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园风雨后》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故园风雨后》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08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园风雨后》经典观后感10篇

  《故园风雨后》是一部由查尔斯·斯特里奇 / 米迦·琳赛-霍格执导,杰瑞米·艾恩斯 / 安东尼·安德鲁斯 / 戴安娜·奎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一):我也曾到过阿尔卡迪亚

  这句话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我也曾有过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旧地重游》这本书是卷首题词,就是它,大约是指在小说背景地布列兹赫德庄园的日子。故事情节看起来不太有说服力:查尔斯,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不知道算不算主角,在牛津读书时和马奇梅因侯爵家的小儿子塞巴斯蒂安交了朋友,看着他因母亲宗教虔诚而酗酒自毁;后来爱上他的妹妹茱莉亚,非法同居;声名狼藉的侯爵从意大利回来,不久死去,茱莉亚远走,庄园荒废。查尔斯从军偶然经过,回忆展开。我看过的,是十一集长的迷你剧,和近几年又拍成的电影。这里这篇东西算是主要关于电视剧,更主要的是我的读解,虽然恐怕难免六经注我之嫌。

  第一个说冷漠不用说影像的风格,这是我不敢过多评论的,虽则我私心里十分追慕镜头缓慢从容疏离宁静的跟从,距离感是吻合整个调子的。冷漠,是英国小说家,至少是我看的一些英国小说家常有的品质。毛姆冷漠,他去过无数国家死里逃生许多次,事后说起来,自己永远是做叙述者,对男女主人公一举一动又了然又悲悯,温柔得很,但不会参与。他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八卦,他广交朋友,开大宴会,和男秘书寻欢作乐,然而对自己女儿刻薄,并且间接或者说直接影响妻子白得悚人的室内设计风格。

  《故园风雨后》或是《旧地重游》的作者,伊夫林•沃也一样年轻时候也玩过同性恋游戏,半真半假的天主教信仰也许只是为了吸引读者冷淡妻子,刻薄儿女;还加上一条,蔑视读者。旧地重游的副标题,查尔斯上尉神圣的与渎神的回忆,“神圣”与“渎神”两个字多么有坎普的味道,仿佛大放悲声的样子;一个“回忆”就轻轻消解掉了,重归于冷淡。剧中Jeremy Irons无表情的表情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不躲避回忆,也不怀念或为之痛苦神经始终纤细,坚韧,敏锐,完美的旁观者和叙述人,可惜不幸自己加入了故事中。沃的书写是高度冷漠的,想起那次看到一个所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的榜单,沃好像有两部小说都排在旧地重游之前,其中有名字极美极冷漠的,就叫做《一抔尘土》,他的温柔和沉痛,大概贡献文学为多,可供挥霍的少了。

  是真的冷漠,查尔斯。他和酒精交上朋友,但绝不上瘾;他不动声色地和讥诮的父亲、叵测的侯爵夫人、妻子、爱人的哥哥周旋,他一步一步、充满理智坚定地走向疯狂,最后求而不得,老于空虚之中。那天晚上,在喷泉旁边,茱莉亚责问“why you look at things in such a second hand way?”,他平静对答“that's the way I have”。他与一切都保持距离,因此无法真正地生活。他试过与这家人上帝争夺,但他心里也被他们的上帝所吸引,所以上帝让他们分离,是唯一合乎逻辑结局

  不能不说的是,宗教。天主教是故事里太重要部分。作者本人就一直介于叛教者与虔信者之间,他是真诚地讨论着这个问题的,但也并不太认真,他不大可能对什么东西太认真的。然而还是如此险要的一环。

  查尔斯,侯爵一家口中的“无神论者”,自称“怀疑主义者”,对于宗教无可无不可,远远观望,如果没有大哥布赖兹赫德这样无知又无耻的信徒,他是会很被宗教吸引的:因为,仅仅因为它是美的。但他太冷漠,无法为其恐吓,这美也就打了大折扣。马奇梅因一家各个不同。侯爵追求了他堕落的自由自觉有罪;侯爵夫人美丽,极度虔诚,也毁了她的家;大哥属于最愚蠢的那一类,为了道德不惜毁掉一切,无论快乐还是健康,当然是别人的;塞巴斯蒂安拼尽全力想逃离,拉来一个朋友帮忙对抗,又只能逃离朋友;茱莉亚假装不在乎,因为她有美貌美人自然风流,但她还是摆脱不了自我牺牲诱惑;小妹妹已经如此冷酷了,“自由是一种罪么?”“我想上帝是这么认为的,爸爸”。这样的一家,查尔斯可以理解,终于无能为力,所以看着年轻时的朋友和伴侣流放自己,又目送厮守良久的爱人,明晰如玉的茱莉亚远去。查尔斯其实有点象一个佛教徒,在不包含仪式层面,因为他旁观者的态度,他顺天知命,他不做顽强挣扎生命中悲剧只在他心湖上留下一道反光:他从不曾凶狠地生活。而他与佛教徒的区别则是,佛教徒以此为豪,他则为此倍感痛苦和耻辱。

