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1: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10篇

  《一个人去东京》是一本由东方出版社著作,49.00元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一):一个人去东京大概不会孤独

  在拿到书之前,还蛮期待的。对日本旅行一直很感兴趣,东京这座城市也值得探索。而且直觉它对一个人旅行也是友好的——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怎么一个人旅行了,但还是觉得若有机会一个人逛逛东京应该会很享受,享受那种迷失繁华都市中的感觉

  也不一定是迷失,就是有好多小店可以逛,买些可爱的小东西杯子、文具、工艺品……逛累了就在路边的咖啡馆坐下来歇歇脚,饿了就找一家拉面馆或者料理店吃点东西。还有神社、寺庙博物馆书店,都可以一路逛下来。

  世界上还有比东京更适合这种旅行方式的吗?它给人的想象就是一个巨大而多样的城市,在这里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会因为你独自一人而多看一眼。或许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有诸多为一个人生活设计地方

  这本杂志作为指南,倒是满足了一部分我的这种期待。高架桥下的酷空间、清澄白河被手冲咖啡改造的旧仓库、日本桥的职人老铺、博物馆收藏夹、吉祥寺隐藏美食地图、一个吃货米川健的美食私人榜单,这些都还蛮有趣的,或许也不会出现在一般的东京旅行指南上。

  此外,关于东京交通方式的指南、东京旅行礼仪的指示,也都很有帮助。

  想了想,大概我去东京旅行的时候,也会考虑带上这本书吧。

  再说些想吐槽的地方。

  作为一本跟旅行有关的书,感觉本书有一半的内容都不知道在干嘛,有点枯燥,字太多,文字还是太新闻整体定位还不清晰,所以部分内容草草翻过。

  书名叫“一个人去东京”,我对它极为丰富的期待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小店、博物馆、书店,或者任何特别的地方,可以是店的介绍、背后的故事文化的积淀等许多内容。甚至可以设置许多特别的主题路线,比如村上春对笔下的东京、荒木经惟拍过的东京、电影电视剧里的东京……

  东京还有太多可供挖掘又有意思的点啊,感觉都可以再出很多书来写这个题材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二):你想遇见什么样的东京

  《第一财经周刊》策划的“未来预想图”项目 MOOK系列第一册便将目的地选择在日本东京。东京是很多人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但是每个人想去东京的理由也不尽相同,东京以自己极大包容性展现出一个多维度交错的立体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东京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层。曾经在豆瓣上看到一段话,“关注的友邻不同,你的豆瓣主页与别人就是两个豆瓣。”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原子化,与千篇一律相比,私人化的个性体验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你想遇见什么样的东京呢?每次旅行多数人都会查询攻略,罗列自己必须拜访的景点

  有可能你想撑伞去到雨中的新宿苑,坐于亭下,读读书,间歇间看看雨点打湿枫叶,雨珠顺着叶片滑入湖中。想象新海诚《言叶之庭》中的世界,默念“隐约雷鸣,阴霾天气,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

  有可能你就想漫无目的的走在东京街头,无需前往人潮汹涌的涩谷与池袋,就想走走宁静居民区。看看布满绿植的小路,低矮的和式民居,偶遇各式各样的神社,慢慢试着让自己融入这片社区感受这份宁静的生活气息。走累了,在隐于街道静谧的咖啡店歇歇脚。

  有可能你手拿着一份古书店地图,漫步世界上最大的旧书店街区,一家家的步入充满年代感的店铺。流连于书架中的旧书世界,就连阳光下点点的灰尘都让你感觉的亲切无比。

  或者你想去宅文化圣地秋叶原,购买手办、轻小说漫画书,光顾各式主题咖啡店。看着街头地下偶像努力表演身影感慨生活在二次元的世界真是美好

  《一个人去东京》给予我的阅读体验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介绍书籍,它不会将景点的的罗列作为编辑重点,它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这个城市的肌理,为读者提供更多增强旅行乐趣工具,帮助读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东京之旅。

  编辑特别贴心的在篇首为读者准备了《东京礼仪手册》,缓解了旅行者进入充满秩序感的东京都市的无措感。在后面更是花大量篇幅讲解了东京便捷又复杂的公共交通,不但提供了乘坐指南,而且介绍了站前商店街,高架桥下的创意街区,为旅行者提供更多的浏览选择。最后不免也尽力为读者提供避开游客的几个好去处,罗列出店铺名称,营业时间,以及主营业务,以便读者筛选心仪的好去处。

