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和韩梅梅》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李雷和韩梅梅》是一部由杨永春执导,张子枫 / 张逸杰 / 成梓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一):李雷和韩梅梅才是我的少女时代,这才是中国式的青春。
没有很漂亮的制服,没有很好的校园环境,没有特别烂漫的情节。我们可能都是李雷和韩梅梅,没有像所有的青春片子里的爱的死去活来,那样一点都不像我们的高中生活。更多的只是老套的平淡的故事,有的是又丑又大的运动服,相貌平平身材平平成绩平平,也上课发呆想着喜欢的男孩子。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二):为什么给李雷韩梅梅三星呢。
没有闺蜜撕逼,没有心机boy,大家都傻乐傻乐的,虽然剧情有些幼稚,观看的还不算闹心,这是给三星很重要的原因。当然片头制作确实失败,电影名字弹出来的动画太low,还不如好点的ppt。还有片头曲,怎么都感觉是片尾曲的feel啊,怎么就放片头了,还完完整整的放完了正片才出来,要不是以前听过这个歌,还以为是要新片帮打歌呢!很多人吐槽结局仓促,女主变形严重,但我还感觉挺好,没有强行赚你眼泪的拖沓剧情,故事讲不下去的时候当断则断,自知之明甚好。(ps:男主发明的黑科技看着好6,现在去淘宝看看有没有爆款)
总之,比左耳强,比栀子花开强。而且有人定义这部电影是青春片,那我个人对青春片定义可能偏了点。我觉得青春片演员角色定位起码得大学啊。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男女主角初中高中,所以不能算青春片,只能算校园。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三):李雷、韩梅梅,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李雷和韩梅梅”这一IP,作为代表那个年代的回忆,被太多人给予了厚望。但对我来说,李雷和韩梅梅 并没有出现在我的教科书上,因此,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比同类青春校园片,我需要、也会去更 多的联想起80年代的街头巷尾,想象着90年代那被翻动的教科书。在我的设想里,这部影片应该是伤感 追忆的,重心应当放在那再也无法因彼此的爱而牵起的手上。
但这部影片的定位为喜剧片,我也因此需要从喜剧、年代、回忆的角度去观看每一帧。
影片的发展很温馨,慢节奏,通过讲述着同样会发生在许多学子身边的小事,将校园里的友情、爱情慢慢展现。作为喜剧片,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错的笑点,不生硬,顺其自然的引人发笑。影片的前半部分在这样的节奏下进行着,不足之处在于,女主角和我的想象有些偏差,韩梅梅的容貌不会是班花级别的,但应当是一位较为漂亮的女汉子,而女主角更多的演出了女汉子这一角度,有时候演技也略显尴尬,可能因为作为童星,校园生活的体会或者说身上校园的气息要少一些,演技并没有她在《唐人街探案》中好。但影片的配角们大多演技自然,让整部片子的前半部分虽没有太多波澜,但流畅的吸引着观众。
如果整部片子在这样的格调下进行,我想这部片子的评分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低,因为至少看到了导演希望给予这部国产青春片的突破。太多的青春片前辈将过多的伤感、堕胎、甚至为了年少的爱付出生命的情节,赋予给影片,这样一部部影片,确实有了足够抓住观众内心的内容。而也因此,如果一位导演愿意将这一切摒弃,仅仅记叙了最平凡,最大众的学子们的校园生活,这样的影片也许不会是轰轰烈烈的,但一定可以成为观众们茶余饭后的一份回忆,这是一份属于众多观众的“纪录片”,这也许也会是一份突破。
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越来越多年代交错的场景出现,拿着旧款的随身听,喝着21世纪最新版包装的雪碧;骑着那个年代的自行车,身影略过信息时代高挂的LED灯牌。影片希望讽刺恶意补课的部分教师,这一部分的展现已经略显老套,或者说用力过猛,下一个情节紧跟着是为患病同学举行演唱会募捐,我并不是否定这样的事迹,但作为电影,确实没有看出这些常见的桥段,被导演拍出不一样的特点。
最后的情节,是这部影片为自己拉回分值的部分。李雷用只有韩梅梅懂得方式,留下了“21521”的暗语;李雷用自己的方式,留给了韩梅梅,得以呼唤自己的无线电装置,这一情节设计巧妙,很好的结合了属于这一对CP的IP:“How are you”,”I am fine, Thank you”。