  然后说悲剧。其实这个故事我觉得像红楼梦,当然也不是我第一个说,但我的理由与看到的所谓大家族的衰落无关,它与红楼梦最大的相通处在一种悲剧的无可避免。并非命运无情,也没有极凶恶的人物,没有非人性的部分。人都是善良、美丽、聪明诗意,但塞巴斯蒂安还是不可避免地酗酒、自我放逐,茱莉亚不可避免地逃离天主教又重新皈依,查尔斯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爱上这一家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只能做一个旁观者,来了又去。

  这里似乎还有英国人对拉丁人某种神秘心向往之而不能至的仰慕,总疑心意大利人或者法国人比他们活得尽致,于是有种近乎小孩子心理偏偏要模仿,乃至超越。十九世纪的颓废主义者是这样,在法国名声大噪,在英国身败名裂,晚年流落法国南部,贫病交加,死前竟又皈依天主教。唉,他们被法国人骗得太惨。

  然后说两句演员之类的话。先看了电影版,然后看到一群电视剧的观众在骂,于是好奇。剧拍得是真的好,但是因为电影里我心爱的两个演员,所以对它也有很美好感觉。先说塞巴斯蒂安,电视剧版的金发傲然显然比电影里的黑发、神气单薄更得神韵,但还是更喜欢Ben Whishaw, 他眉宇间的沉重阴影让他在后半部分胜出了,电影里的那个一转头,与查尔斯的重逢,我至今难忘,就像悠悠的一声叹,那个瞬间道尽了全世界堕落之子的命运和悲剧。真有天才的演员的。他就是一个。查尔斯的演员,两个都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Mattew Goode看起来要年轻一些。茱莉亚的演员,原谅我电影里的那个我已经连模样都不记得了,电视剧里的演员,大概也是年龄关系,到后面尤其对味道,那种因为忍受痛苦而美丽,而蔑视世人的萧索的骄傲,恐怕全世界只有克里斯汀•托马斯在别处表现过,美国演员做梦也演不出。也许戴安基顿差近之。老演员都很好,不多说。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里笔墨稍多的老安东尼,那个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混血的怪胎:演得很风格化,随口念着诗,过度妆饰,没有同情心,很少说真话。很像小说人物。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问这个故事让我如此着迷的原因,除了它的聪明美丽,应该是因为它说了这样类似的话,或者我理解起来是这样的意思:你发现了一样东西可以用来对抗自己的生活,于是抓住它,紧紧抓住,直到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也就成为你想逃离的了。是以无药可救。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二):他爱你 初遇时他来不及思索,半生辗转之后,他还是这样说

  ebastian与Julia

  一体两面。就从贵族兄妹与Charles的眼神开始说起吧。

  Charles看Sebastian的时候常常带着羞赧,坚硬线条下一派天真柔软。自从在牛津里第一眼看见S,他的眼光就无法控制地黏着他,带着笑意,带着渴慕。即使有对他小小怪癖的不理解—喜爱与向往仍然止不住地从眼底溢出来。S是C的“序幕”,带来他冷淡克制生活里最初的清新之色。因此他模仿他、珍视他、袒护他——在和S的交往中C几乎是毫无原则地顺从、迁就的。

  表兄责问他花钱过分,他讥诮反驳(而那些钱大部分‘是花在S身上或者和他一起花的’);S欺骗他自己重病,他因为一腔真情被戏弄而恼怒,但是……看看铁叔后来那柔情四溢的眼神吧。直到后来S酗酒,心软的C仍旧在明知他会出逃的情况下给他金钱、为他掩盖与kurt厮混的难堪事实、一桩一件 他永远比所有人都维护小少爷。

  在他身边有一个安东尼清晰地指出S的弱点、对C提出警告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在安东尼与塞巴斯蒂安那次小小的“交锋”中,安东尼有什么呢?切中肯綮有条有理长篇大论,他了解S,对S的软肋一语道破一针见血,面对C的迟疑犹豫步步紧逼。而S呢?一脸懵逼。等他警觉的时候,C对他的质问已经开始一大半了。他毫无防备,全部仰仗一派天真无辜与天生charming——然而神奇地扳回半程。

  公正客观?不存在的。

  Charles始终偏心,他也不忍心相信Sebastian的困境

  而面对J,C显然也是充满柔情的。如果说S与C的柔情是朦胧晨雾里的山茶花,是天上流到人间的第一捧清泉、第一缕清风,是灵魂在温柔月色里回归为婴孩,那么C与J就是孤独的流亡者辨认出同伴,在氧气稀薄的海底互渡对人世的残存念想。当C真正意识到J的存在时他们二人都已受过伤,. C有了死寂的十年,J背后是痛苦的扭曲婚姻。所以他们的相爱更像是互相拯救,他们是破碎的、疲惫的,相遇使他们趋于完整。他们相爱,借以反抗汹涌人世,逃离年华悲凉

