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尘埃》影评精选10篇
《走出尘埃》是一部由谢晓东执导,秦勇 / 冯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尘埃》影评(一):认为批判现实主义燃不起来?来看这部片纠正一下
文/满囤儿
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力量何来?是奇幻的想象力吗?貌似可以算。是震撼的视听轰炸吗?貌似不太算。是对现实的批判吗?绝对应该算。批判现实主义,向来是电影艺术最核心的力量所在。而且在批判现实的道路上,电影人还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魔幻片发展出了魔幻现实主义,如《潘神的迷宫》;战争片也有很多在批判战争,比如《细细的红线》;连超级英雄电影都能被诺兰抹上一层批判色彩。不要以为批判现实主义就等于沉闷的剧情片。批判现实主义照样可以燃起来。如果你还不信,那就看看这部《走出尘埃》来纠正一下错误思想吧。
《走出尘埃》影评(二):我真的感动哭了
今天是2017年3月17日,《走出尘埃》首映日。
上午才发现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主演的这部今天上映,百度了一下,还获得了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提名了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呢。心想我从小喜欢《无地自容》,要支持下啊。
淮北只有三个影院有排片,都只有一场,只有万达在淘票票和时光网上能买。我打电话问了小区旁的大地院线,他们说今天安排在情侣厅,用会员充值卡买40元,票房好的话明天才会考虑在普通厅放映。我在淘票票上买的万达影院33元的。结果万达就我一个观众。
《走出尘埃》影评(三):摇滚或是文艺或是随便什么青年 你能和过去的自己和平相处吗
从今天看向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至死的年代。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那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着坍塌和重建的巨变,卢旺达大屠杀向世界展示着人性最根本的面目,以“高级动物”自居的人类,似乎从未踏入过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人信仰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在世界各处轰轰烈烈地发生,电影人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红白蓝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份难尽其全的名单璀璨到令任何一个时代相形见绌。音乐人则在这个年代,迸发出了摇滚乐最灿烂的光芒。Nirvana、Suede、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带领着一代自命不凡的青年,试图劈开时代的混沌。秦勇,是这群英雄少年中的一个,黑豹乐队的第三任主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Nirvana》。
从过去看向今天,秦勇干的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酷。摇滚人掺和的电影儿怎么能上院线呢,得像《北京杂种》那样被禁才叫酷啊,崔健、窦唯、何勇才算没给摇滚乐抹黑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摇滚青年,在沧桑巨变中变的胸怀天下,也变的敏感和脆弱,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部影片聊透了这一代人的反思。秦勇何尝不曾如此,即使在电影中,他也把自己为了挣钱而参加的选秀节目称为“耍猴儿”,他承认自己“怂”,我想他偶尔,一定讨厌极了现在的自己。
但每一个步入中年的摇滚青年都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等待什么?等待一个从不存在的戈多?秦勇饰演的方和平对女朋友说,等我混好了就娶你。我们的生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等待裹挟前行,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方和平说,我们还没真正开始一切就都结束了。
是无可挽回的结束。在2014年的一个月内,导演谢晓东的母亲、合作伙伴和恩师陆天明导演接连去世,这样的刺激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影片中方和平的父亲在他演出的时候意外身亡,而在现实中,秦勇更是没时间等待——他的儿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大珍珠喜欢表演,他就为他在49岁的年纪成为上海电影节亚洲最佳新人,大珍珠需要爱,他就给他毫无保留的全部。
《走出尘埃》不是摇滚英雄梦,而是生意被骗、老人住院的平凡生活,就像长发不再飞舞的摇滚青年,看上去越来越平凡,心中永存火焰。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摇滚舞台的血脉贲张,而在不露声色的真诚——你为母亲不听劝阻险些煤气中毒、走丢在菜市场而生气,却因她日复一日购买的彩票号码是你的生日而瞬间崩溃,这些和方和平房间里与21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式录音机和CD架一样,成为一个个老去的摇滚青年百味杂陈的暗号。
