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哥》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龙哥》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08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哥》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龙哥》是一部由周浩执导,阿龙 / 阿俊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哥》影评(一):这就是你

  在看完《龙哥》的一段时间内,我会时常暗自庆幸自己不是个毒瘾难挡的瘾君子,庆幸自己生活波澜不惊,没有生计上的忧愁。但随着脑海里对这部纪录片的不断消化和反刍,我毫不吃惊发现我和龙哥本身没有区别。我们都在不断抵抗肉身的某些欲望,但总是败下阵来,心里明知斗争无果,却嘴上还要做个斗争的姿态。在生活上,龙哥无家无业,卖毒品还是小打小闹,他总想来个大手笔,赚个大钱,急功近利。我又何尝不是,写东西本是恬淡之事,却总梦想一日字字如原子弹,炸死前人辐射后者。龙哥最终因为自欺欺人和时运不济锒铛入狱,而我身处于曾摒弃的上班族生活中,在所谓的蛋疼梦想和蛋疼现实挣扎。龙哥的女友开始就不是死心塌地追随龙哥,龙哥也心知肚明,两人名为情侣实为落难鸳鸯。在龙哥的身上,有太多中国人的命运轨迹。片中养着几条小金鱼儿的“小上海”(似乎是叫这个外号儿),让注射针扎在腿上,抚摸着麻木鼻子忘记了一切苦难和艰难。那些睡在地下旅店的人们,黑了灯便可以旁若无人的苟且。几百块钱难倒了英雄汉,龙哥拖着个病体怀揣砍刀去和人谈事,回到家却整日卧床让女友开口向“唯一的朋友”周浩借钱。我相信龙哥和我,和每一个清醒的人一样,他必然知道自己走在一条随时会被流弹射中的黑巷中。我们都在这条巷子里行走,吸毒者和非吸毒者甚至是国家领导人、特异功能者、全球首富都在这条巷子里。当你觉得自己和龙哥等人是两种人时,你距离流弹便不远了。人生来便毫不光鲜,在任何华美的外表下,都他妈是一腔腔相同腐败内质。

  《龙哥》影评(二):自知与不自知

  当导演在片子里作为一个角色参与进去时,摄像机瞬间有了温度

  主人公镜头前撒谎、耍赖,肆意暴露劣行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看着,你能感受到导演的情绪思考,它伴随着你从好奇惋惜愤怒无奈,让你置身其中,感受主人公们的起起伏伏、爱恨纠葛。

  纪录片原来也可以不冰冷,不麻木的。

  很佩服周浩导演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换作是我,可能花几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融入到他们中间。片子里面提及了“利用与被利用”,看似合乎情理,说得过去,但我觉得两人能维持这么多年的联系肯定不止是这么单薄理由。龙哥对导演有很深的依赖,介乎金钱,也介乎安慰,从江湖大哥走向鹑衣鹄面,起落之前的孤独自卑常人难以体会。导演是见证过他“餐餐请人吃饭”的好景的,龙哥认为自己在导演面前还残存一丝自尊,毕竟富裕时身边的朋友全离开了,死的死,散的散,唯有一个算不上亲近、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留在身边,这是他心里的所不自知的一点希望。

  我想导演也是如此。曾有人问过周浩导演,为什么《高三》的人物能和摄像机相处的如此自然,他答;这很简单啊,因为我把看镜头的部分都剪掉了。如果他愿意,《龙哥》也可以这么剪,但是可能就没那么多的意思了。一个底层人的生活,一个吸毒者的生活,无数的视角可以拍出无数的片子,但是我们始终都只是一个窥视者的角色,站在安全边界眯起眼睛观察,看着他们走向深渊。你说周浩也介入了啊,还不是没什么用,的确,人的命运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可是纪录片迷人的一点就是,它始终带着使命感,而《龙哥》某些程度上印证了。

  导演原本只想去探究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兴趣,不自知地与主人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一边抱着私心想丰富自己的作品,一边真诚地想在他们堕落的时候拉一把,艺术真实生活的界限在哪里,混淆了它们是否就是对纪录片的不忠?不得而知。导演自己的态度是不把形式看的太重要,那我们也放宽心就好,现在纪录片越来越宽容,真实的概念也不那么绝对,我觉得这是好事,创新总是在规则模糊的时候诞生

