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乡关何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乡关何处》观后感10篇

2017-12-28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乡关何处》观后感10篇

  《乡关何处》是一部由胡艺川执导,陈天星 / 江若琳 / 罗蓝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关何处》观后感(一):大山深处的乡镇浮世绘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届时不知有多少人会昂首挺胸的走上北漂之路,又有多少人会垂头丧气的踏上返乡之程。如果将刚去北漂的孩子们比作供城市运转的干柴,那回乡后的他们便是被城市榨干燃尽的槁木死灰。如今,即将于6月30日上映的一部电影《乡关何处》便讲述了一个男人北漂失败,返乡创业现实故事。这个人物就像中国画的卷轴一样,将一个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在西南大山深处的乡镇百态,芸芸众生之状铺展开来。有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对于中年人的观察;对于青年人的思考,这些人构成了一幅这个时代特有的浮世绘。

  同样作为北漂的一员,个人对男主李朝阳的境遇感同身受,我常用“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来形容北漂城市与故土家乡曾经的我们来大城市时,家乡就像丢掉的剑一样掉入岁月长河,我们想找回被丢掉的家乡,于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但当我们北漂到心身俱疲,想通过这个刻痕找回家乡时,才发现刻痕底下已不是曾经的家乡……这正像影片中李朝阳的父亲带两个儿子找家寻根时,告诉他们家乡就在脚下,就在水底,虽然它已然全无面貌,但根永远在这里,祖先永远在这里。所以,乡关真正的意义是扎根于内心,而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回到故事本身来说,影片以北漂男主李朝阳的回归故土开始。在北京创业失败的他打算回家开婚庆公司,于是他找到了曾经对他痴情不已的同学陈静,如今已为人妇的陈静对于生活并不满意,丈夫贪酒嗜赌,更是常常家暴自己。这样一对落魄男与失意女很快旧情复燃,但在这个深山中的乡镇,民风、民情与人性并不允许他们这样,于是他们的感情随着陈静的身孕就此结束。这样的情节设计很写实,像极《杀生》中牛结实和马寡妇被扼杀的爱情。也预示着,这个环境从根本上毁灭了爱情所具备的浪漫元素,让人看到的只有冰冷的人性与残酷的现实。

  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如果说,爱情上的失败让李朝阳失去了未来的憧憬,那接下来兄弟的分裂则让他对现实失去幻想。影片中,他有几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他们在关公面前义结金兰,约定同患难共甘苦,但每个人迫于生计内心又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最终不过是一盘散沙,只落得李朝阳自己苦撑婚庆店。特别是当一位有钱同学办满月酒时,所有兄弟的微妙关系在这个场景下被无形放大,再次证明了在实力面前一切友谊都是纸老虎。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够义气,只是敌不过现实,逃不过宿命,这是李朝阳精神世界被摧毁的第二步。

  没有了爱情,失去了友情,人的本能反应是回归亲情,然而就是这种人类社会最靠得住的情感关系,在李朝阳家中却搞的鸡飞蛋打。他的父母是本分老实的农民,却有一个混迹于社会的儿子小强,表面上看小强是个混混,但他又何尝不是李朝阳的反面?李朝阳回来了,但弟弟小强却一直想走出去,去看看大山另一头的世界。最终,弟弟向命运妥协,他迎娶了已怀孕的女友,再也没有了走出去的念头。这时的他们都从小男孩变成了老男孩,就像《老男孩》那首歌中唱的: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爱情、友情、亲情都变味了,家乡又哪里还是家乡?又如何还是心灵的港湾?于是,李朝阳踏上了回京的路程,这时的他才明白,自从他踏上北京的征程开始他便早已没有了回头路。他的整个人生境遇,很像余光中的那首《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乡关何处》观后感(二):回不去的家乡,走不尽的漂泊

  这部《乡关何处》,让人想起了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样是关注三峡大坝迁徙的那部分人,都是以“外来者”的视角去审视喧嚣不止的家园,甚至演员里还有后者的主演韩三明。但二者的主题却不尽相同,《乡关何处》的“外来者”,却是一名离乡之后归来的北漂。

  《乡关何处》观后感(三):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是用来回忆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是那个心目中的故乡、还是现实的故乡。理想与现实总会产生冲突,也依然那么俗套,那么理所应当让你不得不去接受。

  无意之中看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镇青年现实中的写照,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一切又那么理所当然。杀马特、文艺青年、包工头、洗发妹等关键词的人物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元素。电影以一个追求艺术在城市创业失败而混不下去的摄影师为视角,他要回去发展。可是你在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回去也发现依然没有他的地方,一切都不是他的所想。一系列折腾之后,最后又踏上去城市的汽车

  回不去的故乡,那个故乡还是留在自己的心中来怀念吧......