  无论你想遇见一个什么样的东京,你一样需要这样一本小书,不是告诉你应该去那里,而是告诉你怎那样理解这个城市,怎样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三):感受不一样的东京

  作为“Mook”系列的一本杂志书,《一个人去东京》确实让读者有和读一般攻略书不一样的感触。将东京的方方面面从独特的选题视角出发,无论是是第一次去东京旅行的背包客,亦或是去过多次的老驴友,都能从中获得丰富实在品味独特的第一视角资讯,也相当明确的契合了本书的副标题——“颠覆你想象的城市”。

  从2012年起至去年,每年我都会和闺蜜一起到日本旅行一次,因为是上班族,而且不是能休正常假期的工作,所以每次都得提前数月就开始编排行程,翻看无数的攻略游记等。而东京这座城市,也去过四次以上了,每次出发朋友询问“怎么又去东京!”,我也只是笑笑,如果你也是对日本风景文化美食都痴迷,那肯定知晓我心中的的答案了,东京这座城市,真是去几次都能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她的美。

  那么关于这本杂志书,对于第一次去东京的人士,你可以从中吸收到许多基本的文化常识,如果想了解大众景点之类的,这本书并没有过多介绍,而是独辟蹊径开发了许多文艺小众的景点供大家浏览巡礼。关于地铁线路的介绍可谓丰富异常,包括国营私营的铁路公司,各个大型换乘站点,以及东京地铁的一些历史都做了细致解读,密密麻麻的路线可能让头一次身处其境的客人十分恐慌,但是不要怕,各条线路的指示都有不一样的颜色,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们能看懂的汉字,只需要随着指示标志一路前行,总能到达想去的站点。外国旅客可以享受JR Pass带来的一些优惠,而在东京买张西瓜卡便可以一卡玩转啦,不用考虑出站怎么使用精算机,怎么换乘最节省,反正又不是长期居住,短期旅行的目的不就是顺顺利利的将想去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一网打尽吗?

  对于铁道迷来说,东京的各条线路各个站点都可以提供盖章的地方,拿着个小本本,将每到一处的特色以印章的方式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独到的巡礼模式。东京的铁路如果在早晚高峰时段,给人的感觉是虽拥挤,但秩序井然,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有手机烦躁铃声,所有人都默默的看着书,盯着窗外,或浏览着设成静音模式的手机,在自己的一片天地安静前行。有几次近深夜时分,我坐在稍显空荡的车厢里,列车等候出发的间隙,列车门敞开着,从外面吹进来凉爽夜风,偶尔响彻着信号指示的和缓铃声,空气流动着的都是像钢琴曲一般舒缓的节奏,让人真想拿起指挥棒,将短暂快乐挥舞一番。也只有在一座高度秩序化的国家才能体验到这种感觉吧。

  对于文艺少男少女们,带着这本杂志书到东京去,可以体验到另一番滋味标新立异建筑时尚优雅的街道,贩卖生活品质的小店,弥漫着各种香味的咖啡馆、面包房、小馆子,静心散步的神社公园琳琅满目人心欢乐的各类手作小礼物,当然还有必须打卡的文艺书店……种种种种,可以将几日的行程排的满满当当。

  东京这座城市可以自成一种文化,一种多元、整洁、包容、现代化氛围融合在一起的协调感。到东京去,你无须担心别人的眼光,只要做自己就好。街上漫步着各类人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与处事方式,只要“不给人添麻烦”,在偌大的城市里你便能享受到无尚的自由感。而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每处介绍到的无论是景点还是建筑,亦或是某种文化形态,都会附上二维码,扫一扫便能得知更具体的讯息,如身临其境的在旅途出发前率先体验一番东瀛之美。

  忘不了出地铁站口时与一位老者狭路相逢对方轻声的一句“すみません”;忘不了在便利店喝完饮料后面对分类垃圾桶无从下手时隔壁一位老爷爷耐心教我们分别处置瓶盖瓶身的背影;忘不了雨天从风之通道一路漫步到吉卜力美术馆时周围的片片绿色;忘不了清晨在东京大学疾走时偶遇的一群射箭队的小帅哥;记得夜晚时分踏出晴空电梯时一眼望到的大片令人震撼的夜景;记得路边随便一家咖啡屋飘来的浓香;记得吉祥寺商店街店铺里花样繁多的各色杂货以及刚出炉的可乐味道;还有竹下通、表参道的繁华,自由之丘、谷中的夕阳……

  愿所有有幸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然后身未动、心已远的开始规划下一次的东京之行。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四):去东京,一个樱花盛开的地方

