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10篇

2018-08-14 05:0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10篇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是一本由船桥彰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92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一):incredible India

  首先的基础分打给作者文笔,然后是作者在旅行中的态度,能够在各种不适中仍然没有轻易说“我讨厌印度”。“疲惫身躯,受骗的遭遇高温的炙烤,旅人身体累积的所有不快,极轻易地就从自身的任性投射到无辜城市。若旅人无知,大可狂妄批评,把自身的无能诬赖给城市。但地方没有对错,我该向粉红城市道歉,是我的眼镜沾染了灰尘,才让你在这三天里委屈失色。”因为没有其他书那些在印度旅行的奇特经历,那些自己发出的阵阵惊呼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也没有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没有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所以这部分没有额外加分心情浮躁读来可能无趣,静下来或许会有些许收获。作者大部分围绕自己对这个国家客观印象行程路线,和自身平淡真实感受来写。看了这么多关于印度的书,也发现了基本上所有去了印度旅行的人都会发出一句感慨:“印度用Incerdible来形容毫不为过。”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二):享乐者的地狱背包客的天堂

  近来的旅行图书市场上,真的有太多太多关于印度的书了,也难怪有朋友会说印度已经让她读得腻了。即便没有去过印度,也多少可以说上一些关于印度关于瓦拉纳西关于恒河的故事来。而我在想,印度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让每个从印度旅行回来的背包客几乎都可以写一本书,关于那片他/她亲身体验过的神奇土地

  在我的朋友之中,R小姐是第一个踏上印度大陆的,2013年春节假期她去北印度走了一趟,回来后跟我分享了很多,她描述的那个印度让我震惊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好奇向往,那是我在任何书里不曾读到过的真实。最后总结下来,去印度的旅人大致有两大类:普通青年文艺青年。至于如何区分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那就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当走在路上听到有人问:“你觉得印度什么地方最美?” 文艺青年的回答是:“拉纳西,beautiful!” 而普通青年的第一反应则是:“当下就觉得beautiful可能还有别含义……”

  读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抱着好奇,想看看台湾人眼里的印度有什么不同。虽然同样都是说中文的,可是台湾人的思维模式还是与我们不尽相同,所以台湾人笔下的印度与之前读过的一些国人写下的确实很不一样。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之前看过的大都是文艺青年们眼中的印度,而船桥彰,他既不是印度达人,也不是骨灰级背包客,他给我们展现的只是一个普通青年眼里的印度,因此也更加贴近普通的旅行者

  船桥彰在文中处处将印度与台湾相比,感叹于印度的地大和人多,感慨于印度的气候和风景……我想他一定是没有来过大陆的。而他的建筑设计师身份,又让他的视角与普通游客区别开来,比如特地跑到香地葛去参观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作品。另外,从他拍摄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建筑和结构执着偏好。书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是作者在旅途中听陈绮贞,同为粉丝顿时感觉亲切想象着印度人听到陈绮贞的歌一脸的困惑模样,这画面实在太喜感。

  要如何来评价印度,真的是很难,就如作者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朋友的那句“印度好玩吗?”于是“印度是个很不一样的地方。” 是我听过的最普遍也最温和的的关于印度的评价,因为它真的跟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一样。我想这正是这个以“脏乱差”闻名的国家能吸引无数背包客前赴后继最大的原因吧。

  印度真的是我听到过被评价的最极端的国家,所以我的结论是:她是享乐者的地狱,却是背包客的天堂。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台湾人也用印度阿三这个称呼啊!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三):一个台湾人眼中的印度

  和我们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人口众多;同我们中国一样,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任务。对于印度,我觉得是神秘的。我们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和中国有上面提到的相同点,我想知道现在的印度究竟怎样。

