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就是达·芬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就是达·芬奇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8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就是达·芬奇的读后感10篇

  《这就是达·芬奇》是一本由[荷] 约斯特·凯泽尔 著 / [英] 克里斯蒂娜·克里斯托福鲁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达·芬奇》读后感(一):神奇天才达芬奇的彪悍一生

  正如很多对爱因斯坦的认识只有他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而完全不知道他有两次婚姻,许多情人,还是一个情书高手事实。对于达芬奇,我人以前对他也认识有限。相当多的人只知道他从小以画鸡蛋方式苦练童子功,是文艺复兴三大牛人之一,而且还是大家心目中的一哥,这不光是因为拉斐尔死的早,刚到退团年龄就挂掉袅。主要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毕竟艺术领域还是要用作品说话,以金钱衡量,他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都称上的是价值连城无价之宝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曾说过:“我们的一生,一半是愚蠢,一半是智慧;不管是谁,如果只写到受尊敬和权威一面,就等于只写了一半。”但是,这句话在达芬奇身上似乎有点儿例外,刚刚读完一本有图有真相的《这就是达芬奇》,让人对这位天才有了全面新认识。

  说起来,随着现在的网络用语横行,使得很多词语早已失去其原有的意义。比如是位女性就是美女,解个方程就算学霸,有一点超乎常人之处就被奉为大神。

  但是,看过达芬奇的生平你会觉得,不是是个人都能被称为大神,封神之前应该先看看那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比如说优秀的斜杠青年达芬奇同志,如果要为他撰写一份简历,我们可以在职业栏写上画家相信大家都不会有什么疑议。

  不过,这位会画鸡蛋也擅画美女(蒙娜丽莎)和大叔(最后的晚餐)的画家同志,还设计飞机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简直算的上是现今马路的开山鼻祖了。

  以上,是《这就是达芬奇》一书中为我们展示的被很多人怀疑为穿越者或外星人的达芬奇同志的一生--中的一部分成就作为『这就是...』系列中的一册,全书有图有真相的为我们讲述了达芬奇同志多姿多彩内容丰富、成就斐然的一生,看过书后,除了深入认识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句话之外,对于达芬奇只有一个服字可说了。

  毕竟,虽然来自日本的达人一词现在已经变得非常之廉价,以至于是个人都能自称或被别人冠以某某达人的称谓,但还是那句,很少有人是实至名归的。而真正实至名归的,比如达芬奇,你又很难对他给出一个确定的称谓。他是绘画达人、雕塑达人、音乐达人、物理达人,他既是发明家,又是天文家,还是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解剖学家、建筑学家,他拥有一长串的头衔,还有长达数页的成就清单,所以一直有人怀疑他是穿越者或外星人这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何况,这个看起来很像穿越者的多领域达人,并非只像穿越者一样只知道一门心思挣钱。只知道造水泥玻璃,做蛋糕面包,相信在达芬奇眼里,那些事情都太LOW了,发明家达芬奇同志要整就整一把大的。瞧瞧人家的发明,都是飞机、机器人、子母弹、三管大炮、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一类高大上的货色。爱因斯坦就曾说过,达•芬奇的发明设计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也许,一个天才,只有另一个天才才能真正理解他吧。

  所以,综上,平庸如我,几乎是跪着看看完这本《这就是达芬奇》,幸好整本书不是很厚,也幸好一早穿了秋裤。说实话,看完达芬奇同志彪悍的一生,让人不禁想起了另一位大神牛顿,他不光像白雪公主一样与苹果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还是物理学界的一座高峰

  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据后世学者认真考证,牛顿是这样分配他一生的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研究圣经》的年代学,三分之一时间用来研究炼金术,剩余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顺便研究物理、数学、天文等自然学科

  请注意,是顺便,顺便,顺便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吐血三升。我们都应该还记得,学校里的十大谎言之一就是好学生们的考后感言,“我考试根本就没看书,没复习”,“我觉得这次考的特别差”。以上,你可以说TA们是虚伪,但是,但是,那些大神们,是很真诚的,业余搞点儿兴趣爱好,随便玩玩,顺便就搞出一堆学术成就来,让你真是不服不行

  当然,看完此书,膜拜之余,也有机会顺带再次认清一下自己。事实就是,我辈凡人,大多没有那些大神的天份。而面对着那些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大神,比如兴趣广泛、爱好多元的达芬奇同志,他所以能在一生中取得如此多领域的成就,与其自创的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很有关系,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天才们都如此努力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当然,空喊口号无甚用,老老实实去躬行才是正理。