  东京是国际大都市,是现今出国旅游的首选之地,并且,在“全球宜居城市TOP25”评选里,东京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这本《一个人去东京》正当其时地出版了。我为什么这样关注这本书呢?因为我在去年也是一个人到日本旅行,所以,对这本书是相见恨晚

  旅行,需要一本指南,我就是因为当时缺少一本这样的书,曾经遇到困难。我到了东京,这是一座商业发达的大都市,日本特色的商品、美食在这里应有尽有。我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购物,想要购买具有日本特色的筷子,进了无数的商店,女售货员彬彬有礼,说话细声细气地提供服务。当我走出商店,方向搞错了,于是,越走越远,语言不通,无法问路。耽搁了一个多小时,我到一家商店里问路,一位中年妇女送给我一本当地的旅行指南。并且,发出详细地在书里的图中用笔标出来,我要回去的地方。我非常感激,我就是凭着这本东京旅行指南,找到了我的下榻的酒店。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出门在外,特别是在异国他乡,旅行指南的重要作用。另外,我对于日本的高度文明,深感敬佩,礼仪之邦卫生程度也是首屈一指

  这本《一个人去东京》,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日本东京的名胜、日常交通、当地美食、日本文化,全面地展示了这座超级大都市东京的城市景观,并且还探索现代都市最前沿、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这本书对于东京是全方位的介绍,而且是图文并茂,400余幅实景照片非常直观地将东京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特别是日本的人文地理,生活习惯,相关的礼节都想到了。

  这本书是由“未来预想图”项目团队编写,作者团队常驻东京,拥有一手资讯,主要是通过对日本乃至全球视野新鲜事的报道,帮助年轻人打开视野并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书中对于东京的建筑、料理、行摄、店铺、咖啡、地下铁交通系统等,这些东京最具标志性的元素分别以每个主题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你一书在手,旅行不愁

  《一个人去东京》这本书,带着你去认识、观览多层面的东京,可以全面掌握东京交通的方式、日本民族礼仪的方面,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让我们带上这本书,来到东京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城市吧。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五):生活,在别处

  曾几何时,我们封闭在国内如坐井观天

  曾几何时,我们打开国门第一次开眼;

  曾几何时,我们惊讶好奇迷恋四处流连;

  曾几何时,我们买遍全球就是不差钱。

  处于历史转型期,既幸运不幸。不幸的是,生活每天都在变,总要不断的去适应,或者适应不了。幸运的是,这样的时期是这样的难得,而且,总有不断地新奇惊喜等待着人们。

  旅游,可能是对中国人而言,变化最大的一件事了。从想都不敢想,到抬腿就走,国人物质精神实现了历史罕见的飞跃。

  不过,我们真的很自由了吗?我们真的身心都很强大了吗?

  似乎,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已经取得了飞跃般的发展,但那份平常心,还始终没有实现。

  怎样去面对一个陌生国度,如何感受一个崭新的地方的生活?我们真的需要一份以平常心来享受生活态度

  东方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本《一个人去东京》。这本书由《财经第一周刊》常驻东京的项目团队,一批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游客或居民,用一个深入体会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东京的每个角落

  这种视角,很值得每个走出国门的国人参考。

  东京该是什么样的?对于一个匆匆过客,可能只是迪士尼、东京塔、银座、秋叶原,所以在世界面前,东京就是东京,提到东京就是它的那些特色,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可是,千人一面的东京,真的就是东京吗?

  当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东京远远比那匆匆一面精彩

  书的编排,像是一本游客导览,这里有没去过东京的人感兴趣的每个方面。这本书又不像是一个游客手册,他没有哪些众所周知的吃喝玩乐的时尚元素。

  从精美有趣的手绘的东京礼仪规则入手,书中层层深入,把大家轻松带入。先引领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索,继而走入小巷深处,更深一层的了解东京。如果更有兴趣,资深驴友们将带领大家走到哪些不会有游客经过却真正东京味的角落。

  看过之后,你才会发现,东京的特色饮食,那些不起眼的小布帘后,可能静候的是一颗执着的料理之心。东京的咖啡,那迷之味的产生,后面是一批对烘焙浸泡的执着。东京的地下铁,细节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和对完美的执著,让人感动。东京的文具,那份精巧可爱之后,更多的给人心灵的慰藉。

  每份普通,都不再是那么普通,处处浸透着生活的味道。

  其实,东京只是一个代表,这本书代表着一种态度。在不同的人眼中,东京有不同的面目,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是否曾以这种眼光审视我们似乎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

  生活,无处不在。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态度,生活将会焕然一新。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六):走,去发现更多面的东京

