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5: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10篇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是一本由[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一):想和这个作家聊天

  这是一本妙不可言小说集,就像是平时我们吃的怪味豆,你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讨厌,但它在你口腔里转圈圈时你总控制不住自己表情阅读需要一点乏味无聊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故事中滋滋的电流。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故事里我以为那种吸引力意犹未尽结局还是什么,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些不负责任的结尾并非什么文学技巧(至少我觉得不是),而是在打破小说的窠臼,把这些超现实的故事庸常化、日常化,仿佛是平行次元里的一个生活片段

  在某个次元里,一对双胞胎AB和另一对双胞胎CD结婚了,A和D无可救药地相爱了,C发现以后杀掉了D,自己也因此进入了监狱,B再也没有和A说过话。在另一个次元里,一个女人男友朋友假结婚了,婚礼上她拒绝了他的吻,第二次见他却是在军医院的停尸房……“谎言之境”里,在你不得不撒的谎里出现的假姨妈、假朋友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们有的身患重病需要你的帮忙;另一个故事里,主角在坠机而死之前向天使许了个愿望世界和平”,转世却变成了一颗石榴……

  书中全是这类怪诞的短故事,像电流一样经过我的脑海,渐渐地我不会再追究故事的结局、人物命运了,他们就好像是我眼前飞过的昆虫一样,匆匆地打个照面便离开了。尽管我也不能排除作者在某些故事里安放了一些政治意图考虑到其以色列人的身份),例如在第一篇小说中,他这么说道:“在这个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争抢区区一个停车位上,强力就是一切。我们只听得懂一种语言,就是暴力。”

  还有一些其他啼笑皆非句子

  “在第三百页,整本书会变成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可以让读者搂抱、抚摸,好排解他们的寂寞。”

  “当你被夺走某样东西时,即使那东西一文不值,你也会感到非常痛心。要知道,就算摘出一个肿瘤,你还会留下一道疤呢。而夜里似乎就是挠那条疤的最佳时间。”

  “职业杀手就像野地里的花,什么样的都有。”(这句话迷之让我想起古龙)

  “我觉得生活就像陷阱。你走着走着,冷不防就掉进去了,然后那个陷阱会‘啪’的一声合上。困在里面——我是说困在生活里面——你永远都不可能逃脱,除非自杀。但自杀其实不是真正的逃脱,倒像是投降。”

  “至于她达到性高潮时的反应,更是我有生以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每当那时,她就像触了电似的,花枝乱颤——无意识的痉挛一阵接一阵,有如波浪,吞没了她的整个身体。看上去,好像她的整个身体都在试图向我道谢,但不知道如何道谢。”

  “她说话的语气不带丝毫愧疚之情,冷冰冰的,完全是一副'就事论事'的口吻,就跟陌生人告诉你迪岑哥夫街没有八路公共汽车站那样。”

  ……

  在goodreads上找到了这个作家的访谈,但还没来得及细看。FYI

  http://www.believermag.com/issues/200604/?read=interview_keret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二):脑洞大开的短篇小说

  书里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不知道是什么设定多少次元,作者脑洞大开,总是有很多金点子。其中有一些让人看了不明所以,但是有几个短篇看了让人拍案叫绝,暗暗地明白作者想要讽刺什么但是有很难说清楚。其中一篇叫《谎言之境》的短篇,是我一整本书念下来印象深刻的短篇没有之一。主人公罗比总是撒一些不太好的谎言,例如上班迟到就说看到有一条狗被车撞了,自己要送他去兽医院之类的。有一天,他来到了自己撒的谎言的世界,碰见了那条断腿的狗,还有瞎了的老人,林林总总,都是罗比自己撒的谎。于是他觉得很愧疚,开始撒美好的谎言。她同事娜塔莎也总是撒谎,罗比把她带到谎言之境,碰见了她因为撒谎而身体虚弱叔叔,娜塔莎决定照顾叔叔,于是让罗比陪她一起撒谎好不去公司上班。全篇从谎言开始又从谎言结束构思奇妙

