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0: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10篇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是一本由(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一):孤独本性沿袭百年

  从高中时期开始,就非常期待这本《百年孤独》,之前写作文素材看到一句话:“原来人世间所有的沉默,都将沦为孤独。”这句如此简单而又深意的话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看正是出自于这本《百年孤独》。

  但是,有前车之鉴的人告诉我,这本书不适合随时有空的时候阅读,要等到有一定的经历和涅槃重生忍耐之后阅读才会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深意。而且有些文字蕴含深层含义,不禁有时候需要停下来细细思考,亦或是回顾前文所述,结合自己理解作者思路才可以解出其中的奥秘

  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比较吃力,一天才读10多页,一下子进入不了所描绘的那种场景。但随着进程的推进和我要读懂的决心下,慢慢进入状态。我被一系列的奥雷里亚诺和阿尔卡蒂奥所弄得混淆不清,但一旦有了清晰逻辑思维就不难理清各代人的关系,他们是互不冲突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关系

  我不懂太过深层的文字,也没有太多的阅读积累,但我都会用心去读所挑选每一本书。从慢慢适应到渐入佳境,我想《百年孤独》所呈现的是一个绝无仅有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以拉丁美洲的现实基础的,但是有存在许多神话和假想色彩,所以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从第一代族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得斯到第七代的奥雷里亚诺,这个家族无不被孤独所包围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晚年被拴在大树下面,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在梅尔基亚得斯的实验室制作小金鱼然后又熔解又重新制作,第五代阿尔卡蒂奥研究梅尔基亚得斯羊皮卷的奥秘直到死都没离开一步,阿玛兰妲预测到自己的死期将至为自己制作寿衣然后又拆开重新做…… 一幕幕的毫无意义循环,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意义何在,可他们仍旧要做,不厌其烦地做,直到死的那一刻。

  从族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辟马孔多到马孔多吸引外来人驻扎,再到建立香蕉公司,接通铁路,到后来的工人起义失败和家族沦落,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循环?大起大落,一浮一沉,但布恩迪亚家族始终没有摆脱被孤独缠绕的命运,相反,他们习惯生活在孤独的摆布之下,任凭自己在孤独中终老然后被孤独夺取生命下一代继续循环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更换了人物形式,仅此而已。我曾想过既然大家都被孤独笼罩着,为什么不向分享孤独呢?那样的话,就可以不再受它牵连了,或许可以摆脱宿命。这个想法是徒劳的,因为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孤独,他们都宁愿沉浸其中丝毫不愿向他人透露,而此时他人正经历着与之不同的孤独。例如叫奥雷里亚诺的都具有爱冒险的探求本性,而叫阿尔卡蒂奥的都具有刚烈好斗野蛮特点,不是他们不愿走出孤独,而且他们的心性注定了自己的归宿就是孤独。

  这个家族的女性占据着主要地位见证六代人的乌尔苏拉和占卜女庇拉尔·特尔内拉把这个家族的历程看得最透:这注定是一个要经受孤独的家族,也必定是一个循环孤独的家族。从男人们疯狂的创举中体会到,没有谁是真心为了家族的前程而考虑的,他们从不收敛自己的情欲,也不会去刻意克制自己狂欢的兴致,到了晚年,还是得与孤独这个老朋友为伴,然后从中死去。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卡蒂奥·何塞的两个孪生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从一出生时就让人觉得很难分辨,而他们又喜欢角色互换游戏,更让人觉得扑朔迷离。然而乌尔苏拉后来发现何塞·阿尔卡蒂奥有叫做“奥雷里亚诺”的特性,而奥雷里亚诺第二具有叫做“阿尔卡蒂奥”的特点。他俩在晚年有具有惊人相似性,而且在同一时刻断气,讽刺的是,下葬的几个醉汉把他们埋在了对方坟墓里。但可以说,直到最后他们阴差阳错地回到了自己的归宿,因为乌尔苏拉的判断正确的,这个家族谁都别想逃脱命运的摆弄。