  《乡关何处》观后感(四):每一个北漂青年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年轻的我们永远希望能往前冲,却很少有人能回头看一眼。”

  作为一个二次北漂的不再年轻的少女,在看了电影《乡关何处》的时候,没有太注意电影中乡情的部分,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北漂七八年的青年在北京奋斗失败后回到故乡重新创业这件事上。这是一件太过于悲伤事情,也太现实。

  相信无数北漂人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触动到,大龄北漂单身的青年如果在奋斗七八年后仍然无法立足于北京,那么他最后的人生归途是不是只剩下“返乡”这一项?电影中的李朝阳跟大多数北漂青年一样是怀揣着梦想拥入了首都北京的,他用七八年的时间打拼拍电影,结果项目失败了,并且负债累累无奈之下,举步维艰的李朝阳毅然决定回到乡下老家准备开一家婚庆公司。他以为大城市难容他的大梦想,那么小家乡还会给他一个容身之所吧?结果当他聚集了他周身所有的兄弟好友告诉大家这个想法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自以为的兄弟们并不支持他,有人分析家乡的现状,说青年人太少,哪有那么多人结婚呢?有人表示自己并无存款,物质上无法支持他,甚至于精神上也并没有站在他这边。这一顿饭下来,也仅仅是李朝阳梦想崩塌的开始。

  李朝阳以为自己带着一箱子的荣耀奖杯回到家乡的时候,起码作为一个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应该是比大多数人要强得多的,不曾料到,小家乡更是让他难以容身。的确,北漂人混迹北京多年无奈回到老家这件事首先就要看当事人本身是不是能够弯下腰,李朝阳弯下了腰,可即便弯下了腰,他依然找不到能够养活自己的方式,他无法保证自己的收入。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于李朝阳而言是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

  回到家乡后还会发现有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向他涌来,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弟弟妹妹和所有的亲戚,他们的生活困境全部都展现在李朝阳的眼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境,这让李朝阳更是喘息不得。然后是爱情,李朝阳开起了婚庆公司,只有他的初恋情人陈静走过来支持他,这对年轻时产生过情愫的暧昧情侣,一个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一个处于婚姻的低谷期,两个对生活失望透顶的人重遇对方的一刻激情迸发,重燃了年轻时爱情的烈火。

  然而这个北漂青年的结局,是充满了悲伤的气息的。这个绕了中国一大圈的李朝阳,最后不过是与家乡的朋友们殊途同归罢了。片中有一处细节的对比,是李朝阳关闭了婚庆公司的店铺之后走出来,颓废的站在路边,结果看到了自己家乡的朋友开车大卡车,二人车上车下,寒暄几句,最后朋友说我先走了要去赚钱啦!这个细节的对比冲突令人印象深刻。留在家乡的朋友都拥有赚钱的手段,然而自己这个漂泊北京七八年的人、得了无数奖杯的人、去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此刻却彻底的输了。

  影片中李朝阳的弟弟,一个想去看看山那边有什么的男青年,终于也没能摆脱现实的牵绊,最后他握着女朋友的手时,女朋友问他:“你还想去山那边看看吗?”弟弟说“不去了,山这边的风景也挺美的。”

  影片的最终,所有人殊途同归。

  现实中的北漂青年们,却依然不得不坚强的往前走,毕竟他们都不想回头,也不能回头了。

  《乡关何处》观后感(五):李小龙追随者和贾樟柯追随者竟在这片子里相遇了

  文/满囤儿

  在中国的电影历史中,曾经有两个人在各自很窄的领域里做到了征服世界。一个是实战派功夫片领域里的李小龙,一个是乡村派文艺片里的贾樟柯。虽然跳脱出这两个领域后,两人并不一定还能有神级光环,但至少在这两个领域内,他们都是全世界瞻仰的大神。作为内地的新生代电影人,沿着这两位大神的足迹追逐梦想,显然是特别常见的。6月30日上映的新片《乡关何处》就有很浓重的仿贾樟柯痕迹,虽然功力有所不及但已颇具形似,也同样能够勾起很多人对故乡的愁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令人意外地看到了内地非常著名的李小龙狂热追随者。这就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了。

  《乡关何处》观后感(六):日暮乡关何处是,苦碧一脸使人愁

  这个片子跳档跳了N次,但烂片就是烂片,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市场依然会用无情的铁拳来教训你,小样!

