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敢死队3》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敢死队3》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4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敢死队3》观后感精选10篇

  《敢死队3》是一部由帕特里克·休斯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 杰森·斯坦森 / 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敢死队3》观后感(一):老兵不死只是慢慢逗比

  《敢死队3》这部影片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命运多舛”。影片全球上映前便遭泄露,盗版突破下载纪录中国大陆上映手续没有及时完成,上映时间从8月跳票到9月,错过了暑期档;而最终定档的9月1日竟然是一个周一,一周之中票房最不理想的一天。

  就是在这样的波折之下,《敢死队3》上映首日便以近5000万票房的成绩击败上映三天、正在疯狂掠夺票房的《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成为单日冠军,在一群野兽和一群野兽般的男人之间,观众选择了后者。

  老兵不死

  同为大热影片续作,《敢死队3》战胜《猩球崛起2》的主要原因在于全明星阵容。在《猩球崛起2》里,猩猩才是主角,谁会认为猩猩身上有什么星光,从没听说奥斯卡颁发过什么“最佳猩猩奖”。饰演“公主角”(因为是猩猩所以大概不能叫男主角)的安迪•瑟金斯已经是最大明星,而他此前最著名角色不过是《魔戒》中的怪物“咕噜”。

  反观《敢死队3》,史泰龙和施瓦辛格这对“冤家”,早在80年代就拿“谁在戏里杀的人多”互相攀比,在戏里杀几个人就像手撕包菜一样轻松写意,真是比炫富酷多了。抛开他们不说,就连排在演员表末端的李连杰,也在华语影坛呼风唤雨,曾跻身好莱坞一线动作影星之列。而在他的身前,还有梅尔•吉布森、哈里森•福特、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杰森•斯坦森等一长串振聋发聩名字

  在《敢死队》第一部上映之初,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影片能够成为好莱坞动作电影一块金字招牌,并把系列电影拍到第三部,一部比一部卖座,一部比一部笼络更多巨星。毕竟在拍摄第一部时,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就已年过六十了。而系列影片拍到第三部,片中的一干巨星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依然在搏命演出,虽然动作效果与三十年前正处巅峰的他们相去甚远,但就算老头游不过沧海,谁又忍心责怪。

  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吐槽说“这哪是《敢死队3》啊,明明是《养老院3》”。可就算是看这些身价累积超过330亿的老富豪在地上摸爬滚打拼个你死我活,对于“仇富党”来说,也是值回票价了。

  收割青春

  《敢死队3》的演员阵容简直就是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长达三十年的动作电影史。影片超长横版海报舒展开来,就像是好莱坞三十年动作片岁月铺陈在观众面前,这条光彩熠熠的星河甚至无法容纳片中全部巨星,以致于海报长度遭到吐槽“我们是在贴海报,不是在扯哈达啊!”

  今天的电影市场,充斥着《暮光之城》的小白脸儿、《复仇者联盟》的CGI特效和《变形金刚》一堆螺丝件儿的齐齐库库卡卡,上世纪好莱坞动作片大爆发的时代已随史泰龙、施瓦辛格们远去,今天,是一个动作片已死的年代。

  回首动作片历史,70年代开始全世界风靡冷兵器动作片,李小龙是其中的领袖,他掀起的是一股实战旋风,拳拳到肉成了主旋律,那个年代的武打明星都是格斗家;到了80年代,好莱坞兴起肌肉风,时代双雄中的施瓦辛格是运动员,史泰龙练肌肉也付出了大量运动;而90年代,美国人喜欢上了真刀真枪的功夫明星,龙格尔、尚格•云顿都是国家级空手道、跆拳道冠军,出道最晚的杰森•斯坦森跳水运动员出身,也是空手道高手

  如今这个被CGI特效和高科技3D视觉充斥的电影新纪元,再难寻这些硬桥硬马、真刀真枪的酣畅淋漓了,甚至是梅尔•吉布森、哈里森•福特等人动不动就跳悬崖被吊打的搏命演出都已难寻踪迹。我们这些被录像厅里的好莱坞动作大片“饲养”大的观众,走进影院去看一场充满老兵骄傲战斗,则更像是给年轻时看过的盗版补票。好莱坞动作巨星,已经到了祭起怀旧大旗,收割青春的年纪

  慢慢逗比

  要跟高科技和新生代小白脸儿拼票房,这帮老头儿光仗着来头大显然是不够的。毕竟他们已经白发苍苍,老得连在地上打滚都会让人担心随时断成两截,更多的是躲在直升机上一脸凶神恶煞地端着重机枪疯狂扫射。于是除了怀旧之外,老兵们还耍起了贫嘴。

  嘴皮子最溜的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承包了三分之二的台词,他絮絮叨叨追着史泰龙不停吐槽几乎包圆儿了影片的全部笑点,如果非要类比一个角色的话,不厚道地说,我甚至想起了《小时代》里的唐宛如。嘴皮子最笨的当属李连杰,不同于《敢死队2》中的大量戏份,李连杰这次完全是个“酱油瓶”,一会儿露出一只手,一会儿露出一只脚,一会儿露个头,影片就结束了。嘴上功夫不行,他却用身上功夫诠释了“逗比”的含义,靠在施瓦辛格胸口卖萌撒娇的一幕让观众大跌眼镜。一群六七十岁的老硬汉板起脸来卖命拉下脸皮卖腐,这片子何愁大卖。

