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影评10篇

2018-01-07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影评10篇

  《听见下雨的声音》是一部由方文山执导,柯有伦 / 韩雨洁 / 徐若瑄主演的一部爱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一):给雨聲一個說法吧

  好久沒有看過台灣電影了,忽然在豆瓣翻到文山大叔的《聽見下雨的聲音》,看到評分只有5.3分,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它看完了。也許許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沒有什麼故事性,而且劇情略有狗血,也許這是這部電影不成功原因吧。雨聲為題的電影,卻沒有雨中的故事。文山大叔用特別的美的韻腳詩作開篇。整部電影也融入了他喜歡的韻腳詩、漢服、音樂、文化節、水墨畫等等元素,了解方文山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部電影出自他手。這些元素單個拿出來都特別好,但是把他們都連在了一起,瑣瑣碎碎的有點牽強、堆積的感覺。故事的主線弱聽的女孩清晰。但是這些元素正是這部電影的精髓吧,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在思索,漢服、水墨畫這些這麼具備中國元素的東西,為什麼中國大陸沒有一部電影選用它們作為電影的題材,還是我鼠目寸光沒發現,而中國功夫卻被用到爛。這些元素在電影的表達竟是出現在台灣詞人方文山之手,光光想到這個就想給文山大叔一個贊!看完這部電影想起了杰倫《超人不會飛》裡面的歌詞“拍個電視純粹是為了與兄弟之間的夢想”,也許這也是方文山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吧,把自己喜歡的所有元素都融入這部電影,請的演員都是自己的好朋友,買單的也是自己的書迷、詞迷,一切都與商業無關,這樣單純的想想,這也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因為電影背後的故事是那麼具備人情味,但往往沒有人會看到電影人的背後。對了,這部電影配樂也很好,聽聞杰倫有參與。還有畫面感,攝影技術也挺好。當然,如果文藝片連這些都做不好,未免太失敗。

  這部看似比較“笨拙”的電影,也讓我想起了期末我們宿舍幾個人拍的微電影,相信幾年后出去工作回憶起來也會覺得那時自己怎麼那麼專注,雖然拍出一部爛東西,但是相信給我們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拍得更好,這部微電影也融入了我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所以那時候還是很享受自己能決定配樂的感覺。每個導演的作品或許都融入自己所嚮往,所喜歡的東西。這樣想想,也就能客觀的去看待小四的《小時代》了。。。包容心!

  這部電影還有個很特別的地方,裡面的樂團名字叫做“給一個說法吧。”對啊,什麼都需要“給一個說法”,敬酒的時候需要“給一個說法”,送禮也需要“給一個說法”,當然,任何時段在做任何事都需要“給一個說法吧“,有著這種精神我想才能夠給我們即將逝去的“大學”(愛情、友情、學習、社團、老師等等)一個說法吧。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二):看风景的人被你吸引,你被幸福吸引,幸福吸引了所有的人在这个故事里。

  故事美丽而动听。看完整部电影,你抓不住每个故事每个场景,故事的重心并不明确也不突出,感觉有点混乱,但是抽丝剥茧后你也能感受几段美丽的故事、无以伦比的爱情、博大精深支离破碎的中华文化、一个美丽、干净纯洁女子和一个欣赏风景的人。不免遗憾,也有所期待

  关于开头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子的舞蹈,汉服的长袖用舞蹈来诠释,飘逸且轻盈,再结合水墨的渲染,美到心头的开始,遗憾的是没有延续。我期待这样一个作品,关于汉服和古典舞勾勒出来的水墨画。

  接着就是主唱阿伦和sharon 的故事。只是在整部电影中,他们的位置似乎有点尴尬。说他们是配角,可是整个故事是通过阿伦和女主角爱恋串联起的,有些牵强。说他们是主角,sharon这个人心里除了阿伦,就是摇滚。如果独立分开来看这两个人也不太合适,因为他们的爱情胜过雨婕和阿伦的爱情。所以,个人观点,这个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美丽的故事。关于梦想青春和爱情。深入了一些,但是总是感觉还不够可能电影的镜头更多的在雨婕身上。也可能是电视故事的顺序和剪接让这个动人的故事少了很多韵味。