一位风度翩翩的儒雅中年对我说,摇滚乐不是愤怒,而是宽容。他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中国摇滚音乐节的缔造者。
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小中年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摇滚乐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涵义。他是复出后的张楚,魔岩三杰之一。
一位略显激动的中年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对我说,我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就是他妈最摇滚的事儿。他是南京的电台主持人,摇滚前辈,一位父亲。
《走出尘埃》的文学策划是路学长,2014年去世。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他们不用再面对过去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的责难。路学长、秦勇、插曲《虎口脱险》都是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的标签,《走出尘埃》值得我们翻出已经略显紧绷的皮衣,用一个陪客户喝酒的晚上去重逢过去的自己。
《走出尘埃》影评(四):《走出尘埃》谁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有的电影用眼睛看,炫目的特效,奢华的场景,而有的电影则是用心感受的,看似轻描淡写的剧情铺陈,却让人看得五味杂陈思索万千,显然,《走出尘埃》属于后者,在聚焦一个中年男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不断惊觉,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走出尘埃》讲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意气风发如日中天,但是由于家庭变故他毅然决然的退出歌坛离开舞台回归家庭,如今人到中年干着一份代驾司机的工作。人近不惑之年却依旧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他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但是在不经意间,跟过去音乐伙伴的偶遇以及正常生活被突如其来的“违章建筑”打破,他的命运出现了拐点,隐藏在心中多年的梦想再次被音乐唤醒,他鼓起勇气重新登上放声歌唱的舞台。要说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但是饰演方和平的戏外的秦勇却是真实存在。秦勇跟方和平,竟然借助光影力量,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走出尘埃》可以看做是秦勇前半生的个人传记,作为曾经的中国摇滚歌手领军人物,黑豹乐队前主唱,秦勇的名字是中国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家庭变故,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秦勇毅然决然的放弃演唱事业,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一个人能放弃摆在眼前的大好前程回归平凡,这当然很了不起,但是更了不起的在于他居然能坦然的面对这一切。方和平如是,秦勇亦如是。褪去明星光环的方和平成为一个代驾司机,他每天晚出早归,照顾着年迈又记性不好的母亲,晚上总是站在暗处等待着醉酒客人的召唤,他要忍受喝醉酒的昔日粉丝各种奇形怪状的合影要求,还要时时防备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受到欺负。
多年以后出现的黄一冰,大概是上天赐予方和平最好的礼物吧,而当有一天两个人同时站在舞台上正面对决的时候,上天的残忍之于方和平也算到了极限。可是方和平依旧平静面对,上台演唱,唱完下台,回家之后依旧是普通的老百姓,伺候年迈的母亲,等待醉酒客人的召唤,都说生活就怕没有波澜,可是有时候没有波澜才是对人最大的考验。
秦勇的电影处女作,谁都没想到他演的如此出色,或许不仅是因为演技出色,而是这根本就是他对自己前半生的梳理跟回顾,手到擒来,自然流露。或许谁都想不到,一个代驾司机竟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歌坛老炮儿,生活里太多的不可思议,不信当你看完电影去跟小卖店的老王或者修鞋的老李聊一聊,说不定他们的曾经更加超乎你的想象。
还是那句话:谁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演技上来说,我觉得只有秦勇和冯波演的好!其他所有次要人物,小配角,都演的不好,至少让我觉得不是那么的好。尤其演儿子那个角色的boy.颜值不够没啥,演的真的好生硬,好难受!但是貌似都是第一次演电影,而且很明显小成本独立电影,还是可以理解的,内心总体上是支持的! 秦勇作为第一次触电,演的的确可圈可点。女主角冯波是一个颇有经历的演员了,所以用情,眼神,都很到位,好几个地方是自己真演出来的哭戏特别给力!
个人觉得剧本功力不足,父子相认及心理变化(从不能接受到接受)的过程实在是有点仓促和牵强,但是还是能看出演员演的很卖力了,就是细节支撑还是不够。
秦勇个人演唱的部分真的很精彩,摇滚老炮就是老炮老炮,唱功和气场没的说!但是,还是应该是预算没那么多钱,舞台太小太low,这里不是批评,是心疼
《走出尘埃》影评(六):出彩秦勇,倾情演绎“涅槃”人生!