  在片中,史泰龙为保护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组建了一支“青年军”去完成任务结果这支配备各种高科技装备的青年军全数被俘,最终还是史泰龙带着“敢死队”出手搭救、完成任务。恐怕在剧情需要之外,史泰龙也用这个设置暗示着要和老哥们儿一起,在高科技横行好莱坞的今天,再次打出一片天地

  向从不服输的老兵和我们的热血青春致敬。

  《敢死队3》观后感(二):活儿,干的漂亮人儿炉火纯青

  活儿,干的漂亮;人儿,炉火纯青

  ——观电影《敢死队3》有感

  利索专业,敢打敢拼的血肉硬汉们,刀尖上舔血完成着一单又一单拯救多数消灭少数的活计。

  不论哪行钻深了、专业了都是一种美,一种艺术化的诠释,即使是特种雇佣杀手们。看着影片中杀人高手们默契配合,对各种杀人设备熟练应用,以及产生的效果,强烈的艺术感感染着我。

  当然,别领着小孩子去看,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戏,会产生不好观念,将来也来个杀人如割韭菜麻烦了。

  记得剧中话唠的一句台词:“年龄只是一种心态,只有你自己服输或者放弃才算是老了!”让我感慨让我忧。看看大腕们那衰老的、毛扎扎的脸庞和依然雄健的身躯,我的思想在进与退的夹缝中徘徊。

  但是不得不承认,大腕就是大腕,剧中主角们都有大把的辉煌记在曾经月份牌上,他们在本行里能“飞檐走壁、捏叶伤人”,看似轻松却又卓绝,融会贯通于戏里戏外。随便他们哪个人背后的制作实力,都能如此那般娴熟的炮制出一坛又一坛大片,好看过瘾,炉火纯青。但“纯青”过后,谁又去想?

  从编剧角度审视,也是可圈可点故事片,片中将人的思想拉扯于正邪之间及立场的博弈。道德棋局中的小兵与看破红尘、切掉良心的黑道大哥PK,孰是孰非留待观众们自评。当然,作为引领上亿观众的大片,最终还是处死了与道德相悖的代表完好无损皆大欢喜之后,给《敢死队之四》续集埋下了继续发展伏笔

  植入广告貌似针对性很强,难道大片的观影基础部分在咱这疙瘩?我分明看到在全球范围叱咤风云豪杰们,开着国产车风驰电掣西洋一时间恍若感受到一把复兴后的“自豪”。

  片中话唠说过一句他自己很兴奋的话:“坐单程车总比没车坐好”,人生又何况不是一趟风景无限的单程车呢。

  朋友们,让我们在本行里“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吧,不论你从事着多么渺小工作,照样可以钻深、钻透,艺术化自我职业精神魅力

  谁都无法逃脱青春渐逝的规律,想到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少林子弟,和如今剧中头靠毛扎扎施瓦辛格的基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珍惜分秒流逝的时间呢?

  记得片尾曲首句:“老人家,看看我的生活,和你当年一样。”我不禁湿润眼眶

  下面附上该片片尾歌词与大家共勉:

  Old Man

  老人(我更愿意叫老友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I*m a lot like you were. 我跟你真是一样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I*m a lot like you were. 我跟你是一样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Twenty four 24岁

  and there*s so much more 还有那么多年

  Live alone in a paradise 生活在孤独天堂

  That makes me think of two. 那让我想起两个人的生活

  Love lost, such a cost, 爱失去了,如此的代价

  Give me things 给我些东西

  that don*t get lost. 永远不会失去

  Like a coin that won*t get tossed 就像烂铜子儿不会被扔掉

  Rolling home to you. 滚回家去吧你

  Old man take a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I*m a lot like you 我和你一样

  I need someone to love me 我需要个人来爱我

  the whole day through 一天到头都是这样

  Ah, one look in my eyes 啊,我的眼里的神情

  and you can tell that*s true. 你能判断这是真的

  Lullabies, look in your eyes, 摇篮曲,听起来很美妙

  Run around the same old town. 在同样的老镇子上四处游逛

  Doesn*t mean that much to me 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To mean that much to you. 对你来说却意味深远

  I*ve been first and last 我大概一直都在

  Look at how the time goes past. 看着时间是怎样消逝

  ut I*m all alone at last. 但是最终是彻底的孤独

  Rolling home to you. 滚回家去吧你

  Old man take a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I*m a lot like you 我和你一样

  I need someone to love me 我需要有个人来爱我

  the whole day through 一天到晚都在这么想

  Ah, one look in my eyes 啊,我眼里的神情

  and you can tell that*s true. 你可以判断那是真的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吧

  I*m a lot like you were. 我跟你很像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老人啊,看看我的生活

  I*m a lot like you were. 我的生活和你一样

  《敢死队3》观后感(三):与时俱进——敢死队

  敢死队, 一个纹着骷髅头的不畏惧死的一个团队

  昨天晚上熬夜看了这部9月1日上映的电影,因为是晚上9:30才开场,11:30散场所以真的不想看,为此还发了脾气,最终没有拗得过他,看了。(ps:上周五,他没拗过我,看了晚上10:50以后上映晚上将近凌晨2点才散的电影 。两清了)

  这部电影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打,肉搏、枪战、飞刀的情景很多。 最精彩的还是在开头,尤其是那个被救出来的人开着火车撞向那个监狱的一段,让人惊心动魄。还有就是组建新的团队,利用高科技顺利把任务完成的时候,感觉真的是很爽。觉得人就是应该与时俱进,年轻人就是具有竞争力

  看这部影片,就觉得年纪大的敢死队员感情,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会及时出现。年轻的敢死队员战斗了都很强!