  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关于一个美丽、简单温柔美丽的女子。她这个人是这部电影的中心。如果这部电影就只是围绕这个人就好了。这个故事无比美丽在这个女子的个人魅力。她虽然听不见、说话很难听,但是她积极向上爱好广泛,喜欢韵脚诗、文笔很富有气质,书法、汉服、古筝,对每一段爱情都很认真小心翼翼的付出性格安静美好,尽管遭受身体上的苦楚,不埋怨、也不自卑,静待幸福来临。记忆深刻的是故事的最后,在屋檐下躲雨的等待幸福来临的她,深深的吸引了看风景的画家周以乐。而她浑然不知,只是静静的享受着自己的幸福。这个故事最大的败笔就是和阿伦的这场恋爱。一个简单温和的故事更能够打动人。如果这个故事拿出来,只讲诉影片的最后一段,看风景的人爱上风景中期待幸福的女子,就够了。这个故事也有可以延展的部分,他们的联系是书信。他们各自的爱好可以撑满整个故事,还有些许笔墨可以用在出车祸前的雨婕和她男朋友的故事中。电影的最后,真的很美,让我想到了跟雨婕说:“看风景的人被你吸引,你被幸福吸引,幸福吸引了所有的人在这个故事里。”

  说到主题,听见下雨的声音,总是很模糊,似有还无的感觉。而这个主题我是从故事的最后感受到的。难免有些轻巧了些,所以不那么突出。如果重点写出这个故事,把这个故事延展开来,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其中很多的元素也是可以拓展的,比如水墨武侠,画虽然是静止的,但是视觉构图却是流动的。如果就这个主题做出更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或者是关于一部灵感过程呈现的电影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构思。可惜在电影中只是昙花一现

  还有就是关于韵脚诗,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能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

  一个伙伴跟我说,这就像是无数个MV的集合,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他就像是把无数流行元素的经典串联起来,却没有给人留下震撼的视觉效果心灵启迪。不过,我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所有元素,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发扬这些文化。期待更成熟的作品。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三):加了“方文山”的“周杰伦”

  作为十几年的杰迷,十分幸运的参加了电影的首映礼和提前观影。在记者联访的环节,记者问到周杰伦怎样评价好搭档方文山的作品时,周杰伦打趣说到自己不适合直接说好或不好,只用了“很方文山的电影”来总结这部电影。的确,从电影的名字到之前曝光的种种元素:韵脚诗、汉服、书法等等符号的堆积看来,这大概是一部小清新外加文绉绉的方文山歌词似的电影,但看了电影才发现原来男主角也是个玩乐队的,而大概也是一个结合学生时代和走入社会的追忆式电影。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是加了“方文山”的“周杰伦”大概是因为如果我在没有任何信息情况下看了这部电影,在周杰伦电影还是方文山电影之间,我大约会选择前者。玩音乐的男主角+甜美、清新的女主角+校园爱情+小火慢炖的爱情节奏就足以让我坚定,更别提电影中配角中的爆炸头和小廋个,(很难不让我想到阿郎和弹头)以及文艺不行的唱片行。而从角色性格来看:从周杰伦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中不难看出他喜欢的男主角都是虽然有些害羞但又有一肚子“追妞宝典”的“一见钟情男”,而剧中的阿伦也一不小心符合了周氏男主的种种特质,至于女主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原因,两位都选择了没有什么攻击性的气质型美女。而加了“方文山”的这个环节都体现到了穿插在剧情中的诗句、汉服的展示、而与周杰伦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属于方文山的那种含蓄和收敛。就像他的词那样,方文山更擅长于用意境来烘托情感,这种方式在电影中表现的更加的明显,雨景作为电影中最为重要的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每一次的情感高潮。而作为你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方文山在电影中使用到了国画中最常用的“留白”,有时候观众需要的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创造结局的机会,电影回忆的场景中结束,像一个轮回,原来四个人的生命轨迹早已有过交集,这样带有轮回和注定意味的方式,大概就是方文山这部电影中最方文山的地方了。

  走青春青涩恋情又带点追忆的路线的片子,只要走对了情怀,引起观众的共鸣本该是件水到一个渠成的事情。但就像方文山的词一样,尽管美的不可思议,但是总缺少一个让你内心随之一颤的点。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方文山大火的词总是与中国风挂钩而不是什么都市代言人。(再次表达本人真的是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粉丝)电影从语言到镜头统统都没得无话可说,甚至很多场景暂停截图就直接可诗歌以当明信片一样。这样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偶尔的诗句的穿插绝对可以直接击中无数女文青的小心脏

