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卫,不可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10篇

2018-02-18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10篇

  《大卫,不可以》是一本由[美]大卫·香农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一):给孩子一颗爱的定心丸

  最开始听到别的妈妈推荐这本书,我还心存忌惮。因为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调皮小男孩

  小儿也颇顽皮,尽管我不反感这点。事实上,在安全和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我尽量给他自由,在家里登高爬上、大冬天穿着衣服在雪地里打滚,这些我都不计较。

  但是,如果给他看这样一本绘本,会不会学着小主人公做些更加让我头疼事情?所以我一直没有动心买这本书。

  让我改变想法的是,有一天,我在吃饭,儿子比我吃的快,洗手准备去玩玩具

  儿子一边洗,一边在讲他学会了做什么游戏。我就回答,很好,你很棒啊!

  儿子问,妈妈你喜欢我吗?

  虽然这问题有些突兀,我还是回答:妈妈喜欢你啊!

  儿子跑过来,伸手说:妈妈,谢谢你,抱抱!

  我也伸手抱住他,心里很纳闷,因为儿子很少主动来抱我。于是我就在他耳边问,妈妈喜欢你,这很正常,你为什么好像很奇怪样子呢?

  儿子愣了愣,迟疑了半天,回答:因为我比较捣乱,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呢!

  我也愣了下,迅速回答他:不管你有多调皮,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都喜欢你!

  那时我心里就想,该买一本《大卫,不可以》。我知道那本书的最后,是妈妈对大卫说:宝贝儿,乖,我爱你

  尽管大卫犯了很多错误,妈妈一再地训斥他,但是最后妈妈还是不吝啬把爱明确传达给孩子。

  给孩子一颗爱的定心丸,这是多么重要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as_li_ss_tl?_encoding=UTF8&tag=ddp-23&linkCode=as2&asin=B00126CAWC&camp=536&creative=3132&creativeASIN=B00126CAWC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二):欣赏和功用

  《大卫,不可以》是乐乐迷的第一本书。

  一岁半左右。

  那段时间,简直是日日钦点。

  因为文字少,又和画面紧扣,所以她都可以充当识字先生了。

  这本书还有个小故事

  琪琪和甜甜妈妈看到这本书,也大为赞赏,并积极购买。

  出去游玩的时候,当孩子烦恼,她们会把大卫搬出来,大卫,不可以啊。

  据说,真能起到奇效。

  不过,这本书的教化作用不仅没在乐乐身上体现,反而起了反作用。

  每当看到“不可以挖鼻孔”乐乐总是要伸手挖一挖的。

  当初看这本书,只是为可爱的画面吸引,

  还有,面对种种教化大卫那无辜神情

  简直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童年

  当然,在矛盾冲突的顶峰之后,

  是急转直下温情

  大卫,妈妈爱你。

  似乎一切约束、惩戒也都合理,并可以接受了。

  只关乎喜好,不强加主题意义,是我最初的心态吧。

  不过事后追思,这书还有它教化的意义。

  一是个别画面的挑动,乐乐对大卫腮边那颗小小的眼泪很是注意

  大卫哭了,她似乎也能感同身受

  二是语言不断重复的功效

  大卫,把玩具收好。

  现在我说这话她完全理解,并能有选择性地适当遵从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三):水爸爸绘读:《大卫,不可以》

  一直认为美国的父母一定特别宽容孩子,一本《大卫,不可以》,让我们知道了,天下的孩子都是一个样,这是传说中的天性么?水爸爸绘读问题来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应该就是大卫普通的一天生活,从早到晚一直和那个只会说“No”的妈妈在“战斗”。大卫爬高,妈妈制止,于是他选择出去玩,结果一身的泥,弄得地板都是脚印,洗澡吧,居然又当起了浴缸海盗,妈妈制止,他又光着屁股跑出去了。吃饭了,他又是玩餐具又是玩食物,结果吃的太多又被妈妈制止。电视看起来没头儿,午睡前又控制不住的兴奋。在把自己房间搞的无处下脚之后,选择在父母的房间玩棒球,终于“惹祸”啦!

  大卫真的做错了什么吗?