  全剧笑点挺多,尤其是之前扮演佐罗的那个演员,有人感慨:“那个帅帅的佐罗哪里去了!”这次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很逗趣的人,本片一句经典台词:“在没有炮弹的时候他可以把敌人说死。”听到这个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把两个小妖都说吐了的情节,的确很搞很逗趣! 还有一个情节,老队员用了一个胳膊上带的电脑,但是只是用来看时间,而且都不知道要充电,新队员就用只剩9%的电脑把炸弹爆炸时间延长了20多分钟。这个就是新老差距,让人开心乐的同时深思,与时俱进不单纯是一句话。

  《敢死队3》观后感(四):动作类型片能否走得更远

  之前硬是左手掐右手不让自己去看《敢死队3》的预告片剧透评论各种东西,所以今天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真是惊喜不断,每隔一会儿就出来一个熟悉的老家伙,我马上跟着喊出他的名字,然后脑子里迅速开始各种经典镜头回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看到这些老硬汉就开心,其他的反而都次要了。

  看了关于彩蛋评论,觉得写的还是蛮中肯的,有理有据且不中庸,没有为了不得罪人而写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我虽然大爱动作片,还真没有那位LZ看得这么多且系统,很多细节记不得,但我的爱好就是动作片里的创新场景。好莱坞拍了这么多年动作片,绝对有自己的一套成功体系,如果每一部动作片都是重复之作,那动作片也活不了那么久。我想起有个朋友曾经很痛苦的对我说“《虎胆龙威5》真是好烂啊,你看出哪儿好了吗?”我说我也觉得不咋地,尤其台词连我都觉得烦,但是有一场直升机的片段里,好几个镜头以前没见过,蛮有创意的,就是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具体描述自配音效和手势)。于是她眨眨眼完全没有反应,但是也答应我再回去看一次。

  从那次以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类型片适合类型人,不是那个类型的人就看不懂。就好像我不爱看周星驰喜剧,而我老公可以背下他电影的每一句台词一样。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看了几遍《大话西游》我也依然觉得此片大垃圾,不但垃圾,还把一大批人的常识系统带歪了。记住,孙悟空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不是TMD五指山!

  在回复的评论里,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大凡对楼主不赞成并且坚决认为敢死队烂片的人,主要抨击方法都是挑出一个点死咬不放,比如LZ说了关于年龄的话题,或者对复联的不满意问题。难得有点儿建设性意见的就是有彩蛋也不代表就是好片。这个可以扩展来谈,彩蛋到底重不重要,类型片到底为什么成为类型片?

  动作片是类型电影中的大类,每年的票房都得靠着那么几部动作片,一般情况下,当年票房成绩好的动作片最后都成为经典之作。而我16岁时的高中语文老师已经告诉我“票房不能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所以票房和动作片似乎成了一个死结。也就是说,动作片拍得是否成功取决于票房,而票房又不能说明一部片子质量(好片或者烂片)。那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整个系统?答案就是动作片影迷。

  举个例子,007系列(我个人觉得这个系列就是一种类型片)的主要元素:帅哥,美女,跑车,高科技。这是主要元素(参见《金手指》)。次要的就是再加入一点曲折的情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到了第五代邦德布鲁斯南,加入了更多多精心设计的创新动作场景,通常都是慢镜头(参见《黄金眼》)。这就是类型片,2个小时的片子,导演塞不进那么多东西,电影有的时候和摄影一样,是要做减法的。经典元素该有的都有了,融会贯通,情节不要太牵强台词不要太扯淡,基本上就错不了。所以说,类型片是有套路的,是电影工业时代的产物,是流水线产品,跟汉堡包一样,而动作片影迷爱的就是这一套。

  随着观众素质的提高,影迷们不再满足于已有的东西,他们想看的更多。这时候的问题就是,美女不能丢、英雄情结不能丢,快速剪辑不能丢,肿么办?还是回到汉堡包问题,必须2片面包中间有肉才是汉堡包,那我们可以选择猪肉牛肉鸡肉甚至海鲜,面包可以选择全麦面包、奶酪面包、芝麻面包。所以80-90年代动作片进行了一些改良,在以前的老式打斗电影中汇聚了以下元素:打不死的硬汉、兄弟情深、重型武器、主角特色动作与台词、1-2个特别吸引眼球的场景。于是那时候就是动作硬汉的天下了。主角们的表情、语言、姿态都代表了动作片,如果没有这些,就很难称之为动作片。有斯瓦辛格那种壮出圈了怎么都打不死的机器人,也有布鲁斯威利斯那种LA小警察似的草根英雄,更有史泰龙那种面无表情的越战老兵,以及尼古拉斯凯奇的亦正亦邪,现在的杰森斯坦森和岩石也是我的大爱。

  有了面包和肉片,可以加点西红柿、酸黄瓜、蛋黄酱。我第一次印象深刻的场景是《真实的谎言》里海伦的枪掉在台阶上一路往下自动发射子弹杀掉一堆倒霉蛋的场景,当时给我乐坏了。然后就是《生死时速》,一辆大客车飞过断桥的场景。后来我一直会回忆那个时候动作电影给我的影响,让我在后来的动作片里都能找到我的蛋黄酱。迈克贝大概现在被骂得很惨,可是当年《Bad Boys》横空出世的时候,不能想象我有多开心。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变成了两个黑人贫嘴哥们儿,兄弟情深保留,美女保留(并肩作战的美女),英雄情结大大的有,没看到那么多仰拍镜头吗?感觉都是在地上凿了一个坑把摄影机搁下去的。最让我震撼的是迈克贝对全景的把握,正面拍夕阳下的直升机这个镜头几乎能在他每一部片子里看到,以至于我到现在最喜欢的电影城市排名第一仍然是迈阿密。虽然《珍珠港》很不怎么样(事实证明他不会拍感情戏),但是神风队员卸掉起落架起飞进行轰炸行动的场景被他拍得相当棒。在后来的《变形金刚》里我看到了主角宿舍墙上贴着《Bad Boys》的海报,作为一个动作片影迷我感觉突然开心起来,可是我想,不是人人都能注意到并且感到高兴的。

