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二夜》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十二夜》影评10篇

2018-05-08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二夜》影评10篇

  《十二夜》是一部由Raye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夜》影评(一):选择安乐死还是流浪

  被《十二夜》吓得不轻,台湾纪录片,讲当时台湾的收容所里狗狗们的命运,12天未被领养就执行安乐死。

  在人类规划文明前狗已成为牺牲品,现在所谓的“零安乐”也不知是否执行到底。那些健康的甚至才出生不久的奶狗,收容所有权为他们选择安乐死?一个鲜活生命,连流浪的机会也没有?其中一只叫疯子比利,不明来历不知缘由,整天在笼子里打转,像张国荣口中一直飞到死去的鸟。

  一次看到同学拍下在斯里兰卡的路上流浪的梅花鹿,这样的和谐简直美得不像话。若不干涉就保持尊重,若干涉就请负责到底。片中放到大悲处就响起《献给爱丽丝》,其实没有爱丽丝这个人吧,也不知致谁。

  《十二夜》影评(二):别让它们在绝望等待死亡

  【以领养代替购买,不要助长冷血的商业繁殖,善待你的狗,不要用任何理由遗弃视你为家人的他。】九把刀

  流浪狗不代表它们就是垃圾废物,它们只是被没有情感的狗主人遗弃,或者天生没有主人……但它们不缺灵性,不缺忠诚,只求得到主人一点点的爱。

  十二天——很可能是狗狗们在收容所度过的生命最后时日。它们有十二天时间等待原主人的找回,或被新主人领养,过了十二天就会被安乐死。

  收容所的日子让我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天都敲着死亡倒计时的丧钟。死神以种种残酷方式带走身边的同伴,而你只能无奈无助惊恐、绝望的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哀嚎、无处躲藏。

  多么希望狗狗们不懂什么是死亡,它的同伴只是累了发一会呆……可是我知道狗狗们其实懂,它回望尸体时那忧郁眼神、惊恐的颤抖,告诉我它多么害怕多么绝望。

  生离死别在收容所里不停的上演。告别了死去的笼中同伴。又迎来了母子,小狗被强行带离了母亲身边,隔空哀嚎的“小妈”与孩子咫尺天涯

  最可怜的当属那只被抓进来却未被发现已经怀孕的母狗,在死亡倒计时的日子里生下了自己宝宝,当她舔着自己宝宝的胎膜时候,对母爱的敬仰让我热泪上涌。

  “被领养”成了在收容所活命的唯一办法,而片中参与拍摄的几只狗狗都非幼犬,不属于领养热门对象,等待他们只有死亡。

  故事结局交代了片中每只狗的归宿,很多都死了,而死里逃生幸运儿们叫观者无不看的热泪盈眶感谢那些收容片中狗狗的好心人以及为此付出许多心血导演摄影和监制大人

  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跳跳跟小日本。“跳跳”的结局竟然还引得我破涕为笑(变成了嘻哈少年,怎么会这样)。只可惜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停留在小日本柴犬刚被运来的一幕,它的结局未可知。一只无比乖巧可爱漂亮的柴犬,我好想收养它。——谢谢我在海报上看到了它的名字黄色的,我懂了,感激地哭~~~~

  催泪指数满格的佳片,力荐!!!

  《十二夜》影评(三):狗狗,让我们陪伴彼此到老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纪录印象

  微信ID:doc_life

  《十二夜》影评(四):台湾最美的风景真的是人吗?

