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的读后感10篇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页数: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一):半生缘

  首先说,这个是之前看完时写的一点感想,严格来讲算不上是书评。

  一切都回不去了,是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看完《半生缘》心里很郁结。曼桢和世钧,这一对苦恋人,蹉跎了小半生时间迷惘挣扎上,与外人挣扎更与自己挣扎,想来人何苦要如此矜持对待爱情命运

  此所谓矜持,是讲着理道、讲着情面、讲着人情世故,更讲着自己那张面子,非“扭捏”之意。在中国文化里这历来是没有错的,即使就因为这些而错失了良缘,那在观者看来,也是一段值得歌颂的凄美爱情悲剧

  说到底,还是人心对于现实的屈从,因为现实的力量并不简单在于它用强力约束了人,它给人更深的畏惧在于它是因人而生的,它的每一块骨头都是人用活生生的例子堆砌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现实等同于真理,顺它者昌,逆它者亡。

  这样说来,矜持就是有理的,即便因此错过爱人,错过幸福

  曼桢对于祝鸿才,冷漠和隐忍的漫长光阴,这个姓祝的名字我本不想提起,因为无聊,然而他是曼桢悲剧和错误的两块碑石,至死都冷漠和丑陋着。

  谁都没有错。姐姐为了抓住终身依靠而出卖妹妹妈妈为了保全家族的名誉和生活基础而忽视了女儿,世均因为听信了他人和对恋人的怀疑而放弃坚持,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匆匆了结了婚姻大事。再说那受害者曼桢,好不容易逃出魔掌获得了自由,又因为骨肉亲情而屈服,以为就此可以彻底牺牲自己忽略自己什么都不顾及。

  然而最终又绕回了原点,难逃命运轮回,因为一个人可以装作糊涂一时不可一世。她自己,并不能真正的彻底牺牲。一个懂感情的人,只要她还活着,就是有感受有不甘的,终有一天会打碎一切逃出世俗藩篱。离开祝鸿才遇见世均,然而此时,已是历尽沧桑泪眼无言,已是如她所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不知道张爱玲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否也曾想借着曼桢说些什么。回到书里,此时的曼桢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痛楚:失了亲人失了爱人,剩下的唯有一个孩子给她的下半辈子坚硬起一颗心来生活的理由,真要彻底的牺牲自己了,然而此时的牺牲已不再是大义凛然的决绝付出...只是一切美好都崩塌后的沉默,何其悲也。

  慢慢的读着,沿着世俗的愚昧和现实的考量,貌似谁都可以被理解宽恕,然而就是这样一节一节的发展下来,那单单被忽视和仇视了的爱情就成了最后的牺牲者,对于那些尚不能完全牺牲掉自己的人来讲,这是注定逃不掉的一块伤,怎么掩盖都会有流血的一天。那又为何要自不量力自欺欺人,为何要为了那些所谓道理东西和心爱的人渐行渐远

  说一个女人矜持,是对她的褒奖。然而我觉得这是一个悲情的词,无奈懦弱均寄生其上。

  讲一个男人矜持,懂道理的矜持,也不是一个贬义。但这又葬送了多少一颗心系在他身上的女子的幸福。

  世间总有很多无奈,为家庭,为事业,为面子,为怀疑。多少幸福,就在这交织起来的矜持之间,灰飞烟灭。然而,孰对孰错又没人能说的清楚,最终也只是看个人的感悟选择罢了,只有一样:如若再加进欺骗和怀疑来,这世上的真情倒真的是让人不敢妄想了。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二):张爱玲最差劲的一本小说

  原因有二

  第一,前四分之一的气氛是“纯爱”,之后的文字渐渐变了风格,然后故事越来越无生气,使得读完之后感到这个小说的结构不好,好像一坨年糕上面的部分已经风干而底下的部分又因为太潮而酸腐了。

  第二,人物的配对结果,十分诡异,而且无趣。关键是无趣。我以为呐,这“得意”于张爱玲是个天枰座的女人。天枰座的女人在情感婚嫁上是很糊涂可怜的,呆瓜一样,“温吞水”。所以,她连自己的事儿还搞不定呢,安排起别人来当然更没法看了。