《李雷和韩梅梅》这部影片,有着不足之处,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亮点,至少可以看得出导演对这部影片的一些细节,付出的别出心裁的构思,所以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并不算烂的片子,茶余饭后,一起借此回忆下校园生活,至少,它曾有过这样的一种存在。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四):李雷韩梅梅之间不需要说的故事(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今天基友推荐了一下,嗯,我不想看,但是还是选择了狗带。是的,看到名字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在电影院当场狗带。
青春片的题材其实自从致青春开始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影市场。我并不反感青春类型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就拍的很成功啊,所以其实题材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拍的好不好看。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学渣(其实根据影片来看女主角在班里排名第九,成绩不算差),喜欢上一个高颜值的学霸,然后不断追求的纯爱故事,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很反感这种高中时期的暗恋闹得声势浩大,文理分科要死要活的事。之前最好的我们里,耿耿和余淮因为文理分科搞得辣么麻烦,矫情的让我一差点弃了剧。好在本片没有用极大的篇幅来展现,那我会当场崩溃。然后就是本片的剧情,可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并没形成有机的联系,想发生一件事就发生一件事,想让他们的感情升华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比方说片中他们为了捐助同学想到的开演唱会。乐队的组建,筹备到演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让导演展现、升华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和大家伙的友情的,但是看完了以后觉得干巴巴,因为他们进行的太顺利,真的,而且遇到的困难全都是立马解决,不不不,是我还没反应过来遇到啥问题啊,就有人给他们完美解决了。从筹备到结束,时间还不够我放个屁,真他妈快。我一点也不感动好吗?MDZZ
还有其实就是本片女主角在追求男主角的时候想的办法幼稚,可能是他们心智还没有成熟,女主角没有想到好好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在初恋这件小事上,女主角暗恋着男主角,在追求男主角的同时不断想方设法让自己更优秀,剧中很还用了多篇幅描写女主角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过程。而这部电影中,梅梅同学也想向优秀的李雷靠拢,但是导演并没有花功夫在里面,只是象征性的拍了一下梅梅用功读书的片刻。然后,在以后的剧情发展中,梅梅继续上课走神发呆,下课不知道干啥。这也是上面说过的,剧情是没有联系的,就和情景剧一样。下一集又是一个新的,没有之前事情影响过的新梅梅。
结局的处理无力吐槽,就跟喉咙里卡了屎一样,导演编剧可以去死一死了,浪费这么好的小演员。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五):对比《那些年》和《李雷和韩梅梅》
看过两部电影的人都知道,一部很火,一部很窝火。前面是口碑票房双丰收,后者几乎无人提及。同样的青春话题电影,差别为什么那么大?差别它们就是那么大。
《那些年》这部电影写实,不娇柔造作。观众容易接受,或者说电影的感情基调和观众的情感基调在一个频道上面。比如里面很多实诚的话题:心安理得的差生,在家裸奔,母亲支持儿子自慰,一百种引起女生喜欢的方式,参加前女友的婚礼等等。请问,观众朋友们,你们有几人能够有这种屌丝般的、过山车刺激般的、刻骨铭心般的生活和成长体验?!最实在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个道理真的是真的。而《李雷和韩梅梅》,拍的是偶像剧的既视感,走的是网络剧的剧情,玩的是80后的弱弱的情感基调。里面虽带有一些80后的成长记忆和元素,但是整个电影显得很肤浅。说它是泡沫剧不足为过。80后的朋友们确实怀念那些听卡带的时光,但是你不能放个MV,就想要我们产生共鸣。导演编剧你的思想太简单了,我看见你我会说,你好单纯啊。你们想讲一个像牛奶般的故事?结果牛奶馊了,哈哈哈哈哈!
