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死之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死之门的读后感10篇

2022-05-14 11:2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死之门的读后感10篇

  《生死之门》是一本由埃勒里·奎因著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元,页数:228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之门》读后感(一):韩长清老师,你请消停一下吧!

  在国内的推理界内,“韩长清”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人名。对于出了名之后的韩老师,外人可以理解他的心情。除了受虐狂,没哪个人被人骂还心里乐滋滋。

  可是,基本的事实还得尊重。譬如您翻译的《埃及十字架之谜》、《生死之门》译文的质量遭到读者的诟病,主要的问题就出在晓畅度方面,读者在这一点上最有发言权。

  在出版方承认译本质量不佳之后,有人就在豆瓣神秘出现,并奉上了两篇奇文:

  《生死之门》两种译本之比较定稿

  埃及十字架之谜_比较

  总的基调就是拿韩长清译本与之前的译本进行比较,精心选择材料,企图论证韩长清译本优于之前的译本。

  真是可笑!

  即便他们想论证的东西成立,难道就证明韩的译本符合一个优秀译本的要求么?

  写文者显然是有科班训练的背景,可惜他们的论证并非毫无问题。

  ——————————————

  前几年才有了台湾从日语转移的本子

  【评:“日语”与“日文”的差别都搞不清,两位作者对文字的感受力未免太弱】

  韩长清也知道自己的译本在“通顺晓畅”上的考核是显然不合格的,于是就搬出了鲁迅的翻译观点来当令牌,声称比较译本的时候,“始终把信字放在首位”。结果,韩长清的译本像鲁迅的那些硬译文字一样桀骜难懂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埃及十字架之谜_比较》一方面表明了庄译本是转译自日文译本,一方面又首先拿出庄译本的“删节”“添加”来做论据,这未免有点太没记性?假如哪个转译本竟然能做到和原版毫厘不差,那就是神人了!

  就拿该文中举例的句子来说,

  He is the pride and the glory

  庄译本:我很以他为荣

  韩译本:他是骄傲和光荣

  【评:谁优谁劣,大家一看就明白。“他是骄傲和光荣”,这种译文只配出现在初学者的练习簿里】

  该文作者认为韩译本把书里的拉丁文、法文等以原文形式予以保留是种值得称道的做法,也许两相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庄译: “是疝气。 ”邓保罗医生回答, “不是恶性的,不必担心,我已经帮他注射镇痛剂了,不久就不痛了。 ”

  韩译: “Hernia testis(注) , ”坦普尔医生说。 “典型的病例。不是一时半刻的事。 我给他作了临时解痛处置;一会儿他会感到作用。 ”

  【读者你认为哪种更好呢?】

  再来欣赏一处绝译:

  the whole motive was plain

  韩译:整个主题就清清楚楚了。

  【一个连motive是“动机”都不知道的人,还敢来翻译推理小说?更别提COD这些缩略词了。】

  《生死之门》读后感(二):犹大之窗——读《生死之门》

  [友情提醒:未读本作及《犹大之窗》,《帷幕》者慎入!]

  案件本身没什么亮点,平庸的悬疑故事,诡计流作品。失去了独树一帜的推理大旗,Ellery也只不过是“一条落魄的猎犬”。无可避免的想起了Carr的《犹大之窗》,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两部还真是相呼应的作品。但相比较而言,Carr的作品明显来得更加自然,踏实一点。

  虽然国名系列是我极喜欢的系列作品,但即使比起“掉书袋”的Vance,我也一点不喜欢Ellery,优越感过强又喜欢装腔作势,更少见真诚,阅至《十日惊奇》,越加不待见这位名侦探,这一部只是愈加深了我对他的“看法”而已。不禁想起了《帷幕》,还是Poirot来得坦荡啊!虽然它们不过是小说中的人物。

  《生死之门》读后感(三):宛如蹩脚的同人一般,极差的翻译……

  对于一个奎因的铁杆粉来说,这样的翻译是我不能接受的!

  还记得几天前我在《半途之屋》的书评中曾经说这套奎因系列的翻译很好很流畅,没有大家传言的那么差吗?仅仅几个小时后,我就为自己说的话付出了代价!原来大家一直说的翻译差是这么一回事!在看这本《生死之门》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了一个“日本人”把英语翻译成中文是怎样一种情况!我向来不会对任何作者或译者发这么大的火,上一次发火好像是在读群众的塞耶斯。可就是那样的翻译,我也没有对译者进行人身攻击!我想说的是,你妹的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呀!你难道不知道怎样说中国话吗?那么你为什么不去给讲谈社当翻译呢?!!!!还是你除了英语外什么都不会?!!!!还是你TM只会用谷歌???!!!!

