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8 20: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10篇

  《开膛街 第一季》是一部由汤姆·森兰执导,马修·麦克费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一):重口味版福尔摩斯

  Geek风真是近年流行大热,远的有《生活大爆炸》、CSI,近的有《神探夏洛克》,还有美版《大侦探福尔摩斯》,主角一律是科学怪人,懂得各种高精尖的科学知识,动不动就做个试验来解决问题性格里各种任性不谙世事和反社会.,这种曾经被主流社会厌弃的性格如今成了新时代的宠儿。

  可能是受《神探夏洛克》大受欢迎的启发,BBC很多新剧中都可以看到迎合Geek风流行趋势的痕迹,连《队列之末》这样的古典剧都安排了一个爱给《大英百科全书》挑错的主角。而新上线的侦探剧《开膛街》简直就是复制《夏洛克》的模式。

  《开膛街》有着普通侦探剧的外壳,但有着科学怪人的内心,后者使快被人挖掘尽了的侦探题材焕发了新的光彩。到目前为止播出的几个案子,大都是高科技(相对于当时的时代)犯罪,比如第一集的电影技术,和第三集的投毒造成瘟疫假象。而破案手法更是与科技手段相关。剧中的法医杰克逊在几个案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医学、生物学、药学、化学无不熟谙,看见专用验尸房就跟看见亲人一样亲切生活中则像二流子一样蹭住在妓院,靠赌博和被女人养为生,他的天才与反社会性格使其风头甚至超过了第一主角瑞德探长。而瑞德探长也不含糊,他懂得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制作简易炸药;会用抛猪的尸块做实验回溯碎尸的来路;还能迅速观察到室内外长度的差别,以此判断出有暗室。这些细节和手段,都让人联想起福尔摩斯,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伦敦东区版的福尔摩斯——尽管他们不会基本演绎法。

  看多了上流社会的伦敦,这部片子给你看看底层的伦敦。伦敦东区,尤其是故事发生地白教堂地区,在19世纪末是穷人的聚居区,街道肮脏阴暗,妓女、乞丐、黑社会比比皆是。在这里发生的罪案,也和福尔摩斯办过的那些委托人家家有佣人的案子有很大不同,这里的更凶残,更极端,口味更重。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重口味版的福尔摩斯——一上来就是地下拳击比赛和被打掉的牙齿,几乎每一集里都充斥着残破的尸体和拉出来的肠子,连涉及到性的部分都是SM口味。相比近期热播过的其它英国古装剧集,虽然它一样拍得讲究,一样忠实还原19世纪末的街景、服装、生活习惯,但它显然没那么赏心悦目,而更接近狄更斯笔下那个阴暗、潮湿、街上跑老鼠的英国。这部剧的演员选择和化妆也和白教堂地区很搭,个个都是一副长期与生活挣扎斗争的长相。所以虽然它情节很抓人,看这部剧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二):怎么看都是为蒙骗那些没怎么看过青漫的英美党而改编的冷饭剧= =

  目前看到第五集,主要是出于对CSI这类科普成分推理剧以及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喜爱才追的。当然,看滚滚圆(达西?)探长和他的机关枪语速也是个key point。

  第五集为止,唯一感觉到的就是那股比弥漫在伦敦的雾霾还要浓的日漫风。【拥有历史的精干探长+忠犬部下+亦正亦邪的神奇伙伴】这种铁三角梗别说青漫,就连少年漫画都用滥了好吗?如果本身带点腐性质的话,绝对可以从里面扒拉出滚滚圆X忠犬、滚滚圆X杨基、滚滚圆X天然呆美少年(霍布斯)这几对CP妥妥的,毫无PS痕迹啊亲= =说到底全剧唯一的看点是黑历史滚滚圆是爱并惧怕着他家里那位拖后腿圣母吗囧……

  剧情方面就不细说了,故事还算紧凑,情节安排也算合理,但内容无非就是英剧美剧都炒过的,带有纪实意味的推理科普,重口的血腥暴力情色场面、冷僻的毒理药理生化知识以及社会道德沦丧下限让人怎么看怎么有即视感。另外和福尔摩斯这种古典推理不同,此类剧的重头戏通常都会放在侦查学和法医学这些学科上。看过青漫的人都知道,这些要素出现的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比如手冢的《怪医秦博士》系列。

  因为时代关系,滚滚圆探长Reid的角色设定接近古典推理里面的安乐椅神探,理智冷静雷厉风行,依照杨基哥儿给出的鉴定线索迅速找出真相,或者潇洒地带着忠犬出游,在各种紧急状况中发挥惊人的求生技能——偶尔显露出小白和冲动的一面也只是为了证明他是个耍得了狠、卖得了萌套着光环的主角,这让我忽然想到《地雷震》里面那个已经不能算是【人】的饭田= =

