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杨善洲》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杨善洲》经典影评集

2018-02-17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杨善洲》经典影评集

  《杨善洲》是一部由董玲执导,李雪健 / 奚美娟 / 陶虹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善洲》影评(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前天晚上,我陪着单位领导到电影院把《复联》又看了一遍,尽管是第二遍,但我还是看得有滋有味,因为这样一部没营养的电影,本来就是感受视觉上的冲击,除此之外,没什么好说的了。

  昨天晚饭后,我在电视上看完了这么一部单位上曾号召观看的电影,挺受触动的。凭心而论,电影拍得并不精彩,属于一部标准主流片。影片有些地方略显做作,例如宣誓和捐赠仪式这两段。还有些地方感觉像拍MV,有些流水账的感觉。但是,杨善洲的个人事迹却是真正打动人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太多太多污秽的东西官员贪污动辄上亿,人民群众麻木不仁,我不知道这个时代会坏成什么样。也许是武侠看太多,我总觉得要拯救时代必须有英雄的出现。我们不能期待着钢铁侠和雷神下凡,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像杨善洲这样的平民英雄。平民英雄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这也许和信仰无关,我想起《潜伏》里面李崖的一句话:我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吃上饱饭,能上好学。

  07年注册豆瓣,万万没想到第一篇的影评写给了这样一部电影——《杨善洲》。

  《杨善洲》影评(二):优秀党员

  知道这部片子大概是在半年前,在一次电视节目上看到对李雪健的采访,于是记住了影名。

  杨书记,出身于农民之家,成长于质朴的大土地上,他的心怀着群众,怀着感恩的心。他说十二岁没了父亲,是靠着乡亲们的帮助长大的,乡亲浓于血,重于大山深谷。

  抗旱,行走于田间地头,融于老百姓的生活,真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女儿出嫁,他在田间没去参加,却亲自挑选礼物派人送去表达普通老父亲的心意,大女儿哭了。在家里的篝火旁,他对妻子说这些年家里全靠她忙活,辛苦她了,妻子的泪水也落下了。大女儿的哭里有埋怨,有不理解。妻子的哭里有辛酸,更有无奈。当妻子听见儿女们对丈夫的不解,“阿妈,你当初还不如嫁给一个农民陪着过日子……”她说我认识你阿爹时他就是农民,现在依然还是农民。既然选择,便是默默支持。丈夫为工作和人民奉献,妻子为家庭和丈夫奉献。不能说哪一种更无私伟大,只是他们在各自表达着爱,爱乡亲,爱家庭,爱伴侣。在深夜独自一人的时刻,杨书记抽着烟深思,他难道真的没有退缩过或者犹豫过吗?他难道没有自责过或者内疚过吗?我想不会没有。因为他对生养的土地爱的深沉,对自己亲人怎会又没有深切的关爱。在公私面前,在原则面前,他不能松懈谋私。这因他的质朴,因他的党性修养,更因他的善良

  印象深刻的是,在他退下那天,在大礼堂里,他作为领誓人宣誓,句句铿锵有力,予人力量。那一刻,我彷佛又置身于入党的情景里,满腔激情热血澎湃。他离开背影,是那么瘦小,却又是那么高大

  退休之后,他去大山上植树造林,以水滴石穿的姿态实现自己的心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是的,他做到了。

  为补贴林场的开支,他亲自到街上去捡拾油果,弯腰,一颗颗不舍得错过认真专注。他放下所谓的面子,真真放低姿态,他知道自己永远都是普通人民、普通百姓

  大女儿也重于靠着自己的能力调回来,植树的伙伴们也理解了书记当初的用心人们生活渐渐美满起来。似乎,书记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他清瘦却有神,在住院部门口,前来看望的百姓,整齐的挥手,那一刻如此动人。

  高尚的党性光辉,动人的优秀老党员。

  11月4日下午完

  《杨善洲》影评(三):烂片也过亿

  这几日关注了下最近电影的票房,发现在变3强力攻势下竟然有几部主旋律小片票房一路飘红。《飞天》《杨善洲》这种明显给D舔屁股的烂片票房还竟然过了千万。实在是让我匪夷所思贡献这两千万的观众都是煞笔吗。前几天关注了下http://sz.meituan.com/deal/687759.html才发现。购买变3电影票免费赠送《飞天》《杨善洲》的票。而且即使收观众100块。3D变3票价仍然是最低限价20元,那两部烂片票价确是60乃至80元的高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种烂片也能过千万了。

  要说这中影也还真是无耻。为了给《贱档伟业》让路推迟变3上映,成日叫嚣最少8亿票房结果一半都不到自己还不是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闭嘴。现在又干出这种下三滥的招数,实在是丢人现眼,无耻程度跟铁道部红十字会有一拼。

