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经典影评集

2018-02-01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经典影评集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是一部由朱军 / 谭维维 / 杨钰莹执导,音乐 / 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一):这档综N代扛起了“新综艺”的大旗

  不知不觉中,北京卫视的《音乐大师课》已经播到了第三季,节目于每周日21:10播出。对于这款综艺,最初其实俺是拒绝的,也是从半中间开始关注,没想到却跟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于一款音乐教育综艺而言,《音乐大师课》让我看到了“新综艺”的希望。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二):《音乐大师课》:不要用物质化的标准衡量孩子幸福

  当下的荧屏上各种综艺节目五花八门,虽然追求者众多,但真正有涵养的不多,无非就是一味的追求娱乐性和关注度,强行绑定CP、强行煽情,随着电视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没有内涵的综艺节目逐渐为观众所放弃。真的没想到,北京卫视播出的第三季《音乐大师课》在这个五一假期引发了广泛关注。

  笔者有幸跟众多媒体朋友在一家影院里看了制作方的第一、二合集,看的过程可谓又笑又哭,笑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哭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整个家庭努力和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懂事,而他们演唱的每一首歌都仿佛给歌曲注入了新的内涵,稚嫩声音纯真的诠释,总会有一首歌能感动你。

  没错,笔者就被9岁的福建女孩古思睿唱了一首《阿爸的背篼》所感动,击中了我的泪点,“阿爸的背篼,没有背过我,他走街串巷,一路的吆喝……太阳别晒着阿爸,汗水如雨落……我又长高了,背篼背篼,等我们背阿爸。”质朴的歌词真挚情感,难怪她爸爸儿女歌声就像一剂良药,让他重新感受到对家的责任,最终走过了困难日子可能是自已也当了爸爸,更能够体会到思睿爸爸对女儿歌声的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只要他们能健康成长,再苦再累也都不是问题

  没想到,一档少儿音乐节目竟然如此走心,表现上这是一个少儿音乐节目,实质上是通过孩子的歌声和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来聚焦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关于孝顺、关于责任、关于西藏儿童、关于留守儿童等问题,在这档节目们都有涉及。表面上是大人教孩子唱歌,其实更是孩子们在教我们成年人应该回归简单、重拾纯真。浮躁的社会,已经把我们的棱角磨平,让我们改变性格失去了本我,《音乐大师课》正是想通过孩子们的歌声能够让我们重新拾起那些我们丢掉的简单、天性

  一首由湘西留守儿童杨紫藤演唱的《月光》让全场泪奔,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让我们悲伤……”我们总是在提留守儿童,也总是在呼吁关注留守儿童,然而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讲,任何的关心和关注都不及自己的父母能在身边。一年只能见到父母几天,孩子想与父母简单的牵手和依偎都是一种奢望。正如朱军老师所说,她的幸福很简单,就是想放学回家可以叫一声妈妈,晚上可以依偎在父母身边。我们用所谓经济飞速的发展,用物质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幸福,却真的忽略了幸福它原本的那份纯真。

  幸福是什么?在孩子心里并不是家多有钱,家里的房子有多大,而是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不记得上一次看电视节目流泪是何时,但是在看《音乐大师课》时真的哭了,这样走心的节目不应该默默无闻,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太适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其乐融融,父母与孩子通过音乐建起心灵沟通的纽带。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三):最美的歌声

  也许他们的技巧不是最完美的,她们的情绪不是最饱满的,但他们的歌声却是最干净纯粹而美好的。他们歌声中所表达的情感是真挚的,所以才会那般的动听。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节目,很喜欢孩子们带给我的点点感动,因此也从第一季追到了第三季。 其实这个节目每一季都在换老师,但是我不太在乎老师是哪一个,我比较在乎孩子们的歌声。不过不得不说这一季有个学生和老师的搭配是非不错的,就是严丝琳,这是一个中德混血儿,而她的老师是朱军。至于朱军的其他情况不做评价,但他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主持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丝琳的妈妈希望她能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这一点是挺好的。

  其实听孩子们唱歌,听的不是歌唱技巧有多好,而是感情。不管是对父母的爱,对家人的乃至于对祖国的爱。听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为我们,为他们演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就很感动。就像黄栩锋的我的爸爸,也像严丝琳的梁祝,曹立和黄栩锋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四):《音乐大师课》:开创新时代新综艺的新视界

