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九》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九》影评10篇

2018-01-03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九》影评10篇

  《九》是一部由罗伯·马歇尔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 / 玛丽昂·歌迪亚 / 佩内洛佩·克鲁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影评(一):华丽的背后

  《华丽年代》是很久之前就想看的片子了,因其群星璀璨,主角里面个个都是能撑起一部戏的大腕。一个男人与七个女人,理应会是一台好戏。看完以后觉得略显混乱,观遍影评叫好的也不多,就别说加上“票房毒药”妮可了。我没有看过费里尼的《八部半》,也没有看过同名的舞台剧,导演的野心我没有看到(先不提那部剪辑混乱的《芝加哥》)。但是我不能不说在这两个小时内众星轮番上场的混乱群戏里,还是窥见一瞥他想表现情感。一个他想用摄像机表现的,摄像机背后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就是主人公奎多的新闻发布会。一个江郎才尽的导演,前几部作品的掌声与近几部作品的骂声形成鲜明对比。他欲拍第九部电影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却苦于写不出剧本,面对穷追不舍记者露出平和笑容以掩盖他内心的恐慌。整部电影对他的刻画就在于他独唱的那句“我年近五十了可是心理年龄却还是九岁”,他敷衍制作人他逃出记者发布会,他欺骗发妻把情妇扔在小旅馆,一切只是因为他想要,却没有承担责任意识是的,他还没有长大,他每当山穷水尽总是幻想母亲在身旁耐心听他倾诉,虽然他已届知天命之年。但影片想表达的却并不是催促这个男人成熟起来。如莉莉在影片接近结尾处所说:“奎多,如果你不再是个孩子,你就不能再拍出好的电影了。”

  情人卡拉出场时就是一段极具挑逗性的艳舞。她接到奎多的电话就扔下丈夫来找他,却要被一个人扔在小旅馆独自忍受寂寞,只因奎多不愿让她抛头露面。与正房妻子路易莎的冲突本不是她所愿,奎多的怒火却几乎将她送进坟墓。她很爱奎多,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但是她爱上的不过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而这个可怜的女子直到自杀未遂还没有想明白,她豁出生命去换取奎多短暂的停留,是否值得。

  妻子路易莎,一个典型的贤良淑德形象。之前是奎多电影的女演员,结婚后便主持家务再没有演过戏。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诠释得十分到位,她一再隐忍却最终爆发,那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在终于发现自己一直认为的特殊不过是奎多奉承女人的一贯套路,用一曲愤怒的Take It All结尾。相比于My Husband Makes Movie娓娓道来的幽怨,凸显了人物性格的张力。面试的时候她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女服务生,奎多放下她的头发时她一低头,少女的娇羞写了满脸。离开的时候她一气抹掉两颊的泪,决绝的背影人心痛。

  女神克劳迪娅由妮可基德曼出演,姣好的面容和性感的身材无论何时出现都是一幅画。她被奎多一手捧红,也对他产生过莫名的情愫,却能理智控制住自己。她知进退,懂得爱惜自己;她爱奎多,却还能在爱中保持自己高贵姿态;她清醒,从不为他迷失自我。奎多说:“每次我都会爱上你。”她答:“在我们之间有摄像机的时候吗?”奎多说:“我曾想上来敲你的门。”她莞尔一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在喷泉边,她卸掉假发和耳环,对着奎多说,这才是真正的我。她用真正的自己向他告别,不为那些暧昧的情愫所累。

  母亲是一个形象化的符号,奎多无法成熟的映射。男人在孩童阶段都有些恋母情结,在奎多这里尤甚。

  启蒙者萨拉吉娜像极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玛莲娜,收钱塞胸里跳一曲沙子舞。人生得意须尽欢,有花堪折直须折。性感且美丽。