  C与S是本能,C与J是回甘 。

  是少年情事老来悲,醉后不知天在水,J是天地为炉,众生煎熬,罪人贪欢。

  C永远不会将他对S的爱外化到“性”这一个层面。而当女体化的S—Julia出现的时候,这种欢爱就不再是禁忌,而可以顺理成章了。

  永远忘不了J问C,为什么会娶现在的妻子。C答“可能是因为寂寞吧。因为失去了Sebastian。”

  J沉默,并且理解。

  我忍不住猜想,这个原因除了“大家都说她是画家最好的妻子”,还会不会也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在与S的关系之中,S是堕落者,也是光源。C在获得欢欣的同时也被灼伤了,他需要时间回避情感

  Charles可能从第一眼就开始爱上Sebastian了,然而在他们分别的那些年里,他才慢慢开始理解S。而还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后,他才能明白那份爱在他的生命里有多少分量。

  他爱你。初遇时他来不及思索,半生辗转之后,他还是这样诉说。

  2

  全片带着英式独有的疏离与克制,旁观着那个庞大家族的苦痛与衰落,直至缓缓离场。宗教,即使教义完美,却常常都引向毁灭。可是,它是有用的。

  在爱都无法到达的角落才有神明。

  的冷与克制,C的自我与脆弱,天然都带着原生家庭烙印。他们都最爱自己,C是成人式的冷静,S则是孩子式的本能。

  3

  现世适于赎罪,水仙存于伊甸.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三):《故园风雨后》和他所描述的生活

  董桥的小品总是让人感到淡然、忧伤,仿佛他在《谁都不要答应送谁一座玫瑰园》所写的那样,“‘慢慢’是闲情。闲情可有可无,像爱情。”这是董桥在评点电视剧《故园风雨后》的一个情节,董桥说,这个名字是香港人翻译的,听起来未免滥情。

  《故园风雨后》是根据伊夫林·沃的小说改编的一部电视剧,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一阵轰动。而今年,同名电影也即将上映了。从苗炜那里得到的消息是,电影将在8月1日上映。当然,国内不会引进,有那么多的大片还在排队而不能如愿,更何况这样一部缓慢、小众的电影。

  说小众,的确是小众。在google新闻上搜索内地关于这部电影的新闻,却只有新浪有三篇文字,除了剧情简介尚有骨肉之外,其他都好像与这部电影无关。这大概也符合故事的一个思想:这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思想、回忆和忧伤的历史,大概与现代化和商业化无缘吧。

  我是在苗炜那里第一次听说了这部小说、这部电视剧和这部即将到来的电影的。就像许多爱情一样,也许有缓慢,但是也有一见钟情式的迅速。在苗炜非常私人化的描述中,我迅速掉进了对于这部小说的爱恋中,迅速的对这部电视剧和电影产生了期待

  电视剧一如这部电影一样小众。在网上搜索《故园风雨后》总是找不到能够下载的种子。好在在优酷上找到了完整的视频。打开一看,完全是英文的,没有字幕。小众如斯,即使你去找《托尼瀑谷》这样的电影,总还是能够找到带字幕版的的。

  而电影如何,我们只能等到8月之后了。没有能力到英伦去看电影的我,只能期待着九月或者十月,在网上能够见到可以下载的电影。我知道这种行为伤害创作者,也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但是,我没有办法,这也不是我第一次不尊重和伤害创作者了,还是那句话,如果电影在国内上映的话,我可以买票去电影院看的。

  罗嗦了好多,却没有说一点我为什么为之着迷的原因。苗炜也反问自己,为什么对这部小说以及其相关的种种如此着迷:“因为它那副贵族挽歌的腔调?因为伊顿公学、牛津大学、英国乡村、邮轮这些英国元素?或许还因为我持续10年寻找这个小说和电视剧集?”