  我总觉得这煞笔铁道部,就似流氓脱内裤。主旋律中影,萎了还硬挺。这2部门的共同点就是专业忽悠三十年。关键是,他们还对他们自己的低劣演技表示自信

  刚写完又听到一个消息。台湾导演魏德圣的新片《赛德克巴莱》已经确定9月9号在香港台湾上映。在能否来内地公映的问题上,中影的大爷们又发话了,影片需要有一个内地的正面人物形象才行。

  我CNMLGB的,台湾人抗日关你内地J8屌事,硬生生插进这么个煞笔角色也就这帮孙子想得出来。要马英九真敢XX大陆老子第一个带路。

  《杨善洲》影评(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11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变形金刚》也在上映,作为主演的李雪健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八个放映室就安排了一个,就俩观众,其中一个还是我老婆,他说的心酸,我听得也心酸。这部电影,哭的难受死,大众对于主旋律电影总是带有固定的排斥思维,这部电影如果是国外引进的,完全会得到另一个评价,会认为是个人魅力,是一个大写的人,而非肤浅的认为是党员事迹宣传片。杨善洲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处于哪个位置,到哪里都一样高贵人格。一部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所带来的价值观洗礼不可估量的,会感染人,温暖人,启迪人,甚至改变人,杨善洲的境界达不到,最起码可以成为善良的温暖的不损他利己能担起职业责任的人,明白水于干旱地方的可贵,明白绿树青山的难得,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可对青天。

  《杨善洲》影评(五):如果我是二欢

  ——《杨善洲》影评

  两袖清风,清廉履职,绿了荒山,苍了白发大公无私一生为民。这是站在为国、为党、为民的角度上得出来对杨善洲的评价。

  我们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待他,真的很难以想象,杨善洲真要是出现在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那该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像现在一样敬爱他、仰望他吗?

  杨善洲身上聚集了太多共产党最典型性的优秀品德,或许有人看了电影听了事迹查了资料后会像网上的那些评论那样质疑,杨善洲的事迹都是真实的吗?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完全的“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杨善洲形象吗?

  暂不论答案是否会与网上的一片谩骂声苟同,只请允许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生活中有那么一个和我们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最密切情感关系的人。我相信,如果我们家中,有一个人是杨善洲,我们对他的肯定不止是感动中国,肯定不止是崇高的敬仰。

  如果杨善洲是我的爸爸,我就是他的二女儿二欢,我肯定会恨他,从我一记事开始。我无法理解一个父亲抛家弃子于不闻不顾:为了事业错过自己女儿的婚礼,仅仅派人送去两匹布匹和一个脸盆;女儿和丈夫分居两地,爸爸的一个电话便能永久工作生活在一起,却遭到了他的拒绝;爸爸生平第一次给开的后门并不是为了家里的圆满和睦而是为了一起上山种树小伙的婚姻幸福;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过地委领导,退休后却要为了大亮山放弃晚年家人团聚,还一身破装不顾流言蜚语上街去捡果核;他取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万元中10万元捐赠给中学,6万元捐赠给大亮山,只留下其中的五分之一给妈妈孤独养老;一辈子没想过去照顾家中老人,只被自己的岳父岳母见过三次,其中一次还是在办公路上岳父正好隔街望到……

  爸爸有太多缺点,在家庭角色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我会像二欢一样,对阿妈说,“阿妈,你还不如嫁给一个农民呢”。我会像二欢一样,当父亲走上门前拒绝来访,他把树种完在家门前也无法开口提起原谅。

  直到那一刻,我联想起了如今家喻户晓、为我们所熟知的优秀党员人大代表柏万青阿姨。在一期访谈节目中她提到,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家中打进太多的求救电话,故意切断过电话线,目的只是为让妻子能在一个安静和平环境中吃上一顿顺利的早餐。柏万青说她心里总觉得亏欠太多,总觉得自己奉献的不够

  父爱是无言的。所以杨善洲把二欢的行李一提一句话都没说跟着就送下了山,老大远放弃坐轿车的特权背着个箩筐来到二欢门口见不到人还默默的把树给种上。作为女儿,虽然恨他恨到骨子里却依然爱他,爱这个只讲理不谈情的、重视大家大爱的简单父亲。

  如果我是二欢,最后我也会在姥姥病床前告诉她,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我是二欢,我也会把带着父亲精神的嫁妆继续传承下去。如果我是二欢,我将理解父亲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他志在造福百姓,他心向未来。他清廉,自上任时起;他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杨善洲》影评(六):无关其他

  一部主旋律的影片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看它,真的是被感动到了

  不管现实是什么样的,先让我们不现实一会儿吧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看电影的时候,不管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暂且沉浸其中吧,不然我们还有什么好相信呢

  其实,真真实实感到我们的是那些小事而已,无关什么歌功颂德,无关什么丰功伟绩

  即使,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一个人的原型,我们还是会为这样的人,这样的细节,流下眼泪

