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智与情感》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理智与情感》经典影评10篇

2017-10-14 21: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智与情感》经典影评10篇

  《理智情感》是一部由李安执导,艾玛·汤普森 / 凯特·温丝莱特 / 杰玛·琼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智与情感》影评(一):灵魂频率相同的人才能彼此听见吧

也许是以为爱情是人生第一次可以自由选择的单属于自己的情感,才第一次感觉到理智与情感的交锋,当我的理性里面只是一团空气的时候,思想也没找到边旁部首,说出的话和听过的话像飘进理性的碎纸屑,尽管我不理解含义却感觉新鲜极了。最终纸屑被排挤到一边时,剩下的一大部分是稀薄透明的空气,反复忆起那些残屑飘荡的画面不会带给我思想上的一点灵光,或换个答应世界的模式,却消耗让理性的容量更狭小与阴暗。殊不知,我有过的,并不会失去,都已经留在我人生的节点里了。会失去的是不属于我的。

当初我凭着感性鼓动着一腔勇敢,抓住一叶纸就希冀它会是通向未来的车票,想着我和他会披荆斩棘走到车站,想着我们会一起看见沿途的风景。然而我们没有拿到同一车次车票的默契,只是寂静的结束关系如黑暗里一片湖的两岸。这边翻云覆雨对岸可能天朗气清,连天气都无话可谈了。

怂字心上二人。花里胡哨的泡泡已经没有根据再吹起来,怂字二人剩一条心,是那个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的。感性含笑低头:好吧,贪吃,贪玩,贪恋。理性说:然自私自大,他聪明幽默有热爱。感性争辩:他和我一样会自卑孤独呢。理性回:只是频率不同。

我喜欢叶芝《当你老了》里的场景,却没有虔诚的灵魂。

我希望去教堂洁净我的灵魂,却向天父祷告了一堆愿望。

我渐渐明白,感性是天然的,赤诚的体验热爱 悲欢 色彩。理性是真空的 去经历去获取属于自己的经验,明辨是非能力。而人是需要时时剔除和清理的系统,灵魂才得以归于宁静。

写给我的20岁:灵魂频率相同人才能彼此听见吧。

  《理智与情感》影评(二):为布兰顿上校,为艾伦里克曼

因为李安和原著看了这部影片,被艾伦里克曼的布兰顿上校迷住了。

他很晚才出场。三四十岁的男人,家里有产业,参加过战争,却因为各种原因孓然一身。在一个午后他应邀去挚友家做客,远远的听到一个柔美的女声从挚友家里穿出来,softly softly,如同一缕阳光照射进他多年冰封的心。他不由自主走近,从房门外看到了那个声音的主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在柔光下散发着灿烂的光辉,他呆在门口,一眼万年。

天真,她善良,她对爱情有着无比美丽的憧憬期待爱情像龙卷风一样席卷过来。他知道,她不会考虑他。于是他只有默默的关注她,默默的,任何时候都保持着绅士的微笑。她打保龄球,他就默默替她捡球。她在河边采野草,他就默默的递过小刀再一言不发离开。他用他那天鹅绒般的嗓音给她读十四行诗,但她却嫌弃他平淡如水没有激情。他邀请所有人去野餐,甚至包括没有交情的她的心上人。她要单独跟心上人出去兜风,他就默默的扶她上车。虽然他知道那个男人不一定靠得住,但仍然希望她能得到所期待的爱情。

他对她如此之好,人人都知道他爱慕她,但她爱着另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最终被那个男人伤了心,急火攻心差点儿病死。他不眠不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把她救了过来,终于等到了她的一声“谢谢”,心满意足

最终她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不再天真,试着去接受了他,试着习惯听他用不温不火的声音读诗,试着享受平淡安稳生活。也许她终究不会用那种热烈的感情来爱他,但我知道他一定很满足,能够呵护这朵鲜花,一直到老。