  记者斯蒂芬妮是奎多的狂热粉,她对奎多的意大利电影的热爱像个追星族。一曲Cinema Italiano活力四射,有的只是对偶像的憧憬

  服装师莉莉始终陪伴在奎多身边,亦母亦友。她是他的知己,一直在帮助他支持他鼓励他,还帮他与前妻和好搭了个桥。

  要说最后奎多的第九部电影,讲的是丈夫挽回自己妻子的故事。本来电影讲到这里就可以完了,奎多手抱着象征自己心理年龄男孩坐在导演台上。前妻路易莎的出现却让人觉得此时多此一举,还不如不加。

  ine,华丽年代。华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倒不如说是导演花了两个小时想打造出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到头来都是主人公赤裸裸的空虚。就如奎多扯掉的那块幕布,就如黑漆漆的舞台背景。闪着光的只是他周围的那七个女人,在华丽的布景里一个个走出来,带着微笑完美亮相。

  《九》影评(二):只是歌舞片

  电影的故事其实就是有关于一个曾经辉煌的的电影导演沉湎于肉欲之中,无法自拔的故事。

  当然,电影的重点不是剧情,而是歌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确实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至少在我这个,非歌舞片影迷来说,它的布景够华丽,它的歌曲够劲爆,让我的耳朵眼睛充分得到了享受

  再说到明星这个话题,作为一部明星云集的电影,导演Rob Marshall让每一个出场明星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己演技与魅力机会。(甚至包括出场时间实在不多的Judi Dench 和Nicole Kidman)。

  要知道,这可真的,很不容易(请参看经典反面教材《盗梦空间》)。

  《九》影评(三):nine

  你是在寻觅灵感还是在寻找在欲望迷失了的自己?勉强走着一条没有出路的路,不断回味着自己曾经的幻想,旧梦重拾继续温存。孰不知越是回首越是梦魇。Break it all,失去了才会有动机去渴望拥有吧……

  To Guido

  《nine》讲述了一个著名导演Guido Contini欲拍摄他的第九部电影却一直苦无灵感。于是在他在种种压力下寻找他的电影灵感时也在寻找他爱的真正归属地。在影片的一开始,黑白的画面,Guido似乎被困在了一个记者会上说着一些逻辑些许混乱的话。在黑暗中他独自走进罗马的电影工房,在尖锐的金属打击声中影片开门见山的用一段心理独白和舞蹈场面揭示了一切,接下来只是复杂的解释。

  缪斯女神Cloudia

  第一幕里她第一个从黑暗中缓缓走出给了Guido一个吻,同时也带亮了身后的舞台。但在剧情叙述中她却是最后一个出场,带着她神秘而美丽的缪斯女神的面纱。用Nicoie kidman 的美貌来饰演这位外表诱惑内心理性睿智的缪斯女神很巧当。Guido said:“You’re the muses…the incredible women that made Italy what it is today. a country run by men who are themselves run by women. Whether they know it or not. ”在夜晚意大利的小巷里她唱到自己心声,她不否认自己也爱上了Guido,只是她不允许自己屈尊委身。Cloudia said:“It’s not a real person, Guido.”她只是一个活在美丽光环下的普通女人,她摘下了她的假发和首饰还原自我的短发对Guido说:“This is me ,and you have a wife who loves you .”黑暗中又一个吻告诉他:“I’ll miss you .wrong gril.”便优雅的转身离开,这就是缪斯女神。

  妻子Luisa

  原本是演员的Luisa为了当好妻子这个角色放弃了她原本热爱的演艺事业去爱Guido,正如教徒对她的赞美“Well,there is a good Catholic wife for you ,Guido. Sacrifice .”的确,她崇拜着她的丈夫总是无私的支持着他的事业。对于他的不忠一直默默忍受着,怀着初见时的美好回忆安分守己的爱着他。她的微弱的希望和强烈绝望在她前后两个主要唱段里尽显无遗。在她绝望并觉悟时唱到: “It’s time to leave. If I’m to live. Because I have no more there’s nothing left to give.”在黑白的歌舞画面中她愤恨的歌声里暗藏了绝望和类似于报复似的放纵,there is be nothing. 此时,她看透了他的欲求不满,如果他不如此的贪婪便意味着死亡,她已经被他掏空了。对Luisa而言看到希望破灭也许真的是一件好事