  关于印度,前一段时间,还是有些不好的印象。就是新闻中提到的黑公交轮奸案,多么丑恶现象,多么令人担忧治安

  不过好奇心还是促使我翻开了这本书。我相信,还有像我一样对印度有这了解渴望的人会翻开这本书。

  一个台湾人,只身游走于印度。在作者旅游的城市中,乌尔布尔、斋浦尔、达兰莎拉……印度的城市名字对我而言,是多么的陌生。我只知道孟买、德里。这本书中有不少印度的图片,这正是我想了解印度的,照片最直观。我们是通过作者的眼睛来看印度啊。在印度一定可以选出很多美丽梦幻景点图片,但本书作者呈现给读者的并不是这样的图片,而是他路途中偶遇的人、风景。不仅有印度人,还有韩国、日本人。这真是最真实的印度,在印度最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作者并未打算为我们给出一个全面客观的印度印象。怎么坐车、住哪里,怎么和巴士司机斗智防宰。这种体验是个人的。

  从作者的笔墨以及照片中,我可以看出,印度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仍然是落后的。比如火车站没有月台,候车厅的乘客没有椅子席地而坐。让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在我们眼里尚且如此,台湾相对大陆,要发达一些。在作者这个台湾人眼里,印度是不是更没有意义去旅游呢?作者用了一个类比,说运动之后很累,但是很爽。所以,即使印度并不发达,仍有可观之处。我觉得作者不全是冲着风景去的,此间有深意

  这本书的收获在于,对印度有了一点了解。如果想要去印度旅行,也可以参考一下这本书中书中旅游经验,比如景点,比如住宿的地方,和印度人打交道的小技巧。还有就是出去走走的决心。未必要去看比自己所处地方发达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总有不同的美在等待着我们。再就是在路上的勇气。只身前往,带着勇气上路。思想有多远,你就走多远。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四):独特的印度之旅

  这本书作者是一位台湾的文艺青年——船桥彰。原来从事的建设设计工作而立之年离开了建筑师事务所,把旅行作为谋生的方式,这的确不容易需要勇气和毅力。世上可能少了一个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但更有幸的是世上多了一个书写优美文字风景的文艺青年。

  作者以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和旅程进行了一次次的旅行,这本书是他2011年3月底至5月初印度之行的观察、感受和记录

  作者的观察是细致的,记录是详细的,角度也是比较独特的,谈及的话题往往是别人很少谈及的或是不大重视的,而作者注意到了,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和描述,给人一种独特的旅行感受。这是一种真真的深度旅行。书中的那些独特的摄影照片,让读者对印度多了一份直观的体验。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谈及印度的铁路交通。在旅行中,作者在印度铁道移动了5230 千米,日夜合计87小时。可以这么说,作者在印度的旅行主要依靠的就是火车。但换算下来,印度的火车时速只有60千米,是比较悠长的。网上曾经流行一种说法:在孟买,火车的搭乘现象相当疯狂,要学会飞跳上车,这样可能挤在门边,简直让人咋舌。但事实上在印度买火车票还是相当方便的,不但网络上可以预定,而且许多大城市的火车站专门设有外国人专用柜台。在印度乘火车施行的实名制,也就是购买火车票时必须在订票单填上乘客的姓名。现在在中国大陆购买火车票也要是采取实名制,出示身份证后购买火车票,而且在火车票打上了乘车人的姓名。当时作者购买火车票时还是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作者的中文姓名用威妥玛拼音法英译以后,包含两个空格一共有16个字符,而预订单上的姓名栏上只有15个空格,只能填写15个字符。这样作者姓名的最后一个字母就没有办法显示了。这让作者看到乘客名单时,让他有一种逃亡的嫌疑犯的感觉,呵呵,有趣。作者是第一次去印度,当然也是第一次搭印度火车,他小心翼翼,买的是3AC与2AC的空调卧铺,怕环境恶劣不能忍受。后来得来韩国女孩在SL(无空调的卧铺车厢)车厢中过得怡然自得时,出路经济上的考虑,作者后类也是只搭乘SL了。这样能更好地体验印度人的真实的生活。 对作者来说, 无空调卧铺车厢才让他真正体会到印度火车丰富的空间。三层的床位中间层,收起时可以成为下层床位的椅背,下层床位则是三个乘客共享的座位,而最上层则固定不需改变。如果游客想把自己安静隔离,可以订票时指定最上层床位,这样居高临下可以静静观察车厢内人来人往的铁道文化,更是乐趣无穷了。怪不得这样火车卧铺里的空间语言模式,比泰姬陵还让作者感兴趣