  这是她最差的一本小说,甚至可以说是她唯一写得不好的小说。

  黄磊,梅艳芳,黎明,葛优,王志文等人演的电影《半生缘》在某些方面上要比这小说好。

  比如葛优饰演的角色,在小说里虽然性格鲜明,但是显得与其他人物有些格格不入。而葛优的表演却使其完美地与其他相适应了,并且那么出彩。

  就连黎明这种男花瓶,都看起来还不错,真是难得。本色出演嘛。

  王志文,真是演技之神啊,那雨里相对矗立时的状态,只需要一个镜头我就要感到得哭了。

  梅艳芳,就这么回事。

  (大陆的演员,怎么都比香港的好。一是咱们人多,科班里能出来的一定扎实。二是,还是人多。香港屁大点的地方吵吵嚷嚷就是那几十个人闹闹腾腾的太狭隘。)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三):回不去的过去

  “回不去了,我们回不去了”

  时至今日

  我时时想去这句话

  在我后悔自己做的一个决定

  当我遇到一个难题

  当我遭遇一次挫折

  这句话就会自动浮现

  真的

  生活有太多了

  回不去了

  例如

  像张爱玲这般女子

  她恐怕也时时想着回不去了的感叹吧

  所以

  在她的作品

  有太多了悲情女子

  她们或是风情

  或是独立

  或是柔弱

  都有着让人悲叹的“回不去了”

  或许是自己经历了太多了

  让我们也感叹一下吧

  与时间无涯中

  与千万年之间

  不早不晚

  正好遇到你

  就只好说一身

  “嗨,你好吗”

  可是

  过往

  回不去的

  终究是

  无奈的

  过去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四):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当看到曼璐对张豫瑾失望,而开始谋算如何利用曼桢来维持自己的家庭。就如同看到一条蛇渐渐靠近一个天真的孩童。不忍看下去。

  弟弟说了句话,如果不继续去看,将永远陷在那份挂念上。当年对《半生缘》断断续续的看,也就只是从一个好人坏人的角色上去看,如果我在这里戛然而止的话,也许我对《半生缘》永远都是这样的理解。永远不能接触到张爱玲的思想,而只是停留在大众的爱恨情仇上。

  《半生缘》的故事应该分为三段吧。

  第一段:曼桢与世钧的相遇和相爱。

  第二段:曼桢与世钧的分离。

  第三段:曼桢与世钧的重逢。

  每个人的好坏怎么说呢?也许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只有在他/她的面前,才能焕发出那样的神采。而是另一个谁,都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和满足。曼璐在张豫瑾面前,那份神采,是在祝鸿才那看不到的。曼桢对于世钧 的体贴和那份爱,在谁身上也不曾有过,甚至连那样的自己都消失不见了。世钧对于曼桢的那份冲动和那份细心,也不会再有了,已变成让人一眼觉得木纳而无趣的人。石翠芝也是吧,只有对叔惠会失控,会那样焕发光彩

  所有的感情因为真心而变得如此的珍贵和难得。而世事弄人,相比张爱玲也是个体贴的人。她没有残忍地将那些平淡的纠缠写得清清楚楚。曼桢在牢中如何思念世钧,如何被现实给敲醒,曼璐如何慢慢病倒,曼桢如何与祝鸿才离婚,抢孩子的抚养权等细节一一描述。如果真的如抽丝剥茧般描绘那些人生中的平淡和苦涩,那我会受不了

  张爱玲如编织一张华丽的丝绸般,恰如其分穿针引线。没有人是真的坏人,真的好人。祝鸿才的贪婪和好色,却也卑微渴望幸福和温暖。曼桢的贞烈和理性,却也妄想牺牲就能成全什么。曼璐的为家牺牲,到头来只不过还是图自己的幸福。世钧,所有的痴情不过到头来,也化作一时的寂寞就匆匆选择了。而叔惠总是清清楚楚地知道门第之分,但是到头来也深陷其中,恶性循环

  贪婪自私的人以为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而理性,自以为伟大的人,愚蠢地以为用牺牲就能体现自己的自尊和伟大,能收获自己以为的结局——成全自己和别人。有时候觉得聪明的人比愚蠢的人可笑,明明知道是错的,还是去做。而愚蠢的人至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曾经的非你不嫁,非你不娶,变成了娶了一个娶谁都一样的人。

