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记忆中的玛妮》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记忆中的玛妮》经典观后感集

2018-02-22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记忆中的玛妮》经典观后感集

  《记忆中的玛妮》是一部由米林宏昌执导,高月彩良 / 有村架纯 / 松岛菜菜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 / 奇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一):记忆中的玛妮:少女情怀总是诗

  在经历了宫崎骏、高畑勋两位巨匠同年发片的热闹之后,吉卜力2014年度最新作品选择由米林宏昌来接棒。凭借《借东西小人阿莉埃蒂》获得观众首肯的米林宏昌是吉卜力着力培育的新人导演,曾为宫崎骏的多部作品做过原画师,有着与吉卜力高度契合的创作理念,也有着微妙却显现的个人风格

  故事改编自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琼安·G·罗宾逊创作于1967年的同名小说,依然是吉卜力的当家少女风。比较特别的是这一次的设置是双女主角,与最近红透日本的《冰雪奇缘》异曲同工,当然从内容到意向上完全是别无分店的日式风格。

  故事的舞台从英国置换到日本的北海道。12岁的少女杏奈封闭在自己内心世界里,在无人知晓的海边小屋独自生活。有一天,她偶然遇到了被关在蓝色窗子里的金发少女玛妮。从此,在承载着很多苦恼的杏奈与谜一样的玛妮之间,发生了一幕又一幕奇妙的故事,而这一切都是只有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

  米林宏昌在谈到这部新作时表示,两年前从吉卜力当家人铃木敏夫那里拿到这部由宫崎骏推荐的小说,很快便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小说最有意味的地方是两位少女的对话,从中可以真切感受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但如何用影像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却没有什么把握。但随着思考深入,一些画面逐渐在脑海清晰起来。手挽着手紧紧相依的杏奈与玛妮,在月光下跳起轻柔的华尔兹,这样的画面让导演有了想要挑战意愿

  在故事意趣、叙事风格和整体画风上,米林宏昌可谓深得宫崎骏的真传,这也是他被吉卜力力捧的重要原因。但人们依然不难看出米林宏昌的个人特色。在《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那种深植于创作者内心的纯净意向与童趣,其实是与承载着论道精神的宫崎骏有着本质区别的。米林宏昌自己也说,他并没有像宫崎骏那样想要通过动画来改变世界的抱负,只是想在两位巨匠的新作之后,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一部吉卜力作品。

  与以往一样,这一次吉卜力也为配音演员的挑选用尽心思。高月彩良与有村架纯两位高人气的少女偶像分别为杏奈和玛妮配音,其他角色也找来了松岛菜菜子、寺岛进、森山良子、吉行和子、黑木瞳等极具号召力的演员。在300多人参加的双女主角的声音征选中,有村架纯很快就被确定为玛妮配音,但杏奈声音的甄选则困难许多,最终高月彩良因完美演绎出12岁少女的纯真超越年龄的对于内心的感悟而获选。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二):亲情友情的治愈力

  傍晚,夜深人静之时,总感觉自己想要期待什么。于是又找起了电影看。

  由于对上一部借物少女感触良多,觉得要不要花些时间再看一部这个吉卜力的动画,结果果真赌对了,很精彩

  电影开头就给了我极大震撼。女主的圈圈理论顿时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也曾受过打击,也曾悲观的拒绝接受一切,也曾大声呼喊我不在乎,其实,谁又能真的如陶渊明先生那样真正的脱离尘世呢……

  当女主在家卧床时,几个女同学来还书包,养母对同学询问女主的情况时,顿时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父亲也曾在我小时候问过我的老师,总是怕那时瘦弱的我受欺负……

  当女主搬到乡下,养母的亲戚真的非常热情,完全是当成自己女儿来看待,那和谐温馨快乐家庭氛围,真是久久难忘

  而那个邻居家的小胖猪信子,完全是一个大大咧咧,无城府的少女,就算被当时的女人辱骂,在最后女主的道歉后,也选择了委婉原谅,提出明年来一起捡垃圾。心里看完暖暖的……

  虽然在第二次玛妮和女主见面我就隐约觉得玛妮是女主想象的,但一开始也没想到,玛妮居然是女主的外婆,这剧情真的没谁了……

  在画画的老妇人介绍玛妮的经历时,我就强烈觉得女主或许就是玛妮的孙女,最后果不其然……

  纵观整片,只能赞叹一声,治愈系佳作!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三):青春似水,爱意常在

