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某处》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在某处》经典观后感集

2018-07-08 02: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某处》经典观后感集

  《在某处》是一部由索菲亚·科波拉执导,艾丽·范宁 / 斯蒂芬·多尔夫 / 米歇尔·莫纳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某处》观后感(一):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吃果冻的那段很有爱 可爱老爸 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的老爸 无所不能明星老爸 跟着他出入各种高级场所 看见所有人都向他打招呼 吃喝玩乐都不用自己买单 这种感觉真***太爽了

  可是 生活有很多无奈 就算是像Johnny那样的大明星也不过是整个电影产业中的一枚小棋子 出席各种新闻发布会 颁奖典礼各式各样的人拍照合影 还要随时警惕是否被人跟踪 再加上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团糟 夫妻离异 抚养女儿 独居的孤独 脱衣舞女郎不会在你绑石膏的手上写下我爱你 那些渴望成名的年轻演员们随时等待着潜规则她们 讨好的话 谄媚的笑 成天面对这些的Johnny也只好无奈地笑笑 因为这是他的工作 没有办法摆脱 也许只有在仰望蓝天的那一刻 他才能在云的另一端望见理想的生活

  《在某处》观后感(二):Endless Vanity

  This is a movie with the least lines that I've ever seen.

  othing special, the overall rhythm of the story is common and ordinary, no climax. But...it can be understood by some people.

  Most of the times in life, everybody may feel the loneliness and emptiness, no matter who we are, how successful we become. The only thing we do is using a void to fill a void. Then, nothing is cured but getting worse. We live surrounded by endless vanity, with nobody excepted.

  We are always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After growing up, we are busy or pretending busy. When we really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oursevles we find that it is too tough to do anything. We've already habituated to a routine life. Consequently we are afraid of changes for sure.

  We all have dreams. Not to linger but to flee. Just escape to somewhere. But this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e key is where to go. Or we can say, where going is also not important, but what shall we do when we reach somewhere new.

  For that reason, somewhere equals to neverland. Isn't it?

  《在某处》观后感(三):lost in somewhere

  迷失东京,一直是我最喜爱文艺片。

  十年前的这部电影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然人记住了索菲亚科波拉,这位出身名门而且才华出众的女导演。迷失东京这种小成本制作影片成功在当年的奥斯卡脱颖而出,并一举夺得最佳原创剧本大奖。要知道04年的奥奖可谓众星云集,指环王3、冷山、加勒比海盗、21克、奔腾年代、怒海争锋等都是当年的佼佼者

  苦苦等待了几年之后,终于看到了科导的新片《在某处》。

  不知道是导演故意要把在某处打造成迷失东京一样的电影,还是或多或少有江郎才尽笔者认真看完之后,总觉得此片只能勉强算形似,而非神似。

  电影的一些细节的确有迷失东京的影子。首先是演员的配置,都是大叔+萝莉,再到电影都在表现人生比较失意一面场景大多在酒店等等。拍摄手法也处处有迷失东京的影子,标志性的就是长时间的无对白镜头,当对白里有外语时候,故意没有给出字幕等等。

  但是,很多电影都能如此拍摄,但不是每部电影都是迷失东京。迷失东京里比尔默里和斯嘉丽是陌生人,到了东京以后才认识的,这种复杂关系,要比在某处里面男主角和小范宁之间的父女关系要难掌握。迷失东京里面的没有字幕的日语恰到好处反映主人公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将日本人的热情与自己内心的漠然和无奈做了很好的对比。其实《在某处》的意大利的片段在这一点做的还不错,比如上台颁奖跳舞的那一段。

  其实令我最不满意的是结尾的一段,记得当年迷失东京的结尾,已经上车的比尔默里突然司机停车,下去叫住了已经准备转身离去的斯嘉丽,两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是深情的拥吻。然后默里上车离去,黄昏的夜色,配上just like honey的英式风格摇滚,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淋漓尽致个人认为除了当年廊桥遗梦梅姑和伊斯特伍德大叔有过类似表演之外,几乎无出其右。反观在某处的结尾,小范宁毕竟因为年龄的关系,表演相对于斯嘉丽来说还欠火候。而男主人公似乎也无法彻底表现出对女儿的感情。反而最后那一段,把车停在野外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非诚勿扰。。。