  《龙哥》影评(三):十分之八

  周浩导演在一次偶然间看到关于烂尾楼里住着许多吸毒者的新闻报道,于是开始接触这样的人群。后来,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名叫阿龙的又入室行窃又吸毒贩毒的男人身上。至于,偷窃、吸毒、贩毒,这三者的前后顺序,可排列组合一下,有6种可能。片中没有交代。

  将事实一一呈现,这是讲故事最高明的手段。而这种形态导致了纪录片总是别有深意。拍摄者周浩自己也成了纪录片的一部分。我很想问他,拍摄过程中,或者说,在与阿龙的接触与相处中,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通过他对其他提问者的回答,也许可以提炼出答案。这也是该片的主题之一,否则英文名不会叫做Using。

  虽然片中的人物是边缘化的、灰暗的,但是由于鲜活的真实赋予了他们立体感和存在感。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哲学,“谁都不是傻子”。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暴露的并不只有阿龙他们,更多的是暴露了导演自身。他说想拍纪录片的有十个人,而最后去拍的人只有两个,而最后把片子剪出来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但关于主题关于想法,他不一定比那八九个人强。通过问答,他的直白令我欣赏。也许他也困惑,然后自我调适,也许他也迷茫,然后转动方向盘。漫漫人生路,谁不是这样反反复复不断否定不断修正呢?

  如果是我,我想拍洗头妹的故事,洗头妹A和洗头妹B会不会因为发型师甲而争风吃醋,她们的业余消遣活动主要是什么,她们是否真的爱听理发店里放的通俗歌曲;我还想拍女博士的故事,也许她们和朋友聚餐唱K的时间多于泡图书馆论文,也许她们爱猛男爱摇滚爱动漫,也许她们春天风筝夏天爱去海边游泳,秋天喜欢背包游,冬天则去泡温泉;我还想拍摆地摊的小贩们,他们从哪里来,又睡在哪里,每天有多少可观的利润,怎样与城管打游击战;我还想拍好多好多……但我属于那十分之八。

  http://zlyng.blogbus.com/logs/40932313.html

  《龙哥》影评(四):死刑对禁毒根本没用

  死刑怎么可能对禁毒有用呢,死刑的唯一目的是对社会中无法控制的部分进行掩盖。吸毒的毒贩,已经预知自己的走向,对刑法和警务的风险也通过日常游击了如指掌;而不吸毒的毒贩往往在毒品交易中涉入更深的,你不用杀他他也很可能在地下交易中和其他毒贩你死我活

  人是很理性的,哪怕吸毒的人也是极为理性的,Ohlin发展了理性选择理论,我们知道,违法人士未来的预期和被法律缉拿的判断,往往十分准确。吸毒的人,无法戒断的,虽不说100%,但绝大多数都是社会的底层。并不是因为毒品可怕,毒品并不可怕,毒品很温和,毒品可以作为药剂使用,上层社会吸毒更多。底层不能戒断的唯一原因是除了毒品没有别的希望。

  所幸的是在07年你国提高了核准死刑的标准,尽量避免滥用私刑,尽管还是死刑人数最多的国家。

  如果要用死刑,就要针对怕死的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是银行家、贪污官僚、影星球星,一边吸毒一边烧香拜佛的这些人,才是死刑的最佳目标

  《龙哥》影评(五):3G

  突然发现三种感悟,都是GGG,So 来个游戏,就叫3G.另外,相见恨晚,不得不说还是自己看的不够

  1G——感情

  人是有同理心,或者说同情心的。看到街上倒地老人不扶是一回事,但是和人不断交流产生自己的判断,并且具有感情则是另一回事。阿龙和周导的感情关系,(或者不叫他感情关系)阿俊和阿龙的感情关系,甚至阿龙和自己的母亲、阿龙和自己的感情关系,周导都展示出来了。偶尔细节处理让我们觉察到人心细腻,与小狗的对话,阿龙朋友和小鱼的对话。甚至周导伸出手递给他们钱。这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据周导自己说,他现在还在给龙哥钱。感情?斗智斗勇?你和我是朋友吗?阿龙在剧中说到,周浩是他唯一的朋友,仅有的朋友。可是只有你找得到周,周不可能找到你,你的话也让人信服么?所以感情到底是什么?嘴上的玩物?镜头里的作秀?还是你伸手给我200块,或者你看我不吃不喝心疼不已?人与人,人与狗,人与鱼。哪个叫感情?哪个是利用?或者都是感情?都是利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到底在于哪里?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有感情到底如何感知?如何判断?Interesting.

