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坍塌的心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坍塌的心墙的读后感10篇

2018-02-15 20: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坍塌的心墙的读后感10篇

  《坍塌的心墙》是一本由时代之著作,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一):既熟悉又陌生世界

  《坍塌的心墙》是一本患有精神病例的案情分析的书。书中描写了不同精神病患者作者讲述了这些人身上发生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那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也是很陌生的。在每个故事后面,作者把自己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告诉我们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有一群人,他们生活不易。而我们,看似正常的人,一定要从这些病人表现来审视自己,把握好一定的度,从而让自己不要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线,让自己生活得更加有质量,有尊严,有品位

  一个人情绪,主导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调节自己,让自己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态。不要主观地去想事情,去处理事情。我们可以转化自己的视角和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那时候,你就不会陷入情感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从那一个个真实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开始是正常的,包括思想,包括行为。但为什么越往深入发展,我们就能感受到,看出他们的不正常呢?那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经悄然越过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对比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事情?不过当能调控自己,不再深入发展下去,也行就可以跨回那条鸿沟,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这也是有很多人能够在医生的帮助下治愈的原因

  这本书中,正常人读了,可以对照自己,对照生活,从而调整自己的一切,让自己在正常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切入点。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的本意吧。因为书中只是分析了病情产生的原因,至于如何治愈的,治愈的过程,都没有涉及。不过如果讲述如何治愈一些病人,那么肯定会有一些不可示人的手段的。

  坍塌的心墙。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面墙,不是坍塌的,是能够保护自己的。面对生活压力,面对种种生活的不易,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面铜墙铁壁,既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也能兼顾他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化解种种痛苦不快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二):幽默的文笔,残酷现实

  我一直很排斥看有关精神病的书籍,因为觉得一个人丢失了自己的灵魂无疑是件残忍的事,而更残忍的当事人的不觉。少年时爱幻想,也曾想过万一某天自己也限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能自拔怎么办。那时候还想,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那就不用给我救治了吧。因为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里没有痛苦吧。机缘之下,拜读了时代之所著的这本《坍塌的心墙》。作者文采斐然,案例描述的真实有趣,文笔幽默,后面的解释通俗易懂,可读性很强。只是有时想想,觉得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就好了。我们看到的是很平面化的东西,而对犯病亲人无能为力却又无法割舍的情感是那么的痛苦。也给当代父母提了个醒,怎样更好得教育我们的孩子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三):精神病案例的精析

  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我想宁愿是痛苦地活着也不愿意进入精神病的世界做一个对周围世界没有正常感知的人!时代之的《坍塌的心墙》是向我们揭示精神病人世界的记录,这份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精神病人的形成原因。

  小时候,隔壁村一家有个精神病人,结果将父母折腾的够呛,钱都投进去,也没有任何的效果,年复一日的生活,将这家人折磨的不堪!那时也仅是以为必定是冲撞了神灵才会如此!长大后,知道原因并不是如此,但是身边并没有什么精神病人,便也不曾去关注。如今看到《坍塌的心墙》,才知道原来精神病人有很多,而且其诱因潜伏期或长或短,但不论如何都是受了一定的刺激,才会迫使自己遁入精神病人的世界!读来,颇觉悲哀,书中每个案例中主人公经历的事,其实想来很多人都会碰到,只不过能够想得开,可是万一有一天真想不开呢?我想,时代之在每个案例后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

  《坍塌的心墙》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后的分析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虽然案例中的人物已是精神病人,但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生活的压力,不能承受生活压力的后果是什么!这种种的问题,还有具备承受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不是读一本书就可以解决的,但至少这本书能够给我们以启发!无论这个世间如何艰险,只要能够正常地活着,心墙足够牢固,那么就可以尝遍这世间的百种情绪百种滋味!才不枉对这短短一生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四):简单又真实的一本书

  我就喜欢这类的书,真真实实的,又简简单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手里的话,也有一本,只是看完后,有些不敢相信,整天都恍恍惚惚的,人都感觉有些癫狂。

  不如这本《坍塌的心墙》真实吧,至少这本更接近真实的,属于精神病人的世界,那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天才,甚至是有些悲凉的。

  将来有机会的话,希望去病院里看看他们,现在是没有机会的了,将来吧~~~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五):我们都有病