  总体来说,值得一看,但是要没看过迷失东京的,强烈推荐先看迷失东京。

  .S. 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到,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本尼西奥 . 德尔托罗在本片里出演了一个超级酱油角色。不但只有十几秒的镜头,而且还带着个大檐帽,生怕被人认出来~

  《在某处》观后感(四):追忆萝莉的似水年华

  对于烙上有些人名字的电影,我是非看不可的。索菲亚 科波拉便是这些人中排名较靠前的一个。今年威尼斯电影节摘得金狮奖的《在某处》便是她的作品,并被欧洲评论一致认为是回归《迷失东京》路线体现。其实两部片子相似地方很多:都强调陌生环境里人的境况;都是老男人搭配清新女子;都直至人山人海里也躲避不了的孤单

  《在某处》的男主人公是名演员,长期寄宿在好莱坞的顶级饭店内。某天萝莉突然出现,并喊了他声“你好,老爸”。开始名演员认为,这位阳光美女并不会改变自己生活,因为他连前妻的名字都忘记了…不过,索菲亚当然会在很生活的场景里用萝莉来温暖他“老爸”内伤很重的心。

  影片的色调、配乐、情境设置、演员挑选都反映了索菲亚 科波拉的独特品味,正如她为路易威登设计的SC系列一样,于低调中寻求内在的高调。即使你是个剧情控,最讨厌的就是“看完了120分钟还不知道影片说的是什么”,你也无法讨厌影片无可挑剔摄影、来自Phoenix乐队、T.Rex等大牌乐队的歌曲更何况,萝莉Elle Fanning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清新和美,还会让人陷入对青春似水年华的追忆中去。

  奇怪的是,当我想从记忆里挑出一部令我印象深刻,同是描绘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的国产电影时,我瞬间失忆了。《海洋天堂》或是《我们天上见》听说都是催泪弹。于是我并没有去看。与《在某处》这样的电影不同的地方是,国内的电影往往在角色设定的初始,就令小孩过早背负了大人包袱,或是大人变成了现实中的魔鬼亲情对我们来说最熟悉解释就是牺牲感恩。在我看来,《在某处》的迷人之处,便是流水一样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正常小女孩如何与一个被社会摧毁的“怪叔叔”老爸沟通。或者是游泳池里的搞怪表情,或者是给老爸煮饭,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做老爸的小公主先天残疾贫穷特定环境下带给人身体精神上的双重催残固然能够带来观影震撼,可并意味着这是唯一的方式

  一部浑然天成的电影,应该有我们向往又熟悉的感觉。比起成年人伤痕,我更愿意看萝莉的泪水;比起做父母身边的孝女,我更愿意希望父母的某段时间,因为我的存在,变得积极生动,而不是多年后,追忆当初,大家抱头痛哭

  {刊于《女友花园》2011年二月号}

  《在某处》观后感(五):如此平铺直述

  这是一个讲父女的故事。明星父亲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在大众闪光灯与脱衣舞女间徘徊。有一个可爱的14岁女儿,在母亲离开日子里,暂时照顾一下女儿,两人之间已开始还是有点陌生,不知如何相处的,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父女之间开始有所了解,有所默契。但是在女儿离开之后,父亲失去了生活的中心,不知如何自处,于是又掉进往日生活的深渊中,发现谁也无法拯救他,最终只能放弃所有外在的行囊,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始自我救赎

  这片子有一种静谧力量,每一个镜头都像是在时间中划过一样,将生活的索然无味表现得如此自然沉重

  一开始不知道这片子谁导的,这么不经意,看完后又有那么多的回味,原来是索菲亚·科波拉,的确是有所功力的。

  《在某处》观后感(六):在荒蕪之地高速行駛︰《迷失某地》

  蘇菲亞‧哥普拉 (Sophia Coppola) 憑著《迷失某地》(Somewhere) 奪得「第67屆威尼斯金獅獎」這殊榮。中文譯名「迷失某地」明顯是想叫人聯想起哥普拉前作《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而確實,兩片的主題類近,說《迷失某地》是《迷失東京》的後續也不為過。