  张爱玲最好的结尾,是截至在没有离开的那一刻。很多事明白就好。这个就是故事的真谛,不是需要大家的痛心。而现在太多的电视剧却直接的,赤裸裸地希望用悲情去刺激什么,得到收视率。

  却不能明白,真正的好的作品,只是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而非流下一淌眼泪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五):半生缘

  有没有比曼桢更悲惨的人生

  当曼桢和世均各自成家立业后相遇时,曼桢鼓起勇气追溯自己不堪回首往事,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道别前,曼桢对世均说:“只要……,我们还是一直在一起的。”那时候,心酸之感涌上心头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我们。

  曲终人散前,我知道他们彼此是最深爱的,但为了孩子与声誉,最终只能做朋友。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成为婚姻,并非所有的婚姻都有爱情”真是说得对极了。小说结束了,让我们期盼的是曼桢是否和慕瑾在一起了。那样也不失为好结局。

  能和喜欢自己的人结婚,在旧时宗法观念强盛时是极其不易的。如果没有姐姐那荒唐的计划,曼桢与世均之间也还是存在一些阻力的。不过这在小说里并不明显门当户对其实是有其道理的,至少能排除婚后的很多压力。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里,金燕生和冷清秋的爱情就是最好的解释。不过爱情能否延续当然是双方各自需要争取的,如果金燕生没有那么懦弱,在家境败落时还能有勇气维持自己的爱情,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门当户对所能解释的了的。这也反映出没有物质做基础的爱情是会失败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嘛。

  后来我在想,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有手机等私人通讯工具,不必写信、打座机,情节一定会有所变化。没有手机前,信件是恋人之间常用的工具。但信件的投递速度之慢,隐私极易被公开等缺点往往就是阻碍主人恋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些桥段是类似的。当然,私人通讯的缺点也是显然的,诗词里的愁肠百结心理也会少去很多。假设归假设,张爱玲没有让他们在一起。

  《半生缘》被拍成电视剧那会儿,我还小。很多桥段都忘记了。只记得林心如演曼桢,蒋勤勤演曼璐,xx演世均。如今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看完小说,那些桥段在自己心里一折一折地上演着,到最后竟忍不住的要落泪。可见张爱玲笔力之深啊。看完小说,也花光了我所有力气。其实真心害怕这些有残酷的结局的小说,因为会被带入,会陷进去,不知是不是老了的缘故呵。接下来的时间,先作别这些哀怨的小说了,我得找找让我振作一点的书来看。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六):没办法

  我有一整套张爱玲全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脑子搭错发现网上特价所以就订下来的。我买的时候就没有准备要读,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已经知道了张爱玲,太多的影视剧让我对她著名小说的情节略知一二,比如《半生缘》,比如《色·戒》,不过我一向不会将小说和影视作品等同,所以小说不管怎么说都是陌生的。其实我也曾经读过她写的《红楼梦魇》,有红楼二字的书我总不会错过的,但那不是小说,只是文学评论,我大概记得她书里核心讨论的是版本的问题,比如,现存世的某两个版本中,她认为还存在一个X版本,理由是什么,在那里面曹雪芹修改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一个什么版本,起初读起来还有趣,越到后来的XYZ就把我的脑子搞成了糨糊,所以我没有办法在清醒的状态下读下去。

  我一直不喜欢读张爱玲的小说,也不愿意去读。我知道张爱玲影响了许多的人,很多人也因此而对她顶礼膜拜。我却不愿意加入到这里面去,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她是一个小资派的人物,小资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对我而言,小资太累,而且似乎有种要把日子过给别人看的虚假,所以我很主观的觉得她的小说一定让我累;另一方面,读过张爱玲的人总喜欢带着一种迷蒙的眼神提起她写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场景,就好像自己穿上了一件复古款式的黑色绸子晚礼服一样,全身都会抖落一片银光,把我们这些俗不可耐的人一下甩脱好远好远,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非凡、意气风发女孩子人人都以和她交朋友为荣,人人都争着要自诩是她的好朋友,而我总是觉得这一种现象实在很诡异,由此我并不想要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所以张爱玲是一个我不会主动记起的名字。

