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可怕的盲从》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可怕的盲从》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1: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可怕的盲从》的读后感10篇

  《可怕的盲从》是一本由艾拉•夏勒夫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17-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一):为什么要学会说不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被要求服从,被灌输“权威正确的,不要挑战权威。”然而,这样的盲从是可怕的。我们必须学会说“不。”

  那么盲从究竟可怕到何种程度、我们怎样学会说不、在什么情况选择不服从?

  这些问题答案就在《可怕的盲从》一书里。该书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畅销书,作者是美国的艾拉·夏勒福,译者是钱志慧、徐景怡、金晓寒。

  比阿特丽丝·爱德华兹,美国政府问责项目执行理事这样评价该书: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坚持做正确的事,《可怕的盲从》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工具

  该书通过实例讲述了盲目服从的可怕后果,提出要智能不服从然后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境学习和运用智能并不服从的技能。”也就是什么时候应该服从权威,什么时候应该提出质疑,拒绝服从。

  服从通常是一种本能反应,而不是理性的选择。这本书旨在探讨如何将本能的惯性转变自觉地选择,使人们能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地就决定是否服从。这是一本实用的书,作者提醒读者:在决定何时以及如何服从或不服从的时候,要把不成文的文化规则因素考虑进去。

  作者认为服从应该恰当

  何为恰当服从?

  作者在第一章中就给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我们身处的系统具有相当的公平效率;二是制定规则或下达命令的权威具有合法性,且具备相当的能力;三是命令本身具有相当的建设意义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命令就服从,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服从就需要判断,这时候就需要“智能服从”。

  然而我们需要知道怎样的情况下选择不服从。前面说了这是一本实用的书籍。所以作者也给出了最简单且最实用的的方法。即,“基于我们自身的判断和命令发出的背景,如果服从命令弊大于利的话,那么我们在进一步澄清命令、看清形势之前,不服从就是正确的。

  其实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在我看来这就是该书的核心内容更。后续所有的实例、实验总结,都是为如何智能不服从服务的。

  书中的实例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命令直接服从不质疑的严重后果,另一类是在命令面前勇敢提出质疑,拒绝服从,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尽管作者是以美国社会发生的事情作为例子的,如18岁的“好孩子”露易丝的乖巧听话给她留下无法抹去的心理创伤。(想知道露易丝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去书里寻找吧。)

  其实露易丝这样故事在我们的新闻报道里也有发生。如之前新闻报道某某中学的多名女学生长期被某老师性侵而不做声。这其实就是可怕的盲从。这些孩子们跟露易丝一样没有学会说不。

  这些真实事件都告诉我们让孩子学会说不有多重要。正如菲利普·津多巴所说:“当一个人的权威立场具有充分理由时,孩子们应该要有礼听话,但是当权威并不值得尊敬时,反抗他们才叫作聪明的好孩子。”

  培养智能不服从在儿童性格养成和职业培训中很重要。我们要学会必要时大声不说不,掌握抵制有害命令的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教会孩子甚至是自己智能不服从?

  从现在开始邀请你跟我一起行动,去书里寻找答案。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二):《可怕的盲从》—读后感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世界里,个体必须依赖组织才能得以生存,因此职场总会出现这么一群人跟着大伙儿走,这种随大溜未必总正确,但起码不会成为愚蠢的少数人。问题是,这种神经质的举动未免有些盲目,所以道德批评家们就用“盲从”来称呼之。 让我们思考那些势单力薄的个体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孤岛上,该如何生存?无非是集聚成群。而个体间互通有无,可以组成卓有成效信息流,以此来扩大信息获取的范围。 就像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大多都是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看到别人做这事成功了,就也想着自己也能够做那件事,而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究竟合不合适做这件事。要明白,你的眼睛长在自己的身上,不是在别人身上,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中国古代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西施是古代的绝色美人,另很多男子深深地爱慕,同时也引来不少女性嫉妒,东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东施的相貌与西施是没法比的,可是她就是想成为西施那样的美人。西施因为生病,捂着嘴在大街上,引来了不少男子的怜惜,显得更加动人更加美丽。而东施呢,正好看到这个情景,就想,如果我也像她的样子,那肯定也会很迷人吧。于是自己也捂着嘴在大街上行走,原以为会迷倒很多人,可是,不仅没有迷倒,更多的人对她的做法感到恶心,都在背后指骂着她。这就是被蒙住的眼睛,一味的去照别人的路走别人成功了,你不是那块料,也要想着去做,到最后,反而更加失败。 同样邯郸学步大家也不陌生。那个主人公看到别人走路很好看,就想着学,可是走路是天生的,再怎么学也没有多大用。最后,忘了原来的步法,还没有学会其他人的步法,只能爬着回去。 这两则中国古代典故共同的特点是一个悲剧—盲从的悲剧,他们都被蒙住了双眼,都没有想到切合自身,一味盲从,最后换来的只能是失败。很想当下的年轻人,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的应届毕业生分分出来创业,没有经过在企业中的历练盲目跟风,一味想着我很快就能赚大钱结果可想而知无数年轻人在这得到惨痛的教训。 我们的眼长长在我们自己身上,要调整好自己的正常心态,在你遇到任何事情时, 先别急着行动,首先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凡事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切忌冲动行事,一味的去盲从,最后换来的肯定是失败。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三):每个人都要成为英雄,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盲从盲信的人,这使我们错误地、乐观地认为自己没必要转变观念。”