  《迷失東京》講述荷里活中年明星鮑勃,為了兩百萬美元的報酬,到東京接拍威士忌廣告。片名明示鮑勃會在日語中迷失;不只是鮑勃,另一同是來自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夏洛特,也在日本迷失。她不是迷失於語言,而是迷失於文化。不論她參觀廟宇還是學插花的地方,她都無能進入那文化氛圍。是以,哥普拉的「迷失」,非只關乎翻譯,也關乎全球化對文化帶來的衝撞。人與人、地與地因著科技發展而距離縮短,交流速度也加快;然而科技卻沒能除去文化與文化間的障礙。因此,人就在高速交流和慢速認知認同的夾縫中迷失了

  《迷失某地》一開始已經展示了現代世界的速度。在片頭,當紅明星莊尼駕著房車在荒蕪之地高速行駛,不論聲音還是畫面都告訴觀眾他是在高速中運轉。然而有兩點著得注意的︰一是車是在高速行走,但卻是不停的在圍圈轉,無論車如何高速,還是給人被困的感覺;二是這約三分鐘的長鏡頭直落到尾,鏡頭靜止不動,拍著車子繞圈進入鏡頭,離開鏡頭又再進入鏡頭。這靜態的拍攝風格貫穿全片。導演正是以這風格,探究現代人(可能只限於美國人,甚至只限於美國富裕一族)在高速運轉底下的生活。

  《迷失東京》主要場境都在酒店,所以容易讓觀眾認同那種漂泊無根的感覺;有趣的是,在《迷失某地》,觀眾知道莊尼住的也是酒店,但內裏的格局與一般家庭無異,他的生活也像如常在家中一般︰與女兒玩電玩,吃女兒煮的早餐,有派對,有性生活,有朋友也有家人。上集的酒店叫人想到侷促與無定,這集的酒店卻化身成家。因而莊尼與鮑勃是不同的︰鮑勃總帶種淡淡的哀愁,甚至是鄉愁,卻又是無家可回、無處可認同的現代浪人;莊尼同樣是個無家之人,卻樂於無家,把過渡的酒店化妝成家。但二人根本上卻又是相同的︰鮑勃在苦悶和失眠中不斷的看電視打發時間;莊尼在艷舞女郎前(甚至是在做愛途中)沉沉的睡著了。現代的官能刺激對他們的苦悶已經起不了作用。耐人尋味的是,他們卻又參與製造這些官能刺激的工業中。

  家,是荷理活片經常探討的主題;家庭價值,是很多荷理活片想要鞏固的價值,是美國主流的意識形態。導演在這片中明顯要與這價值對話,同時又想與之對抗。 莊尼的前妻突然離開,撇下女兒,他突然擔起照顧她的責任,然而這責任卻又沒有讓他單純的回到家庭價值了事。影片就在順著速度溜走的全球化生活與在一地一家紥根生活之間拉扯。

  故事最後沒有甚麼定局︰莊尼送女兒露營(的士把她駕走的一幕,預示了她將來也會承繼鮑勃和莊尼成為現代苦悶與漂泊的主體),前妻還沒有消息,莊尼在痛哭後再次駕著房車上路。片尾他駕車到片頭的荒野之地,他這回沒有繞圈,卻在途中停下來,離開房車在荒野中步行。荒野在荷理活片中經常與城市對照,一方面代表著沒有城市保護的危險,一方面也是角色重整生命之地。莊尼下車步行,回應片題,好像要前往somewhere,比起lost in translation 來得正面一點。然而,在時間上,究竟是片頭在荒野中轉圈熟先熟後,究是莊尼最後是走向somewhere還是nowhere,這就在觀眾各自的表述了。