  2G——故事

  这是不是故事爆炸的时代?各个地方都在谈讲故事,你要讲个好故事,你讲了一个好故事。我们的理想读者都成了一群爱听故事的人,而自己也在构思如何弄一个好故事出来。到底什么是好故事?

  100个读者,100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是个好故事。

  出其不意结果浮想联翩,可能也是个好故事。

  在多元的社会,“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再是人们期待结局,多元化的情境充斥各个角落。阿龙最后离开,他似乎也是一个导演,知道如何制造戏剧化,自己跳下去可能是一个好故事,但是他依然不知道那种电视剧的套路已经逐渐被人或者说消费电影的一部分群体所抛弃。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背影,而周导也给我们背影。So 好故事。

  周导确实讲了个好故事,一个吸毒者的故事,一个社会角落里从监狱进进出出混混小哥的故事,似乎这个故事满足了很多非这一阶层或者知识阶层的猎奇心,我们解读、剖析、反省这个故事中的龙哥,而龙哥依然在继续自己的生活,而且从一种“利用”关系中获得生存下去的资本。真正龙哥的故事依然在继续,而电影则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另一个故事

  盲人摸象,或者这个象本身并不存在,或者我们不可能摸到,感知到。但我们依然尝试去描绘,去刻画,去讨论。想象成了新的精神领袖。多层次则成为精神领袖必须的品质

  3G——关系

  自己做研究难免会涉及到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你如何影响TA?TA和你之间什么关系?你如何获得是TA的真实想法?或者是否可能获得真实想法?所以你是否在任何时候都要反思,你和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影响如何?对你呈现整个故事(还是绕不开故事)有什么影响?依赖、利用(看到周导用了英文题目也是using)、自我分享、展示、表演人格。无论从哪个角度解释,你是一个人,进入哪里都会对原本平静如水或动若狡兔造成影响,而意识到这一点,并把它体现出来反思出来。暂且足以。GOOD。

  综上,这里,讲了一个符合现代潮流的好故事。很好,学术圈的各位同仁、尤其各位入门同仁都该拿来想想、看看、写写。最重要的是,再去做做。

  《龙哥》影评(六):你可能没有看懂的 龙哥

  我并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地看懂了这部记录片,至少我在影评中发现,虽然看过它的人都认为它好,但真正明白这部记录片优秀之处的人,却廖廖无己。

  并非装逼,而是我与龙哥这样的人接触太多,周浩的记录,紧紧抓住了这个边缘群体的核心:对话。

  如果你仔细看,全片基本上没有出现警察身影,只是在片尾闪过了一两个镜头,也没有出现过龙哥盗窃、贩毒的片段,全片所有的内容都是对话,这些对话,看似在为观众讲述龙哥的故事,其实所有这些对话,就是一个吸毒者的全部世界。

  如果你真正接触过龙哥这样的人,你慢慢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这个世界的边缘人、异类,并不是因为吸毒伴随着违法犯罪、精神堕落、疾病缠身,而是他们扭曲的生活、空虚精神世界、在毒品胁迫下的人格变异,全部通过对话来展现。

  与吸毒人员交谈,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智慧事情

  因为他们通过对话所展现出来的生活状态,全部都被毒品所扭曲,你不一定要选择相信或不相信,但你要学会听出,这些话的话外之音。

  片中有好几处,都是周浩在与龙哥或阿俊交谈。

  开始的时候,周浩还要冲入卫生间监督龙哥是否在扎针,龙哥有求于他时,还会倾囊相助,后来慢慢变成周浩与龙哥斗智,用点小钱敷衍他继续协助拍摄,到最后,周浩对于阿俊与龙哥所说的,基本只是记录,完全与相信不相信无关了。

  这就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全片所有这些对话,其实都只反映了一件事:它忠实记录了一个吸毒者离正常世界越来越远,直至自己都已搞不清真实与虚幻的边界。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人们惯常所讲的世界观,在吸毒者那里,已然崩塌,一切都不再重要,所有存在的意义只剩一件事情:再扎一针。