  如果要给全世界的出国旅游地排序,那么毫无疑问东京一定名列旅游首选的热门榜单中。对我来说,东京亦是我想要努力攥钱,出国旅游的第一站。所以,基于东京的旅游指南类书籍层出不穷。

  它们也是各有特色,有的偏重于讲解东京热门旅游线路或旅游地标,有的偏重于挖掘旅游地标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有的偏重于个人旅游记录和心得分享。而我手里的这本《一个人去东京》则又不同,该怎么说明这本书的内容特点呢?对于我来说,它是一本不走寻常路的旅游指南,不介绍东京琳琅的二手市场,不介绍满目的购物圣地,不介绍热门的美食小店,它是一本给有着偏好或爱好的人看的深层次指南。

  每一个怀抱着个人爱好的人,都能书中找到让自己心动的那一点,比如运动爱好者想要去东京大跑一场,二次元们想要的动漫心动指南,手帐er不可错过的东京文具房集帖,建筑设计师想要的旧建筑装饰和交通网络构成,历史爱好者们想去东京博物馆指南等。这是一个有些划分人群的城市指南,首先这个立意点,是比较新颖的,可以说是一次内容编辑们的巧思,算是弥补了旅游类指南的短板,这个尝试让我们拥有关于东京的更多旅游选择,也让我们这些外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东京。或许,它比我们想象之中,要更加的丰富深厚。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去东京》这中很多地方都使用商业数据图和不一样的实景拍摄图,让我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去探索东京之旅,这一点深入挖掘也是值得鼓励的。《一个人东京》中涵盖的关于东京可观,可感的方方面面,从日常交通到美食指南,从街头涂鸦到博物馆藏品,从建筑改造到歌舞艺术,这些在书中均有涉猎,显然是用心研究过的。正是因为内容广泛,部分内容就让人感觉有些没有讲完的遗憾,关于不同爱好人群眼中的东京指南要是做得更深入些就再好不过了。

  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对东京的基本文化有过了解或想要再次造访东京的朋友,因为前者在有了基础文化背景后,能够更好地;理解东京为什么会成为书中介绍的样子;而后者则是能够从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挑选最适合的好去处,最大程度低发现东京这座城市的有趣。

  《一个人去东京》,带你去发现更多不同层次的多面东京,也许热门的旅行地标需要带人同行来逛,那么书中介绍的那些冷门或安静的地方则更适合你一个人慢慢探索,更深入地沉浸其中。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取名为《一个人去东京》的原因之一吧!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七):东京深度游特别指南

  我对东京的认知有两次机缘,一次是间接的,通过《东京爱情故事》这部20世纪90年代大火的日剧。一次是直接的接触,走马观般地游玩。

  在日剧中的东京,有着现代化的大厦,拥挤但有秩序的人群,精致妆容的OL与勤勉的社会人,当时给我的印象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如同上京的永尾完治,对这片钢筋水泥森林有向往,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如同喜欢上开朗奔放的海归女性赤名莉香。然而他又对这个快节奏的地方怀抱自卑感,内心又渴望家乡的安定感,于是对以前的同学关口里美念念不忘。所以最后不是莉香主动放弃了这段感情,而是完治的犹豫不决与退缩推开了莉香。对于一个人的感情和对于一个城市的看法有类似之处,如果不抱着极大的热情去融入,对方总会感受到你的犹疑,而难以接纳你。

  第二次近距离接触是在2008年,旅游去了皇居前的广场、神社,东京塔等旅游热门景点。印象最深刻的是皇居,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有那么大一片寂静、神圣的存在,传统与现代完美地呈现在同一空间中,仿佛穿着和服的女孩听着摇滚,坐着现代交通工具,给人奇特的时空感受。看到《一个人去东京》里面的图片,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东京的城市面积有621平方米,人口约1350万,在这样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它形成了包罗万象的城市特性。它有古老的传统象征皇居,有现代化的设施与最前沿的尖端技术,有萌,有严肃,有摇滚,有政治竞选,一切约束与放走,都可以在一个场景里毫不违和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东京,它的独特魅力无法用一本书、一部日剧来描绘,甚至走入其中,也是“不知庐山真面目”。所以一批批的游客才会去而复返,对它念念不忘。

  而当我们因为经济、时间的因素,无法走遍这个魅力城市的时候,《一个人去东京》或许能缓解你的旅游焦虑。它事无巨细地介绍了东京约定俗成的礼仪,如何利用交通工具,以及东京站背后的故事,在这个层面上它不再是单纯的旅游手册,而是可以帮助读者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案例及地铁图标设计,又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对于吃货、文具收藏者、动漫迷、艺术爱好者等等目标人群,本书也列出了不少推荐,值得我们带着它去一一探索。

