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东京人读后感10篇

2018-06-13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人读后感10篇

  《东京人》是一本由[日] 川端康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7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人》读后感(一):日本人的平淡奇葩价值观

  日本文学总透着一股“无聊”劲,称整个日本文学为“无聊文学”也不为过。平淡的背景,平淡的气氛,平淡的叙述,连文字也是平平淡淡的,代入感很强。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日本,好像日本本就该是这样。

  《东京人》是川端康成唯一一部长篇小说,60万个字真心长。故事讲述着一对重组家庭的故事。在中国,这样的组成形式有另外一个名字半路夫妻

  俊三,书中的父亲一家杂志公司的总经理,有一个长年卧床妻子,分居两地。因为忙事业,总是把女儿弓子拜托女主人公敬子暂时照顾一下。长久往来,俊三和敬子就产生感情,从而同居。一开始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家里的开支都由他支付,后来经济效益不行脾气见长,与敬子感情产生隔阂离开出走。离家出走这一举动,倒像是侧面反映日本人自杀率高,特别是战后经济飞速发展,日本男人压力大。逃避是压力下很多人的选择突然失踪,孜然一身自己重新在一个地方生活,把身后的烂摊子扔给家人可能很多人都这样想过吧。

  敬子,小时候家里开珠宝店,对珠宝耳濡目染家族落后,自己独自带着一儿一女,开了一个买书的小摊子,因此结识了俊三。久而久之,双方带着儿女同居在一起。俊三失踪后,成了小自己十多岁昭男的情人。但是,严格意义来说他们是不违法法律,敬子与俊三只是同居在一起,并不是法律上的夫妻。但就奇葩在,昭男认识敬子的继女弓子后,两情相悦。隐晦的三角恋,妈妈和女儿同时爱上了一个男人。文中除了感情这条线,还讲述了俊三失踪后,敬子的奋斗史。从珠宝倒卖,到专职设计,到最后开了一家自己的珠宝店。有点侧面展示日本女人在战后经济下的独立性。敬子在文中独立自主,同时爱保养形象深得我心。

  弓子,俊三的女儿。尽管敬子是后妈,但她倒是和敬子的感情最亲密,比敬子与她自己的儿女还要好。弓子是个高中生,但却受自己的哥哥清,即敬子的儿子的骚扰,苦不堪言。敬子其实也支持清,希望清能和弓子结合。弓子遇到昭男后两人产生爱的火花,但昭男已经是敬子的情人。敬子一方面爱护女儿弓子,一方面总是对弓子醋意大发。弓子的形象在书中是个活泼清秀,好学。吸引着两个男人的喜爱,但感情却不顺。

  朝子,敬子的女儿。表面上尖酸刻薄,但内心寂寞。俗称的“刀子豆腐心”。朝子在书中一直扮演着矛盾,争吵的角色。与清,与弓子,她好像谁都不爱,但又与大家感情亲密。结婚最早,多少有冲动成分,感情路上也不顺,堕胎两次。最后才发现,她最爱的还是她自己。

  清,敬子的儿子。清在书中的戏份单一,整本书都沉浸在对弓子的爱而无法自拔的地步。一会儿控制不住想要往上冲,却引得弓子害怕,反感。一会儿和弓子相敬如宾,双方无隔膜。一会儿又离家出走,只为不看到弓子。他们家男人都喜欢离家出走。猜测这也是日本人喜欢在酒屋待到很晚的原因。一方面压力太大,不想回家太早,家里并不是放松的温床,而是压力滋长的地方;另一方面太早回家在日本是没地位象征。当压力大到无法逃避的时候,就可以离家出走;当压力大到无法排遣的时候,自杀就产生了。

