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破解古埃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01 20: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精选10篇

  《破解古埃及》是一本由[英]莱斯利 / [英]罗伊·亚京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一):兴灭继绝——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最初知道商博良,是江南小说。《九州》系的一本,讲述密境中的雷州大陆主角是一个带一柄黑色长刀叫商博良的男人,他一开篇就已经死了,而小说就叫《商博良》。这篇小说看得很辛苦,因为江南素有坑神之名。后来江南说,主人公名字取自法国古埃及学者商博良。我晃忽记起另一坑神富坚义博的《猎人》里,主角小杰的老爸牛逼的功业就是独立发掘了两个古代文明遗迹,据传原型似乎也是商博良。

  年初我看完了《神祗、陵墓与学者》,里面出现“商博良”三个字的时候兴奋不得了。心想这厮就算不会刀法,不会念能力,好歹也该是印第安那.琼斯式的人物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商博良一生体弱多病,他最大的功业没有走出巴黎就完成了,但这功业无比巨大,那就是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这便是《破解古埃及》要讲的故事

  1、

  破解文字难度,我们中国可能不会有太多感性认识,因为汉字是地球上少数万世一系的。文明延绵不断是好事,但多少损失了此神秘性。比如我们很少面对古迹发出“古代人怎么搞出来的”的疑问,因为怎么弄的史书里有记载。后来甲骨文被发现,郭沫若没费多少事搞定了不少,这和商博良要搞的事完全两个概念

  商博良要干的事简言之四个字:兴灭继绝。古埃及文字早在古希腊就没人认识了,埃及人把文字做为贵族的特权,是“书吏”才能掌握的技能。“书吏”地位极高,法老本人就是“书吏”。上层垄断文字本也常见,比如西欧教会就干这事儿,为的都是愚民。但埃及偏偏赶上另一件事儿,就是国家反复易主。前来征服埃及的外来民族不断变换,今天的埃及人和古代的埃及人早不是一回事了,而在那时古埃及文字就已经失传了。

  古希腊学者留下了古埃及的历史,但对于文字他们也无可奈何。千百年来,直至文艺复兴,学者零星研究过这些象形文字,为后来人留下了两条歧路:一是认为古埃及文字是纯象形文字;二是认为这些文字只供上层人士(神职人员使用,因此有神秘的象征意义。此后,没有任何突破,也没有任何波澜,古埃及文字掩埋在黄沙之下。直到法国的一个牛人出现。

  2、

  这人不是商博良,商博良不能打,这人超能打,他叫拿破仑。

  提起拿破仑,大多都能想到他征战欧洲的事迹,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曾意图征服埃及。拿破仑为什么要打埃及?理由其实挺奇葩的:他想和英国争霸,为了切断英国和其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的联系,他觉得占领埃及是不错的一招。所以埃及没招谁惹谁,“怀璧其罪”,拿破仑打上门了。

  这里要说说拿破仑将军了,不管后世评价虚荣也好,好大喜功也好,这位将军是真爱法国,也真对法国有不少贡献,其中就有对文化科学的重视。他当上了将军,还给自己整了个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当,科学院的地位当然空前提高。而这次远征,拿将军把科学院三分之一的院士都带上了。这成就了历史上的一道奇观,一支侵略者的军队里,混了一大批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甚至艺术家

  至于拿将军为什么要这么干,后世猜测他是想比肩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当年的东征也带上了学者,之后他从印度折返,学者带回的记录,泽被后世千年,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很长时间依赖于这些材料

  而且,将军本人对此也没有讳言。进攻开罗时,他说出了著名的那句话:“士兵们,四千年的历史在俯视着你们。”

  3、

  不管怎么说,拿将军对古埃及研究影响颇深。他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德农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随一支部队沿尼罗河从下埃及走到了上埃及,一路上不停地用画笔素描看到的埃及古建筑,其中就有不少古代埃及文字。更重要的是,法军在罗塞塔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三种文字:象形文字,希腊文字和另一种不知名的文字。人们自然就能猜出,这三段文字是记叙同一件事的,而希腊文字是已知的,那么破解象形文字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

  幸与不幸的——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拿破仑占领埃及的计划在1798年当年就破产了。他6月登陆,陆军以闪击进驻开罗,但两个月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就全歼了法国海军。拿破仑次年11月返回法国争夺权位,踏上法兰西皇帝之路,而留在埃及的军队被迫与英军议和。