  米尔格拉姆实验证明,超过60%的人会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助纣为虐、顺从到底。绝大多数人间悲剧由此而来。

  你最好不要自恋地认为自己是剩下的那个少数,除非你身上有明显的英雄主义气概。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道德的感召,对自己的是非观念过分自信。但掩上书本,你在现实中,依然会是“沉默的大多数”,认为很多是非争执“与我何干”。

  是的,“与我何干”似乎是一种极高明的生存智慧,但可惜,它也往往是“善”的多米诺骨牌中率先倒下的那一块。

  人间正道沧桑

  “恶”来得很容易,只要每个善良的人都保持所谓的“中立”,就足以纵容“恶”的放肆

  “善”来得很难,只有每个有良知的人都采取切实的行动,才能保证“善”的屹立不倒。

  你真的向往善吗?但愿你不是叶公好龙!

  如果你真的向往善,那就努力使自己成为敢于挺身而出的英雄吧,你的英勇之举会引领和鼓动更多良善的人加入你的队伍

  吊诡之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坐等被引领、被鼓动,而要主动成为那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英雄是如此稀有,如果我们不争相为之,“善”的多米诺骨牌依然有很大的概率会依次倒下。

  每个人都要成为英雄,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四):你学会智能不服从了吗?

  -如果一个人只会服从,那他是奴隶。如果一个人只会不服从,那他是反叛者;愤怒绝望仇恨左右了他的行为,而非信念原则。-埃里克.弗洛姆

  这是这本书第一章开头引用的一句话,读完书后我觉得这句话是再合适不过的能概括这本书的一句话。不过相信你已经有了一些小疑问,“究竟应该怎样平衡好服从于不服从二者之间的关系呢?”“这事不应该是我们平时经常遵守的吗,有啥好提的?”“不服从行吗,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道不听领导的”.......智能不服从!!!!是时候该理解并执行这个词语了!

  近几天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很触目惊心,孩子们受此虐待,但是很多家长们却是在事发之后才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遭此虐待;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篡改会计资料,启不知有多少是迫于上司的淫威.....血淋淋的教训已经在警告着我们,不考虑后果的盲目服从,不仅会毁了社会秩序,也会毁了自己。

  服从权威是人类社会的本能,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不过其带来效用却为服从带上一种异样色彩。这时候,我们还是应该首先分清“绝对不服从”与“智能不服从”。绝对不服从更多的会采用一种暴力态度,来挑战一个已有的体系或权威,这种不服从也不代表正义,但其会让一个系统的秩序发生混乱。智能不服从相较而言是一个温和的反抗态度,智能不服从更倾向于由权威的命令引起对某一价值观思考,从而做出判断和行动,可以说,在现在愈加和平愈加稳定的社会中,智能不服从一定会占很大的分量作用

  那听起来貌似很简单,不就是考虑一下对不对吗,之后说出来,不,那不一定。一个人如果被盲目服从的氛围浸染了很长时间,那么他的领导-倡导独立思考的领导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智能不服从的训练机械自然的说反对和质疑的话也好;或者作为飞机上重要的机组人员练习对机长或其他可能做出危害全机人员生命安全的事的人员说坚定的反对话语也好;亦或是不要被认知失调的安慰所蒙蔽;再有可以对孩子、专业人员等进行和现实匹配度很高的模拟场景训练。习得性无助会让我们在被权威限制的很严的时候陷入一种只会冷嘲热讽的怪圈,所以,找到替代方法,也是达到智能不服从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米尔格拉姆实验已经向世人表现出了人类黑暗的那一面,盲目服从,会毁灭一个正义的人,也会毁灭一个社会,智能不服从,已经到了一个势在必行时刻改造盲目服从的文化,或许智能不服从能够帮上忙,还不试试吗?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五):智能不服从:不要轻易被世界说服

