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8 05: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精选10篇

  《No Place to Hide》是一本由Glenn Greenwald著作,Metropolitan 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7.00,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一):Must Read for Everyone

  I felt anger toward Snowden during the time when the NSA leak stories was at it's peek, however month went by, as i dig deeper and deeper, i become convinced that Snowden is the true hero.

  This book is deeply moving and sincere, backed with facts, a must read for every citizen of the world.

  As a citizen of the US who voted for Obama twice, i now feel deeply disappointed toward the adminitration. Lesser of two evil is simply not good enough.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二):Like a Thunderbolt

  格伦·格林沃德(Glenn Greenwald)兼具戏剧家的激情批评家的冷静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知道何时该将镜头拉近,审视这出微型戏剧里的每一个角色,何时又该将镜头推远,籍由这面“棱镜”透视公共权力个人隐私日夜不停的窥伺。他尊重事实同时也深知如果事实不能唤起行动,一切都将毫无意义。一个“审慎的煽动者”。

  但为了理解斯诺登事件,还需要历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哲学家头脑——没有一个是格林沃德能够胜任的角色。他用几个词语经济定义了斯诺登(记者的本能如此:“他是何种人?我该如何和这种人打交道?”):聪明(intelligent),理性(rational)且寡欲(stoic)。他从未能理解斯诺登惊人平静,进而深入到这个人物核心。让他彻夜难眠的是灼人的现实无孔不入的有形之手,耸人听闻监控规模,“无处可躲”……如果斯诺登被捕,他将失去这一切信息来源,失去彰显正义机会。但他没有意识到他失去了另一个远为重要的机会。在那不眠不休的十天里,在全世界最熙攘的城市中,他近距离目睹了一个奇异人格逐渐发展到自身的顶点,却未能为人类留下第一手的记录。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

  历史时刻在降临的瞬间并不显示祂的本相。人类需要极其耐心地敲碎事实的硬壳,才能咀嚼出意义。我斗胆提出这样的假设:在斯诺登事件中,重要的不是技术的惊人进步,也不是公权在侵犯隐私时展现出坚纽斯(Janus)的两面——既冠冕堂皇,又冷酷高效。在1984,在一切时代,在所有可能的历史里,这都反复发生,人所发明的在第一时间被用于诱惑人,压迫人,改造人。真正重要的是在永恒奔腾的时间之流中,有一个人觉察到这种命运荒谬性,同时也觉察到自己别无选择:他必须以清晰无误的方式将荒谬本身展现出来,并一肩承担那话语的全部重量

  那话语像一道闪电

  在访谈中斯诺登不无羞怯地承认,电子游戏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一个典型的后现代特征——越是不满于后现代哲学乏味,就越能体验世界深刻。我不知道他是否记得Sid Meier's Civilization 4中的一段科技引言:

  Any society that would give up a little liberty to gain a little security will deserve neither and lose both.

  ——Benjamin Franklin

  这并非是先知振聋发聩警示,而更像是一个促狭的嘲讽。富兰克林太了解人这种生物。18世纪抑或21世纪,他们的本性不会有任何不同阴影落下的时候,那些言必称founding fathers的庸众将推搡着奔走在他们的祖先走过的窄路上,汲汲于用手中所剩无几自由兑换一星半点安全感。必须等到长夜将尽,必须有人高擎火炬迎向黑暗(哪怕为此燃尽自己),他们才会在一瞬间对自由爆发戏剧性的激情——一半出于道德上的不安,一半出于掩饰这种不安的急迫

  不能高估人的价值。有太多现成的例证:即使被褫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要素,他们依然能像虫豸一样自得其乐地活着。在对不可抗拒的事物表达恭顺时,人是没有底线的,因为他们无比迷恋软弱:“谁让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呢。”

  在我的想象中,与上帝抗辩的摩西孤独的。帕特里克·亨利亦然。我的剧本上写着这样的字句:在登上赴俄飞机的那一刻,斯诺登的嘴角忽然流露出一丝自嘲的微笑。那是对人类的苦涩之爱,并不值得,却无可绝弃。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三):No place to hide

  13年看新闻说棱镜门爆发了,当时看的时候还跟老爸吵了,还很愤慨的不理解为什么老爸会认为这是“traitor”的行为,时隔3年,第一次透过书来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确实对那个事件有了其他的见解。在sec4的时候做media这个topic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觉得讨论freedom of speech其实是件很有意思事情。这本书正好对胃口,于是就很开心的打开用两天时间慢慢看完了。

  其实说实话,还是有点小小失望的。作者对于freedom of speech 的追求在我看来有点太过了。也许是因为出生在一个,按照他们西方人来讲,没有任何freedom of speech 的国家,所以觉得当government用national security来作为借口的时候,并没有很陌生,有的时候甚至会觉得确实是必要的。但是作者可能是因为在这个journalism的行业里呆了太久,见了太多太多case study whereby chief editor遵循政府的interest,成为了government's watchdog,所以对于这种行业里越来越多不追求freedom of expression,不遵守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深感痛心。Anyway,若是他没有securely guard the freedom of speech,没有这么看重freedom of speech 的话,Snowden 大概也不会第一个找他去做这个报道

  确实像我三年前想的那样,Snowden自己也是其实对于这种freedom很看重的人,并且也是因为看到了太多malpractice during work,所以忍受不下去,认为所有国人都有right知道surveillance的事情,都应该知道自己的privacy被intruded了。对我来讲,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一直坚守东西,自己认为的真相与现实大相径庭内心的崩溃与愤怒应该是一般常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对他来讲,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也是time for him to fight,站起来告诉别人什么才是NSA真正干的事情。