  近日,台湾有两部记录真实台湾」的纪录片:『看见台湾』与『十二夜』。前者以空拍的高度鸟瞰我们不曾看见的台湾,后者采取离地三十公分的高度以狗的视角见证那些被抓入收容所的狗狗安乐死前的最后十二天。我们不曾站得那么高,也不曾低下认真看看身处的世界,所以『看见台湾』里被砍伐殆尽的山林污染严重水源不是我们熟悉的台湾;『十二夜』里,牢笼内狗狗哀伤恐惧的眼神也不是友善动物的台湾。最震撼的是:我们身在台湾,却看不见台湾!强大冲击让我从看片后静默至今,并非无话可说,而是那些想说的话与两部电影传达的『静下来,想一想』的意念不谋而合。 【台湾那么美,却被人伤得那么重】 我看了两遍『看见台湾』,却觉得看十遍都不够。大屏幕上,随着缓缓移动的镜头,在磅礡音乐的衬托下,首先看见的是台湾壮阔静美自然景观:碧绿高耸的山,湛蓝至极的海,及这片土地美丽动人的原生态。毫无意外,记忆中台湾本该那么美。然而,当镜头拉近,我们在高山上看见的却是光秃秃的山顶,遍布的茶园、高山蔬菜、槟榔树,和夹在两山之间危危险险的高山村落,以及越盖越高的高山民宿。原来保护水土、长在山林里的的深根植物,渐渐消失无踪。如此看来,一年比一年更严重的土石流也不足为奇了。 大部分的天灾其实都是人祸,但人,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城市里更糟,海变成了两种颜色,一种是原本清澈的蓝,另一种则混浊鲜艳叫不出颜色的颜色,人为了省事把工业废水偷偷倒入海中,以为眼不见为净就好,却不想想当它流经人们生活中后,有多少人会因此受害。还有为了生存,沿海地区盖的大量鱼塭,人们只在乎眼前利益,却不顾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年年地层下陷,如果最后连生存的地方都没有了,为后世子孙打拼还有什么意义? 这几天在家里整理太满的衣柜,赫然发现大部分的衣服都穿不到,一年到头穿的就是那几件喜欢的衣服,我却因为可惜和不愿割舍,任它们占满所有衣柜的空间。我看似拥有它们,但不穿的衣服就等于没有。可怕的是"没有"还造成了生活困扰。我想起『看见台湾』中的一句话:『我们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但过多的欲望,却可能造成自己与他人的伤害。太多的衣服和东西,让我失去舒适宽敞的生活空间;许多人为了过更好的生活,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眛着良心赚黑心钱。大部分的物质欲望其实都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但讽刺的是,钱赚到了,却失去了干净空气青山绿水环绕的家园,这么做,值得吗?我整理了好几袋完好却不穿的衣服,准备将它们送给需要的人。放弃一些想要的,却能换回一个更好的世界,我认为这才是所有努力初衷。 【人,可以不要那么傲慢吗?】 有人说,『十二夜』无疑就是动物版的『看见台湾』,这是我们否认不了的事实。在街上流浪的动物,不管是生来就在流浪,或是被人抛弃,亦或是不小心走失的狗,一旦被清洁队抓进收容所,生命就进入了倒数十二天。残酷的是,牠们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只要没有人领养,时间到了,通通必须死!收容所,等同于人类的监狱不同的是,进监狱的人都是犯了罪,但进收容所的狗,却是因为人类的自私错误,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十二夜』拍的是狗狗从被抓,到进入宛如集中营的收容所后的十二天。以狗狗的视角,让不清楚流浪动物收容所的我们,看见一个无比残酷却在我们认知以外的真实台湾。一直以为台湾是友善动物的,但实际上那仅在我们有限的生活中,『十二夜』上映后,传出屏东收容所一年处决的狗多达五六千只,其中还包括已经结扎的狗狗。因为怕麻烦,生命变得轻贱不已;因为可恶(弃养)的人太多,死一只和死一千只不再有区别。人,可以再可恶一点吗!?本片的监制九把刀,出了所有制作费,竟还有人质疑他:『既然有钱救狗,为什么不去救人?』这话让我感到愤怒众生平等,狗和人都是生命,救狗和救人没有差别,差别只在于有些人的处境是自己造成,但狗悲惨境地却是人类导致。人,可以不要那么傲慢吗?就是有那么多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人,我们的环境才会有那么多人为的破坏,也才会有对其他生命理所当然的残酷对待! 还有人谴责收容所内的工作人员对狗狗粗暴,但导演Raye觉得在她眼中收容所里所有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不应该再有收容所这样的人间炼狱。在看预告片时,我想到的是,如果关在牢笼里的是没有犯错的我们,却必须处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且时间一到,名字旁就被打上三角形(十二夜一到的狗狗,资料上就会被兽医打上三角形,代表死期已到)那会是什么感觉?如果每个人都能换个角度换个位置去看待发生的一切,这个残酷的社会或许就能得到些许改善。 所有问题的发生都不是单一面向,一定是环环相扣,会有这么多的流浪狗,是因为人们买狗,所以繁殖场就不断让名种狗繁殖,繁殖的狗狗卖不掉,就遭到丢弃的命运。家里的狗养大了觉得不可爱了,或是其他原因无法再养,就丢了。因为政府不严格管控,流浪街头的狗大多没有植入芯片,不知道是谁的狗?牠就只能是流浪狗。因为进入收容所的狗狗太多,环境太差,收容所的人为避免麻烦,管他有没有结扎,时间到了,全处理了事。于是,造成那么多的无辜生命葬送在台湾,一个真正友善动物的社会,绝不会如此对待动物。『十二夜』是动物的悲歌,但它应该也要是大多数善良台湾人的觉醒。 【看见了,就不能再装作没看见】 导演Raye:『想要改变世界的残酷,你就要先有直视它的勇气。』