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方小镇奇谈》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方小镇奇谈》的影评10篇

2018-01-11 21: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方小镇奇谈》的影评10篇

  《北方小镇奇谈》是一部由亚历斯·冯·华麦丹执导,杰克·沃特斯 / 安妮特·马尔赫毕 / 亚历斯·冯·华麦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一):一个缩影

  电影中的小镇,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小镇缩影,只不过将某些极端和现象放大,赋予影片中的主人物某些象征意义,产生一种诡异的距离感。

  托马斯,邮差,护林员,托马斯妈妈玛莎,屠夫,护林员妻子,黑人,艾格尼丝共同组成电影海报人物,电影也围绕着他们展开。

  邮差、黑人、艾格尼丝是三种不同程度自由人,邮差、艾格尼丝是深受代表法律与权威的护林员管制的,尽管平常没少戏弄护林员,但动起真格来,能让邮差丢了工作,艾格尼丝丢了命。而唯一能反抗代表着法治权威的护林员的是黑人。在疯狂的护林员的猫鼠游戏中,一开始只是权力的发泄,直到误杀了艾格尼丝才明白他的独裁的迫害,之后的追捕黑人,在我看来,更像是在赎罪,完成之前未完成的责任。黑人与护林员两者代表的意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护林员冻死之后,黑人的存在意义似乎失去一般,便起身离开小镇。

  野蛮独裁必将自焚其身。护林员性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对小镇变相的权力控制他的妻子更像是他的附属品,连基本的性需求也不能满足,还要事事迁就护林员。出轨背叛理解,至少在护林员双眼失明还能伴其左右,只是失明的护林员并不能看到。失去了妻子,失去了一切,冻死在日日夜夜守护的森林中,可恨又可悲。

  托马斯的母亲玛莎和屠夫是信仰欲望的争斗。所幸的是,托马斯并未加入任一方,而是信仰他崇拜的刚果领袖卢蒙巴,追求自由,想全力逃脱家庭的束缚。屠夫可怕的性欲,母亲深受其害,也许这也是母亲皈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全局来看,托马斯无疑是最可怜的:目睹父亲的不忠和寻找新的性欲发泄者(连老太太都不放过,禽兽不如啊!!!) 、母亲信教绝食离去、与挚友邮差的分开、艾格尼丝的死亡,最后连黑人都走了,幸好编剧没有让托马斯陷入新的孤独中,又把邮差送回来了。

  电影中的小镇居民,彼此间除却买卖关系并没有太大联系,一种冷漠安静氛围。屠夫追玛莎的尴尬时刻每家每户都能从其透明的窗口看见,也许会在背后嚼嚼舌根,却没人愿意充当干涉者,谁也不愿意打扰谁干涉谁,就这样自顾自的最好,依旧行驶在正常生活轨道,就像影片一开头:我们不展望未来,我们只活在当下。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二):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森林

  猎人觉得小镇里的人必须遵守他的规矩,然而正如影片所展示的一样,森林象征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阴暗面,猎人以为自己是权威,可以控制每个人,这种权力更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影片一开始的那墙上的证书就是很明显的证据。但导演赋予了他的不完美——不能生殖,这是作为人悲剧。当他得知自己确实无法拥有下一代之时,他甚至拒绝做爱,越发把森林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使命。邮差天性八卦,掌握着小镇人们秘密,猎人对他恨之入骨,囡为这是他想要得到的。当森林一有动静,他就马上奔往,因为他想要获知所有。他敏感多疑,因此错杀了白衣女孩,并把她藏身森林的湖底。他在森林里做了唯一一件不见得光的事,为此付出了看见光明代价。最终他死在了森林里,脸上是凝固的微笑,因为他终于“看清”了森林不能被控制的事实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三):荒谬村“肉弹”与“精灵”奇谈

  爱到肉疼的一部片子。

  很多的似曾相识,很多的突发奇想。很荒谬又很存在主义,完全对着我母牛似般硕大的胃脏。这种经典可以与“天使美丽”想提并论,但竟比爱美丽早10年出生,华麦丹你简直酷毙了!