  《理智与情感》影评(三):红色与蓝色间,选择过度的紫色

淑女与绅士于蓝天绿地之间的屈膝躬身和信步漫走,波澜不惊心灵契合--理智的艾琳娜一直将这份爱藏在心口,最后听到心上人没有结婚也一下子喜极而泣哭得像个孩子

钢琴伴随歌声,宣泄情感念诗,草坪上咯咯笑着转圈,雨中的十四行诗--玛莉安的爱也一直如此热情奔放,最后天真烂漫却被现实抛弃。

情感至上的妹妹学会了理智,

理性主义的姐姐释放了情感,

电影也于此圆满。

可是呢,生活毕竟不比电影,

理智不止于隐忍,随性也不近于疯狂

美好不会一直盘旋在原地等待,爱情也并非永不变心。

理性与感性,总得永远思考着,平衡着。

  《理智与情感》影评(四):幕后花絮

片中原本有一场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吻戏,但后来被删掉了,因为汤普森写这个场面仅仅是因为她想吻休·格兰特。 据艾玛·汤普森回忆,当拍摄片中布兰登上校(艾伦·瑞克曼,他还演过《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骑马走近埃利诺和玛利安时,很多次的拍摄都被马给搅坏了。因为那匹可怜的马得了胃胀气后来同期声经过处理去掉了那些放屁的声音。 剧组人员不得不经常跟英国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斗争。 电影是1995年4月19日开拍的,而艾伦·瑞克曼1995年5月1日才加入剧组,他第一天上戏,却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一头雾水。 当哥伦比亚公司把艾玛·汤普森的剧本拿给李安时,他还从没读过任何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理智与情感》影评(五):经典语录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郭敬明 情绪这种东西,非得严加控制不可,一味纵容地自悲自怜,便越来越消沉。 ——亦舒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五月天 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雨。 ——刘墉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郭敬明 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郭敬明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郭敬明 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 ——七堇年 我们都要面向太阳,骄傲的活着。 ——饶雪漫 原来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八月长安 爱情像糖衣,我囫囵吞下,享受瞬间的甜蜜。 ——饶雪漫 蚌将沙粒变成珍珠 苦难才能让人成长。 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张小娴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理智与情感》影评(六):写在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之际