  关于《速度与激情》我也想提一句,都知道这系列是动作片,而且很红,可是我却觉得打斗场景不多,反而是在对赛车的描写上下了苦功夫,尤其是头两部,每一部都会出现一大段街头赛车的场景,虽然中间两部拍废了,但这个系列在大老板看来还是有挣钱空间的,事实证明后来拍的却实大卖。这是为什么?我个人感觉就是因为题材特殊,专门拍车的电影太少了,对赛车场景把握不容易,如何让人稳稳做着看10分钟车在跑真的很困难,所以难得有这么一个系列,就应该让他继续下去。以前凯奇有过一个片子《急速60秒》,也是拍车,却烂得很。所以奉劝觉得满屏幕突突突的,爆来炸去的根本没有内涵也不好看的同学一句,拍这个是需要水平的,不是谁都能搞的,导演摄像剪辑等等等等。如果你真的看不懂,请不要诋毁那些拥有拍摄动作场景技能和天赋的人。

  绕来绕去,我终于想起来我要说《敢死队3》了。我就不喜欢跟人讨论动作片的情节,我已经说过了,2个小时的东西,导演还能塞下多少东西,动作片本来对情节的要求就是线条清晰,故事易懂,能自圆其说首尾呼应就不错了,还要指望加入所谓诺兰式的完美叙事?这就好像国内那些成天嚷嚷“我们的音乐融合了金属、朋克、哥特、暗潮、国乐等特色”的土摇乐队一样,能做出个啥好东西?摩托头一辈子就一个风格,金属朋克两个圈都认他老大。整部片子我觉得节奏还可以,该有的元素也都有了,已是一个成品汉堡包。全片大概分了拯救朋友、行动失败、招兵买马、行动失败、最后行动几个部分,每个队员的个人特色基本也能表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开心的大party。其中一个亮点设计就是骑手骑着摩托车顺着一个弧度路线飞到天空并跳进楼里,也许有人看过类似场景,不过我没看到过,惊喜。

  但是无论如何,老式动作片走下坡路是一定了,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很多东西需要改良,改良的同时肯定要抛弃很多原有的元素。也许新一批年轻观众不再喜欢大篇幅的打来打去了,更喜欢高科技智商犯罪,也觉得“扔掉枪我们来一次面对面的战斗”这样的行为很傻。可是当你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时候要想想,以前的人认为地球是方的,太阳围着地球转,人不可能飞上天。从前西部的人们喜欢用枪决斗,早期的电影院人们看到火车迎面而来的时候都会吓得跑掉。用现在的想法去度量过去,一样是傻帽的行为。

  另外我觉得这次的插曲有2首蛮好听的。

  《敢死队3》观后感(五):将蠢猛进行到底

  前两部的片长都是103分钟,《敢死队3》却长达120多分钟。片长泄露了该片的最大问题,多出的20几分钟,需要更猛的爆破、更多的子弹、更冷的笑话来填充,需要更有趣的细节来消解乏味与冗长,需要新鲜感来抵抗边际效用的魔咒——重复消费会导致快感递减,而相比在片中完成各种吊炸天的任务,解决这些创作障碍,难度系数显然更高。由史泰龙领衔的主创,勉强奉献了一份行货快餐,激烈的砰砰声和自黑式的调侃中,透露着乏善可陈的乏味。

  拍至第三部,《敢死队》系列已然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动作明星版复仇者联盟,大有拢尽天下动作咖的劲头。《敢死队3》的集邮成果里,有哈里森·福特、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梅尔·吉布森、凯尔希·格兰莫、韦斯利·斯奈普斯、凯南·鲁兹、尤达·鲁西等。前三个不用多说,后面几个相对比较陌生,凯尔希不算动作咖,但演技可秒杀敢死队的那帮糙老爷们,近年在大片如《X战警》系列当配角,在主演的美剧《风城大佬》中魅力慑人;韦斯利演过《刀锋战士》系列;凯南是小鲜肉男星,出演过《暮光之城》系列,主演过渣版《大力神》;女成员尤达是MMA格斗明星,之前在银幕上还没什么履历。

  对于一部贩卖动作片情怀的电影,新添的昔日动作巨星,就是新的卖点。但这带来一个麻烦,每个演员都要有戏份,导演为了照顾演员,对每人的戏份不得不平摊,片长骤增只是外在反应,内部的节奏也随之受损。梅尔·吉布森饰演的是必须存在的反派,他强装的凶狠残暴,掩不住事业岌岌可危的疲倦感;满头银发的哈里森·福特,似乎只是为了重现一下《星球大战》的飞行梗;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戏份颇多,带着从B级片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那里习染的絮叨范,以夸张的叨逼叨充当着整部电影的首席逗比;韦斯利·斯奈普斯,将《刀锋战士》的耍刀技能,带到了敢死队。至于新人们,不大影响整体格局,多数只负责捧老家伙们的哏,贡献一点效果不明的票房引力。