  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第三季两期节目一经播出,就备受好评,收视率也节节攀升,甚至力压湖南卫视《花儿少年》、浙江卫视《奔跑吧》和东方卫视《笑声传奇》,成为新时代,新综艺的一面旗帜。

  回首这几年在内地大肆兴起的娱乐真人秀,纯粹是为娱乐而娱乐。有的为了所谓的愉悦大众,甚至丢失了基本的底线,放弃了原本最该坚持价值观。真人秀一度沦为卖萌、耍贱、审丑等恶趣味的代名词。《音乐大师课》的热播和兴起,在为观众带来好听经典音乐的同时,还将亲情人间真情,有机融入其中。用心倾听音乐,用爱感受真情,《音乐大师课》正抒写着新时代、新综艺的新篇章。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音乐大师课》第三季的开学典礼。这简直就是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一顿亲情的珍馐美馔。开学典礼上,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为观众献上了一首首饱含深情的经典名曲。这其中有《像梦一样自由》《走进西藏》《回到拉萨》,及《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是一只小小鸟》,也不乏《布谷鸟》《阿爸的背篼》《月光》等给予人温暖的歌曲。而当《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演播大厅的时候,整个演播大厅都成了泪的海洋,情的港湾跳动的是音符,是韵律,是五线谱,浸染在心田的却是亲情、真情。

  尤其是当郑楚馨演绎《布谷鸟》,古思睿唱响《阿爸的背篼》,杨紫藤高唱《月光》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哭了。这颇具生活化的词曲,这纯净童稚的原声,这画面感十足的韵律,不仅勾起了我的童年往事,更激活了我对爸爸妈哥哥姐姐亲人思念和怀想。

  最让我泪如雨下的则是杨紫藤。她是一个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一次父母,有时候甚至几年见不到一次父母。因为爸爸妈妈要忙,要忙着挣钱供他生活与学习。听着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我不能不泪奔。不仅是我,现场的朱军老师、杨钰莹、谭维维、李偲菘等班主任也都哭成了泪人。说实话,亲情的闸门在那一刻好像被彻底打开,任凭滔滔泪水奔向那江河湖海,涌向广袤的家园,涌进亲人的心间。

  《音乐大师课》有泪也有笑。陈弈彤与陈果的闺蜜情既让人爆笑连连,又让人艳羡万分。当鬼怪精灵的周雅鹏带着他的一家20多口人登上舞台为大家演绎《包饺子》时,现场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家的氛围,亲情的力量,《音乐大师课》第三季不仅用心,更具匠心。

  童声、童真和童趣,音乐、亲情与真情,《音乐大师课》第三季用传唱经典的形式,以孩子们虽稚嫩却包含深情的演绎,开创了新时代新综艺的新视界。它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扩展了孩子们的音乐人生。爸爸妈妈们从《音乐大师课》亦能汲取丰足的营养。《音乐大师课》第三季,北京卫视每周日晚21:10,一档非常适合一家老少齐观看的音乐教育节目。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五):一个优秀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和谐社会家庭,没人“应该”洗碗

  《音乐大师课》第三季目前火热播出中,本季“老师团”中最为亮眼的当属朱军的跨界加盟,从主持人变身音乐老师的朱军对于身份的转变表示毫无压力,但日前节目中朱军发表的言论却着实让不少人有了“压力”。

  事情是这样的,朱军在录制《音乐大师课》时的影像素材意外流出,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视频中朱军用老话“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称赞节目中的女人,他提及到女人一生角色,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上要孝敬父母,中间要侍候丈夫、往下还要照看儿女。随后又补刀“有时间的话,家务活儿我只会做饭,但我坚决不会洗碗,洗碗真的就是女人应该做的。”就这样短短一番话中,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这个在央视春晚20年屹立不倒的金牌主持人居然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翻了船”。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六):放飞自我的孩子们打了哪些综艺节目的

  现在教育条件好了,很多朋友都会把自己的小宝贝送去学一些才艺,各种美术、体育、乐器,各有所爱,基本上都是单单的技艺学习,无非是浅尝辄止,往往因为孩子不厌其烦,大多数都半途而弃,让家长们感到困惑,难道学唱歌学跳舞真的只能是无聊与沉闷的代名词吗,寓教于乐难道只是存在于字典中?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七):《音乐大师课》能打破尴尬吗?