  《在某处》观后感(七):温暖的爱

  看的很有感触,大概因为主人公的故事多少和自己的经历有相似。作为孩子,父母的离异无疑是很大的伤害,而更难受的就是父母分开后自己该如何更好的生活下去。

  再成功的父亲、母亲,在孩子面前都是一个平凡的人,希望把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希望孩子少受伤害。当父母的过错给孩子带来伤害时,心比谁都痛。

  johnny送走女儿后,自己在公寓里坐在沙发上,看着旁边的位置,摸了摸,似乎他在看女儿留下的影子。没有打电话叫人送餐,而是自己做简单的意粉,一个人坐在餐桌上吃,似乎他在想曾经女儿给他做的早餐,一起在餐桌吃。几天的相处让他改变了,和女儿在一起,他仿佛从曾经的灰色地带感受到了温暖的世界,女儿走了,他变得更加的空虚与寂寞,因为与女儿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付出与接受到了爱。

  作为孩子,我一直都以自己为中心,想着与父亲或母亲分开后,自己有多么难过,但是今天看到johnny在送走女儿后而哭泣,我知道了,父母也是人,他们都在爱着孩子,他们也许比孩子更加难过痛苦。

  omewhere,他最后要去的是哪里?我从他的微笑里看到了答案,因为他的眼中流露着温暖。

  《在某处》观后感(八):妹妹Somewhere活在姐姐Lost in Translation的阴影里

  《在某处》是一部我想骂但骂不出来的电影,在威尼斯的一片嘘声中拿下金狮奖成为本片被鞭策的主要原因,如同大家说的:“就这么一部对索菲亚自己的名作《迷失东京》的拙劣模仿也能拿金狮?”,“昆汀塔伦蒂诺对前女友照顾得未免太明显了吧!”,“一直觉得科波拉有恋父情结,这是她送给她爹的礼物么?即平庸乏味又矫情得要命。这都能金狮,昆丁这事有点扯”,“索菲亚•科波拉:他不让我得金狮,我就让他得阴虱”,“还不如把《迷失东京》再看一遍”!

  不错!大家说的都不错,我很赞成!我也很看不起本片拿金狮!我也曾怒斥过昆汀玩忽职守搞内部关系!

  但我必须说,本片是一部离“滥”片只有一步之遥的作品!它为什么“滥”?倒不是影片品质拙劣,而是它陈腔滥调!模仿永远是陈腔滥调的东西,这意味着你是把原来看过的东西再看一次,就好比《生人勿近》和《美版生人勿进》,他们之间同样存在着“改编”的近亲关系,两部影片有什么区别?我是看不出来,基本上是换了批演员再演一次,美版甚至就连对老版的那种瑞典独有气氛烘托和孩子间奇妙的触感都在不断的试图靠近,一丝丝的临摹!最后美版胜利了,大获好评!类似的还有汤姆克鲁斯的《香草天空》和亚利桑德罗阿巴曼的《睁开你的双眼》也是算成功的翻拍!

  当然这不是借口,人家是翻拍,《在某处》是一部独立于《迷失东京》外的电影,就算是同母异父也不是理由!所以《在某处》作为一个晚生七年同母异父的妹妹在姐姐的光环里抬不起头来(但比她另一位长得漂亮却华而不实内心毒恶狡诈的三姐姐《绝代艳后》那就好太多了!),当姐姐在奥斯卡掀起一阵波澜,被人赞叹为惊世之作时,妹妹还在娘胎里孕育着(七年前就怀起了,不可能吧?),其实《在某处》并非孕育了七年,而是已经孕育了40年!

  片中的女儿是索菲亚最熟悉的人,那个常年与老爸来回往返于各个酒店的女孩不正是她自己吗?她如果用这样的孤寂面对着父亲,必然是因为父亲也用那样的孤寂面对着女儿,所以女儿长大之后用《处女之死》《迷失东京》告诉爸爸:寂寞是培养出来的,而你给了我无尽的养分,但我依旧爱你!父亲!

  今年索菲亚39岁,加上娘胎里的时间刚刚好40年,她打出生那天起父亲就用忙着拍《教父》《教父2》《现代启示录》的荣誉来补偿女儿没有他的日子里,她是怎么照顾自己!这样一个女儿似乎没有资格向这样一个父亲索取时间,因为父亲每照顾她一分钟,就是在消耗那个正值巅峰的天才的头脑一分钟,全世界都不允许她耽误他的伟大时刻(就好像如果当年科波拉因为忙于照顾女儿拍砸了《教父2》或者不拍《教父3》了,那全世界都会对这个小女孩背上让一个天才毁灭的眼光),所以全世界无视她,让她一个人寂寞!