  这样理论派的督查(or科学家or侦探or实验室叫兽)不搭配个无脑行动派忠犬部下那简直就是惨绝人寰事情。就像买白菜搭配颗葱一样,Dreak沙展绝壁是编剧信手拈来的那颗葱。而且这颗葱被“用”得很不遗余力:因为无脑,所以被虐;因为冲动,所以被虐;因为单纯,所以被虐。当然忠犬有时候也会以下犯上劝住被踩到尾巴的炸毛上司,但忠犬始终是忠犬,灵光一现不代表智商就不着急。这种搭配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但明显某国漫画里出现的次数较多,且最后都会被虐到便当,成为主角黑历史和升级食量之类的。说句题外话,这位忠犬找的演员有点不对头,不仅个子娇小(好吧姑且算作短小精干),而且面向好老囧(和连女儿都能打酱油的圆滚滚探长一比,他那年龄至少可以当人家上司了……)

  亦正亦邪的角色不仅是日漫和美国大片常用的了,全世界明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道理,“狂拽酷帅“”放荡不羁”这种形容词就是专门为此类型的男人而设的。尤其这还是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理论实践无所不精的万能钥匙。虽然这位杨基哥儿外表不算“狂拽酷帅”,但他的确很忠实地在扮演着“放荡不羁”的万能两面角色,感性的美利坚思维和理性的法医技能为枯燥的侦查学电影增添点噱头,也偶尔能凸显滚滚圆探长那种“用人唯贤”的进步思想。当然,两面角色的待遇一般都不会太高,这刚好又能满足现代电视剧必备的狗血要素,达到物尽其用效果——你们看,编剧还是很有团购头脑的。

  综上所述,我看这部剧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重温一遍高中时期看过的青年漫画的过程,而且这里面翻炒着十年前的各种老梗,让人完全不能有二次感动= =按照个人观点,这部剧第三季度应该弄个英日合作,最好交给岛国出本漫画,把滚滚圆探长画得像汤川叫兽(喂)、忠犬画得像35里的典韦,再弄张西索脸演杨基,同时掺点Disney新作《The big four》里那种“旧京山”的混合创意,——或者编剧你还是找大友克洋或者梅津泰臣商量商量,把探长他老婆变成最终兵器彼女杀手什么的,这样一切就都完美了= =(你够了!)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三):有点让人跳戏的非典型英国侦探剧

  其实大家应该都是被“开膛手杰克”吸引来的,但看过就会发现被骗了。。。。除了故事发生在开膛手杰克的案件之后(人们笼罩在对JTR的恐惧中),以及第一集的尸体被伪装成与开膛手杰克的被害人相似之外,就没什么关联了。此剧叫做《开膛街》就自然被大家吐槽有山寨嫌疑。但这一剧名很好地交代了大背景——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东区,白教堂附近。那里聚集了大量贫民与外来移民,而使人口激增,导致生活环境极度拥挤,且为失业问题困扰。因此,犯罪滋长,帮派丛生。这样的社会环境为侦探剧提供了极好的历史舞台。

  开始看《开膛街》总觉得似曾相识,后来一想,发觉有种小罗伯特唐尼那版福尔摩斯的既视感。一方面要夸BBC制作精良,呈现出来有电影的感觉,当然这属于BBC古装剧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从角色设定来看,探长的性格有点像电影里的裘花,有点严谨到刻板,而美国法医则像萝卜福那样,呃...玩世不恭,但总能有关键发现,并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这个角色貌似还有不寻常的背景,据第二集猜测他原名可能是Matthew Judge,具体还有待后面剧情的揭晓。还有开场配乐,听起来应该是苏格兰风笛和曼陀林,加之片头的画面色彩和风格,都与大侦探福尔摩斯异常神似。

  第一集开始就有角斗场面,但无奈大侦探福尔摩斯和Becoming Jane中都有(那个时代是有多流行这项娱乐活动),于是开始各种跳戏。第二集里面出现的一个孤儿院院长是Becoming Jane里面Jane的嫂子。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探长大人,傲慢与偏见里的帅帅的Mr. Darcy肿么了,虽说一直走的就不是小哥儿的路线,但未免发福得有点过。。。。

  英剧的一大看点就是“基情”。这点在Sherlock中被表现淋漓尽致。但《开膛街》 似乎走的并不是传统英国侦探剧的路线。除了探长大人对美国法医的“一往情深”,还有第三集的男男妓院(俩死者死后被发现是Gay,简直是死后躺着也中枪),也就没什么了。俩男主算是各有家室,另外一个本身有望成就3P的探员也明显是喜欢女人,所以腐女们不要想了。同时如果是冲着推理去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个剧悬疑感不足,甚至对犯罪现场的介绍都是缺失的。破案过程也并不像Sherlock那样侧重缜密的推理,而是侧重故事的推进和对整个时代背景下各色人物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个人认为此剧重点不在于表现探长个体的聪明伟大,而是对那个时代还原。

  然而《开膛街》却在重口味上不输给任何一部英剧。第一集是赤裸裸的艳照和SM,警探们冲进来时凶手正在拍最早的三级片。。。。此剧的尺度在第一集就给人以震撼啊。第二集的黑帮已经算尺度小的。第三集的验尸细节真心重口了,什么胸骨,肠子都出来了,还要给被扯下来的胸骨一个特写,这是怎样的恶趣味啊。。。。还有用光学显微镜查看有没有霍乱弧菌的段落,检验是中什么毒时用到了各种烧瓶和试剂——用次氯酸钠检验含砷或锑,看这集找到了上生物和化学课的感觉。。。。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四):bafta9月24日预映场