  简单、粗暴,是整个系列的关键词。作为核心主创,史泰龙带领一群动作生涯行将结束的巨星,摆着又硬又糙的姿势,赤裸裸地轰着最后的荷尔蒙炮弹。《敢死队3》依然和精巧沾不上边,但有种比前两部复杂的别扭劲儿。前两部的节奏简单爽脆,一开始是接到任务或碰到麻烦,然后召集成员,接着干掉反派;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的第三部,史泰龙和他的伙伴们却玩起了“情感拉锯战”:任务太危险,不让去,要去,还是不让去,还是非要去,当然最后还是都去了。同时,召集新成员的情节,耗了不少篇幅。虽有班德拉斯搞怪、李连杰与施瓦辛格搞基等桥段调剂,硬汉们的蠢猛也有点蠢萌味道,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戏剧效果,看似紧凑、紧张的剧情显得过于漫长,无法让人兴致盎然地持续投入。

  当注意力脱离了史泰龙倾力打造的雄性炸弹,《敢死队3》就露出了系列的另一个特征:这只是一个关于硬汉的谎言。这场过火的意淫里,荷尔蒙炮弹明显只是虚空的幻象,在怀旧和敬老情怀的作祟下,肾上腺素跟着假装翻腾了起来。硬派动作和演员年龄是天敌,年轻的躯体,才会赋予过火动作更难辩驳的正当性。靠剪辑和爆破制造出来的激烈假象,也许会让年轻时的史泰龙们竖起中指,说这是可耻的作弊,有辱硬汉动作片的光荣传统。

  聪明如史泰龙,当然深知电影的游戏规则,深知他们这帮人终将谢幕。但他不认命,他愿与时代共舞,愿从过往讨债,从商业上的结果来看,他是成功的。如果还有剩余价值可供榨取,史泰龙一定会榨尽最后一滴。他可以让《洛奇》拍到六部,让《第一滴血》拍到五部(目前有四部);可以与罗伯特·德尼罗一起,用俗套到爆的方式,兜售一次“洛奇VS愤怒的公牛”的廉价创意(《旗鼓相当》);与施瓦辛格互相讨厌了20年,但为了不被时代抛弃,可以毫不犹豫地一起组团搞《敢死队》,两人还隆重合作了一部《金蝉脱壳》。

  一如兰博的生存韧劲,出身贫寒的史泰龙,也有着强烈的不败欲望。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敢死队》系列一定会继续拍下去。《敢死队3》的导演是帕特里克·休斯,到目前为止资历平平,该系列的话事人一直是史泰龙。求生与求胜欲,令人敬仰,也会令人不适,让生存与胜利主导一切,就会缺少对格调与品位的坚持。作为编剧或导演,史泰龙的早期作品如《洛奇》、《第一滴血》,有拳拳到肉的生猛动作,也有从现实而生的细腻质感,而今脱离了现实经验,《敢死队3》只剩从类型而生的简单粗暴,以及消费过度的动作情怀。

  如果一个系列只在商业这个维度取得了成功,它寿终正寝的时候也许就快到了;如果一部电影只剩情怀可谈,它的质量一定很难令人恭维。像《敢死队3》这样继续蠢猛下去,一些年以后,这个系列一定会被大多数人遗忘,正如我们如今遗忘的那些八、九十年代的平庸电影,正如一年又一年的那些被快速炮制、快速消费、快速遗忘的快餐电影。

  ■《大众电影》

  《敢死队3》观后感(六):少有的好片子

  有人说这是一部怀旧的影片,不不觉得,我觉得他是一部踏踏实实的动作大片,和虎胆龙威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称敢死队是怀旧片,我是个88年,读的是动漫设计与制作,我比较欣赏就是想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做的那些动画片,简单的(世界观)架构,剧情却很紧凑,节奏把握的很好,我觉得这部片子做到了,有人问为什么要找小鲜肉,无厘头啊,其实他有铺垫的,史泰龙第一次看到大BOSS后,失神迟疑了,要那个刚刚就出来的人说,开枪才回过神来,表示这个家伙是史泰龙认识并且是意想不到,后来他们对话里面得知这家伙是前敢死队成员(翻译没错的话是这样的),而且有军方、黑帮和叛军等后勤支援,加上第一次任务时一个队员的重伤,他不希望其他老队员(老朋友)因为这次任务死去,所以他必须找一些死了都不会伤心的人去帮他执行这次任务,而后来说敢死队的人开挂,好吧,你们查查约旦军吧,虽然不能说”渣“,但是并不是什么厉害的军队,估计比菲律宾的特警要好点吧(从温一下菲律宾劫持香港人质事件)退一万步讲,你以为约旦军个个都是神枪手?而且敢死队一开始就占据了有利地势,而且个个都是海豹陆战队(不能说第一,但是确实这个世界是数一数二的特种部队)的素质,根本很难打,再且,大楼里装了炸弹,我很惜命的,围他们在里里面,迟早他们要玩完,万一攻进去,又遇上定时炸弹爆炸,嘿嘿,我可不想同归于尽,而敢死队是要拼老命的(心里素质就有差异),而且约旦军也不是说非常多,所以他们不能算是开挂,最多也只是开了BUFF,比较难死而已,而且那部动作片没有BUFF的啊?比起天朝的不死光环这些BUFF弱爆了,人家只是还是多点打击,分散火力才开这样的BUFF,个人感觉这部片子还是很值得看的,至少对于那些还不娘的男性来说,很热血,对于娘的人来说,我只能说“呵呵”,反正见仁见智,大BOSS为什么要去单挑找死,完全是理智问题,打个比方,我无端端抽你一下大嘴巴,你也会失去理智的,他和你们的一些想法一样,MB,难道开挂,我不信,于是就冲击去了

  《敢死队3》观后感(七):尝试写写

  刚从电影院出来,女的独自一人跑去看观众们似乎还不能接受,似乎这一系类的标签都显示,这是纯爷们儿才懂得欣赏的电影。从1被朋友拉着去看,到3会稍许期待,都显出我对大美利坚动作片的期待!

