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莉蒂安娜》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维莉蒂安娜》的观后感10篇

2018-03-08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莉蒂安娜》的观后感10篇

  《维莉蒂安娜》是一部由路易斯·布努埃尔执导,西尔维娅·皮纳尔 /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 费尔南多·雷伊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一):“最后的晚餐”人之初,性本恶!

  宗教是一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话题,路易斯布鲁埃尔对于宗教的解析是无止境的!这从他的《一条安达鲁狗》开始就在对宗教开始一种独特视角!在他的导演生涯中对以女性为祭品的宗教仪式颇为爱好!在《白日美人》中凯瑟琳德纳芙穿着纱衣在半裸露的朦胧中为一个宗教分子进行一个不知名的仪式,本片中维莉蒂安娜也有类似场景,相对于另一位在宗教话题上同样权威的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庄重、沉稳神秘,每一个镜头神圣不可轻犯,我个人更加喜欢路易斯布鲁埃尔对于宗教的那种幽默诙谐有趣、喜感的表达方式,这种为老不尊的宗教态度如同一位喝酒吃肉但不杀生的云游和尚,布鲁埃尔想表达的就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的无拘无束但又自我约束!这在布鲁埃尔的电影语言表现的尤为吸引我的目光

  维莉蒂安娜以一种超凡脱俗的修女形象进入人们眼帘的那一刻就如同耶稣降临一般善良纯洁!她来到自己叔叔的家里,在中产阶级浮华生活中出淤泥而不染!本片用这样一个女性角色给予了我们一个对“人性恶”的参照物“善”的标准!维莉蒂安娜的善是无私无求的宗教式的,这与捐助善款于修道院的叔叔、救了自己性命表哥的善是不同,那些善只是在自己本人“人性恶”相对存在的催化物!

  布鲁埃尔在这部电影里将达芬奇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进行了一次戏仿,本片几乎将这副承载了几百年宗教启示和人性思想的《最后的晚餐》表达得不差分毫的精准!也使得本片如同《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一样伟大

  布鲁埃尔对于人性的质疑一直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中,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电影大多抨击了中产阶级基督教会。在抨击基督教会的虚伪冷漠和质问真正的宗教信仰方面,《白日美人》中华贵的上流夫人可以因为欲求不满而随时变成一个妓女、《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一个个上流人物表现的是如此下流!所以他本人坚信与《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反而更加接近于与荀子的《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在本片中他又再次告诉我一个至今我们无法解释问题,“何为善?何为恶?”维莉蒂安娜表现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所谓“善”,在这样的无私的标准下“恶”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流浪汉们的贪婪愚昧无知了!“恶”就是表哥那种追求财富的浮华了!布鲁埃尔一下子就把人最根本欲望给否决了!那有欲望就是“恶”,除了维莉蒂安娜又有何人是“善”呢?这就无法构成“人”性了!因为维莉迪安娜是耶稣,是上帝的代言人!所以世间都已经无“善”又哪来的“恶”?这个问题难道还不够深奥!

  现在的很多明星都喜欢搞慈善公益,捐点钱增加个人形象分,甚至在微博晒票根,这是“善”举还是人性“恶”呢?这不好说!(得罪人的)那我们换个角度换个话题我们到底该不该帮这些穷人呢?这些穷人是否值得我们帮助呢?(这更不好说,更得罪人),可布鲁埃尔就大大方方的提出来了!他毫不掩饰的问我们:“贫穷难道就是善的基础富贵难道就是恶的温床?”在大家眼中好孩子就是从小吃苦的农村儿童,一和城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就是千金娇子,我们都是吃不了苦,娇气,孩子气的坏孩子!在人们的眼中贫穷成了一种人性善的炫耀标签!穷人思想就一定纯洁,有钱人就一定是迂腐不化的财迷,钱会使人变坏的思想无处不在!在西方“财主”就是“恶”,贫苦人民就是“善”!所以布鲁埃尔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何等的大胆