  昭男,他一方面爱上了大自己十多岁的敬子,又爱上了人家的女人的重口味男。可以说明男人的口味是繁杂规律的。既喜欢母性关爱,又迷恋年轻女子青春。昭男之所以和他们一家都有瓜葛,源于昭男的哥哥与敬子是旧相识,也是敬子在摆摊子期间认识的。昭男自己的本质工作医生,再加上敬子一家女人都喜欢生病,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或者请昭男到家里来。久而久之,昭男与两个女人产生了感情。昭男对与女人的沉陷,很大一部分源于哥哥。哥哥和昭男是同父异母兄弟,哥哥去当兵之后,要求昭男尽早离开自己的母亲,同时要求昭男母亲改嫁。不给昭男母亲带来麻烦,同时男人应该自主独立。自己给昭男提供一切物资条件。但昭男成长过程女性缺失却无法弥补,从而导致他在接触女性时,无法拒绝

  《东京人》读后感(二):《男人运——读<东京人有感>》

  真的该是有多大的幸运能够读完川端先生的《东京人》,又该有多么的惶恐去对于其中的细枝末节发表一下自我的浅陋认知。多么不该啊。 面对这本同样是南海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时,它似乎失去了其他同类恬淡感。一个水粉描绘的女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是惊诧的。她梳着类似舞姬的发,不知是白粉还是天然的肌肤赋予了她珍珠似的白。她眼神哀愁,望着前方,双手自然垂在身前,显得无力、悲伤。无论是《伊豆舞女》还是《睡美人》,这些仿佛是描绘人的著作。当然,它们也的确描绘了少女灵动。它们惯用的是碎花、藤蔓。然而《东京人》不同,它赤裸裸的展示人的时候真的让我沉溺在她的哀伤中,她男人运的哀伤中。 假如谈及故事,我真的不想去复述任何一个细节。就像写读后感是为自己开心,我鼓励兴趣的人去读、去品,我厌恶做作地附庸风雅,紧抓自己所认为的背德的行为与我滔滔不绝。也正是这种志趣,我才想就其中的一个点来阐述自我的感觉。以前很多时候,我不禁把各类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拿出来比较,比较她们是否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自由。于是,我写过那篇《做女人》。可如今,我却根本再谈这个老套的话题。我想从男人处做一个切面。川端先生可以写各色的女人,那么作为女性的我也可以去探究男性。 “男人运”这个词在书中出现过几次,是田部用来说女主人公“敬子”的。但同样是前半段主人公的俊三也同样需要“运”这个概念。俊三的出场无疑是一个废物大叔的形象。他给人的感觉是暴躁无能依靠敬子生活。但随着敬子对于俊三的回忆,我意识到俊三是那个时代牺牲品迷茫者。很多人喜欢说牺牲品。因为恶性由时代造成,所以是牺牲品?很显然,并不是。俊三的表现始终是非恶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堕落着,又怀着什么远大抱负。他的女儿亲近敬子而疏远他,他的同居者为生计奔波而忽视他。他是受伤的,但是男性的尊严让他不可以向周围的人呐喊。他只能把自己藏在破产的公司里,过着颓废的生活。很多人会问,如果美根子不是给予俊三关怀了吗?那他为什么还会去选择自杀呢?我说俊三是时代的牺牲品。那么我们不得不去看日本二战之后的社会了。在一片废墟上想建起一座山是很困难的。俊三的头脑很好,他也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他是属于战前的人。他在新的世界面前存在困惑,存在迷茫。他想用他的旧方式对待社会,但是社会之给他绝望。其次,在自杀环境下,他本人似乎意识到他和敬子的关系无法修复了。敬子也坦然自己是在俊三死后才重新找回了战前对于俊三的情感。因此,如果俊三在这片情感中继续维持下去,他可能会让敬子更加迷茫。带着自我的放纵和对敬子,对弓子最后的关怀,即使自己有美根子的陪伴。对于这个令人悲哀的人,我的心内充满了一种不舍。他是绝情地把一切抛给了敬子,又是怕自己拖累敬子。令人悲哀的男人。 而除了俊三以外,围绕着敬子的当然还有昭男。如果说俊三是旧时代的悲哀,那么昭男就是新时代的矛盾。他被敬子那样成熟的女性魅力所吸引,同时他又深陷在弓子的清纯美中。其实我无意去探寻昭男的内心世界究竟是选择谁多一点,但是从敬子的角度来看,昭男是敬子的一个宣泄的工具。因此,我可以大胆的猜测,最终昭男会去选择弓子。同时在敬子的内心,她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是一种寻求安慰态度。于是她为他们的分手表面上做好心准备,但随着时间磨合,敬子也只会更加难以割舍这样的情感。从这里来看,敬子的男人运真的是相当的悲哀。至于我为什么这样去揣度昭男的选择是因为昭男的身份。昭男是一位医生,同时又是一位画家。当然,他和敬子的共同点是两人都相当热爱生活,敬子热爱蔷薇,而昭男热爱热带鱼。那么可以说是昭男是非常浪漫一种态度,毕竟他的生存是相当有保障的,这样他才可以去追求什么高雅艺术。那么作为一种浪漫的心态,当初他选择敬子的时候现在让人想来甚至有一些可怕和爱怜。总而言之,敬子在昭男的身上想要汲取的是青春的光华,但最终她又不得不去放手,尤其是她开始自己的某些事业时。 有时候,我很尴尬的去谈论男男女女事情,令人不禁想到自我。感到自己似乎没有办法避免,但又相当固执地以为自己学到了什么。先生的书大多是谈论男男女女的事情的,关于真善美,关于自然带给人。我欢喜,可是我终究想结束男女的话题,我也畏惧自己什么时候迷失。本来不该去想这样未来的事,说这样未来的话。 男人运这样事从我先生的眼中看来似乎是有些悲哀的,他热切地喜爱敬子这个角色,然而敬子必将走上灭亡。这让我想起《千只鹤》,菊治心里喜欢着文子,但纯洁的雪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所以人在喜爱与选择之间的区分究竟是什么呢?这让我感到先生是握住传统脉搏,然后告诉我们它有一天会停止跳动。我总是在先生的文字中读到这世上难以名状的悲哀,我真的很惶恐。他每一个好似永远没有尽头,但是已经走向尽头的故事。在结局的时候,真的太令我感到心里为之一颤。我喜爱《伊豆的舞女》,好似我是那个离开舞女,不停哭泣的少年。我喜爱《雪国》,仿佛我是那个仰望银河,率性洒脱又脱不了哀愁气质的驹子。我始终相信,有一个地方:微雨飘樱,三弦独赏,闲亭弈棋,不问归期…… 是的,我爱我的先生,一生一世