  《这就是达·芬奇》读后感(二):他是不一样的烟火

  这周看了《这就是达.芬奇》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内容真实枯燥,让我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一个片段,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可以穿越的话,我希望可以去欧洲的文艺复苏时期看看他是怎么把《蒙娜丽莎》画出来的。

  一、文艺复苏时期的私生子 在《这就是达.芬奇》写到: 他出生时则没有那么寻常。这位骄傲祖父没有提到达.芬奇是个非婚生子。安东尼奥只在家族史中记下了他的儿子名字:皮耶罗,一个24或25岁的年轻人,即将和他的父亲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公证员。达.芬奇的母亲是当地的一个农妇,与其父亲年纪相当,名为卡泰丽娜(Caterina)。在他出生那年,达.芬奇的双亲分别组建了家庭:父亲迎娶了门当户对年轻富有女人,母亲则嫁给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达.芬奇在满周岁之前可能与母亲一起生活过,在他五岁之前已经搬入了位于达.芬奇的祖父家中,和祖父母叔叔、父亲及继母阿碧拉(Albiera)住在一起。他的母亲就住在附近。 尽管达.芬奇先是皮耶罗的独子,后为长子,但他仍然是个非婚生子。但对于年轻的达.芬奇来说,非婚生子的身份意味着他无法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公证员。 达.芬奇年轻是是否因为自己无法继承父亲的职业而苦恼过?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他一生中都保持着如公证员般喜欢记录习惯。达.芬奇不仅喜欢作画,也喜欢写东西,这在同时代艺术家中十分少见;他会把自己的想法理论和日常生活体验记录在笔记本里。 二、会画画的左撇子 最令我佩服的还是他的绘画技巧,也在这本书《这就是达.芬奇》里有详细的描写: 1474年前后,二十出头的达.芬奇第一次独立接手了一份绘画委托——他为以貌美著称的弗罗伦萨年轻贵妇人吉内芙拉.德.本奇画了一幅精美的肖像画。这幅画和其他素描人物生龙活虎有着天壤之别。吉内芙拉如大理石一般的皮肤毫无血色;她看起来不像一个真实的女人,反而更像韦罗基奥同一时期制作的大理石胸像雕塑。达.芬奇最初的构图是一幅人物手持鲜花的半身像,但画作的下半部分遗失了。还有一点与雕塑相似:吉内芙拉没有眼睫毛。不过,照亮她的光线似乎来自画作前方,巧妙地让画中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合二为一。 这幅肖像画里出现的东西都含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当时的诗人形容吉内芙拉的美貌堪称完美超凡脱俗,这幅肖像也成为了女性美既及能够展现这种美的艺术的标志。 三、放荡不羁的旅行家 但最令我羡慕的还是能够想去哪就去哪:(这本书中写到) 1499年,达.芬奇首先来到了规模不大但繁荣兴盛的曼图亚的宫廷,他得到了伊莎贝拉.德.埃斯特的接待,她是贝亚特里切的姐姐,也是一位重要的艺术资助人达.芬奇为她画了一幅肖像素描。 接下来,他来到了绘画底蕴深厚的威尼斯。但没有迹象表明他曾在此创作。相反,他在这里当了一段时间工程师,为威尼斯共和国用来抵挡可能来自土耳其人的攻击的防御系统献计献策。 1501年3月,他来到了罗马—这可能是他的头一遭。他是来观看罗马著名的古代的遗物和古建筑的。当时,(位于罗马城外的) 蒂沃利(Tivoli)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的恢宏宫殿群刚被挖掘出来;其中让达.芬奇觉得尤为震撼的是筒形拱顶的天顶—这是罗马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他虽然也有很多缺点,但却才华横溢,灿若晨星。

  《这就是达·芬奇》读后感(三):达·芬奇:不够用的人生

  对于任何一个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意大利绝对是一个圣地。无论是永恒之都罗马,或是水道交错的威尼斯,还是尖端时尚的米兰,处处彰显着艺术的魅力。但是,这个国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我看来,还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对于“文艺复兴”这个词,我想所有人都听说过。但文艺复兴究竟对欧洲意味着什么,我想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文艺复兴运动表面看起来要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但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是改变思想的革命,而思想,是决定人类行为基础条件

  文艺复兴期间,欧洲人的思想发生天翻地覆变化,而这些思想碰撞,造就出一个个伟大的艺术家。在文学方面,但丁、薄伽丘、皮特拉克被称作“文学三杰”,而更为大家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称作“美术三杰”。

但丁故居前模仿但丁的艺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圣殇》

  “美术三杰”这里好像有点小误差。对于雕刻出大卫像和绘制出西斯廷壁画的米开朗基罗以及绘制出《雅典学院》等大批经典作品的拉斐尔来说,“杰出的美术工作者”这个称号当之无愧。但是达·芬奇,显然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因为他不仅仅是个画家,雕塑家,同时,他还是发明家、医学家,工程师。并且在音乐、数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是建树颇多。