  其余还有很多构思奇妙的短篇,但是我觉得可能我自己思想深度不够,又或者没有仔细了解过作者的背景和生活年代,所以仅仅是把这本书当做奇妙故事来看,并未深入思考,有点可惜了。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三):关于这阵敲门声

  我首先来说说自己是如何接触到这本书的,记得是那天下午,我觉得自己在2017年中需要看点书,不多,也就100本的目标,然后就在网上寻找要看书的目录,知道后来找到了豆瓣读书年终的图书推荐,在这里面看到了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想起了一些东西,没错,就是那篇最短的小说,这是我的第一想法:看来里面都是经典的短篇小说啊,然而一切都是从我在当当上下单拿到书之后才明白这是另外一本书,和我想的真的完全不一样。

  为了我的目标,我也只能让自己提起兴趣去慢慢看完这本书。前面看着感觉还行,但是到后面的时候,我就觉得力不从心了,实在是没有这么多兴趣再去看完这本书了,可能是国外作家的思维逻辑和中文作家思维逻辑的巨大差别,我不知道他们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如果说有这么个道理的话,像这种短篇的小说我还是更加愿意去看那种超级经典的短篇小说,那样的书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因为不会这么长篇大论(用好几页的篇幅描述这些东西)。

  里面太多的 心理描写,感觉是多余的,看着真的是有点头疼

  总的来说这本书一般般,也可能是我自己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不足缘故,不能很好的领会到这本书的精髓,或者说这本书的翻译不怎么好,国外的文学还是去用英文来欣赏可能会有更好的解读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四):比鲸鱼还寂寞的,养金鱼的人

  一直以为那个关于在一条鲸鱼因为频率和其他同类不同而一直一个人的故事,是见过最寂寞的故事了,直到看到这个 “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 一个人宁可不要希望,前景爱情财富,他只想要一个人陪,在故事的结尾面对要判死刑情况还是不愿意花掉那个愿望。他不想金鱼离开。他不想一个人。他期许过爱情,不是通过愿望直接得到,他许了愿帮了那个人的儿子。他还许了愿帮了一个重病的亲人。如制作人预想的那样,他会遇到一个期许世界和平的人出现(书里还有另一个期许世界和平的故事),的确出现了,本来多少以为是因为作家所在的国家的关系,是为了隐喻讽刺,但它不仅仅要说的是这个,他要说的是,我们都寂寞。正如在“额外的生活”里所说,“我这么做,完全不是为了体验什么浪漫爱情故事,而只是想获得一段额外的生活。” 还有那个主人和达尔科“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心爱我的”。 那个在一直在口袋里装着无关紧要,但却相信有一天这些东西能促成他的缘分的人。

  看到拉开拉链这个故事的时候想起了Rene Magritte 的The lovers,还有最近很红的gone girl。大家都是带着面具做人,而你所爱的就是我戴着面具的样子

  还有“布丁”,来的共鸣超过了不想长大的彼得潘。文章开头所说,我们所有人都该引以为戒。也许是因为我们都不想长大。难得有人能把它写的这么温情

  当然还有等等,等等。

  他故事中的人物貌似老爱踢人小腿,哈哈哈

  上一本让我还记得不错的短篇小说是《雨必将落下》,已经隔了很久了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五):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零

  今天女友我家做客。在我走出房间去给她准备饮料的时候,她顽皮地坐在我的转椅上,转过头书柜上拿了一本书,是埃特加•凯雷特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那本书不太适合你。”我端着饮料走回来,“男性色彩太重了,你不太能读懂里面的梗。”

  “比方说?”

  “比方说提到了晨勃,你肯定没有经历过。”

  “那你一定是经历过了,”她调皮地眨了下眼,“是因为梦到我吗?”

  “有时是。”

  “也就是说,有时不是?”

  “有时我根本记不住好吧!”

  “饶你一次。”她随后拿起那本书,指着封面上一字一字地念出来:“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这时门上很配合地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别伴奏。”

  我用无辜眼神看着她。

  “快递!”

  正当我要出去开门的时候,女友突然拉住我:“你确定你真的订了快递,不是前两天又胡说八道了?”