  我在他后面的评论中写道:“也许,只是为了体味那一种,自己从没有体会过的风情,智慧、优雅、古典……因为我们想得到而再没有机会得到……”

  那个时代,独属于二战后的英国,如果你们能够阅读哪怕一本那个时代的传记的话,我想你也会为这部电影着迷,为那种优雅而痴恋。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种为之追求的理想,或者是比尔·盖茨,或者是汤姆·克鲁斯,或者是库布里克,或者是凯恩斯或者以赛亚·伯林,而我,只是追求能够过上凯恩斯和以赛亚·伯林那样的生活——只不过,却是再也不肯能的了。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四):天空拉不过那只钩子,寡淡的人也不配得到幸福

  在倒数几集的时候,茱莉亚终于有了一次爆发,她和查尔斯走在庄园里那极具象征意味的喷泉边,查尔斯还在用他那种局外人式的、不冷不热的、中产阶级的眼光描绘调侃着这个家族之间的纠葛,茱莉亚忽然生气地停下来,问为什么你总是用这种局外人的眼光看我们这些人和这些事呢,查尔斯淡淡地回答,这就是我的处事方式啊,茱莉亚终于用手中的枝条抽打查尔斯的脸。

  那时候,我想,天啊,这句质问,太过铿锵有力,比电影版里茱莉亚问的那句“查尔斯莱德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更加精准,我得为这部剧写一篇长长的文章。但是完全无从下笔。

  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看完这部11集的电视剧。

  rideshead Revisited,我异常着迷于这个故事,2013年的时候我看了电影,又补了小说,都反复看了几遍,并且有一次因为在机场里通宵等飞机而突然看哭了。哭点我还记得清楚,大概是塞巴斯蒂安第无数次令他母亲失望后,他母亲找到查尔斯,希望他能拯救这个小儿子,说了句,大意是,全家他都无所谓,他只喜欢你一个人。那时候我突然觉得非常非常的委屈,那种全世界、旁观者、亲近的人、过路人都已经看穿了的那深刻的感情,当事人也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感情,最后还是被辜负得一塌糊涂。

  一开始我是被噱头吸引,把这个故事当成纯粹的bisexual love story来看的。一个野心勃勃的中产阶级少年,周旋在一对漂亮的贵族姐弟之间,最后两手空空,被战争和大时代洗劫一空。这是电影版的大幅改编给我留下的印象。塞巴斯蒂安在四风神殿外面给查尔斯的亲亲一吻,没有回音。三人行的威尼斯之旅,坐实了查尔斯和茱莉亚的爱情。在茱莉亚和雷克斯的订婚典礼上,塞巴斯蒂安惊天一喊“你接近我只不过是为了sleep with my sister”,更加把狗血洒的漫天飞舞。

  后来看了原著,因为太过克制晦涩,反而摸不着头脑。觉得像一个成长故事,长偏了,于是一路自我毁灭,大时代背景下的残酷青春。

  直到看了电视剧,才明白这是一个宗教故事。时髦的服饰,花天酒地的派对,牛津俱乐部美好的基佬少年们,都是宗教核心的外壳。作者讲了一个形形色色的人与天主教的故事,有的人臣服,有的人信仰,有的人斗争一生最终妥协,有的人半信半疑最终毁灭。而查尔斯莱德,就是一个旁观者,尽管他和整个庄园的人产生了无数交集连结,但他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看着这群人被宗教摆弄。

  电视剧阐明了查尔斯不是一个野心家,相反,他根本就是野心家的反义词。他是一个特别特别寡淡的人,那种寡淡不是作恶,而是不作为,被动的不作为。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突然想通很多伏笔,例如为什么作者花大笔墨去写查尔斯和父亲之间那种淡薄到异常的关系,他父亲不知道他要去念牛津,不知道他一个月花多少钱,仿佛永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基因是这样的强大,家庭教育是这么的深刻,以至于查尔斯此生都不知道怎么去关心一个人,去在乎一件事。他永远是个旁观者。他融不进别人的故事里,他过分超脱,他的共情能力是零,在茱莉亚父亲病危的时候,他还高兴地走进茱莉亚房间告诉她他准备和天主教斗争到底——因为那符合他自己的逻辑与立场,丝毫没有意识到茱莉亚的愁容和斗争。

  老实说,在这部电视剧里,我时常会被查尔斯的自私和寡淡给气到。他对妻子的冷暴力,那种坦然地说和她结婚只是为了“性的吸引”以及“她看起来像一个画家的妻子”。他对塞巴斯蒂安的冷漠和自持,他去看塞,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冷静的距离感,尽管他已经非常非常震动于这个小少爷的困境,但他依旧冷淡地——近乎面瘫地,劝他回去。并且在失败之后就立即返回英国。

  如果说这还能勉强解释为,他尊重塞的意愿。但后来,当克迪莉娅带回塞巴斯蒂安的消息(病痛折磨、旅途奔波、丧失伴侣)的时候,他依旧沉着地回了一句,“I hope he did not suffer”。而克迪莉娅回了一句,“yes, he did. unbearable pain."