  情妇Carla.Carlissima

  伴随着电话的一段香艳的歌舞,撩人的歌词,性感的声音,各种搔首弄姿……大胆明了情欲的宣泄:这就是Guido的情人,让我觉得性感的有些犯傻的女人。他似乎没什么高深的修养同样也没有了心机,也许她真的只是因为Guido的个人魅力而爱上他,所以也甘于玩弄情欲游戏。这样傻的危险的女人在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处境时也选择了傻的方式压抑现实的痛楚。自杀乞怜的噱头的确增添了他内心的不安,但现实终究是现实。偏离了道德轨道后还是要灰溜溜的回归原轨才能继续生存。

  诱惑Setphanina

  某时尚杂志的记者,一流的交际与诱惑能力。也许为了她的下一期杂志的销量或其他什么原因奉承勾引Guido.就如她演绎的歌舞一般热情开放,虚荣浮夸。只是太明确的功利性诱惑在处于困扰不安中的Guido 最终失效。

  儿时的回忆Saraghina

  一群男童一起凑钱去找一个叫Saraghina的妓女嬉戏,看她舞弄这沙子而好奇的笑。总觉得Saraghina有一种凶悍诡异的气质,不过那段舞沙的歌舞绝对精彩

  挚友兼大家长Lilli

  做为导演的服装和化妆师,她一心想帮助他完成他的电影。做为看着他长大的大家长她努力帮他拯救他生活。她总能淡然的开导他。告诉他:Come back to Rome .Make a movie .Go to work.

  母亲

  Guido是个常常活在幻想里的maestro,所以他已故的母亲也常常在他的生活中出现和他对话。高贵优雅风韵十足的母亲会包容这个有些荒唐,永远没长大的儿子

  Guido

  他的身份:著名导演,丈夫,情人,没长大的孩子。做为导演他需要像孩子般活在自己的想象中才能去创作好的电影。可是,在现实中他的幼稚伤害了爱他的人。就像他对缪斯女神所诉说的:“He wants to take hold of everything ,to devour everything. He can’t let anything go or he doesn’t want to. But he changes direction every day because he’s lost , he’s dying. He’s bleeding to death.”他感到了危机却又无能为力,迷失迷失继续迷失……

  “Don’t stop being a child”

  这是Lilli对Guido说的,保持幻想永远当个有梦想的孩子才能创造出电影。我们都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自由,幻想无罪。只是一旦脱离自由幻想的年纪,现实便袭来厮杀。幻想与现实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不能根据幻想操控现实却只能配合现实调整幻想。谁都需要长大,因为幼稚的人不懂得爱。只是何去何从,又如何坚持自己的想法,什么该舍弃什么该争取,我们还并不明了。其实,迷失的不仅仅只是Guido……

  《九》影评(四):美人们

  起初看这部片子的目的就是体会这几个女人的魅力,让我从头到尾一一分析:

  Kate Hudson:

  一个热辣的小妞,说起自己崇尚的意大利式电影,眉飞色舞。戴着墨镜的出场,短短的亮片流苏裙,极尽摇摆,把自己的狂热凝聚在自己舞姿里,自信而张扬的笑。

  她喝酒举杯的动作,抽烟的手法,踩着高跟鞋,屁股一扭一扭的背影,还有摘下眼镜的方式

  自信,真的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自己的舞台上,要笑就要张狂,露出牙,张大嘴,自信!

  enélope Cruz :

  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深情,渴求的眼神,企图用温柔来感化他

  When you're not here,I'm still here...when you ......,I 'm still here

  Marion Cotillard :

