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莎贝拉》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伊莎贝拉》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09 20: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莎贝拉》经典观后感10篇

  《伊莎贝拉》是一部由彭浩翔执导,杜汶泽 / 梁洛施 / 黄秋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莎贝拉》观后感(一):从清晨到日暮

  片头余文乐的搭讪,谨慎又温柔,阿欣却无动于衷,保持着同一个表情,含笑注视着对面的爸爸情人。阿欣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阿成的呢?想是同妈妈一样因了某分不知名的情愫。

  当一个不慕荣利的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开始争强好胜,执著勇敢,不管自己会不会受伤。

  爸爸还是情人,电影还是煽情,分不清这些。

  阿欣和男同学说话时,不羁洒脱中带着阿成的口吻,阿成也在不知觉中说着阿欣说过的话。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把自己的习惯性格也带入他人的生活中生活中会有一种错位感,以为自己的影响足以强烈到使另一个人改变。我们常常误认为此,又有多少次遭遇失败。生活中一个人被一个人改变,常常发生于无意。我们通常明白它是在我们发现自己身上起了某种变化之后。内心里有小小的欣慰,因为明白许多无形的美好存在于周遭:眼耳都不见,唯有心能感受一切。

  《伊莎贝拉》观后感(二):故事

  站在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故事的叙述手法很好。交叉的故事方式,过去的情节与当下的情况紧紧相扣,一环接一环、给人无限想象。

  叙述的手法偏情景话语,偏画面动作,看似很安静,一段跌宕的故事却讲得透透彻彻,一段情感却丝毫不差地牵扯了出来。

  再回到人物故事来讲,阿欣是很可怜的孩子。从始至终,最介意的就是被抛弃,不想被抛弃,无论是被一条狗,还是一个人。其实很可怜、真心很可怜...却也有一种很强大的孤勇,跟着这样一个男人,无论结局是什么,竟然都敢一条路走到黑。学吸烟,酗酒,甚至愿意陪他跑路去泰国,也依旧开开心心,只怕又被抛弃。其实这种无力的空虚感,那种没有依托的感觉真的很可怕的。很难定义她和阿成是什么感情亲情之上又多了很多暧昧,爱情又让人不可想象,很特殊的感情,但彼此都很珍视,更像是这个世界上最后剩下的两个孤零零的影子,只有彼此。

  电影里面很多东西并不能说透,像是阿欣对阿成的那些女人说的话,阿欣对她追她的男生说的话,还有阿欣和阿成之间的关系,但是小城故事、总有打动人地方吧。

  《伊莎贝拉》观后感(三):澳门很出彩。梁洛施很出彩。

  其实伊莎贝拉只是一条狗。但是这四个字却让人将这部电影沉入曼妙二字之中。

  或许要从两个方面来说这部电影。

  有一点小剧透。应该不影响。

  第一必须要先说澳门这个小地方。

  之前在Uradio电台里面听到某男某女主持人去澳门玩。说了澳门的特色。综合的来说就是三点。复古小街道美味葡国菜。数不尽的博物馆和展览。

  其实说的就是澳门的小资和慢节奏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彩色的瓷砖和复古的单人沙发让我很是着迷。或许因为我生活在深圳。很少这种生活环境让我着迷至此。那些楼道在我看来不是颓废而是一种姿态。曼妙而腐败的姿态。在现在物质横流每个人都非常现实的时候。我们都无法期待人们有着哪些跟钱不挂钩的色彩文化。但是澳门的就是不同

  从而孕育出像王碧欣和王碧欣他妈的这种女人倒也不是非常奇怪。

  因为在澳门生活靠的不是钱。而是岁月

  钱让我们活着。而岁月让我们想继续活着。让我们坚持继续活着。

  因为我们放不下。放不下我们想要的。

  所以我想去澳门走一遭。看看这个没去过的神秘的小地方。

  或许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坚持活下去。

  其二说说杜汶泽和梁洛施。也就是剧中阿成和老王。

  杜汶泽的演绎不像他众多的作品中一样。比如大家所了解的《无间道》。傻强的味道只有他能够演出来。就好像他身上的那张人皮就是傻强一样。但是《伊莎贝拉》里面的阿成不再像是他的人皮。而是越来越趋于他自己的内在。从一开始的迷茫和颓废到觉醒和证悟。很高兴他能演绎出这种作品。