  不愧是我家妹子,就是机智。在这个国家听到快递上门确实得多走一遍这个脑子——如果还来得及的话。“睡奶茶妹妹小子,把我买的书拆成了两个包裹,所以我确实还有快递要收。”

  “你好,您的包裹。”

  “需要签字吗?”看他递过包裹还没有要走的样子,我问道。

  突然,他掏出手枪,指着我的脑袋

  我操,我要不是刚看过那个犹太佬的作品[注1],非得吓晕过去不可。

  “告诉我你对那本书的读后感,马上。” 他眼睛瞟向我女友手中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一

  第一篇小说?那篇小说太拙劣了,不值得去模仿里面的人物。好吧,好吧,谈下一篇,《谎言之境》。这篇小说很有意思,它假设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存在着人们因说谎而塑造的人物。于是人们因为想要脱身而肆意编造的灾难,都在这里恶毒发生了。作者并不想教育人什么,仅仅是用戏谑的口吻讲述一个故事。这是个巧妙的构思。最开始,我以为罗比会自食其果,但没有。我以后说谎的时候一定给其中的人物留条活路,以免有人因为我的信口开河而遭受无妄之灾。但是,那个别人家孩子过得未免太幸福了吧?

  二

  《干酪基督》?我觉得作者最想说的其实是第一段话。作为一个短篇小说家,他只是为了不让那段话太突兀,才不得不编个故事。如果要是我的话,我会把这篇起名为“蝴蝶效应”。

  “那样就剧透了啊。”出了这档子事,女友竟然也会跟我一样淡定

  “其实都一样。”

  三

  《西米恩》“要是你跟我说,因为跟你去假结婚难保不会弄假成真而拒绝和我去登记,你当时就不再是我蓝盆友了。”

  “咱两这个年纪民政局你就不怕被人打死吗?”

  《白日做梦》“写小说也是宣泄欲望途径之一,埃特加就没少写偷情男人。”

  “照你这么说,那不少主妇都盼望着他们的丈夫立刻变为小说家。”

  “其实我想说的是,要是现实没那么糟糕的话,谁会成天白日做梦啊?我高三那会,状态跟哈该差不多。”

  四

  《健康早餐》埃特加·凯雷特平时虽然戏谑,却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十分厚道。要是别的小说家,米龙一定会死在麻子手下。但埃特加不仅没让他死,反倒令他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救赎

  《团队合作》拥有理智的男人在表达他们的爱意时总是谨小慎微,他们不会热烈地表达有多么爱你,但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主人公肯定是位有着独特幽默感的好父亲,不过就他挖苦自己前妻机灵劲来说,大概在前妻眼中并没有那么可爱

  “男主说的倒也不一定错,有的女人确实很会推卸责任啊。”

  “嗯。不过推卸责任并非女人的专利,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还少吗?”

  《布丁》我也想来两个人给我塞到面包车后面,然后让我背上书包回家,回到那个我还年幼父母年轻力壮时代

  五

  《其实,我最近勃起过两次,硬得就像根金刚棒》

  “这就是提到晨勃的那篇。当男人不再爱他们的妻子的时候,日子过得就未免有些悲惨了。比他们结婚之前还要悲惨,至少那时他们还有盼头。这时候,他们会发现偷情、酗酒其实都是于事无补的。我绝不会让自己日后过上这种生活。”

  “Let’s try?”

  “喂,我不是看你俩秀恩爱来的。”快递员大概是忍无可忍,终于又说了一句。

  《拉开拉链》我们想成为的人、我们最终变为什么样的人和真正的我们总是有区别的。而“留着山羊胡子鬓角修得很整齐,也没有受过割礼”似乎另有所指。

  《礼貌小男孩》这是第二次提到航模了吧。许多人都说小说家们太过狡诈,从不诚实,笔下写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但事实上,小说家们哪里会写别人,他们写的从来都是只是自己而已。当你了解一个小说家的生平之后,他的小说就成了一面镜子,里面映着他自己。我不想知道埃特加•凯雷特是何许人也,我只想从这面镜子中读懂年轻的自己。