  维莉蒂安娜与表哥原本形成的鲜明的黑白的被“最后的晚餐”给完全颠覆了!其实从布鲁埃尔对这群乞丐流浪汉的私下描写就已经足以让人嗔目结舌,一个因为看似患有麻风病的乞丐被其他乞丐排挤,不让他上桌吃饭!每个看似生世可怜的流浪汉那肚子里全是些肮脏东西,依旧摆脱不了对尘世里的贪欲!他们一举一动都和维莉蒂安娜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于我们广大受镇府扶持的穷苦人民的“讽刺”,但这样的人不存在吗?布鲁埃尔说得这些事虚构的吗?不是有这么多人自豪的吃着低保吗!不是有人嫌弃低保太少了吗!现在杀死让自己借宿的房主客人的案子不是在直线上升吗!现在不是流行公路杀手吗!

  善良的对立面已经不是“恶”了,而是在“恶”深处的贪念!一句最直白的话来说出我对这部电影看法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

  居然这些人都不值得我们可怜,但为什么现在我们依旧坚持着对穷苦之人的扶持呢!这就是为一个人而包庇一群人!因为我们相信在“恶”中自有其善!苦中自有其乐!所以布鲁埃尔很直白很残酷的告诉了我们:“人之初,性本恶!”人一生下来就存在“恶”的根源,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将自己的“恶”消磨掩埋得更深,或者表露得更明显丑陋

  布鲁埃尔把一个这么丑陋的世界的人性面如此轻松的摊开来说,无疑是一个哲人都无法达到的境界了!维莉蒂安娜到底是否存在?存在!每个人都是,流浪汉是否存在,存在!每个人都是!

  本片评价:《维莉蒂安娜》100分

  提及影片

  《白日美人》82分

  《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96分

  《一条安达鲁狗》90分

  《乡村牧师日记》88分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94分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二):人类劣根性

  导演大概是个Misanthrope 哈哈哈 把人身上这点劣根性扒得好爽快!!此片极适合打道德逼的脸。

  说点不怎么相关的话:

  什么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爱情战争。前者是人类在追求善 后者是人类在嘚瑟恶。永远不要对人这个物种抱有超出自然界的幻想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 他要生存 就会有竞争 掠食 欺凌 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在人类社会 也如群居的动物界一样 有一个王 周围依附着俯首帖耳的兽 还会有个别身体弱的被抛弃。

  永远不要忽略了人类的这个本能。生存——经济利益。因此大至治理国家 小至开办慈善机构 ,你不能指望道德治理。依靠道德治理的viridiana慈善机构破产了 依靠道德治国的大明王朝烂到了骨子里 东林党人拿着道德当武器瞎逼逼把国家弄得五内俱焚。美帝扯着道德逼逼了二十多年 马上就要把自己逼逼完蛋了——你觉得民主自由是武器,没错,很快枪口就要朝向自己了!

  什么是人类真理:笨蛋 是生存。笨蛋,是生活。笨蛋,是利益!

  能生存下来,能生存得好,能享受生活。应该让利益这块胡萝卜指挥着人类跑。想吃面包,来,贡献劳动。想睡软床,来,贡献劳动。viridiana的表哥抓住了这条规律 他能把家治理的很好。

  ***********************************我是生产力的分割线

  人类社会随着科技发展 生产力极大提升,从以前都有限产品到如今的很多产品 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讲从人群间的抢夺,分配变为每个人的自制力竞争。

  不必再为一本书 一块面包去苦苦争夺。而你是看有用的书 还是荼毒心灵的书?你能控制自己只吃一块面包而不是十块吗?