  我觉得他没做错什么。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长大?特别是男孩子相信大卫再大一点,“破坏力”指数还会增强。很庆幸,大卫只是在家里尽情的玩耍,而不是像我们的孩子那样,赶场般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画面中大卫的那些“烦人”的游戏,看起来是自己在玩,其实他都是需要家人分享的,希望能够引起家人对他的注意,毕竟这个年龄的孩子,最需要人陪伴。试想,如果大卫像大多数中国孩子那样,只能由爷爷奶奶陪伴,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如果说大卫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应该是那个花瓶被打破了。我们能看到茶几上至少有三件易碎品,偏偏是那个漂亮的花瓶,并且是花开的正好的时候,被打碎了。那一定是妈妈最喜欢最在意的东西。大卫的可爱之处表露无遗,他一定知道,他毁掉了妈妈的最爱,所以,他才收起“獠牙”,小心的坐在板凳上,用带着泪水的小眼睛,偷偷的看着妈妈。

  是“Yes”还是“大卫乖……”?

  原作中一直出现的是“No,David!”,最后在妈妈怀抱里,妈妈说出了“Yes,David...I love you!”。哦,原来妈妈是会对大卫说“Yes”的!这是多么感人的转变。大卫只是个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他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游戏;大卫又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他为自己弄坏了妈妈最喜欢的东西而难过。真正“大祸临头”的时刻,妈妈却告诉孩子:“是的,我爱你!”这样的语境却被翻译成了:“大卫乖……”乖,意味着顺从,意味着压抑和隐藏,意味着失去天性。译文和原作这种微妙差异,真的会使孩子走上截然相反的路。在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让我们勇敢的说出“Yes”,给孩子爱的鼓励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四):听说大家好像不太喜欢这本书

  之前看一些有关于绘本推荐的文章发现这本书被列为不被推荐的行列,原因是,人物太丑,故事语句太单一,讲不出什么来,这真的是让我大跌眼镜,这本书是我在小班时给家长推荐的必读书目啊!我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本书是我成为幼儿老师后第一次接触的绘本,也是它打开了我绘本阅读大门,我意识到原来绘本与小人书不是一个套路的。第一次讲绘本的我没什么教学技巧,只会按照图画照本宣科,但是孩子们却非常给力,他们跟着故事情节哈哈大笑,也因为大卫受到的惩罚感到不安,直到最后看到妈妈原谅了大卫,我和孩子们才舒了一口气。大卫这个有点坏坏的男孩,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从他身上回味到自己当初做"坏事"时快感,这本书让孩子站在妈妈角度判断大卫的行为,让孩子们喊出"大卫,不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树立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说教变的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认为真的不错哦,这本书非常适合小班年龄的孩子阅读,还有两本续集大卫,惹麻烦和大卫,上学去比较适合中班和大班的孩子。 不过要真的让孩子理解感受这本绘本内涵,对教师和家长的讲读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啊,这可能也是它不被推荐的原因之一吧,不过我认为如此经典的绘本必有可看之处,你说呢?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五):转自,古城胜阳,当当网

  当当网店庆,忍不住诱惑,一下子给颜颜买了四百多元的书。傍晚时候,这批书到了。在回家的路上时,颜颜就要让我讲《大卫,不可以》,所以到家后,我歇都不歇,她就要让我讲这个故事。

  《大卫,不可以》的电子书,我三四年前就有了,而且也已经给许多小朋友讲过这个故事。但直到现在,我却仍然没有给颜颜讲过,这书也一直没有买。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阅读建议

  “您可以自己读一句,让孩子跟着读一句,然后您再和孩子一起读。这种模仿,可以让孩子从‘听别人讲故事’,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最后学会独立阅读。”

  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很适合用这样的方法讲。因为这书的文字很少,而我现在在给颜颜讲的一些故事,如“青蛙弗洛格”系列和“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等图画书?文字都比较多,所以便在现在把这书买来了。

  拿起书,我先跟颜颜聊封面

  “颜颜你看,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

  “他要抓鱼。”

  “你看,这个鱼缸快要——”

  “快要掉下来摔破了。”

  “而且他站在——”

  “站在书的上面。”

  “最上面的那本书已经翘起来了,小男孩也要掉下来了。太危险了……”

  当时跟颜颜聊的时候到也没什么感觉,但现在在记录这个过程时,发现自己说的话太多了。要是都让颜颜说,可能更有意义。比如只问颜颜,图画中画?什么。毕竟封面的图画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接下来我把题目读了一遍,告诉颜颜,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卫,顺便问她“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是谁说的,想不到她马上回答说是大卫的妈妈说的。翻到扉页,颜颜的答案得到了印证,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我就是知道的。接着跟颜颜聊:

  “大卫在干什么?”