  我们的教育体系、社交关系、社会建构法则等等,都倾向于教导我们要服从。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服从的天性。选专业服从父母工作任务服从领导、思想意识服从国家、判断和意志力服从公号文章

  然而研究表明,我们的服从,很多时候都很盲目,也经常带来诸多不畅快伤害事件、荒诞现象

  不管是皮亚杰、劳伦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还是米尔格拉姆的监狱实验、还是电影《美丽的骨头》中的真实案例、还是2004年奥格伯恩快餐店的遭遇,都在提醒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历来高估了自己对盲从的抵制力,我们时刻处在盲目服从中。

  首先,每个人都有习惯性服从思维。我们习惯脱口而出“是的是的”、“很有道理”、“您稍等,马上帮您处理”;我们习惯于先接受父母长辈安排,再来抱怨他们干涉自己的人生;习惯于先破罐子破摔,再来抱怨上司领导无方;习惯于先下海创业,再来痛骂领导人吹起创业泡沫;我们习惯于不费脑子的被别人说服……

  其次,大多数人是脆弱的,承受不了认知失调的后果。每当我们轻而易举的相信、并作出行动后,虽然事实证明一切都不正确,但为了避免认知矛盾,我们都说,服从是对的,只是情况变得复杂了……

  更有甚,人还喜欢报复性服从。有的孩子明明不喜欢某专业,但为了证明父母是错的,偏要去读;恋人明知道舍不得离开,但为了证明离开是错的,偏要试试看;员工明知道老板战略欠妥,但为了证明他sb,硬是一步步执行……

  然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罗胖说,人成长就是一个变得复杂的过程,我们不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服从、要么不服从,我们大可试着走第三条路:适当的不服从,即艾拉•夏勒夫在这本《可怕的盲从》中所说的“智能不服从”。

  那什么是智能不服从呢?简单来说,所谓智能不服从就是指合理的质疑、合理的反抗、合理的不服从。

  质疑什么呢?反抗什么呢?不服从什么呢?答曰质疑自己、质疑别人的动机和方法。反抗别人的权利、反抗制度缺陷。不服从权威的安排、不服从伤害事件的发生等等,简单而言,浓缩一下书里的废话,三句话就概括了。

  首先,正所谓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智能不服从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拥有智能。要用广泛的知识,渊博的学识深邃洞见,和长远打算,让自己拥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和做人的原则。有了这个原则,人就有了基本的道德体系,有了面对事实的衡量标准,有了审视外在的科学尺度,这一步叫实现自由

  其次,三思后行,究其本源。不管是面对人,还是面对事,面对任务,还是面对挑战,我们需要知道这背后的深层次目的是什么,背后的价值观怎么样,道德上是否立得住脚,行动上是否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这一步叫积极判断。

  最后,在错误的命令下,也要做出正确的事情。从服从发生的环境入手,深入剖析现实处境,看看现在面对什么权威、什么指令、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看看自己要付出什么,抽离出来观察自己和权威,看看接下来将要做什么,将会得到什么坏的效果,将会收获什么好的效果,合情合理才服从,不合理不合情就不服从。这一步叫有方法。

  所以,总而言之,所谓的智能不服从,就是指不要轻易被世界说服,管他是地主还是官僚,管他是佛祖还是菩萨,我他妈就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六):破解可怕盲从的一把武器

  服从,一个从小伴随我们到老的词语,应该来说人的一生都不会缺少它的存在。青少年,我们要服从父母,进入学校,我们要服从老师,进入职场,我们要服从老师,进入军队,我们要服从领导的命令,更主要的是你要一直服从国家制度。

  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很贴切的形容了服从的表现,军人确实应该服从命令,要不然怎么能保证军队的齐整划一和良好运行。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服从命令,因为毕竟命令也有正确与错误,对于错误的命令,军人也应该果断拒绝。

  《亮剑》是一部很受欢迎的电视剧,在这不电视剧前段,李云龙在完成掩护撤离大部队的情况下,按上级指示应该随即撤离,这个命令不能说不对,应该来说是正确的。而偏偏李云龙没有选择服从,而且选择进攻吃掉日军,确实最后吃掉了日军。李云龙违抗军令的原因何在?是因为现场情形已经发生变化,指挥所看不到真正的情形,而在现场的领导者却有明显的感知,这就是为什么也会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因。可见智能不服从如果出现在军队或者生活中是多么的一件幸事。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相反,人们总认为自己有勇气抵制有害的命令,但再大多数场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服从。这一点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旦权威给予我们指示,我们基本上都会选择毫不犹豫的执行,甚至权威无时无刻的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如畅销书《影响力》里面六大影响力武器就有权威这一点,权威对于人们的影响之大,可以看看这本书。