《那些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首先男一号不用说,有血有肉,与众不同。他是不学的渣渣,他只认为女一号只是比别人漂亮了一点点一点点而已,而且还没有准备追她,追她纯属意外——哎呦,这个故事很有可读性哦。男一号是个没有太多成长烦恼的人,没有一般电影你们那种苦大仇深、壮志未酬的状况。他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爸妈吵架的家庭的压力,他只是有点我行我素,喜欢李小龙师傅,还打得一手烂拳,偶尔(也可能是经常)对着美女海报打打飞机。还有一帮算得上好的狐朋狗友(此话没毛病)。他在电影里面的活动轨迹和情感轨迹是这样的:先自白,告诉你们我是个屌丝,我不学,美女学霸要我学,反正学就学吧,我学不好,我削发明志,我学,我学,我三更半夜度英语,后来,后来的后来,老子逆袭了,上大学了。咦,我怎么和女一号拍拖了,原来是女一号没有考好,处于同志般的情谊,我决定背负骂名和诅咒爱上女一号。可是,我不懂爱呀,我又把女一号弄丢了,再后来,狐朋狗友们都追女一号,再后来他们都和一样短暂成功又失败了。于是,狐朋狗友之间的情谊更深了。最后一起参加女一号与中年男人的婚礼。在男一号出人意外地吻过新郎又吻过新娘之后,男一号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青春的故事值得像藏茅台酒一样珍藏,还狗血地来一句“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你会祝她幸福的”。这个电影里面的男一号和其他青春电影里面的不一样,不一样,我们不一样。女一号的戏就不多说了,衬托地恰到好处。不娇不造,不温不火,刚刚好。那个曹车机,那个廖街边,那个不可缺少的胖子,太抢戏了。反观《李雷和韩梅梅》,李雷是个什么样的人?懂点小科技?妈妈不让他谈恋爱?喜欢耍帅?吉他几级?这种形象设置太普通了,太不引人注目了。请问他这样的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长大的吗?特色在哪里?女一号这个花痴,英语说不好就算了,还喜欢讲大道理装纯,说什么老师补课不好之类的。(不过确实,老师补课真的不好)。剧情还给我们来个家里苦,得癌症,这编剧也太懒了,你要多动脑筋想啊,你不会说女一号成为了学校帮派老大,男一号如果不喜欢他,她就要把他的左手的中指的箩型指纹改成扁型指纹,这样观众都会喜欢看啦,喺不喺?!你说里面的男女一号,霸气?没有。单纯,一尘不染?不像。聪明智慧?算了吧。
《李雷和韩梅梅》是典型的借IP圈钱的电影,不管它圈到没圈到,这样的电影观众肯定不会喜欢。现在国民认知能力,影视审美能力提高很多,不可能再随便被那些不入流的东西忽悠。《那些年》的商业成功离不开商业的运作,但是它电影艺术制作的成功是有良心的。它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贴切感情。二是贴切社会。任何的经典之作都不能抛离这两个因素。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身处复杂社会的我们背负五颜六色的情怀,在努力欣赏。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六):我坚持了二十三分钟