  “大卫在写‘大卫,不可以’。”

  “他在哪里写?”

  颜颜一下子看不出来,我让她看得仔细一些。不一会儿,她好像发现了扉页左下角的插座了,说:“他在墙上写字。”

  “墙上可不可以写字?”

  “不可以。”

  “所以大卫的妈妈又要说——”

  “大卫,不可以。”颜颜生气地说道。

  “你在墙上有没有写字?”

  颜颜笑笑,马上用手捂住我的嘴,叫我不要说了。

  “你在墙上写字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看见了,爸爸妈妈会说——颜——”

  “颜颜,不可以。”

  ……

  一直都在给颜颜讲图画书,之所以说图画书是最适合孩子看的书,是因为图画书讲的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孩子在听(看)故事同时,都能从故事中发现自己?影。像这本《大卫,不可以》就是最好的例子。故事虽说还没有正式开始,但颜颜已经从扉页中看到了自己,她与书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接着便开始讲故事。因为整个故事文字都很少,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重点是和颜颜聊图画,说说图画中的大卫在干什么。一般我还会问她大卫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颜颜也总能答上来。我想,可能是图画中描述的事情跟她距离近的缘故吧。如问大卫为什么不可以光着身子跑出去,颜颜说这样会生病的;问大卫为什么不能玩食物,食物是用来干什么的,颜颜说食物是吃的,不能玩;问大卫为什么不可以挖鼻子,颜颜说这样会?血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许多图画,颜颜都会联系一下自己。如讲“不可以玩食物”这一对页时,颜颜说:“爸爸,我小的时候是不是食物也玩过的呀?”(她现在经常说我小的时候如何如何,好像她现在已经很大了。)后来又跟她聊大卫用食物做的像什么?颜颜用手指了一下大卫说:“像他。”接着又自语道:“这是怎么给他想出来的呀?”一副很老练的样子。

  聊完图画,我再把这一页的话读一遍,让颜颜也跟着读一遍。因为字不多,而且每一句话都是大卫的妈妈对大卫说的,所以颜颜很喜欢装着生气的样子说这些话, 她觉得这样很好玩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六):不是每一个大卫背后都有一个扛得住火的大卫娘

  大卫是谁?大卫是天底下所有孩子们骨子里的那个“坏小子”的代言人!他生活的主题似乎就是不断地破坏,不断地挑战妈妈的耐心,不断地在妈妈“不可以不可以”的郑重警告声中享受着破坏的快感。

  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关于孩子的行为规范的读本,那你就打错特错了。它不过是要努力再现一个稍具自由行动能力的孩子在自己的家中可能犯下的一些基本的错误。——我暂且称之为“错误”吧。

  长着稀毛毛、倒挂眉、大板牙,又时常露着一脸坏笑、行止乖张莫测的大卫算不得一个可爱的孩子,但是他却能让那些些操着全世界最难懂的呀呀童语的孩童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欣慰,所以他能够旷日持久的俘获万千幼童的芳心。

  当然不能因此就以为书中的一号龙套,不曾露脸的大卫他娘就是万恶的反动派。要相信她面对大卫的种种倒行逆施表现出来的愤怒、咆哮,不过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面对顽童的一次一次“倒行逆施”的正常反应罢了。一切都是发乎情,止于“理”——“理智”的“理”!

  这是一个对等的格局——幼兽般不羁的孩子VS威武咆哮的老娘。对孩子来说与娘斗其乐无穷;对母亲而言与娃斗其乐融融。

  孩子在天性的自由表达过程中收获成长,母亲在与孩子的周旋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关键,关键的关键是这个娘在威武过后,咆哮过后总会不失时机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实际上是在给娃传达一种暗示:孩子,好样的!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七):孩子就该这样脑袋上长草

  果然是很可爱!大卫的形象是不怎么样——圆圆的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看上去简直是如同一个小恶魔!附送的导读手册里,收录了Amazon网站书评人的话:“以大人的视角来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也许我真的还很年轻?看到这个小家伙的形象,我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快,相反却是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这种形象,其实表现的是一个天真无邪的无所顾忌的孩子的内心啊!谁不曾有过大闹天宫的童年!这才是真正的孩子啊!