  英国人太精了,他们放过了法军人员,但要求所有搜罗的埃及古物必须交给英国。法国的学者们此时因为战争已经死了不少精英,不得不加班加点复制获得的遗迹。如此,罗塞塔石碑的新家成了大英博物馆

  但法国学者带回的资料也足以轰动欧洲。法国后来出了一套《埃及记叙》,是学者们带回的埃及方方面面的资料。这套书出了十卷,一直到二十多年后商博良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时,还没出完,可见资料之浩大。

  而巴黎也为埃及疯狂,这个神秘的国度一揭开面纱,便迷住了所有人。法国人的居所以埃及式装潢为风尚,人们喜欢象形文字的装饰,甚至墓碑也仿造埃及。拿破仑用一只有象形文字的石质硬甲虫当吉祥物,直到儿子降生才开心地送人。现在,你大概也明白为什么贝聿铭会给卢浮宫的新入口设计成一个玻璃金字塔了吧?仔细想想这俩完全不搭嘛,文化渊源就出在这里。

  4、

  拿破仑打埃及时,商博良在干什么?他才几岁大,在法国一个叫菲雅克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

  商博良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是书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哥雅克-约瑟夫。对我们来说陌生的商博良,在法国有多伟大,从当地流传的“出生祥瑞”就看得出来。我们的牛逼人物出生时多有天有祥云、霞光满屋之类的传说,菲雅克当地也相信商博良出生时其母经历了很多神秘事件,还有所谓女巫预言什么的。

  真实的历史中,商博良在小时候最为特别的,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菲雅克,哥哥亲自教导他。不要小看雅克-约瑟夫,他后来也是响当当的学者,但他很早就看出商博良有更远大前途

  很快,雅克到了洛勒诺布尔,商博良后来也跟来了。在这里,他们结识了傅里叶(不知道的罚作傅里叶变换100次)。傅里叶此时是省长,更重要的是,他就是远征军随军院士之一,正受命编撰《埃及记叙》。傅里叶十分看重商博良,带他参观书房。这是商博良第一次看到古埃及象形文字,他问,这些文字有人能看懂吗?傅里叶笑笑说:“现在还没人看得懂它们。”没想到,商博良继道:“那么破解它的一定会是我!”

  5、

  商博良还要一阵子才能破解象形文字。他那时已经明白,在古埃及研究领域象形文字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谁拿到就是此生最大的功业。但他不知道的是,有无数人想要成为那个人

  全力以赴破解象形文字的人不在少数,但正如前文所说,他们多走上了前人设下的歧路,认为埃及象形文字是纯粹的象形文字,由此有人还闹出了大笑话

  那时地球人都知道,汉字是世界上还在使用中的象形文字。有人就推论埃及象形文字和汉字之间有某种联系,而为了说明这种联系,他们提出假说:中国曾是埃及的殖民地,因此继承了象形文字。所以,要理解埃及象形文字就必须先学好中文,而相信的人还不少。

  但前人学者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至少在两点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埃及文字的阅读方向,二是圆角矩形框的作用

  象形文字有很多狗啊、鱼啊、鸟的图案,学者很早就发现它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后来闹明白,这决定了文字的阅读方向。比如狗脸冲左,那么后面的象形符号也都是向左,阅读顺序是从左到右。在象形文字中,总有一些是被圆角矩形框框起来的,学者判断出,这表示了人名,也就是那些尊贵法老的名讳。请记住这一点,这对后来的破解至关重要

  同时,人们也终于清楚了罗塞塔石碑上的第三种不知名的文字,是埃及通俗文字。如前所说,埃及历史悠久,文字变化太大。由象形文字发端,先是演化出了僧侣体——神职人员所用,它和象形文字都是用来书写古埃及语的;晚期古埃及(公元前650年)演化出通俗语,也就演化出了用以书写的通俗文字,而至公元250年,通俗语演化为科普特语。

  当然,此时人们还不知道这几者的关系,而这也是商博良得以完美破解象形文字的关键

  6、

  在破解古埃及这条路上,象形文字本身的难度并不足以让人唏嘘商博良的一生。让人真心觉得商博良不容易的,是他身处法国最为动荡不安的半个世纪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的出现让政局一度稳定。拿破仑在兴办教育和重视科学事业上一贯给力,但毕竟他是个独裁者,要维护威权体制。所以结果就是,他开办了公学,商博良也进了公学,结果却被军事管理搞得快要疯掉。天才是最不能被束缚的,以至于商博良给哥哥写信央求一定要带他走。