  就你完全不知道查尔斯这个人在想什么。他可能,人之常情一般地被震动、内疚、恍惚,只是外表克制,又有可能丝毫不为所动,冷酷无情。因为这个角色在书中是“我”,所以没有过多的描写,像是一个透明的叙述渠道,而铁叔把这个角色的寡淡、透明演得入木三分。

  其实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是讨厌他到要把他揍死的地步。他比一般那种传统纯粹的反角更令我讨厌,因为他不主动做坏事,他只是任由坏事发生(并且,大家完全可以justify说他也没能力阻止),就像在塞巴斯蒂安已经沉迷酗酒,将自己像一滩烂泥一般甩在他身上时,他明明知道自己是塞最后一根稻草了,他在悬崖边,伸不伸手在他一念之间,但他,穿着漂亮的燕尾服,将塞巴斯蒂安从楼梯上拉起来,说,“快去睡觉吧”。他就这样把一个已经烂脓的问题随意掩盖下了,然后他下楼,继续和那一群漂亮富有的人周旋。那时候我真的无语凝噎心里骂娘无数遍抽他千遍不厌倦抽他的感觉像三月。

  但最后一集,我突然恨不起他来。因为他唯一一次,在这个故事中唯一一次,表现出要主动改变什么的姿态,并且彻彻底底地失败了,这让我不忍心再去恨他。最后一集的高度和深度我是无法描摹的,它把死亡、恐惧、妥协这些宏大的命题塞在这一集里。查尔斯送医生上车的时候说,勋爵很有斗志的样子,一直在说自己会好起来,但医生却说,这是他极度恐惧死亡的表现啊。勋爵的情妇也说,当他身体状况好一些的时候,他才会用调侃的口吻说起死亡,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这种人性的复杂微妙,根本无力抵抗的对死亡的恐惧,都在这部1981年的电视剧里体现出来了。

  最后,查尔斯奋力抗拒让神父为勋爵做最后的忏悔仪式,这真的大概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亮出了鲜明旗帜,让一向模糊的面容都明晰起来的一个举动。他和布赖兹赫德辩论天主教的可笑与误区,他以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姘居者的身份拦着教父,他的态度突然坚定起来。这不得不让我突然鼻酸。因为想到了塞巴斯蒂安,这个在后半段电视剧中完全没再出现,连片头字幕都没有了的角色。

  在故事的一开始,查尔斯对宗教的态度还没那么明确,在跟着塞去小教堂的时候还顺便沾了点圣水,又被塞说你不信的话就不必这么做,那时候他对宗教还是懵懂混沌的。但经过那么多年,他看见塞被其生生毁灭,又看到茱莉亚也逐渐要步其后尘,他的态度变得这么坚定起来。

  我在想,如果一开始他就是这么强硬,要将这家人拯救出来的那种超级英雄姿态,会不会塞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但因果没法倒置,他在勋爵死前那么激烈的态度大概也是源于对塞巴斯蒂安命运的内心震动。但最终他失败了,勋爵用最后一点力气划了十字,他突然知道自己前半生的斗争都消散了,他起身,离开卧室,然后等茱莉亚出来,和她进行最后的道别。那一段是非常动人的,他们坐在楼梯上,什么都没说,就知道那个父辈的死亡是他们恋情关系的休止点。茱莉亚要回去那个禁锢的牢笼了,她要开始为失败的婚姻赎罪。他们短暂地淌了一会儿眼泪,就克制地告别。

  电视版让茱莉亚这个人物丰满很多(电影里简直把她处理成一个不可理喻的傻妞),让我对她的动机、矛盾和所做选择有了非常好的了解。尤其是她和雷克斯的那一段,其实是非常微妙的(这整个故事,整部剧,就是一个大写的subtle,讲真,也只有英国人能处理得来这种级别的subtle了),情节展开得非常轻盈而合情合理,那种少女对于油嘴滑舌、老练事故的中年商人的迷恋,周旋,博弈,以及最后全情输掉地爱上,被坑进,过程都非常顺畅,而电影里直接处理成了母亲的命令,和原著违背的点实在太多了(事实上她母亲和哥哥都反对得不得了,因为雷克斯以前结过婚,这对天主教来说是不行的)。

  茱莉亚和查尔斯重逢的时候有一段对雷克斯相当精彩的描述,大意是雷克斯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他像是一个人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的进化,他是畸形的。那段话给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以后如果我要嘲某个人都可以拿来用。

  很奇怪,这部剧里对人物描写最棒的都是借别人之口的描述。例如克莉迪亚对查尔斯复述去照顾塞巴斯蒂安时候的情形,她说塞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境况差到不能再差,但旁边的人总还是喜欢他,他无论如何,总是lovable的。这么一说,我真的恍然大悟,为什么我这么爱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从任何角度来讲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他离经叛道,又过分阴郁,酗酒,性格乖张,但他有一个高于一切的特质,就是lovable,你不得不服。