  看完了《记忆中的玛尼》,这片子居然时隔半年才看完,之前下载到电脑里却只看了前面一点儿,今夜忽然觉得无事可做,便翻了出来。而看着看着却让我再一次的为吉卜力的艺术所折服。 这是一部根据英国儿童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然而其中反映出的感情却能深深的打动我,相信原作的剧情真的很好,儿童文学也确实是一种神奇的艺术,他总能承载那些被人遗忘人性最初的美好,它本身当然是给孩纸看的,但其中所蕴藏的确实许多其他文学说没有的纯真,这里有着许多成人所遗失的宝藏,当你看过了太多叙述着迷茫无奈人生常态的文学后,人们或许可以找到这片没被攻占的净土,看看最初的自己是如何的?然而当这些变成电影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后,给人的感觉又有了变化。在电影中人们亲眼见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场景,如水的月光、迷人夜色激烈的争吵、令人欢乐的的舞会,或是一会儿的沉默、一会儿的情绪的爆发,也可能是一场倾盆大雨、雷电交加,那似真似假的场景中,有着剧情的前进、情感波澜,更让观众深陷其中,吉卜力的动画如同一场梦,这场梦也不例外

  主人公仿佛走在梦与现实的交界带,时而清醒时而眼前浮光掠影,我知道,逃避现实最后带来的只会是悲剧,最后猛然发现一切并非幻想与逃离,这是一次回忆,一场亲情、友情的相伴的回忆,面对不幸,每个人都遭到了打击,迷茫是会有的,而最后终究是爱站了出来拯救着每个自以为孤独心灵,也是爱始终相伴不曾离弃。爱,他曾在某个人的胸膛中,然后他在某段回忆中,最后你去发现找寻,现在他在一个新的生命的胸膛中,这样传递下来,在那一代代人之间形成一个环,代代相传。所以,我们最后还能看见那个满脸微笑的玛尼、能回忆起的只有夏天的浅空、浮云,那海水温度总是微暖的,那月夜总是代表着一个个让你幸福的舞会、一个个外婆在你耳畔轻喃的老故事,那夕阳红的永远似血,那是将乌云揉碎后的天色,让人微醉。而伤痛呢?他被隐匿了,他被打败了,他被一颗经历苦难、心怀爱意的心给吞噬了,他什么都无法留下,在这明媚天地间、在这被深爱的孩子的心上,留给我的也只有感动与幸福!

  结尾——在一首轻柔的歌曲中,这场梦结束了,后来会有什么呢?未知,但相信一个心中怀爱的孩子能克服苦难,坦然的和世界和解,美的是那座古屋、是你未曾见过的却永远纯在的love。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四):要在回忆中成长

  又是个平淡而有力量的故事。一个有气喘的小姑娘杏奈是个从小被双亲抛弃的孩子,是被没有血亲的夫妇抚养大。家庭背景让她长成孤僻、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自己总是觉得不讨人喜欢,被大家孤立,进而讨厌自己。养父母决定送她去乡下养病。

  美丽的乡间,是杏奈孩提时代的成长的地方,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她无意中发现一座大宅,无意中邂逅一个年纪相当的女孩子,两人因同样孤单而走到一起,成为知心朋友。当然,如果要说得悬一点,这个邂逅是穿越时空的邂逅,如果说得现实一点,就是杏奈自己的想象。

  现实与幻想在故事中交织,让人难以分辨,又让人疑惑,杏奈邂逅的玛妮到底是谁。随着其他人物的出现,玛妮的谜团才逐渐解开,两人是婆孙,杏奈邂逅的,是少女时期的外婆。她所见到的湿地大宅,是外婆长大的地方。