  剧情上稍显平淡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足,比起清淡的女主角,我更加喜欢徐若瑄扮演的角色,真心希望导演可以深挖这个角色啊~当然,最后还是得说等到明天正式上映的时候还是会自己花银子去支持这部电影的。从包装到内核的精致和用心,真的很难想到一个不去支持的理由更何况我还是个杰迷呢~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四):雨天很美,却不想听这样的雨声

  因为你是方文山,我一边数着时间一边想其它的事,最后凭着我强大忍耐力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听见下雨的声音》。故事无聊冗长、镜头模仿业余、节奏缓慢拖沓、表演搞笑离谱。文山兄啊,你完全可以把最后那个MV配上你优美的韵脚诗,我觉得这样比整个片子都有力量。你在全片各种炫耀你喜欢的古典、水墨、诗歌、中国风、文艺,还有那无比给力的华为手机铃声。然后又用各种手段将很有违和感的摇滚、中国风歌曲进行串烧。最后用一个台湾文艺片用乱了的故事把所有糅合拼凑在一起。你拍电影有周杰伦一样耍酷的劲,但你没有他的号召力啊,所以就只能自己出钱找大家批评了。你玷污了台湾青春文艺片,就像玷污了我喜欢的青纯小女孩一样,我的心很痛啊。

  最后附上你片中的亮点诗。(其实这就够了,别拍电影了)

  横着走的青春

  用铅笔仔细描绘出

  纸上的我们

  框框里

  好多等待填空的人生

  却又怕说好的未来

  失了真

  于是盖上书本

  但总还是溢出了几行

  横着走的青春

  诗的语言

  午后的风声

  怎麼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

  花的颜色

  又怎麼会带著 淡淡的离别

  所谓 忧郁空气

  落笔后要怎麼写

  最后 一直到你的微笑

  在我的面前 满山遍野

  亲爱

  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

  有些 了解

  听见下雨的声音

  窗外鱼鳞瓦的屋檐 在泅泳著年轻

  於是青春 一层层被吵醒

  关於相信 关於来不及长成的爱情

  墙角的青苔入镜 跳接苔檐下的风铃

  回忆是 一行行向下落的风景

  於是我们滴答的听见

  下雨的声音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五):风声雨声相恋声,致永远的青春

  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年份,像2013年这样,涌现出无数的电影作品,来致敬那些已逝或者未逝的青春,《致青春》、《小时代》、《中国合伙人》、《青春期》、《初恋未满》,以及不久前因故撤档的《怒放2013》,林林总总,仿佛千百人的青春就这样籍由电影作品鱼贯而返,临近岁末,由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亲力打造的清纯系青春系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又翩翩而至,似在为全年的“青春怒放”收官。

  青春不老,回忆永恒

  非专业导演转行拍电影,也是2013的一大亮点,前如《致青春》导演赵薇,后如《怒放2013》导演卢庚戌,以及今次的方文山,其实电影导演本就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当,所以当我们走进影厅,看到这些由演员、歌手、创作人打造的电影,更多的是惊叹于他们各自不同的阅历所炼就的异彩纷呈的作品。《听见下雨的声音》是方文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而熟悉方文山的,还都是在数不胜数的歌曲中了解,这是一位优秀的词作者,作品有浓郁的东方风和极强的画面感,他的创作特点独具一格——“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这点在本片的片名上可见一斑,听见下雨的声音,简洁,明快,却又清新隽永,能勾连出每个人内心对于雨天的回忆和联想,仅靠意境,已然取胜。

  组合人生,编导电影

  《听见下雨的声音》若说会成为2013“致敬青春”电影的终结,倒不如说它给了更多人有关青春回忆的希冀,延续了青春题材的不朽存在。青春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定义的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回忆,当然,就共性讲,大部分的可回忆的青春,可以从甜蜜、青涩、伤心痛苦兴奋、幸福、留恋、激情等等关键词中挑选几个出来,任何组合成自我的青春感受,青春系电影同样如此,无外乎讲述一个关键词任何组合后的故事,但基于创作者的魔力,能令这个故事绽放出迷人的风采。《听见下雨的声音》就是这样,虽然片中有冲突,有困惑,甚至还有背叛,但都在诗意的镜头操控之下,变得清新而自然,充满了正能量气息。