《走出尘埃》的英文片名是《NIRVANA》,意思是涅槃,对于摇滚青年来说,这个词汇还代表了一支伟大的、影响深远的乐队。与之相对应的,《走出尘埃》的主演秦勇,曾经是中国曾经知名度最高的摇滚乐队黑豹的前任主唱,因为家庭关系在十几年前退出乐队,选择隐姓埋名,多年之后,重回乐迷和观众视线时,却已是历尽沧桑,英雄“涅槃”一般。所以,《走出尘埃》既可以看作是秦勇个人经历的写照,也可以说是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中国摇滚老炮儿的现实经历。
《走出尘埃》说的是20年前曾经叱咤一时的摇滚乐队主唱方和平,如今已经变成一名代驾司机,每天过着凌晨回家,日夜颠倒、庸碌无为的生活。困顿的生活削去了他的长发,也磨平了他的锐气,但是生活依旧没有轻易放过他,抵押房子盘下的小饭馆居然是违建,被逼无奈参加选秀节目,却被追求收视率的制片人出卖,掉进一个巨大的阴谋,更痛苦的是,他必须面对崇拜自己,却从未见面的儿子;无法生育,但是愿意陪他过平淡生活的女友;以及患上老年痴呆的母亲……到底要怎样,他才能走出自己内心的尘埃?……
前面说到,那支伟大的乐队“NIRVANA”,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主唱柯特·科本在乐队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用最极端的方式宣告着摇滚乐的刚烈。但是科本只有一个,大多数人,也包括影片中的男主角方和平,终究还是要面对庸常,甚至琐碎、纠葛的生活本身。电影中的方和平,年轻时应该肯定是个意气风发的男人,锋芒毕露,锐气十足,但是不可避免也叛逆。正因为如此,经历生活的拖磨之后,他才会越无法原谅自己!
现实中,秦勇大概也是如此。少年得志,称为黑豹的主唱,创下百万销售量,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但是就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悄然退出黑豹乐队,退出摇滚圈,隐姓埋名十几年。直到去年《出彩中国人》里,他领着儿子大珍珠沧桑登场,才让大家知道他这十几年的去向,因为父亲在他演出时去世,儿子患上重度感统失调症,他选择回归家庭。
当然,现实中,秦勇并没有经历《走出尘埃》里方和平那么戏剧化的人生,毕竟电影还是集合了大多数人的经历,杂糅而成,但是“走出尘埃“,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同的阶段,不忘初心的概念,却是一以贯之的,也正是因为秦勇有着与方和平几乎一样的心路历程,所以他才能以本色演出这个摇滚好男人内心深处的荒凉、沧桑,以及坚定!
此外,本片虽然是谢晓东导演的处女作,但是作为与王竞导演合作多年的编剧和制片人,深受王导纪实美学的影响,却又能在剧作本身非常现实的基调上,做到三番四抖,讲出一个真正具有力量,能够让每位观众都感同身受的故事,《走出尘埃》写实、热血又燃情,是少见的融艺术品位与商业追求于一体的好电影!
《走出尘埃》影评(七):不是每个北京土著都成了老炮儿,更多人当了代驾司机
我首先想起的是前阵子热映的《老炮儿》,好似北京中年男人都侠肝义胆,倜傥不羁;不像我们北漂一族,整天汲汲营营,拼尽老命只为了背个几百万的房屋贷款,哦,想背还背不上哩!
北京土著天生就有了外地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他们年轻时使劲造,用力玩儿,打群架进牢房简直是像挠痒痒。到了中年则养养花遛遛鸟,人们都亲切地尊称他们一句——老炮儿。
果真都是如此吗?
电影《走出尘埃》给了我不同视角,主演是退圈十年的黑豹乐队主唱秦勇,起初我以为这是另一部《老炮儿》。而影片的主角方和平却是名庸碌的代驾司机,一点也不“老炮儿”。
我不开车,此前对代驾司机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某天深夜11点的末班公交,一群中年男子提着折叠自行车走了上来,深灰色羽绒服帽子摘下,露出满面皱纹的脸,被冷风吹得红丝丝的,他们操着浓重的京腔,讨论一晚上的得失,吐槽奇葩的顾客。不一会又都疲惫地失去了声音。
我听出他们是北京土著,也听出这是份怨气满满的工作,得忍受醉醺醺的车主、深更半夜的严寒。他们也不过是为了糊口。
于是突然好奇,作为北京土著,他们的二十岁都在干嘛?
《走出尘埃》里,方和平在二十岁时也是风光过的,那时他是摇滚主唱,倾倒无数迷妹,在最当红时却突然消失,为什么?
照理说北京土著天生就有追求梦想的资本,他们还有什么顾虑?
外地人为了扎根会努力钻进体制内,或是占据最红火最赚钱的行当,扎不了根就回18线的家乡,凭着在北京的积累也能过得不错。
可是北京土著能回哪呢?
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没什么危机感,光顾着玩,光顾着梦想,关于挣钱?太俗!等到老了才发现,梦想没法当饭吃,而北京再也不是儿时那个北京,这里挤着几千万人,堵车严重,物价高企,满地都是机会,人人都战战兢兢活着,生怕松懈一秒就错过了几个亿!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来北京,中年北京土著想挣钱?晚了!