  当未来人类的物质极大丰富 劳动一天便收获一年的饭票。可以想见 其他的二十九天就是和自己的斗争 怎么不把自己嘚瑟死。看着吧 到时人类的战争 将不是为了抢资源 而是吃饱了撑的 因为无聊而战争。就如富二代们吃饱了去飙车一样。撞死他人,毁灭自己。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三):「救贖」的虛無,談布紐爾的《華麗迪安娜》

  「離經叛道」的路易士‧布紐爾(Luis Bunuel)曾拍出令無數觀眾震撼影像,好比短片《安杜魯狗》裡面的剃刀割眼球、拖大鋼琴的男人掌心爬出螞蟻等等,就是其中之代表。布紐爾在1961年回國拍攝的《華麗迪安娜》(Viridiana),看似大大減弱了《安杜魯狗》般的超現實性,或捨棄了如《黃金年代》中出現的富家小姐和牛共處於閨房之內的極不協調畫面,但這部俱有因果邏輯關係的電影,其出色之處就在於它不需靠那些讓人瞠目結舌的幻想和夢境,來體現世界的荒唐,皆因瘋狂的事情往往醞釀於「正常」的現實中,布紐爾通過能被大眾理解故事,更「高章」地從日常生活內,反映出了超現實主義的精神

  電影《華麗迪安娜》觸及到布紐爾曾帶有的一些慾望,他在訪問中提起過自己少年時期很迷戀西班牙皇后維多利亞,並曾希望能偷入其寢宮,往她的牛奶下迷藥,和把她抱進懷裡等性幻想;因此主角Viridiana的叔叔唐海梅,其實就是布紐爾的一個投影,他對小女孩跳繩時的窺看,表現出導演的肉慾偏執(布紐爾對於性的描寫,反覆出現在自己的作品裡頭);而唐海梅喜歡去喬裝、戀物和戀腳,又表現出導演的一些特殊癖好(布紐爾早在《黃金年代》內就有過一位女孩猥褻地親吻甚至吸吮一座雕像腳趾的畫面;他的另一部《女僕日記》裡面,亦有對老主人迷戀女鞋的描畫)。此外,帶著虐待傾向的唐海梅,卻承受了不少心理上的痛苦,他跟Viridiana的年齡落差、倫理及宗教的阻隔,就像少年時的布紐爾和維多利亞皇后之間不可能發生真實的關係一樣;所以,Viridiana的叔叔本就是個失意角色,他的解脫唯有在他的死亡之後(這從夢遊中的Viridiana往他床上倒下了象徵懺悔和死亡的壁爐灰,已經暗示了唐海梅的結局);而跟其密切相關的那條跳繩(唐海梅的首次出場就是在小女孩跳繩的下一個鏡頭),雖然是自殺的工具,卻也是給人玩樂的工具,它跟唐海梅寫遺書時展露的顛覆常規之微笑,都有可能透露出「頑皮」的布紐爾,對待死亡的輕鬆態度。

  涉及到「拯救/救贖」議題的《華麗迪安娜》,在唐海梅談及自己私生子Jorge的時候,刻意特寫了他救起就快溺死之蜜蜂(?)的動作,布紐爾用這鏡頭,既表明了唐海梅不會對他的私生子置之不理,也呼應了後面Jorge因看不過眼綁在馬車底的小狗而將牠買下之情節,和Viridiana收容街頭上乞丐的舉動。仁慈的Viridiana,彷如一位聖女,但她被唐海梅迷魂後躺在床上的一幕,以及最後被自己所收容的乞丐意圖強姦之畫面(當時Viridiana緊握著的跳繩手柄,好比緊握著男人的陰莖),又體現了導演布紐爾的「聖母娼妓情結」(Madonna–whore complex)。本片如一些分析提到的,帶著現實與慾望或是現實與夢想之間分離的痛苦,而布紐爾在訪問中亦說過,「這是人們頭腦中的世界,和世界原來樣子之間的分歧……也許Viridiana從某個方面來說,就像女版的唐吉訶德,因為Viridiana和唐吉訶德一樣,都是一心想去保護別人(唐吉訶德保護的是被帶往苦役場的囚犯),而卻又受到那些自己保護的人反過來的攻擊。」