  刚刚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看完预映,主演Matthew Macfadyen,Jerome Flynn,导演Tom Shankland和编剧Richard Warlow都来了。第一集很sm啊⋯⋯观众提问时都说这一集是不是有些masochistic⋯⋯然后编剧和导演就开始互相推托:是你要加这个sm元素的!是你!是你!我汗⋯⋯总体很重口,不过导演说这第一集是尺度最大的,以后的就还好。果然是先用重口镜头做噱头的。

  不过剧是好剧,风格很古典。Jerome Flynn总有一种魔幻气息,看权力的游戏看多了⋯⋯而且后来采访他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接这个剧,他说:“因为有Matthew!”有爱啊,果然是腐国人民⋯⋯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五):毫无芬芳——交叉视角中的《开膛街》

  顾名思义,《开膛街》即“开膛手案发生的街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几分追忆色彩。罪犯犯下罪行,侦探穷追不舍,可以说一切遵循悬疑传统的探案剧都需要按照逆流而上时空法则来回溯展开的,其结果往往为一种宿命论哲学所贯穿。

  而《开膛街》的特色在于:剧本中的悬疑味道如此之淡,因为它关心的并非是如何抓住业已成为历史的真相。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剧集中,BBC的编导煞费苦心地嵌入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碎片,其密度之高令人乍舌。然而稍加辨析我们又会发现——这些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夸张变形的历史碎片不再等于历史,它们的作用炫技也不是是现实主义的“再现”。借助想象,观众得以重回这个虚实相生的“维多利亚时代”,去目睹伦敦第一条地铁的开通、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争锋、工人和女权运动风起云涌……身为后来者,观众们不必通过固定的后视镜来观看历史,而是取得了一种前后交叉的视角,更加清晰感受命运那尚在胎动中的悖论。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似是而非的历史碎片吧,在这样的交叉视角下每一个叙述都是真实的,每一个叙述又都是隐喻的:

  以第一季第一集为例,主人公里德探长初次登场时正在观看手下班纳特•德雷克警长的拳击比赛。这一幕其实正是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隐喻:冷酷无情地标榜力量高歌猛进的扩张。事实上,第一家现代业余拳击协会就诞生于1881年的英国,拳击是一种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运动,参加这种比赛的选手们不戴手套的进行长达五十合的较量。第二季中腐败的塞恩探长说“这种比赛以前是死过人的”并非虚言恫吓。全剧的第一个案子也与人性暴虐和扩张有关:第一台摄影机被用来拍摄色情影片。其实卢米埃尔兄弟要在《开膛街》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六年之后才在巴黎放映他那著名的《火车进站》,而且即使所拍摄的只是寻常街景,也挣到了大钱,所以第一案的立意多少有点牵强,但是揭示“进步”所带来的矛盾的用意传达到了。更重要的是编导以一个略显笨拙的姿态向所有身处历史原点的观众发问:“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我们能用它做什么呢?”

  第一季第三集是另一处前后视角交叉的地方,里德探长的夫人所从事的慈善事业的面貌与今天大为不同。读过《巴黎伦敦落魄记》的读者应该对奥威尔笔下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救济系统环境之恶劣印象深刻。在十九世纪的人看来贫穷是一种罪恶,慈善则会放纵懒人,因此救济的首要目的不是帮助而是惩罚穷人!直到1883年,救世军创始人威廉•布思出版了《英国最黑暗的角落及其出路》,才开始认为个人与社会都应对贫困问题负责。正如这一集中那位阔太太一般,早期慈善事业的动力往往是富人的宗教热情而非同情心,施舍总是和布道、唱诗捆绑在一起,受救助者对此异常反感。里德夫人显然是贴合现代人的慈善理念,最终阔太太对里德夫人做出让步,一句“没有祈祷”对富人来说早了半个世纪,对穷人来说却晚了半个世纪。那么谁来为这半个世纪毫无意义的折磨买单?前后交叉视角打开的是这段本已被封闭的历史入口。

  女权主义是《开膛街》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几乎所有的案件都围绕女性展开。其中最精彩的一案莫过于第二季第三集中的火柴厂女工对雇主所进行的报复。历史上的Bryant and May火柴厂女工罢工确有其事,与“开膛手案”同发生在1888年。Bryant and May火柴厂的盈利率达35%以上,而女工的工资却只有每周4先令,同时要忍受苛刻的规章和剧毒的工作环境。白磷毒素会导致女工会面颊发青、癌变、最后发出恶臭而死——虽然不像剧中展示的那样血淋淋却也同样悲惨。当报纸关注此事后,厂方逼迫女工们签署协议证明工作场所舒适且愉快,此举引发了七百名女工的罢工。罢工以资方被迫提高了工资待遇告终,此役首开了无技术工人罢工胜利的纪录。在剧中,火柴厂的老板、工头和炮制文件的律师逐一遭到女工清算,女工领袖则在要求血偿血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工业革命开始,英国文学中就有着悠久的阶级调和传统,不乏最后关头镇压革命的例子,这种视角倒的确是前后相继。