  精神疾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病的潜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压力满满、人心不古的世界里面、健康人和精神病人也只是一步之遥。读这本书并不是未雨绸缪,而是很想了解他们的世界,想从他们的病例之中取得自我了解的方法。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最难了解的其实是自己。了解自己的方法很多,从了解他人来切入未尝不是个好方法。 这本书很容易读,也颇具知识面。它让人清楚了许多之前悬而未决的问题和有认知错误的问题。譬如精神病和神经病并不是一种病。譬如精神病不应该是令人闻其色变的疾病。而治疗精神病的几种方法之一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适用于每个健康人的一个好方法。

  每个人都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刻出现,而其出现的频率不定。如果能够有意识目的的在自己或周围的人心理不稳定时期用此种心理治疗方法适当干预,相信一定会消灭一切心理问题于萌芽,而让精神病这一疾病远离我们。书中选取了作者精神病医生生涯之中所遇到的二十二个病例,将具备典型性的这些病例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再现,并且进行科学的病情分析、对每个病人进行到位的心理分析,让读者比较容易明白此项病例的起因于发展。在每一个病例的后部还会加入科普时间阅读拓展两个部分来加宽读者对此类疾病相关的知识面、让人们不仅对诸如弗洛伊德这样的伟大人物的学问有所了解,也能让人们对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些与精神、心理相关的一些恶性事件有了理性的认知。

  世界很大。知识面越是狭窄就越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知识面越是扩大就越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明白。对精神病这一病状的了解也是如此。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也让我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因而决定把家里屯的还没有敢去阅读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初读一下。纵然这本书扩大了我的无知面,可它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已经让人满足。我不会再对精神病这一疾病带有色眼镜,反而觉得它很亲和。我们每一天都在和自己的精神为伴、作战。希望对它们的深入了解可以令我们平稳驾驭它们。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六):一本书,揭开心灵花园的迷雾

  心灵花园是个神秘领域,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拿到书的时候,看着强烈视觉效果的封面和超强震撼力的书名,心里一阵畏惧。

  仿佛看到一片荒芜和涂炭。

  细微镜头是,开在枝头花朵,一生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被雨打落仍洁白一身,是被什么辗断了,发出最后的强烈的尘埃里的香气

  心微微颤动,消极了。

  这是拿到书时的感受,混合着神秘、毁灭、美和肮脏

  随手翻开一页读了小段,满是俏皮的话,瞬间改观,心里生出亲切感和探索的兴趣

  便骂着那个设计封面的鬼才,他真是不懂作者的。

  细细读来,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心理医生。

  这便是一本可爱的心理医生的手记,没有炒作,没有虚张,没有装逼,呵呵。

  这里说的可爱可不是萌呆的意思,而是像小学课文里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那种可爱。

  是可敬的可,敬爱的爱,如此可爱。

  看过心理方面的书也不算少了,不是太专业高深就是神经兮兮似鬼似神。

  让人觉得看了不如不看,没有收获,全是疑惑

  而这本书全然不同。

  身为医生的作者怀着一颗真正平等关爱的心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

  他没有把病人当做研究的对象,甚至没有把病人当做精神有问题的人。

  让我看到一个敬业的有职业道德的医生。

  而作为作家的作者又是一个写明白文儿的作家,没有晦涩的道理文献。

  深入浅出,把每个高深的知识点都化解成平常理解的方式来讲解。

  大爱作者,大爱此书,期待新作。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七):这是一本住满精神病的案例集

  说在前面的话:

  我们的眼里疯子是那些墙内的精神病患者;而在精神病的眼里墙外的世界疯狂不堪。墙里墙外,到底谁是真实?谁是梦魇?

  这是一本住满精神病的案例集

  ——评《坍塌的心墙》

  文|杜子腾

  一直以来对于有关精神病的书籍有着特殊的癖好。一个异于常人的世界到底是出于偏见还是还是出于正确的认知?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或许人的自我认知之旅与探索外部空间旅程一样,充满了未知。我们就像骑在墙上的小丑,笑嘻嘻的巴望着一切。

  当然了,我们也不必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我们只需要转化一下视角和心态来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世界和那些被我们视作异类的人。

  很早以前就读过高铭所写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简直被书中的那些奇思妙想的精神病人震撼到了。这本书中所描述的采访对象一度让我觉得做个精神病人其实挺好的。他们脱离了我们所以为的惯常行为,做着我们看起来不能理解的事情,说着我们听起来荒谬无比的理论,然而竟然能自圆其说!前后的逻辑严丝合缝着实令人称奇!这群我们想当然的以为是疯子的人真的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些“被埋没”的天才。