  《东京人》读后感(三):奔向天空海洋

  川端康成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把敬子、朝子、弓子等女性角色刻画细致入微个性鲜明个人觉得这方面不比同为女性为主角的《古都》差。其中有关服饰、化妆的描写尤为美丽,好想画出来可惜不会。

  敬子在生意上很有天赋有钱打扮自己,却始终在爱情上不顺,“男人运”不好。应该说她和昭男能爱到一起,除了误以为俊三自杀,敬子本身风韵犹存等原因外,还因为家里有两位年轻美丽的小姐,始终给她注入活力,让她不甘心做家庭妇女,而要当个独立拥有事业和爱情的女性。

  敬子的亲生女儿朝子很多方面都继承了母亲。她同样很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事业,敢于自作主张结婚后又果断分手,敢于离婚了还要生下孩子……虽然朝子时常显得任性讲理,花钱也大手大脚,但从她那被母亲和哥哥忽视的经历上看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把自己磨得有棱有角才能引得他人注意

  弓子天真可爱,又有一副让人着迷的面孔,周围人百般疼爱,其实内心无比脆弱。她与敬子情同母女,却有很多话无法开诚布公父母都在人世,却已似远在天边。她的不信任感很强,对人小心谨慎,所以乖巧可爱。正如朝子所说弓子应该获得幸福,从小说最后一章中弓子对清的态度,想必已慢慢接受了这位青梅竹马的哥哥了吧。

  《东京人》很有烟火气,某些剧情狗血(主要是敬子和昭男的部分),啰嗦的人物对话体现琐碎的东京生活,我甚至能根据文字脑补出一部电视剧

  最后的最后,昭男去了天空,俊三去了海洋,又只剩下敬子一人,好像一切回到原点

  敬子朝着昭男挥手,昭男也恰好看到了敬子……飞机起飞了,留下黑暗夜空,和跑道灯光印记。“真想去。真想随他而去。”