  吐槽玩翻译,让我喝杯茶冷静一下,然后来评论这本普遍不被看好的作品!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对奎因的喜爱几乎是没有原因的。但是在这中间,仍然有三本书让我觉得失望。有趣的是,这三本书分别是《中国橘子之谜》、《王者已逝》以及这本《生死之门》。三本都是密室作品!首先我们无视《中国橘子》密室的鸡肋,忘掉《王者已逝》密室的幼稚。专心来看本书的密室。

  在本书中,女作家卡伦死在一间窗子上有铁栏,阁楼门从内部锁死,唯一出口被人监视的密室中。而唯一在现场的伊娃成为了最有嫌疑的人。这时一名私家侦探的闯入,则更让此案变得扑朔迷离。这看起来颇有卡尔之风的谜面确实能够吸引读者。然而之后的故事几乎都沉浸在女嫌疑人伊娃与未婚夫以及那名侦探的三角关系水中。真正的调查工作很少。甚至埃勒里都快变成龙套了。最后奎因安排了一个双重解答。第一个密室的解答可以说是坑爹的。第二个心理推理则完全失去了奎因的风格。逻辑并不严谨,相对于奎因来说,这个推理可谓是BUG重重。

  另外,书中埃勒里与父亲老奎因巡官的关系也让人别扭。还记得之前的作品中,无论两人的观念如何相反,但是父子两人都能互相信任。《暹罗》中更是深刻地描写了父子间的那种亲情。而本书中,老奎因巡官失去了以往的睿智,变得像雷斯垂德一样的浮躁和白痴。而且处处对埃勒里进行压制。而埃勒里更是视父亲为对手,任何情报都瞒着父亲,甚至是处处与父亲作对。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奎因父子吗?这就像一部蹩脚的同人作品一般!

  事实证明,奎因抛弃自己擅长的逻辑推理,转而玩卡尔的不可能犯罪和阿婆的心理推理是一件多大的错误啊!

  总之,这本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都是让人失望的!

  《生死之门》读后感(四):有趣的埃勒里·奎因的《中间的门》|博尔赫斯

  黄锦炎/译

  ∞《文稿拾零》,1986

  有一个经久不衰的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关着门的房间里有一具尸体,“既没有人进去过,也没有人出来过。”

  埃德加·爱伦·坡创造了这一情节,并提出了一个好答案,尽管也许算不上最好的(我说的是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提出的答案;这个答案需要一扇高窗和一只类人的猴子)。爱伦·坡的小说发表于1841年;1892年,英国作家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发表了短篇小说《大窗户之谜》,又提出这个问题。赞格威尔的答案很聪明:两个人同时进入杀人的卧室,其中一人恐怖地宣称他把房东的脑袋砍下了,趁同伴惊慌之际把他杀害了。另一个非常好的答案是加斯顿·勒鲁在《黄色房间的秘密》中提出的;还有一个无疑差一些的答案是艾登·菲尔波茨在《七巧板》中的答案(在最后一部小说中,一个人在一座塔楼上被人刺了一刀;破案时发现这把短刀是有人用枪射过来的)。在小说《狗的神偷》(1926)里切斯特顿重提旧话,花园空地上的一把剑和几条裂缝成了问题和答案。

  《生死之门》读后感(五):就是要把美玉摔给你看!

  这书只有报刊亭有卖就很可疑了,加上出D版漫画而著名的某出版社,却依然不能影响读者们对传说般的奎因的热情。

  但是,拿到书就要大呼上当——这梦魇一般的翻译啊!

  原本针对翻译,即便是丰子恺之类的语言大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够地道的,但是对于推理这种无关文辞长于逻辑的作品不应该要求过多。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不会刻意挑些白璧微瑕的毛病,但这本《生死之门》分明是把和氏璧生生摔在你面前。

  随便翻几页看看这些玉渣滓:

  这事奇怪,似是矛盾。这个让人们感觉自己像是敬畏的孩子的人,竟然自己在一切方面是个孩子,除了工作。他生气,无助,与人交往胆怯,对自己给人的印象毫不知觉。

  她把那奇怪的声音很容易地发出来,几乎像是英语是她学得的语言而不是继承。她的女孩似的手忙着在一只形制相当粗糙的上了年代的朝鲜厚陶钵里搅拌。

  我真的无法强迫自己敲下去了,默默地向无敌的韩大翻译致敬——

  我们以本书的精彩结尾来结束:

  他在黑黑的壁炉前微微颤抖。这太像是装扮上帝而全然心安理得了。

  《生死之门》读后感(六):《生死之门》精彩语录

  “我会告诉你,”他怨恨地说,“栽了个大筋斗。教会我管管自己的他妈的事。”

  “给点东西警察想想。门是从里面这儿闩上的,所以我打开了它。他们会以为杀手是走那条路进出。他们会想,他从花园里爬到后面那侧房屋顶,上去进了阁楼。”

  “那儿有两扇窗,都锁着——从里面,当然啦,没有谁能够进来,但我打开了其中一扇,我应该在皇家花园。”