  最不能忍受的是配音,电影不用原音是很让人出戏的,你故事烂,演技差,我都能忍,连声音都是假的就不能忍!

  江若琳的扮相显得好老,自毁形象呢,不过她已经不需要形象了,只要有片拍,这位前TVB的小花,如今已经彻底沦为票房毒药、烂片之后(说是后抬举她了,她的级数还不到)。

  陈天星是个奇葩的存在,国产片能烂了那么多年,很大程度上与陈天星等混子的泛滥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才华没演技,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脉优势,从而抢了资源),因此大把的拍片机会,但这些人第一是赚钱,第二是出名,却并不想付出努力,只希望能不劳而获或者投机取巧。陈大湿全程苦逼脸演绎乡村苦情大戏,即使笑也像哭一样,如此演技,不服不行

  最后,为导演那一点点的故土情怀给个星吧,虽然他拍的“故乡”与我所认识的乡村差很远,相比而言,电影中的农村还像几年前的,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农村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最封闭贫困的地方。

  对了,看到一张泛舟双峰之间的海报挺有味道的,虽然可能是受到《杨贵妃》启发。

  《乡关何处》观后感(七):家乡,确实已经不在了!

  网络、高速发展的路网建设,使得当下中国,乃至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小,曾经觉得遥不可及距离,现在已经成为转瞬即至的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已。于是,古人曾经执着、在意的家乡和家族观念,正在蜕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词汇。甚至,如今的人已经越来越相信“日久他乡是故乡”的观念,即便怀念家乡,也不过是以“舌尖”为由头,找寻一点具体而切实的滋味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与乡,于不曾远离的人们来说,却像是一片桎梏,正如《乡关何处》里的二弟李曼,一身杀马特的装束,在小镇横冲直撞,非常落伍地仍旧模仿着古惑仔的义气言行,眺望连绵不尽的山丘,内心渴望着冲出小镇,去亲眼见一见外面的世界。恰恰与一身萧索,孑然返回小镇的哥哥李朝阳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是一种轮回。从故事里可以看到,朝阳当年的兄弟,如今已经各散东西,喝着言不由衷的酒,各自有了生活的烦恼,而这,大概就是成长的终极烦恼!

  《乡关何处》的剧情虽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导演在写实化的故事中,揉进了许多当下中国社会的荒谬感和仪式感,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接踵而至,四川山地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加深了电影本身的厚重质感。全程方言的演绎,既凸显出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同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性。

  电影的画面非常讲究,空镜美轮美奂,静谧之中又透着几分僵化,暗示着当下中国农村居所的变迁,使得传统以村庄为聚居方式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失去耕地的农民,却又无法迅速适应出卖劳力为生的打工生活,变得彷徨而迷乱。只有当沉默寡言,自始至终只会在饭桌上和稀泥打圆场的父亲,带着两兄弟来到水库之中,指着静谧幽蓝的湖水下,说道,“这是我们的老家”时,犹如神来之笔的一段水底特效镜头,在曾经繁华的村落中穿行,曾经鸡犬相闻的农家生活气息,铺面而来,再与湖面上对坐无言的父子三人尴尬的状况对比之下,现实本身的魔幻感,扑面而来,令人难忍心中悲怆。

  电影最后,如死水一潭的移民小镇,终于还是继续回复了它不变的生活。弟弟李曼和陪着他飙车、打架的姑娘奉子成婚,一头杀马特装扮也洗净,变成了正常可爱年轻人。虽然还是打算出去闯荡,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小镇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似乎又还是在向陈腐的好方向转变着。只有孑然返乡的朝阳,终于剪去艺术家的长发,绝对重新返回北京漂着。电影英文片名“HOMELOST”的最表层含义,终究落实在他的身上。不想,也无法再融入家乡的环境,却又无法做到“日久他乡是故乡”的从容。

  而更深层次,即便对于还留在小镇上的人们,除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之外,真正的家乡,或者说至少是曾经淳朴,安逸的那个家乡!又在哪里呢?新盖的楼房和毫无生气的小镇,又还真的是那个曾经魂牵梦萦的家乡吗?这,或许有悖潮流的发展,但是,家乡,确实已经不再了!