  听着我读书上的简单话语,看着一幅幅画,一位大姐惊叹:“那就是我常给儿子说的话啊!”

  是的。大卫所做的一切,几乎大多数顽童的父母都遇到过!

  在墙壁上用蜡笔乱画!

  打破鱼缸!

  把泥巴带到家里来!

  在浴缸里玩海战!

  光着屁股就往外跑!

  用一切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演奏打击乐!

  把食物当成玩具捏来捏去!

  吃得好多!

  在床上蹦蹦跳跳还发出怪叫!

  挖鼻孔!

  把房间搞得像垃圾堆!

  似乎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而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们呢?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

  哈哈,这样的喜剧在我的王一宁和她妈妈之间已经上演啦!

  当然,这绝不是一本仅仅记录淘气包的淘气事迹的书,也绝不是为了表现妈妈的无奈和专制。它的主题,依然是——爱。你看,在最后一页,受了委屈的大卫这个小坏蛋被搂在了妈妈的怀里:“大卫乖,我爱你”。啊,所有的眼泪都化作了这样的温情!

  最喜欢那个画面:大卫走进房间,身上满是泥巴,他的脑袋上和脚丫子上甚至长出了草!他身后的脚印里甚至也长出了草!太形象了!太可爱了!太让人不能不微笑了!

  最后,再次返回扉页,呵,作者的话也很好玩。

  “献给我的母亲玛莎 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

  献给我的太太海蒂 是她让现在的我有规矩”

  哈哈!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八):当想象力遇见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是厚妈看的第一本绘本(不是厚厚看的第一本,厚厚看的第一本是《我爸爸》),很早的时候,没有小厚厚,厚妈也不认识厚爸的时候,偶然的机会看见这个绘本。立刻被激发的童心荡漾,惊叹不已,这次第,怎一个好字了得!所以这期盛情推荐给各位宝妈!

  首先便是想象力,想象力真的是绘本的灵魂,但本绘本妙的不只是想象力,还有童心,这些完全是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好奇心。大卫这个一刻也不安分的小男孩,永远在动,永远在出状况,洗澡时候扮演海盗船长,吃饭的时候用食物和刀叉拼成小人,在室内打棒球,长时间看电视,不想睡觉,披着床单装超人……每个状况都让人啼笑皆非,待自己当了妈妈,看着家里这个活泼好动的小人儿,更加理解了大卫妈妈的哭笑不得。

  小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天马行空的,他们那么小,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和想象力,对待这个世界,又那样懵懂和好奇,所以换个角度讲,我们眼里的“淘气”和“调皮”是不是只是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学习和模仿。他们的小手要去碰碰新奇的东西,他们的眼睛要去看看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思维要想想那么多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并且他们那么小,短短几年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告诉他们那么多的“不可以”。于是生活对于他们,便是信马由缰,快乐闯荡!

  由此,当妈不易便出现了,我们如何要告诉他们规矩,而不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告诉他们各种不可以,而不抹杀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书中妈妈的形象都没有完整出镜,可是画里画外,一位温柔又坚定的妈妈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当你有个淘气的小男孩,没有办法,你只好温柔又坚定,告诉他这世间的规矩,也保护他的感情和智慧。像大卫的妈妈一样,纵然她说了那么多不可以,可是他的小男孩仍然那么富有童心和想象力,即使他长大了,也可以风趣的写下“献给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献给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守规矩”“‘可以,‘很好’当然是很棒的词,不过,它显然没有办法阻止蜡笔因此远离客厅的墙壁”。

  本书的结尾很棒,(好的绘本的结尾是可以提升主题的,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大卫小朋友终于因为不听劝告,在客厅玩棒球打碎了花瓶,被妈妈罚坐。小家伙不复刚才生龙活虎的样子,可怜兮兮的坐在墙角,面带泪痕。这时是妈妈温柔的声音“宝贝,来这里!”大卫张着小手臂扑过来,然后妈妈说“大卫乖,我爱你!”是的,专家说过,惩罚孩子之后,要抱抱,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他。(对,就是大人世界的“对事不对人”)。

  ————————————————————————

  更多内容尽在绘本妈妈订阅号,微信搜索huibenmm订阅。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九):秩序教育的最佳读本,没有之一。