  雅克此时经济状况不好,但一直资助商博良,一边责怪他,一边鼓励他破解象形文字。出于对语言的直觉,商博良此时并没有一头扎进象形文字本身的破解,他学起了科普特语。这一点,到他去巴黎求学时也没有变过。

  那时的巴黎可不像现在这么漂亮城市污浊不堪。商博良在几个名师手下求学,年纪轻轻就名动巴黎,但他的经济和健康一直不好。1809年,商博良19岁就已经成为格勒诺布尔公学的历史学教授,但他并不能专心于文字破解。很快,拿破仑倒台了,国家动荡,拿破仑回来了,国家再动荡,拿破仑又被赶走了,国家还是动荡。

  这中间,雅克和商博良,因为和傅里叶的关系,以及年少成名带来的妒忌,围绕他们的政治风波不断。最后一次,路易十八复辟,商博良和哥哥甚至被流放回了菲雅克,他的象形文字破解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7、

  商博良无所进展之时,这场竞赛中那些相互并不知道的对手们正在行动。其中最大的劲敌,当属英国的托马斯.杨。

  杨是一名医生,但涉猎很广,从物理到文学,可说是一个通才。我们很熟悉的杨氏双缝实验,还有“杨氏模量”,这个杨氏就是托马斯.杨。很少有人知道,物理学家杨还对破解象形文字做出过贡献。而与商博良相比,杨家境殷实,国家大环境也稳定。所以在起跑线下,他的确曾赢过商博良。

  杨最大的功绩是走出了前人的歧路,他认为象形文字并不是表意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表音文字。通过罗塞塔石碑上的希腊文字和象形文字对照,解出象形文字,这个设想学者早就有过。但他们陷入文字表意的陷阱,始终不得其门。

  杨能突破前人可说是得了天时地利。一方面他知晓了姓名框的作用(杨认为是他先发现,其实不是),另一方面因为他身在英国,有原版罗塞塔石碑的便利,而其他国家的拓文和复制品多有错漏。一个插曲是,后来商博良重振旗鼓研究象形文字时,想要英国提供原文帮助,信错寄到了杨处,杨并没有答应。

  杨具体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人们已经能从希腊文得知,这是一篇僧侣给当时国王托勒密的颂文,那么象形文字矩形框内就只能是托勒密的名字。杨据此推断出了矩形框内几个符号的音值和意义,此后杨从其它象形文字资料中“解”出了更多的符号,大约有20多个。

  然而,后来人们知道杨事实上正确解出了4个,而且除了名字,这些字母并不能解读其它文字。

  还是要等商博良。

  8、

  后来人们分析商博良之所以能胜过杨,最大的原因便是商博良熟知科特普文。

  此时的商博良,已经能随口将任何一句法语翻成科特普语言,而他深信科特普文和古埃及文字之间是有传承的,这正是杨所不及的。杨直奔象形文字而去,没有试图去理解罗塞塔石碑上的通俗文字,甚至不明白僧侣体和通俗体的区别

  因此,商博良一眼看出杨的机械翻译不对。在虚惊一场后,商博良知道自己还有机会。他此时虽无法看懂象形文字、通俗字体还有僧侣体,但已能在它们中间互译了。他越来越明白,一个象形词组会有不同的意义。

  这一点,我们学过中文的很好理解,一个字不仅可以有多义,而且意义的表达取决于字与字的组合,比如上班和上床,上的意思截然不同。到古埃及语上,就表现为“限定词”,比如当一个鸭子符号单独出现时,它就表示鸭子,但跟一个太阳符号时,则表示“太阳神之子”。

  在此之前,也有学者破解出了部分限定词。但他们并不知道商博良才知道的秘密:象形文字只有在用以表示外来语的人名时,才用作表音,此外往往是表意和表音混用。

  就在杨与商博良赛跑时,另一块“罗塞塔石碑”被发现。上面同样是三种文字,写着克丽奥佩拉的名字,杨的表音方法从中破解出了几个字母,但最重要的发现还是商博良做出的。

  1822年9月14日,商博良在一张从未见过图画中,发现了太阳、谷穗和两个弯曲符号的姓名框,他意识到太阳神在科特普语中是“Ra”,后两个弯曲符号为“S”,那么很显然这是一个“Ra……ss”的名字。商博良不难想到这就是“拉美西斯”大帝的名字,他意识到破解就在眼前了。立刻去看另一个姓名框,将其中的谷穗符号带入,将第一个字符代表的神祗名带入,很快解出了这个姓名。