  他的妻子真的很美丽,端庄优雅,可能是她绾起的发髻,可能是她简单低领衣服上的项链

  在初选的时候,小动作太多了,抿嘴。一直在笑,可是看起来很不自然

  icole Kidman:

  动作很自然,眼神充满自信听到要求后微微偏头,在微怒之后已经点头做着,笑容浅浅的,不露牙最后这个手势应该也是缓解尴尬不自然而做的,挺好看的。叉腰的动作请注意

  晚礼服露背的很漂亮

  发现只要是明星三围都是85+ ,65- 85+

  《九》影评(五):Nine

  影评:这是一部包装精美的歌舞片,声势浩大的宣传,欧美巨星的荟萃,西班牙的佩内洛普-克鲁兹,法国的玛丽昂·歌迪亚,南非的查理兹-塞隆,美国的凯特-哈德森,意大利的索菲亚-罗兰,澳洲的妮可-基德曼,和英国的朱迪-丹奇包围着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虽然没有一一认识,但是足以让我心动。再加上预告片里大段的音乐加舞蹈,看得我眼花缭乱,期待不已。

  可是,故事开始的并不简单。故事围绕的是导演圭多展开的。他开始筹拍他的新电影,然而开拍之前,剧本没有出来,他没有灵感,而经纪人则在利益的驱使下,逼着他往下走。妻子,偶然造访,又不小心与自己的情人碰见,让本来即将趋于平淡的生活,再起波澜。情人,热情来访,但妻子的撞见,让圭多决定结束这段感情,也导致情人走向崩溃。在一个人时,圭多又看见了他的母亲幻影,他只有向母亲倾诉他现在的困境,然而母亲告诉他向前向前。就这样,圭多夹在了工作与生活之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他即近崩溃的时候,他与去世母亲的对话,让我想到了《美丽心灵》中,男主角也是疯狂的数学家,他通过自己演算也解决了很多问题,然而后来发现他出现了幻觉,就像圭多这样。让人感到甚至有些恐惧,这些幻想与现实不分的人,将会作出怎样的事呢?

  由圭多的心理变化,故事中穿插的是两条线,一条现实,一条幻想,一条黑白灰三色,一条色彩斑斓。大概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这种蒙太奇式的手法,这种跳跃的思维,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透彻。可又再一想,《如果爱》的手法与此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这种跳跃,才更加表现出人物心理的挣扎与纠结。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歌舞剧,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文化,导演通过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我们看这部电影所要真正看到的内容。

  《九》影评(六):烂了

  看了大家的影评,大多是围绕马歇尔《芝加哥》多么辉煌和本片的小金人得主展开,我也首先对此表示一下态度:

  不要说片子烂但是明星牛,《芝加哥》齐薇格蹩脚的唱功还不够么? 什么“玛丽昂唱得有感情色彩”的,crap!这里面能唱歌的除了菲姬就没有了,玛丽昂那蹩脚的簸箩嗓子有感情能咋样,还不如念台词,唱得烂就是唱得烂,完全不见气息的运用,哭腔也没水准,拉个长音也颤不起来;凯特哈德森吼哑了也不能遮掩唱功之短,不过好歹有DDL和丹奇奶奶垫底,他们演戏牛是真,唱歌简直惨不忍闻。

  这让歌剧版的演员们情何以堪,班德拉斯多能唱,不过人家不愿意接着角色,他也知道这是个烂片胚子。

  看过此片,我也不太理解为何会口碑票房双双阵亡,杂志说是惹怒了原版《八部半》的影迷。于是我才把《八部半》看了(这种豆瓣文青的菜我表示我很难消化)。

  看过《八部半》我算释怀了,承认吧,《九》就是一烂片。

  马歇尔是想忠于改编舞台剧版本,因为故事主线是跟着舞台剧走的,跟《八部半》剧情结构很不一样。但是要知道舞台剧毕竟提供的信息有限,于是马歇尔又聪明地开始搬弄原版电影的资源,与情妇在旅馆的那场戏,童年时在海边看妓女跳舞,以及最后的试镜剪辑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少了舞台剧的戏剧张力,又不能像原版电影一样超现实叙事,《九》就是这么一部不伦不类的“翻拍电影”,well~说到这里,我对马歇尔的野心感到恶心,《芝加哥》拿best picture有一个强大的改编故事支撑,于是他肯定又想接《八部半》这个强大的故事再撑起他的野心一次。结果呢,烂了吧。