  所以,龙哥不仅仅是一个好演员,他是超越演员的表演存在,为什么?因为他非常能说……

  《龙哥》影评(七):看完后的杂感

  一个瘾君子的真实生活记录,看完后百感交集。导演没有拍他们毒瘾发作时的可怖模样来警醒世人,龙哥没有像其他纪录片里的瘾君子那样被抓之后痛哭流涕说毒品害死人不要吸毒。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瘾君子和一个可以接济他们的正常人,朋友和朋友。这多重的关系使得这一部不论是画面剪辑还是后期都略显粗糙的纪录片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息。也正是这种粗砺的镜头语言,反映出龙哥除了吸毒者,无业游民,偷盗者这些负面的边缘的形象之外,还能真实表现出他的重情义、有同情心等等正面积极的性格。人性真的很复杂。龙哥两次要钱都说了一句,只有周浩(导演)是我的朋友,我还是相信在他重重的谎言与假装背后,这一句“朋友”是真的。另外,在监狱高墙之下,龙哥一番话很让人动容,他说后悔离开家,不后悔因贩毒被抓,那是形势所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从未踏入江湖,龙哥应该在老家有个幸福的家庭,有可爱的孩子,有一份营生,跟龙嫂普通地、幸福地生活呢吧?

  《龙哥》影评(八):行走在罪与罚的边缘

  吸毒、贩毒、偷窃是围绕阿龙生活的三个关键词,行走在刑罚边缘,阿龙的人生是一场结结实实的冒险。与电影中虚构的大毒枭不同,龙哥并不能够永远呼风唤雨,生活赋予他的更多的是无力的挣扎和无奈的眼泪。看完片子我们并不痛恨这个理应栽倒在威严法律面前的男人,相反,这个男人单纯,善良,仗义,也十分可怜。他叼着烟给小金鱼换水,说好歹也是一条生命;他和女朋友一起翻墙,末了蹲在地上为她掸灰;即使在贫民窟似的出租房里也为女朋友修理背包的小部件。在这样冷峻的主题中,细心的龙哥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丝温暖与柔情。他仗义,每次“拿货”手头不紧张就支援下桥下的小兄弟;他有责任感,朋友之间的矛盾他作为介绍人就一定要亲自出面调解;他知道感恩,偷了一部相机打算送给导演,怕导演不收下便说这不是偷人家里的哪里,是偷的商场的。噗嗤一笑,我想龙哥在镜头前如此自如,是天性的流露,但罪恶的深渊总是等待着万无一失的“那一失”。龙哥从打算戒毒就是自我救赎的第一步,而他在镜头前的耍赖,闹脾气,欺骗与隐瞒让我们无法知晓这个男人究竟要怎样继续他的人生。在片子结局上演之前,我们这群看客竟然除了同情还滋生出一些喜爱,喜爱他的善与义。而随着镣铐碰撞的声音渐起,我们知道,幸运过无数次的龙哥这回真的栽了,而且是死刑。看到最后震撼的不能自持,黑白的字幕起伏间我们看到了龙哥一生的归宿。好在二审是死缓,高墙电网隔着两个世界,而或许里面才是龙哥真正开始自我拯救的地方。

  《龙哥》影评(九):利用

  前两天一个摄影师朋友告诉我,他的一组专题在网上被广泛传播,他却高兴不起来。相反,他对拍摄对象有深深的愧疚,仿佛这是一种背叛,仿佛他利用了对方的真诚,又贩卖了对方的苦难。

  类似问题苏珊·桑塔格早已批判过,用词之严厉发人深省,但对于个人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却毫无帮助。无论纪录片、纪实摄影或者新闻报道,致力于记录真实并予以传播的工作者们,总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在贩卖一种苦难并以此获得自己的盛名?

  摄影师吕楠曾有震撼人心的作品《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他的做法是,认真了解每一个被摄者的生活,作品发表时标出每个人的名字与生存状况。于是影像不再仅仅是摄影师的作品,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被摄者内心诉求的表达。

  碰到这类话题时,我常常会想起纪录片导演周浩的作品《龙哥》。这是2007年的作品,但至今印象深刻。它细致又深刻地展现出拍摄者与被指摄者之间复杂的关系。片子的英文名更一针见血——using(利用)。

  片中毫不避讳地将拍摄者也纳入其中,主角阿龙直接对着镜头后面的周浩讲话,周浩的声音都被收入,甚至有一次,周浩自己走到了镜头前。对于一个原教旨的新闻专业主义信奉者来说,这无异于看到新闻报道中出现“我”这个字眼一样,令人浑身不自在。然而,这些形式真的有这么重要么?导演隐形于镜头中就意味着他对整个过程毫无影响?用“记者”代替“我”就确实能做到真实客观?也许这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周浩和“我”更坦诚罢了。