  《可怕的盲从》的作者从浅入深,详细分析了破解权威和可怕盲从的武器,智能不服从,何为智能不服从?就是面对突发情况和权威,我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超常的镇定去应对,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也就是不管在接到命令时受到了怎样的外部压力,你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即使在接受错误的命令时也要正确行事。

  如何做到智能不服从?作者从家庭学校教育、个人训练能角度一一做了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唯一说的一点,训练对于做到智能不服从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学校教育都要加强训练的力度,书中部长对于干事的训练可见一斑。

  智能不服从,不仅能让自己获益,只要你在智能不服从这方面做得足够好,即便是那些发布错误命令的人也会因为你而获益。所以破解可怕的盲从,智能不服从是一把好使的武器,日常生活我们要加强对于智能不服从的训练。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七):严重怀疑这本书的评分

  因为是亚马逊买书99元免费赠书的,然后看了下豆瓣的分数居然还是8.7分,说实话这分数还蛮高的,所以耐着性子读完了。

  智能不服从,天啦,不就是让你勇敢表达自己,挑战权威么?

  有必要这么长篇大论的说起这个么?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是这样强调的呀,不要盲从,实践出真知,还要出一本书来解释,还要从导盲犬上学习这个道理么?不过整本书的翻译还可以,可以给一星。

  第一章,何时服从,何时不服从

  第二章,打破习惯,比你想象的要难

  第三章,如何恰当的说“不”

  第四章,理解说“是”的真正风险

  第五章,对权威的服从

  第六章,改变互动方式:距离、冲突、旁观者、间接伤害

  第七章,导盲犬训练的“秘诀”

  第八章,盲目服从的代价

  第九章,质疑的力量

  第十章,去承担,去冒险。

  《可怕的盲从》读后感(八):智能不服从——一味威权主义的解毒剂

  服从,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打小,我们就被要求听话、服从,服从家长,服从师长,服从命令、规则或既定的做事方法,因为它们代表着权威。比如,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午休时要安静,如果违反纪律,就会受到“惩罚”。但过于驯服不见得是好事,我们见过许多盲目服从的例子,比如,军人被迫协助上级掩盖问题,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还有的甚至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权威,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权威受到了一些残缺的、过时的甚至明显错误的信息干扰后,就会发布一些不正确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服从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时,就需要采取智能不服从了。

  什么是智能不服从?智能不服从通常出现在突发状况中,你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以超常的镇定去应付。在面对严峻的挑战时,我们心中有三种选择:服从,不服从、智能不足服从。当命令不违背核心价值观而且不会导致不良后果时,我们自然地选择了服从。服从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从小就知道服从,因为父母会告诉我们:“权威总是正确的”。长大了,我们发现原来服从是有奖励的,小学的时候,一服从,你就有机会获得小红花。再大了,我们服从于各种法律、规则,比如:红灯停,绿灯行。如果不服从,报应将会很严重,“顺者昌,逆者亡”。不服从,意味着抵制命令,往往是对上级有成见,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埃里克·弗洛姆说过:“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不服从,那他是叛逆者”。基于非理性的不服从,往往会导致一些令人不快的后果。在服从与不服从之外,往往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智能不服从。当我们面临上级的压力,去执行可能是错误甚至是极端错误的命令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智能不服从,应该大胆质疑权威。或许你可以深吸一口气,冷静想一想,想出一个既能满足上级要求又能更好解决眼前问题的最佳方案。

  打破可怕的盲从。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盲目服从的人。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相当多的盲从者。他们固执地履行服从,拒绝一点点的观念转变。面对领导的命令,盲从者脱口出的必然是“是的”。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在权威面前,盲从者几乎失去了理性、责任感,变成唯命是从的“机器人”。盲从者开始迷信合法权威,不再具备鉴定命令正确与否地能力,自我问责顿然消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可能导致灾难的来临,尤其对于一些秘密机构、医疗机构来说。当错误的命令到来时,我们要打破盲从,高声说:“领导,这是一派胡言”。