电影看到了二十三分钟,男主角修理东西。实在是太多吐槽的了。 全程尬聊,就好像是你大二的同学在校园拍了一场电影,你觉得很尴尬,十年后,她又带着毫无长进的尴尬电影让你去看。你很尴尬。 我去网上看评价,结果看到了百度百科里面的花絮,我给大家截了出来。 “张逸杰一进组就因为高温而中暑。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坚持亲自上阵,力求每一个镜头都能完美。” “孙惠民为了展现摔倒时的自然,主动花样跌倒不下十遍,只为提供最完美的镜头画面,脚踝骨磨破皮也没有一句抱怨。” 哇!第一天就中暑,还坚持拍,不然呢?难道所有人都等你凉快了再拍?时间地点都定好了,你难道不知道那天是高温吗?不做预防吗?哇,脚都磨破皮了呢,真辛苦呢。 “电影拍摄初期,出品方先后做了几十稿剧本,找了三十几个导演。最终选定了第一次执导电影的杨永春。”难道真的不是因为便宜?几十稿剧本都没有一个比这个好的?差成这样。 “而后导演结合自己真实经历阐述的创作方向,和编剧团队一起,征集了大量的80,90,00后学生的调研问卷,结合了三代学子都会共鸣的点,编写了剧本。”所以这部剧没有编剧,一群人拍大腿,每天被制作人逼着改稿,改成这样?没有大ip内容的熟知度,剧本还散成这样,这不是作死吗?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七):短评以上,长评未满。
总体还不错吧,我看这类的小清新校园青春片都是看情怀和演员,画风不错演员不错就足够满足我了,这片子很适合中学生看,虽然我离中学过去也不远。
这几天高考好多人在朋友圈发动态,有个同学说那时是此生最怀念,是啊,此生最怀念。
回来的路上我跟同伴说我就快过了校园爱情的年纪,说自己学生时代没有激情,她问我激情是不是只有爱情,我说不止是。
是啊,还有我的朋友们,和或多或少那些奋斗的心和焦虑不安的无数个晚自习。高中时认识的朋友们可能是我在这个陌生世界最后的幸运和恩赐了,剩下的管它呢。
我一直觉得自己十二年读书成长换来一个相对不那么对得起自己的结果,尤其是高中和高考后,大部分是我扭曲狭隘的很多心理负担造成的。但这些东西仍然存在,我的生活也在继续并且还有漫漫几十年的路。这些其实可以并存,我不能避免它但可以尽量让自己保持前进和充实,我没有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就都还不算糟糕,何况我和世界上的很多生命已好太多了。
我一直都自作聪明太过自我,都是我的懒惰懦弱等种种因素导致的。我上了大学也很少想高中以前的事情,倒是一种麻痹和无力。不过过去了再如何去想其实也都是那么回事,只是我的问题不论到哪都一直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它没有停滞不前但也不会消失。我真的不是个好姑娘,只是还能这样平淡地活着就已不错。
扯太多自己的事情了。
电影中描述李雷和韩梅梅从初中到高中一直相互关注并共同成长,其实情愫早已暗生只是双方还不自知。既不完全讲成长,也不完全讲恋爱,不过恋爱的成分还是居多,套路一般,小演员们都挺养眼的,bgm不算多但都还好。最撩到我的一幕是韩梅梅急冲冲地准备骑车过马路,结果李雷看到对面过来的一辆卡车就抓住了韩梅梅的手臂,结果两人久违地对视。我骑了六年自行车上学,除了骑的太急被别人撞翻在地或者午睡起来太困一路半闭着眼睛骑上坡,那些个炎热寒冷的单车路途,看电影时就感慨自己就没这种桥段。不过我倒是拥有过愿意骑电动带我上学和陪伴我一起骑车的朋友们,这样也并不差对吧。
又扯远了。
我最近太烦恼又空虚于是总瞎bb,总之我还是挺喜欢张子枫的,这电影就是一部夏日解暑小清新,不喜欢这种基调的太可不必浪费时间口舌,而这当做消遣发呆却是很适用。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八):观后感
影片开始便是一个13、4岁可以谈恋爱的年纪,一见钟情更是那不可或缺的人物初见设定,当所有的一切都铺垫好了之后一场许久不见的偶遇便是女主开始那穷追不舍的漫长追夫路!
之后就是国产青春CP剧必备卖腐路线!女主投其所好、装傻卖萌、放鸽偶遇等大招轮番上阵就连最烂的英语都可以突破120分大关可谓是为了追男主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男主也是熟读兵法的大行家,什么欲擒故纵啊、欲绝还迎啊、瞒天过海啊、暗渡陈仓啊、抛砖引玉等大招平平出现让女主应接不暇,当然这些计策的前提必须自己拥有一张能用美男计的脸,如果没有这张貌美如花迷人眼的招牌做铺垫多少前戏都白搭!