  形式只是引起思考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思考来自过程本身。阿龙是广东一个无业游民,与妻子阿俊住在烂尾楼里,吸毒、贩毒、入室行窃——说不清这几桩事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周浩想拍摄这群人的生活状况,为了取得更多的信任与更长久的联系,他不得不一再满足阿龙借钱的要求,尽管他知道,这改变了阿龙的生活轨迹,违反了纪录片导演通常的职业守则,而阿龙拿到这些钱,也不过是继续买毒品;阿龙则一方面向摄像机展示亦真亦假的真实——有一次他从高墙上纵身跳下,跳之前扭头说:“我来给你一个完美的镜头。”——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周浩求助,无论求钱还是求建议。“谁都不傻”,他们是这么说的。

  然而很难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各取所求,这之间分明夹杂了奇特的友情。阿龙一再称周浩是自己唯一的朋友,周浩也判断不了自己对这对末路情侣的感情;他始终纠结在两种愿望之中:想要好的片子、好的结局,又希望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在观影后的交流中,周浩坦诚说起当自己听说阿龙因贩毒被判死刑时,心里的感觉竟然是悲喜交加,既高兴片子有了完美的结局,又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已相识两三年的生命。

  自从了解这些,我就知道我这辈子大概都做不了类似工作了。这其中有太多的道德悖论与选择难题,必定包含着预料不到的煎熬。拍摄过程中,周浩其实有机会跟阿龙去偷盗,甚至贩毒,可以把全过程拍下来,这对于记录者来说算是不小的诱惑,但,真的可以去吗?从法律、职业精神、道德底线、友情、人性等等方面考虑,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答案。很难说界限在哪里,很难说什么才是正确。

  然而记录者们必须说服自己这工作是有益的。将原本不为人知的苦难展示出来,或许对被拍摄对象个体并无助益,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实的另一面,至于如何跨越个人心中的道德关卡,大概取决于你对整个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采取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比如,不要与被指摄者建立太深厚的情谊,以免互相伤心。尽管,这也很难。

  《龙哥》影评(十):活着,以最卑微的方式

  我经常发现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懒惰。说好听点叫拖延症,但实际还是懒。比如看一部电影,有很多想法,但还是理所当然的让这些放过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概在一个月之前,不过现在依然还是有些片段记忆深刻。说明这部纪录片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他的价值,绝大多数来自于题材。

  在中国,每100人里就有一位瘾君子,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但是,从没有任何的影响片段诚恳的记录他们的生活。禁毒题材的影片很多,但他们更多是以猎奇的心态消费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奢靡的,狡诈的,醉生梦死的,歇斯底里的,但唯独不是真实的。

  也许他们曾经是那个样子——毒品王国曾经拥有自己的黄金时代,但那属于海洛因和可卡因。但现在,贩卖毒品并不比虚拟道具或者垄断资源或者……房产,有更大的利。而瘾君子群体变得越来越庞大,但依然无法被严苛的社会舆论环境容忍,他们像每一个弱势群体一样,被扫进了社会的墙角,变成了视而不见的大象。

  但你看,其实这些人除了带有点令人憎恶的糟糕的坏毛病,也算不上另外一个物种。

  至少,都还算个人。

  导演闯入了故事中——对于纪录片来说,这有点糟糕。但是这不可避免,导演周浩成了剧中的主要角色。纪录片到最后变成了两个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对话。但所幸对话本身就已经是很有趣的话题了。

  抛开故事本身不谈,只说这一群人。其实他们未必有多坏,只是走错了路,被社会排斥,逐渐厌恶,被异化,被抛弃。于是他们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用一种卑微而扭曲的方式生活着。

  那天我看到一个家长骑共享单车,把小孩放在前面的车筐里坐着,很危险。身边的朋友说,怎么可以这样。我说是啊,怎么能这样。但我其实理解他们。穷人家没那么多资源,吃不起干净的食品,穿不到漂亮的衣裳,得不到优质的教育。他们不是坏人,但是,他们是可以牺牲一点点体面,让自己生活的舒服一点的。

  道德很重要,至少对于很多无需面对道德选择的人们,道德是一件让自己感到舒适畅快的妆饰品。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道德是需要他们每时每刻去拷问,去角色的东西。对于很多人而言,生活的严酷让他们无法顾及到那些尊严价值。

  「君子远庖厨」是一句残忍的话,我们生活的精致而美好,但这又何尝不是假象。世界本就是一座屠宰场。

  他们并不是不善良,但是,他们得活。

  即使是以最卑微的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