  现在,作者时代之又一次将这些平时不被我们常见的人拉回到我们的视线中。与高铭写作的奇幻性与可读性不同的是,本书更加还原现实,更加朴素。由于作者本身就是一名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他诗意一种案例式的、科普式的视角书写本书的。专业性的知识背景给予了他归纳整理的便捷,同时也可以条分缕析的给读者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普及。这是本书的特点所在具体结构则是:总体上以案例划分章节,22个案例对应着22章,22章则分别对应着22种精神病;分章节来看,每章的三个部分其一是具体案例,其二是科普知识,最后则是实践性的拓展阅读。这本书从头至尾都表现出一本详实的一线手记应该记录的一切,这点不容置疑

  作为读者,我们一向是希望知识与可读性并重的的。严格的来看本书,其实褒贬很容易做出。由于专业出身的缘故,作者描述案例时的可读性确实相比较而言是不那么成熟的。案例本身的选取可能受制于作者的经历及保密等因素也不是特别突出。当然也有可能是读者现在目睹奇葩的机会和概率比原来大很多,对于一定的奇异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免疫力。总之,可读性和案例选择上不是十分出彩。但是对于科普知识和拓展阅读这一块,作者的专业背景则促使其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理解以及对精神病人的理解,关注还有相应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指导都是十分接地气的。我作为一个外行,通过阅读觉得是真正可以去身体力行,加以运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的实践价值不容小视。

  这是一本住满精神病的案例集,我们可以像观看人物小传似的关注一下这些“奇怪”的人。或许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那也是自己。如果不是自己,那么我们也去留心一下,是否别人也是如此。多从实践的角度想想,多理解复杂的世界,我们真的可以不那么怪异地看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八):有趣的真实

  我一直认为,真实的东西未必有趣。多年前机缘巧合之下去过精神病院,封闭的环境,冰冷的铁窗,还有对病人的特殊待遇,都让人觉得那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所以很多的悬疑或者恐怖电影都会用到精神病这个梗。我也一直认为,有趣的东西不一定真实,比如前几年很火的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的书《左手天才,右手疯子》,里面夹杂了作者太多的私货,让很多人误以为果然天才和疯子是一类人。

  实际上呢?天才很大程度上像疯子,而疯子却一点也不像天才。他们很多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做不了,连上街买个菜都做不到。这本书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关于精神病书中最为真实的一本,但真实却依然有趣。

  这些有趣不仅仅表现未病人的症状,诚然,这些症状以我们正常人的眼光看来,是在是太可笑了。本书的有趣更多的表现在作者所做的拓展阅读之上。你会发现原来精神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社会原来和精神病是紧密相关的。这让我想起了福柯的那本《癫狂与文明》。精神病不仅仅是个体的人可以患,我们整个人群同样也可以患病。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狂热和不理性的时代,跟精神病没什么两样。

  当然这本书由于选取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所以很多我比较喜欢的话题都没有涉及到,比如特别吸引人的多重人格障碍,影视剧中老梗了,估计是因为这个东西发病率实在太低,估计作者也没遇见过的缘故吧。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九):亚马逊《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书评

  按有用程度排序

  神医是怎样炼成的

  评论者 rongrong1980 于 2014年9月22日

  已确认购买

  “神医”是怎样炼成的

  我一直认为,像张悟本(伪养生专家)这类人物在如今的社会出现,并且风靡一时,家喻户晓,是一大笑话。我们的科学素养咋就是这个水平呢?茄子、绿豆就可以忽悠中国人。直到我遇见来我们这里看病的神医B大爷,我才发现,神医真是太好当了。

  大爷六十多岁,已经退休。由于之前的工作单位不错,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比较悠闲,每天出去遛遛鸟,打打太极,家里儿孙绕膝,简直就是一副尽享天伦之乐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在某一天突然起了变化。一大早起床,B大爷感觉眼睛不舒服,有点痒,还有点热。平时大爷是个极为注重保养身体的人,饮食方面基本以素食为主,还经常饭后散步,这是饮食营养学的标准模式。大爷还喜欢看医书,像《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此书由张悟本撰写,书中内容因无科学依据,引起广泛争议,在其伪养生专家身份曝光后,该书全部下架。一类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看这类书是很有必要的。

  大爷患了眼疾之后,没有像一般妹子买个润洁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休息得不错,肯定不是因为疲劳,多半是发炎了,于是去药店买了点消炎的眼药水。但是这眼药水滴了几天,并没有多大效果。