  塞巴斯蒂安成为最好理解的人物。他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家人都是笃定的教徒,他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身背原罪。他不敢奢望有正常的幸福,只能通过自我毁灭、经历苦难来获得一点点活下去的正当性。我和朋友讨论说,如果查尔斯不那么渣渣的,而是主动地拯救他,他的结局会改变吗,讨论结果是估计不会。因为他认为自己背负的原罪让他没法和任何一个正面积极的、有光明前途的大好青年在一起,他只能和库尔特这种从根子里腐坏的人在一起,他才觉得,自己在被惩罚着,在受难着,才能活着(就像克莉迪亚一直坚信的,她的小哥哥受了这么多苦难是因为得到上帝的征召,只有这样才能成神)。作者最后的目的大概还是想说,你看,你们的宗教让你们没法心安理得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茱莉亚不能和糟糕的丈夫离婚进行下一段婚姻,塞巴斯蒂安不能过放荡的同性恋生活,布赖兹赫德和克迪莉娅倒是自愿的,但他们的生活也称不上多称心。

  所以,这位含着金汤匙出身、养尊处优、漂亮得拥有女性美的小少爷,在潮湿酷热的破房间里,支撑着残破的躯壳,也要硬站起来帮库尔特找一包床底的香烟。查尔斯要帮忙,他说,不要,这是我该做的。

  他觉得自己应该受苦。

  那真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了。

  他母亲念的那个故事里,宗教像一个看不见的钩子,和一条看不见的长线,游荡到天涯海角,但猛拉,就能把他拉回来。查尔斯呢,就是那片寡淡的天空,他没有拉塞巴斯蒂安,只是像旁观者一样,背着手在后面,目睹了他颠沛流离的命运。天空是没有力道的。

  只是最后中年的他作为军官重返庄园,他看到他年轻时画的那幅油画,已经被其他人涂得乱七八糟,那个镜头,和当时一模一样。但当时,还有一个少年,金发,着白衫,将外衣闲闲地系在肩膀上,重心放在单腿上站在旁边看着他画。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五):故园风雨后》中朱莉娅的原型人物之一Sibell Lygon

  关于谁是《旧地重游》(又译《故园风雨后》)中朱莉娅的原型人物,文学界似乎莫衷一是。赛克斯在《伊夫林•沃》中说,没人能辨别出朱莉娅的原型人物是谁。也有人说朱莉娅的原型人物是利根家的三小姐玛丽。我觉得,朱莉娅是二小姐西贝尔•利根(Sibell Lygon)和玛丽•利根(Mary Lygon)的混合体。

  朱莉娅•弗莱特风风火火的性格,她起初对查尔斯的轻蔑,以及她丈夫雷克斯犯有重婚罪的事实,无疑都取材于西贝尔;而朱莉娅的美貌,她在社交界的成功,以及她与查尔斯的亲密关系,更多取材于玛丽。

  因文章多图,放在日记里。http://www.douban.com/note/169457448/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六):每个成长的少年其实都曾经是塞巴斯帝安

  剧集是在很多年前看的。

  偶然在电视上看见,那个时候正在读高中。

  连续看了几晚上,就深深的陷进去了。

  塞巴斯帝安,让我心痛了很久。

  当然,先是青春和阳光,是带着爱的情愫的友情,是美丽的英式风光,是美妙的音乐。

  但慢慢的,显现的就是人生的无常,青春的远去,爱的失落,战争的创伤,流浪的旅途。

  但是,没有看到最后几集。那个地方台突然不放了。

  这又让我心痛很久。

  对它的了解,只限于剧集本身。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不能了解得更多。

  后来,一直刻意寻找它。

  这都是依靠网络普及以后来逐渐完成。

  先是知道这剧集的原著原来是Evelyn Waugh的旧地重游,其实曾在书店看见过这本书,但不知道就是它。一直后悔不已。

  就开始一直留意寻找。偶然,在一间打折书店看见。

  就别提多高兴的,多兴奋了。

  然后是找原声音乐。在网上下了来,一听,所有的东西,记忆,伤感,都回来了。

  然后是找剧集,也找到看了。也只是网络。

  真希望能拥有这部剧集的蝶。

  有书,有碟,有音乐。那么,我的塞巴斯帝安就会回来,就不会孤独的死去。

  因为,我不得不承认,我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塞巴斯帝安。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七):charles一生黑。

  世界上怎么会有像charles一样可恶的人呢。

  被电影版虐成渣渣之后,在友人的推荐下来看了电视剧版。说这才是原著本意,电影那都是篡改。

  可是我看完电视剧版之后,觉得故园里charles和seb情感这个部分,新版里的编剧才是最懂的人——charles没有爱过seb,在电视剧版中甚至也并不非常爱julia。虽然他的改动直接粗暴,但是这就是真相。

  他喜欢seb,因为seb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因为seb是最迷人最棒的。他和seb相处,把seb当成一个上流社会的偶像来对待,可能对此充满激情或者迷恋,但是跟爱情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

  他只是在enjoy,在消费seb。

  他并不懂得,也并不想深入了解seb的心意。

  时髦而迷人的seb,就像最流行的时尚单品那样引人们趋之若鹜。在它陨落和过气之后,人们会扼腕痛惜,但极少有人会去问为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charles那么想要回到最初的状态,并且为此等待。

  这就是为什么seb对他如此失望。

  那个追逐他,照顾他的人,或许迷恋他的人,却真的不爱他。

  “还有什么是我能为你做的?”