  只是,最近我的红楼丛书都陆续读完了,无意中又看到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电视剧,无聊之余,想要知道书和电视剧到底有多少差异,所以我便鬼使神差的读了。张爱玲的文字风格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所以起初读来我觉得很对脾胃。她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人,这样使得所有的情节非常有画面感,而我本身也喜欢和注重小说的画面感,每一幕情节,她都会把所有的细节都交代得很细致,例如穿了怎样的衣服,走路的时候看到脚边怎样的炉子,两个人是怎样拌嘴的,而且文字中夹杂着许多吴侬软语的腔调,这让我很喜欢。可是读着读着,我便发现,她的每一幕戏看起来琐碎而平淡,串联起来的整幅情节却戳心戳肺的可怕,难怪蔡康永曾经说过张爱玲的残忍,她可以用这样冷静细琐甚至略带温馨的笔调写出一个冷冰冰到极点的故事,而且毫无回转的余地,非常绝决。电视剧把所有的细节都放在一个画面里,观众可以选择性的只注意到某一个地方,而书呢,把每一个细节都公平的写出来,没有任何着重或是简略,所以不得不把每一个细节都读到脑子里去了,并且连成整整一片,读到末了,便想起书中人物的一句话,没有办法回到很久以前冲破一切去拯救,无论怎样想,就是这样的残忍,没有任何寰转的方法。

  我对张爱玲完全改观了,她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可是我还是没有办法再去读她,她的文字很好读很上瘾,可是她的故事却可以把我的心关进一个笼子里,瞬间感觉到人生的无奈和残忍,而且怎么也出不来。我突然想起了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看电影,那个时候随便去看,总是有什么看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滚滚红尘》,开场是一个空房子,房子的四壁写满了字,后来有一个女人总是站在夕阳西下的阳台上远眺,这个女人最后割了腕,把手上的血涂在房子的墙壁上,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个电影在讲什么,也不记得到底有没有看完,总之这个全都是血的场面以及那种凄惨至极的气氛,让我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忘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三毛眼中张爱玲的标志,总之此刻我是觉得,从此以后我还是不要读她的好。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七):有缘无分,缘尽半生

  经过一点剪裁和小部分改写的《半生缘》,要比《十八春》来得一气呵成。《十八春》的结尾用张爱一贯的话来说就是“反高潮”。加上那样一个尾巴显然只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气氛,并非张爱的本意。

  当时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淡”,与她《传奇》中的行文风格大相径庭----由浓艳的油画变成了素净的泼墨山水。后来才知道原来她一直希望自己的文风能像《海上花列传》那样,达到“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半生缘》显然做到了这点。

  小说的故涉及人物不多,不过情节倒是挺曲折的。命运大神翻云覆雨在这部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谁会想到两个热恋中的人的一点口角就是他们最后的记忆??不过一个晚上,便造成了两人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造物弄人,亦舒所说的“与之恋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的又是一些人”,人生就是这样。

  曼帧那样坚强执着的性格是中国女性的写照,看看身边的母亲,经历环境虽然大不同,在生活方面都有曼帧的影子。曼帧后来无奈和祝鸿才结婚,又是为着孩子。这些都是中国母亲历来的写照。

  “我们回不去了”。五个字包含了多少心酸血泪,不过又能怎么样呢?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八):女人应该坚强

  了解张爱玲的人应该知道她那种孤高,尽管他深入世俗,了解人世间的形形色色的关系网,但却在衣着言语上,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在半生缘上描写曼璐的衣着时就是很诡异的色调,或是很灵异的色调。包括她其他作品上的女主角的衣服都是以很鲜明很耀眼的颜色互相搭配,从来是追求独特和标新立异。

  半生缘不仅是曼桢的半生;它是祝鸿才、沈世均、张慕谨……所有人的半生,也是读者的半生。追究其人的一生,前半生还不是一个慢慢探索的过程?每个人都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社会的大背景造成的也好,自己性格的原因造成的也罢。曼桢是女主角,也是我心目中比较赞赏的一个,她只是说“不能死在那间屋子里,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勇敢的找机会逃出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后来因割舍不下自己在那段可怖的环境下生下的而小荣宝,而嫁给祝鸿才,再次把自己陷入那种恶心、压抑的环境。但是如果是我,我也会在这次选择中,嫁给祝鸿才。也许我会像她一样痛苦、挣扎。但是后来的后来还是要自己去演绎,一旦躲过了现在所面临的,也许良心上会受很大的折磨。抗争是主色调。曼桢是有停留自暴自弃,但是终究走出了那种罪恶的环境,天空也逐渐明朗起来。