  大爷决定去医院看看。

  他先去了自己所在区的一家二甲医院,直接挂了眼科主任的号。现在的病人都流行有事找专家,而那些普通医生却门庭冷落。专家经过各种衣原体、支原体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就随便开了点眼药水给B大爷,让他回家了。B大爷对此很不满,不就眼药水吗,跟自己买的就商品名不一样而已,太坑大爷了。

  大爷用了几次医生开的眼药水,症状还是没缓解,一种若有若无的痒包围着自己的眼睛。于是大爷又到医院找了主任几次,主任实在没办法,于是写了张条子,说:“大爷,咱医术有限,您还是去大医院另请高明吧。”

  于是大爷又辗转到了一家大医院,这家医院的眼科在全国都有名气,可以说,如果这里都治不好的话,可能就真治不好了。大爷又一次成功地挂到了这家大医院的眼科专家的号。专家经过望闻问切,然后又抽血做检查,该查的都查了,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没病!

  可是大爷不信,自己眼睛明明不舒服嘛,他锲而不舍地继续找该专家。专家想来想去也没辙,最后建议他到精神科看一下。

  大爷一听“精神科”三个字,立马就怒了,你才精神病呢,什么专家,都是庸医!大爷气愤地骂了专家几句就回家了。他想了又想,觉得现在的医院骗钱的太多了,有病还得自己治!

  话说这大医院的专家还真不是庸医,他建议大爷去看精神科的方法并没有错。在精神症状中,有一种病叫疑病妄想,其特征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担心或者深信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反复诉说自己的担心和焦虑。但这种事情却是无法证明的,毕竟我们的科学手段不可能把每种疾病都能诊断出来。我也相信,有些病人的确是感觉到了不适,不过有些医生图省事,把这种反复纠缠的病人都往精神病院推。据说,以前有位脑部有个小肿瘤的患者,硬被送到我现在所供职的医院,还好后来做磁共振成像及时发现了。

  话题继续回到B大爷身上。B大爷回家后,开始潜心研究医术,特别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他觉得自己是内毒所致,一方面得服用清热解火的药物,另一方面眼部也得涂药。于是B大爷一股脑儿地把当归、田七、金银花之类的中药在一个钵里捣碎(这里的药物组合纯属杜撰,非专业人士,切勿乱用),然后用温水浸泡,再用纱布萃取其精华,涂抹在眼部周围。

  结果B大爷的眼睛居然好了,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比以前更加清凉了。我想,估计再涂上几个月,就能炼成火眼金睛。且内服药物之后,B大爷感觉神清气爽,二便通畅,效果是杠杠的。

  大爷觉得这么好的东西自己藏着独自享用,那就是一种罪恶,所以B大爷又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悬壶济世!

  由于B大爷以前工作的时候还算是比较靠谱的,深得周围同事的信赖,他本人也比较开朗,喜欢结交朋友,跟谁都聊得来,因此,自从B大爷决定治病救人,还真有人信他。毕竟没有什么比自身经历更加让人信服的了。

  很多“神医”都有治好人的经历。就像张悟本一样,B大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真有被他治好的(毕竟每种疾病都有自愈的可能性)。这种“神奇”的事情,很快就通过口碑传播出去,于是“神医”声名鹊起。至于没治好的嘛,别人也不至于跑去砸你牌子,费力不讨好,只要没把人医得半身不遂,基本上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当然,绝大多数都是病情没多少变化的(求助于神医的一般都是慢性疾病,实际上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是一直在恶化的,只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很多疑难杂症只要不恶化,给患者吃点不拉肚子的“神药”,加上“神医”这个强有力的心理暗示,不少人觉得自从接受了B大爷的治疗,腰不酸了,腿不痛了,一口气上五楼了!

  随着这些案例的传播,B大爷越来越有名气,他从在家里给熟人赠药,发展到在街头支一小摊,看病施药。由于B大爷受过不错的教育,身材保持得也还成,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还真有几分“神医”的派头。到后来,B大爷决定效仿张悟本“大师”,准备开医馆。

  回应 在找投票按钮?很抱歉,我们不让买家对自己的评论投票。

  极致版“重口味心理学”

  评论者 东方 于 2014年9月22日

  已确认购买

  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病恐怕就是非常疯癫的样子。其实在很多年前,即便是专业的精神病院(那时候一般被称作收容所),对精神病的诊断也就两样:一样是疯,一样是傻。现实中的精神病和大家想象的有点不同。很多人你一眼瞧上去很难发现他与众不同,因为即使很严重的精神病人也不是一直都处于发病状态。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看的痛快!