  懂得欣赏一部好片其实是件苦力活,因为你要随着导演意图满脑子搜索对应的象征意义。比如那个肉铺老板雅各布,他的存在象征什么?简单的肉欲还是人性恶对神灵的亵渎?他有强烈的占有欲,是权利的一种附庸品。刚开始对妻子玛莎还略存敬畏,屡屡撕扯妻子衣服要发泄兽欲却被妻子严厉拒绝后,他心存困惑:那你还勾引我?此时正当夏天,妻子不过穿了件裙子遮不住露出了丰满胸部。就像当今男人们所想:谁让你穿那么少!你自贱孽不可活。挖槽,凭什么啊!我穿的少就是勾引你,满大街那么头带JB的孬种,我还挨着个都勾引一遍么!我母穴有那么大嘛!肉铺老板憋急了眼,便在周围找寻发泄目标自然他肉铺里打工妇女便被她“嘿咻”了。嘿咻没嘿咻到还不好说,因为他把妇女关进操作间后,不时那女人便夺门而出,骑车出逃了。后来他设路障在妇女必经过的森林小道,女人又被他绊倒,他上下其手正要得逞之时,儿子托马斯唾弃的眼神挂在头顶,他悻悻然不得欢。

  另一个经典人物护林员达肯更是让人过目不忘。他拥有村里唯一一把枪杆子。“在这里我就代表法律”他的职责是守护那片黑森林,不让他们纵火或某些秘密被曝光。护林员与妻子伊丽莎白的性生活也十分不和谐。达肯是个刻板古呆的家伙,只对枪杆子和权责感兴趣,他曾经两次去医院进行私人检测,但就是不孕。妻子想尽各种办法勾引达肯,曾经有一次成功了,但一听到“生个孩子吧”这么人间烟火愿望,达肯就颓痿了当即抽离出来。他越来越挚爱与枪杆子较劲,恨不得搬个床睡到森林里死守着自己的岗位,全然莫辩其岗位的真义何在。伊丽莎白满腔欲火得不到释放,对丈夫彻底死心了。反而与同病相怜的肉铺老板两人眉来眼去,两人干柴烈火终于双双得到平息。唯一挂念的是:明天达肯就会回来。

  两个反面人物各有千秋,交错着广播里追捕刚果起义领袖鲁姆巴的过程,明确投射出当时的政治环境。12岁的托马斯目睹成人世界的肮脏丑陋,只有邮递员普拉与他骑驴扮演鲁姆巴是种小小乐趣。普拉是个谐趣的人,他并不尽职,每到手一封信他都要偷偷溜进森林的湖边,从惯藏的湖边抽出小铁壶,生火泡上咖啡,边喝边看信。各家秘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达肯不孕;玛莎被屠夫骚扰;老教师喜爱订购黄色刊物等。他也拿这些秘密与呆板的护林员逗法,故意惩治达肯,达肯宣言迟早都要抓到普拉。这时候,双胞胎老头开着斗篷车来村里进行教会宣科,把黑人当做展览品关进笼子里供学生参观,托马斯像遇见曙光一样:这不是他心中的鲁姆巴么!在普拉德协助下,他们偷偷把黑人放跑了。第二天达肯带人四处搜罗,黑人正好躲进托马斯身下当马骑,达肯误以为是普拉,竟然在眼皮底下放过了黑人。黑人躲进森林里,他教托马斯用碎玻璃绑着木棍做成了一个凶器,他预谋了一场决斗与反抗。

  在托马斯的身边,还有一个精灵似的女人。他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第一遇见她,是她在厨房里偷吃面包,这个流浪者狡黠一回头,冲他抛了个媚眼。第二次遇到他是在教会活动中,他一回头正看到森林里露出半边白嫩的屁股,一眨眼又露出另一半。他知道是她。等她再回过头,她不见了,而可恶的胖子威利,怒气冲冲骑个破摩托追着他跑。第三次他们在森林的湖里游泳,突然达肯巡逻而至。精灵教他嘴里含了根芦苇杆,憋气沉入湖底。他们藏了很久很久,像在分享一个尘封千年的秘密,他们似乎相爱了。等第四次她出现在托马斯熟睡的床边,已经不是什么奇怪事。她俯下身舔着他耳根,他们彼此吸引互相诱惑。正当观众期待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母亲玛莎的尖叫打碎了一切。精灵走了,从转角处偷偷溜走。他后来去找她,又被胖子威利阻拦,他们在森林里骑车互相追逐,胖子不小心冲进湖中。他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精灵。在一个雨天,精灵彻底消失了。