  ………………

  朝子、弓子和清将迎来新的生活,经历了战争和战后萧条的东京人也是。

  《东京人》读后感(四):唯一的读者

  川端康成想突破习惯已久的写作模式,有人建议试试长篇。

  昭和30年(1955年),6月,日本西部发生砒霜毒奶粉事件,同年,富山市出现一种使人痛不欲生的“骨痛病”,调查结论是重金属引起的的水和食物污染。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些是多么熟悉。就在这一年,川端康成完成了长篇小说《东京人》,重新走上大阪街道,他仍旧没有找到千代子的身影,也再也找不出大阪与东京这两个城市区别

  《东京人》描述了“东漂”一族,“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作为川端康成唯一的长篇小说,他肯定是在试着这种文体中寻找一种突破。结果很可能长篇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吸引他,或是发现长篇对他来说是难以处理的。他没有找到现实生活与编制小说之间的一种平衡。他写完这部又重归熟悉的中短篇领域。我觉得,在川端康成的创作生涯中,很难说他是在试图从一部小说到另一部小说能够不断地变换,无论是写作的时间、写作的方式或框架背景。他持久地盯着幻灭本身,直面美的残缺和美的毁灭,正如卡佛持久专注于蓝领生活中的绝望。

  这一次,《东京人》没有突出展现自然美和女性美,而是温和平静地讲了一个二战后的组合家庭,以及家庭里每个人的心境——生存的艰难,诉求和欲望,忧郁和孤独。这一切都是一个“小事故”带来的意外结果。“因为战争而家庭破碎最后走到一起的敬子和俊三,在和平安稳的年代却心生疏离,终于以俊三的假自杀真出走打破表面的宁静,敬子在自责的同时爱上了与她家有过渊源的昭男医生,昭男也被敬子成熟女人的魅力吸引,两个人的恋情刺伤了俊三的女儿弓子,弓子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下又被爱着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清逼着表态,终于离家出走了,敬子的女儿朝子表面上个性独立,其实是个需要疼爱保护的可怜的女孩儿,在成为演员的道路上遇到丈夫小山,又离婚,儿子清就是所谓的“愤怒青年”,没有来由的烦闷,可又颇有责任感,几次跌跌撞撞之后,终于赢得了弓子的信任,成为可以依靠的男子汉。”

  剧情是不是听起来有些狗血?表面看来,这部小说是以中年妇女敬子的生活道路和爱情经历为主线,但是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清、朝子、弓子甚至敬子后来的情夫昭男,每一个人的行为言语都能让人看到“俊三出走”的阴影。这样构成了文本双重的主体,尤其是后者“il brille par sonabsence 他因不在场而放射光芒”。俊三因其出走,在某一时间的消失而变得无时不在,像一个幽灵牵引着一条条的线绳,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因他而经历了不同且又相似的心路历程。  

  川端的这部长篇和他的其他名作一样,从头到尾贯穿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忧郁之美,令人心仪又令人隐隐地哀痛。这种悲悯是属于川端的,他将所有作品都染上了自己特有的色彩。他持久地滞留于审美绝望这一状态,没有完成克尔凯郭尔纵身“跳跃”。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创作,更加剧这种滞留。他从未想过要去打破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从没有想过要去回应读者。如果说他是在回应读者的话,那么也只有一个唯一的读者—那就是作为作者的自己。(玟涛,2015年6月1日)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ntao326