  看看这些人物的设置,费里尼式的天马行空是如何变成美国佬的烂俗的:

  妻子路易莎,本是一个极度愤怒,对丈夫容忍到极限,最后以极度愤怒的态度离开,《九》却颇具美式浪漫使她成了眼泪婆娑的孟姜女,难道小三是香艳的荡妇,妻子就必须是贤妻良母么?

  说到小三,佩美人的角色卡拉,原是一个三句话不离她老公的女人,肉体是他们主要的联系,没有强调她和圭多爱得多么死去活来。

  然后妓女莎拉吉娜,一个又肥又丑又脏的妓女角色,变成了性感香艳的美国美女,原本是通过这种丑来刻画他小时候的性启蒙而达到讽刺的效果,结果电影里这种讥讽的味道荡然无存。

  缪斯妮可的角色算是出入最大的,圭多在见到克劳迪娅后对她世俗的见解感到失望甚至绝望,这个激发他灵感的女人也和周围的俗人一副德行,但是《九》却反了过来让克劳迪娅抛弃了圭多,还扯出什么“敲我门”什么的bullshit。

  制片人,一个粗暴心急的老头,经常对他身边的唐娜黛拉大骂出口,连给她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却成了成天笑嘻嘻的老好人,还死命想把唐娜黛拉介绍给圭多做女主角。

  丹奇奶奶的角色在原版只是匆匆露了几面,一个做衣服的女人。但她这个角色更像原版里路易莎的好友,对圭多的批评指责都能对上。

  丹奇奶奶舞台上的舞女们在原版里出现在圭多的幻想中,是一个年老色衰被打入冷宫的可怜女人。

  还有些未能对上号的角色,比如凯特的那个美国女记者角色,无聊,这种角色插进来有啥意义么,就想说明圭多没有受她勾引回到妻子身边对妻子有真爱么?

  母亲角色本是跟父亲一起出现的,结果父亲突然就消失不见了,成了母亲的独角戏。而且戏份太少几乎感觉不到母亲的戏份与圭多有啥bond。

  我也不是《八部半》的忠实粉丝,说实话我也有很多细节地方没看懂,但至少我知道费里尼安排那些角色的用意,每个角色都或讽刺或愤怒地存在着,但《九》完全感觉不到这点,一套标准的美国流水帐,特比是收尾时所有女人都出来“摆秀”时,这一段的创意还能再烂一点么,还不如直接插几段那些女星的红毯秀更省事。索菲亚罗兰因为资历最深所以最后一个震撼登场?凯特哈德森不过是众多女人中一个在酒吧有一次谈话的女记者,这种微不足道的角色也值得从宣传海报拍到收尾的特写?这到底是圭多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给观众看的明星秀?

  两颗星,一颗给不畏惧烂剧本参演本片的大牌们,另一颗给华丽的舞台和灯光。

  《九》影评(七):给那些妄想事业有成美女环绕的男人意淫的作品

  剧情是这样子的,中年男人遭遇事业家庭双重危机,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在各类女人中寻找安慰,最终得出他还是爱老婆的结论。然后没了。

  我发现我好厉害,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居然真的一句话可以概括,由此可见它的剧情真的简单。简单且散漫,很多东西没有什么关联,基本上是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小故事拼接起来的,本质上没什么联系,虽然大牌女星云集但是几乎没有女人间的对手戏。中国古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之间的故事有些时候会很好玩,但是导演显然完全忽视了这一部分。而且这也造成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虽然阵容强大到爆,但是真正有血有肉的角色并不多,人物刻画并不成功。