  近几年来,中国歌坛十分低迷,同样放眼世界歌坛也是一样的低迷。中国歌坛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瓶颈之中,新人难以出人头地,老牌歌手却在不断减少发片量,这种尴尬却只能试图靠音乐节目的火爆而打破。从五季的《我是歌手》到两季的《跨界歌王》,以及两季的《蒙面歌王》和《金曲捞》,音乐节目倒是一档接着一档上,传统的音乐节目却面临着收视率、关注度双下滑,而像北京卫视《跨界歌王》这样创新类的音乐节目,虽然说可以撑起收视率的大旗,却难以担负起整个歌坛复苏的重任。

  在歌坛急需复苏的时候,《音乐大师课》这档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也不被任何商业利益所左右的节目,从第一学年到第二学年,再到如今经典回归的第三学年,这档音乐教育公益节目的诞生与发展,堪称中国歌坛的大幸。大师课第三学年仍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担任校长,班主任由曹扬担任,音乐老师由朱军、谭维维、杨钰莹和李偲菘担任,他们要辅导16位6-12岁的纯真少年传唱中外百首经典歌曲,开启“经典传唱,匠心传承”的第三学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乐队将不定期在全国邀请乐器演奏少年高手加入,扩充音乐大师课的外延,让《音乐大师课》成为全国少年儿童权威的涵盖演唱和器乐演奏的顶级权威平台。这档全面升级后这档节目,公益性更强了,不仅对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关爱,还在播出期间全面推动线下与儿基会共同发起的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公益行动

  观看了《音乐大师课》1.2期的开学典礼,学生们的表现着实把我惊艳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实力都非常惊人,让人完全挑不出太大的瑕疵。特别是西藏牧牛娃尼玛扎西 《走进西藏》的天籁之音,纯净自然直击心灵,引谭维维主动上台合唱……唱出了与原唱完全不同味道,令人惊喜。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不禁让人想起,上周王珞丹在《跨界歌王》里那段节奏感十足的架子鼓solo,表演结束之后王珞丹透露要感谢妈妈,在小时候逼着她学架子鼓、吉他各种乐器。总之,歌坛的复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也不是一两档音乐节目就能打破尴尬的,但是《音乐大师课》从经典和学生抓起没毛病,只要后生可畏就够了。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八):谁不是一边享受家庭,一边又在抛弃家庭呢

  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的海涅曾说过,“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的确,如果家庭美满了,生活也就幸福了,人也快乐了。反观当下的中国家庭,或四世同堂大家庭,或两代人的核心家庭……家庭类型呈现出多面性。最近,在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这档综艺中,我就看到了一个个让人赏心悦目的中国家庭。

  《音乐大师课》并非是一次简单的音乐课,实际上是一次有关中国家庭的“教育课”,呈现了一堂堂关于爱的“教育”课,关于父母之爱,父子/父女之爱,闺蜜之情等。

  在节目中,10岁的孙泽禹和6岁的周雅鹏出现相同的“四世同堂”一幕,温暖了所有人,令无数人落泪。作为太爷爷“拐杖”的小泽禹,小心地搀扶太爷爷上台,然而,上台后,92岁的太爷爷听不清“音乐老师”与“班主任”问问题的时候,小泽禹就贴着太爷爷的耳朵大声的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希望太爷爷能听清。尽管如此,太爷爷在讲述这小泽禹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他是整个大院里最好的孩子,因为“不管是什么好吃的,让首先送到我嘴里来”,因为“这孩子,又调皮,又很聪明,懂礼貌”。在小泽禹的行为动作中,在太爷爷的讲述中,在小泽禹母亲提笔写字让太爷爷懂得班主任说什么时,我们看到了源于和谐之家的魅力——真情在,一切都是快乐的,毕竟“血脉相连的祖孙情,给予我们最温情的感动。当然,这种“隔代孝”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

  与小泽禹的家庭不同的是,来自湖南的周雅鹏则在《音乐大师课》中呈现出了一个第一:迄今为止,他是这个节目开播以来,带的家庭成员最多的“学生”。二十几个人,风风火火地上台,让人震惊不已,就连班主任曹杨也调皮地感慨,舞台太小。作为全家20多人的小领袖,周雅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着上一辈的情感,又带领着更小的表弟、表妹。在“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的引导下,周雅鹏调皮地做起了介绍,给人一种反差式幽默,比如,在介绍父亲时,他说,“我爸爸是一个脾气爆发的人,他会把我扔出去”,而当现场一片哗然时,他又接着说,“他从来没有把我扔出去。”再如,介绍外公时,说 “外公走路觉得自己很帅”后,还不忘模仿外公走路的样子,引来欢乐的笑声。这一系列的举动,一系列的欢乐,都是源于一个可爱的家庭,正如“音乐老师”朱军所言,“其乐融融,相互之间呵护,相互之间帮助,这么以温暖的家庭。”