  至于托马斯的母亲玛莎,因为听信教义,不吃不喝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她垂危之时,众多邻村的教徒跪拜在托马斯家门窗外,为她祈福。雅各布疯狂的驱逐那些信徒们,而他们聚集的人数越来越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玛莎安然仙逝,最后终于摆脱了雅各布的骚扰和控制。

  小村在一次悄无声息的抵抗中,默默恢复了平静。被侵犯过的,现在已经安息了。被谋杀了的,也得到了正义的报复。只是一场顺理成章的过渡而已,那推翻也只是暂时的么?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又回来了,村庄还是那个村庄。

  看看那个拍片的年代。1992年,放在我们这里,该是一场多么巨大的噩梦啊。那一年我13岁,却正是主人公托马斯的年纪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四):一段台词

  护林员:普拉!

  护林员:你刚刚在林子里干什么?

  邮差:难道进林子也算犯法?

  护林员:为什么?

  邮差:送信而已。

  护林员:送给谁的?

  邮差:威廉。

  护林员:威廉?

  邮差:兔子威廉,住在池塘旁边那个。

  护林员:啊,兔子威廉。他在家么?

  邮差:在。

  护林员:威廉他结婚了么?

  邮差:结婚了,和卡拉。

  护林员:还有很多小孩了?

  邮差:好像没有。威廉没有生育能力。

  护林员:没有生育能力?

  邮差:医生说的。

  护林员:哪个医生?

  邮差:韦伯医生。

  护林员:够了!普拉!你是不是在林子里面生火了?

  邮差:我为什么那样做?

  护林员:我能看看你的手么?

  邮差:不可以。

  护林员:在这儿我就代表法律。

  (邮差伸手。)

  护林员:你的手捡过木头。

  邮差:威廉的小木屋倒了。

  护林员:你生过火。

  邮差:我为什么要生火呢?

  护林员:我怎么知道,但是我会查出来的。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五):华麦丹的模拟人生

  很多人不爱看荒诞派戏剧,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作品表现形式过于枯燥,但《北方小镇奇谈》却是个例外,它荒诞却不晦涩,用诙谐包裹着尖锐,算是一部难得的颇具可看性的佳作。导演华麦丹巧妙的将电影场景设置在一个被建筑商遗弃的烂尾社区,两排平房面面相对,一片树林整齐得诡异,这两块便组成了这部电影所有的格局。正是这怪异一目了然的格局,让每个住户的隐私统统无所遁形,他将那些平时深藏于高墙厚砖之后的羞于告人的秘密赤裸裸地曝光在街坊四邻和观众眼前。在这方局限的空间内,华麦丹就如同《模拟人生》的资深玩家,用极简单的元素将性与欲望、信仰与伪装、压抑与天性堆砌出一个微观小世界,用寥寥几扇落地窗户却能构建出人性百态。

  分析具体人物之前,先说下男主角托马斯的偶像,也是电影里贯穿全片的名字——卢蒙巴,他是领导建立刚果民族运动党和领导刚果人民反对比利时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的非洲民族英雄。卢蒙巴主张国家独立和统一,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被殖民当局和反对党逮捕入狱,最后惨遭虐杀。他是一个为了民族的自由奉献生命的人,他是一个打破局势构建新秩序的传奇英雄,而托马斯所居住的正是一个呆板、墨守成规、如同被时间遗忘的北方小镇,小镇里尽是各种压抑而扭曲却又麻木不堪的可怜人,托马斯想要打破这一切,他想要让他的父母恢复恩爱和谐,他想和他的朋友天马行空不被约束,所以为自由而战的卢蒙巴理所当然就成了小托马斯的效仿对象