  在影片經歷過兩次轉變的Viridiana,跟《拿撒連》(1959)與《沙漠的西蒙》(1965)內的主角相仿,都帶著類似的理想主義特質;而她和凡事追求效率的表哥Jorge,可以說是兩個性格相對立的人物,但當受到乞丐侵犯的Viridiana,被她機智的表哥間中相救之後,又代表著這理想主義的幻滅,人始終要回到理性的世界中。電影在那個為了審查而經過修改的結尾處,除了更隱晦地說出Viridiana對教義的更激進背叛(從原來關著房門之結局會引起大家聯想起表兄妹二人的「不倫」性關係,到現在三人牌局暗示的更傷風敗俗的3P關係),還以Viridiana進入表哥Jorge房間的一幕,暗示了Viridiana的浪漫理想,在現實面前下的「屈服」;可即使是理智到有點殘酷的表哥,在看見馬車底下綁著的小狗之時候,也忍不著要向前出手相救。導演布紐爾利用這些細節位置,讓其塑造的角色不會流於片面或單純化,Viridiana和他表哥之間,亦都可能俱有某些共通的地方(有解讀說這暗示了教會和資產階級的聯繫或勾結),像仍有仁慈之心的Jorge,儘管批評過表妹那收留二十個乞丐的做法愚蠢(因為這世上仍有成千上萬個乞丐等待被救),然而他自己買下小狗的行為,和Viridiana的「愚蠢」做法一樣,也只是拯救到西班牙數以千條這樣的狗中的其中一隻。

  至於本片內顯得栩栩如生的乞丐角色,只有表演麻風病人的那位,才是「貨真價實」的乞丐。布紐爾以這些乞丐們的骯髒、無賴,襯托了Viridiana的高貴、純潔;可想深一層是,這些生活上被獲得打救的乞丐們,又在某程度上被仁慈的Viridiana限制了他們原來所擁有的自由。電影中乞丐們和Viridiana祈禱的一幕,導演將混亂的修建畫面,和嚴肅、認真的禱告鏡頭拼接於一起,這不單破壞了祈禱的氣氛、諷刺了祈禱的虛無性(相比工人建設的實在性),也預告著壓抑大家的教義、教條,會導致出現的反作用效果;而那把十字架形狀的小刀,更再一次強調宗教的仁慈背後,所藏有的破壞力、或殺傷性。影片《華麗迪安娜》的那個著名狂歡段落,就是被壓抑的乞丐們的一次大爆發,當他們或站或坐在大屋的桌子一旁,模仿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之構圖時,坐在畫中耶穌基督位置上的人,竟是乞丐們裡頭最淫穢可厭的瞎子;布紐爾對宗教不留情面的戲謔,還有接下來去模仿西班牙的老式玩笑,一個女乞丐說要拍下面前「最後晚餐」的場景,怎知她掀起了自己的裙子,用她的「小相機」(性器官),給同伴們照了一張「相片」。

  導演布紐爾在《華麗迪安娜》內的批判,或者並不是宗教本身,而是宗教已腐化的教權主義,那於影片開頭要求Viridiana去探望她叔叔的修道院嬷嬷,和Viridiana自己對所拯救的乞丐進行的「信仰捆綁」(要他們一起祈禱),都象徵了教權的強迫性。此外,本片談及的「贖罪」之無用或虛無,不僅體現在誠心認錯,卻得不到侄女寬恕的唐海梅身上,也體現在Viridiana一心想幫助世人,卻換來被污辱結果的行動之中。天生崇尚自由的布紐爾(從其拍攝的作品便能看得出來),雖自小便深深扎根於基督教文化之中,可他反對教權的束縛、不屑宗教的虛假仁慈,而本片火燒荊冠的鏡頭,儘管被他解釋只是一個燒掉老舊聖物的傳統,但也能夠看作為主角Viridiana的真正解脫。