  再说梁洛施的演绎。看完之后我女朋友小品儿说《伊莎贝拉》是梁洛施的成名作。于是我也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觉得梁洛施有那么的美丽。王碧欣在失去了妈妈和伊莎贝拉之后。世界里只剩下阿成。除了阿成还有个一直喜欢她却木讷的小男生。当王碧欣心里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阿成的。

  王碧欣最出彩的地方在她和阿成过去的女人纠缠劈酒的那一段。勇敢而自信

  于是让我相信了这辈子我们都会为了某一个人。或许是一个混蛋。或许是一个体贴温柔的女人或深深爱着你的男人。我们都变得勇敢而自信。因为除了他或她。世界里都容不下其他任何人。

  推荐看看这部片子。

  .黄秋生和余文乐的出现让我挺开心的。挺喜欢这两名演员明星

  《伊莎贝拉》观后感(四):女儿的毛衣父亲的泪痕

  在澳门的层层叠叠翠绿的房子和树荫里,清晰可见的,是杜汶泽留在梁洛施粉色毛衣上的两道泪痕:一个男人责任的觉醒,一个女孩找回了爱她的人,这对非亲生父女,从此不必再逃亡。

  阿成一生混沌,身为司警却过着混混的日子,如果女儿未曾出现,他应该会秉持一贯逃避人生态度,跑路,去泰国,继续滥交许许多多的女朋友。但面对这个非亲生的、坚持不让伊莎贝拉被两度抛弃的女儿,他剃了胡子,穿上西装去自首。

  想起王朔面对女儿时的那份柔情似水,大概,天底下的男孩女孩,只有为人父为人母了,心底的那份责任感才能被唤醒,才不敢不温柔认真地生活。

  《伊莎贝拉》观后感(五):非要我起标题,那“伊莎贝拉”就是个很好的标题

  虽然一开始让人觉得有点为了风格而风格的矫揉造作,不论剪接、构图还是光影,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仍然还是让我看到了我所喜爱的彭浩翔。结尾也没有朝原本可能悲剧方向发展,而是回归温情,浪子回头金不换,最后那个刮胡子的镜头是否在隐喻着洗心革面呢,而最后留在女孩背上的那两道泪痕更是千金不换吧。杜汶泽的演出让我对他有刮目相看之感,也让我想起《父子》中的郭富城,有时总是很奇怪,为什么弹丸之地的香港却总是能出这么多好演员呢,虽然有些一开始甚至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有不让人看好,但随着在那个名声不是太好的娱乐圈的摸爬滚打却也总能小有所成。梁洛施的演出也让人眼睛一亮,不愧能夺得当年的最佳新秀奖,甚至让我有点联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娜塔莉波特曼,尤其帮“老爸”赶走众女友的那段很是出彩,而整部片子更是自始自终都没有离弃那份恋父情结的暧昧氤氲,甚至可以全部重新解读,而据说片中狗的名字“伊莎贝拉”也就是梁的名字,真让人怀疑是否有为她度身定做之嫌了。

  《伊莎贝拉》观后感(六):红尘中的彭浩翔(二)

  比《出埃及记》烟火气拍得更好的是同年的《伊莎贝拉》。

  早年看过两次,都只看了一点点,有点不能接受“父女恋”的重口味,还有杜汶泽凸起的肚子毫无美感却总爱裸着上身。

  印象里,只是穿粉绿色背心的梁洛施,真的满满的“少女感”。

  重新看完。人物的变化和复杂,处理得真好。

  故事不算能自圆其说,梁洛施到底也没明了,她对他到底是少女对父亲,还是女人对男人的情感。

  但是细节那么饱满,烟火气蒸腾,补满了所有留白。

  喜欢看那些吃饭的画面。黄秋生吃饭时端庄正经,充满对食物的虔诚——虽然他是个腐化坏警官。杜汶泽和梁洛施吃饭时夹菜的动作,端盘子时眼睛随便一翻看着她。

  故事来源于彭浩翔和杜汶泽的一次聊天,想象人到中年的他们,突然出来一个女儿是什么感受。(他们的早年,都曾经万花丛中过吧?)浪子到了中年,当然可以继续放浪,但是突然而至的“父亲”身份,该怎么端庄?他们不可能是传统的“父亲”,但是也不能继续是“浪子”,这样的碰撞,挣扎,抉择,才会是好看的“戏”。

