分等外在因素,简直可以说是金童玉女,已经完全具备了纯爱的基础

  但,还是那句,纯爱到底是什么鬼啊?!是我已经老到不懂纯爱了吗?

  面对老三的追求,静秋一直考虑的是社会舆论会怎么看、亲人该怎么办、自己的未来该怎么办。所以她在看到老三给她的信中提到“我们”时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生气,因为担心会被揭发。坦白讲,静秋从小的家庭环境使得她其实是个比较现实的人,性格也正如她自己所说,谨小慎微。不涉及物质性爱,更多是因为她的无知,那一代出生的人甚至比他们的上一辈还要无知。

  但无知并不等于纯爱,这样的纯洁是泯灭人性的,当然那样一个年代本来就是泯灭人性的。在老三弥留之际,静秋不顾即将开始的演出,不顾众人的目光毅然决然地去看望老三,在众人的目光下握住老三的手,流露她的真情实感,这是她对老三的爱,也是爱给予她的勇气,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纯爱。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六):永远的老三

  我是因为电影版才去看原著的,我自己也没有料到,小说对我的震撼力要比电影强几百倍。

  我一直很后悔,早几年一直以为《山楂树》是很久以前的作品,“那个年代”的小说,所以“带着偏见”地没有去看。直到前阵子,由于山楂树电影的热播,我兴致盎然地看了电影,一下子就被电影里那段纯净唯美的生死恋感动了,于是毅然决然想要看一看原著。

  我真应该早几年就看小说的,不然现在就不会这么难过了。以前看好看但悲催的电影,我就会“中毒”得抑郁很久。心情变得纠结。而现在合上“山楂树”,我真的抑郁了。

  最让我无法释怀是就是老三的命运。这么好的男人也许只活在小说里,可是听说山楂树是纪实小说,所以我愈发可贵起老三来,替他难过

  有人说他是“情圣”,可我总觉得这个称呼多少掺杂着些“戏谑”。老三的所作所为确实吻合情圣,“嘴甜手阔”、“极尽体贴”,但我深知那是他的性情所致,他是个真性情的男人。

  静秋太幸运了,遇到了老三。如果我是男人,我未必会娶老三,如果我是女人,我一定要嫁老三。只可惜,他爱的只有静秋,而且是天地可鉴的爱。

  我在想在那样的年代,我会是怎样的人,不需多想,一定不及老三的十分之一的伟大。在看完小说前,越接近尾声我越是不敢再往下看去,因为我看过电影知道了结局,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老三离去,带着痛苦和不舍。我一直在想这要是怎样伟大的男人,忍着病痛的折磨,却极尽地思念和爱着一个人,怕她也跟着去了,不舍地选择了欺骗,选择了躲避。也许老三死后真的会在一边看着静秋吧。因为生前老三就那么痴情地没有远离过静秋:躲在学校院墙外偷看静秋打球,住院了还不愿离开静秋的城市,时常偷偷地看着静秋的生活,直至病倒了还让自己的弟弟代替自己去看静秋,回来讲给自己听。所以我心底觉得,老三还没有消失,正如他所说“你没死,我便还活着。”他一定是在另一个世界看着静秋的,安详地、忧伤地。

  我还记得,那段隔河拥抱,在电影了就感动得我一塌糊涂,直至静秋走了,老三还在河那岸持之以恒地伸开双臂。那一刻,真是爱情的永恒。

  老三最希望地就是和静秋永远在一起吧。可惜的是,在病床上的日子,爱人却不在身边,直到最后一刻静秋才知道老三就在K市。最远的距离也许是生与死的距离,也许又不是,但是一方一直就在另一方身边,而另一方却不知道,这一定是最远的距离。

  这个悲哀的童话,永远地打动了我。不管时光怎么流逝,我永远相信,老三还在,守护着那棵山楂树,看着静秋,陪她老去。

  我爱老三。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七):故事里的事

  我很庆幸电影版《山楂树之恋》放映至今我还能坚持住不去看。看了太多看过原版又看过电影的人的反映,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明智的。虽然这些只能我个人有意义。