  流亡海外多年的布紐爾,這次回歸故土,自然會將一些對自己國家的情感或思考融入在電影裡面,像戲內提到的荒廢田地,極有可能暗指佛朗哥政府長時間獨裁統治下的西班牙;而片中教權主義的壓迫,也如當時威權政治下的打壓(西班牙在佛朗哥執政後,成為了歐洲最不開放的國家之一),布紐爾以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加插的那個鴿子鏡頭(出現於乞丐的狂歡內),就是要對此,去發出強烈控訴的訊號。

  在導演布紐爾的談話錄中,有說到電影《華麗迪安娜》的劇本送去審查時,只需要改動一下結尾,就能獲得西班牙國家電影中心主任的通過(布紐爾也按要求改了),誰知當它在康城獲獎之後,因受到西班牙集權政府的重新「審視」,而被禁影足足16年(直到佛朗哥去世)。重返故國的布紐爾,在籌備和拍攝《華麗迪安娜》的時候,或者會以為有新的變革力量出現,但原來在佛朗哥的統治之下,一切如以往那樣,壓制風氣未變。經歷這次事件的布紐爾,也許更能看清楚所謂「新力量」的變革,就如Viridiana要拯救乞丐的舉動一樣,到頭來只是自淫的夢一場,因為「人們頭腦中的世界,和世界原來的樣子」,本就存在了嚴重的分歧。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四):耶稣,跟我们来玩牌吧

  Viridiana 在叔叔因她自杀后而摆脱了修道院,摆脱了长老/嬷嬷制。这或许是因为她自觉罪孽深重,必须自己做点什么才能赎罪。从最后嬷嬷跟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冷漠和教条与嬷嬷的并无二致。

  果然,她之后成了另一个嬷嬷,甚至说,一个圣徒。她在地上另立天国,代主行使仁德。这一阶段的她,固然比之前热情很多,然而她的关怀是给予式的而不是交互式的。她问了大家各自擅长什么,却不听大家的回应。她单纯地以为大家各有所长,各取所需,手拉手组成一个共产大家庭。她同父异母的哥哥Jose却要冷静许多,他的无条件仁爱仅仅施予狗,对那些流浪汉,他没有办法爱他们,爱他们的贫穷以及欲望。

  最终,乌托邦演变为打砸抢的狂欢。Viri的宗教理想完全破灭。然而她还端着架子。她想去找Jose交欢,却把这当作一次身体的献祭。当她严肃地走进jose的房间的时候,却发现擦,居然还有一个祭品。

  然后jose说,嘿嘿,耶稣是最没有架子的了。我们一起来玩牌吧。

  几个细节:

  1、viridiana迟疑地不愿去挤牛奶,镜头给了充满意味的特写,牛的乳头宛如耷拉的阴茎。这自然是viridiana的性恐惧

  2、小女孩的跳绳,先是被叔叔用来上吊,接着被流浪汉用来系裤子,那个流浪汉试图强上viri。这是阴魂不散么。。。。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五):你死后的第一个五十年已经不远了

  把列表里布努埃尔评分比较高的片子都看了一遍,又看了他的自传和访谈。这些工作竟花费了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一来是因为我消化理解的速度慢,二来也是布努埃尔这个有趣的老头实在太难啃。在一溜够地阅读与观赏之后,对他的理解非但没有加深一层,反而好似更加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在看一篇相关的影评时,有一位朋友形容布努埃尔为“大喊大叫的疯子”,在看他电影的头一个月,我对此话深以为然。但是当我看到第二个月时,我发现这句形容的并不准确。被封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布努埃尔,荒诞不经且永远让观众一头雾水的布努埃尔,内里其实有着十分理性而含蓄的一面。

  他在书中写衰老,耳聋与眼瞎让他四年都没有再看电影,也让他怯于交际。谈到健忘症,他说没有了记忆就等于死亡。母亲曾得的健忘症给他以冲击,而他也终于走到了与当时母亲相同的年岁,“等待着最后一场健忘症的到来,它将抹去人的一生”......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拍出刀割眼球、人拖死驴镜头的导演。但看到他在卓别林的圣诞聚会上砍过人家的圣诞树,还对记者开玩笑说,给了奥斯卡25000美金的贿赂等等神奇的行为后,又很确定布努埃尔身体里一直流淌着激昂的超现实主义血液。