  一个岁月,两种归途

  若拿《致青春》与本片对比,其实可以发现,两片有着工整的对仗格式,在2013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守住了这一季的青春。《致青春》的故事从青涩开始,一步步把一个有关爱情,有关多角恋情的故事讲到凄美浪漫,讲到无奈至极,最后穿越时空,回到了直白的现在,为过往的青春,做了一个交代。而《听见下雨的声音》,虽然也是直叙般将故事慢慢展开,但貌似波澜不惊间,却暗涌耸动,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在顺流而下中生出许多的波折,而在一场音乐会的高潮之后,又带领观众进入到更早的回忆,一切的因由,更令人唏嘘。青春之后是现实,还是现实之前更青春,是两部影片在叙事风格上最大的不同。

  词有画感,画有诗境

  最后说一下有关宝岛的爱情片,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清新文艺风格当道,但内地能看到的却非常之少,所以初接触,会对影片中偏“嗲”的对白有些许不适,心感有些做作,但渐进式习惯之后,会发现那里才是多情多爱的满溢之地,不会有我们周身所厌恶的简单和粗暴。在影片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汉风文化音乐节,以及穿插其中的汉服、水墨、古筝等等,更是让人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光之处,这点与方文山在作词上的题材角度倾斜,是一脉相承的。一个将文字写出画面感的创作者,开始用画面来讲故事,令观众可以收获的是画面的文字感,像散文,像诗词,涤荡心灵。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六):缘

  故事情节虽然是很老套的那种台湾爱情片,不过,午后看看作为小憩一下的选择还是不错的,如果天空再配合地下场大雨就再好不过了。

  其实,第一眼接触这个地下乐团的感受就让我联想到了NANA,特别是魏如昀饰演的Vicky,就和上岛美嘉饰演的NANA版本相似度极高,可惜这里她并不是主角,被挖墙角的大邦也不是莲。

  以乐与雨婕的缘分更早,却一直是两条平行线,阿伦像是一杯烈酒,刺激又容易沉醉上瘾,而以乐这杯白开水,更适合做知己,如果没有遇到过阿伦,说不定她会和以乐在一起,过那种平淡幸福的小日子,这就是编剧的事了。

  haron与雨婕就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都很美好,很难割舍,如果没有雨婕的出现,Sharon应该也会顺其自然的和阿伦复合。这就是人生的复杂与趣味了。

  玩音乐或者是搞艺术的,很多都会碰到一个困境,那就是资金问题,不是每一个都能出名,而且不是每一个都能赚钱,如果他们成家立业后,必然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他们的未来是怎样?应该大多数是做生意吧,因为有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

  我好像写偏了。。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七):《听见下雨的声音》:质朴热情的短暂青春,而汉服历久弥新

  许久不看台湾小清新电影,颇为想念,那种熟悉的感觉,重又笼罩上来。台湾小清新电影恬淡的风景和人事与日本相近,却又有不同。日本的更多笼罩着一层沉重,来自日本这个民族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导致其对人生、孤独、欲望、黑暗、残酷等思考颇多且深入,孤岛之上的人们,与外界世界之间有缓冲,也在这种孤独下善于思考,即使是《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花与爱丽丝》这类清新恬淡的文艺片,也围绕着对孤独、禅学、欲望的思考。相比之下,台湾小清新电影便纯粹明快得多,《一页台北》《练习曲》《海角七号》等,离不开青春,有些也带着一点点残酷,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似日本那样干净齐整,些许凌乱,却处处皆可入镜的街头,是男男女女随意零散的话语,不似日本有深意,却质朴可爱。有时候,深度和质朴单纯不能同时存在。但相似的是,同样的缓慢而用心,这点少见于大陆同类电影,虽然《失恋33天》《撒娇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等不似那些赤裸裸展现动物性低俗欲望的声色电影,呈现出些许质朴,但整体的浮躁之气依旧挥之不去,且话题陈旧而狭窄。这是大陆社会风气的一个折射。