  不仅下层女性要为提高生存境遇而展开绝望的反抗,上层妇女也在不断地要求政治平权,第二季的一个重要女性角色简•柯布顿便是一位女议员。与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女工们不同,柯布顿象征的是一种为文明人所认可的政治参与游戏。不过这却是编剧的又一处虚构:英国女性直到1918年才获得选举与被选举权,柯布顿女士要担任议员至少“穿越”了三十年。有的研究者认为,国家对女性团体在“一战”时支持战争政策的回报是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的根本原因,也有人认为这是“女性战斗选举权运动”的功劳。可以肯定的是,在柯布顿生活的年代,女性平权运动尚有一条极长的路要走。诚然,如柯布顿般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士们最早选择在客厅里温文尔雅的宣扬平等主张,也曾动员个别议员以私人名义向议会提交议案,但是在未能获得足够重视后,女性平权运动最终走到了比罢工女工更加激烈的地步。女性战斗选举权运动者的作法包括:焚毁房屋、划破美术馆的收藏品、将自己用锁链锁在白金汉宫栏杆上、用硫酸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烧出“给妇女选举权”的字样等。在1912年的一次砸碎橱窗事件中,警方逮捕了124名示威的女性。1913年,一位名叫埃米莉•戴维森的女性更是不惜以更加决绝的方式抗议:她在德比赛马会上冲入英王御马的蹄下并当场殒命。如果完全按照历史来表述,“一战”前争取女权的柯布顿女士可能都是里德探长班房的常客,她的性格也不太可能如剧中所刻画的那么优雅。

  除了对女性之外,《开膛街》对退役的军人、少数族裔、同性恋、畸形儿等边缘人群同样报以深情的关注:德雷克警长去过埃及,第一季第五集提到了他在喀土穆获救,显然他参加的是1882年英国对埃及的占领及1885年戈登将军的讨伐马赫迪起义的喀布尔之围,是役以英军惨败告终:两天后援军抵达战场时,这位曾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指挥过“洋枪队”的戈登将军已然一命呜呼。德雷克警长虽捡回一条命,帝国的扩张却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H分局另一位有故事的警员弗莱特则是一位爱尔兰人,从第二季第四集开场那幕的告解方式中即可看出他信奉的是天主教而非英国国教。爱尔兰芬尼主义运动是历届英国政府的心腹大患,柯南•道尔为福尔摩斯的死敌莫里亚蒂(Moriarty)安排了一个凯尔特名字便说明了当时爱尔兰裔在英国社会受到何等的敌视(见伊格尔顿《论邪恶》)。国会内的保守派甚至募集一支过征讨爱尔兰的志愿军,只因一战的爆发英国才躲过了一场南北战争式的内战,在第二季第四集,编剧有意安排一名保守派议员死在了爱尔兰独立分子手上。第二季一、二集出场的“象人”约瑟夫•梅里克历史上同样确有其人,死因正如剧中描述的一样是枕头滑落导致的颈椎脱臼。这些虚虚实实的叙事交织在一起,所揭示的既非事物的实然状态也非应然状态,而是对于命运悖论性的一种体察。正如第一季最后一集,罗斯与“开膛手”嫌犯约会的地点恰好是举办过第一届世博会的水晶宫:一面是光辉灿烂的文明,一面是深入骨髓的黑暗。

  “维多利亚时代”是工业革命以来第一个黄金时代,城市化带来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也滋长了贫困、污染、传染病和犯罪。整个十九世纪英国的犯罪率都在节节攀升,1805年全英受审罪犯为4605人,而1846年则激增至30349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城市居民。里德探长管理的白教堂区在伦敦东区以鱼龙混杂著称,故事开始一年前近代史上的第一名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刚刚令此地名声大噪,仿佛宣告一个更加混乱时代的来临。乔治•艾略特在《弗洛河上的磨坊》中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葡萄美酒和天鹅绒地毯”的时代,也是一个将繁荣建立在“毫无芬芳味,但闻机器轰鸣声,矿井里染身,熔炉旁擦汗”的国民生活之上的时代。身处这样的时代,执法者所要对抗的就不仅是罪犯躲在沉沉暮霭后鬼魅般的身影,更是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交叉视角下的主人公悲剧性的自我分裂与社会的分裂是遥相呼应的。

  (本文史料主要参考克莱顿•罗伯茨等所著的《英国史》下卷)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六):哥仨好与av史

  一开头的场景色调语气口吻外加拍摄都普通的不能更多

  好听点是大颠特色难听点是够了==

  节奏方面好听点是抓得稳难听点是nani人家要看柯南君-。-

  拍摄方面我就不多吐槽本来最后烧掉相机君自燃算是个看点可是拍的毫无质感 请问质感是被烧掉了吗--

  腐情不多说大家都懂的

  可是看着发福的马修姐姐(就算不发福我也庆幸我没有去看mrdarcy==)我顶多意淫一下美国医生

  一直都喜欢英片里高贵冷艳的女人即便不是高贵冷艳即便不是聪明伶俐也有我爱的特质们可是第一集的女人们让我这个女人都萎掉了不谢

  其实可能大家一直不屑高贵冷艳的妓女这种傻逼设定还有倜傥探长这种俗套剧情,就好像看日漫的时候不想看见暗黑小loli突然抬头的阳光一回眸和嘴角一上扬一样,可是!!!一坨路人妓女和无趣主角是真的 让我没精神呢=。=

  最后的最后那一段莫名其妙的各种对白和说教?