  一个父亲的无奈,女儿不愿意给自己开门,不愿意见自己,就默默在女儿的门口种下一棵树,离开时略带颠簸背影,让人心

  一个丈夫的亏欠,对妻子,他可能一辈子都没说过甜言蜜语,都没有说过我爱你,弥留之际,有的只是简单的一个挥手,简单的一个告别

  抛开现实不说,他是个好干部,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不为自己的女儿开后门,一心为家乡着想,十几年来的心血全都奉献出去,对奖励也有所取舍。

  可能,现在的人缺少的是这种奉献精神吧,谁都做不到,内心真正的善良,做什么事,都有它的特定目的,都带着令人作呕的功利心,哎~~

  希望这样的人,多一些,真的再多一些吧~~

  《杨善洲》影评(七):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龙王。

  我以为,本片看点最棒的,既是宣传植树造林的现实意义

  本片是真实的,本片是植林战胜灾难的现实求证的影视化表现,其指明国家退田造林的环保方向的宣传意义远胜于对党性的宣传目的。

  杨善洲是真实的,在我们讨论他的身份,一个退休的严苛遵循党章的共产党人之前,必须肯定其灵魂的高尚,是区别于我们这个显然已不合时宜的国家体制下,高贵的先驱者。而历史告诉我们,几千年来我们得知的那些先驱不是在精神里被遗忘,就是在书本上被当权者偷换概念。但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当其被党性化包装之前,我很感谢有一部影视作品将其事迹宣传给我们,借此机会,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品格

  当然影片的最后,那段胡领导的批示,也客观的指出该是哪些人来观看和学习品质。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我并不觉得其宣扬现实中贵党有何高尚可言,真要如此也不会出现最后那段指向如此明确的文字

  所以,既然在党性上,此非吾辈之观影的目的,那么其次主题(在我看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才是我们应当关心的吧。

  《杨善洲》影评(八):杨善洲

  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工作了40年的老书记退休之后,没有进城安享晚年,凭着一句“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的豪言壮志上山造林一干又是20年,把不毛山变成了价值数亿元的“绿色银行”。2010年当地遭遇大旱,在翠绿大山护佑下的人们未受大旱影响,从而杨善洲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震动中央名留青史

  从《焦裕禄》到《赵树理》再到《杨善洲》,一晃20几年过去,李雪健在不断塑造这些人间中坚的同时,自己也要成为人神话。就像《大鱼》中所演绎的那样,不断重复一个故事最终自己也会成为故事追求精神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一种精神,塑造影片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从而人影合一不分彼此,这就是好演员最高境界吧!

  可是,片中所述的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在远古没有高科技的时代却会令人敬畏,但在如今航空卫星满天飞的现代化社会中还在演绎此种精神,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讽刺!但尽管讽刺,还是同样倍受感动。真希望在影片的最后能够加上一段逝者的影像,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也好。

  最后还要呼吁一下,希望那些挖空心思的导演编剧们能够多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因为有些道理和理念不需要我们凭空去捏造,只要还原现实就会成为最大看点,因为能够打动人心的桥段永远都会是真情实感。就算担心被政策所制,那就正好尽情的发挥一下“捏造”的才能吧!

  《杨善洲》影评(九):中国社会特色电影

  我想,许多人之所以会观看电影《杨善洲》,和我的经历大约是相同的:除非是集体组织观看,这样的电影是很少会有人自愿去电影院花上几个小时去观看的。从艺术价值上来评论,如此的电影在艺术上是毫无可言性的;从商业价值上来说,这类电影亦必然是在国家体系中生存的,可以说纯粹是在“烧钱”。它的存在只为了一点,那便是十分单纯的政治意图,是为中共意志的体现。电影以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叙述了中共党员杨善洲的后半生,毕竟电影还是电影,并不是纪录片,其中的真实性在未做完全的考察前断不能一言以蔽之,以偏概全,必须得辩证的看待。既然是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被搬上艺术荧幕,可见杨善洲确实是有过一番作为,为一方百姓谋福祉。尽管全片一再刻画其为一名公正无私的共产党员,但纵然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电影情节中亦反映出其一些违纪事迹:在其离开地委书记一职回到地方时,曾利用其影响力将当地学校的教师的编制问题全部搞定,但对于他女儿要求调回家乡学校教学却又似乎显得公私分明。这样的情节似乎有自相矛盾、搬石砸脚之嫌。但如果电影秉持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话,那么纵然是杨善洲这么一位典型的“优秀”共产党员尚有如此的违纪“走后门”的行为,那么中国其他地方上多如牛毛一般的各级大小官员的违纪违法问题又岂是一个“多”字了得。