  东京是我个人理想中首选的旅游地,因为它开放、现代,又留有传统,世界的美味在那里集聚一堂,不同种族、教育背景的人也在那里相遇。希望有机会能够再一次去探索它的魅力,因为“东京,最终还是既残酷,又偶尔有趣,偶尔温柔。”

  《一个人去东京》读后感(八):从东京开始,认识一座新城市吧

  谢谢你翻开《第一财经周刊》“未来预想图”项目Mook系列第一册——《一个人去东京》。我是“未来预想图”的主编赵慧。

  (一)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本 Mook?

  如果你来东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一个千篇一律的都市,一个购物胜地,还是一个有若干可“打卡签到”之地的目的地?

  在我们制作这本Mook之前,倒是有一些较劲的感觉——明明是一个有趣的城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只看到它“买买买”的一面?情绪冷静后,我更想让读者们了解一个现代超级都市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样子。在完成你的购买清单后,静下心来,一个人看看这座城市。

  我们的撰稿人团队全部来自东京,我们试图跳脱“旅行者”的感觉,以居住者对这个城市的认知角度,归纳人们在这个城市的各种体验。

  只要你访问过东京并且稍有思考,对这个城市,你可能都会有一些未解之谜——好逛的街区、舒适的街道文字、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到底是如何构成并运作的?我们又该如何观察与认识一座新城市?

  更多时候,了解这种观察方式,会让我们看清楚更多身边的城市,到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值得改进之处。这会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重新建构,让人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环境。毕竟,只有当你有了对更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与需求,生活才可能有所改变。

  在这本Mook中,我们针对东京访客的5个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板块,你既可以按照我们的逻辑一起探索东京,也可以带着你需要的部分踏上旅途。

  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研究欧文字体的字体设计师小林章,他聊了很多对城市中出现的招牌与字体的想法;我们也访问了东京地铁标识系统的奠基人——赤濑达三,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也许能发现,原来公共指示系统这样深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那些角度极其刁钻的观察者们——在城市里留下马赛克作品的Space Invader(宇宙侵略者)、拍出堪比官方旅行片的小团队……最后,为了让你的旅行更加丰满,我们还找到了各种满足私人趣味的东京小巷。

  无论你对东京印象如何,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在这本书的制作过程中,很少有地,以制作团队的身份,我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我在序言里这么写,如今也仍然这么评价。当然欢迎不同读者的不同意见与讨论,我们会听大家的建议),它就是我预想中送给各位的城市指南该有的样子。愿你在“未来预想图”的第一次阅读之旅愉悦而有收获。

  (二)关于那些我们做与不做的事

  我理想中的城市指南什么样?它一定不是一本推荐清单。在我的旅行经验中,但凡带着清单出门的旅程,路途中都充满了打卡般的焦虑与无奈。这种体验在一次去黎巴嫩的旅行中彻底瓦解——当时我放弃了 LP,也放弃了一切可以称为攻略的东西。我只带了一张我喜欢的杂志里附送的大概十来页的小开本手册,里面只是非常简单地罗列了它们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些想法——后来想想,那甚至只是个广告而已。

  可是那趟旅程非常精彩。有机会也许能和大家聊。自从那次开始,我就觉得,旅行这种私人的体验,是不具备任何公共性的。但是城市不同,它塑造起来就是给人住、给人生活的公共空间。旅行者本质上是“对生活的侵入者”,你既可以选择用非常驻的心态去体验这个目的地,也可以去试着听听当地人怎么说。至于别人推荐的东西,顺路就去,不顺路,也没那么多 must do。

  所以在我们自己做城市观察主题的时候,“清单”真的就是最不重要的事儿了。在这本 Mook 里,你看到的是各个角度的城市构建者与观察者眼里的东京。跟“买买买”无关,跟“东京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关。

  而那些你喜欢的城市、你喜欢的目的地,都有这些特征。我们何尝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空间也有这些“让人喜欢”的特征呢?有自己的特色,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且更棒的是,具备多样性。

  它是个让人思考的东西,并非打卡指南。这一点,提醒我们的有思考的读者。愿你们能够接受这些来自创作团队的坚持。当然我们也明白,干货与清单是阅读刚需,它与我们现阶段的阅读需求与生活需求有关,没有错,但不是这本书要做的事。未来我们会为它创造合适的载体。

  期待听到大家更多的声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