  我不知道彭浩翔有没有看过川端康成。有一篇很短的小说《信》,讲述了类似的故事。电影公司老板突然收到来信,说一个草根女演员是他的私生女。他已经不记得早年那些混乱的情事,但是认了这个女孩,似乎只是为了纪念自己曾经到处流浪演出的青春。但是很快有证据证明,其实这个女孩并不是他的孩子,他在某个地方演出的时候,这个女孩的母亲是他住的小饭店的女佣。女孩是女佣和一个渔民的私生子。但是女佣应该是爱慕他的,所以一直拿着他的照片对孩子说,这个人是你的父亲。——在许多年后,在他被这个女孩以对父亲的情感爱着的时候,他才知道了那个女人的感情——于是他对人撒谎,修改自己的年龄,以便能够圆着这个“父亲”的谎言

  一个女人的情感,被转移到她的孩子身上。

  梁洛施演的少女“欣”,从小拉着母亲的手,感受她对他的注视。

  当母亲离世,她继承了的,也包括母亲对这个男人的爱——不管他渣不渣。

  然后,这复杂的情感,在梁洛施少女的身体里发酵,膨胀,跳跃——她有时是少女的,有时是女人的——

  她用“父亲”胁迫他留下她。可是她想要跟他“亡命天涯”时,整理摊了一地的小物件,买衣服买防晒买鞋子,她想象她男人被她包装的样子。有时候,是少女的勇敢。有时候,是女人的凛冽。

  看到后来,会觉得,“随便吧”,随便这感情是什么吧,总归是,这个庞大零乱的世界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牵系。

  可以抛弃,可以闪躲,可以逃离,可是,依然留下来的牵系。

  红尘中的,一点点微妙的,小小的纠葛。有一点暧昧不清的温暖。可是扯一下,会疼痛

  凡是会疼痛的情感,最终,都是有点扯不断的吧?

  《伊莎贝拉》观后感(七):ISABELLA——上帝承诺——《伊莎贝拉》

  如果说王家卫是一个那般的个人化的导演,那么彭浩翔的电影也应该属于“导演的电影”。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色彩是如此暗淡,或许并非因为澳门的昏暗街道和那些葡式建筑的布局导致的光影效果。和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背景上来说,混乱狭窄的街道,无处不在暴利的阴影,缓慢的节奏,灯管昏暗的酒吧等等。不过叙事结构上彭浩翔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伊莎贝拉是一个名字,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这个女人死了,他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女儿。

  一个徘徊于暴力和毒品并不干净的小司警。

  影片一开始,色彩那样的充满不安。最开始的关系就是妇女的乱伦。而整部电影对于这两个人的关系都没有理清楚,当人们慢慢接受于父女从嫖客和妓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场误会或者是影片开始的一个不合时宜的桥段,但最后面对父女之实的谎言,杜汶泽扮演的父亲那样的冷静,而最后在医院他对着伊莎贝拉的承诺仿佛伊莎贝拉一直存在他心里却由梁洛施扮演的女儿唤醒了。没人知晓在杜汶泽去法院的路上那片明亮天空是否是未来。没有人知道默默爱着梁洛施的那个男孩是否会一直会这样不求回报付出。没有人知道梁洛施会不会知道她和杜汶泽到底是什么关系。