  整本书的对话都翻译得这个模样,真的是令人抓狂啦。

  《生死之门》读后感(七):生死之门,令人唏嘘不已的终结

  打了三分,这是我觉得最公正的评分方式——奎因的小说四星,韩长青的翻译两星,的确公正又人道。我心里可是有一把尺的。

  真是令人惊奇的experience一一我第一次在书报亭买到一本正规出版的书。之前虽然也经常在那个书报亭买《推理》和《推理世界》。但是,这毕竟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呀……为什么要在报亭卖呢?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本书的装帧真不是一点一点的差——给我感觉像是小学的美术作业,他仅仅就是把几个和这本书有关的图片和标志(埃勒里奎因两人的照片,两人的签名,书名,推理的标志)像拼拼图一样毫无关联地贴在一起。外面用的是接近光滑的塑料纸包的,而内部则是质量很差的硬板纸,感觉外面的光滑纸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是作为遮羞布出现的。

  杜撰先生,不是我爱挑刺,我对于韩长青的翻译也做了一定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我一定会经历去维护。但是,为什么封面做成这样。您说是为了降低成本,降低书价。但我想告诉您,如果您把这本书卖到25元一本,这样如您所说,这本书就能进入正规市场和网上书城。在网上书城等个半个月,价格也不过17、7吧。但是我相信,多了这接近十块的费用,您是不是就能大大提高制作的封面的质量了呢?是不是就可以请一个更好的翻译了呢?

  接下来说说翻译。诡秘小组对于韩长青翻译的批判地确实不理性的甚至是恶性的。也不排除恶性竞争。但是,您想过没有。虽然我在小组里发过帖子呈韩长青的翻译没有那么不堪。但是韩长青的翻译的确是低于水品线的,的确很多句子有狗屁不通的地方。的确很多句子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特别是读到结尾,本来是很有感觉的结尾,因为翻译的问题却失色了不少。在这方面您可以借鉴一下新星的做法。虽然新星的错误的确很多,但是说实话,新星的翻译真的翻得很好。新星这些翻译应该都是职业的吧,如同XYZ的翻译,都翻译的很有水品,不说别的,但是读起来不但通畅而且优美,给人一种愉悦的阅读感觉。您说,成本不够?上文所述,加十元钱的成本,够了吗?

  关于这本书的周边就这样唠嗑完了。接下来讨论奎因大叔的作品了,这部作品在奎因大叔光荣且伟大的推理小说创作力上当然算不上最好——不然XYZ和希腊颜面何存。但是也不算差,就属于在水品线上方徘徊的中规中矩的作品。

  一间几乎完全封闭的密室,房间内的阁楼门被完全封住打不开,而通往起居室的门一直又她未来的女儿看着,窗户有几道铁栅栏拦着。而当红作家卡伦是如何倒在一片血泊中的?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密室,而且极富个性的私家侦探特里的掺和让整个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到底什么是真的?而谁又在撒谎。正义站在谁的哪一方?而谁又是侩子手的杂役?这个故事节奏不紧不慢却又恰到好处地进行。让你惊愕地快喘不过气来,却又让你免于窒息。包袱越丢越多,坑越挖越大。当你翻到结局前,会突然发现,自己已不知如何地落入坑底,而奎因大叔却在坑顶笑容满面却又诡计多端狡猾地看着你。这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却又欲罢不能。奎因大叔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虽然不是他最伟大的作品,让你掉入圈套却依旧容易地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但是,最让人喜爱的却是奎因在结局的双重解答,不得不称赞他诡计的合理性。我难以跳出其中毛病。当然,我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去挑奎因大神的刺也还真是自不量力大不敬啊。结尾真的让人唏嘘不已。每个人都仿佛带着一张面具,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掩藏的一切一切,不论是蛇蝎一般的毒歹,还是令人恐怖的报复心。这一切真是让人不经陷入深思。最令世人哀婉痛心的就是一个可怜之人的死亡与一个可恶之人的逃脱,不论是道德上的还是法律上的。一个可恶的人逃脱制裁就是件让人受不了的事。让人稍稍庆幸的是,埃勒里奎因精心炮制的假证据,最终成为摧毁he/she心中最后一堵防火墙的重中之重。它所抱着的一切庆幸都灰飞湮灭。对,的确,它没有受到法律公平的制裁,但是他却受到了绝对的道德谴责,它将背负这沉重的包袱,走完它的一生。

  这是最令人唏嘘的结局,也是最令人叹息的结局,更是令人深思的结局。它已经完全跨越了生死这道门,它的所作所为都将随着那份假证据的毁灭而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但是,它,从此以后,能安稳地睡上一个觉吗?说到底,它还是一名囚犯,一名更可悲的囚犯。它,成了自己心中的囚犯,永生不能逃出道德的枷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