  商博良确定自己解出了象形文字,他飞奔到哥哥家高喊:“我找到了!”然后便倒地不起,像死了一样。

  9、

  现在要说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规则很是繁复。总之,商博良从姓名框入手,完美显示了象形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特性。后来人们在他的基础上发现,象形文字不仅单字有此功能,也有二字组或三字组有此功能,但这些都是基于商博良的成果。他因此被称为古埃及学之父。

  从那时起,埃及就不再是一本无法读懂的书了。后世人们编撰了完备的埃及诸王世系表,将能够得到的埃及文字悉数译出,现在人们甚至能用象形文字来书写一篇文章。可以说今人对古埃及的了解,已经大大超过那些记载它们的古希腊学者了。

  但在商博良发表这一成果时,并非所有人都承认。其中杨是一个,还有法国科学院的若马尔——其接替傅里叶编撰《埃及记叙》。少数人对商博良的译法并不信任,但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切。

  此时商博良终于得到了与他的天才相匹配的尊重。他游历意大利等藏有埃及文献的国家,建立了卢浮宫埃及馆,不仅收徒授业,甚至组织了一次考察队,前往埃及考察。

  182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二十余年后,商博良踏上了这片土地。此时的埃及人已经得知,他就是“那位能读懂法老文字的人”,对其极尽尊崇。

  这是商博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埃及。长年的劳累,政治的迫害,以及最后的埃及之旅耗尽了他最后的生命。1832年2月,41岁的商博良因病去世。他用短暂的生命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通向4000年前的门。因为他,古埃及不再是传说,不再是累累黄沙,而是真正可以被人们了解和感知的历史。

  兴灭继绝,这差不多是一个人能为文明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了。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二):pp128: 西泽的高卢战纪

  台湾貌似有西撒的译法,本身倒不是问题,只是三联的编辑犯这种低级失误不应该啊!

  某种意义上说,西泽和常凯申的错误是一个级别的。。。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三):很喜欢的一部书

  这不是推理小说。所谓“传奇”,只是因为关于这位伟人的经历,不为常人所知。

  可以说,这事实上是一部传记。如果说有什么不妥,就只是中文的书名翻译,有很大的误导性——The Key of Egypt,分明就是讲述人类重新认识古代埃及灿烂文明的关键之所在,即象形文字的解读。而解读本身,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如同侦探故事一般扣人心弦,因为那是一番辛苦的学术研究,那份孤寂中的快乐,是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我相信作者不是要通过这样的一本书,单纯地激发读者的兴趣,而更多的,是要透过商博良的生平,为读者再现那个时代的学术风貌;通过这样一位大师鲜为人知的经历,除去那时候乃至当今依旧笼罩在相关话题上的,那种有点过度的神秘主义色彩,进而还埃及学一个真正的学术地位,还古埃及语言文字一个真正的文化地位。正是这样的作品,可以放弃当今多数同题材作品中的那股“浮华”,用朴实的文字,和严谨的引证,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作为人类宝贵遗产的古代埃及文化的灿烂与珍贵。

  《破解古埃及》读后感(四):一生一个谜

  《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战争》

  [英]莱斯利

  [英]罗伊·亚京斯

  黄中宪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2007年9月第1版

  算是关于埃及文字学的科普读物,用商博良一生为线索,串起破解古埃及文字的点滴进程。换句话说,商博良将自己这一生都用来破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作者很会说故事,将商博良竞争对手作为对比,用一场激烈的智力战争代替了冗繁的学术史。

  商博良依靠自身天赋,突破重重阻碍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具体过程就不再次赘述。书里吸引我阅读,并留下深刻印迹有三处。

  一、记忆文字就如记忆图像

  商博良学习语言的方法与众不同。他依靠抄写书本来自学,记忆文字就如同记忆图画一般。这样的记忆方式,对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来说,确实与众不同。英语、法语,都是表音文字。记住语音就大致能拼出文字,这是耳朵的语言。而对于形象文字,字形表意,记住图形才能猜出意思,这是眼睛的语言。商博良的这个特质放在汉语圈里并不特殊。我们学习汉语,抄写字形,记忆字形,是通常的学习方式。