  影片的创作是因为彭浩翔和杜汶泽在讨论杜汶泽的前女友们,彭浩翔突然问杜汶泽会不会有一个他和前女友的女儿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却不知道或者他会不会遇见了也完全认识。对于男女之间的关系除了爱情会不会还有别的。不得不佩服彭浩翔的思维,彭浩翔自己说过这部片子是他拍的最不彭浩翔的电影。完全没有彭浩翔以前电影的影子。彭浩翔的执着在于——澳门很小,小到你随时有可能遇到你的前女友。

  杜汶泽在片子里面正面镜头并不算太多,只有无数和他做爱完了之后出门的妓女,镜头在楼道碰到坐在门口的“女儿”梁洛施,然后梁洛施走进门关上门。如每次出场都在不停进食的黄秋生还有喜欢梁洛施的腼腆男生一班人仿佛根本不存在,不经意地出现,然后毫不征兆的消失,其实在这个小地方只有两个人,伊莎贝拉和她爱的人。

  杜汶泽的演技其实很好,对于气氛控制和涉黑司警所表现出的表情是那样张弛有度,整部电影杜汶泽几乎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怒,只有最后他说等他出来会和梁洛施一起戒烟的时候你能从他冷酷眼神里面看到意思温暖和希望。梁洛施的几场哭戏还算好,虽然速度并不是非常自然但是对于她来说或许和她自己的身世有关把握丧母之后的无助和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希望表现得很干净。

  还是回归到关系上来说,伊莎贝拉死了,伊莎贝拉丢了,伊莎贝拉重新回到他的生活中却变了个人,伊莎贝拉重新回到她怀中,却改了名字换了主人。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伊莎贝拉,而这个伊莎贝拉可能走了,没了。却从未消失在生命中,一旦出现就可以改变一个完全绝望的人的生活轨迹,点燃生活的希望。未来他和她将如何,就如同摩托车载着两个人,在公路上,蓝天白云。未来有无限可能,告别过去,告别伤痛,迎接美好一切是那样释怀。

  ISABELLA——上帝的承诺。

  对每个人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

  《伊莎贝拉》观后感(八):那个仲夏拈花盛放的Isabella

  记得第一次去澳门的时候,就是在夏天,什么攻略都没做,和笃信佛教的朋友就趁兴往过跑了,于是一场没有赌场,没有方向,只有烈日下暴走的短途旅行就开始在满目的迷茫,结束在汗流浃背的晕眩中。今次从马来西亚度假返香港,机缘之下又要去一次澳门,当没有经验的导游。冬天的亚热带始终不比热带潜水的酷热,还是需要毛衣甚至大衣的,于是这次的澳门相比东南亚的炎热显得甚至有几分清冷。身体甚为不适,人也没完全从假期的不舍中脱离出来,那些人声鼎沸反而被直接过滤掉,也让我更直接地看到澳门,唤醒我记忆中的它原本的样子,是的,就是《伊莎贝拉》中的那个澳门。

  回来之后,面对更加寒冷的城市,忍不住再回忆一次《伊莎贝拉》,看看里面的炎热。很自然地,再次爱上梁洛施,那么清瘦,白皙的皮肤,长手长脚,美好的容颜,清冷的气质,彼时还那么年轻,还是少女,没有李泽楷,没有双胞胎……世间有一种女子啊,生就是上天的眷顾,不用刻意经营,巧笑倩兮,就摄人心魄,就像亦舒小说里的阿修罗,摧城掠地,不自知。是的,美而不自知,上品;美而又懂得利用并且奋力施展,风情万种。

  梁洛施清淡的气质,安全感缺失下的小小固执,烟熏火燎中的点点落寞,害怕被抛弃而奋力捉紧的勇气,当然,还有少女独有的对爱的渴望和幻想。早慧的女孩子一般很难对同龄男生感兴趣的,还带着死读书的稚嫩怎么能够给予她们足够的安全感呢?她们需要逃离,需要一场轰轰烈烈,需要丰富而新鲜的阅历,需要安全感……而关于安全感,就真的像那个很流行的说法,女人想要的不过是安全感,如喜宝,不然给她很多的爱,不然给她很多的钱。年轻的时候,还未经生活逼迫,都是生活在梦境中,有情饮水饱,所以只要爱,就能滋养她们热烈盛放,美到眩晕。而谁的青春又不曾渴望过流浪歌手的情人之类看不到未来的炽烈?