看完了公视曾宝仪深度专访导演Raye和监制九把刀后,我记下了这句话。当下,我立刻决定把当周要上的课顺延一周,在课堂上让两班的学生看了这个访谈。看完之后,也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说才看到短短一分多钟的预告就想哭,但他们愿意勇敢走进电影院以实际行动支持救援流浪狗。也有些学生说看了之后觉得难过,也无能为力,我说我也曾经这么想,因为我既无法修改法律,也没有那么多钱救狗狗,但我发现我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我让原本和我一样不知情的学生看见这件事,让大家在理解了导演为何拍片和在过程中的思考感受后,也能想一想自己还能做什么?学生们能够和我一样"想一想",甚至有些愿意鼓起勇气走进电影院,这就是我为『十二夜』尽的一己之力。 导演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让更多台湾人看见流浪动物在收容所的处境,九把刀说他们的目的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护动物的人。是的,这就是正面的影响力!爱护动物的人多了,督促政府修法的人就多了,领养不弃养动物的人多了,流浪动物就会慢慢减少。我告诉学生,重点在于我们因为这部电影而想"改变",看见了,就不能装作没看见,这才是人的可贵之处。也有学生说对这议题无感,因为不特别爱猫爱狗,我说我也不特别爱狗,甚至有些怕狗,因为初中时曾在奔跑时被流浪狗咬伤,虽然已事隔多年,但怕狗的阴影却仍未散去。关怀流浪动物的命运与爱不爱狗无关,与人性和人道有关,生命的尊严与生俱来,不由人类决定,人没有资格轻贱其他的生命。我看着台下学生的眼神,除了发现这堂课打瞌睡的人少些之外,我也能看见他们眼里的触动,不管他们是否进电影院,我知道他们至少开始想这个问题,且愿意尽一己之力看看自己能做什么?我觉得这就是「教师」这个工作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 【让台湾最美的风景,真的是人】 《新周刊》编辑们来过台湾之后,出了一本书,名为《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书里介绍了台湾的种种,也道尽了台湾人的温暖与友善。确实,在去过许多地方之后,我也认为相较其他地方,台湾人确实比较温情也颇为好客。但是,在看了『看见台湾』与『十二夜』之后,我脑中浮现的疑问便是:台湾最美的风景真的是人吗?怎么觉得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伤害都来自台湾人?为了发展经济又想便宜行事,十秒钟能赚六十万台币的商家不在乎污染我们赖以为生的水源,无能的政府不但不严惩还加以包庇;为了满足贪嘴人们的口腹之欲,平地就能种的茶叶越种越高;为了享受高山的好空气与度假般的休闲生活不适合过度开发的高山遍布欧风民宿;过度密集温泉旅馆压缩了河流的空间,水库淤积越来越多,能储存的用水越来越少。那些我们不曾在意的人祸渐渐变成天灾的帮凶,一次又一次伤害抚育我们长大的台湾(母亲)。每次一有可爱的狗狗电影,就会引发一波名犬饲养风,但等到风潮一过,名犬就成了街头的流浪狗,一不小心被抓,就只剩下最后的十二夜。因为台湾人的一时喜爱,却得赔上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这些台湾人不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残忍杀手!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如此真实的台湾,也是因为台湾人。『看见台湾』的齐柏林导演,本是公务员,再两年就能退休终身俸,他却为了在最好的状态下纪录台湾,情愿放弃安逸的工作,花了三年时间,倾家荡产拍片,只为以行动实践他对台湾的爱。年轻的女导演Raye原本是剪接师,为了唤醒台湾人对流浪动物的关注,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摄影师周宜贤,强忍着悲伤痛苦,在员林收容所拍了半年。热血的监制九把刀,为获得主流媒体关注,不惜将原本台币五十万的短片追加至六百万送进电影院。 同样爱狗的隋棠也挺身而出支付狗狗庞大的救援费。所有的幕后工作人员几乎无偿为『十二夜』付出,缩减了原本应该两倍以上的制作成本。此外,收容所内同样不满体制的工作人员让镜头有机会进到收容所内,流浪狗不为人知的惨境才得以公诸于世。收容所内,还有为了能让狗狗拥有最后的尊严主动引进美国人道安乐死方式的工作人员,以及为狗狗拍摄遗照的摄影师,他们都是爱狗人士,却情愿自己忍受痛苦,也要为那些被迫终结生命的狗狗尽一点心。他们,也是台湾人。真正的爱,是放下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让对方好过。他们,才是台湾最美的风景。 我认为所有的台湾人都应该看这两部纪录片,看见台湾角落里正在发生的事,并试着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渺小,但九把刀说:『只要有爱,就算是一亿吨的黑暗,都能绽放一兆的光!』这不仅是一句热血的话,也是唯一能让台湾更好的方式。一如『看见台湾』最后,孩子们不惧高,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嘹亮高歌;一如『十二夜』的后来,导演和摄影师因不忍心,而介入了更多流浪狗的生命。如果有更多台湾人愿意为自己的家园挺身而出,愿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援更多受苦的流浪动物,那么它们将不仅有十二夜,还有更多美好的日子看见台湾最美的风景!