  在电影中,卢蒙巴的形象被拆开并投射到了三个具体人物身上,分别是:不走寻常路,同样叛逆的邮递员普拉、被传教士当成异兽豢养多年供人参观的黑人卡夫尔和行踪不定,如同精灵般神秘,却被意外夺去生命的女孩艾格尼丝。而这三人的共同点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在那片树林之中,和无遮无拦的住宅区域相比,树林的能见度显然要低得多,也可以看作是相较于人们可见的外部行为之外,隐藏内心欲望的所在,而树林边缘怪异的齐整也体现了外部行为无奈的制式化。比如普拉,他和卢蒙巴的对应点在于卢蒙巴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邮局就职,还有他们共同的反旧秩序的特质。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同样贯穿始末的角色,普拉常常跑进树林偷窥各个住户的私人信件,更展示了人内心的窥探欲。黑人的定位比较好理解,相同的肤色,一样被囚禁,他是促使托马斯救出和心中偶像有类似遭遇的开关并推动剧情的存在,而他在树林中刺瞎了达肯也是推翻强权的隐喻。至于艾格尼丝,她可能是世俗眼中的疯姑娘,不通五常不懂伦理,正因为如此,就像偷食智慧果之前的夏娃,她的行为是全然的天性的释放,作为一个对内心本性无拘无束自由生长的渴望的象征,同被宗教、被舆论桎梏的小镇居民形成鲜明对比,而艾格尼丝的死也与卢蒙巴被暗杀的结局相照应。

  托马斯的母亲玛莎便是艾格尼丝的极端反例,她将全副身心交给了圣方济各①,从失去性欲到失去食欲到奄奄一息失去求生欲。炎炎酷暑日,玛莎穿起高领长袍只为拒绝丈夫的求欢;卧病在床时,即使丈夫儿子关怀备至也敌不过饥饿让她产生的幻觉。人一旦入了魔怔,再虔诚的信仰也变成了自焚的火坑,玛莎在步入泥淖的同时也在一点点抛却本性。与她似乎有些同病相怜的达肯的境遇则更值得玩味,通过检测得知无法施孕的他因为内心的自卑导致性冷淡,在闺房中对提枪走马心灰意冷的达肯却有着小镇唯一一张狩猎许可证,我朝太祖有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把持小镇唯一一把枪杆的他也就视维护小镇秩序为己任,并乐此不疲地把所有精力倾注于此。看过《死亡实验》的都知道,即使微乎其微的地位偏差也会造成心态的改变,达肯试图将其他地方的失意转移到对枪杆的狂热,或者更直观地说,对权力的狂热上。所以在他失明之后才会格外的歇斯底里和偏执可憎,直至众叛亲离方才释然,只不过一切为时已晚,他的死亡是一种必然,旧秩序的覆灭势在必行。

  不在沉默中灭亡,便在沉默中变态。雅各布便极好地诠释了这句调侃,妻子一心侍奉神明拒绝和他发生性行为,雅各布偏偏又是个性欲极强的壮年男子,于是他开始变态地觊觎任何有可能的女性,甚至连挖坑强奸这档子事都能想出来。同邓肯家的状况放一起看,这些矛盾听上去颇戏剧化,却是将平日牢牢紧闭的各个公寓剖开来,用放大镜来检视其中的真实秘辛,谁家的院落都藏着掖着些见不得光的事。另一个在沉默中变态是胖子威利,一个无时不刻想要撞飞托马斯的机车党,他在电影里是个几乎没存在感的配角,事实上也是个被人忽略的弱势者,没有哪个成年人将这么个看起来不聪明又体型笨重的胖子当回事。一个弱势者总是想要找到比他更弱的施加凌辱,因此威利选中了未成年的托马斯,可惜也没捞到什么好,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就此治好变态的病。