  你觉得呢?charles。我想要的你根本做不到。

  我觉得这才是seb的真心,并且一直埋藏。

  在电视剧版中,seb最后变的人不人鬼不鬼。抛弃了一切,抛弃了charles。笑得比哭还难看。

  电影版中,ben whishaw像是个精疲力尽,油尽灯枯的人。

  eb已经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

  他对charles说帮我弄瓶酒过来。

  如果你们误解我干脆误解到底好了,反正真正的我,你们也从来都不曾想要了解。

  很多人说seb自私,那荣誉道德奖牌挂满全身的的charles,面对自己原来的妻子是什么态度?他凭什么觉得别人对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敌人不可怕,朋友不可怕,亦敌亦友亦情人,半直不弯的人,太可怕了。

  ——————————————吐槽线—————————————

  从头到脚是个渣啊!!!!!!渣得如此深入如此不着痕迹啊!!!!我只见过天然萌我没见过天然渣啊!!!!!

  那些人被他优雅温和表面给洗脑了啊!!!!!

  沉浸在贵族没落,宗教禁锢的情节里啊!!!!!!!!

  没落个p啊!!!!!复杂个p!!!!!

  没有这些背景,放到今天也是一样的啊!!!!!!

  我tm就不该点开故园看啊!!!!!!!!!

  本来看完电影版还想看看同人啊!!!!!!想看些相爱相杀啊!!!!

  尼玛到现在我只想揍死charles啊!!!!谁演你谁可恶啊!!!!!

  ——————————————对比线—————————————

  看完新版再来看旧版,不得不说新版跟旧版学的是很像的,

  新版因为篇幅的关系模糊了一个seb他妈&宗教这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整体的气质还是对的。

  可怜的sebastian,生活给他打下死结。

  电视剧版后来没看完,不看了。懒得看该死的charles的情操,给我滚蛋吧。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八):who is the forerunner?

  Did you love Sebestian? Yes, he was the forerunner. Maybe I'm the forerunner too. Who was the person Charles really loved? the brother or sister? Did he love Sebestian because Julia in him or love Julia for the shadow of Sebestian. I guess he should love Sebestian most but he dared not behave like the Italian guy. I could feel the pain when he asked S in Morocco, ' do you want to spend your whole rest of life with him?', 'It seems Kurt want to spend his life with me.' S answered.

  Charles was a gentleman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lead a routine life, he cares too much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 so he would say goodbye to S's mother because it's proper, he could only allow himself to have romantic friendship with Sebestian, but never let the rumor come as 'is there something evil in their relationship'? I can't help thinking another movie' Morrice' by E.M. Foster. Charles was the man who cover up and stay his whole life in closet. but Sebestian was the person move on and try having his own life. So who was the luckier one? who was the forerunner?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九):如梦故园

  今年寒假,把81版的《故园风雨后》刻成了盘,但一直没有看。那段时间,在为生计问题而焦躁,没去接触这片子真是幸运,不然就该辜负它了。进入四月,很多事情都归于平静,心情也闲适、淡定了不少,于是觉得是时候了。鉴于许多英伦同好对此片有神一般的评价,我也拿出了难得的的尊重:先去找原著小说(在这里不得不吐槽天朝的出版业,让人找本书都这么纠结,啃电子书真的好累人哪),边读书边看剧,共同缓慢前进。五一放假,终于把11集的剧看完了,结果就是沉浸其中,自拔不能,抓着我爹不停话唠。爹问我:“这片子和《杀死一只知更鸟》比起来,哪个好?”在他的印象中,我对那部派克的老片的评价是极高的。我说:“《故园》更好。”于是爹开始真正把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话唠上。我是这么跟我爹说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表达的是一种观念,比较确定,也好把握;《故园》表达的是一种漂浮的情怀,很难把握,但它表现得很好。”然后我又说:“这剧最妙的地方,是观众的情绪和主角(查尔斯)会契合。查尔斯说,当塞巴斯蒂安消失于他的生活,他心中的一部分一同消失了,且永远也回不来了。这就是我看剧时切切实实的感受。”事实是,当第六集的片头只有Jeremy Iron的名字出现时,我心里的失落感难以言表。于是,我开始搜寻剩下几集的片头:第七集时,Anthony Andrews的名字回来了,此后就一去不回。所以,看这没有了塞巴斯蒂安的五集的动力,就是寻找关于他的只言片语。我相信,这也是查尔斯的状态,他作为局中人,找到了茱莉亚,但我们却无法将对塞巴斯蒂安的爱转移到别人身上。