  这个家庭女性很具有独立个性。丽贝卡从一开始就喜欢没事抠墙壁上的石灰和地上的土来吃。有时候甚至觉得她不像是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但从她被送来的那一刻注定了她难逃这一习性。但她竟然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侄子,爱得如火如荼,不分昼夜,但并没有像乌尔苏拉预言的那样生出猪尾巴孩子,于是他们被这个家所遗弃了,到何塞·阿尔卡蒂奥执行枪决的那一刻,她轻轻地向他挥手,当作最后的告别。于是她此后一直在那座破旧房子中孤独终老,即使外面也是杂草丛生。而阿玛兰具有极倔的脾气曾经三段爱情摆在她的面前,他都一一拒绝了,即使是真心爱对方,她还是无法战胜内心恐惧,最终使得意大利教士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为她为她殉情,其实我之前不太喜欢这个人物,讨厌她为什么不接受真挚的爱情,后来我明白了,她是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她害怕拥有爱情之后会像她之前那样辗转流离,活在痛苦压抑之中,直到死,她还是处女之身,守卫自己的贞洁。叫蕾梅黛丝的女人可谓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先进代表,他们有着美丽容貌贤惠性情,还有落落大方气质,但这样的一种性格是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的,所以最终的归宿还是不算理想:蕾梅黛丝最后被阿玛兰妲嫉妒丽贝卡的毒酒所毒死;美人儿蕾梅黛丝拖着床单升天,消失在青空之上,即使她有着完美身躯动人的容貌令无数大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却都随着她的离去烟消云散了;而梅梅是被母亲费尔南达所拒绝的爱情所迫,在老家的修道院失去了踪迹……(其实梅梅的那段爱情挺打动人心的,但是在这个家族有情人终难眷属)而奥雷里亚诺的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也是一如既往地贤惠,为了这个家庭忍耐着,操劳着,付出着,最后都是徒劳,没有改变任何事,无奈之下还是成为了牺牲品;(我敬佩这种女性,可惜她是生不逢时啊)费尔南达那死性不改的贵族本性决定了她注定以失败退场,奥雷里亚诺终究把她当作生育的工具心思却一直在佩特拉·科特斯身上,她也学会了忍耐,正如如今很多家庭那样,还是无法挽回丈夫的心了,成为了爱情的羔羊。

  魔幻色彩贯穿始终。从最开始吉普赛人送来的飞毯,到最后一刻飓风席卷马孔多,把它夷为平地。我想它表达了马尔克斯内心的杂乱,对现实的鞭挞,拉丁美洲二战后都渴望独立的憧憬同时它又是现实主义,因为马孔多许多人物的经历都取材于拉丁美洲人民的亲身经历,让人读来没有虚构色彩,栩栩如生。将魔幻和现实结合起来,吐露内心那股激愤的心情,来达到抒发情怀目的

  然而一心想解开梅尔基亚得斯羊皮卷奥秘的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终结了家族史。从和姑姑相爱到生下猪尾巴的孩子,他才明白了高祖母的预言,才引发了对于羊皮卷的思考。可出人意料的是早在一百年前,梅尔基亚得斯就预测到了这个家族的一切,包括最终的归宿,它最终都要化为尘埃。到这里,我算是明白了“原来人世间所有的沉默,都将沦为孤独”这句话的含义。一旦沉默,就注定会孤独,因为内心深处的压抑,使得孤独缠身,最后还是在孤独中断气。

  很多人是怎样开始就是怎样结束的。像布恩迪亚家族一样,以孤独开始,又以孤独终结。正如最后一句话所说:“羊皮卷上所记载内容永远至永远都不会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庭在大地上不会第二次出现。” 布恩迪亚家族很好地诠释了孤独的定义,也向后人展示了孤独的命运和归宿。我们可以汲取教训,也可以引以为戒,但希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不在孤独中沉沦。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二):孤独的荒原

  几年前的我还苦恼于怎样能记住《百年孤独》中不断轮回的相似的人,那些紧凑的细碎句子仿佛要将我的脑袋撑破,终究是没能读完。这次再翻开来,阅读的感觉非常不同了,之前对于我来说枯燥难以理解的话语却在现在以一种绮丽的姿态使我深深地陷进去,整本书的阅读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从“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开始,在浓重的魔幻色彩涂抹的家族进程中,我天真地以为奥雷里亚诺的战争会成为讲述的重点,以为在紧凑的马孔多的发展后将会迎来战争中极致孤独的高潮,然而没有。战争的小高潮戛然而止作为奥雷里亚诺上校的荣誉也一下子成为了他余生中更深重的孤独的坟墓,而故事仅仅过去了一半。