  当剧情和人物都不是那么立体饱满的时候,这片可能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歌舞的部分了吧。但是电影和MV,它还是有区别的。当电影中的一段MV删掉也不会有什么剧情上的改变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一段是无用且多余的,于是这部电影虽然剧情简单,确有很多多余的部分。

  而且心里把这部电影和蒂姆波顿的艾德伍德传做了一下比较,觉得九确实是很无理取闹的作品。艾德伍德虽然滑稽却是真实的反应了电影人的生活状态,而九的男主披着导演这样的外衣却完全体现不出他除了是一个男人以外还可以拥有的其他人物特质,同样的状况可以推广到影片里的任何一个角色。

  总而言之就是,电影其实是完整的,它有完整的剧情,有足够数量的特色人物,也有精美的场景服装,以及不少场面艳丽的歌舞,尤其还有一堆实力派演员兼美女。但是仅仅只是完整的,并没有其他特别出彩的地方了。

  《九》影评(八):总有压船沉海的最后一片羽毛

  对路易莎看了试镜会后跟圭多的争吵有些感触。比较欣赏路易莎大方得体,深明大义的感觉。但是试镜会后,她的醋意似乎显得有些无理取闹,因为这就是导演的工作啊。 可是又是可以被理解的。 贪婪的不只是导演,还有女人的爱,当矛盾跟隐忍积累了太久,这试镜会上导演职业性的一个动作就成了使舟沉海底的最后一片羽毛。 只是她天真的以为那些只属于彼此的美好原来是很平常的不堪一提,神经彻底在这一刻崩溃了。再无法去假装淡然,假装不知。 也许不管是小女生,亦或是一个举止得体人生阅历丰富的成熟女人,面对感情的时候都是这般敏感和无尽的想要占有吧。 当她为感情颠覆自我,成全激发出一个自己也不曾设想的自我,就是浴火重生的历练吧。 被要死要活的伤害后、死而复生。此后没有极大快乐,没有痛彻心扉,不痛不痒未必不是自我麻痹的好出路。 又或者是不是三番五次的伤害和自我麻痹后、最后女人们都会选择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生活。离开,重生,是更好还是更痛苦,冷暖自知吧。

  《九》影评(九):九

  2010.3.5

  一开始就感觉了是不色情片,哈哈,半色情吧~外国人一向开放的!剧情基本上就是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游走~想象的部分全部用音乐剧来表现~因为看的是DVD版本,所以不是很清晰~遗憾!不过佩内洛普•克鲁兹真是让我大开眼镜!靠!太风骚了!那段沙子舞确实很强悍!女舞者有点狮子的意思!呵呵~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圭多妻子的歌唱独白~从对丈夫的崇拜到对婚姻的无奈!那种对丈夫的高度信任和赞誉!我觉得,要是有这样一个妻子支持自己,是个男人都应该觉得这辈子找到了最大的幸福!!!……貌似我现在喜欢看到一半就来做影评~呵呵~看完了,看完后还是有些小感动的,毕竟结局是好的!其中的歌舞也很棒!其实我已经差不多忘记《芝加哥》的剧情了,就是觉得那里的歌舞相当的棒!美国百老汇的风格,其实都差不多~惊艳的~华丽的~宏大的~恩!不过男主角也他过于幸福了!身边围绕着那么多的美女!估计会羡慕死一帮男人!哈哈~不过,那种时尚T台上的感觉~还是会迷倒我!那种得体的~经过修饰的~欧美男人!靠!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为其发狂~哈哈~

  《九》影评(十):华丽年代的黯淡落幕

  (写于2010年)