  商博良对图形的敏感直接助于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读。但值得注意的是,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突破口是用象形文字表达的君主名称上。在象形文字发展成熟后,有了完整固定的表音体系。人名就成了表音体系的最常见的体现。人名又是翻译成其他语言时最容易保留其原有语音的。两相对照,就慢慢摸索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音值。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死板的比较,商博良也很难大规模破译这古老的文字。因为他的对手英国人托马斯·杨走入这样的死胡同。将语言看做音素组成的语音链条,忽略相互的联系,忽略整体语言体系,这样的思考方式充满局限性。

  商博良记忆文字如同记忆图像,给他带来的第二个特性就是易于从整体进行思考。商博良高于托马斯·杨的地方就在于他考察埃及象形文字是从整个语言体系出发的。当然前提是他已经学习了与象形文字有诸多勾连的科普特语(科普特语是古埃及语发展的最末阶段,属闪族语系)。

  科普特语引入了古希腊语,但又有保存了古埃及语的语法特点。语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层累中递变。在差异中寻找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从整体上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体系,这就是商博良的思考方式,也是他的天才之处。

  二、文物盗掠者vs文化保护者

  随着拿破仑远征埃及,掠夺大量的古埃及历史文物,尘封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就这样暴露在贪婪的殖民者眼前。没有能力去妥善保管出土文物,就不要贸然去采掘。这是考古所遵循的规则。而因为贩卖文物的暴利,对未知文明的好奇,很多学者已然化身强盗。打着探险、考察名义的投机商人,在怀有强烈好奇心的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始了对古埃及文明破坏式的发掘。

  商博良在宣告将研究论著献给国王后,终于得到了国王的资助,踏上了去埃及的探险之旅。

  他怀着对古埃及文明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不顾身体的虚弱与环境的恶劣,在帝王谷开展了一系列的发掘工作。

  拉美西斯四世墓室墙面的壁画非常粗野地被整个的剥离下来。大量法老的陪葬品成吨地被运往法国。这些藏品现在大多藏于巴黎卢浮宫中。这与法国大盗伯希和掠夺敦煌精品文物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来中国盗掠敦煌文物的同胞伯希和性质一样,商博良此次的埃及之行就是不折不扣的文物盗掠之旅。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提到,当商博良将要离开埃及时,他修书给埃及总督阿里,请求他着手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这个细节值得玩味。从这点来讲,商博良又与他的同胞伯希和有所不同。敬字便会惜纸,想来这是出于对古埃及文化虔诚地敬畏与热爱吧。

  书中也多次写到商博良对于那些没有被妥善保管的古埃及文物的叹息。这是对研究材料遭到破坏的叹息,也是对永久毁坏古埃及文明遗迹的叹息。

  古埃及文明重现世间,商博良居功至伟。而对古埃及文明的盗掘,商博良也逃脱不了干系。文物盗掠者与文化保护者这两个对立的身份就这样统一在了商博良身上。历史给予他发现文明的契机,也加给他无法原谅的罪过。

  三、一名学者的幸福与悲哀

  商博良生于贫困之家,努力自学得到跻身法国学术圈的机会。成年后又处于法国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中,在各方势力中权衡利弊,或支持或反对,或投靠或战斗。但几番沉浮,商博良仍然处于贫困潦倒的状态。直到得高人指点,宣布效忠国王,才得到资金前往埃及进行实地考察。而这个国王曾是他激烈抨击的对象。

  商博良的一生让人看来唏嘘不已。天赋才高,离经叛道,同仁妒忌,小人陷害,颠沛流离,身体孱弱。从书中的记述来看,比起托马斯·杨的安逸舒适的学术环境,商博良所处的环境太糟糕的。他这一生几乎没有一段完整的时间让他安心舒适地进行学问的钻研。可以想象,商博良应该会抱怨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空间。

  然而也就是在那个混乱的时期,才有机会见识到古埃及文物爆发式的出土,寻宝热催生的埃及学的兴盛。当时英法百年来的民族矛盾也促使商博良与托马斯·杨的学术竞争带有强烈的火药味。有竞争,有压力,才能激发起研究的加速。

  在那个开眼看世界的时代中生存,商博良痛并快乐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