  于是,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上校的一代成为了这个不断轮回着孤独命运的家族的模板,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代表着孤僻的性格,敏锐头脑和富于事业心,性格冲动的两个类型。作为家族中核心的两名男性,他们的骨子里的孤独浸了整个家族,使得后代们也不断地在孤独的怪圈里打转。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太狭隘了,这使得马尔克斯真正把融合着大量的历史文化漫长家族史铺设开来时,我甚至快要跟不上家族前进的节奏突然之间,两兄弟就和同一个女人在一起;上校就带领自由战斗;美人儿蕾梅黛丝就随着床单升了天;最后一代的奥雷里亚诺就和姑妈阿玛兰妲燃起了爱情之火……

  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展现下,在紧凑地推动命运齿轮的“咔哒咔哒”声里,这个家族的人都像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们不像任何一类人,但是他们都是自己,当一个人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时候,他就会代表很多人。马尔克斯将每个人的孤独特性都极大地发挥出来,他们既是不像任何人的孤独的个人,却又在单薄的生命里串连着拉丁美洲宏大的内容,他们自身的孤独又横向、纵向地和家族的历史相连结。 这是孤独的狂欢,孤独的消亡。

  当初被紧凑节奏现困阻的情况,现在看来实在是羞愧不已。在这样宏大的格局下,在漫长的历史中,个人的生命历程不过是洪流中的一朵小水花,马尔克斯将复杂艰辛过程或是绵长难解的心绪都用简短的话语平静地叙述,寥寥数笔却写出了深入心底感受印象深刻的有一句,“我们战斗了那么久,只不过为了不把墙面刷成蓝色而是刷得像鸽子那么白。”,在其他作品中能独自撑起全书的战争内容在这里只有小小的一部分,而总结则是简单的一句话,那种心底深潜的疲惫感一下子浮越出来,这也正是上校的孤独将变得更加强大的预兆,“在那个没有尽头的漫漫长夜里,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长时间地搔着身上的痒,企图打破他身上孤独的剪影外壳。”这个孤独的人,他向自己开枪,在活下来之后,又不断重复着雕刻小金鱼和熔掉小金鱼的过程,他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即便他曾经和自由党并肩作战,成为众人的敬仰和骄傲,他从来都只是一个人。而其他人,也是一样,哪怕他们正沉浸在爱情之花的甜蜜里,哪怕他们口袋里的金币哗哗掉落,哪怕他们受人敬仰,哪怕他们的庭院挤满客人、舞会热烈,哪怕他们从梅尔基亚德斯古老的羊皮卷中能了解所有想知道的东西……他们都只是一个人,活在孤独的心灵荒原。

  “过去的都是假的,回忆是没有归途的,一切以往的春天都是无法复原的,连那最狂乱而已坚韧的爱情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家族的命运,乃至人类的命运,早已被书写在羊皮卷里,不管怎样努力地成为独特的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与世界联系,爱情,事业,生活,一个人毕生追求的东西,仿佛一瞬间就萎软为被泡烂的香蕉,这终究不过是像黄灿灿香蕉皮般的命运的假象,“他隐约知道,幸福生活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一个体面的协定。”在命运之轮的碾压下,能陪伴终生的,大概只有孤独吧。

  与众不同的他们,却又是许许多多的我们。从迷茫生活中挣扎来回望,才发现一切的美好都是短暂,除了孤独,没有什么能相伴一生快乐只能用来回味,而孤独才是生活的原本苦涩味道。当空虚绝望席卷的时候,看到最后一位奥雷里亚诺平静地读着会毁灭一切的羊皮卷,我的内心也归于平静。毕竟,虽然我是孤独的,但是其他的所有人,也和我一样孤独呐。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三):《百年孤独》活出自己的样子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经典作品。作者生活在位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地区,那里常年处于战乱、祸事、军事政权统治,所以他把这样一幅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细致文艺记录在了他这部架空历史、具有玄幻色彩的长篇故事小说中。这本书也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