  随手查一下各类的影评网站,对于本片的评价大多为“烂片”等级。我想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电影的政治宣传意图过分明显(在这点上,我国确实应该多向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影业多学习,在保证影片的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传递国家意志,做到“润物细无声”),且多数观影者并非出于自身意愿。更为重要的是,本片的剧情与我国现实社会的大背景差别太大,令人忍不住对其嗤之以鼻。可也正是因为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有这么一位杨善洲的存在,则更令人心酸。如果将电影的人物与地点转换一下,我想这部电影还是会感动到许多人的。在文明的、体质健全的发达国家,如此的事迹或许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在中国,诚然是如此“正常”的行为,却因其罕见,或被认为是不真实的、捏揉做作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员,“为民服务”是写入中共党章的,作为人民的公仆亦是理所应当的。但就是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中,一些地方官员借着远离京畿的“地理优势”,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而一些中央官员,则更是假职务之便、“后门”之多,办实事为虚,谋私利为实,乃至于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便是“走后门”。可以说,如此的社会早已是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马克思的初衷更是不着边际了。近期所曝光的一些腐败现象,我有理由相信只是众多案例中的极个别。如若像嘉庆年间追查和珅同党那样追查各级贪腐的话,怕是要将大半个政府给掀了。也难怪现在只要是个有能力的中国人,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外国,哪怕单膝下跪向英国女王宣誓效忠都在所不辞。

  寥寥数语,或已偏题。最后,我想说的是,只用电影来树立几个典型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为官者清醒自悟,而全社会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共同行动,双管齐下,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话已至此,收尾。

  《杨善洲》影评(十):人类的永恒价值及其他

  对于这部电影以及杨善洲本人,我基本抱着此前被禁的一部网络小说的态度,“GCD肯定不是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是一群人民公仆完全凭兴趣结社的纯公益性组织;但也肯定不是部分思维能力不健全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所描述的那样一团漆黑,不可救药”。

  它同样有高尚的理想(仅就理想而言,它作为一个组织所站的高度显然超越了许多恬不知耻的评论者),有许许多多的殉道者,杨善洲就是其中之一。狭义的看,杨善洲仅仅是一个退职官员,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几乎没有要求回报。所作所为中带着一股殉道者的虔诚和执着。简单的讲,就我们所知而言,他没有背离自己加入GCD的誓言,始终如一的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守义执中,至死不渝,这难道不是古之仁人君子所追求的境界吗?这难道不是为历代先贤所推崇,所敬仰的人格品质吗?儒家社会最容易陷入的那种被马克思韦伯诟病的“可悲的现实主义”行为模式的纠偏,在这个执着刻板,不近人情的老人身上几乎完美的得到了体现。大亮山的青松翠柏见证了一个大写的人——广义上讲,这不是人的一种自我升华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吗?就在他辛苦工作,感天动地的同时,就在距离他为之献身的林场不远的楚雄州,一个副州长公然的吸毒之后开全州工作大会,腐化堕落到令人发指,该州长最终的归宿应当不是死于监狱就是死于某些为大众所不齿的疾病。但是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现实,某些人选择了灵魂的宁静和纯洁,选择心安理得的过自己的生活,甚至为了实现或者达到某种灵魂的安宁而奔走不息;某些人为了实现肉体欲望的满足,不惜为非作歹,无所不为。

  中华文明一直以来的传统伦理和道德说教因为该文明自身的早熟和过早去宗教化而显得脆弱无力。它的理论面色苍白的躲在一堆莫名其妙的文牍背后,既不能说服大众也不足以宽慰自身。儒家学者往往在入仕之后陷入深深的矛盾与自责中。过于强调家庭伦理属性的价值取向之下,我们拥有了许许多多对家族对妻子儿女一往情深鞠躬尽瘁的好丈夫好爸爸,但却少了许多大写的“人”。中华文明价值框架下的“人”的概念日渐卑琐。几乎被这种贪婪的家庭本位制勒的喘不过气来。

  你们中的许多人不是愿意虔诚的复诵关于救世主、关于耶稣的神异的拯救世界的圣经故事吗?相较于那些几乎不可考察的材料而言,我倒更愿意相信这个执着朴实的老人的事迹里闪烁着的圣洁。这是照耀我们前景的永恒价值所点燃的灯塔。姑且不论主义和意识形态,这同样也是人类向善,向上,向实现更为完善的自我进发的一座丰碑。无论多么优秀的制度设计,都需要具有献身精神甚至殉道精神的人来实现。因为有杨善洲以及许多类似于杨善洲,积极准备成为杨善洲这样的人存在,我对中国的光荣和梦想充满了希望。我坚信中华文明虽然早熟但架构体系是毋庸置疑优越的,我同样坚信中国指引人类世界这一事实的到来是宿命的,无法回避的。由此我相信杨善洲对中国的价值。同时我也想说,安静的思考一下,你一定可以从这个高尚的灵魂学到些什么,或者为这崇高涤荡掉些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