  这又是ccav少儿频道剧终总结吗

  用语言去表达什么东西有时候最发无力

  还得说一下。。。

  感谢奉献我大av的源远流长的自产历史

  万福金安

  重口什么的如果你只是想听见别人说重口只是单一的加点叫做重口的料那我只能说 you did it

  吐了这么多槽真是对不起哪

  不过我还是会看的(卧槽==)

  吃吃红薯干打发时间还是 可以的。

  (卧槽我就是抖M我自豪!!!捂脸!!!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七):白教堂区的真实

  极少写剧评。突然的有感而发,蓬勃而出(注意区分)。

  很喜欢看英剧,特别是BBC的每出精品。

  与其他的近代剧集一样,开膛街让人领略了英国历史的浓郁气息。人文,物貌,丰富的怀旧,虽然更多的展现底层社会的风俗,但的确会让人深陷其中。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感觉,那应该是:真实?

  以下存在少量剧透:

  一个充满正义感但并不迂腐的警长;一个粗肉健壮军人出身的警员;一个寄身妓院嗜酒喜性的验尸官;一个与验尸官经常“躺成一片“的妓女;一个粉底堆积精于世故依然带有姿色的老鸨;一个修女式的探长夫人;一个单纯蛋白质的巡官“男秘”;最多加上一个孤儿院的大妈,就构成了开膛街的主要人物。

  每个人都怀有自身的道德与行为准则,并坚持和遵从相应的准则行事。

  看剧期间,有时候居然会羡慕那个时代、那个白教堂区,体会在现代民主共和中所无法想像的制度约束,分工明确和强烈的职业素养。国家前进,科技进步的同时,阶级依然存在,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保障;但媒体的独立与尖刻,民众的自由与挣扎,道德法律归结于最本质的善恶,无不让人眷恋。

  如果说我华夏儿女的骨子里永远带着谦恭,那么大不列颠的孤傲在本剧中如此显而易见:彬彬有礼,却又小心翼翼;保持距离不让人亲近,如果遭遇推心置腹,便出现有本能的防御和反击。有趣。

  以下存在大量剧透:

  开膛街大牌云集。有豆友给出了人物表,不再赘述。演员们的演技无可挑剔,人物在剧本的承托下显得丰满而有棱有角。所有人都有迷茫、有笨拙、有决绝,也有爱……

  左肩恐怖伤痕的警长,会严刑逼供、会恐吓记者,也会深情地守护夫人;也会温柔地抱起一个小女孩。他是否在一直想起已经失去的因为开膛手而被掳去的女儿?(臆测)

  孔武有力的暴力警员,会时不时地对犯人饱以老拳,也会生硬而尴尬地剃须正装向一个妓女求婚。他是否在一直想起曾经战时的惨烈,那些受虐和那些施虐?(臆测)

  嗜酒喜滥交的验尸官,会开膛破肚放血流脓、会纵情声色没心没肺,也会满脸深邃以过来人的语调喊出一句“No man's heart aches for ever.”的露骨至理。他是否在一直想起曾经所犯下的不容于社会的恶行?(臆测)

  从第一集的重口味开始,越往后越充满了各种清新。但这个剧的话,预测评分不会高。原因是:不会得到菇凉们的大爱。毕竟在那个时代,充分满足了男人的私欲与私利,一点点的意识性冲撞(不论崇高还是卑微)都无法勾起宅女和白骨精们的青眼。

  以警长里德的一段话,作为评论的结尾。(这是剧集的主旨,仿佛是一种丘吉尔式的倔强。)

  We are not magicians,we cannot see through walls or into men's minds.

  We fight.

  We fight with all the skills we may muster.Beyond that,we may do no more.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八):看英剧,看基情,看重口,还看什么

  看介绍我以为是关于“开膛手杰克”的,看过才知道是关于山寨“开膛手杰克”的,并且这个山寨最后被抓住了——所以说,山寨不靠谱啊不靠谱。

  单纯从故事叙事以及拍摄来讲,其实可以打挺高的分的(你看,我说的还是蛮专业的吧),说什么呢,英剧古装剧从来都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制作的,完全可以放大到一帧一帧的看——不过没几个人有这个闲工夫罢了。好了,我要开始讲重口味了,其实也不是很重了,在我看过了那么多的美剧之后,只是镜头一转你看到演员的服装之后才会想,哦,这是上上个世纪,那确实口味不轻啊。但是重而不腻是我对这部剧的定论。虽然少儿不宜的镜头看着有点多,但是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我是说我。至于那些马赛克的镜头,有吗?我没注意哎。呵呵,原谅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三级片是如何诞生这个事情上了。说接下来该说到基情了吧,唉,比马赛克的镜头还不吸引人,如果你是为了这个点开本剧的,我劝你再温故一遍神探夏洛克吧。没有英剧福尔摩斯的水准怎么敢说基情,算了吧。当然你觉得3P或者更多P的段位会高一些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这个我真的不知道。如果谁知道,告诉一下呗。