  外婆童年也跟杏奈有着相似境遇,也是在被冷落中长大。后来,外婆的女儿和女婿身故,留下的孩子就是杏奈,杏奈被外婆照顾着。所以长大后的杏奈对大宅有感情,对外婆的形象印象,她幻想中的朋友的形象,才会是外婆那种形象。外婆的形象,以梦的形式,幻想的形式,不断出现在杏奈生活中,让杏奈一点点认识自我,实现成长,感受生活的美好,最后也全心全意接受了自己被收养的事实

  然后我们会发现之前的一个伏笔,杏奈的朋友说杏奈的蓝眼睛外国人。杏奈的外婆就是外国人(还是混血儿)啊。

  是个好故事,特别是配合着听这张电影原声专辑。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五):【回忆中的玛妮】老宅的一段话评价

  刚开始看到这部影片名字时,看成了回忆中的尼玛,和某连载中的漫画名侦探尼玛一样,囧的不行,相信不少朋友也和我一样。知道是吉卜力的作品,于是去百度百科上瞟了一眼简介,这开头这模式简直和借物的小人一样嘛,在看了一眼staff,监督居然还是同一个人【米林宏昌】,心里不禁感慨这监督是多爱这种故事模式啊。因为觉得借物小人只能算吉卜力里中规中矩的吃本之作,培养新人的试手之作,对其评价不高。所以对监督也不算看好,于是对该片的期待值可以说是跌倒了谷底。影片还未开始,就抱有了嗤之以鼻态度偏见

  然而……影片开始……影片结束……

  我简直惊呆了,【米林宏昌】这次我真正记住你的名字了。你用这部影片彻底的征服了我,这部影片同时继承了宫老的趣味性和高老的深厚底蕴,充满悬念的剧情使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保持了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是参与心,这也是借物小人没有的,于是整个影片充满了趣味。有了好的铺垫和展开,所以最后结局亲情的主题才触动人心,再加上那首非常好听又符合影片的ed,吉卜力特有的韵味美感更使得整部影片回味无穷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了的好动画,一部有资格代表吉卜力的好动画,更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并终成经典的好动画。请充满自信的向人推荐它,因为它值得推荐。

  它,不应该被埋没。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六):我们都曾有过的那些年少心绪

  怎么说呢,大概粗略的看了下几篇影评,普遍反映似乎是换了导演,终是在利益和风格上有着微妙的不同等等

  。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讨厌这样的改变。

  以往的吉卜力,无论是凄惨的身世还是恶劣环境清一色主角都是正能量满满的,就算是绝望,也只是一时的。宫崎爷爷大概就是想借由所谓孩童梦幻般的天真,来给与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至于环境保护之类,此处按下不表。

  而这部动画大概是吉卜力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如此阴郁的主角设定吧。一个养女,因为自己的哮喘,偷偷发现的政府补助金等等,自顾自的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存在,否定父母,否定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心理设定虽然让人总有点嗤之以鼻,未免小题大做,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在很多孩子的童年当中,包括我自己。

  小孩子的心思是很细很小的,一点点蛛丝马迹就能引起莫大的不安。而失去了安全感小孩,很多也会在下意识里,进行掩饰。恶性循环,自然会越陷越深,最后形成一种自我厌恶的性格。我倒是觉得这次的性格塑造明显变得接地气了,从反观自然,到反观社会,吉卜力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现在仍不好妄下定论。

  看到中段的时候,我曾猜测这只是纯粹叫做“童年玩伴”的心理现象,这种情况很多都发生在缺少陪伴或者自卑,丧失安全感的孩子身上。他们会幻想出另一个玩伴,一般都会是同年龄且一切和自己截然相反的对象,从而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金发碧眼又拥有着值得骄傲的家庭的玛尼,很符合对此类症状的描述。

  只可惜,我猜得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尾【笑。事实上,玛尼更像是“童年玩伴”和被爱的记忆所结合而出现的幻象。主角虽然自我厌恶,否定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但其实潜意识中仍然渴求着被爱,被理解。而在被遗忘的孩童时期的记忆里面,对于大宅的印象和曾经被玛尼深爱的感觉,最终促成了“玛尼”的出现。【每次都会下意识打成尼玛。。好痛苦。。。