  六

  《“神秘香水评论只会有失它的简洁俏皮

  《创意写作》充满了隐喻的故事。等我上些年纪再来解读也不迟。

  《鼻涕》没有什么比中国人说希伯来语更奇怪的了。但是这个原因和日本人说英语很奇怪的原因不太一样。

  七

  《抓住“布谷鸟”的尾巴》要是国内作家写的话,大概股票会大跌吧,中国人总是不相信股票,也不喜欢投机者。当然,还有离了婚无所事事的男子。

  《选择一种肤色》道理总是可以用更巧妙地方式讲述出来。

  《黑紫色》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年轻姑娘去酒店,却只在床上呼呼大睡是总归不太礼貌的行为。

  《我们口袋里都装着些什么东西?》随时对一些事情做好准备。这不是机会主义,而是浪漫主义。

  八

  《罪孽》我只想善意地提醒一下,不要为了去追求奥什里那个昏迷的天堂而做危险的事。非要做的话最好先买上保险,受益人写我的名字就好。

  《阿里》“有时候我们挑选爱人的标准就是那么荒诞可笑。比方说,歌德因为绿蒂胸前粉红色的蝴蝶结而对她陷入迷恋;我一哥们跟我说,他最开始喜欢那女孩只是因为她的刘海。饰品可以摘下,发式可以改变,但这之后,这种迷恋还会继续吗?”

  “你是知道答案的。唉,你喜欢我哪里啊?”

  “你的说话方式。”我答道。

  九

  《泼妇》我们对于自己的情感实际上知之甚少。

  《一顿好打》凯雷特十分擅长渲染个人无助、孤独的感觉。荒诞的故事却在反映真实世界给人的感受。

  《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最后提到的那个俄国人,为我们讲解了会说话的金鱼的正确使用方式。在这个世上,摆脱孤独是如此的艰难。

  《并不完全孤独》看到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尾,重章叠句一样可以再短篇小说中得到应用。

  十

  《一步之遥》作恶多端的暴徒最后变成了小熊维尼,这真是讽刺啊。另外,在中文版中原文“反正我自己的脑袋立刻就裂了”应该是“神父脑袋立刻就裂了”吧。

  《痔疮》作家大多不喜欢商界的成功人士。

  《一年到头,天天都是九月》《约瑟夫》《石榴》凯雷特也会写一些以色列人司空见惯的话题,比如经济危机啦,恐怖袭击啦,世界和平啦,但他的切入角度却十分刁钻。他总是喜欢从个人的角度,用调侃的语气来回答这些命题。他更关心出于这些境况下的人,而非政客们口中说的话。

  十一

  《 “丧宴” 》脆弱的时候总是需要慰藉。

  《额外的生活》“作者希望借孪生兄弟/姐妹来阐述有关个人身份的哲学命题。”

  “而且他认为出轨的本质就是为了‘额外的生活’。”

  “不只是出轨吧。我们去旅行,看电影,打游戏,其实也是希望获得一段‘额外的生活’。”

  十二

  《“升级”》作家都是话唠,不然为什么他们要写作呢?

  《惊喜聚会》传统的小说家喜欢写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借此冲淡一下我们生活的无趣。凯特雷则直接写我们无趣的生活。

  后记

  用小说的体裁去写一篇小说集的读后感,不过是现学现卖,抖小机灵的做法。这篇集子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耐(cao)人(dian)寻(man)味(man),当你看完一篇小说时,恨不得去下拉到它的评论区。遗憾的是,这本集子在中国还算小众,很少能见到它的评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弥补这个遗憾。总的来说,由于小说家们越来越现实的缘故,尽管他们的语言越来越俏皮,但我们读来却越发的不轻松。我们不能指着从小说中找到什么解决方案,但因此而了解到有人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吧。

  什么?你问我那个该死的快递员哪去了?凯雷特也没说第一篇小说中的那哥仨[注2]去哪了啊。

  注1:埃特加•凯雷特是一名犹太作家。在本书的第一章他就讲述了一个三个人闯进他家门威胁他讲故事的故事。后文的“不值得去模仿里面的人物”也是出于此。

  注2:即注释一中所提到威胁作者讲故事的那三个人。事实上,第一篇小说并非“拙劣之作”,其本身就是一个隐喻。作者在这用荒诞的故事来说明他创作的原因。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六):天才眼中的世界