  《十二夜》影评(五):领养代替购买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半年以来一直想看这部片子,终于在一个要赶project给老板看的夜晚有机会看到。当看到开头的字幕说一共有多少多少只狗被送进收容所,只有五十几只被领养的时候,就知道这片子一定要看下来了,管它什么project,先看完再说。

  我曾经在P市的动物收容所做过三个月的志愿者。作为一名爱狗之人,我当时照顾的却是猫咪。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养过狗,但却有照顾猫咪的经验。志愿者的工作是,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把笼子里的猫咪抱到一个有玩具的小房间,陪它玩十五分钟,然后留它在小房间里面,去把它的食盆和水盆盛满,并且清理猫砂盆。在和每只猫玩的过程中,记录它的习性,比如是否温柔,它喜欢怎么样的抚摸等等,最后把记录的小册子挂在笼子的外面,这样想领养的人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查看小册子而知道每只猫的性格。

  这个工作听起来简直是爱猫者的理想工作,你可以接触各种猫,不乏好品种的猫,虽然我觉得每只猫都很漂亮,你可以让猫坐在你的膝盖上打呼噜,可以在抚摸它们的时候看到它们幸福而满足的表情,然而这都是表象。刚进收容所的猫是非常紧张的,有的时候要在它们的脑袋上蒙块布才能把它们从笼子里抱出来,有的使着劲根本抱不出来,有的猫搞不清它发怒的点在哪里,所以和它相处的时候要一直小心翼翼。不知道要多久,经过多少志愿者的手,一只易怒的猫才能变成温顺的小甜心,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更多的猫变成小甜心这样它们才能被领养。所以每个志愿者的心里都充满了暖暖的爱。