  是的,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大爷。从性格到三观到作品,都充满奇异的矛盾。

  在我看过的布努埃尔的作品中,主题大抵都绕不过三样东西:欲望、宗教和资产阶级。而对待这三个他生命中重要的精神母题,布努埃尔的态度却充满暧昧和摇摆。

  “无法解释的,一个简单的欲望的落空。在我的影片里经常会出现类似的落空。”想要出屋却莫名其妙出不去的一群“上流人等”,想要一起吃顿饭而永远被打断的资产阶级,想要睡漂亮小女友但一直遭到拒绝的有钱老头......不知道为什么布努埃尔总喜欢表现这种难以实现的愿望,起初看《黄金时代》时觉得它是在讽刺中上层社会的腐败、政府官员不干正事整天想着睡女人。但看了老布自己的自传却好像又觉得他是在颂扬男主这种疯狂的行为。“这个故事也是一系列精神和超现实主义美学……它是一部由超现实主义狂热支配的浪漫主义影片。”看《泯灭天使》,我以为是说这帮资产阶级一遇到困难就成了草包,对外唯唯诺诺对内窝里反。可再看布努埃尔自己说这个片子毫无讽刺之意,只在于表达人生中的重重困境,走出一个又落入另外一个......总之看他的片子我就没一次能完全搞懂他在讲什么,每次自作聪明概括出片子的主题,看了老头自己的阐述都会一脸尴尬。

  说回欲望,欲望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属性欲了吧。《白日美人》里凯瑟琳德纳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因为,能够承认享受性爱的男人很多,女人却相对少吧。如果照着超现实主义疯狂的脾性,情色片似乎理应拍的更加暴露开放。而布努埃尔的画面却十分克制,甚至没有什么裸露镜头,强硬的性爱场面也只在画外完成。布努埃尔自传中写到自己的性欲不可说不旺盛,关于性幻想的桥段也没少写,但令人诧异的是他这辈子竟然只娶了一个老婆。所以综合来看,布努埃尔本质其实是个害羞的老头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六):破产的宗教信仰及本质

  宽容是人类最难做到的事情,而傲慢与偏见才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这恐怕还是来自于动物性,毕竟要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存,自私也就必不可少。但人类最后却创建了文明,并制定了道德,这本质上或许是为了洗脱因自私贪婪而产生的罪恶,从而在通过信仰与宗教在精神上试图追寻救赎。这当然是文明的表现,但同时也是罪恶的代名词,因为救赎本质上还是离不开自私。

  由于人类具有自命不凡的优越感,注定了人在精神领域上的拓展,而宗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的精神危机。宗教是一种功利的存在,但至少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道德,而道德的束缚为社会的平衡提供了最好的保障,但同时也让人的欲望遭受到最大的限制。可以说宗教从诞生之始,就注定了欲望与道德的对立,这在《维莉蒂安娜》中无时无刻得到体现,其中两者的对立直接导致宗教信仰的破产。

  女主无论是从外表还是心灵都是宗教道德方面的化身,美貌、纯洁、善良、虔诚。而电影的也通过镜头视角的凝视,将观众的立场等同于女主,于是随着电影的发展,女主的命运便时刻勾住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观众的代入,将欲望与道德的冲突体现在观众心理。虽然这是电影耍的一技巧,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现实中经历过。

  叔叔表达爱意,结果被女主所拒;女主救济穷人,传播上帝之爱,结果被穷人所背叛,两件事的发展其实是十分相似的。在宗教的定义中,爱可以是私欲,也可以是神谕。相同的本质进行有区别的定义,是出于宗教功利性的考虑。毕竟私欲有碍于个体“纯洁性”,但大爱却能给宗教形象加分。因此女主拒绝了叔叔,却将宗教之爱给了众人(哪怕众人不领情不感恩)。