  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达·芬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时间不够用。有时候真希望他多活一些年,也许还能创造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大家印象中的达·芬奇一般都是个老头,实际上他年轻的时候还挺帅的,居所这具大卫像的原型就是达·芬奇,当然,我说的是站着的这位。

  我想人们了解达·芬奇,大概都止步于他的绘画作品。而《这就是达·芬奇》这本书里面,则讲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其它故事。而在这些内容的间隙,也穿插了达·芬奇的人生成长轨迹。从这些轨迹中,我们也许能够明白为什么达·芬奇的涉猎可以如此广泛,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如书中所说,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某个地方,并在7岁那年搬到了佛罗伦萨居住。14岁的时候,达·芬奇成为了韦罗基奥的学徒。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学生的知名度往往比他的老师更高,达·芬奇与韦罗基奥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不过韦罗基奥确实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虽然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但鉴于当时绘画工作只能用口口相传的经验传授,韦罗基奥的教学很显然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他的学生,除了众所周知的达·芬奇意外,还有波提切利——名字好像也没有达·芬奇那么响亮,但是他的那幅名画《维达斯的诞生》可谓是无人不知

《维纳斯的诞生》

  达·芬奇在韦罗基奥这里很快就显现出绘画的天赋,《基督受洗》这幅画很容易看出是由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创作。而达·芬奇所画的两个天使神态动作已经有了大师风范。

《基督受洗》

  除了绘画工作,建筑雕塑也是韦罗基奥需要完成的工作。“文艺复兴”在艺术上的三大成就分别是绘画、雕塑与建筑,韦罗基奥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艺术家,这三样都没能难倒他。

  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上面,有一个巨大金属铜球,这个铜球就是韦罗基奥的杰作。制作这样一个巨大的铜球,难度可想而知,韦罗基奥采用的是焊接的方法:将铜球分成等分的八份煅烧,然后再焊接在一起——这个方法达·芬奇在之后的岁月里也用到了。

那个在穹顶上面金灿灿的球,就是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放上去的

  我们常说,一个人能看的更远,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我想,达·芬奇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成就,和他的老师韦罗基奥是分不开的。在绘画、建筑与雕塑的领域浸之后,达·芬奇的兴趣开始扩大了范围,这其中还包括工程学、机械设计、人体解剖等等。

  在其晚年之前,达·芬奇一直游走于意大利各地,最后定居在了法国。这期间,达·芬奇为雇主们绘制肖像画,比如《抱白貂的女子》;或是为教堂绘制壁画,比如《最后的晚餐》;或是为贵族建造雕像,比如为某个公爵的父亲建造了一座骑马的雕像;又或者设想用河水淹没一座城市,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

壁画《最后的晚餐》

  等到了晚年,达·芬奇终于定居在法国之后,他的的创作就大大的减少了,我们只能通过他的手稿來一窥究竟。而他的研究重点,也大多集中在科学领域。但是,有一幅画达·芬奇一直带在身边,直至去世,那幅画就是世界闻名的《蒙娜丽莎》。既然可以随身携带,可见《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尺寸不大。长77cm,宽53cm的大小,完全可以放在行李箱里。达·芬奇一直在对《蒙娜丽莎》这幅画做着修改,今天的科学技术也观察到这幅画的下面应该还有其它的画作。这样看来,《蒙娜丽莎》应该是达·芬奇对于绘画的试验品,也许,这幅画根本还没有画完。

《蒙娜丽莎》局部

  1519年,达·芬奇去世。这个传奇的全才,对于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今天我们所见的很多东西,在达·芬奇的脑海里,都已经初具雏形。所以很多人都相信他是一个穿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人。当然,这肯定是一种笑谈,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火花前所未有的绽放,没有了思想的束缚,一定就会有身负才华的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品,而达·芬奇,就是他们中间最耀眼的星辰。

  这就是达·芬奇。

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长按公众号。

  《这就是达·芬奇》读后感(四):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达芬奇,作为大卫原形的他是如何在乱世中游刃有余的游走于各个政敌之间的?

  当收到这本书时,就为这书的封底感到惊喜,紫色的封底,没有太多的文字,干净精致,就象收到一管漂亮口红时的感觉,原来书也可以设计得这么精致。

  他那标志性的漂亮的络腮胡,占据了封面的二分之一,一个睿智的达芬奇就这样在你的面前。等着你去解读,一个全才的一生。我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迷?