  公众号:玟涛

  《东京人》读后感(五):东京人战后的起伏与安定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巨大的改革。欧洲的新奇玩意逐渐入住日本,日本民众从思想,物质需求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内阁制的诞生让天皇也没了实权,只拥有皇权的象征。让民众迷茫自己所在国家的变化,不知自己该效忠于谁。都在谋求发展,多地都被轰炸成了废墟许多人来到东京务工没了家乡。大家都在拼命挣钱争取活下去同时也害怕下一场战争的到来。 因为战争而导致丈夫死去的敬子与因老婆患病分局的俊三,二人在车站结识并相爱同居在一起。战后俊三生意不景气欠债,古怪的脾气也让他与敬子心生间隙,终于在俊三假死出逃后,家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敬子与弓子的医生有了肉体的结合,而医生一边迷恋敬子的肉体一边仰慕弓子。哥哥清从小就爱弓子却因为霸道的脾气让弓子惧怕,弓子在清与敬子,昭男的刺激下离家出走,清一怒之下也出走,朝子自作主张的结婚后又离婚。最后敬子痛苦的送走了昭男,弓子依赖上了清,朝子为了自己的目标与孩子而奋斗,美根子与俊三有了新的开始。所有人都在离开家后才发现家的温暖,想到家里人的好。 敬子:渴望爱情,又舍不得孩子,是典型的用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愧疚的家长。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又妒忌弓子的年轻美貌让昭男上了心。金钱方面相当独立可是感情上永远都是一个缺乏安全感,需要男人。 朝子:自尊心强,用冷清强硬的外表包装缺爱,正直的内心。渴望爱渴望被保护被爱的女孩。整个家里唯一不依靠男性的女性就是她。 弓子:从最初凡事没有主见随着别人意思走,又想独立,自由自在,天真少女。变成了敏感,有了女孩的心思,叛逆期。不过还是不能依靠自己独立存活,习惯性依赖家人。 清:最初就是一个“愤青”自以为是冷漠暴躁,看不起女性,正直,愤世嫉俗,又具有战时青年的的性格,对未来对家庭对国家对自己都很迷茫。 深爱弓子所以洁身自好。终于也变成可以依靠的男人,虽然遇到弓子与母亲的事还是不冷静,不过也学会了如何平静的相处,变得沉稳。 俊三:抗压能力不行。在外老好人性格,却自卑自己靠女人养。自私孤独,一心只想把身边所有人交托给别人,自己独自走掉。只会自怜自哀,不顾别人的想法丢掉家人孩子。不适合当父亲。 田部昭男:优柔寡断的他沉迷于敬子的肉体和温暖,又被年轻美貌青涩天真的弓子吸引。最后抗不住压力逃走了。 “住在东京的人,是没有故乡的。”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二战后日本被破坏的很惨烈,从前的家乡都成了废墟,只能来东京投靠亲戚或者找份工做。他们也总是在回忆家乡的美好。 描写了战后的日本整个风气,经济发展后人民物质需求的改变,以及年轻人的思想改变。 人们苦中作乐,把从战争的目光上移到了电影,歌曲等娱乐项目。 男人运”这个词在书中出现过几次,是田部用来说女主人公“敬子”的。但同样是前半段主人公的俊三也同样需要“运”这个概念。俊三的出场无疑是一个废物大叔的形象。他给人的感觉是暴躁、无能,依靠敬子生活的懦弱大叔。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堕落着,又怀着什么远大的抱负,生活的折磨让他郁郁不得志。弓子亲近敬子而疏远他,敬子为生计奔波而忽视他。他是受伤的但是男性的尊严让他不可以向周围的人呐喊。他只能把自己藏在破产的公司里,过着颓废的生活。尽管美根子给了他关怀,他还是选择自杀。俊三的头脑很好,他也享受过富裕的生活,但是他是属于战前的人。他在新的世界面前存在困惑,存在迷茫。他想用他的旧方式去对待社会,但是社会之给他绝望。其次,在自杀环境下,他本人似乎意识到他和敬子的关系无法修复了。敬子也坦然自己是在俊三死后才重新找回了战前对于俊三的情感。因此,如果俊三在这片情感中继续维持下去,他可能会让敬子更加迷茫。带着自我的放纵和对敬子,对弓子最后的关怀,即使自己有美根子的陪伴。对于这个令人悲哀的人,我的心内充满了一种不舍。他是绝情地把一切抛给了敬子,又是怕自己拖累敬子。令人悲哀的男人。 而除了俊三以外,围绕着敬子的当然还有昭男。如果说俊三是旧时代的悲哀,那么昭男就是新时代的矛盾。他被敬子那样成熟的女性魅力所吸引,同时他又深陷在弓子的清纯美中。其实我无意去探寻昭男的内心世界究竟是选择谁多一点,但是从敬子的角度来看,昭男是敬子的一个宣泄情欲的工具。因此最终昭男还是会去选择弓子。同时在敬子的内心,她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是一种寻求安慰的态度。于是她为他们的分手表面上做好心理准备,但随着时间的磨合,敬子也只会更加难以割舍这样的情感。从这里来看,敬子的男人运真的是相当的悲哀。他和敬子的共同点是两人都相当热爱生活,敬子热爱蔷薇,而昭男热爱热带鱼。那么可以说是昭男是非常浪漫的一种态度,毕竟他的生存是相当有保障的,这样他才可以去追求什么高雅的艺术。那么作为一种浪漫的心态,当初他选择敬子的时候现在让人想来甚至有一些可怕和爱怜。总而言之,敬子在昭男的身上想要汲取的是青春的光华,但最终她又不得不去放手,尤其是她开始自己的某些事业时。