  总体说来,《开膛街》还是不错的,伦敦这个城市的那种阴冷和湿淋淋的感觉呼之欲出,这种氛围其实特别适合类似于开膛手杰克或者福尔摩斯这样的侦探类型的英剧,只有在这样的气氛底下,故事才觉得确实应该是这样;整个故事的节奏让我觉得非常的舒服,没废话不浮夸,轻重缓急基本都能顾及,另外台词的信息量也可以,虽然比不了福尔摩斯,但是已经很好了。这些都满足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更何况神奇大夫的技术也赶超美帝高科技,肠子拽的也很是专业,侦探先生身手也算是敏捷,虽然女演员的妆画得普遍都不是很好,但是我能忍。所以会追的。

  最后普及一下啊,这个剧和很多其他的英剧一样是一集讲一个故事的系列剧,第一集里的山寨杰克故事已经完结了昂——这也是我很不满意的地方之一了。

  照例的吐槽时间说点儿什么呢?我可以说请把曾经那个达西先生还给我吗?!亲爱的达西先生你肿么了,虽然还是帅,但是帅的不彻底了啊,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九):借着此剧说

  鉴于有人说我上一篇关于此剧的评论写得很不负责任,我认真考虑过之后决定不改,重开一篇继续来说说。

  现在就来认真说说这部《开膛街》,名字其实已经够抓眼球的,更何况开篇第一集就是如此的给力,血腥黑暗悬疑动作色情包括基情什么的一个都不少,这种阵势如果放到好莱坞,估计大制作肯定是没跑了,但是这是BBC,当以上关键词同时出现并且后缀是BBC的时候,你要知道,这肯定是一部还不错的侦探剧集。

  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叫做《开膛街》这样一个看似很有水准其实有山寨嫌疑的名字?除了故事背景被设置在著名的开膛手杰克之后的一年,并且第一个故事被设定为与开膛手杰克有着隐约的关系之外,更为重要是这样就简单的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首先故事是发生在伦敦东区的白教堂附近,在维多利亚时期,这里的居民多是自东欧、俄罗斯以及犹太的移民,他们收入微薄,且多数从事着被列入严打范围的职业,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这里是犯罪和帮派丛生之地,这些从第二集的故事可以了解大概。其次,在开膛手杰克出现之后,伦敦警方有意对这个地区进行改造和治理,不但加大了警力也增加了类似于现在协警这样的队伍(这个第二集中也有交代),主演马修先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演了一位有着远见的探长(或者局长),他从开膛手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开始重视法医在探案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这部剧集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表述和法医学有关的知识,虽然看着没有CSI给力,但是想想这是在上上个世纪的事情,所以已经难能可贵得很了。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侦探都是重视法医的,和雷德基本同时代的福尔摩斯先生不是也在圣•巴托罗缪医院鞭过尸吗?至少,BBC或者整个英剧的出品单位都是这么坚定不移的认为的。

  其次,从故事背景的交代可以看出,《开膛街》与其它英国侦探剧的不同在于,它更加着重于对破案环节推进的表现而不是破案过程分析的展现,所以在这部剧里我们看不到大多数英剧犯罪剧里面对于嫌疑人的描述,也看不到对于犯罪现场的铺垫,更看不到环环相扣的案件推理,这一方面是因为背景设置上对故事的限制,造成它不可能如同CSI一样分析的头头是道,另外主演也不会演绎法;另一方面这样的故事框架可以很好的藏拙,将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对情节而不是细节的关注上,可以避免与其它同类型剧的比较,毕竟从远处讲同时代的贝克街221号里住着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我不明白的是为嘛雷德不去找他呢?),从近处讲,BBC之前的两部《神探夏洛克》太太出名了不说,同样案件发生地的《白教堂血案》多少也会被人拿来和这部剧比,所以对故事框架的调整让这部剧确实讨巧很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BBC确实高手云集。

  接下来说说故事内容,其实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样背景设定下的故事情节自然不会复杂到哪里去。目前的两集可以简单的归纳为:第一集讲的是山寨开膛手的故事,第二集讲得是偷拿老婆私房钱引发的血案。虽然故事简单,但也不是没有可看之处,第一集里面关于色情片诞生的说明(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以及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有了如此有水平的模仿作案;对于剧集着重突出的法医环节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二集里面对于帮派(尤其是黑帮老大)的刻画;伪法医先生对于失物寻找过程的描述都可以看出BBC一贯制作精良的传统;另外,本剧中每一集中都有一句点睛的言语(这点倒是和美剧犯罪心理很相似),第一集里面我将不再放任这种沉迷让我们一叶障目以及第二集里拯救一人就是拯救世界。都是不错的点睛之语。但是这部剧最大的悬疑恐怕要数伪法医和夜总会女友的前尘往事这个设定了,坐等这个悬疑如何揭露!

  最后说说演员吧,BBC的出品毫无疑问会是大咖出演,甚至大咖云集,这一点我特别喜欢英剧,因为英国的演员好像并不如同美国演员那样视小银幕为耻,乐此不疲的演出电视剧,这个剧中的马修•麦克费登 因为《傲慢与偏见》里面的达西先生而被大家熟悉,虽然剧中已显福相,但是并不影响观看,其它几位也是英剧的常客,所以整体阵容还是比较有分量的。

  最后的最后来说说和剧情不是很相关的边角吧,关于基情,其实这个在英剧中如果没有才叫奇怪,最明显的莫过于探长大人对伪法医的一往情深,但是这相对于《神探夏洛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关于情色,确实有点少儿不宜,只是英剧的尺度一向宽泛,所以请自动马赛克;其它呢,其它就自己看剧吧!