  这部《听见下雨的声音》恐怕较复杂一点,依我看来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乱,且主次不明,有些未充分体现,方文山导演尚显稚嫩,但其题材和角度却是新颖,只是努力想表达却未能表达好。依我看,方导演应该是想分成两部分,让这两部分互相交融来表达这部电影。第一部分,便是比较陈旧的故事,身体的缺陷,恬静而有才的女孩,一段难忘的恋情,青春的恋爱与背叛,懵懂与无知,暗恋与守护。很多同类电影的影子,却又难以说出完全相衬的一部。第二部分,便是乐队与汉服社的发展。这是一个新颖而令我激动的点,因为我本人是中国古典首饰制作者,对汉服社有所了解,但大多数人,都对汉服和汉服社一无所知,甚至从未听说。方文山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爱好者,在他指导的电影中加入这一元素,无疑令人眼前一亮。古典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融合在电影的情节中占有相当比重,导演甚至用最后的压轴——泛亚文化比赛全程呈现这一融合令人惊喜的完美效果。就连第一部分雨婕(韩雨洁 饰)、阿伦(柯有伦 饰)、周以乐(释小龙 饰)和Sharon(徐若瑄 饰)之间的青春情感,依我看来,也是为第二部分服务。方导似乎用雨婕与阿伦的爱、恨、矛盾与和解,来比喻阐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和最终出路,而周以乐在绘画上将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也是同样的意思。但遗憾的是,这两部分的结合生硬而突兀,更像各自为政,开头和结尾在说第二部分,中间全是第一部分,若不是结尾展示泛亚文化比赛全过程,我几乎就要将这部电影归为一部平淡无奇,主题和情节均陈旧的台湾小清新青春电影。

  这部电影的配乐很不错,画面色调太美,诸多画面可作壁纸,常有几处感情点配着画面和音乐,就那么一瞬间滑入人的心底。主题曲《听见下雨的声音》,方文山的词,一看便不俗。“......青苔入镜 檐下风铃 摇晃曾经 回忆是 一行行无从 剪接的风景 爱始终年轻......热恋的时刻 最任性 不顾一切的 给约定......”听者感动,雨气清新的小路上,阳光明媚打照绿叶,青春不需考虑养家糊口,远离世间丑恶肮脏,没有叹气,没有压抑,有的是一腔热情,有的是最纯真的心,如果谁没有拥有过这样的时光,那便没有青春,如果谁还保留着这股热情和这颗朴实无华的心,谁便是富足的人。

  这便是台湾小清新电影带给我们的,那是它永久的魅力。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八):最大优点:画面美

  刚出场时感觉男主人公就是个头脑简单的玩音乐热血青年,加上没几分钟就一见钟情爱上了一个清新的妹纸,我马上断定这个男主人公大学没毕业呢,也就二十岁左右。可是没几分钟,徐若瑄就跟他似乎有故事的打了个招呼,我就纳闷了,徐若瑄这么大牌的女明星要姐弟恋的节奏?接下来男主角回忆了一下他和徐若瑄的曾经,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徐若瑄出名之前他们就有交集了,那不是说他和徐若瑄年纪相仿?徐若瑄都成大牌歌星了,他还在干嘛??校园乐队吗?他是怎么混的?

  如果他是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那他的一见钟情、他爱的方式让人觉得很正常,很自然,可是拜托和他同龄的徐若瑄都那么老道那么懂拿捏了,他还在干嘛?好像少了十年的心智。至少要稳重点像释小龙那样说话做事有个分寸吧。

  所以感觉整个故事推动情节开展的动力都不够强烈,也不够顺其自然,亦或者说前期的铺垫不够,男主人公为什么会爱上女主人公?清纯?漂亮?有才华?反正不够有说服力。这个故事展开的也就不顺畅,故事性讲述的不连贯。

  还有,我一直觉得女二号要比女主角漂亮的多,明朗、漂亮,可是为什么男主人公就能对女猪脚一见钟情呢?不合逻辑。演员选错了。

  电影拍得确实很美,每个场景都很美,尽管故事讲的不够好,但是看完还算赏心悦目,但是对于人物性格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有点偏执的我来说,这个电影看完挺纠结的。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九):平庸的极致——《听见下雨的声音》