  《乡关何处》观后感(八):《乡关何处》:心中有血 眼内含伤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羁留在家园。所谓改变命运的办法,正是要走出去,看一看,闯一闯。但对于已经多年漂泊在外的人来说,面对现实的残酷,是选择回去,还是留在大城市,真叫人左右为难。即将于6月30日公映电影《乡关何处》正是讲述了男主人公走出大山,去往北京闯荡多年,仍然一无所有,再次选择回到故乡,却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曾经以为的那些人、那些事,现在看来早已不复存在时,最终选择还是默默地离开。

  《乡关何处》是由青年导演胡艺川执导,动作电影人陈天星、著名演员江若琳领衔主演的一部纯文艺电影。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这是一部由游子的思乡情结,引发的对亲人,对恋人,对美食的一种乡愁,不仅有着时代的烙印,也牵动着无数游子们的心。对于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来说,看完这部电影,是离开还是留下,一定会有一个慎重的选择。然而,人生本就是一道选择题,不管怎样做,走好眼前路,规划好未来,以此付出行动,最为关键。

  当然,只要想通了,整明白了,人生之路还不算难走。只是有时造物弄人,一切都没有想象的简单,你以为的,现实总会给你一巴掌,让你从此清醒,一如《乡关何处》李朝阳回乡的处境一般,充满着太多的心酸与无奈,除了家乡父母以外,似乎所有的人都对他避之不及,就连亲弟弟都懒得叫他一声哥哥,可以想象,短短几年时间,人心的变化何其之大,面对现实,只能是欲哭无泪。

  然而,融不进的是大城市,回不去的是故乡,到底该何去何从,电影里这种心声的表达,想必每位游子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兄弟不在,亲情已远,曾经的恋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面对现实,再次离开家乡,就成了游子们的最终选择。

  从电影《乡关何处》的表达来看,故事很容易让观众回想起早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站台》,同样是有关于现实的,有关于梦想的,这一命题。通过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描写他们离开家乡去往大都市的种种状态,有血亦有泪。当男主人公离开心爱的女人,远走他乡的幕幕场景出现时,最是动人心弦,那种对大都市的向往,又有着对故乡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在改革年代来说,非常之普遍,毕竟每个人都梦想着走出大山,去闯一闯,去看一看,迫于生活压力,试图在大城市寻找机会,打下一片天地的心,也是那个年代人的最真实想法。但结果,如同《乡关何处》李朝阳一样的悲情人物,占据大多数,面对残酷的现实,该如何体面的生存,使得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很能引起游子及大众的共鸣。

  从目前中国电影环境现状来看,商业大片横行的年代,为确保票房号召力,不管会不会演戏,一定是首选流量小鲜肉。而纯文艺电影《乡关何处》则通过一些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为我们唱响了心中的那曲“离歌”。譬如,武打动作明星陈天星,一改常态,在故事里饰演北漂一族李朝阳;著名影星江若琳放下光环,走进农村饰演一位理发师陈静;影帝韩三明一如既往着小众人物路线,饰演李朝阳的父亲李祥福等等。从他们分饰的角色来看,各自对人物的刻画都很精准到位,所塑造出的人物精神都具有很强的年代气息,和故事要表达的内容相辅相成,也为这部纯文艺电影增彩不少。

  总之,这部电影不仅仅表达的是游子们的思乡之愁,还有着现实的太多心酸与无奈,通过时空交叉的来回展现,不说曾经的海誓山盟最后化为乌有,就连离家多年之后,弟弟的亲情都已不再,这对游子们来说,如此残忍的现实,该如何去面对,最终选择离开,不仅是无奈之举,内心也只剩下悲凉。

  《乡关何处》观后感(九):每一个北漂都有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

  文/芳菲小猪

  中国人是最讲究“落叶归根”的。寻根溯源,也是无数天涯游子最惦念的一件事。港澳同胞也好,海外侨胞也罢,哪怕是早已经离开中国多年甚至已经过了几代人,却依旧放不下那种思乡之情。然而,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的乡关何处?哪里又是我们的故乡呢?电影《乡关何处》讲述的就是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那无处安放的归属感。