  或许有人要问,这个结构如此简单的北方小镇何来如此众多的扭曲的灵魂?首先,小镇处于各地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60年代,却偏偏被政府和开发商遗弃在这个人迹罕至的角落,人心自然而然有了怨念。其次,在这样一个透明度极高的住宅区,人的身后总是跟随着无数双窥视的眼睛,他们在等着你出错,或者盼着你有难,藉此可以说长道短或者安慰教育一番。你看玛莎窗前那些日复一日数量递增的诵经的妇人,哪像是在祈祷,毋宁说是在等着教友咽气,好第一时间咏唱哀乐。人们的行为举止被迫如同这平房这树林般刻板、规矩,渴望释放的个性、欲望的自由意志却与之相悖,久而久之,好好的人被麻木地制成了瓮中彘。再者,那些道貌岸然的神父和传教士利用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大加敛财这块先不说,成日神神叨叨愚己愚民,使得本就偏僻闭塞的小镇百姓愈加固步自封,低沉压抑。当神父前来探望病中的玛莎时,伸出的手上戴着的硕大的宝石戒指和手指间被雪茄熏烤的洗不掉的蜡黄是对圣痕最大的嘲讽和侮辱。

  尽管华麦丹将那么多的不如人意放置在这个北方小镇,可还是在结局仁慈地给出希望:信奉强权的葬身林海,沉溺神旨的似乎也将不久于病榻,黑人乘坐离开的巴士去寻找真正的自由,普拉带着熟悉的顽劣笑容重回小镇。一切秩序随着时间的推进或将慢慢改变,华麦丹将模拟人生的控制权转交给了新一代玩家托马斯,他终究还是把期望与信心放在了年轻人身上,让人不得不爱他的豁达与睿智。

  ①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或圣法兰西斯):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传说因着天主的圣意安排,在圣弥额尔总领天神的四十天斋期前,天主显现异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即双手双脚与左胁)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圣方济各的圣痕也是至今为止罗马教廷唯一官方承认的圣痕。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六):不知该起什么题目,但这是部好电影

  某会结束以后,帝都又重新被雾霾笼罩了。

  可能是个巧合,只是这个巧合略神奇了些。

  但这世界上奇怪的事儿多了,日子还不是得照样一天天的过。这部神奇的电影看完后,没准你能在它奇奇怪怪的剧情里领悟出什么道理也说不定。

  这是个隐蔽的小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排房子。其中一排住着小镇的居民,另一排是满足小镇生活需要的商店。而这些商店的经营者就是对面住着的居民。也就是说,你起床看见的是他(她),上班时的老板是他(她),休息娱乐的时候身边是他(她),下班回家后面对的还是他(她)。

  可想而知,在这样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小镇的居民没办法拥有什么业余生活。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通过每家每户那扇一模一样的大玻璃,窥视别人的生活。

  说是窥探又有些冤枉人,毕竟小镇一共就这两排房子,你不让我看外面我看哪儿呢!

  于是这也成为了小镇“奇怪”的特征之一:被迫窥探他人。

  除此之外,小镇里的居民每个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怪”点。比如喜欢打扮成黑人自由领袖的小男孩,比如小男孩的爸爸、一位性欲强烈的肉铺老板,比如小镇唯一的守林人,他将手里的那杆猎枪视为小镇的法律象征。

  然而最矛盾的,是性欲旺盛的肉铺老板偏偏有一位信教的媳妇儿,她每天长时间的跪拜耶稣,对老公频繁的“要求”尽全力抵抗,结果被老公失手打破了脑袋。

  而守林人的人生目标,是死守着小镇旁边的森林。他无视老婆对感情的需要,沉浸在自己对权利的迫切渴望中。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小镇的法律。

  这可能是唯一一部观众迫不及待地希望看见主角们背弃道德、互相戴几顶绿帽子的电影吧。肉铺老板和守林人媳妇儿才是天生一对儿啊!