  最终,通过各种摸索,求证和旁人的叙述,终于还原了当年的故事,也从此打开了主角的心结,让她再一次能够坦诚的接受他人的爱意,并真实的感受到被爱。

  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在现实当中,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很多小孩在封闭自我的同时,会刻意回避或者曲解他人的爱意,甚至拒绝去理解他人对自己关心的背后的含义。而这个时候,正面引导则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加深误会。但如果就此放任不管,很有可能会造成成人后性格的缺失,并丧失在某些方面去爱别人的能力,因为无法感到被爱。

  当然,以上都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的一点点小小的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自当可以提出来~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这部作品,也在结尾处哭成傻逼。。。

  吉卜力的这次尝试我觉得不能称之为失败,在新老交替的时候,改变是喜闻乐见的,如果能够完美的继承宫崎骏爷爷的风格,我觉得才有点小可怕呢。。。

  最后说一句,这次也打着“吉卜力最后之作”的旗子,我怎么总觉得这词我听过好几次了呢。。。求不闹,求再接再厉。。。。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七):我一直在你身边

  实话说,我更喜欢吉卜力的其他作品,这一部给我的感觉可以说十分复杂。虽然乏善可陈,可是我竟鼻酸了两次,或许是沉浸于强烈的对比,或许是通过玛尼想到了身边的一个个平凡的你我。

  杏奈的身上确实有感情的冲突,他明白养父母很爱他,同样也很在于血缘这层关系,不愿真正敞开心扉。他厌恶着自己的血统,以及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外婆。

  潜意识的迷惘让她认识了潜藏在她脑海中的玛尼,玛尼是谁?是鬼魂?是人类?是幻想?这是一直藏在观众心中的疑惑。无论他是谁,玛尼的存在都让人不安定。

  谁能想到呢?玛尼的人生是这样的轨迹,我们身边的平凡人又会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每个人过上别人眼中完美无缺的人生。

  重点不是完美无缺而是自己真正快乐,或许有遗憾,悲伤,我们的结局总是充满阳光。正如电影中杏奈总会原谅玛尼的抛弃,我们也该原谅这个看似不能原谅的世界。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八):你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存在【变态杀人狂】吗?

  写这一篇,是为了回答某些不能理解女主心理的人,说人“父母早逝家道中落那点破事儿”而招致了“内心破碎” 原因站不住脚。

  先岔开说一句,作为中国人,

  读一读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学还是很必要的,比如《红楼梦》,

  你会读到里面有个女生叫林黛玉,

  那玻璃心可是发展到了吐血而亡。

  好的,接下来回归主题。

  =====变态的分割线=====

  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变态杀人狂】这种人——

  那种极端变态性格的人,在我们这个真实世界是存在的,

  ——这一点相信大家没有异议吧?

  好,那么假设【变态杀人狂】是100,

  而我们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是0,

  那么也许你就可以理解,

  在变态杀人狂和正常人之间可能还有99个层级。

  也就是说,

  很可能有很多人有着【不同层级的变态】。

  俗称: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的分割线=====

  就在一两年前,还有心理专家分析过说1/10的中国人存在精神心理问题。于是有媒体说1亿中国人有精神病,当然是夸大夸张了。但也某种程度说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是很多的。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就更是有事没事就要去拜访心理医生。

  所以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人类并不是韩剧那样亮晶晶亮晶晶,拍拖男女睡一块也就是盖被纯聊天。恨不能牵个手、接个吻就要去死了。

  真实世界,人类有基本的生理欲求。人类的心理也会有各种问题。

  Welcome to real world.