  电影通过来自偏僻县城小镇的两兄弟李朝阳和李曼的对比,表现出了当下年轻人的两种生活状态。哥哥李朝阳是“进步青年”的代表,他怀揣理想,有能力有抱负,然而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他在北京打拼哪怕是拿了不少的微电影奖项,但这些奖也不过就是唬人的而已,最终还是郁郁不得志,拍电影赔了钱,最终没房没车没女友,走投无路只有回乡创业这一条路。

  而弟弟李曼则是垮掉一代的典型。表现了如今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青年中普遍的那种懒惰的思想,得过且过,年轻冲动仪式感强,学着电视里搞结拜,结果很快就为了女孩反目成仇打群架斗殴,喝酒吃肉泡妞,发型杀马特,没有追求,或者说追求的一塌糊涂。因为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是被遗忘的那个不争气的孩子,从父母口中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样……

  这两种极端的青年,但最后却都殊途同归。在外打拼多年的,依旧一事无成,在家吊儿郎当的照例混吃等死。他们的人生,就好像那破败的故乡一样。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不会属于这些没有门路的人,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者有,但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炮灰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普通人,过着更加普通的生活,一如他们的父母一样。

  然而,如果你觉得这些青年可以回到故乡“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那你也错了。因为农村和乡镇县城的衰败,远不是你想象的样子。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像老大李朝阳一样出去打工,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愈发严重,而随之而来的是空巢老人,电影里李朝阳和李曼的姥爷死在地里无人知晓,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此高龄还在下地干活,可想而知如今的农村凋敝到何种程度。

  另外,老人的赡养问题,还有土地流转带来的各种争端引发的乡民矛盾也日益激化,明知道种地又不赚钱,然而却还要为土地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对簿公堂——可想而知,土地是农民的根,然而如今的农二代、穷二代们,他们的根又能扎在哪里?电影里,李朝阳和李曼的父亲带着他们去了家乡原来的位置,然而那里已经早就被水湮没埋在了湖底,一如李朝阳的那句话——故乡都没了,哪里才是故乡?

  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本来回乡的李朝阳也许在感情上还可以找到归属,他青梅竹马的陈静一直深爱着他,但如今嫁作人妇生活又不幸福,丈夫喝酒赌博频频家暴,想要离婚的她却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最终离婚不成,也没有和李朝阳再续前缘!李朝阳最后一点点的归属感也随着陈静选择继续隐忍着这场无爱的婚姻而消弭殆尽。故乡,何处是故乡?也许,就像我们这些北漂一样,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终究客死异乡!故乡回不去了,那些漂在大城市的异乡人,都只能以向死而生的勇气拼搏下去!