  小说看完至今已经快二个月了吧,现在回想,书中的内容还是能清晰记住的。这是第一本我一拿到手就放不下的书。好多人都说这故事是真的,我也相信它是真的。即使假的,能假得这样真也是难得的。

  故事里的事,人们说是最纯洁的爱恋。在电影版上映之前开的首映会,还请了剧中演老一辈的艺人及现实中的年轻80、90后作为现场嘉宾,访谈对山楂树之恋他们各自的观点。当然,无论是前辈还是后辈,大家都相信时代再怎么变迁,都永远存在纯洁的爱恋。呵,肯定相信啦,唯有信,才有可能。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八):爱情的感悟

  《山楂树之恋》好久以前就听过广播,不过没有细品。只记得这样一句经典评论:所有的女人都想嫁老三,所有的男人都想娶静秋。随着书籍的广泛传播,电影的热映,加上人们强烈的好评,使之轰动如今。

  本不想凑这份热闹,可最近糟糕的心情迫使我想知道究竟老三是什么样的男人?使得所有的女人都想嫁他呢?

  看完此书,不争气的眼泪随着故事情节自然流淌。直到现在也无法入睡。世界上还有这么纯粹的感情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老三的作为给了我们一个诠释。

  爱一个人不是长久地占有,重要的是使他快乐。

  爱是有多少就给多少。

  我不敢保证能给你带来很多,但我可以保证倾我所有。

  看一个人爱你有多深,不要看他能带给你多少,而要看他能否有多少就给你多少,甚至不惜他的生命。

  或许,我应该选择放弃。

  不知何时,距离远了,心也远了。

  你很疲惫,我也累了,彼此心碎。

  想你时候,是在梦中,醒来依旧。

  是老天在惩罚我曾经决定。

  你的心中满是伤痕,我却无能为力。

  我们

  虽近在咫尺

  却

  远在天涯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九):开出的小花

  之前其实看过张艺谋拍的电影,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大肆批判了好久.幸好书比电影好看多了,挺感人的. 我的父母很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也许太苦了,不愿意回忆,也许那个年代有太多的禁忌或无奈,说了我们也无法理解.所以只能在这些小说或回忆录里,模糊的搜寻他们当年的影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苦难...

  我总喜欢对照年份,搜寻我所了解的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记得以前有个同事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文革结束时她6-7岁,父母都是老师,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妹妹.她还没有上学,每天早上父母上班之后,带着妹妹吃过早饭就开始干活.

  扫完地就去洗衣服.当时他们学校没有自来水,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洗衣服,打水.夏天的时候,她总是多带一条大毛巾,洗好的衣服拧干了包在大毛巾里,卷一下让妹妹背着,就像古装电视剧里的大侠一样;之前装脏衣服的桶刚好用来打水,挑回去,这样烧茶做饭就不用再跑一趟. 她可以刚好在父母下课之前把中饭做好,烧好的开水凉透.这是她小时候最得意的"特技",只传授给她喜欢的小朋友.

  她父母的成分不好,所以学校分东西总是没她家的份.父母要面子,从来不会争取.但她知道东西都是从后勤处那个窗口分出来的,所以只要看到有老师或家属在那里排队,她就会领着妹妹也排过去,不论多少总能分到一些.只有一次分水泥,没她家的份.她就把校长的领走了.等校长和她父母下课后找过来,她已经和她妹妹把水泥调了水,抹在了地板上.

  她的爷爷是个特别重男轻女的人,小的时候不懂,也不在意.到了10来岁,感觉就特别明显.爷爷会给家里所有的孙子/外孙买衣服,孙女/外孙女都没有.她看不过,直接把一个堂弟打倒在地,把衣服从他身上扒下来穿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怒目盯着她爷爷.她还讲了很多很好玩的故事,可惜我记不太清楚了.后来她好像不太跟爷爷来往,她和妹妹很用心的读书,她现在是前东家的CFO, 她妹妹多年前就是西北大学的副教授.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十):一场心灵感应的床戏~