  大声说“不”。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直冲入华盛顿马克河。失事前的几分钟,飞机的引擎仪表读数出现不正常现象,飞行员认为只是仪表问题而不加重视。下面是飞行员的对话。副驾驶:这看上去不太对啊,你说呢?机长:挺正常的,都80迈了。副驾驶:不,我觉得不正常,啊,可能是吧。(注意!此时的副驾驶并没有说出他的顾虑,而是缩了回去,开始用缓和的语言。作为弱势的一方,他自然地流露出恭敬的神情,委婉的语言。)机长:120迈了。副驾驶:我不知道。(惯性开始发作,并最终导致了灾难性后果。)机长:飞起来了,放松,飞起来了。(失速报警器开始响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表达智能不服从。副驾驶一旦发现哪里不对劲,必须立刻喊停,用明确、响亮的声音,而不是用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声音。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说出顾虑,让机长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而不是缄默不语、卑躬屈膝。如果副驾驶能够克服根深蒂固的盲从惯性,或许灾难就不会发生了。

  理性对待认知失调。认知失调,就是认知矛盾。以前你认准某件事情,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现在你碰到了新情况,有证据证明原来的信念是错误的,不可信的。人的正常反应是倾向于之前的信念,而拒绝接受新数据,甚至认为现有的数据是假的,不值得重视的,并努力为原来的信念寻找合理化的解释,即使它并不可信。举个例子,一只导盲犬在过马路时,看见了电动车迎面而来,按照常识,它判断出这不是车辆,因为车辆是会发出声响的,况且在平时的训练中,训练师总是对着它强调“有车辆驶来应该停下来”,因此,导盲犬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冲了出去,啪!车祸了!在这个个案中,导盲犬的失误在于没有正确对待认知失调,认知既然存在不协调,那么就应该先停下来进行探索、观察,弄清状况,再做出安全的决定,从而克服认知失调带来的不愉快结果。

  《死亡游戏》带来的启示。2010年,法国一个纪录片导演构思了一个节目:《死亡游戏》。80个人参加了这个节目,每个人将会收到40欧元的象征性酬劳。在节目开始前,他们签署了一份协议:作为“老师”的他们同意对“学员”实施电击。当某位学员回答错误时,老师们就其施以电击,而且电压一次比一次高,最高达460伏特,一个足以令人半死不活的电压。当然,电击是假的,只不过是一个实验,而那个回答错误的学员也是个演员,不过演技高超,反应逼真。结果,80%的参赛者坚持到最后,变成彻头彻尾的施虐者,甚至是刽子手。这个游戏,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启示:1、虽然大多数人相信自己不会服从有害的命令,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多数人还是服从了。2、大多数人在服从有害命令的过程中,感到不安。但他们在执行完命令后却深感满足。这种满足感已经严严实实地掩盖了由此带来的不道德感。3、大多数人更关注于眼前的权威,抑或是技术权威,抑或是法定权威,而忽略了为我们指引道德方向的“更高权威”

  如何拒绝有害命令?如果你遭遇到了有害命令,出于道德良知,你就该大胆说出来。不要因为技术指标的完成而沾沾自喜。或者,在非紧急情况下,你也可以要求权威人士出具书面命令,否则无须执行该命令。如果命令有悖于更高的价值观,你可以拒绝执行,断然拒绝可使自己免受牵连,要始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如果你发现,当权威人士在场时,你有种不太想执行命令的冲动,这就说明该命令可能存在错误,你不妨向上级进一步提出质疑。拒绝有害命令时,态度要明确,不要拖泥带水,也不要顾虑权威人士在等级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更不要担心失业或遭受报复。如果有人先于你抵制有害命令,你要全力支持,有可能的话也可以提出替代性方案。

  服从的密码。在进化遗传学里,服从权威是人类的生存特征之一。因为服从,人类得以组织大型行动,比如国家招募和部署庞大的军队,形成集团化的军事优势。不过,服从也有不利的一面:有时,几百万人可能会一致拥戴一个带领他们走向毁灭的战争狂人。这种例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时有体现。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使然。战争狂人一味鼓吹服从,大多数人因为惯性而产生迷信,最后盲目服从。

  培养智能不服从,从娃娃抓起。智能不服从,从小就要培养。在童年,最主要是防范童年性骚扰。为此,儿童们必须做到:1、分清界限。界限分为身体界限和权利界限。凡是未经自己同意或者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接触都属于侵犯。2、大胆说不。说不的时候,大胆、严肃,当还没引起对方重视时,请反复说道。3、告知其他人。因为单独对抗恶意的权威既困难又危险,所以要寻求更多的支持。4、主动反抗。觉察到异常情况的时候,果断切断那些使自己感到不适的命令。

  培养智能不服从意识,从年轻人开始。智能不服从,既是时代挑战所急需的,也是一名自由公民所应有的责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