  原本想看的无人区,各种原因之下看了这部台湾电影,追悔莫及。 本片由方文山执导,讲述了一个地下乐团主唱爱上一个因车祸而失聪女孩经历重重阻碍最终在一起的悲伤的故事。 电影荧幕上中经常出现大排大排的字幕,写着的像是小学时候摘抄的好词好句,在电影院还要读书真是一件令大学老师感动的事。 剧本按照标准的观众情绪控制模式来设置一些矛盾,但是矛盾都挺来得突兀,前期的铺垫并不明显和丰富,是为了矛盾而矛盾的单线叙事。然而单线叙事却中途断了到释小龙那一线,双线把控不住,单线讲不清楚。片尾干脆直接变成了mv大串烧了。 为了明星出镜而设置的一些镜头和阑尾一般毫无意义,比如为了周觅而拍了两个女主角前男友骑自行车载她的情节。释小龙的嗓音越来越娘炮,相当不适合其健壮画家角色定位。 本片硬塞了一些元素,例如汉服、书法等中国元素来表现导演个人情结,但对剧情和风格没有影响,像是三明治夹了几片猪头肉,味觉的碰撞令人感觉到的只有恶心。 平庸的配乐录音,平庸的色彩和表演,这些方面绝谈不上差劲,却不易找到亮点。 本片还是有优点的,比较明显的就是其摄影,基本不会让人感觉到摄影机的存在,在此前提下还能稳定的运动和变焦,摄影功力可圈可点。构图也很棒,但究竟是导演还是摄影审美观就不得而知了。 在结局部分闪回还是不错的诠释了生命旅途的不可知性,也正是因此生命更加有多彩。 方文山应该务正业,而不是秀艺术细胞,本片连商业价值都少得可怜,片子这么多明星全场也就五个观众。这点让我感到相当的欣慰,内地观众终于也能够有一定鉴赏力来抵制平庸之作了。 这部电影听起来很平庸,事实上确实也很平庸,连烂都烂得这么平庸,也真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听见下雨的声音》影评(十):听见俗气的声音

  相比《风暴》,《听见下雨的声音》名字显得更(加)俗。作为写东西出身的方文山的作品,这个名字真的有失水准啊。当然更有失水准的是作品本身,相比之前台湾作家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片子实在逊色很多。看来跨界来讲,还是写作的当电影导演可行性高一点,写词的拍出来的只能算个MV。

  和周杰伦一样,方文山同样喜欢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拍电影。但是拍电影毕竟不是过家家,如果你不是拍了自己看着玩玩的而是要上线的,那就要对观众负责,对投资人负责。整一群朋友来糊弄一下是不行的。电影里还多次涉及周杰伦元素,但奇怪的是作为多年好友的周杰伦却没有出演。我暂且撇开对林志炫的不喜欢,电影中的歌曲《烟花易冷》于情于理也应该是周杰伦来唱,相信方文山是请得动周杰伦的。如果是因为请了侯佩岑而放弃周杰伦的话,那实在是太不明智了。方文山可以没有侯佩岑但不能没有周杰伦。这不是谁靠谁的问题,这就是豆浆与油条的关系,一起出现总是美好一些。

  再说作为好友,周杰伦的演技一定是好于男主角的,客串一下的能力是具备的。男主角的形象的确有些欠佳,真的不应该频繁使用大特写的,好几次差点卡到额头“出血”,下巴“出血”。这样的大特写对于男主角的形象合适吗?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男主角和女生亲热的时候全场观众表现得那么抗拒,画面毫无美感,大家都被恶心到了。仿佛一双脏手把一个鲜美的蛋糕给蹂躏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只要想加入一些喜剧元素就会安排一个娘炮出场。一直用这一招你们不厌吗?反正我是厌倦了。不但不觉得搞笑,反而觉得低俗。

  电影中多次插播的汉服文化也显得很不精致,很不高端,很不大气,很没档次。对于多次出镜印着“中国风”三个字的汉服,我只能说真正的中国风是不会直接在衣服上写出“中国风”这三个字的,至少不会是一眼就能认得出来的字。

  对于故事情节方面,还是太过俗套了。在这个普遍缺乏创意的时代,我们实在不愿意再看到爱情故事里的主人公失明,失聪,失声,失忆。也不想总是出现绝症,车祸,近亲,世仇。把健健康康,平平凡凡,不涉及道德伦理的爱情拍得让人怦然心动,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对观众们说:

  1、 请不要在电影开始时字幕显示导演是方文山的时候表现得那么惊讶好吗?你们都是一点功课都不做就去看片子的吗?

  2、 是的,徐娇,徐若瑄,释小龙我也都认识,不用你们带我认识。倒是女主角我真的不认识,你们却始终没能为我解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