  和影片里的狗相比,P市收容所里的狗明显要幸运得多。不仅同一只笼子里的狗少了好多,而且每天都有志愿者去遛它们,陪它们跑步陪它们玩。然而想被领养的迫切心情是一样的,志愿者培训结束后我们被带去参观猫舍和狗舍,一只只狗看到我们纷纷聚过来摇尾巴,不管美的丑的都希望我们看到。狗舍里也干净得多明亮得多,没有见到垃圾遍地的场面。

  但它们的最终结局和影片里的狗是一样的,只是病死的会少很多。我和收容所正式的工作人员闲聊的时候问过,如果一直没有人领养,它们的下场会是怎样。他们含蓄地告诉我说会被处死。所以每次当我听周围的朋友说想养一只猫或者一只狗的时候都会说,去收容所领养一只吧,他们那儿的猫/狗很漂亮呢。然而多半没有人会听我的,他们只想着要养一只品种好的猫或者狗,哪怕多花点儿钱也行。但这并不是钱的问题,去领养一只猫或狗是件双赢的事,收容所会帮你把绝育做好,帮你打疫苗,只收一点点的手续费,赶到免费日连手续费都不用交。而你呢,把它们从死神手中拯救过来,给了它们新的生命,简直是它们的神。

  希望这个片子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想养一只猫狗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收容所而不是猫狗贩子或者breeder。

  这个片子也太小众了,出来之后我找了半年才给我找到。同样类型的还有《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显然日本的收容所更加残酷只给人家七天好活。但与这个片子的绝望气氛不同的是,那部片子有一个温暖的结尾。

  嗯,如果你真心爱动物的话,在想要养它们的时候,去收容所领养一只吧。我们收容所连蛇都有呢。

  《十二夜》影评(六):第十三夜

  HKIFF首映

  结束后第一个提问题的是坐在我斜前方的一女的

  她说 导演 为什么要用字幕讲故事?为什么不能回归到电影本身 好好讲一个故事?

  九把刀说 首先 我不是导演 我是监制

  导演在拍摄的前中后期为关于电影的创作问题与我讨论了很多次

  他很怕这部电影不赚钱 所以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它能赚钱

  比如 他曾经提出找很多明星来给片子里的狗狗配音

  但我说 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你只要按你的方式去拍就好

  我们拍这部电影 是为了让大家看到 为了让大家改变

  另外 这部电影第一轮上映结束后 我打算在台湾的小学和中学免费放映给小朋友们看 所以我必须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呈现

  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损失了它作为艺术作品的价值

  那我只能说抱歉

  最后一个提问题的是一个从北京坐飞机过来观影的男的

  他说 为什么你给所有领养者正面镜头 给工作人员只有背影和虚化他们的脸 还有那个画三角的医生 你怎么没给他镜头

  九把刀说 当初我们走遍台湾几十家宠物收容中心 没有一家同意让我们进去拍摄 那个医生就是唯一一个让我们进到收容所里拍片的人 他冒着被炒鱿鱼的危险让我们进去拍片

  所以我觉得 大家可以不要再用黑白分明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 他们在体制之内 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 但又想做出改变

  我在动物保护中心做义工的时候 有个老师跟我说

  她说 有人带着自己的狗来到我们这里 说 可不可以帮它找到一个新家

  她问为什么要把狗扔掉

  他们说 因为要搬家 新家不能养狗

  她说我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 你要搬去一个不能养狗的地方 你为什么不能搬去一个可以养狗的地方 难道你会因为新家不能养孩子就把你的孩子扔在教堂门口 收容所门口么

  十二夜是部好电影 这部电影的所有收入除了收回成本以外 剩下的都会捐给台湾的宠物保护机构 希望大家都能买票进电影院观看

  第十三夜的时候 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动物收容中心 因为我们都有了家

  《十二夜》影评(七):有时候是一张机会牌,而有时候是一张命运牌。

  看完第一反应是情感在线,“为什么会有收容所的存在?”这样的收容所,像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所有的狗狗被锁套带进这里,而后开始了漫长又短暂的十二天生存计划。其中也许会病死,也许死因不明。连渴望自由的权利都没有,能做的只有等待。收容所到底是给了他们一个避难所,让他们免于流浪;还是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利?