  《东京人》读后感(六):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川端康成

  世间所有的作家,没有一个人不充满人间烟火气,即使自杀的普拉斯,即使也自杀的海明威,即使依然自杀的三岛,他们的每一个毛孔都流淌这尘世的风情。

  否则做不了作家。

  甚至说句最刻薄的话,有四种人最懂得最俗不可耐的人情世故:一是作家,二是妓女,三是政客,四是上帝。

  《东京人》是川端最有人间烟火气的书。像雪国伊豆的舞女,并非木有烟火气,是在故事的间隙里,总是有着一种处理尘世的希冀。

  《东京人》不一样,敬子的故事,俊三的故事,弓子的故事,三个人构成了一个怪异的三角。

  有如平凡的街头市井,这个故事令人感伤,令人纠结,有令人惆怅。

  上帝给了人智慧,智慧就会给人烦恼,这个悖论在东京,在一众没有家乡的人那里,就成了川端的故事。

  最初读的是《读者》上那个片段,那时天朝还没有人写风情小说,就是张爱玲写的大多数故事,那时的作家们早已忘记小说可以写市井,可以写爱情,可以写欲望,可以写龌龊,还可以写最肮脏的心灵。

  东京的故事,令人为之一震动。

  小说最初就来自市井,写小说最根本处,也在市井。

  你能将凡尘烟火气写的怦然心动,便是不朽。

  《东京人》读后感(七):恼人的秋天里的蔷薇

  和川端康成其他的作品一样,这部《东京人》依然是那么细腻,细腻到母子之间对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母亲还要叮嘱儿子别忘了关煤气。以我父亲对文字的看法以及以我小学时候语文老师对作文的评判标准,川端康成都足够啰嗦。而且这部《东京人》就更厉害些,它啰嗦了60万字,上下两册。然而,啰嗦归啰嗦,你却不觉得烦。你会急于把书看下去,看后面发生了什么。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些日本电影,像《入殓师》那一类的,它没有特别紧张的故事,它的节奏相当舒缓,但却会一直吸引着你盯着银幕看下去。相比之下,国内那些动手动脚动枪动炮的大片反而会让你呵欠连天。

  和《山音》一样,《东京人》也是讲的家庭琐事。不过当年读《山音》我是有点嫌烦的,因为那个时候我正为装修的事情焦头烂额,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当时还没有成家,对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感受并不那么深,所以我对《山音》的评价并不高。而如今,当我渐渐理解了一个家庭中简单而微妙的关系之后,我也渐渐能体会出川端康成的一些韵味。比如前面提到的“别忘了关煤气”,看似一句冗文,其实是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状态不佳的一个担忧。当然,也许川端康成写这句的时候纯属顺手,没有想那么多;也或者小说里的母亲说这句话时只是生活中的日常提醒,别无他意。但也正是这种“顺手”和“日常”才更贴近生活。