  似曾相识...一场心灵感应的床戏~

  --《山楂树之恋》1/2的肌肤之亲

  在同名电影还未开拍之前,山楂树之恋这本书已经在豆瓣上炒的火热。我看书评靠前的,多数却是未经历过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八零后。在这个属于他们父辈的爱情故事面前,哭得稀里花拉,这是禁锢的爱情在新世纪这个放浪年代里擦出的火星,因为男主角的过于完美,也因为这段爱情的过于短暂,这故事变得华美,但华美的背后,却是华而不实……

  一切缘于多数人的怀旧情怀,当看这些文字时便有了一厢情愿先入为主的好感。但我不,我从打开书的第一页就不喜欢,通篇的K市、A省,古板的老套写法对我而言第一印象就完全没了代入感。可喜的是,小女孩欢欢出现了,像这孩子的名字一样,为西村坪带来了一些欢笑;她带着静秋去“贪贪队”,青春帅气的男主角老三出现了,看似美好的故事开始了……

  这本书,我的父母和老师都只看了一半,他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是非常鄙夷的。首先,作为记实文学,山楂树之恋过于偏离现实。在七十年代中期,我的父母和老师是高中生,当与静秋同龄,他们从那个时代走过,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认为书中的很多桥段绝不可能,如老三和静秋游泳,他们认为是典形的美好主义而脱离现实。我想,可能静秋的回忆录是真实的,而艾米做了太多的艺术加工,并且这种加工过份的艺术化而偏离了时代背景环境。在七十年代,他们的眼中,静秋绝不是一个好姑娘。

  不仅那个时代的同龄者看不下去这书,连我也是。

  张艺谋的同名电影开拍了,铺天盖地满是炒作。炒作的核心思想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爱情本就是神圣的,何来干静或者不干静的呢?男女主人公纯情的初恋固然浪漫,那么被大陆狠批为限制级的名篇[失乐园]、[色戒],男与女爱到极致,超越阶级与宿命,至死方休,那样的爱就是肮脏的吗?艾米与张艺谋都是始作俑者!

  电影上映,我同样不喜欢。论选角,男主角老三选的恰如其分,不过不失,率真又内敛,笑容阳光。而女主角静秋则过于稚气了,男人看这样的妹妹,都觉得过去"幼-齿"吧?和她在一起恐怕会有犯罪感。电影对于小说中床戏的那一段,裁剪掉十之八九。我却觉得那才是山楂树之恋全书真正的少有精华,因为它激起了我们少年时代的一些记忆,那记忆很纯粹,很真实!很难得,在书中提到了,影片却一代而过,我想如若是港台的导演候孝贤、许鞍华才更适合!

  关于老三与静秋的懵懂倒是真实的可爱,连七零末、八零初的我们都深有同感。小学时的我们,看见高年级的表哥《常识》课本,那时心里就偷偷的羡慕,羡慕那些大孩子们才能知道的“秘密”。初中时,有了生理卫生课,每周一节,男生和女生还要分开上。连看着生殖那一章时的书面语都禁不住面红心跳。老师最终教到这里时,都是跳过不说的。学生们像是打翻了金鱼缸,红的、黄的,在地毯上,扑嗵扑嗵的跳……

  对比张大导演的电影版,文字则再次显现了它特有魅力。作者艾米的文学造诣并不高,除了K市、A省以外,在人物语言的处理上便通篇的破折号。这样炒作出的作品,莫说张爱玲看了后会从海里跳起来,恐怕是连李碧华、朱天文之流也不会进入法眼。虽如此,小说里的描写却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能理解老三,非常非常的理解,关于情与爱,这个男主人公的想法与我出其的一致。甚至包括他那一夜的表现……

  相对而言,静秋则显得普通的多。她体现出的,是欲拒还迎,是对老三的不信任,在情感面前,她不过是具空壳子,她对于友情也并不珍视,陪最好的朋友去做流产手术,想的更多的却是自己是否被他“得手”了?在家里,她也并没有承担起长女应尽的责任。山楂树之恋,短暂的爱情一闪即逝,老三是体会到爱的,他心中有很高的爱的层次,静秋则没有,她不过就是个摆设,不值一提。只是不知这是否是作家艾米的本意了?

  桃花岛主的空间原文:

  http://user.qzone.qq.com/40253662/blog/129172504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