  《乡关何处》观后感(十):《乡关何处》

  看点一:漂泊人儿何处去 照进现实引共鸣 电影《乡关何处》讲述了一个北漂多年的导演李朝阳,奋斗无果、回乡创业,家里的一切早已不复当初。找昔日的好兄弟一起创业,有的欲助无力,有的避之不及。为李朝阳悔婚三次的前女友,也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而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弟弟李曼,却貌似在走哥哥之前的老路,想要出去闯一闯。电影《乡关何处》表达的不仅是浓浓的乡愁,还有梦想与现实的挣扎。有影评人评价这部电影,“就像中国画的卷轴一样,将一个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在西南大山深处的乡镇百态,芸芸众生之状铺展开来。影片有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对于中年人的观察,对于青年人的思考,这些人构成了一幅这个时代特有的浮世绘。”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朝诗人崔颢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在这首《黄鹤楼》中表达地淋漓尽致,而这两句诗也正恰好是电影《乡关何处》的片名出处。今日,这部由青年导演胡艺川执导,动作电影人陈天星、知名女星江若琳领衔主演的文艺电影《乡关何处》,已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影片的几大看点也随着新一波剧照的曝光逐一揭晓。 看点一:漂泊人儿何处去 照进现实引共鸣 电影《乡关何处》讲述了一个北漂多年的导演李朝阳,奋斗无果、回乡创业,家里的一切早已不复当初。找昔日的好兄弟一起创业,有的欲助无力,有的避之不及。为李朝阳悔婚三次的前女友,也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而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弟弟李曼,却貌似在走哥哥之前的老路,想要出去闯一闯。电影《乡关何处》表达的不仅是浓浓的乡愁,还有梦想与现实的挣扎。有影评人评价这部电影,“就像中国画的卷轴一样,将一个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在西南大山深处的乡镇百态,芸芸众生之状铺展开来。影片有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对于中年人的观察,对于青年人的思考,这些人构成了一幅这个时代特有的浮世绘。”看点二:动作影星首演文艺片 演技精进受认可 动作电影人陈天星此番首次参演文艺电影,对他来说“挑战不小”。“武戏”对于动作演员来说是家常便饭,而纯“文戏”的挑战,确实非常考验演技。有媒体评论,“陈天星饰演的李朝阳极为内敛,甚至连笑都显得另藏秘密,矛盾、无奈、彷徨等各种心绪,全刻在了陈天星那张略显木讷的脸上。”对于陈天星自己来说,参与这部电影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几乎零片酬出演的江若琳也是如此”。也许不止他们,漂泊在外的“我们”,又何尝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点三:众主创呕心沥血 良心之作终上映 据了解,电影《乡关何处》从项目确立到上映,耗时近6年。谈及创作过程,影片执行制片人王益透露,“和大多数文艺片一样,也遇到了剧本容量大,成本预算超支等常规问题,加上影片在1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环境中拍摄,制作难度也超出想象”,“好在剧组上下非常敬业,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拍摄了近两个月,后期从导演版3个小时的长度到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个版本,绝不违心地讲,是一百多人艰辛敬业熬制出来的,是非常值得去电影院静静观赏的一部良心之作”。 看点四:国际影帝加盟 六大电影节奖项加持 曾凭借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中的惊艳表现,荣获“影帝”殊荣的实力派演员韩三明,在电影《乡关何处》中饰演李氏兄弟的父亲。在已曝光的终极预告中,只“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一句,便将人带入角色、感同身受。影片除了影帝级戏骨的加盟,在国内外各项电影节上也崭露头角。影片是第40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及第9届新人国际电影节“新界导演长篇单元”入围影片,并荣获第3届北京国际青年影展主影展单元“最佳导演奖”、“新晋女演员奖”等提名。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羁留在家园。所谓改变命运的办法,正是要走出去,看一看,闯一闯。但对于已经多年漂泊在外的人来说,面对现实的残酷,是选择回去,还是留在大城市,真叫人左右为难。即将于6月30日公映电影《乡关何处》正是讲述了男主人公走出大山,去往北京闯荡多年,仍然一无所有,再次选择回到故乡,却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曾经以为的那些人、那些事,现在看来早已不复存在时,最终选择还是默默地离开。 《乡关何处》是由青年导演胡艺川执导,动作电影人陈天星、著名演员江若琳领衔主演的一部纯文艺电影。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这是一部由游子的思乡情结,引发的对亲人,对恋人,对美食的一种乡愁,不仅有着时代的烙印,也牵动着无数游子们的心。对于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来说,看完这部电影,是离开还是留下,一定会有一个慎重的选择。然而,人生本就是一道选择题,不管怎样做,走好眼前路,规划好未来,以此付出行动,最为关键。当然,只要想通了,整明白了,人生之路还不算难走。只是有时造物弄人,一切都没有想象的简单,你以为的,现实总会给你一巴掌,让你从此清醒,一如《乡关何处》李朝阳回乡的处境一般,充满着太多的心酸与无奈,除了家乡父母以外,似乎所有的人都对他避之不及,就连亲弟弟都懒得叫他一声哥哥,可以想象,短短几年时间,人心的变化何其之大,面对现实,只能是欲哭无泪。 然而,融不进的是大城市,回不去的是故乡,到底该何去何从,电影里这种心声的表达,想必每位游子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兄弟不在,亲情已远,曾经的恋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面对现实,再次离开家乡,就成了游子们的最终选择。 从电影《乡关何处》的表达来看,故事很容易让观众回想起早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站台》,同样是有关于现实的,有关于梦想的,这一命题。通过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描写他们离开家乡去往大都市的种种状态,有血亦有泪。当男主人公离开心爱的女人,远走他乡的幕幕场景出现时,最是动人心弦,那种对大都市的向往,又有着对故乡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在改革年代来说,非常之普遍,毕竟每个人都梦想着走出大山,去闯一闯,去看一看,迫于生活压力,试图在大城市寻找机会,打下一片天地的心,也是那个年代人的最真实想法。但结果,如同《乡关何处》李朝阳一样的悲情人物,占据大多数,面对残酷的现实,该如何体面的生存,使得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很能引起游子及大众的共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