  我偶尔会拿川端康成和老舍先生对比。这当然和老舍先生含恨辞世才让川端康成拿到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有关,更重要的是二者都是写生活的大师。在小说《离婚》里,老舍先生笔下的房东老太太睡前对年轻人的一番叮嘱直接被相声演员拿到舞台上去说,但在《离婚》里你却一点也不觉得那段话多夸张,反而觉得北京的老太太就是那样说话的。而川端康成却向我们展示了东京的女人就是那样“不说”的。川端康成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的题目即是《暧昧的日本的我》,而他的小说则直接表现了“暧昧的日本人”。《东京人》里的东京人除了朝子以外都是有话不说的典型。

  为了更好地展示“东京人”暧昧的性格,作家先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相当暧昧的家庭——一个后组合成的家庭,男的带有一个女儿,女的带有一儿一女。我想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想大大方方地把话说透也难。不仅东京人难,就连能一口气说上上百字不加标点符号的北京人也难。这还不算,作家又给这个暧昧的家庭增添了一注大大的暧昧元素——多角恋。其实60万字的东京人的核心故事就是一个多角恋情,只不过这个多角是发生在一个家庭之间:俊三和敬子组成了一个家庭,敬子的儿子清爱上了俊三的女儿弓子,而弓子和医生昭男互相喜欢,而昭男却一不小心成了敬子的情人。而敬子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弓子感情又特别好。这就让多方纠结。东京人的处理方式就特别纠结。如果是北京人,在敬子知道自己的继女喜欢昭男的话,她可能不会对昭男下手——这倒不是说北京人多有道德,而是可能北京人会更实际一些,不一定会为了缥缈的爱情而把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而如果是纽约人,也许这对母女就先打起来了,不一定会老是想着对方的感情如何如何。而东京人敬子,一方面想得到昭男的爱,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弓子的爱;同样,东京人弓子,一方面喜欢昭男,另一方面又怕伤害自己的妈妈。于是大家就都暧昧,都纠结,都痛苦。

  家父对日本文学有过一个经典的比喻,我曾多次引用。他说,日本文学给人的感觉就像秋天的夜晚,下着雨,雨又不大,巷子里有一盏灯,不甚亮,在雨中透着昏黄的光,却又看不到灯下的事物。而《东京人》里川端康成借笔下的朝子评论他们的生活,用了一句“恼人的秋天里的蔷薇”,这可能就是《东京人》、是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的另一个真实写照吧。

  《东京人》读后感(八):读起来才会吸引人的故事

  上下两册,所以买的时候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读完。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实在是太无聊了。但是只要挺过了最初的无聊,就渐渐的被故事吸引了,一口气不停歇的想要读下去。

  非常日常的故事。并不是说日常到身边故事,但是似真似假,感觉就是身边,亲切又陌生,刚刚好的距离。

  对于岛木,个人十分赞同他的想法,既然消失就彻底消失,不再出现在生活里。与此相比,非要将他解救出来的美根子,我是发自内心的厌恶。或许是因为深爱吧,但是一定要把一个想要消失的人重新拉回到太阳底下,怎么说也太自私了。其实整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自私。人性就是有自私的部分。昭男是不是太年轻,所以懦弱的可以?我只能这么理解了。

  全部读完,心里不太痛快。人类关系的复杂,家庭关系的复杂,真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办法顾周全。所以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才会累。

  《东京人》读后感(九):东京人,是没有故乡的

  很仓促也很认真的,读完了这两本书,好久没有看这种上下部的书了,也好久没有这种沉浸在书中的感觉了。在办公室无聊的时候,看着上半部,很诚实的说,我看了一天的花千骨,觉得头晕脑胀还心乱,然后决定放弃电脑,看了一天的书,一口气把下部看完了。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剧情化,让我去关注了每一个人,无论是敬子还是朝子、弓子,亦或是俊三、清和昭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都有着自己想追求或者想放弃的东西。不想去评论谁对谁错,也没有什么是接受不了。最终也没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大概是因为正常的日子还在继续,而不曾落幕吧,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很细腻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渴望和纠结,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也都要去面对的吧。大概还有,每个人,作为一个感情动物的可悲,没有感情就永远不会受伤,这种想法大概有点悲观吧~