  今年年初可能是我到悉尼以来走路最慢的一段时间,乔治大街的每一块广告牌上都贴着《九》(《Nine》,又译为《华丽年代》)的海报,对这部电影的高期望让我每走几步便想驻足盯着那几位主角的脸看一眼。海报上自豪地写着“五项金球奖提名”、“《芝加哥》导演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作品”的字样。海报中的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享受着众星拱月般的殊荣——四位顶级美女分列左右,抱着相机的记者围绕前后,而戴着太阳镜的刘易斯却嘴角微微下垂,看不出一丝享受。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到一丝失望,我看见海报上似乎蒙着一抹浮夸,我希望这是一部讲述浮夸的电影,而不是电影的本身很浮夸。

  一、华丽年代

  这部影片可谓是卖点十足、噱头充分:庞大的演员阵容、导演前作《芝加哥》的空前成功、编剧之一的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经久不衰的“品牌效应”、还有就是已逝世的大导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盛名。这些随便拿出一项来都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一个电影爱好者,尤其是歌舞片爱好者掏出荷包里的钞票来为电影票房添砖加瓦。

  在向朋友介绍这部电影的主演时,我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字——国宝。这是一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片子,男主人公,那个失落的导演圭多(Guido Contini)是全片的核心人物,由英国实力派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扮演,虽说是实力派,刘易斯的外表却也可堪称帅气十足,这么一位有样貌有演技的男主角无疑是一粒定心丸。甘当绿叶的女人们也毫不逊色:年纪轻轻便捧得奥斯卡小金人的法国国宝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西班牙国宝级性感女星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被澳大利亚人奉为澳洲国宝的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意大利影坛殿堂级国宝人物索菲娅·罗兰(Sophia Loren)。另外几位女配角也不可小觑:英国老戏骨朱迪·丹奇(Judi Dench),黑眼豆豆的女主唱菲姬(Fergie),还有著名影星歌蒂·韩(Goldie Hawn)的宝贝女儿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有这些重量级绿叶的陪衬,更是给影片注入一剂强心针。

  更让人无法抗拒的是影片幕后班底的含金量。《九》翻拍自已故大导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8½》),费里尼《八部半》讲述了一个江郎才尽的导演的内心挣扎以及与现实人物的错综关系,费里尼拍了一部讲述拍电影的电影,剖析了一个拍不出电影的导演的失落与慌张,而《九》的故事主线基本遵照《八部半》的叙述方向展开,意图呈现给观众一个有声有色的导演生活。《九》并不是罗伯·马歇尔的第一步歌舞片,他之前的那部《芝加哥》可以说成为了广大歌舞片爱好者心中的经典,而之后的《艺伎回忆录》的惨淡让马歇尔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次他重新拿起擅长的歌舞片的招牌无疑也是想续写《芝加哥》的辉煌,向观众证明其才华依旧。而本片编剧之一的安东尼·明格拉手中曾创造出《英国病人》、《冷山》等经典影片。台前+幕后的人名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足以体现导演马歇尔渴望再造歌舞片经典的野心。

  二、黯淡落幕

  几天后,我走进放映厅,等待着享受视觉及听觉上的双重盛宴。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很尽心,华丽的舞台背景也确实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几位演员的歌唱也不逊色于时下的偶像歌手们,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挑逗小曲、妮可·基德曼缪斯女神的高贵、玛丽昂·歌迪亚时而野性时而哀怨的妻子形象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或许是台前幕后的大腕们让我期待过高,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走出电影院的我叹了口气——《九》,或许你承受的太多了。