  而彼时的澳门,还没有回归,还没有那么多的内地观光客,还相对宁静,还处在社会转型动荡的时刻,也就在那人心惶惶又急剧变化的大浪之下,还有小小的安静。不要说事不关己,事实上,社会的变化真真实实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还是更喜欢盛夏里烈日下古老清净的街道。古旧的房屋设施,干净温暖,好像里面的人住了一百年,从铃银笑闹变成了苍苍白发,出来一看,还是那个人,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葡式建筑混杂的欧陆风情,赌场喧嚣之外的静默。相比之下,香港则显得拥挤而哄闹。还是更喜欢现世安稳,小小的世界似乎蕴藏着传说中的细水长流。

  你,曾经是那个逐爱的伊莎贝拉吗,又或者,你曾爱上过这样的伊莎贝拉吗?就像是轮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故事不断上演,而身在戏中,自以为是遗世独立,谁都不能理解的那个特别存在。

  那一场仲夏迷宫,拈花碎步,一段暗昧风流俗世情。

  《伊莎贝拉》观后感(九):你是谁的伊莎贝拉

  我们都有些记忆,深藏于内心,或者因为藏得太久,埋到太深,连自己都以为,无从记起。可是某一日,那匣子开了,一切见了天光。你才发觉,这感情,犹在;这信物,犹在;这温暖,犹在;这个人,犹在,犹在,你的心里。

  当马振成与张碧欣在湖边废墟里找那条小狗,他悠然地抽着烟站在那里看张碧欣慌乱的四处张望,声撕力竭地叫着:伊莎贝拉,伊莎贝拉,你在哪啊?那一时刻,不知他会否想起很多年前,他曾将某个女孩拥紧在怀里说:你是我的伊莎贝拉。她也曾对他如此重要,他恨不能将她捧于手掌,含于内心,恨不能时时守住她,日日望定她;恨不能,恨不能,将她嵌进肉里塞进骨头里,四处带着,永不丢弃。

  你是我的爱,我的爱,你是我的,伊莎贝拉。

  亲爱的女子,这一世我们总要爱上一些人,我们为之疼痛与哭泣,我们听他们在我们的耳边喃喃的说:你是我的爱,我的全部。你,是我的伊莎贝拉。年少时那样的轻狂自私,十七岁的马振成邂逅十六岁的伊莎贝拉时,究竟是为着爱还是其他?因为不能实现诺言而轻易许下诺言,因为不能负担责任而告知对方我会负责任。然而不论他们用嘴巴讲出怎样的话,不论他们的心灵与身体怎样的不在一处。可是我们爱着他们,我们会那样的爱着他们,那些感情的付出是我们自己都不曾想到的。这一切,只因为他们说过:你,是我的伊莎贝拉。

  可是马振成终于抛弃了他的伊莎贝拉,当她对他说:阿成,我有了你的孩子。十七岁的马振成在巷子里抢劫了三千块,塞到伊莎贝拉手里,坚定的说:打掉它。

  他全没想到,十六年后,会有个女孩子张碧欣,对着他说:我是你女儿,我的妈妈叫伊莎贝拉。

  马振成,警察小角色,放纵,自私,不负责任,喜爱女人,每夜周旋于不同的女人之间。内心却又极其落寞,空虚的活着,放荡的活着。张碧欣出现之前,或者他以为,他的此生,就这样晃荡过去了。

  然而有什么东西在他们之间悄悄的延展开来,从那个上午,他看着张碧欣在湖边大喊着伊莎贝拉的名字时开始。

  那种属于温情脉脉的东西悄悄在他的心里滋长,不负责任的男人马振成变成了有爱心的父亲马振成,他帮张碧欣交欠下的房租,带她回家,下班后买两份便当,教她喝酒、砸酒瓶,嘱她好好上学,希望她开心快乐。

  画面一幅幅跳动,西班牙风格的音乐无处不在。我的眼泪渐渐湿了,那些千山万水的曾经,突然涌了出来。年少时的某个夏夜,我与谁曾经牵手于街头飞奔,我们在小吃摊上遇到一个画梅的讲师。回家的时分互相嚣叫着:我要做个讲师,做个讲师!我要嫁个讲师,嫁个讲师!