  读爱玲的书,往往会有一种变态的欣慰。变化了的时局,人也跟着变化。终究能够适应小说中的那个场景,有自己能够存活下来的相对比较合理的生活方式。过程很是凄惨,扭曲的情节,变态的人物性格,压抑,愤怒,纠结,像是在走自己的人生。这个样子“我”将如之奈何?这种境况,将如何进行下去?然而,人总是还要生存的。半生缘还是有一个想对美好的结局,过程充满了腐烂的气息,其实也正是人追寻的一个过程吧。人成长了之后终究会柳暗花明的吧!

  機米的漫画往往有很美好的过程,结局往往是诗意般的悲惨。爱玲的书悲是悲,但还看得到存活下去的希望。奋斗的人终究是有能动性的!喜欢爱玲的灵气!超凡脱俗的灵气!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九):带着遗憾读完......

  张爱玲的文章我还是很有兴趣读的.相比之下,我觉得更是"品".因为在你读它的时候,你会陷进去.会不由自主地把你想象为里面的男女主人公,会因为里面的的情感纠葛而纠结,会因为一次次的错过而叹气,会因为一次次的误会而紧张,会因为一次次的争吵而不平......

  所以相比与时下流行的青春校园小说,历久不衰的史书,各色的古今名人自传等,我更偏爱于言情小说,尤其于张爱玲的作品最为钟爱.有人说读这种作品纯属于浪费时间,但我却从中捂出了什么.亲情的离间,爱情的迷惑,人世间的悲凉......也许是带着纠结读完的这本书,我更有一些不同的感慨.

  主人公沈世钧和顾曼桢,经历过浪漫缠绵的爱情,在双方家长的反对下挣扎坚持过的一对情侣,最后也经不住世俗,结束了只进行了半生的缘分.他们热恋的时候,世钧可以在月下对曼桢说:"早知道你让我抢,我不管怎么着也会把你抢回来的."曼桢被困的时候,她经过无数次的心里挣扎之后仍在心里说:"世钧回等我的,他会来救我的"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世钧结婚了,曼桢最终还是嫁给了她无良的姐夫.

  对于曼桢的姐姐,我不知是什么样的情感.少女时为了家计做了舞女,无奈的与心仪的未婚夫解除了婚约.失去了爱情,赔上了一生.在此,她应该是值得同情的吧.结婚之后,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设计骗自己的妹妹,又用妹妹的一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也还是落得了带恨而终的下场.在此,她又是可恨可悲的吧!

  另外,对于曼桢的家人,如果我有这样的家人,我想我会崩溃的.

  对于世钧,浪漫的过了头,一个昏庸的男人,不是无能,而是无真正的爱.

  我不能说对于曼桢我是完全认同的,但至少,她是从头到尾一个最真实的人.

  虽然是带着遗憾读完的,不过这种遗憾是让我深思的,是让我会认真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对于这本书,我仅发表了我的个人见解.可能有不到或偏解的地方,不过我是用心的体会并完成这篇文章的.如果各位书友有其他独到见解,欢迎你们与我交流.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读后感(十):爱恨交织,这缘分到底是福是孽

  张爱玲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自己也会泪流满面吧,痛苦和幸福相比,总是让人感受更加深刻,幸福总是一笑而过,但痛却可以让人铭记于心,好似这痛能让人更清醒。

  曼帧的爱与恨,都是痛苦的,她爱,却不能与世钧相守,她恨,那个人却是她的亲姐姐,生活给她如此大的折磨,但她依旧坚持活着,或许只为有一天,与世钧相见,当相见时,却早已物是人非,她在脑海里肯定无数次想象着相见的情景,但当她与那双久违的眼睛相对时,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曼璐也是可怜人,她也幸福过,她的幸福毁在了贫穷,她不得不支撑起她的家,她失去了她的爱人,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她经历了这一切的痛苦却又亲手毁了妹妹的幸福,但书中的她总是让人只觉得可怜。

  虽然,书的开头讲述的是曼帧和世钧纯真的爱恋,但总是隐隐透着不真实,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样的爱恋太不现实了,就算曼帧没有曼璐这样姐姐,那些有钱人也会不择手段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纯真的爱在面临这样的残酷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渺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