  《东京人》读后感(十):抛开情节看叙事

  我看书,总是疯疯癫癫,被作者搞得疯疯癫癫。

  有一阵,迷恋南怀瑾系列,时常在梦中与作者南怀瑾先生相会,竟然预感今生定会与先生有面缘,可是,在2012年的国庆节,梦想彻底毁灭——先生走了,于是,我嚎啕大哭起来。

  又有一阵,迷恋三毛,一口气买下三毛全集,看《撒哈拉的故事》,被三毛搞得笑到肚子疼;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被三毛搞得无比忧伤;看《我的宝贝》,似乎那位真性情的女子就在跟前,向我细数她的藏品,耳环、项链、裙子、土陶罐……

  后来迷上苏青、黑柳彻子……

  一次,在言几又闲逛,偶遇已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东京人》,又迷恋上川端康成。

  大概是因为同为东方人,看他的文字尤为亲切,忍不住要来一杯茶,坐下细细品。

  我还有一个毛病,看某本书之前手痒,忍不住上豆瓣看书评。关于《东京人》的书评,不太好,大多在批评作者的剧情多么多么狗血。

  的确,用60万字来写一个家庭故事,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剧情,对于追捧剧情的读者来说,显得冗长,甚至没有再读下去的欲望。

  可是,我不认为读小说非得去追求剧情。抛开剧情,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才是最大的亮点。

  翻开书,第一章《菖蒲澡》。

  中年妇女敬子在欣赏自己的翡翠戒指,她二十岁的女儿管她要钱看话剧。读者看到一个抠门的贵夫人妈妈与一个二十岁还不能自立的女儿,母女关系不融洽。

  然后描写敬子的孩子们:大儿子清;二女儿(方才要钱那位)朝子;小女儿弓子。敬子与大儿子二女儿关系都不太好,唯有小女儿弓子很是贴心。再不融洽,也是亲生女儿,她手里摆弄着近百万日元的奢侈品,却舍不得给二女儿1200日元零花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敬子是一名珠宝中间商,方才读者心目中的贵夫人已经荡然无存。

  家里的男主人俊三出现在读者眼中,按常理,男主人应该是敬子的丈夫,不,他们仅仅是同居关系,俊三没有离婚,有一位长期患病的妻子。于是,敬子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又大打折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与敬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小女儿弓子,竟然与敬子毫无血缘关系,她是俊三与妻子所出,由俊三带过来的。这时,敬子这位算不上后妈,却又扮演后妈角色的人,在读者心目中形象稍有好转。

  俊三处于事业低谷期,要求敬子用房产做抵押筹钱,这房子可是敬子用自己的钱盖起来的,敬子不同意,他们之间开始闹别扭,这个临时家庭摇摇欲坠。此时,敬子准备寻找合适的珠宝买主,帮助俊三,而且,俊三妻子的医疗费,也是敬子在支付。这时,读者对这位女性又是刮目相看。

  ……

  作者川端康成,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短一个开篇,就不停地给人意外。你总以为自己读懂了,心中没有任何悬念,但不久的将来,便会推翻你的假想,层层叠叠地构筑假想,层层叠叠地被推翻,意外一个接一个,多么简单的事情,在作者特殊的叙事方式下,变得精采绝伦。

  这就是大师,与我们简单的叙事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这个故事的开端,换着我写,一定会这么表达:珠宝中间商敬子,带着大儿子清、二女儿朝子,与男友同居在一起,男友的女儿弓子,与敬子关系非常融洽,其密切程度超过了自己的孩子。男友的妻子长期生病,敬子负担起男友妻子的医疗费……如此平铺直叙。这个故事,幸好生于川端康成笔下,换了其他人,才会被读者骂冰。

  在言几又看了一下午,没忍住,又去图书馆借回来,慢慢看。与其说强烈推荐这本书,还不如说推荐另一种阅读方式。既放弃情节,看叙事。

  推荐作家,川端康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东京人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