两个人你进攻我防守了这么多年,本着全家大团圆的圆满结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初恋青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分离后的无限甜蜜!但是现在的导演似乎很喜欢给观众一个开放的结果让大家大开脑洞的自我脑补,不过导演向这种快餐影片应该不会有续集一说吧?您这一开放不但搞的大家一脸蒙,就连能给五分的评价也生生砍掉一星这又是何必呢?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九):李雷和韩梅梅,青春永不过时
韩梅和李雷雷,其实不是我的青春。我的英语书早就不是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唯一记得的人物就是头发有点卷卷的黑皮肤的John。
我以前学习的人教版英语书中虽然有一样的对话,但是却是由别的人物口中讲出来的,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带入英语书里的角色。
我们那个年代的英语书~
所以看这部影片时也没有过多的旧时情怀,只是单纯当作一部青春片来看的。看到豆瓣对这部影片的评分实在是低,评价也多是烂片,极差。我看完后的感觉倒是不大一样。我认为《李雷和韩梅梅》作为一部青春片来说,是完全合格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良好的。
接下来就来讲讲为什么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
原因有三。
1 张子枫的演技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是开了弹幕的。影片刚开始就有人在刷”女主好丑”,“腿粗”,“好胖”这类说女主不好的言论。我是不大喜欢这样还没怎么看影片就开始诋毁女主的,更何况女主演的就是一个体育全能运动型女生,壮壮的不是很正常的吗?而且女主还小,正在长身体,胖嘟嘟的却是不一样的可爱。难道瘦成个纸片人才好看吗?
张子枫超甜的微笑!
我是以前就很喜欢张子枫,这个女孩子真的不一般。又可爱又酷演技还好,很真诚,一笑就像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现在还记得当时《同桌的你》播出的时候,张子枫饰演周冬雨小时候,而李砚(以前是叫李家诚)是饰演林更新小时候,他们在上快本那一期,李砚说,当时有一场是张子枫要对他笑,但是他不能有表情。但是当他看到张子枫笑起来的时候,他的脸上不自觉地就出现了表情。我想这真的是一种张子枫与生俱来的感染力,一种她一笑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很美好的魔力。(李砚在这部剧中也有出现,但戏份不多,也算是林一和周小栀的再度合体吧)
这句话让我跳戏,所以特地截了出来。
张子枫的演技的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这部剧没有让她的演技充分发挥,但是我觉得她演的还是不错的,没有很尴尬,也没有让人很出戏。让人觉得她就是韩梅梅本人,至少相较于剧中其他青年一些角色的演绎,张子枫算是剧中的演技担当了。
无论是发现自己喜欢李雷时的娇羞,还是勇敢的在公开课上对抗老师,都演出了真实感,不出戏。
我觉得在青春片中张子枫的演技算是不错的了。
2 剧情不狗血,场景较真实
这里的不狗血指的是没有以前青春片一贯有的“流血、堕胎、撕逼”等一些不怎么积极的东西,其实不是所有的青春都是在起起落落的情感世界里挣扎的,大多数人的青春就是在学习,考试,上课,一大摞的试卷中度过的。
里面最加分是一场在公开课上全体反抗孙老师的戏,被男主的英语给惊艳了的同时更是被大家齐心协力反抗不公正待遇而感动。
全班一起做的一件很酷的事!
再加上这部影片无论是在校园场景、人物的设定上,校园现象的捕捉上都有着还不错的认知。
修车铺,正常的课堂,车库,租借室等等都是自己的校园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场景,加上中国式校服,整部影片就是浓浓的青春校园再现。
3 配角出彩
刚开始出场的英语老师的英语教学方式和语气真的会让你回到你的英语课堂,老师演的很酷。
英语老师超酷!
修车铺的老板也是。
修车铺老板一脸了然于心~
女主的爸妈演的也很棒。
女主爸爸超可爱
当然,这部影片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男主,以及男二男三演技略显生涩,最后的结局有些不知所云……虽然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但在青春片里仍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够给人以青春的怀念和感慨。
超甜的对视~
《李雷和韩梅梅》影评(十):《李雷与韩梅梅》求你别再给国产电影丢人了
最近国产院线中,最大事件应该当属是《李雷与韩梅梅》的导演,在微博上指名点姓怒怼豆瓣了。
这并非是国产导演与豆瓣之间发生的第一次争执,但却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一次。
有好事者扒出《李雷与韩梅梅》存在买票房,强制学校毕业生观影刷票房等事件,来反衬导演指责电影“在猫眼格瓦拉都是高分电影,为什么豆瓣上却只有三分?”的言论,还各种假托著名影评人、共青团等媒体的正面评价舆论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