  《开膛街 第一季》观后感(十):做个有文化有追求的人~

  看开膛街的过程,个人心中不断回荡的一句话就是,这剧真是太有文化了。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此片叫ripper street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Jack the Ripper流窜的Whitechapel地区,并且在ripper刚刚消失的时候,但本身跟ripper没有半毛钱关系,主线也不是要抓一个历史上没有抓到也没有个定论的连环杀手。

  然后,从纯罪案剧的角度讲,个人认为开膛街只是合格水准之上的作品(豆瓣的分数也大抵如此)。单英剧自家比,人物塑造比不过隔壁的Whitechapel,高科技名推理时髦值耍帅都比不上隔条街的卷发长脸侦探及其基友,案件刺激程度和尺度比不上隔壁区的wire in the blood,跟小福和阿婆改编作品都不是一个路子的就没啥好比了,论搅基水平的话,这部的小打小闹到腐国人民那边恐怕只够呵呵吧。拉来跟米国那边各展神通的妖孽们比也一样吃亏,优点之一结构精密节奏紧凑立马算不得什么了,除了制作精良的英剧几乎都可吹嘘的那股英伦配色和腔调外,恐怕可骄傲的只剩下这群人平时说话的用词都好高深好绕好难懂了吧。

  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剧集,若放在单元式罪案剧的框架下说,是部极好的作品。以个人看了快9年单元式罪案剧的阅历而言,极少有作品在社会文化层面能有开膛街如此的用心和深度。

  我相信编剧是个很有意识和触觉的人。开膛街不仅用心地还原了时代的气氛,连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认知一同表现了,并且并不是简单地提及,而是有意识地系统地“探讨”了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一部所涉及的观点比较“进步”的片子,而且是一部有意识地去探讨这些观点的片子。个人一直以为,这是整个罪案类别(包括推理小说)走出纯粹的娱乐往深度和意义发展很好的一条路。

  **剧透警告**

  简单回顾这8集,会发现有三个主题贯穿了整片各个案件,女性,科技进步和justice。

  首先女性话题是显眼的一个。

  比较”女主“地位的Susan在人设上是一个叛逃的大小姐,其职业是开妓院的老鸨。以及,是的,她是被当做一个坚强自立的女性这样的正面形象来塑造的。她不屈服于权势和暴力,有胆识,为了保护自己的命运,自己男人的命运和自己手下姑娘们的安全主动出头各种以身涉险。在那个年代上流社会出身的女性几乎是没有可选职业的,而Susan这个极端的选择则反而近乎一名working woman。

  比较抢眼的另一位”女主“Rose,其职业也直接是妓女。她的设定上是比较”传统“的柔弱而依赖他人的女子。编剧为她安排了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却没有让她轻易地走上赎身嫁人的康庄大道。她利用女性身份的”狡猾“使她错失了的Sergeant的爱,而她试图靠伪装和美色走上攀阔少从良道路的结果是让她在ep8中差点丢了性命。这其中对于女性当”独立“的态度是再明显不过。

  还有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比如DI的妻子,是以帮助社会边缘人士尤其是受伤害的女性为职业。而DI的外遇对象则是一位以己之力保护孤儿和受歧视儿童的坚强的母亲式角色。

  所以故事对于妓女的职业并不是歧视和简单否认的,同时对于那个时代挣扎着的底层女性们充满宽容、同情和爱怜,对男权主导的社会则是劈头盖脸骂得毫不留情。

  身世复杂的Susan和两次不幸涉案的Rose自不用说。

  ep1中的第一位女死者虽然上演的是一出常见的为生活所迫的失足少妇的故事,但同时细心地描述了这位堕落的小提琴手,她的梦想和她曾经可能拥有的美好生活,以及为了爱自愿的付出。整个小故事对于其夫妇都是满有同情怜悯的,更是为妻子全力辩护的。若说故事叙述的方式有指责任何一方的话,显然是更倾向于指向懦弱而死要面子的丈夫。

  ep4被关精神病院的Lucy只因美貌而莫名被不幸如影相随,而她最后得以恢复正常的精神状况当众指认道貌岸然的政客也算是对这个男权社会微弱的反击。

  ep7被抹杀的女设计师更是不用说了,最后她毅然地选择离开英国奔赴更开放的米国更是坦然地传达出了腐国人民擅长自黑的自嘲态度(假设主创全员都是英国人的话)。

  在ep3投毒案中,DI的妻子所坚持的,以及女金主最后也认同的态度便是,当同情这些陷入不幸的女人,给她们提供保护和从良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先在道德上教训她们。

  此外,这部片对于gender的意识也是很宽容的,比如ep3中出现了异装癖和trans gender,但并不是以一种批判或猎奇的态度,而是一种他们也有权有自己生活的口吻。