  第一次接触以色列文学,竟然是通过一本如此离经叛道的短篇小说集,搞得我读完后仍对以色列的文化传统一窍不通~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已经达到了我所理解的短篇小说的极致——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

  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不必赘言,看过书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但这些只是这本书丰满的血肉。这本书的灵魂则根植在作者对生活的反思,对民族的审视,和对故事的追求中。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生活中种种事件的隐喻和讽刺,和通过故事主人公们来进行的对生活意义的探索。读者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以色列人的心态——在美国这个词面前有一种自卑而又不甘,蔑视而又渴望的微妙情感;对于和平与和谐则有着中国人或许难以想象的强烈渴望。

  最后说一说所谓对故事的追求,这本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读起来却意味悠长,正是作者对“讲故事”这件事的究极态度所造就的。这种态度作者已在卷首的第一篇小说——“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中表达得非常清楚:他不要“像垃圾车倒垃圾那样,把现实倒在我们头上”;而是要“从已经存在的事物中创造出新事物”。现实主义的作家或许需要很努力,需要体会人间疾苦,方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但若是想从已存在的现实中创造出崭新的、独一无二的故事,仅仅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吧⋯⋯在这本书中,我有幸看到了天才眼中的世界。

  「最近看了好几本书,却一直懒得写笔记,攒了一堆任务,所以先写到这吧⋯⋯」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七):只看到“找自己”

  这本书,并不对我的胃口。 无论是简介还是别的书评,都说这本书有趣。可惜我没能get到那个点。 作者思路会飞,一下就飞出好远,一下又会飞到近处。有些段落,脑子开了一下小差,就要重新读过,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可真的要较真起来,那又大错特错了,飘忽、怪诞,不是认真所应该对待的。 我吃不消的只是这种讲述的方式,意识流乱飞,让我有些困顿的大脑越来越模糊,每次至多读半小时就犯困。但不是故事无趣。

  这是一本故事集,作者在认真的讲故事。 故事里的好多人,都在找自己。那个找到了自己谎称的叔叔的女孩,那个找人瞎聊天的吃早餐的人,那个不敢拉开拉链的女人,那个想起自己是条鱼的人……我只看懂了,或者说,我只看到了这一点。就这么个角度读下去,发现一些故事,还是蛮有趣的。 而貌似沾不上这条边的一些故事,还是读来一团浆糊了。愚钝,愚钝了。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八):生活这场大戏,永不落幕

  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小故事《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讲一个作家依次被三个不速之客用枪逼迫讲故事,说不出的滑稽和冲突感,后两位都是伴随着他故事开头出现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第二个故事是《一年到头,天天都是九月》,讲的是模拟天气系统的西北公司,萧条之下一个客户的故事。记忆深刻是因为,其中西北公司的这条广告,很有视觉化,想起了《朋友圈中的尖子生》李叫兽的故事,知识点,爬行脑对于可视化的信息记忆程度更高,并因此出产了XY型文案之别。第三个故事是《额外的生活》,其中两个人表达了对于额外生活的平行体验,一种来自双胞胎兄妹的体验,一种来自偷情,人,总是倾向于可能性的,为了尝试犹如薛定谔的猫一样的可能性,往往会毅然的打开那个盒子,原本对可能性的好奇,最后总会坍塌成为现实。

  喜欢埃特加凯雷特的这种风格,正好像这本书的序中所言,短篇小说需要强大的偶然性,所以灵感天马行空,基于某一瞬间的幻想或情绪,衍化成为一个故事,甚至有点像书中那个逐渐长大的痔疮的故事一样。

  因为同步也在看李诞的《宇宙超度指南》,异曲同工之妙,空舟和澈丹师徒的宇宙奇妙之旅。

  终究描述的都是些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从日常生活中繁衍而来,可能是一次的醉酒,可能是一次失神,可能是一次放空,更多的是从巨大生活之网之下紧缩中发出的呐喊。