  导演还算是善良,影片中的小男孩并没有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崇拜黑人自由领袖的小男孩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能和小镇里唯一的邮递员成为了好友。虽然邮递员对他不错,但邮递员自己也有个令人不齿的毛病:偷看小镇所有居民的信件。

  这样表面平静、实则混乱奇异的状态本来还能维持,但导演给小镇送来了锦上添花的礼物——一个黑奴。本来,两排房屋一条街道一片森林就是小镇居民的整个世界。而黑奴,一个外人的到来打破了小镇的平衡。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这样上演了。

  很难讲这部影片是什么类型,但它确实足够怪,足够引人注目,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不同寻常。

  但细想来,其实他们身上的“怪”点并不陌生,导演只是将这些特点或缺陷夸张了。外加诡异的配乐与令人压抑的氛围,一个看似平庸无趣的小镇就这么变成了我们所有人所处的社会,小镇里的每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射。

  所谓奇怪,所谓荒谬,其实就存在于咱们每天过的生活。

  影片导演在荷兰还是很有名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他的作品看一看,都比较另类,但也都很好看。

  《北方小镇奇谈》影评(七):《北方小镇奇谈》:亚历斯·冯·华麦丹自由主义

  一个物体只能在它自己身上找到重心,如果这个物体试图要到别的物体上去寻找自己的重心,那是非常荒谬的。然而这种荒谬却在我们人身上发生了。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着无限的潜力,但每个人都试图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我们生命中最荒谬的一件事。

  一部电影的好看与否有时候和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看观众和影片之间那种微妙而暧昧的关系,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不喜欢看荒诞派的电影,也不喜欢超现实主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内容太过于晦涩,不好理解,很难抓住重点。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荒诞派电影都是如此,比如<北方小镇奇谈>。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奇特的,尽管它荒诞,但是,它并不晦涩,整部电影都透露着一种讽刺。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观众可以看见很多“烂尾楼”,整齐的树林,面面相对的房屋,干净明亮的玻璃,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协调的不安之感,而那些透明的玻璃将每一个家庭的隐私都传达出来,让生活在房屋之中的人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悲哀,而这就是整部电影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中,观众可以感觉到压抑和束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渴望和挣扎。亚历斯·冯·华麦丹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此,他用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间百态。

  影片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帕特里斯·卢蒙巴,他是领导建立刚果民族运动党和领导刚果人民反对比利时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的非洲民族英雄,主张国家独立和统一,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他倾其一生为非洲人民的自由而奋斗,曾经多次被捕入狱,最后惨遭虐杀。在很多非洲人心中,卢蒙巴都是为自由而战的民族英雄。这一人物贯穿了电影的始终,恰好说明了导演想表达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

  lt;北方小镇奇谈>在角色的设定上非常特别,导演华麦丹将卢蒙巴的影子投射在了三个人的身上,第一个是叛逆的邮递员,第二个是被束缚的黑人,第三个是精灵般的艾格尼斯,不同的是三个身份,三个角色,相同的是自由的行为和心性。除此之外,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映射,比如对枪支入迷的达肯,与其说他是着迷于枪支,不如说他着迷于权利,因为枪支就是权利的代表。禁欲的玛莎代表了一种来自宗教的禁锢,这种禁锢毁掉了一个家庭。而影片中的小男孩托马斯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的牺牲品,他忠贞不渝的信仰者卢蒙巴,最后却因为卢蒙巴的死亡而郁郁寡欢。

  其实,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伍迪.艾伦在《乱象丛生》中说,荒谬的灵修课程,宣传说能给人带来神力。获得神力的代价是,没有尊严地,荒谬地,被人取笑地生活一段时间。最后获得了一点神力,但我们生活中是不需要神力的。结论是灵修不能让生活更美好,反而傻呼呼的。

  所以,影片中对宗教的狂热信仰导致了最终的悲剧,而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卢蒙巴的死亡,导演华麦丹的自由主义之梦也就此告终。

  这样的北方小镇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地处于边缘,被人遗忘,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隔离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每个人都会心生怨念。他们盯着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错误,力图将别人的生活变成自己生活的点缀和谈资。他们就像这里笔直的树木一样,呆板、克制,在渴望自由和解放之中等待着别人犯错。

  导演麦华丹将各种不如意安放在这个边缘小镇,不过结局还是让人眼前一亮,黑人乘坐巴士去寻找真正的自由,邮递员普拉带着熟悉而顽劣的笑容又回到了小镇,而托马斯也要开始自己的人生了,一切的一切又重新开始,卢蒙巴死了,但是,自由没有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