今天是奥斯汀逝世200周年纪念日,我刚好在火车上看完她六部小说改编电影的最后一部。这六部电影也是我这半年最主要的观影记录,我从中获得了些许宣泄与安慰是的,她是治愈的,全是大团圆结局,所以女生喜欢。这时才完成这件事,每部还只看了一个版本,似乎有些迟了,对我来说又也许是刚好。因为十几二十岁的我,是不懂她的小说的。不懂讽刺,不懂幽默,更不懂爱。奥斯汀是理性的,所以她终身未婚,这一抉择来自于她精辟的论断,婚姻幸福需要财富为保障,也需要灵魂伴侣遇见。正如她小说中的人物表现的那样,精于算计或感情用事男女遇见其一就匆忙妥协,而内心无比强大的她做了对的选择。看完《简.奥斯汀的遗憾》,最打动我的是充满阳光的房间里,她给友人写信说,“I am all alone, what happiness!”一个人可以强大到不受孤独所侵袭,真是让人羡慕。睿智美丽幽默的她的确错过了一些原本可以走向婚姻的爱,也不一定是遗憾的,她只是清楚自己的每一步,平静地迎来了它的结局。 她的小说都是全知叙事,这让电影改编的难度不大,电影对人物的直呈又淡化了小说的讽刺,正好合了我的胃口。(不喜欢讽刺的表现方式,它意味着不厚道或太骄傲,虽然它能给文学的表达增加味道)所以当我们看到《傲慢与偏见》班涅特太太的功利或是《诺桑觉寺》里伊丽莎白的虚伪时只是会心一笑,心里说,噢,她是这样一个人,而不会有太多鄙夷。反面的角色也往往出场时就让观众有所觉察,所以真面目揭开时也不会有太多随正面人物被愚弄而产生的憎恨。所以人物性格虽鲜明却不锋利,年代久远却仍有真实感。每一部的女主大概都有奥斯汀的影子,中产阶级适婚女孩,有真爱出现,险些错过,终成正果。当然每一部都有位温和善良正义的绅士,主角一定是女性,《艾玛》女主最迷人自负,《曼斯菲尔德庄园》女主最谦逊内向(2007版这部选角太差,挑战了我的审美),但所有主角都富有才华,聪明善良,得人信任,她们口中常说出睿智的语言,让人莞尔。所以观影过程很大程度都因为女主的表现而愉悦。 大概得益于小说的节奏,影片也都是紧凑的,虽然描写的是平常生活,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却无法走神。并且最好的几部,《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和《劝导》代入感比较强,观众往往由于担忧人物的命运而感到紧张。小说经久不衰的秘诀在于它的叙事,虐心的误解和等待之后,全秉承了莱辛《拉奥孔》里说到的在富于包孕的一刻戛然而止读者和观众情绪融入主角达到高潮时感到意犹未尽,也因为结局的美好可以满意放下书或者离开电脑。 最喜欢的是《理智与情感》。李安从不让人失望。虽然主角的年纪是硬伤,可是同时为编剧的女主艾玛.汤普森凭着她对角色的把握弥补了略显岁月痕迹的样貌。这部小说的有声书是我当年练泛听和发音的材料,对主角的名字再熟悉不过,然而看电影时情绪起伏之大超出自己的意料。镜头、配乐我不懂,但我相信是李安的对二者的掌控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最重要的大概还是主角的品格,感性的玛莉安娜固然讨人喜欢,理性的埃莉诺却是我心中最爱。我在短评里写:“她终于等到他了;他终于等到她了。我的感性心疼了谁的理性。”隐忍是一种高贵的品格,是强大理性支撑下的克制,是内心泪流成河的平静外表,得体仪态。人是感性动物,女性尤然,真的隐忍很少有人能做到。《劝导》中的安也有类似的品格,但她因年轻时的盲从而带有瑕疵,似乎是自己造就的命运,也因此减低了观众的同情;埃莉诺却是一如既往的顺从着命运,承担,体贴,将自己隐匿。虽然早知道结局是令人放心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好女孩终被眷顾,她失控的大哭也让我笑中带泪,心疼不已。 现实比艺术残酷。命运往往不像奥斯汀那样善待她的人物。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得到英国文学的启蒙,如今他教我的关于文学的知识似乎忘得差不多了,却奇怪地一直牢记地震的那个下午他在草地上对懵懂的我们说的那句,门当户对很重要。他说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Happiness in marriage is entirely a matter of chance.”(Pride and Prejudice)遇见门当户对灵魂伴侣的几率有多大?全靠运气。倘若命运没有眷顾你,问问自己可有勇气如埃莉诺般不再期待,或如奥斯汀般享受孤独的喜悦

  《理智与情感》影评(七):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Sonnet

一直觉得对于经典作品改编,没有看过原著,是没有话语权的。今天重温1995年李安执导的《理智与情感》,作品中各式人物与精巧情节,虽时过境迁,在不屑理会故纸堆与推崇快消的现在仍让人触动。希望拜读简奥斯丁的原著后有更精细的看法。



自从遇见,忘记自己

影片的主线是玛丽安娜的爱情挫折与蜕变。她是天真近乎愚蠢的,纯粹得毫无掩饰,又是感情饱满而炽烈的,被爱人威乐比抛弃后深深受伤,她无疑是情感(感性)的代言词,从指责姐姐埃莉诺的过分理智,到被奋不顾身的感情伤害后回归笃定。饰演玛丽安娜的凯特温斯莱特当时才满20岁,尚未因泰坦尼克号名声大躁,一脸的青春泽啊

英国多雨的午后,玛丽安娜与威乐比的相遇浸染着诗歌氛围,威乐比的相救有几分中世纪英国骑士风度的遗风。他们都喜欢莎士比亚的诗歌,“Love is not love/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Sonnet 116).但这首诗从一开始似乎就暗喻了这场感情的欺骗结局。当姐姐指出不要在不了解时投入过深时,玛丽安娜自信的回答:“It is not time or opportunity that is to determine intimacy;—it is disposition alone. Seven years would be insufficient to make some peopl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and seven days are more than enough for others.”