  暧昧的夜晚,怎样的纠缠至一处,他于我的耳际呻吟道:你是我的爱,我的全部,我的女人。

  他说:我要你快乐,在我的羽翼下,永远都快乐。

  我想那时我便是他的伊莎贝拉,在他爱着我的日子里,我美丽,脱俗,重要,清白。我会如他的手掌他的四肢,一时一刻都无法离弃。

  他爱着我,我是他的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西班牙文里译为对上帝的承诺。看到这译文的时候笑了起来,如果之于爱情,那么如果他说:你是我的伊莎贝拉时,是否便表示:我向上帝发誓,我会爱你一生一世?

  可是誓言总是那样的轻动,而后一切在时间里烟消云散了。

  或者马振成在十七岁那样的某个午夜后翻然醒来,看着身边熟睡的伊莎贝拉,心疼的想:我是要与这个女子一生一世的。而后一切变迁,终于面目全非了。

  这么些年混沌的过着,他逃避着自己逃避着命运跟生活。某一日那个叫张碧欣的女孩子突然出现,帮他敲醒了记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曾那样的单纯过,自己曾经那样的紧紧拥住一个女孩子,清晨醒来时不会发现自己是背对着她睡,而是紧抱在怀里,希望跟她一生一世,照顾她,爱她。

  因为她是他的,伊莎贝拉。

  在那些单纯如水的岁月里,我们都是那样的爱过呢。我是你的伊莎贝拉,你是我的生命及全部。我们都曾经以为,我们能够守住且永远守住这份感情。

  直至某一天,感情变成负累,我们相看,全是丑陋。可是我爱着你呢,曾经那样的爱着,如今依旧因为曾经那样的爱而爱呢。我是你的伊莎贝拉,在那些记忆的匣子里我生动,单纯,脱俗,美丽。因我是你的最初的伊莎贝拉,你以为,我们能够有个美好的结果,如这名字一样的。

  然而一切都变了。

  马振成失去了他的伊莎贝拉,你失去了我。我们同样失去了一段感情,那些回忆在后来的日子里凝成珍珠,我一粒粒挂于颈上。

  与我相识的后来女子,我不断的问着她们:你,曾是,谁的,伊莎贝拉?

  2006-06-05

  《伊莎贝拉》观后感(十):以后你们要怎样在一起?

  伊莎贝拉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后来变成了一条狗的名字。

  彭浩翔似乎很擅长以政治旧闻为切入点,暴露政策强制下的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有一点作壁上观,有一点政治嘲讽,有一点人之渺小的无奈。澳门回归,警员监守自盗与女人和狗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那个男人是澳门司警。

  一些保持“余味”的心理感觉,首先要让你心灵受到冲击。

  乱伦,这个冲击够不够?好吧。那就乱伦。

  我的小心灵的确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编剧你真有一套。

  可是当马振成把手枪扔进水中,把金表卖掉的时候,我突然就原谅了他。不管是因为内疚还是因为责任,他愿意为她变好了。

  可是后来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子。阿欣你并不是马振成的女啊。除了你的母亲是阿成的初恋女友之外,你们什么关系也没有。那你们这样算什么呢。

  张碧欣似乎在洋洋得意。懵懂青涩的少女拥有了父亲也拥有了情人。她什么也不在乎,充满幻想。她多么年轻。

  马振成进了监狱,在阿欣衬衣的后肩上流下了两行眼泪。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告别初恋后的16年间,男人,你何以被生活戏弄成这样,堕落成这样。你真的是一个坏人。连你自己也承认了。可是,你也是一个有趣的老爸。

  可是啊可是啊,阿成出来之后,你们要怎样在一起呢?

  爱情吗?亲情?还是单纯的彼此依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