  我很能跟这本书产生共鸣,由于特殊的文化大革命历史背景,我的家族也经历过那种动荡的变革,之后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母亲下海赚了钱,又赔了钱,这会儿处境极其惨烈,即使是在我现在所处的年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依然在不停地前进和变革。前半生看了边缘型人格母亲的生活,是一个依赖性极强的人,后半生继承了父母战斗种族、 拔尖儿、好胜、爱思考、爱钻研的基因,势必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家人的个性跟书里面拉美人的个性就很像,热情似火,勤劳敢干、热爱生命和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原因,母亲对于家人的认可度极低,很像书中老爷子把祖先比作长了尾巴的怪物,被全村人鄙视。书中很多人都是离开了家,可能是为了追求诗和远方,也可能是厌倦了这里的生活,又回来了,或者是不回来了,也因此导致了,侄子和姑姑乱伦的情节,里面有对生活、对爱情、对亲情的追求,细致地描绘了它们的美好,成为家族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源动力,对时局和环境客观的分析。一部有血、有肉、又十分深刻的书。家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有军人、有诗人、有搞事儿的,有坐镇的,有废柴、有有能力的,非常热闹,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族状况吗?最后哲人在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姑姑/老婆)死去之后,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一群蚂蚁吞噬,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也是很多生逢乱世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大起大落,身边亲人又全部消散的人的情感写照。他在阅读了家族之前的历史之后,又把之后的历史记载在了孩子被扯下的这块皮肤上,孩子的消亡,证实了那个有关家族的古老预言,第一个祖先会带着一条猪尾巴,家族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吞噬。

  我的直觉真的很准,就在老爷子去世前不久,看完了整本书,之后就有大量的相关报道,报道这位天才的逝世,当时的前同事J涛还酸溜溜地拍下了他的海报,职责他欺世盗名,是啊,他的成就真的很高,造诣也很高,是文艺男青年羡慕和妒嫉的对象。想到自己看过他的书,觉得很自豪,终于我又主流了一把,看完了那么有深度、优秀的作品,过程中,甚至之后都给自己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当时的我回国不久,刚参加工作,还没有识破母亲的谎言,对自己的情感、感受和处境还有点难为情,看到这部作品,知道别人,尤其是大师也有这样的情感和种种家族经历,顿时觉得不那么孤独了,当一颗孤独的心碰到另一颗孤独、坚挺、做出成果的心,顿时安了好多,为了能够长期安放我的心灵,我也要变得坚韧、挺拔、做出优秀的成绩,就像我的好朋友说得那样:办法永远都比困难多~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明天,所以无论出身如何,却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握和安排明天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绝伦!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四):《百年孤独》:一座被时间抛弃的城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是在三年前的沈阳机场里的一家书店中。当时飞机延误,我百无聊赖间走到了这间小书店,又恰巧翻到了这本书。翻开这本书后,我瞬间被这书中里的人物长长的名字弄得晕头转向,只翻看了前几页便觉得读起来有些吃力,于是随手放了回去。只是没想到三年之后机缘巧合下这本书又回到了我的手中,看来是缘分不浅,便将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便是作者笔下的马孔多是一个被时间抛弃的城市,而布恩迪亚家族亦是一个被上天抛弃的家族。

  在这家族当中历史被不断重复,相同的名字被不断给这个家族的不同人来命名。马孔多这座城市亦和创造它的布恩迪亚家族一样,反反复复不断循环。

  就像书中所说: 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于是在这个家族中起名字叫做奥雷里亚诺的人都性格孤僻、头脑聪明、善于观察。而被叫做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具有事业心,而命运却都具有悲剧色彩。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重复这这个家族的历史,当奥雷里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去世之时,我便明白这座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快要崩坏了。与此同时马孔多这座城市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败,慢慢的变成它建立之初的样子。

  当最后一位奥雷里亚诺解开梅尔吉亚德斯留下的羊皮卷上的预言时,不,确切的说他永远不会完全解开上面的预言,因为他永远看不到最后一行,那时他便随着飓风和羊皮卷随带着马孔多这座城市永远消失在了这个世上。

  就像书中所说: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也许这座城市、这个家族都只是虚无吧。不知道怎么的,读完这本书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总觉得它和《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效,却又说不出来哪里相像。

  其实到现在我也未能将全书读懂,许是现在的见识、阅历太过浅薄,未能看懂其中的精髓吧,等过几年再次翻看这本书时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五):孤独的宿命是马孔多的悲剧美

  2011年,绝版多年的《百年孤独》第一版正式上市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正处于与名著的“斗争史”。可能绝大部分人自学生年代以后就彻底离开了名著的世界,原因无非是觉得名著不好读太晦涩。我当时读过的几本名著最后都是这样的结果:

  《瓦尔登湖》——随便找一页,读了不下十遍仍然不知道梭罗在说什么。

  《简爱》、《双城记》——我把书中流传百年的经典语录抄下来用在作文上之后,这两本书就不知道被我放在哪个小黑屋了。

  《战争与和平》——直到买下这本书我猜知道这“套”书原来这么厚,满以为会读到战争的激烈和精彩,然而我连人名都没记住后面故事的发展因为张冠李戴而变得云里雾里………..