  翻拍费里尼的《八部半》不是一个轻易就能下的决定,毕竟前人将它打造的如此闪亮了,马歇尔选择此片可能是想向费里尼致敬,但更可能是他看到了这部电影的伟大,他想要续写辉煌——既是《八部半》的辉煌,也是他本人的辉煌。《八部半》是一部黑白老电影,是一部可以算是沉闷的电影,但是它的精髓就是那一种生活状态,那一种在失去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才华时的精神状态,一丝失落感、一缕挫败感、一星手足无措、一点彷徨无助都被烙在主角的每一寸肌肤里。有不少朋友没有看完《八部半》,可能是它过于沉闷,叙事节奏不够激烈,于是马歇尔便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歌舞元素。一方面,歌舞元素的参加可以提高影片的观赏度,可以在音乐和布景上大做文章,以扫除那种阴沉的气氛;另一方面,歌舞片可是马歇尔的伯乐啊,有了《芝加哥》的成功,马歇尔想再运用自己的看家歌舞本领来让自己尝尝甜头这也无可厚非,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现实总不如想象的完美,歌舞元素的植入令剧情失去了张力。《八部半》不同于《芝加哥》,《芝加哥》是一部需要歌需要舞需要强烈节奏感的电影,歌舞的融入可以说与剧情设置搭配的浑然天成;而《八部半》的剧情和立意则是需要沉静下来细细思索的,植入歌舞后成为了《九》,感觉就好像一个在仔细研究显微镜下细胞反应的人突然被地震袭击一样,那么的突兀,那么的措手不及。也许将《八部半》的整个叙事基调彻底改变反而会好一点,可是马歇尔既想保留那原有的深沉韵味,又想植入各类或喧哗或聒噪的音乐(其实音乐本身并不失败,只是与剧情基调无法相称),于是便毁了剧本也毁了音乐。只能说,马歇尔这次试图制造出一个“混血儿”的试验失败了。《九》,或许你不该承受这么多“血液”。

  影片整体的色调是一种阴沉的鲜艳,之所以阴沉,应该是为了配合圭多的失落心境和意大利的复古美感,而之所以鲜艳,则是为了加大歌舞的可看度,这样的想法很合情合理,但凯特·哈德森的那段T台上的劲歌热舞就显得格外刺眼了。凯特·哈德森所饰演的美国女记者角色在《八部半》是不存在的,而为什么马歇尔要在《九》中增加这个角色呢?低俗一点的猜测:因为某种背后的人际关系让马歇尔刻意添加一个角色,只为了让凯特·哈德森露一露脸?高雅一点的猜测:因为马歇尔想体现圭多在诱惑面前最终克制住自己欲望的思想境界升华?我们不得而知。我知道的是,那一段劲歌热舞或许是表现出了美国的活力,但是却与电影的整个格调格格不入——无论是音乐风格上,还是色彩构成上。《九》,或许你不该承受这么多迥异的风格。

  在我细数“国宝”的时候不难发现,演员们国籍的繁杂可以组成一个小型“联合国”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为了此片特地学习了意大利语,片中的他即便是说英文,也努力带着意大利口音,其他的演员们有正宗的意大利人,也有母语与意大利语相似的西班牙人,最多的是美国人……或许是为了与《八部半》保持一致,或许是看中了意大利的文化沉淀,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了意大利,于是便听到了各种口音的意大利语和英语。并不是说每一部电影都要统一口音,但是至少不要人为的制造一些听觉上的不适,或者尽可能的避免这样的场面的出现。整个观看过程,观影者们听觉上一团混乱,我这个非英语母语的孩子更是在各种口音之间转换时短暂地进入了精神分裂的状态。《九》,或许你不该承受这么多杂乱的口音。

  影片最终的结局与《八部半》并不一样,《八部半》可以说是悲剧收场,一声枪响结束了落魄导演圭多的生命,也结束了现实带给他的种种悲痛,而《九》则可算是喜剧结尾,圭多终于越过重重关卡找回了自我,回到片场开拍自己的第九部电影,而这,也正是“9”比“8½”多出来的那“½”。《八部半》里的圭多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己扣动扳机,这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逃避;《九》中的圭多也许是马歇尔对自己的期望吧,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而是选择继续抗争,直到越过事业的瓶颈、人生的低谷。

  众口难调,无论这场华丽的盛宴带给我们的是绚丽的满意还是黯淡的失望,我都期待马歇尔与众演员的下一部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九》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