  另一条比较明显的线便是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了。

  DI对于新科技的热衷是毋庸置疑的,他为Captain准备最先进的解剖室,逼Hobbs学用无线电说这是未来的新方向,大力赞扬伦敦地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等等细节无疑是编剧的发声。ep2玩具店老板的案子更是直接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认为发明创新浪费金钱无用的短视人群。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开膛街中对进步科技并没有停留在其新奇的感觉,以及简单的”鼓励“和”赞扬“上面,而是认真指出了其发展过程和所带来的后果是好坏参半的,而其支持推行者也远未必是好人。

  ep1中电影的发明被用在色情片拍摄上,而在其中推动这项技术进步的其实是个猎奇杀人犯。至于发明者兼摄影师本人也不是个有道德的人,他并非对女性的惨死无动于衷,却为了更多地测试使用自己的新机器而默认并纵容更多的谋杀。ep4中一手造成Lucy悲剧的政客和医生是城市地铁的推行者,ep7的惨案源于对新引擎技术的争夺。

  然而面对这一切,编剧的态度在ep1中也很明确地借DI的口表示了,不论发生了什么,那台摄影机是"remarkable invention"。

  第三个主题,何为justice,则相对比较隐藏而态度暧昧的。

  不知道有多少跟我一样看多了罪案剧的看客,对于”麻烦的“律师和跟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各路侦查审讯技巧习以为常,以至于发现在那个时代不要搜查令什么的,说声我是警察就能搜索拉人,抓来就先打一顿的路子一开始各种吃惊。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和朋友不时感叹,那年代还真是什么都能做。而且有趣的是,这部充斥了”穿越回来的先进思想“的剧对这些刑讯逼供是一种习以为常视若无睹的态度。在这整部剧中负责发号命令和殴打犯人的一直都是两位正义的主角,DI和Sergeant,期间没有任何一个角色试图质疑过这点。剧情中出现刑讯是常态,并非为了猎奇飙血,也不像是为了塑造角色的硬汉气质,几乎每个小混混新嫌疑人被拉进来之后都先打一顿,几乎是routine。而这手段在剧中也非常地行之有效,该招的立马招了,凶手被抓,正义得到声张。不知又有多少看客跟我一样莫名有一股出了口恶气的感觉,估计编剧也差不多。

  再细看此剧会发现,这整部片对于暴力、法律的边缘地带、human rights和正义之间的关系的态度是很暧昧。

  ep2中虽然街头的巡查小组近乎地痞流氓般的组织而存在,但同时他们确实在ripper时期起到了保护本地居民的作用,并且在最后救了主角们。一方面当他们简单粗暴地要给小男孩定罪死刑时DI完全是持的反对态度的,但当他们质疑警察的无能时DI也无法辩驳。

  ep5 Sergeant的前上司被塑造成了一个说不清好坏有些近乎”侠盗“的复杂角色,而他所认定的是这社会残酷地利用了退伍军人们之后舍弃了他们,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回justice。编剧直到他们动手杀无辜的人那一点才清晰地表示出反对这个角色的行为。

  ep6的暴动煽动者自不是一个正面形象,但并不是因为他煽动罢工和暴动,而是因为他别有用心地利用罢工和暴动来伤害无辜群众,进行无差别恐怖主义攻击。从DI和Captain的态度不难看出,对于存在一定暴力成分的大罢工,他们的态度是理解甚至偏于同情的。

  ep7里面Captain最后耍诈一枪解决了前任好基友,基本就是在街头大庭广众公开械斗,竟就这么被当做正当防卫直接放回家了,还是赢回了美人,完全一副的happy end大团圆结局的架势。

  (*这条有误,感谢november纠正,“第七集Captain Jackson耍诈一枪杀死Mr Goodnight并不是正当防卫才没有抓起来 而是因为在19世纪欧洲这是一种被法律承认的决斗方式 双方各走几步回头开枪 谁死谁就输了 赢者不负任何责任 因为他们看来胜者是受上帝眷顾” )

  事实上个人觉得在选取白教堂这么个下三滥混杂的地点,ripper出没这么个混乱的时间点上,已经部分决定了这部片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justice必然是走一个复杂表述的道路。

  相比前两点,这点在罪案剧中倒是并不那么新鲜。但能从社会结构的大角度来触及这个问题还是相当难能过可贵的。

  总体而言,这整部片都呈现出一种open minded的姿态,并且比较liberal的路线。其对于弱势和边缘群体(除了之前提到的妓女,还有穷苦的工人,共产主义和犹太人)是同情、理解和宽容的,对于技术的进步是肯定的,哪怕其可能因人为而变味(如果能出现核的问题,估计这部片的姿态会是错的是人,不是科技本身)。而对于保障绝对的human rights和完全放弃暴力的社会则是存疑的(这点倒是表达地很暧昧,而且带着一种可以再商榷的意味)。

  此外,还要表扬一下这部编剧用心嵌入历史所做的功课,DI Reid和DI Frederick Abberline都是真有其人的,甚至那位小报记者Fred也是沿用了历史上假造ripper新闻和信件的记者的名字,相信还会有其他我没有发现的地方。这些小细节彩蛋必须是一个加分点呀。

  **

  终于搞定了,又是一项因拖延症而一直没整理的东西。再不写,新季都要开了orz~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