  之所以力推,是因为我那19个月大的孩子CC特别喜欢这本书,现在《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已经被他破了所有书页,但仍然是他几乎每天都要让我讲的必读书目之一。作为建立秩序感的关键时期,不得不说,这本简单的美国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么的及时和重要。书中的各种不可以都一一地向孩子讲述着生活的秩序和行为中隐藏着的危险。登高取东西、在屋子里打球、浴室里洗澡不关闭水龙头、睡前兴奋的玩耍等等。会走会跑的孩子们(1岁后,或者1岁半后)看到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或者自己所盼望的样子,即便他不会表达,但依然会因为与大卫有很多相似的行为而感到亲近、熟悉。再加上,大卫的妈妈会和自己的妈妈一样,叉着腰,用生气的口吻制止着自己,就觉得这本书和自己的生活非常地贴近。因此,孩子对这本书会有实实在在的好感,就如同照镜子般。最好笑的是,我的CC遇到危险的地方(比如电源插座),会自言自语道,大卫不可以,CC可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他学会了反对,知道了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可行的。对于一些书里没有提及的场景,他会在心里用可以和不可以去选择一些行为,有时会自言自语地说“CC不可以”继而转口说“CC可以”,他把心中的矛盾和挣扎用可以和不可以轻松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全家感到惊喜。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扮演大卫妈妈的角色,告诉他可以还是不可以,然后附上理由。孙瑞雪老师说,在孩子1岁多,寻求秩序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自然需求。在他这段特殊敏感时期,把教育藏在故事里,让孩子感同身受,会是一次快乐的过程。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十):terrible 2 观察笔记

  在洁净的墙壁上天马行空地涂鸦、在高高的椅子上颤巍巍地抓取糖罐、拖着泥地里打滚回来的小身体在地毯上留下独特记号、光着屁股一溜烟跑到大街上欢跳扑腾、戴着铁锅叮叮当当敲响自己心中的鸣奏曲……这桀骜不驯的小淘气包不就是传说中的熊孩子嘛,圆圆的脑袋瓜、一嘴还未长齐的小牙齿、灵活好动的小胳膊小腿儿好似上了发条、黑漆漆圆溜溜的小眼珠总能闪出新的“鬼点子”。

  第一次结识这位名叫“大卫”的小捣蛋鬼还是五六年前,彼时的自己正忙于寻找一份“白领”工作,并企图做个丁克,在等待面试公司外的书店,随手翻到这本书,看到画中从未露面却“音”魂不散,喋喋不休重复着“大卫,不可以”,隔着书本都能感受到无奈甚至快要爆炸的妈妈,禁不住为自己的想法默默点赞。

  孰料两千个日日夜夜后,自己不仅生了孩子,还做了全职妈妈,而且和小朋友一同在看这本《大卫,不可以》。

  真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此处内心因缘变化省略一万字)

  这是一本关于熊孩子“不可以”的大百科,以稚嫩拙朴的笔触展现孩子的自画像,这是他们随心所欲的欢乐庆典,也是令父母头疼的“挑战”宣言。带着“孩子看了会不会更加调皮”的疑虑开始第一次共读,小朋友极度抗拒,我一翻页,她就用力合住,反复数次作罢。寻书问诊后,才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羞耻感,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童年与社会》中提出,生命中每一阶段都要面对一种特有的心理社会困境,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面对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如同照镜子,当孩子看到大卫的行为、看到他制造的凌乱现场,也会不好意思。于是在之后的共读中,改变了讲故事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参与到大卫的生活中,一起帮大卫整理房间、一起提醒大卫小心摔跤,小朋友越来越喜欢她这个“朋友”,主动要求麻麻讲大卫系列故事。

  随着时间变迁,彼时眼中无奈气愤的“不可以”慢慢变成了温柔坚持的“不可以”。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熊孩子的一些看法,尤其是最后妈妈抱住大卫说“我爱你”,瞬间化解了孩子所有的委屈和伤心。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好奇、好动、贪玩、渴望引人注意,这是他们的天性,没有人喜欢故意制造麻烦,只是他们尚不能一一判断成人世界定下的规则。大人需要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共情,同时帮助他们确立规则与界限,完成社会化。

  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赢得合作,又是个大话题,无时不刻考验大人们的智慧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