一往情深的玛丽安娜就像走入童话世界的孩子般,他们一起骑马出游尽情欢乐,她毫不理会村庄中别人的指点碎语。她对威乐比的感情与专注毫不怀疑,后来只身回到伦敦的威乐比与富有的盖小姐婚讯传开后她还想替他辩解;直到收到威乐比的亲笔信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从来没有在这份感情中做出过任何明确承诺,这时的玛丽安娜由期盼、失望转入绝望,这场感情从一开始似乎不过是一场游戏,这是她难以接受的。

布兰登上校揭下威乐比的伪装:他的养女也曾被威乐比抛弃,她托付孩子后远去;被剥夺继承权的威乐比不名一文,因此急着与身价5000英镑的盖小姐成婚,从而保住家产。或许玛丽安娜并非一厢情愿,可是她此刻已经陷入过深。生下孩子的玛丽安娜来到与威乐比初见的地方,布兰登上校在雨中将她救回,几乎重演了当初的剧情。一场大病的她终于将一切留在了过去,从连绵的阴雨中回到阳光中。如观众所料的,从始至终关怀她的布兰登上校最终与她结为眷属。

无法说玛丽安娜最终的决定是否符合她心意,在婚礼中导演特意给了威乐比悻悻遥望的镜头,似乎暗示比起容易盲目的激情,持久与责任更为可靠。玛丽安娜从最初的感性与任性,到做出理智的选择,并不是表明情感浪潮最终究会褪去,被理智的止水所取代,毕竟布兰登上校所欣赏的就是她的独特个性。只是她的角色从无牵挂负担的少女转向了母亲,只关心自己痛快不是作者时代所认可的。或许理智与情感并非完全对立,在不同的心理权重时而倾向不同而已。



不打扰,无我的克制

在影片中,毫无疑问姐姐埃莉诺是理智的代名词,分别后从不打扰远去伦敦发展的爱德华,任由旅居乡下使詹宁斯太太八卦,从露西小姐口中得知原来他们早已私自定下婚约,也是淡然不动声色的。回到伦敦时,百转千回终于再会,爱德华拜访时恰好露西在场,她最大程度地保持礼节,一句Mr. Ferras ,近乎客套与萍水之交,因此在爱德华婚约公布大家处于惊诧之时,她反而最为淡定。在爱德华被愤怒的母亲取消继承权时,她仍转达朋友布兰登上校的帮助,使他满足成为牧师心愿,并能够完婚。

埃莉诺的克制近似无情与冷漠,与妹妹玛利安娜就像一条线的两端,每一次玛利安娜的冲动与受伤都由她来抚慰,妹妹批评她:“Always resignation and acceptance. Always prudence and honour and duty. Elinor, where is your heart?”。她在家庭的位置是大姐,在被姐妹与妈妈赶出家族府邸生计捉襟见肘时,她需要精打细算维护一家开销;寄居篱下的生活中,她仍以高雅的气度与行止获得好名声,譬如饭桌上世俗与聒噪的詹宁斯太太,从不抱怨,最为鲜明的是伪善的露西,后者一次次倾吐自己与爱德华的感情与其家族宠爱,造作与表演真让人作呕,最终在爱德华被取消继承权时投向他的新贵弟弟也算表里如一。