  冷静下来细想,到底是太感性了。收容所的存在不能用道德的偏见去指责。流浪的猫狗命运也许更糟糕,收容所反而是给了他们一个重生的机会。而且这个社会本来就残酷地存在差异,适者生存的道理我们几百年前就懂。只是,依然无法从道德上接受,每一个生命最后被迫接受安乐死的命运。

  第七夜,“有什么办法可以离开这里呢?”

  代号为“勇敢”的狗狗一次又一次地爬上高处,眺望远方,向前走,再回头走。可是,能去哪里呢?一起看的朋友说那只不停转圈的疯狗是幸运的,像《阿飞正传》里的鸟儿一样,不停飞不停飞。他们的终极意义是停止,那便是生命的尽头。有时候是一张机会牌,就像被挑中的小美,离开了这里,开始新生活;但有时候是一张命运牌,就像被带走后下落不明的小黑,我猜他是再次被遗弃了,或者被残忍杀害了。你看,留在这里并不一定是好事,离开这里也不一定有好运气。

  「想要改变世界的残酷,你就要先有直视它的勇气。」──Raye

  《十二夜》影评(八):制度之下的遵从,制度之外的动容

  这是我2016年看的第一个纪录片,却在大晚上哭的稀里哗啦。台湾的社会公知高度普遍高于大陆地区(个人观点,非政治观点),至少他制定了《动物保护法》,可是却又在这个保护法制度之下制定了“十二夜”的另外规定,因为收容所的空间不够,需要用“清理”的方式腾出一些空间来,以用来容纳那些最新捕捉来的狗狗。

  如果,流浪狗进入收容所无人收养,就必须要以安乐死的方式了解生命,那么收容所建立的意义是什么呢?为了记录这些流浪狗进入生命倒计时的的倒数吗?忽然之间觉得流浪狗还不如继续在外流浪——起码能活的更久远一点,更何况收容所的环境也真的称不上良好。

  我不太懂名犬和普通犬之间的划分,也不懂抱着宠物狗只为了四处炫耀血统的人到底什么心理,因为影像里我看到的狗狗都十分可爱,都可以作为宠物狗被留在身边。

  导演说,十二天过去以后,这段影像就是他们活过得唯一证据。

  以领养代替购买,许多人说道未必做到,哪怕做到,也做得不标准的多。《十二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星期天许多人来到收容所想要领养一只狗狗,那些平时或抑郁或惊恐的狗狗忽然来了信心,摆出自己最神采奕奕招人喜爱的一面面对领养人,渴望被收养。可是“他们期待的眼神只能看得到领养人的背影”,因为几乎所有的领养人只徘徊在幼犬区,从来不会回头望一眼身后成年懂事的狗狗。在我看来,他们也许是很喜欢幼犬的可爱,却没有在意到身后的笼子里,那些期望是这十二天里前所未有的。

  片中有一段很让我动容,同笼子的一只狗病死,遍地血水,另一只狗立着趴在笼子上哀嚎。不是狂吠,是哀嚎,这种哀嚎我听过一次——自己当年养的白狗死掉的时候,也是这种声音。同一天,一只被带进收容所的母狗生产,三只小狗两只活着出生,有一只没有任何气息地被推出了笼子。当时镜头拍到其他笼子原本小声呜咽的狗听到幼犬声音以后,动也不动地望向这边笼子,“这是这绝望一天里唯一的一点希望”。

  我觉得,所谓勇敢,不在于如何敢拼敢闯,而在于直面。

  我们面前的纪录片,只能拍到祖国山河壮阔,美食秀色,文化浓厚……那么,那些原本客观存在的并且短期不会消失的贫穷,无知,痛苦……我们要永远回避吗?这就是我们捉襟见肘的地方。大陆地区缺乏监管,狗价遭到哄抬,于是产生了非法繁殖,市场供求失衡,于是许多狗又遭到遗弃。遗弃的狗要么被打死,要么被狗贩抓走。总之被一个好的主人收养,可能会像中了奖一样幸运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十二夜》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