  你见过全家20几口人一起唱饺子歌么?你见过“四世同堂”的欢愉吗?我想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因为很多人是漂泊在外的,因为很多人成家后,又离“家”了。或许,一个“小皇帝”到“小领袖”转变的周雅鹏之家的故事,是我们行走时的精神背囊,承载着的是团结与和睦,是“一个家庭的力量”,更是“中国人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孙泽禹与太爷爷流露出的真情与感动,是通过《音乐大师课》这样有情怀的节目才得以传递的。或许,这就是《音乐大师课》真正的魅力所在。其实,《音乐大师课》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公开课”了,而是有着真实、自然、感人内涵的“音乐教育”课,既有正确价值观的宣扬,也有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既有“新综艺”的态度,又有公益之心……无疑,《音乐大师课》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关于教育,关于音乐,关于文化,关于人生。北京卫视每周日21:10准时上课。

  《音乐大师课 第三季》影评(九):不洗碗的朱军,怎么就直男癌了?

  朱军摊上事了!就因为他在最近参加的一档节目《音乐大师课》中说了一番话,得罪全中国,全天下的女人!当然可能也包括不少男人!

  事情是这样的,朱军本来好好的做老师,带孩子唱歌,顺便说点很“艺术人生”范儿的鸡汤话,挺好的。但是就在他抒情的时候,一不小心,说错话了。这段话的前半段,核心意思就一个——“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这句看上去像夸的话,怎么也会被骂上了?这个后面再说。重点来了,朱军主要错在后面一句,他说,在家里他偶尔做饭,从不洗碗,因为洗碗是女人应该干的!

  没错,他原话就这么说的,“洗碗是女人应该干的!”

  好吧,我能猜到大家的反应,特别是女人,肯定都炸了!我看到还有人说了句特别正确的话来反击,“应该洗碗的只有洗碗机!”,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只有洗碗机的唯一作用是洗碗!

  打住!

  但是在我看来,这事其实很小,小题大做的小!首先,朱军一贯的人设就是如此,传统中国男人。若干年前,中国社会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如今已经改过来了,但是这种结构的家庭仍然存在,而且大多都很幸福。因为架构稳定分工明确。

  没错,我觉得就算当今社会,女性已经能够顶上半边天了,但是在家庭中也还是需要有分工的,不可能说哪一个人就把事情全都干完,而另一个人什么都不干。所以朱军只是很正常地在陈述他家庭环境里的分工模式,他做饭、老婆洗碗;这跟他洗碗,老婆做饭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这种分工其实越早明确越好,并且分工之后,最好能像在工作上一样,明确责权利,这样就不会起争执了。

  还记得很多年以前,陈可辛创办的UFO电影公司曾经拍过一部《记得香蕉成熟时……》,在那部电影里,曾志伟饰演了一个全职爸爸。在那个家庭环境里,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对调了过来。之所以说到这个,意思是其实就是证明我不是大男子主义,或者说直男癌,我能够接受,也支持男女职能对调。比方说,我洗碗,我打扫卫生,我不出门工作,等等一切,那么请女人,你就完成之前我需要完成的那一切,工作、赚钱、打拼……

  假如我必须要进入这样的家庭,我会欣然接受,我愿意把自己变成一个洗碗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因此变成了女人,只是说在这个家庭中,分工合作的方式跟别的家庭不一样!比较非常规。毕竟传统中国家庭的模式,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即便如今女人已经顶起了半边天,最多也就是变成了,男女各主一半的外,各主一半的内!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有人反对朱军这段话的意思!他只代表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而且很明显到目前为止,他的家庭生活也还幸福美满,他妻子并没有因此出来说什么。因为这就是一种家庭分工而已。女人洗碗,做家务,照顾三代人,让一家人都幸福了,她同样也得到了回报——一个幸福的家庭。

  幸福这种东西,在我的理解是相互的,付出越多,回报自然就会多,那么幸福感就会倍增。假如只想要回报,在付出时却斤斤计较,……呵呵,那我只能祝福你了!所以说,在我看来,广大直女癌们完全是过度解读了,而这,恰恰就是不幸福的开始!

  假如非要因为这段话,就判定朱军是直男癌,大男子主义!那么好吧,我也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我只能承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