  异次元空间中的我们,平行空间的我们,其实不在远方,都在日常脑中万次穿行遁去湮灭出现之间的念头。在这些念头中,有的留下,有的来去无痕,在这之间,我看到的是无处的可能性,还有不可躲避性。

  生活这一场大戏,永不落幕。

  永远好奇,永远陌生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九):精彩短篇 脑洞大开

  这本书是在寒假的时候,约束着自己读完的。自己个性懒散,不愿读过于冗长的东西,偶然看到埃特加的一篇短篇来了兴趣便开始读这本书,入手以后很兴奋,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着作者的脑洞大开。

  书并不厚,三十八篇文章,王安忆作序。“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它们的活力并不决定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毫无疑问埃特加做到了这一点,很短的篇幅,故事崎岖有些意想不到偶尔会看不懂,很意外,也会觉得惊奇。你可以在结尾处见玩笑见悲伤见感动见能力见哀叹,也可以见平常。所谓平常,我觉得是人性,更多的唏嘘让我们意识到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暗藏的深沉。

  对我来说,并不是每个短篇都很喜欢,大约三分之一的文章我很喜欢,又有三分之一觉得有意思,剩下的大约是年岁不到经历太少,觉得无趣又无法理解。比如《鼻涕》,并不明白它说了什么,中国人的希伯来语怎么就被吐槽了然后就结束。

  埃特加是个极具想象力的作家,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是喜欢希区柯克的短篇的,一两篇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整本整本来读就会觉得你在一个框框设定里,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只要不是常理即结束,最后读着读着有些索然。埃特加不是这样的,他的每个故事都是不同内核的,整体而言就是他的特色,你会在短篇中体会种种感情,无论是欢快悲伤还是其他,有愿望是世界和平却解救不了自己的人,像上帝像我们每个人。读后半本的时候会依然会遇到很精彩的故事,你不会被作者相同的写作手法局限思维,相反,读者如同海中的一尾鱼,遨游不止。我最喜欢的是《你想让金鱼帮你实现什么愿望?》故事有点老,一条会说话的金鱼,一个孤独的男人。故事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类似摄影师的推销员,一个俄罗斯人。不同的叙事角度会带给你多层感受,俄罗斯人砸了约纳坦,会不会救他?也许会吧,他是善良的,也许不会,因为他不想孤独也不甘心被人烦扰如果金鱼不离开他他就不是一个人。约纳坦最后想找的那两个人也极具代表性,第一个想要世界和平生活圆满的成功人,可以是我们糟糕人生的向往,事实上这种被推出来的成功人士也是一种广告,目的就在于欺骗,直接效应是消费,间接就是成功哲学。第二个就是一个不愿孤独的俄罗斯人,我自己理解为这个结尾处的人就是谢尔盖,他对金鱼没有最后一个愿望,他不愿意给金鱼自由,谢尔盖渴望金鱼可以一直陪着他。又回到开头,谢尔盖会不会为了自己自私的渴望留下金鱼不去救约纳塔?我无从得知,也许会吧。

  总的来说,这本书无论是翻译还是作者脑洞都很赞,我向来喜欢有想象力又不乏内涵的(正二八经的)故事,那些不太懂却有意思的故事也是好的,千万不要干巴巴为故事而故事,毕竟读书有益读书有趣才是好的。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读后感(十):想像力丰富

  范范在微博推荐这本短篇小说集,买了中文版。前两个故事《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谎言之境》想象力十足,古怪有趣引人入胜,而接下来的故事便稍显失色了,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出色的好故事夹在四五个平淡看不明白的故事之间。如此短小精悍的短篇读起来毫无压力,本可以在工作累了的时候看一篇,饭后看一篇,喝水看一篇,但出于惯性我还是只分两三次便读完了所有故事。氛围偏向黑色幽默,掺杂了扭曲的人性、暴力,似乎揭示了些什么深奥的主题,但是我看不懂呀,所以只能肤浅地惊叹作者无边际却又接近现实的想象力,是不是有点村上春村的感觉。也说不出为什么,常常看完一个故事就觉得心里一阵凉,莫名的哀伤。是题材太黑暗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