  对作者来说,“景点”真的只是旅途的配角了,把自己真正放进旅途中,风景更是无比美好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五):神秘的国度——印度

  印度,总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各国的背包客。不同人眼中的印度同样是不一样的。即使我没有去过,但从那无数的作品中,对印度还是形成了我特有的感触。余秋雨眼中的恒河,是脏乱不堪的,简直无法与神圣挂钩,但那仅是他眼中的恒河。印度的禅修,那份执着于神圣,那份不容争辩的魅力永远让我心中保留那份美好。印度的贫穷,印度贫富差距悬殊,让这个国度更增添了无穷的想象力

  中国国家地理旅行类图书总是很打动我,这些书质量比较高,层次也比较上乘。读后不会有失落感,带给我的总是满足。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讲的是作者作为背包客游走印度的经历,印度的旅店,在印度打车,在印度乘火车,在印度吃……通过台湾与印度对比,作者能够客观地对印度的一切进行评价。心情决定旅途的一切,当放下有色眼镜,以纯净心态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或者丑陋的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人不同,自然行事就不同了。作者感同身受,行走在印度,接纳这个神秘的国度里的一切,把所思所见行诸与笔端

  在印度,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景,那些风景照片,那些人物照片,在作者的眼中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同肤色,但本性善良,人存在于世界上生存成为第一本能。这本书可以成为到印度旅游的指南手册,它告诉我们应该怎么乘车,如何跟司机讲价,居住在什么样的旅馆里更合适等。

  从作者眼中的印度我们能够了解印度相对来说还是落后的,人多,自然就乱,再加上管理不善,自然脏、乱、差了。不过,一个国家的发展,不管快还是慢,总归会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古老生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历史文化,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去粗取精,印度一定会更好。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到印度去旅行,一定有其理由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特色,能到不同国家,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能够摆脱暂时的困顿,到不同国度里改变自己的心境,让生活有一些变化,这本身就足以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来。感谢作者把一路风景与我们分享。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六):依照信仰的旅行

  在我的记事本里,有很多关于未来不切实际规划,那些规划写在我的小本子里,闲暇时候会拿出来看看。我对那些计划能否真正执行始终保持着一个不置可否的态度,因为现实总是以各种不容置疑的理由让我把它们一再搁置。

  我相信如我一样的人一定很多,看到朋友或他人又去哪旅行了,抑或是看到哪本有意思游记读本,心中难免会有种跃跃欲试冲动,但是,能够真正走出去或者说真正走出去的人几乎寥寥无几

  对于这个问题我和朋友做过很深入探讨结果惊人相似,那就是早已成年的我们有太多的责任义务,正是对这些责任和义务的过分担当,决定了我们很难轻易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境况。于是在我们的生命里,梦想永远都是梦想,无法照进现实。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是一本梦想成功照进现实的游记作品,来自台湾的建筑设计师船桥 彰带着一种对未可知的异国文化朦胧的向往,也带着旅行者去同求异的祈愿,懵懂启程了。其实他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就从他连登山包都是从朋友那临时借来救急这件事看,我敢肯定他不是什么标准的背包客,此次印度之行出发前也必定经过挣扎惶惑

  在印度,他每天都一如往常,依照自己的信仰用自己的方式感觉印度和它的每一个城市,他不会像其他游客一样急躁地拍下各大知名景点,而是努力记录结构与光的美丽剪影;他旅行的速度密度也不同于那些来去匆匆的游客,从始至终都是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感受;另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发现他的视角会更多地落在建筑设计风格以及平常物件之上,甚至是旅行中偶遇者笃定或迷茫的眼神,也能引他游离遐思。这一点对于一个一不小心就流于走马观花的旅行者来讲,多么难能可贵。