  评论者 付甜甜 于 2014年9月22日

  已确认购买

  人脑是最神秘的,那些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即所谓的变态,其实也是极有研究与理解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想到另一本讲天才和疯子的书。这本书读起来,跟当年对那本特别火的讲精神病人的书感觉一样,好多地方让我看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觉他们真的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回应 这条评论对

  《坍塌的心墙》读后感(十):京东《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书评

  王勺子

  王勺子

  银牌会员广东

  2014-10-22 21:21 坍塌的心墙

  标  签:人文阅读

  心得: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是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精神病人案例采撷,全部来自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每一个案例都是一种类型的精神疾病,书中将向你描述这些案例背后的故事,以及每种精神疾病的表现。这些故事或让你觉得无法理解,只当逗乐解闷,或让你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所反思。在内容设置上,每一个故事后面,会有一小段“科普时间”——主要是对精神病、变态心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拓展阅读”——主要是谈一谈精神病产生的社会因素,社会心理中的变态倾向,以及如何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等这些我们平常会遇到的问题。

  购买日期:2014-10-18

  回复(0)有用(0)

  jd_zjwi01

  jd_zjwi01

  金牌会员北京

  2014-10-09 14:40 刚看了一点,感觉不错

  标  签:社会文化

  心得: 挺有意思的,诙谐幽默

  购买日期:2014-09-03

  回复(0)有用(0)

  玉溪江陵

  玉溪江陵

  铜牌会员云南

  2014-10-07 10:24 这本正是我想要的

  标  签:百年经典

  心得: 买三本,这正是我想要的

  购买日期:2014-10-01

  lovestar_611

  银牌会员北京

  2014-09-24 11:08 看完这本我都成为心理医生了

  标  签:精品收藏人文阅读思想沉淀社会文化

  心得: 最开始是被图书馆一本《变态心理学》勾引了,然后一口气看完图书馆几乎三分之二的精神病学书,看完这本我都成为心理医生了!!社会确实对精神病人的关爱太少,很多得病精神病以后就被家里遗弃了的。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不要纯粹第猎奇,应该反思这个社会,也反思一下我们自身。

  购买日期:2014-09-11

  回复(0)有用(0)

  xuanyuangaizhi

  xuanyuangaizhi

  金牌会员北京

  2014-09-17 15:54 重口味的书

  标  签:社会文化

  心得: 现在图书市场关于精神病案的书大都是外国的,国内的还真看不到,特别是像这本这么重口味的书,还是比较难得的。

  购买日期:2014-09-11

  回复(1)有用(0)

  1

  xuanyuangaizhi : 我一直认为,像张悟本(伪养生专家)这类人物在如今的社会出现,并且风靡一时,家喻户晓,是一大笑话。我们的科学素养咋就是这个水平呢?茄子、绿豆就可以忽悠中国人。直到我遇见来我们这里看病的神医B大爷,我才发现,神医真是太好当了。是当神经病医生太好了么?

  2014-09-22 18:18

  mayanfang1983

  mayanfang1983

  铜牌会员北京

  2014-09-17 15:43 有些话题还是挺不错的

  标  签:人文阅读

  心得: 最开始是被图书馆一本《变态心理学》勾引了,然后一口气看完图书馆几乎三分之二的精神病学书,看完这本我都成为心理医生了

  购买日期:2014-09-11

  回复(1)有用(0)

  1

  mayanfang1983 : 本书主要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案例。现代的精神病学经过多年的发展,越来越靠向神经科学的方向,而对传统的心理治疗的关注开始下降。本书将重回心理学的角度,从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视角对不同的案例进行解析。

  2014-09-22 17:59

  jd_5e88075a88caf

  jd_5e88075a88caf

  银牌会员

  2014-09-15 14:09 对于心理学问题各种感兴趣啊…

  标  签:社会文化

  心得: 对于心理学问题各种感兴趣啊…

  购买日期:2014-09-11

  回复(1)有用(0)

  1

  jd_5e88075a88caf : 人脑是最神秘的,那些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即所谓的变态,其实也是极有研究与理解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想到另一本讲天才和疯子的书。这本书读起来,跟当年对那本特别火的讲精神病人的书感觉一样,好多地方让我看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觉他们真的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2014-09-22 10:28

  zsrzoushaorong80

  zsrzoushaorong80

  银牌会员北京

  2014-09-12 11:17 故事好看

  标  签:人文阅读社会文化

  心得: 纯粹是猎奇心理,最喜欢看故事了

  购买日期:2014-09-1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