  也是从2011年开始,只要打开各大图书购物网站,《百年孤独》一直居于畅销榜不退,让我好奇的是,相比于同样不好读的的其他世界名著,难道它真的只凭一句“多年以后”烂大街的开头就让无数人铭记在心、口口相传了? 这个疑问就这样伴随着我到了六年后的今天——《百年孤独》50周年再版。纪念版焕然一新、古油画风格的内封似乎昭示着物欲横流的现代赋予它不可蔑视的厚重感。我鼓起勇气拿起笔将一个个相似度颇高的人名和被一笔带过的事件记录在笔记本上,强迫着自己在书籍的翻阅下一步步走入未知的马孔多——才发现这如此迷人却又充满无限感伤的大地,在平静的表象之下,兴亡生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而越发汹涌急剧。

  于我们常人而言孤独不过是一份必修课,然而在马尔克斯笔下,这孤独确如曾肆虐马孔多四年不停的大雨般令人眉头紧锁,挥之不去。马尔克斯将孤独的“冰块”用巨锤杂碎,将其分离崩析,使它摘下冰冷严酷的外貌,植入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的血脉中。表面上看这细碎的冰块似乎并不能抵抗家族人的热血和活力,但是却一天天消磨啮噬着家族人的命运,在繁荣与衰落的转折之处,在布恩迪亚家族人每一个心力交瘁的时刻,露出了可怖的面目。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六):简说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

  ——读《百年孤独》

  作者:苏术

  在被要求读名著的时候,就读了《百年孤独》。那时候年纪也不大,读书也没什么讲究,图的就是看过了。所以对于很多名著,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有的就是零零碎碎的记忆。

  拿《百年孤独》来说,记忆中最深的就是此书的开头。据说是全世界最好的小说开头,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许多年后,面对行刑枪队,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本50周年纪念版是2版55次,和马尔克斯的另一本名著《霍乱时期的爱情》不同,《百年孤独》讲述了老布恩迪亚年轻时,带着他的部下翻山越岭,来到了蛮荒野地马孔多,随后在此定居,开枝散叶,然而却因种种缘故,到最后整个家族六代人(包括马孔多村)灰飞烟灭,甚至从人类的记忆中消失。

  小说主要讲的是老布恩迪亚的二儿子布恩迪亚上校,小说开头叙述的就是他。开头从“面对行刑枪队”到想起“找冰块”的转变,看似很随意,却也不是随随便便的真的想起。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布恩迪亚上校还是个孩子,他父亲带着他和哥哥花钱买门票到吉普赛人的帐篷里,看一样神奇的东西——冒着白烟、巨大而透明的冰块。老布恩迪亚要两个儿子去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这个看起来像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的怪东西。面对从未见过、冒着不明白烟、充满未知凶险的冰块,哥哥退缩了,但布恩迪亚上校却勇敢地伸出手,迎向前来,“好烫呀!”他惊异地叫着。

  非常简单的一件童年往事,却能从中看出布恩迪亚上校无惧危险和凶险的性格。布恩迪亚上校一生经历32次革命失败,到了九十几岁仍嚷着要武装他的17个私生子推翻政府。这样的一个人,走到了“面对行刑枪队”的时刻,可见性格决定命运。

  就这样一句开头,一下子把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的生命轮廓描绘了出来,可见马尔克斯的写作功力深厚。写小说的人都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说家就像魔术师,变幻莫测是障眼法,技术高超是手艺。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七):融入血液基因的悲伤

  一直以来都是久仰《百年孤独》的大名,却一直没机会能够一睹为快。这次能有机会拜读这部世界名著,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首先来说,对拉美的作家都不是很了解,而《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则很好的诠释了拉美地区的风俗历史。在我看来,拉美地区一直都是风情万种,当地的人也非常热情乐观,好像他们的世界只有桑巴舞蹈,只有尽情享乐,而《百年孤独》则给我们介绍了那段拉美地区最激荡的风云,当地人民最痛苦的历史。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

  纽约时报评价《百年孤独》是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马尔克斯也凭借这部作品在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这部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沧桑。

  其实虽然故事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而重点则是前三代,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前两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这个家族最初兴起的家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冒险精神,我觉得他是一个唐吉可德式的人物,有可能外人看起来他会特别怪异,甚至是给人一种格格不入,不属于那个环境的人物,但是也正是他的冒险精神改变了马孔多这片土地,也开启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悲剧命运。而作为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则更是显得悲惨,因为她虽然生命比起自己的丈夫要长很多,但是从另一方面,她也见证了自己家族更多的悲惨命运,这份痛苦一直折磨着她,直到生命的终结。