  开始的两集太美好,以至于让最后的结局显得更加苍凉、荒芜。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的初次见面带着一种不落俗套的浪漫气质,英国的评论家奶奶说,两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是火花四溅的的一见钟情。准确地说,应该是查尔斯对塞巴斯蒂安的一见钟情(第二天不就在课堂上话人家的像,还画个天使给他敷冰块,啧啧)。AA演绎的塞巴斯蒂安的确能够在那一瞬间让人为之倾倒:微微上扬的嘴角,抽出手帕的优雅,天真无辜的表情……天哪,我完全沉醉。

  两人的布赖兹赫德和威尼斯美得如梦如幻,青春在古老的波光中肆意荡漾。在卡拉阿姨的预言中,查尔斯用目光描摹下塞巴斯蒂安最后的快乐时光。

  查尔斯无法理解塞巴斯蒂安的痛苦,但美好的是,查尔斯从未将塞巴斯蒂安当做任性的孩子,从不认为他的痛苦是无来由的作茧自缚。但查尔斯还是没有和塞巴斯蒂安一起出逃,也许是一种隐约的无力感让查尔斯知道,他不可能让塞巴斯蒂安真正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查尔斯有着英国人典型的理性,对待一切的态度都非常平淡,哪怕是渠道北非,看到塞巴斯蒂安形容憔悴的样子,查尔斯也几乎没有露出哀伤的神色。但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十年后,当科迪莉亚说起远在突尼斯的塞巴斯蒂安时,查尔斯在黑暗的阴影中,既关切又落寞的眼神分外打动人心。看到查尔斯那时的眼神,心里一痛,眼泪就下来了。

  之后,在老伯爵是否接受临终涂油礼的问题上,查尔斯表现得前所未有的激进。一方面,我把这理解为他为自己和茱莉亚新生活的努力;另一方面,或许我塞巴斯蒂安有关,他当年不曾为塞巴斯蒂安抗争过,岁月的洗历,让罗马天主教在他的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塞巴斯蒂安的离去让查尔斯对这一信仰有了更深的抵触。茱莉亚经历了和塞巴斯蒂安相同的痛苦,她曾认为查尔斯可以拯救她。但最终,查尔斯依然无能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怆。

  塞巴斯蒂安是查尔斯的天堂,而查尔斯是塞巴斯蒂安的避难所。所以,查尔斯注定一生去寻觅和追忆塞巴斯蒂安,而塞巴斯蒂安却只能在绝望中选择逃离。塞巴斯蒂安是查尔斯心中永远的梦,他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在世间冷暖中愈加清丽、明媚。还是觉得查尔斯是幸运的,因为其实很多人都是查尔斯,但却很少有人能遇到他的塞巴斯蒂安,找到自己的布赖兹赫德。

  《故园风雨后》观后感(十):How good it is to sit in the shade and talk of love

  是看了电影才来看电视剧的。之前一直觉得这中文名字翻译的偏扭捏造作。看了电影之后深深爱上本卫肖,看到评论里说老版迷你剧拍的更好,

  标题是Cara在威尼斯和查尔斯聊天时候说的话,感觉非常美。

  电影版的塞巴斯蒂安我觉得是比电视剧里更加成熟。本卫肖演绎出了一种同性之间的美,同时他对查尔斯的依赖也更加深一些。但是在电视剧版本里,塞巴斯蒂安有着更多的孩子气,一种不解世事的天真和执拗。在后来对柯尔特的依赖其实比查尔斯更深。他总是在执着的寻找着逃离家庭和传统生活圈子的方式,他曾经以为查尔斯可以,但是不幸的是,其实查尔斯和他是一类人。当然并不完全是一类人,但远远不足以拯救他。

  相比之下,在摩洛哥的两位塞巴斯蒂安也是各有千秋。81版本的塞巴斯蒂安更加无可救药一样,他彻底沦落成了一个酒鬼,打算与柯尔特共度余生,查尔斯于彼时的塞巴斯蒂安真正只是一个漂亮的旧日朋友,比亲人更亲密一些。他可以和查尔斯讲柯尔特,却不能和家人说。我看到塞巴斯蒂安穿着白色衣服的背影,直挺挺的跪下来为柯尔特取床下的香烟。查尔斯说得对,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for Sebastian.

  而本卫肖的版本,塞巴斯蒂安更像一个大彻大悟的智者。于他而言,查尔斯和柯尔特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他在阳光正好的树荫下的那一回头,一切都不重要。家人,宗教,查尔斯,柯尔特,甚至饮酒,都已经无关紧要。他已经彻底远离这些曾经束缚他的所有人和事,以一种年轻时候的他未曾想过的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