  可是,中文总是会这样转折下。 不知道是这些年看的英雄主义电影看多了,从敢3中看出了其他电影的影子,队友情是很感人,反派也总是很无能,英雄人物也总是爱在最后一刻扭转局面。

  在没碰到主角们之前,反派也是那么响当当的人物啊。怎么就那么冲动,义气用事呢?

  李连杰刚出现时安插的冷笑话 还真是让我感觉空调太冷了~~

  那个絮絮叨叨的 高格~ 突然就是闪闪的星啊~~~

  加入新鲜的队员是要进行 4了 吗? 这是高科技要承包世界了啊~~

  看来不能停止学习~~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Twenty four and there's so much more

  Live alone in a paradise

  That makes me think of two.

  Love lost, such a cost,

  Give me things that don't get lost.

  Like a coin that won't get tossed

  Rolling home to you.

  这歌曲 还真是挺应景di

  《敢死队3》观后感(八):枪炮江湖中的豪侠传奇

  我们为什么要看怀旧电影,与其说是追逐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倒不如说是需要安全感。这是个令人倍感焦虑的时代,互联网和IT技术以空前的规模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捧着智能手机点个不停,但对里头的原理,却连万分之一都不了解。《源代码》,《超验骇客》里神乎其神的技术,竟然可以掌控我们的感官,凌驾于神圣的人性之上,让我们叹为观止,也令我们心头不安。高科技越神奇,我们就感觉自己越被时代抛离,这是数字时代的孤独感。而怀旧,就是对抗孤独的武器。《敢死队》系列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使命。它让我们看到,传统的长枪大炮、飞机坦克、甚至拳脚功夫,在这个时代一样有着用武之地,那些电子科技兴起之前、以口径和重量来丈量杀伤力的武器,让我们心头充实,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史泰龙并不满足于前两集的成就。确切来说,他不满足于仅仅提供怀旧。《敢死队3》瞄准了更年轻的观众群,经过对一些暴力场景的修改,获得了PG-13的分级。这样不满13岁的观众就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场观看——这群小毛孩子可没什么旧可怀的,而且他们成长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年代,不会对数字大潮有失控的恐惧。

  对于一心消费80年代情怀的粉丝来说,此举标志着该系列奠定的审美轰然崩塌。他们对史泰龙的媚俗表示失望,尤其是前两集也曾宣布要做成PG-13,但最后都守住了底线。试想,没有R级的庇护,怎能痛快淋漓地表现拳拳到肉、子弹爆头、断肢横飞,恐怕连粗口都要被剔除干净了,硬汉们的草莽魅力必然大打折扣。此外,跟一群嘴上无毛的小崽子一起坐在影院欣赏这部情怀之作,也不啻为一种极大的冒犯。

  令人欣慰的是,《敢死队3》尽可能逼近了PG-13的尺度底线,看起来跟标准R级片差别并不大。毕竟如今的分级标准越来越松动,用更大的火球来掩盖血迹斑斑的尸体,就比以前管用的多。MPAA一向对于性比暴力更敏感,常常放着一堆拳打脚踢不管,去追究一个亲热镜头是不是过长。所以对于分级这码事的争议,渐渐也就云淡风轻了。影迷们真正恼怒的是,史泰龙许下了很多承诺,比如用闪回交代30年前的恩怨,比如新老两代成员的技能较量,在正片中这些一样都没见到,这比分级神马的更透支信用,欺骗消费者。不过相比前两集,《敢死队3》也的确端出了些新的东西。

  新的发展分别体现在横纵两个方向。横向,更多地呈现出整个雇佣兵行业的生态。这是个供需平衡的大职场,有人招募,有人求职,掮客负责联络双方。从本集看出,敢死队的报酬应该不菲,而且在圈子里的知名度颇高,有中年人假扮小年轻投递简历,也有失意格斗手经不住成为一员的诱惑。我们也注意到,敢死队越来越像一支间谍小组,秘密接头,任务指令,情报文件,以异国他乡的安全屋为基地,行动之前要踩点,用伪装和转移注意来探明火力。电子技术大行其道,黑掉监控和安全门是行动必备,阻止炸弹也靠技术流。还借用了《碟中谍3》的一条情节线:团队配合劫走大反派,反派半途大放厥词,主角发飙要杀他,车队在大桥遇袭,反派被救回……两者如出一辙。

  当然,一部《敢死队》是不会有太多智力和悬念成分的,时髦的把戏都是做做样子,满足对间谍行业最粗浅的想象,我们不必把它当成另一部《谍影重重》,因为终场大战肯定是开足了火力泵取肾上腺素,让脑细胞彻底放松。对高科技的想象一贯的简单粗暴,理工精英老吐槽黑客电影太夸张,看了《敢死队3》估计能把脖子气歪。队员们越来越像倒像庙堂的公务员,只不过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按好莱坞的惯例,一个小警察都敢顶撞上司,老顽固们当然也对官僚体制不屑一顾,最后还靠老上司前来搭救,这取材自80年代警匪片的套路,把整个系列的怀旧思路从“一人军队式动作片”跳出来,扩大到70、80后更广泛的集体回忆中。