是的,你会说北京土著还有房子,但那也仅仅是套房子——价值千万也没法卖的房子,里面还住着双亲、妻子、孩子;吃饭看病上学,样样都要钱。北京土著逍遥半辈子,老了,身无长物,还能干嘛呢?
电影里方和平选择当代驾司机,是因为晚上开工,白天能照顾生病的母亲。
这才是普通北京土著的缩影,而媒体话语权却把持在外地人手里,我们只看到北漂族为买房落户大吐苦水,其实北京土著又何尝不是被牺牲的一群?
近来网上流传着疑似北京男在地铁大骂“外地X”的视频,一下子就引发评论里关于北京土著是否歧视外地人的大混战,这当然不是偶然。外地人嫉恨着北京人的先天优势,北京人则埋怨外地人污染了家乡,两方稍有风吹草动立刻掀起腥风血雨。这只能说明,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不是每个北京土著都能成为“老炮儿”。更多人当了代驾司机。
去看《走出尘埃》首映时,介绍到来给秦勇助阵的朋友,我前排忽然站起来一个人高马大的长发男子,一看,是唐朝乐队的丁武!紧接着无数“老炮儿”们都从影厅的四面八方走来,往台上一站就是一个时代,这是群不穿西装的花样老男人,打扮得姹紫嫣红,皮衣炫酷。他们能当“老炮儿”,并不是因为北京土著变老了,而是因为才华不老。
在他们不远处的座位上,是一群片方邀请来观影的真实的代驾司机,都穿着整齐划一的蓝制服。台上和台下是两拨年龄相仿的中年男人,隔的那么近,又是那么远,或许他们出生在北京的同一条胡同,却走出不同的命运。这一切令人唏嘘。而我们大多数人也注定要和代驾司机一样平凡,命运莫测,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走出那壅塞而滞闷的尘埃,活出真实坦荡的自己。
最难忘的环节是一位代驾司机起来发言,全场的镜头都对准了他,而他竟毫不怯场,脸上露出男孩子才有的神色,努力搜索着脑海里所有的词汇,磕磕巴巴地说着,却生动快活,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一名老炮儿。
《走出尘埃》影评(八):《走出尘埃》:生活让人灰头土脸,唯有抱起吉他走出尘埃
生而为人,更高的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责任。现代人生活里似乎离不开焦虑。说到焦虑,人们到底在焦虑什么?焦虑政策,因为朝令夕改;焦虑房价,因为日新月异;焦虑工作,因为朝不保夕。所有的这些都是不敢让人有计划,生活不敢有规划,不敢谈未来,只能说眼前,这一切一切的不可预见性就是焦虑的根源。于是,焦虑也就成为了这个社会中人们各种行为的基础心理活动。
明星也是普通人,走下舞台的明星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生活难免会有焦虑,有焦虑就难免有灰头土脸的时候。生活让焦虑的人,让我们,也让电影《走出尘埃》的主人公方和平灰头土脸。
电影《走出尘埃》中方和平的扮演者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摇滚乐队主唱,在经受父亲突然离世的打击后毅然选择退出乐坛。无独有偶,原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受到方和平故事的吸引大抵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方和平有相似之处。
《走出尘埃》影评(九):《走出尘埃》: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尘埃”通常的理解是渺小到肉眼难以看见,往往可以忽略不计。而影片《走出尘埃》则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命运多舛、历经坎坷的中年人,它既不是人见人爱的“超级英雄”,也不是高富帅附体的“霸道总裁”,只是一个被现实生活折磨的狼狈不堪的普通人,然而他这颗细小的“尘埃”,却没有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走出尘埃》影评(十):我的生活不需要你评判
我的梦想,我的生活,我的音乐,不需要你评判。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句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谁敢说这句话?
老方为了开餐馆押房子,算是比较极端的情况。然而除了一部分先富阶层之外,谁不背房贷,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贷款还不上的时候,当真是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梦想就是狗屁。
年轻的时候都摇滚过,都抵抗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棱角一点点被磨平,成为回忆。最后大抵都像老方一样,一边安慰自己就是来挣俩钱,一面看着面目可憎的自己,咬牙切齿地说跟耍猴似的。
有时候感觉喝醉了之后才是真实的自己,犹如电影里总找老方代驾的那位,戴着眼镜打着领带,一边甩头一边喊摇滚不死。第二天醒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SB。
看完电影之后决定每天去买彩票,奖池有没有八千万不知道,但如果中了头奖,第一件事就是到领导面前,跟王大勇一样大喊一声,老子TM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