  女主救济众人是有条件的(需工作、需遵守秩序),这是符合社会关系的,但与叔叔爱到不顾一切相比,女主的救济却充满着各种条条框框,女主的救济又有多少爱是源于自身呢?片末众人的失控和女主遭遇危机,让女主在最后放弃了信仰,并开始进行世俗化的娱乐。从这点来看,女主本身恐怕并没有付出多少发自内心的爱,整个救济活动只不过是源于宗教的教义,活动本身是完完全全的宗教意义,跟做祈祷一样,仅仅是一种形式。众人的贪得无厌最后让作为教徒的女主无可适从,也说明了宗教形式主义的破产。

  观众的视点跟着女主的行动,感受到一场荒诞的闹剧,但这更是世俗众生相的一部分。形式主义的现实就是世人的活动充满着自私自利,头却顶着一定冠冕堂皇的帽子来遮掩着丑陋的秃头,而宗教/信仰正是其中一顶帽子。这与巴西导演Anselmo Duarte的影片《诺言》相似,通过一场闹剧,更形象的体现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在物质化消费化日益严重的当下,宗教/信仰的堕落更是明显,但我们依然需要它,因为人类自私的本性是如此地缺乏安全感。所以旧信仰死去,新信仰又会产生,就跟失魂落魄的女主依然选择了打牌一样。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七):【137】《维莉蒂安娜》——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审慎缺失后的怜悯

  《维莉蒂安娜》 Viridiana 年代:1961年 / 国家:西班牙、墨西哥 /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 主演:西尔维娅·皮纳尔、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这部电影其实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修女维莉蒂安娜原本是去看望叔叔海麦,谁料却遭到他的猛烈追求。在果断拒绝之后,海麦往酒杯里下了蒙汗药,试图趁维莉蒂安娜昏睡之时强占他。这一部分在维莉蒂安娜心灰意冷、退出教会,以及海麦上吊自杀的意外结局中结束。看似跟后面情节割裂,但实际上是赋予了维莉蒂安娜从善积德的动因。第二部分就是讲她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把海麦的庄园改造成了收容所。原本她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园,谁料她竟然再次失身——被那些疯狂的流浪汉强奸。在影片结尾,维莉蒂安娜把她的荆冠和十字架扔到火堆里烧掉,象征着她理想的彻底破灭。这个女人所经历的两次苦难,说明了怜悯、同情、仁爱,并不能改变世界的冷漠和虚伪,也不能拯救被扭曲的灵魂。影片充满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比如维莉蒂安娜被奸污时,音乐放的却是《哈利路亚》这首表现耶稣受难的合唱,而身为中产阶级的海塞(海麦的儿子)虽然被绑住,但他急中生智,以金钱诱惑一个流浪汉,去杀死那个强奸者,果然流浪汉照办了,维莉蒂安娜也被救下。这一方面嘲讽了宗教的无用,另一方面也褒扬了中产阶级的务实性,扭转了人们一贯对中产阶级的偏见。由于这些不加修饰的鞭挞,使得该片一度被禁映,直到1979年,西班牙政府才准许上映此片。

  亮点

  第56分钟,海塞注意到一条狗被拴在了马车上,跑得气喘吁吁,他拦住马车问车夫为何虐待动物,并且出于善心把它买了下来。就在他离开时,另一辆马车经过,它后面也拴着一条狗。在此之前,海塞还曾嘲笑维莉蒂安娜帮助乞丐的做法毫无意义,“流浪汉有千千万呢!”结果他如今也做了这样的“蠢事”。布努埃尔以此暗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可能的,但不能解决整个社会问题。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八):宗教与人性所指

  看完这片感觉很不好,不是电影拍得不好,而是导演把人性中那种矛盾二面性表现得很出色,出色得让人很不爽。片子不是要传递什么正确而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试图在特定的场景中发掘人性,相反,这种平铺直白的的手法把人的内心仅有的一些美好的愿望都抹去了。