  船桥 彰是依照信仰去旅行的,读他的《印度以下,风景以上》,我似乎也完成了一次与信仰有关的印度之旅。可以说教科书上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名字,都以她们独特的姿态方式绰约而来了,这是传承着印度土著历史与文化的印度,也是从大到建筑物的分割、公共建设的装饰艺术,小到餐厅的菜单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英国殖民味道的印度……船桥 彰让看到了印度土著都期待着生命的最后时刻,归于恒河,并伴着信仰顺流而去的极致浪漫。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印度的认知。

  其实我对印度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旅行者的游记作品,不过我发现,对那些褒贬不一的作品阅读得越多,我眼里的印度就更增加了几分神秘增加了几分吸引,它的多面令人讶异。不过我相信正是体现在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之上的绚丽的多样性才是吸引人不断走近的根本原因。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七):《印度以下,风景以上》别样风情印度旅行地

  一向喜欢看中国国家地理的旅行类书籍。总结一贯以来对这个品牌的认知:良好的口碑,值得推荐的作品,赏心悦目的风景照片,寓意颇深的文字讯息等等皆是我的爱,所以国家地理的作品基本上也皆是我的菜。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通过一个类似对比反差形式的书名带给了我一段难忘的印度旅途。尽管从未去过印度这个国度,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让我对这个国家其实并不是很有感觉。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里的诸多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里的众多风景人物片段剪辑在这本 旅游随笔中咄咄逼人地展现着不一样的味道和万千的风情来。未读之前是好奇;读完之后是感叹。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走入的是一个真实,贴切,实实在在的印度国家,我们更在感悟着这个国家的一切气息的同时品味着难能可贵的真实生活和人生感悟。

  作为这本作品,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逐一展开了一段关于他的印度旅行记载。最初的台湾生活失意,到随后的抛却一切踏上印度背包客旅行之路。通过三大板块的内容逐一细述着一个独特的印度。跟随着作者的脚部,书外的读者也在共同走入这段独特的旅途。在这本书中,其实有着诸多颇有哲理的话语。类似于“至于偶被印度选上的人,才有机会踏上印度”.最初看到这段话,我其实很是诧异。去印度旅行,只要有足够的资金,谁又不能成行呢?但是深入地阅读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于作者这段话语的别有深意。旅行只是一个过程,但是旅行之中的感想才是值得品味的重点。我们了解印度,不是就风景而看风景。我们深入印度,实则是透过风景领悟印度的深意。在作者的文笔之下,我们透过人物和景色见证和了解着这个亚洲国度。脏,乱,闹。而在这些也许让人不屑的背后更有着散发着神圣,古老的,宁静,好客等的另一面。也许这很难用文字去剖析,但是这正是作者试图通过他的旅程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从台湾到印度,再从印度回到台湾,生活的环境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原本的心态和想法。因为到过印度,所以学会品味旅途;因为游过印度,所以感知到了它的神奇。

  于《印度以下,风景以上》一书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跟随着作者共同置身于这场别样风情印度旅行中。赏风景,看印度,悟人生。好不惬意和痛快!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八):离开束缚,到达自由

  现在说起印度,身边的许多朋友便撅起嘴,之后说,太乱了,乱到坐公交车都能产生强奸案件,六岁小孩也不放过,太恐怖了。一阵寒颤从他们身上涌出。但依然有人向往,更有人前行,并以此为信仰。有时候前行的那个地方,不是因为它有多文明,也不是因为它有多美丽,当然许多情况下不是想看它有多糟糕,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对它民族与文化的探索与发现。或在当下,才能更加明白自己内心所向往的自由,与明白枷锁在自己身上的束缚。