  这本书,全部铜版纸印刷,书中收录了不少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当然并不是简单的收录他的作品,而是对画家的一生以及作画时期的背景故事都一一铺陈开来,让读者对达芬奇以画作背后的故事都了解,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达芬奇。

  纽斯特.凯泽尔还原了真实的达芬奇,一个真实没被神化的达芬奇。达芬奇的头象做了封面,看到这样一双睿智的蓝眼睛,斜斜的看过来,湛蓝湛蓝的眸子里,有着深深的好奇,这一双眼睛象要将你看透一样.

  全书文字、画作、以及插画穿插,使得读书变成了一场视觉盛宴,你不但能看到达芬奇的名作,插画也特别有趣,达芬奇创作的背景故事都用插画表现出来了。这样的一本书,大概也源于达芬奇本身就推崇绘画,他认为绘画是优于其他任何表达方式,简洁明了且能直指人心。

  所以作者用并不太多的笔墨,反而用了大量的插画来描述这个跨界天才。整个阅读过程愉悦,并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原来达芬奇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不是我原来所认识的那样一个画家,超出了我固有的认知体系。颠覆了我对他的认识,这更立体,也更真实,既有他的光芒,也有他惊世骇俗的惊人之举。

  大多数国人对达芬奇的认识,源于小时候听得最多的那个刻苦勤奋的故事,那个少年刻苦画鸡蛋的故事,事实是,根本没有那回事。

  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被这错误的故事所引导,以为达芬奇就是一个一味苦练成才的画家,事实是,他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出生于贵族家庭,虽然母亲身份卑微,导致他不能继承父亲的职业及爵位,反而引起而导致他走上了艺术之路,才没有埋没了这么一位天才。

  他生长于乱世,却能在那个战乱的世界里安心的创作,并被各各敌对所接纳,这真的是一个传奇。在那样的乱世里,他是怎么做到被各个政权阶级所接受的,他又是如何在那样的战乱中辗转于各地,而又在各个学科之间自由跨越的,而且都能做出不斐的业绩。

  他师从韦罗基奥,那个杰出的文艺复兴艺术家涉猎广泛,也使得达芬奇从他熟知了各种工艺材料、雕刻雕塑、及青铜制造,为他的全才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达芬奇后期的路上,他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工程师、一个建筑家、一个科学发明家、他多重身份的重叠,但是每一个角色,他都做得非常好。

  反倒是作为一个画家的身份,委托人的画,他经常迟迟没有交货,有的甚至长达25年才最后交付。

  一个真实的达芬奇,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达芬奇。《这就是达芬奇》

  特别的设计

  别看他老了这样,年轻可是大帅哥,大卫的原形据说是他哟.

  哦,切奇利亚.加莱拉尼--卢多维科情妇

  《这就是达·芬奇》读后感(五):是平凡也是奇迹的达芬奇

  上个月,与《蒙娜丽莎》同时期的旷世名作,达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重现艺术市场。

  作为目前流传于世上少于20件达芬奇作品中的一件。也是当中唯一一件私人收藏的作品。更是1909年以来唯一一幅被发现的达芬奇真迹,罕见至极。

《救世主》,油彩,65.7x45.7cm,约1500年作

  这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发明家建筑家的天赋与智慧似乎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一位神,甚至谣言说他可能是外星人,或者是未来人穿越过去。

  而这本书很与众不同,书里并没有神化达芬奇,而是用趣味的插画和中肯的文字,叙述了达芬奇的一生。就如标题所说的:这就是达芬奇。

  后浪出版的书,装桢和排版一如既往的好。打开内页是一半插画一半文字。集趣味与阅读性为一体。尤其是这本系列的插画,特别有意思。

  起初我粗略翻看插画时我觉得她画的并不严谨,甚至有点粗糙,但是看完文字后,我才恍然大悟。

  例一处:当说到26岁的达芬奇为一位夫人画肖像画,由于夫人不愿意去喧闹的工作坊作画,他只得去夫人家里画速写,再回到画室完成画作,期间找其他学徒代替夫人做模特。

  在插画里,我们可以看到背着我们的红发的“达芬奇”确实在画一幅画,而站着的则是一位长着胡子的“夫人”。可知这位“夫人”其实是工作坊里的一位男学徒,仿照这达芬奇的速写摆的站姿,供达芬奇作画。穿着和夫人一模一样的女装的他似乎充满了无奈。

  也许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导致达芬奇的画总有点中性。男性的画作五官柔美,而女性的画作又有点刚性。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不难读也颇具趣味的书。他从中肯的角度不加修饰,也不加夸张的讲述与评论了达芬奇的一生。从生为独生子的他到成长中也需要别人的支持与了解。漂亮的封皮与内页无疑值得收藏与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