埃莉诺真的冷血与冷漠吗?当戏剧尘埃落定,被爱德华告知并未成婚,且他终于表白时,她积蓄太久的感情如溃堤洪水,伴随着交织的辛酸与释然而下,泣不成声,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时刻,再也没有必要为谁而割舍。不禁想起一句老歌歌词:“直到感觉你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直到实现变得模糊,直到不能呼吸,让我们形影不离”。两个重视责任的人,不负其他所有的人,唯独让彼此受尽委屈。也还好,他们在理智经过世事变迁的磨砺后,初心不改。

埃莉诺的情绪总是自我消化的,她的喜怒哀乐似乎不露踪迹,将关注投向了妹妹的情感痊愈,朋友家庭的圆满,让人感到安稳与信赖,因而总能够在关键时刻获得援助,上校对她们一家的出手相助与她本人离不开的。我一度以为这两人会走向一起,事实证明两个太相似而无我的人,很难在彼此中找到寄托,因而只是朋友。

其实,布兰登上校也是理智的代言人,从始至终帮助三姐妹一家,最终使玛利安娜走出情伤并与其成眷属。上校大概从第一次见到歌唱中的玛利安娜时已倾心,对于逐渐与威乐比坠入情网的她只是任随与包容。隐忍的他曾经历过爱人与养女的悲惨故事,“I knew a lady very like your sister—the same impulsive sweetness of temper, who was forced into a better acquaintance with the world. The result was only ruination and despair”. 或许他在玛利安娜身上看到了昔日爱人的影子。他相信让玛利亚看清现实只会毁灭她,历经岁月磨砺的上校给予玛利安娜的不是让她痴狂与忘我的激情,而是一份诚挚与温暖的关爱。(声音真的很酥啊)



不可逾越的障碍

影片的潜在线索是背后家族财力的变化。由于妇女没有继承权,被逐出家门的三姐妹与母亲不得不寄人篱下,从高雅的上流生活到与白丁相交,沦为没有身份的乡下人。母亲们都盼望着孩子在一桩婚姻中飞黄腾达,爱德华母亲的期望与对姐妹一家的轻蔑,姐姐的犹豫与隐忍,威乐比的背叛,露西小姐的喜新厌旧,宴会中的谈资,都受到了财富或者说阶层的无形支配。虽然玛丽安娜由情而动,一开始家人对威乐比家世的谈论与兴奋也透露了对自身阶层的不乐观。

在《简爱》中,简对罗切斯特也是始终保持克制与礼节,但是她足够勇敢地说出那段对白“"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 Do you think I am an automaton?--a machine without feelings? and can bear to have my morsel of bread snatched from my lips, and my drop of living water dashed from my cup?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and full as much heart!”。最后简获得叔父遗产而完成了阶级攀升,而罗切斯特因为家庭悲剧与大火而陷入困顿,简仍选择不离不弃,最终收获家庭完美结局。作者以财富地位的置换似乎要证明爱的超越性,然而大团圆是建立在女主的阶级提升与忠贞前提上的。

类似的,《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与爱德华终成眷属虽然不是在女主阶层改善的前提下,却是在爱德华被剥夺继承权,且凭借埃莉诺帮助获得教职之后达成的。威乐比因为维持阶层的焦虑而背叛感情,露西小姐因为改善阶层的欲望而令攀高枝,似乎都证明了阶层的不可逾越性。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与归属,也就产生了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人心动,让人叹息。

  《理智与情感》影评(八):is love a fancy or a feeling

is love a fancy or a feeling,it is immortal as immaculate truth…

戴小姐克制,理性,她怀着巨大的善意听史小姐和她讲心里话,没想到讲的却是她喜欢的人竟然有婚约,这个人还是史小姐,史小姐藏着心事的心里充满甜蜜,戴小姐只能握紧心事和痛苦。玛丽安热情,奔放,她爱的热烈,她相信爱就像朱丽叶那样,在伦敦,和心上人相遇,惊喜,疑惑,暗淡,愤怒…温斯莱特这段演的太好,说变心就变心,算哪门子爱情…她在山顶念着这首诗,玛丽安病倒我的心也跟着碎了,好在她醒了过来,找到了她的真爱,可是戴小姐怎么办呢,爱德华告诉她一切真相时,她一下子站了起来,得到爱的人没结婚的肯定答案,不能控制的哭出了声,爱德华爱的就是她啊,她含泪笑了……