  拿到书本看着封面,再看具体内容,有种在阅读《LonelyPlanet》的感觉。很自然的画面,完全是不加修饰的真实。人物的笑容是不掺杂做作,不掺杂色彩,不掺杂利益,笑得纯朴,纯真干净。他们眼中有渴望,有忧伤,有怅惘。希望发展为他们带来文明与财富,但依然有歇斯底里的野蛮,这便是印度。

  没有月台的火车站,在候车室只能是席地而坐的如同篝火晚会般的候车人群,沿河而建在入夜时候虫子在床上乱爬的旅馆,以至于在回到台北的作者先生即使把曼受雷顿涂满一身也未能消散的红斑点点。但这样在别人看来的荒野生存足以让他回味一辈子的旅程,写在车票上的气愤心情,笔记本里的行程表计划表,遇见过的忧郁年少,见过的不文明和野蛮,与三轮车司机讨价还价的招数,在恒河边的旅馆上的美年达写上中文……虽然他在书上说回来后对着朋友室友说了两年。在我看来,一段有意义的旅程,就好比一个影响你的挚友,即使不能和你日夜相伴,与你相距甚远,也会感到犹在身旁的温暖悠长。

  很多人说,给自己一场远行,是为了出发找到自己。最初的自己,最真的自己,最美的自己。一旦觉得有束缚,便发觉现在的自己不是自己,不想妥协,于是乎就来一场出走说要找回自己。要找的,其实是自由。即使你看过了最美的风景,见识过最为高度的文明,没能享受当下带来的自由,便不能找到你想要看见的那个自己。就好比曾经看到一位TAOBAO小老板写过的一句话说,最好的人生,应该是顺流而下,遇石激流,遇湾奔腾,遇海融合。

  《印度以下,风景以上》读后感(九):旅行是一种态度

  回家的路上,公交车外的风景日日颠扑不变地闪过,这就是我的生活,早上送孩子去学校,自己独自回家,每个清晨都是这么微凉的风打在身上。想起正在读着的《印度以下,风景以上》,有一点惆怅。对于旅行书籍,我总是忍不住有一丝窥探的欲望,但是在今日却又多了一缕惆怅,究竟是什么在驱使我不断地追逐着旅行这个词的深意?我是一个路痴,至今为止从没有独自上过路,从前我以为自己会安于这样的生活,可是读的书越多,我便越找不到那个安静的自己。在我的心底,似乎藏着另一个我从来都不认识的自己。

  印度,几乎就是贫困,落后,无知等等的代名词,他们那蔚为壮观的火车人群,近段时间层出不穷的强奸事件,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却一直不能阔步向前?几乎每一个踏上印度土地的旅行者都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旅行更像是一场冒险。可是人总是喜欢向着那不可知的命运迈出脚步,四平八稳的旅行,似乎不再能满足人内心深处的欲望。

  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态度。选择哪一条路,都与自己的内心有关。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让贫瘠的城市生活变得精彩起来,也就充满了许多坚定的意义。一路上所遇的风景,一路上所遇的人,他们都会成为你的风景,而你也是他们永恒的风景。你走向他们,他们在那里等你。这便是旅行,我们互相闯进对方的视线与人生。

  说到印度,便摆脱不了恒河,摆脱不了泰姬陵,摆脱不了印度的人与烈日,摆脱不了铁道与车轮车还有旅馆。沉重的古老与缓慢的文明一同前行,旅行者在古老中期待文明,又在文明中失落古老,但是我们无法要求哪个国家停止前进,谁都拥有让经济发展带来使得生活的权利,只是那与旅行者的期待不尽相同。所以旅行,也许就是向着更古老的地方前进的过程,看过的风景将被远远甩在身后,然后成就我们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作者系建筑系毕业,写的文章有理科生的严谨,但又不失文科生的优雅情怀,于是这文章处处便可见如水般流动的情思,引你走向印度风景的更深处。他说恒河,我看得见光线,说得出颜色,却怎么也无法用字句表达恒河上无边无际的沉静与缥缈。其实,所有的风景不都是如此吗,每一个旅行者都走在自己的人生中,而读者读到的也都是自己心中的恒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