  =====墨菲斯的分割线=====

  真实世界,

  一个孩子如果受到某种打击,她真的可以自闭、不信任人。

  像刺猬一样伤害身边的人,其实是为了自我保护。

  而这种人一旦自我保护起来,往往会过激:

  比如别人开个简单无恶意的玩笑,她要叫别人“胖猪” 回敬回去,

  比如最爱她的人她都不信任。。。

  这个小女孩的经历来看,发展出这种性格并不奇怪,

  特别在青少年时期本来就是敏感的阶段,就更明显了。

  多多少少的,其实很多青少年都有这种问题。

  =====俗喇的分割线=====

  对于心理问题,电影给出的一个化解之道,说来俗喇——就是用爱。

  不俗的是:这爱是很多年前母亲在她心里种下的一个种子。

  与身边人相处时,也许对我们也是一个不错的启示。

  所以,哪怕是对有一点奇怪的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尝试释放一点善意吧。

  你对别人的善意,也许会是一个好的种子,在适当的环境里萌芽。

  =====电影的分割线=====

  对于电影本身,我倒是持保留态度。

  在我看来,电影的叙事流畅性有提高的空间,改编剧本有些平淡。

  剧本用了太漫长的篇幅表现一些可以预料的剧情。

  唯一的大亮点在最后的谜底揭晓,

  但除此以外,剧情的推进中乏善可陈。基本是可以睡前观看的。

  即便到了谜底揭晓前一刻,也只是爬上谷仓这么平淡无奇的“小惊吓”,实在太温和。

  但相对的,人物塑造和总体框架剧本,我个人是非常喜爱的。

  ===== 完 =====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九):成长的故事总是看不腻的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总让我带着期待。

  一开始我以为杏奈是个很早熟的妹子,结果是因为误会而怀疑自己在家人心中的分量。我自己预判的内容太多,对于观影的感受还是有一定影响。但是关于成长的过程和心境是类似的,怀疑、迷茫,有交不到朋友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原想保护自己,但却是很不聪明的办法。

  从两位女主角相遇,就一直在暗示这些情形都是杏奈的幻境。玛妮的衣着、生活的环境、家中出现的人物、喜欢去才蘑菇和让杏奈假装成卖花女出现在家庭宴会上、跳舞等等都与杏奈生活的时空环境是不同的。但是我一直以为玛妮是杏奈逝去的妈妈或是姐姐,但是生活上的差异这么明显差点以为是魔幻故事。最后说是外婆,从时间跨度上是经得起推敲的。通过现在与过去人物的对话,让杏奈慢慢敞开自己的心扉。

  我很喜欢寄居的阿姨家的教育方法,放养不加约束,小孩的问题让小孩自己解决,大人不多介入。杏奈的妈妈就是太爱操心了,作为孩子我也会觉得这种关爱会让人烦恼,当然这里也有沟通不够的问题。亲子关系之间的坦诚相待能减少很多矛盾,也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信任意识。

  《记忆中的玛妮》观后感(十):前后迥异

  请注意,全篇都在剧透因为我被这部电影“震撼”了只想过来吐槽一下。

  不太喜欢这个女主,我很喜欢的胖阿姨关心她而她只是冷冷的回了一句多管闲事、出口伤人这些都让人觉得有一些不太舒服。一边反感着女主一边反思着是不是自己长大了心思变了看个动漫居然能讨厌主角这是价值观彻底改变了吗?!主角改成玛尼我觉得这个片子会好看很多,哪怕没有了一些很特别的情节,起码看得心里舒服一点吧。本来抱着看一部治愈系电影的心情戳开的结果结果……

  前半部分时时刻刻怀疑这个女主是不是有臆想症或者精神分裂又或者这其实本来是个恐怖片……也可能自己太不浪漫……这么清新治愈的画风都没能拯救我都“理智”……哦对,不太能理解GL的我也一度怀疑两个主角的关系尤其是小孩看到她外公外婆跳舞的时候莫名的吃醋了的时候……

  前半部分看的云山雾绕,后半部分,离开谷仓开始一切都正常了……这才是成长类题材该有的样子嘛:热心的朋友、原谅、温暖又哀伤的过去……

  如果把这部电影砍成两部分真的是没有问题的吧,分别都能完美的进行下去……

  并没有什么专业的见解,对这部电影各方面的了解也基本为零,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来说,从来没看电影看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心情,开始一场烦躁和恐惧,暂停了一下来豆瓣看看影评然后又忍了忍继续看后半部分。

  不喜轻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