  《理智与情感》影评(九):我来找穿帮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穿帮镜头

玛莉安弹《The Dreame》这首曲子时手指跟音乐对不上。

布兰登上校送给玛莉安一架钢琴,先是用马车运来,然后又人力推上花园的小路。结果,玛莉安收到琴立刻就开始弹并且音准很准,这在调音师没有出现过的情景下似乎不太可能。

婚礼上布兰登上校把袋子翻了个遍,并把所有的硬币都扔了出去,当他第二次翻这个口袋的时候又从这个神奇的口袋里扔出了更多的硬币。

·当小提琴手离开教堂时,他带着一个护鄂圈,而直到20世纪小提琴手才开始使用护鄂圈。

  《理智与情感》影评(十):幸福什么

这部影片作为《傲慢与偏见》的姐妹篇,和它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有相似的爱情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这部影片有两条主线,分别通过两姐妹艾琳娜和玛丽安的爱情展开。可以说这两姐妹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她们两姐妹截然相反的爱情观同样遭遇了爱情与现实的冲突,最终也各自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玛丽安作为妹妹对于生活,爱情有无限好的憧憬。通过一段她与母亲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她对于姐姐爱慕的人爱德华的评价是“太严肃了”,她对于姐姐的爱情说“如此相敬如宾就能满足吗?”她说“爱一定要热情如火,就像是茱莉亚,亚瑟皇后一样。为爱而死,有什么比这更荣耀。”当她的姐姐对于自己和爱德华之间的爱情犹豫不决,因为自己和他的地位差距苦恼时。她问她姐姐“你爱他吗?”我认为她的爱情观是正确的,然而爱情与现实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爱情又有多少呢?不可否认,玛丽安确实是太不理智。她期待的是像白马王子那样完美的人,所以当她遇到年纪稍大的布莱登时,她毅然的因为年龄问题而拒绝了他。而当她遇到了和她一样热情的卫乐比时,她感觉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然而她不知道现实中的白马王子并不完美,他也不只有一个公主,迫于现实而要娶一个并不是自己所爱的人。玛丽安也终于被迫接受了现实,并开始明白现实与爱情的冲突,学着姐姐变得理智。最终也发现了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布莱登的爱,最终获得自己幸福。虽然在一开始玛丽安十分不理智,但是从之前别人故意撮合她和布莱登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并不喜欢被别人左右,她有自己的思想,也很独立,这一点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很像,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而相对的她的姐姐艾琳娜则是太理智了,虽说在那个时代保持理智是十分明智的选择,然而太过理智未免让她显得有一些被动,不善于争取。当她的妹妹问她和爱德华的事时。她回答“不否认他很好”,“非常尊敬他,喜欢他”。她的回答都很中立,但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对于爱德华的感情不仅仅于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她确实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很谨慎,并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外露得太多。当她的大嫂表示“如果他所爱的人不是门当户对时,不会给他分文。”她也顺从母亲迅速地搬到了迪凡镇时,当她的妹妹们都怂恿她邀请爱德华来时,她也只是答应一下。当她的妹妹玛丽安在努力地与卫乐比联系时,她只是默默地在思念爱德华。她比妹妹要内敛很多,但这也造成了她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然而,最后迫于爱德华和露西的“婚约”,她也从妹妹那里得到了>勇气,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并接受了爱德华的求婚,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像玛丽安和艾琳娜的嫂子所说的那样“光靠感情未必会找到适合对象”。然而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理智与情感很全面的概括了正确的爱情观,也为生活带来了启示,引人深思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