  西方宗教的起源往往是跟政治和对世人的统治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那就不可避免地有其虚伪的一面。人认识到事物的善恶是受到当时社会的教化和宗教道德的诱导,各种教义和指引对人性的恶有束缚作用,但发展下来,一味叫人向善、教人洗脱罪恶这种行为会渐渐衍生出新的恶。虚伪、迫害、非我族类,这些都是宗教自身所带的不能否定的恶。

  宗教虚伪的一面在影片早期就表现出来,教会的嫲嫲催促安娜一定要去拜访她的资助人叔叔;叔叔因愧疚自杀,教会嫲嫲却要安娜忏悔。但电影通过后半部分的表达,完全颠覆了观者对安娜这个角色的想象。她用叔叔的遗产自助穷苦的流浪汉,她想像主一样不求回报,向别人施善。而这恰恰这点是她内心的矛盾性。她从小信奉主教,对宗教有向往和虔诚,但当她帮助的流浪汉对她施暴的时候,她终结了对宗教的向往,卸下宗教要求她的纯洁象征,接受了本来不屑一顾的叔叔的私生子的追求。

  人的矛盾二面性在于,想要想通过某种途径找到慰藉和自我升华,这些途径可以是社会道德、宗教教义、大众认可的行为准则。但实际上,这些日以继夜所坚持的事物都会瓦解,因为贪婪、愧疚感和恐惧,人是无法彻底战胜这些本质性的事物。安娜想用实际行动来接近主,传播善,是自己内心有境界。可当那群流浪汉不知感恩还要向她施暴的时候,她还是舍弃了旧时的信仰。

  题外话:相比于旧时代主要用宗教信条和道德教化来约束人性,现代的法和契约精神更能约束人的堕落。法的概念几乎不带有人的感情色彩,可以说是理性最大化的的工具。道德和宗教都很容易走向虚无,走向派系争斗。但也没有说哪个时代比哪个时代更好,因为无人能准确预测人的命运,人自身就是最大的变因。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九):idéalisation du réel

  ersonal notes:

  Le film rassemble plusieurs éléments appartenant à la symbolique religieuse : le destin d'une novice, le couteau crucifix et la couronne d'épine. Ces trois éléments sont pervertis par leur réutilisation sur un plan sexuel : Viridiana est une vierge qui suscite le désir et subit deux tentatives de viol, le couteau crucifix s'ouvre dans les mains de Jorge lorsqu'il pense à Viridiana, la couronne d'épines, symbole du chemin de croix de Viridiana, est jetée dans le feu lorsqu'elle renonce à la vie religieuse pour tenter de séduire Jorge.

  http://www.cineclubdecaen.com/realisat/bunuel/viridiana.htm

  《维莉蒂安娜》观后感(十):Viridiana

  布努埃尔的名字似乎已经无法与超现实主义分割开,仿佛与达利合作的那部叫做《一条安达鲁狗》的实验短片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持续放射某种神秘而耀眼的光芒,而这样的标签尽管强大,最终却不可能掩盖布努埃尔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创作出的真正不朽杰作们。1961年的《比里迪亚娜》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宗教三部曲的第二部,片头的Handel弥赛亚“哈里路亚”已昭示主题。影片的前半段关于需要被拯救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救赎:自闭忧郁的贵族,却爱上了自己作为修女的侄女,甚至一度企图占有她,似乎只有在他那台破旧的风琴上弹奏Bach的乐曲来暂时求得安宁,然而最终仍然选择了自杀。后半段则关于拯救者的无可奈何。比利迪亚娜一心建立的宗教乌托邦以乞丐们的疯狂派对告终,在B小调弥撒的唱片声中,他们最终摆出了那著名的“最后的晚餐”造型,将嘲讽推向顶端。而修女最终也坐到了曾经厌恶的资产阶级堂兄的牌桌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