  纵向发展的缘起略有意外,在这个“硬汉绝不服老”为主题的系列,史泰龙竟遭受了一波“老年危机”,一通牢骚,就把老哥几个劝回家呆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帮80后新势力。即使招募新人,还是有底线的,极客呆子绝不在考虑范围,留着长发、脸孔白皙、身材瘦削、说话神神叨叨的宅男,在《007》里还有点魅力,在这里就只能沦为娘炮了,叫人要为他洗澡时的命运担心。影片妄想开个玩笑,先冒出来一个操作电脑的书呆子,这可骗不了我们,能被史泰龙相中的,不是运动健将就是铁娘子。与此同时,战斗形态也向精英化悄然演进,有一场重头戏是渗透和绑架,期间不能弄出动静,你若习惯了80年代那些佛挡杀佛的战法,哪能习惯这么精密有序的操作。

  向新时代妥协之余,史泰龙仍不忘嘲笑年轻人。还记得上一集,团队唯一的年轻人不但被安排在远程打狙,而且没多久就光荣捐躯。这集费尽心思选出的一队精英,也是首战全被俘虏,还需一群老头子来解救。要说影片的主题思想,已经很明确了:世界终将是你们的,但目前还是我们老人家的,新老传承一定会发生,只是还不到时候。本集最大的作用,是令两代人的水火不容,消融在并肩对敌的默契中,为薪火相传打下基础。

  既然有培养接班人、退出江湖的意图,史泰龙的高光表演也相应收敛。想想前两集他是怎么费尽心思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每一场战斗过后我们都记得他的嘶吼和快枪。而在《敢死队3》,要是没有终场与梅尔·吉布森的单挑,他的表现将完全被淹没在精彩的群斗中。即使那单挑也是差强人意,在访谈中,史泰龙称之为“史诗级”的较量,看来我们又被骗了。两人的对打比上集KO尚格云顿更短促,吉布森的扫堂腿也不如老尚的回旋踢来的带劲。史泰龙本可以选一个杰森斯·坦森那样的搏击手,但后者漂亮的招式和他那朴实无华的拳击打法不好匹配,只能选吉布森这样的粗大汉,如此一来,招式单一,打久一点就令人不耐,速战速决反成了上上之选,只是我们仍不够过瘾。

  作为大反派的梅尔·吉布森,秀身手的机会不多,演技出类拔萃,他饰演的军火商兼具粗糙和优雅的两面性,既能弹无虚发、拳头说话,也能西装革履、赏析高雅艺术。你也许注意到,其他主角的台词多半短平快,倾向于调侃和缅怀的段子式,只有梅尔有长段正儿八经的独白,旁征博引、趾高气扬地为自己的行为开脱,顺便将小年轻们教育一番。给出一种错觉,他一个人的台词比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关键是,在这么一部五分钟看不到枪或肌肉的就让人觉得不对劲的电影里,他的长篇大论居然一点也闷,口才真不是盖的。此君能动粗又懂忽悠,要不是身处邪恶阵营,是比史泰龙更能笼络人心的团队领袖。他最大的缺点是太“仁慈”,爱玩那套猫戏老鼠的游戏,直到把自己玩得满身弹孔。

  所有新成员中,最丧节操的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拉丁老帅哥上蹿下跳,手舞足蹈,54岁的人心理年龄貌似还不到24岁。起初冒充小伙子投简历,面试阶段被史泰龙断然拒绝,这场戏除了喜感满满,还给史泰龙灌了一碗心灵鸡汤:同样是老当益壮,史泰龙是壮志未酬身不死,活到老打到老,而班德拉斯的境界更高,不能体能充沛,连心态也纯粹是少壮派。这便为整个系列提出了全新的意义:坚持以老迈之躯硬抗,总有一天会厌倦,保持年轻态,永远处在活力巅峰,才能真正永不老去。作为新成员中的老一辈,班德拉斯摸爬滚打丝毫不亚于那几个80后,终极战役中身手之矫健、体力之充沛均令人咂舌,开开枪、调调情,像个大男孩一样玩得很开心,我们很乐意见到“佐罗”不老,且情圣魅力依旧。

  有人觉得结尾酒吧那场戏拖沓多余,我倒有不同的意见。花几分钟时间,来展示老一辈与年轻人打成了一片,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年轻态”,是必要的。这是他们突破老年危机,可以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号。同时,我希望《敢死队》可以一直拍下去,因为我喜欢看拳头大的弹孔,吞噬汽车的爆炸,被撕成碎片的钢板,重型武器大展览,我崇拜那些头发乱蓬蓬、脸上脏兮兮的男人们(还有女人),他们枪里的子弹永远不会耗尽,多猛的爆炸都只能擦破点皮,身躯能撞烂墙壁,所经之处留下的尸体多到来不及数,他们是这个枪炮江湖中的传奇豪侠,他们不会老,他们不会死。谁都知道这很扯淡,但从小到大,我对他们的景仰从未改变,更乐意将这份景仰延续到老。(文/方聿南)

  《敢死队3》观后感(九):廉颇虽老,照食饭三斗--------《敢死队3》

  那一刻,天崩地陷,那一刻,烟雾弥漫,那一刻,泪眼朦胧,虽然知道英雄不会死,可是还是如此的揪心。 他妹的,他差得,--- 问候完一系列女性亲属后,可能还会加上一两句各地方言形式的俚语骂法。

  这是一部让人不得不感叹的男人的硬汉电影。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有一点年纪的男人的电影,它会让人多少想起曾经豪气干天得英雄年代。

  史泰龙老了,浑身上下能露出来的肌肉只剩下布满老年斑青经突出的双手,施瓦辛格更是臃肿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老史早已不是当年的孤胆英雄。腆着庞大的胃,指挥者一帮兄弟出生入死。可是,可是,为何二位还是如此的霸气?虽然老史一再不无尴尬的感慨,这个我也可以,可那已是一种云淡风清,大智慧,大眼界的提升。影片内外的老史已不能再简单的以动作片明星来定义,亦如老施早都当了一州之长多少年了,想必那也算是真正的大哥了吧。

  据说当年老史拿着剧本面试了很多电影公司,都失败了。现在那些公司老板会不会很害怕再提起他们的名字?还是有的老板已经作古了?