  如果要说感触很大,我觉得那有点假,尤其是生活中国这样一个严禁言论自由的国家,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national security作为借口。最令我感触深刻的其实是那个metadata。当一个人的所有phone call, email, SMS, social media,行踪都有被掌控到,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谈话的内容短信的内容,你在post里说了什么,只需要凭童话长短,和谁通话,去到哪里,就可以map一个人的生活了,他的assosicates和life habit。这种不需要实质的surveillance,只凭几个数据就可以真正了解一个人,(包括内心的)其实蛮恐怖的。

  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坐着在讲intrusion被internalized,当一个人being told that he will be watched by Big Brothers,他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其实已经潜移默化改变了,因为it is natural instinct that we do not want to be humiliated in the public,我们不想做错事,这也是为什么当participants were told that they had been watched, they kept asking "is it alright? Am I allowed to say ..."。坐着更多的担心的是人们已经对于freedom漠然了,认为其实intrusion有的时候是justified。他还指出了illusional freedom of speech -- 人不知道自己被监视了,还以为自己很自由。 对我而言,我觉得这可能对于双方是最好的结局,因为这样对于NSA,collected data更加准确,对于我们,起码我们还“认为”自己有privacy。(谁说我们没有生活在自己的幻觉呢。眼中看到的一切也许都不真的而是我们大脑想要我们看到的东西。所以没有absolute objectivity)

  其实除了一些cliche的privacy,freedom of speech,corruption,什么之类的话题,作者还讲到了一个令我quite出乎意料的东西--很多tech giant自愿开发program 能够帮助NSA 更好破解他们的encrypted的程序,which is 他们在消费者中大肆宣传的他们程序的好处。这种irony,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行为确实有些令人失望。你有义务帮助NSA 维护cyber security,但你要是自己主动开发程序去迎合的话就是另一回事。除此之外,作者也揭发了一些NSA的手段,当他们在监控target 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了discredit the target,以此来更方便的finish their job,他们会hack into the target's email,SMS,social media account,去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after they decode the target's vulnerability),擅自以别人的名义发布,在我看来,确实gone too far beyond what they should do.

  除了行业corruption,full obedience to the government,还有一些令人心寒的事情。棱镜门其实在开始,就不仅仅是NSA 的 intelligence泄露,美国政府的initial focus就是趁机target on China,以此来牵扯China进整个conflict,falsely claim that China has possession of Snowden's four laptops and etc. 对于NSA来讲,可能整件事更大的是他们真正top secret不是Snowden这种tech expert可以have access 到的,对于他们来讲即便这是最大的leak,不代表对于他们,他们的位置会被动摇,他们的名誉会受到严重损害

  emm,其实对于作者提出的一些argument,还是有些质疑的。确实,很多人raise the questions 当你expose 这些document,你讲怎么处理他们,很多时候leak的结果并不会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在我印象里,貌似这个棱镜门美国几天就没了,public大多还是不care,估计是早就知道了,而且美国政府确实在document里面表示了,即便他们mass 监视所有人,但是只是那些non-American与American有关系的,对于本土美国人,他们需要warrant来监视,而且即便这样,无关人士的数据将会在3-5天内被清除,而且也不会被reviewed by NSA agents,只有那些non-American,尤其是几个特别有show suspect的会被closely 监视。)很多时候,这些doc会被terrorist,或者目的不纯的犯罪分子所掌握,以此来研发program,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成长。 所以在general public,即便他是最大的leak,他对于public的repercussion并不如预期的大。另外,为什么那么多journalist选择沉默,或者publicize based on government's interest,的时候,也许是有更实际的理由,也许他们已经考虑过freedom of speech,也许他们自己就是狂热的freedom追求者,但和national security比,到底我们怎么衡量opportunity cost。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段话

  “A prime justification for surveillance — that it i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opulation — relies on projecting a view of the world that divides citizens into categories of good people and bad people. In that view, the authorities use their surveillance powers only against bad people, those who are doing something wrong, and only they have anything to fear from the invasion of their privacy.”

  Who are the bad guys?Is it really that only those "who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want to hide ?

  《No Place to Hide》读后感(四):No Where to Stop Reading

  本书记叙详实但又悬念迭起,让人一旦开始阅读就欲罢不能,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平衡。

  本书前三分之一是一部悬疑剧,讲述作者从开始在网上接触到最后跟斯诺登在香港会面的整个过程,也详细记录了作者以及参与筹备报道的各方面相互之间从怀疑到建立信任,合作与分歧,施压以及妥协。有点像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读者知道了最后的结局但依旧好奇整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本书后面一大半是一部纪录片,具体阐述斯诺登文件的一些核心观点和例证。

  本书的三大看点:一、美国的PRISM监听项目本身引起的争议;二、斯诺登的爆料计划与实施;三、新闻媒体在报道此类涉及政府滥用权力的话题时候的立场。

  政府在面临恐怖主义盛行的今天,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监听与尊重个人隐私的平衡?这是一个关于政府暴力和公共安全的经典问题。一方面,政府很难由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来证明其措施的有效性 -- 由于政府的大规模监听,减少了恐怖主义袭击x起,挽回经济损失$y, 和避免人员伤亡z人次。另外一方面,绝对权力一般会导致绝对腐败。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要在国内全面监听,也需要通过司法程序经过授权。

  作为一个高级别和经验丰富的国家情报技术人员,斯诺登让人不出意料的是对于他计划中的时间段内的反监视、反窃听显然是专业级的。从教会作者使用加密聊天软件OTR,到坚持使用加密邮件发送绝密文件样本,到制定和作者在香港酒店接头的流程细节。作为一个典型的IT男,斯诺登让人出人意料的是展现出的对于人的自由的关怀和抗争。他既有对抗强力国家机器的勇气,又有对付庞然大物的智慧,他缜密的计划和严谨的执行让人赞叹不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