  第二代人中,两男两女则完全打开了这个家族悲剧的大门。首先是这个家庭的两个女儿,她们的爱情观在我看来是完全难以理解,血缘的引力让她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为他们家族下一代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基础。两个儿子完全不同的性格也融入到了这个家族的血液基因里。生命终有时,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的选择,而他的选择则完全决定了他的命运走向。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八):孤独是什么?/秋灵洛

  一个家族的诞生,一个家族的灭亡,百年的轮回,所有人的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之作,总是听人说起,却从未阅读过,遇见五十年周年的新版的时候,便选择了它。摘下外封的时候,被里面的封面所惊喜。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先百度了一张人物关系表,看了一眼关系表以后,第一个念头是真够乱的,不管是家族里人物的感情关系,还是继承的相同的名字,都让你觉得混乱。我曾以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家族的延续者,可是看了关系表才发现延续者是继承了父亲名字的私生子阿尔卡帝奥,可他却被枪决了,但是混乱的家族由此而起,最后这个家族终于如乌尔拉苏在新婚所担心的那样,她的后代生下了长着鬣蜥一般的生物,轮回了她姑母家的惨剧。

  暗藏在家族里的争斗,属于丽贝卡跟阿玛兰妲的争斗让人意料之中,想起了那个为了爱情而杀死自己姐姐的故事,如出一辙,暂时败下阵的阿玛兰妲因为嫉妒而误害了蕾梅黛丝,成功拆开了丽贝卡跟皮埃特罗,却又让皮埃特罗爱上了自己,然后戏弄了皮埃特罗,那报复的心里竟然恶毒到这种地步,而对于阿玛兰妲后来的选择,好似明白了却又好似不明白,是心中的内疚吗?或者是自尊心在作祟。

  奥雷里亚诺上校将马孔多交给了阿尔卡帝奥。而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发现了马孔多,建立了马孔多这个小镇,受人尊敬,第三代的却用残酷的方式开始统治者马孔多。马孔多的创建者何塞.阿尔卡帝奥后期活在了自己的梦境里,然后在梦境中死去,回想他的前半生,他努力钻研的样子,他探究一切的样子,最后却落到了那般的境地,陷入了自己的谵妄中。此时的布恩迪亚家族死去了两个人,第一代跟第二代。

  生命是家族的延续者,布恩迪亚家族的延续者源源不断的诞生着,却又因为各种事情而死亡,最后一个都没有留下,归于尘土之中。马孔多这个小镇跟随者这个家族经历起伏兴衰,它们互相见证着各自的孤独,诉说着各自的孤独,死亡是解脱,诞生是新的开始,有人死去有人诞生,一次次的轮回。

  梅尔基亚德斯这个人物在一开始出现然后却又在最后引入了文里,它成了一个贯穿体,这个家族跟他缘分一直没有断开,从最初何塞.阿尔卡帝奥就是从他手上获取了很多发明跟知识,到这个家族接纳他入住甚至他成马孔多这个小镇第一个死去的人。

  这个家族起起落落,终落下序幕,没有延续者,就像命运的齿轮一下,害怕的终究发生,灭亡了这个家族。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九):那些魔幻的,真实的,细节的,都是令我着迷的

  初读《百年孤独》,是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很庆幸,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它,因为无论是哪一刻,也许都会是错过。错综复杂的重名和人物关系,人生社会的风云变幻,还有不知何时会归向虚无的预言。

  这些在初读时统统令我着迷不已。

  多年已去,正逢《百年孤独五十周年版》,重读《百年孤独》依然令人享受,只不过这一次,更令我感动与着迷的,从文本背后的大主题回归到了字里行间,那些魔幻的,真实的,细节的,无一不令我决定重新思考:当初的自己,究竟是为何会沉迷在这本既魔幻又真实的书里?

  《百年孤独(5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十):历史的圆

  很高兴《百年孤独》出了50周年纪念版,半个世纪也转瞬即逝,好的作品能抵住岁月的洗礼,现代能留给几百年后的经典之作,《百年孤独》绝对有一席之地。

  纪念版和普通版相比,书封都是一样的,腰封也只是多个“50周年纪念版”的角标,内封却重新设计,完全不同,随书还赠4张明信片。刚好手中有普通的版本,做个对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