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10篇

2018-07-30 05: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10篇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是一本由王建伟 / 金晖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平装两种版本图书,本书定价:980.00元,页数:37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一):作為《雜阿含經校釋》未來編訂的參考

  本書作者致力於「尼柯耶、阿含」相關文獻之比較研究,並且長年研讀《雜阿含經》及相關漢、巴經論,創立「阿含學苑」,於阿含教義的發揚與宣導都有十足貢獻,本書正文(1-5冊)達2284頁,可以說是校勘細膩、註解精嚴。

  以近代編列的漢語佛學辭典而言,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源自織田得能《佛教大辭典》)、《佛光大辭典》、林光明譯釋的《廣說佛教語大辭典》(中村元原著), 雖然部帙龐大,對於相關的「阿含詞彙」,不是未立詞條,就是辭意隔閡,用來解釋「阿含詞彙」未稱穩當。本書6-8冊為「雜阿含經詞典」,計1391頁,將近五千則詞條,每則不僅註明經文篇章位置,引用相關漢譯經論,更附上對應的巴利詞句,方便學者,助益極大;據筆者檢閱所及,這應該是第一本大量配上對應巴利文句的專業「阿含詞典」。

  如上所述,本書在所謂「56相應」的結構與「經文補佚」,有待商榷;一本以「校勘」、「註釋」為主旨的書,如無特出的文獻根據,應該避免增損經典、改換結構。書上對其「56相應」的擘畫,並未說明所依據的典籍,一則有「掠人之美」的遺憾,二則令書評者難以品評。

  在註釋方面,《校釋》於漢、巴經文差異的抉擇發揚,有待補強,特別是菩提比丘《相應部英譯》與印順導師《會編》兩書的精義,似乎有不少「遺珠」之憾。

  本書詞典的體裁有待修整,例如,「詞條的釋義不夠明顯」、「引文過於冗長」、「有時列了幾種引文,卻無取捨或評斷」,甚至有冗長的多段引文,最後卻無隻字片語抉擇詞義。筆者對「詞典」的建議是,詞彙之後緊接釋義,引文精準並避免過度冗長;部分詞條詮釋的詞彙過長,可以考量適當的剪裁。當然,由於「詞典」部分應為草創,每年定期的編訂有其需要

  本書的「詞典」雖然可以視為某種形式的「索引」,但是,離一般「索引」的體裁仍然有大段距離。作為一部「學術著作」,缺乏踏實的「索引」應該是本書的主要缺陷

  筆者認為,本書值得閱讀參考,上述齟齬之見,僅作為該書未來編訂的參考。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5010485/

  https://www.academia.edu/23887598/2016_%E6%9B%B8%E8%A9%95_%E7%8E%8B%E5%BB%BA%E5%81%89_%E9%87%91%E6%9A%89_%E9%9B%9C%E9%98%BF%E5%90%AB%E7%B6%93%E6%A0%A1%E9%87%8B_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二):作者要出《简释》和《阿含词典》!

  该书相继被评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第14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最近,阿含学苑博客新书预告:《来果禅师年谱》(修订版,王建伟/金晖编著),《佛典成立史》([日]水野弘元著,2004新版,李立东译)。又,王建伟、金晖二位老师在着手巴利《杂部》翻译工作同时,近期还将推出《<杂阿含经>校释》的简本——《<杂阿含经>简释》,及《阿含词典》。阿含学苑博客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三):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暨王舍城结集2500周年(前486-2014)——《杂阿含经校释》出版(2014年7月)

  原始佛教在佛灭度一百年后产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远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传最力,南传至斯里兰卡等地(现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传至中国(现存有部经典最丰)。唐义净《南海寄归传》谓:南印乃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所传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诸国(今东南亚)皆传有部。二部盛极当年可见一斑

  汉译《杂阿含经》为有部较早传本,由法显从斯里兰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汉译,是北传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而与之对应的南传巴利本《杂尼迦耶》则完整保留了二千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经的原貌,是现存最古老的佛经。惜此珍本自来中国,即以“小乘经”蒙尘,流转千年,次第颠倒、经卷残失、误写误补、面目难辨。直至近代有吕澂、印顺等前辈对此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杂阿含经校释》即在此基础努力拓展,以求还原。《校释》主要成绩有三:(1)编类补佚、勘订足本。依玄奘、义净等译典所记体例,重编类目、还原卷次;以《高丽藏》为底本,《房山石经》、《赵城藏》等近十种刻本为校本,辅以汉巴经论,校勘全文;由巴利本译补两卷佚经。(2)汉巴精对、以古注古。南以巴利三藏,北以本母、阿含异本、有部阿毗达磨、有部律书等文献,互参汇注,不避不漏,集为词典。(3)南北相较、证其同源。全面深入比较研究汉巴早期经论,增改对经,记录证据,显示南北阿含实出同源,同期经典之词、句、文、义皆具极高互释性,令後期经典望尘莫及

  全书工程浩大头绪繁多,作者倾二人之力、尽十余年告成,填补了《杂阿含经》乃至原始佛教研究领域的多项学术空白。本书校点恰当、译语准确、注释精细,不仅恢复了《杂阿含经》的原貌、疏通了经文的滞碍,更廓清了原始佛教的思想结构,令这部沉寂千年的古籍珍本重放光彩

  《《杂阿含经》校释(全八册)》读后感(四):《阿含经》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

  释迦摩尼佛在世时,诸弟子以佛陀金口所宣,传承于弟子间的教授、教诫称之谓“阿含”。《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443)求那跋陀罗译,系佛陀在世时为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开示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的教授、教诫,为修禅者必习的法门

  佛陀涅檠后的三个月,大迦叶率领五百阿罗汉在耆阐崛出的毕钵罗窟举行结集,将佛陀近五十年所传播的教法重新梳理一遍,由大迦叶发问,阿难口诵佛陀一生的教法,从阿难受得四阿含── 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后《杂阿含经》在印度各派中代代传承。此时《阿含》成为佛教“圣教集”、“圣典”的同义语。《阿含》是佛世流传之“教法”,是佛灭后所集结之“圣教集”,师弟之间代代传承,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

  佛教传入中国后,适值大乘佛教兴起,因没有全面理解阿含经,隋唐时期将之判为小教,致使后来的佛教徒很少重视该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对阿含经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保存了原始佛教的风貌,最能体现佛陀出世的本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