  三部敢死队一部比一部精彩,这样的电影在我们这些日渐衰老,连感慨都日渐减少的中年或接近中年的人心中强有力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没了偶像,没了目标,却对一部电影续集的到来充满期待。

  当老的嘴都有点歪的哈里森离开空中一号,开起了战斗机,你作何感想?

  斯坦森男二,龙格尔都只是摆摆造型,班德拉斯都成了唠叨的“跳梁小丑”,李连杰甚至娘炮的依偎在老施的怀里,这是怎样的阵容啊?一群平均年龄有五十以上的老牌动作明星集中在一部电影里,你还能说什么?

  可是不仅仅是明星云集,还有神一样的剧本,神一样的细节,神一样的摄影啊,够了吗,不够啊,还有神一样的调侃,神一样的幽默,神一样的兄弟情。

  我写不下去了,今晚我会喝英雄同眠,不要误会,我是男人,从来没有如此真切感到过这一点。

  《敢死队3》观后感(十):“敢死队”透出的味道

  动作片是热血男儿的最爱,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彪悍和真实的击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人们都口味已经趋向柔和,谁够花样美男,就追捧谁,所以连韩国这样出拼装货的地方来的明星,在国内可是受尽了欢喜。 这算是我们的欢喜还是悲哀呢。

  史泰龙是彪悍的,一路走过的影片都是那么的使我难忘,“第一滴血”中的无奈拼搏,“洛基”里激奋人心的坚持可是很有着本质的意义的。 就个人魅力来说,能招拢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卡来组队,这可不是一般的人情世故在里面了。 相对现在出众的3D特效,在一个大棚里就能拍出一整部超长唯美效果影片来说,动作片那可是值钱多了,不断的刷新不一样的场景,一个个细致的动作链接,是否更能够体现出拍摄的和执导的用心了。

  就“敢死队”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家的概念,相对于现在时段的很多影片来说,家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这也是我们这代越来越趋向冷漠的人们值得品味和观后深思的。 史泰龙在影片中就像一个大家长,总是呵护着自己的队员。他并不单纯的把他们看成伙伴,更是兄弟和家人,就像巩俐演过的“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于是对于干私活出事的伙伴,他不惜时间和精力带着2个伙伴就打劫一个中队的押送队伍。 对于每一次出勤,大家长总是以最大可能吸引火力以避免兄弟的损伤,但每次有家人出事,他是比谁都更痛的。 面对最大敌人时,他想为自己的家人留下生的可能而解散了敢死队,但心中的惆怅是我们这些看客不能感同的。

  为复仇他去找了一群新的队友,这里就体现出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孤独。新队员每一个都是孤独的,内心都是缺失的,因为自身的经历使得每个人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伤,而能够修补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找事做,简单的说就是找死的过程,人活到这份上其实是很可悲的。 可以注意到一点,史泰龙并没有让他们标记队符,而他们也根本没有要求标记。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个队伍,只为做而做。 可想而知,任务是完成了,但结果是糟糕的。反派一看哦,一群货而已,因为他们身上没有敢死队的荣耀象征,于是故意羞辱他们,还给他们看队标,但他知道史泰龙的脾气,就设下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本剧最大的亮点出现了,话唠是可爱的,也是可恨的,能一直涛涛不绝的说可还是真功夫了,正常的哪能说那么多话啊。 兄弟情在此片段充分展示,被解散的队员一个个就像离家的孩子一般失魂落魄,不是发呆就是在发呆,四个硬汉站在飞机前的那一瞬间,我含泪了,这是现在一代人不能体会的。 也许现在一群人多的是哥们,但怎好意思谈兄弟呢。 史泰龙简单的一句“圣诞回来了,你后面呆着去”可见其内心的喜悦,家人的回归总是很让人欣喜的,这也是每年年关回家潮如此热闹的原因。 对于话唠的话有几个人会放心上,在下飞机后史泰龙和话唠攀谈,话唠一句话“原来你都听着”其心理的震荡是巨大的,因为在失去所有伙伴而独活的痛楚使得自己几成神经病,而在敢死队里重新有了家的感觉,懂心的人我想一定会和我一样湿眼眶的。

  对于大家评论的乒乒乓乓,在这一集里可真是下足了血本,最帅的莫过于摩托飞跃3层楼飞身的表现,看着实在是血脉喷张。一部动作片能如此规模,个人以为实在是比几十个3D特效专员点点鼠标耗时耗钱做出的场景帅多了。

  纹身大家见多了,现在很多人都按着自己的个性秀着,但片尾新队员都争先展示自己新刻的队标时才真正标示着他们终于又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了,那份笑容开始很灿烂的哦,看过“海贼王”的都知道,队友每人都是在手臂上秀着队标,这就心心相印的象征。

  总结这是部很棒的影片,史泰龙并不是为了迎合谁的标准而拍片的,这可比国内的那些乱哄哄的比美剧有深意多了,他只想告诉大家家的重要性,或许仅此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