  那份童年就开始的孤寂是索菲亚孕育《在某处》这部电影的胚胎,胚胎从母体中到出生就开始萌芽,一直随(索菲亚)科波拉这个名字一起成长,一直到她有勇气将它生下来,她最终给女儿取了个动听的名字Somewhere,比姐姐Lost in Translation更真实更长得像妈妈更富有母亲的人生阅历!

  有一个众人夸奖的天才姐姐,作为活在其阴影下的妹妹必然会被众人要求更出色或者一样出色,但妹妹天生就不想像姐姐那样成为闻名到日本的大明星,而是想默默的做一个跟在大明星姐姐身后一起混迹各大知名酒店的家属兼好帮手,这样就是没志向,没抱负,只图享受吗?

  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你Somewhere注定没前途!没希望!活该被人骂!怎么不是贪图享受的千金小姐!你姐姐Lost in Translation的一生这么成功,你却一辈子就在她后面花着她挣来的钱坐吃山空,一辈子混迹在烂片界里顶着威尼斯史上最差金狮!难怪这么多人讨厌你!唾弃你!

  虽说你在威尼斯的成绩是你母亲和改卷老师有一腿潜规则得来的第一名,但人们永远不会怪改卷老师,因为好处是你得到的,作弊的始终算是你!

  本片的故事是一种奢华甚至奢望的孤寂,每一笔都是伤心的乳汁哺乳出来的,如同乔治克鲁尼曾从他那《在云端》孤傲一生的人生阅历中提炼出来的演技险些征服奥斯卡(但不可否认,他虽没有得奖但此生有此片已经足以,没有比用《在云端》来形容他在好莱坞的生涯更为准确的代表作了)!一个好莱坞的钻石王老五甚至于全世界的大众情人,他什么都不缺,正因为他该有的都有了,所以世界让他满足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他又该在自己的家里拿起什么?他还能在生活里再拥有什么?这个世界装满了他的东西,但他却在需要某样东西时东西多到找都找不到,所以当他攒齐了一千万里的飞行里程时他用了那样的眼神看着世界,这恰恰是所有人都觉得不管是这个人物还是他都简直是不可企及的,这个人的内心特别孤独,这种感觉绝对是乔治克鲁尼本人,不会错!这是第一部让我觉得演员已不再是演员,他已经不动声色的就这么蹲着开始和我们观众对话,上帝都寂寞到放下身段和云端下比蚂蚁都还小的民众拉家常,这就是《在云端》的孤寂!

  本片的男女主人公何尝不是在云端呢?而且父亲和女儿是在云的两端,各自经历着各自的寂寞,他们交集了吗?交集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在寒与暑的假日里一遍又一遍在不同的酒店看似享受着人生所拥有的一切,让人伤心的正因为他们无数次的交汇却还是无法将自己深深种入对方的心田,两个孤寂的心连着根却无法共生,而是在同一个地方各自吸取着水分,因血脉而相连的土地水分被他们各自吸收却无法分享(同根却不共生),那就成了争夺那仅剩的源泉了!最终两朵花必然都会凋零!

  那他们到底快乐过没有,没人知道,但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游戏、乒乓球、游泳池,以及水中的嬉戏,日光浴,那些都如同两头被寂寞所伤的狗相互舔舐伤口,等伤口愈合了它们还是会闻闻对方,然后离去!(强烈跪求水中的那段插曲,超好听啊!我花了整整一天都找不到啊!哪位大侠知道名字和下载地址?)

  女儿走后父亲真的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吗?他是哭过了,笑过了!但车子在同一地点绕了又绕,不正是由于父亲的茫然迷惘,始终找不清通向挽救父女关系的方向!不正是一切依旧周而复始吗?他们都会为这段不成功的父女关系叹息悔恨,但是日子不还是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吗?最终父亲依旧在酒店里一个人看着跳都跳不齐搞得让人睡着的脱衣舞,依旧花天酒地与女人用钱抚慰空虚的心,依旧重新回到事业中,拍着全世界欢迎又得奖并且传世的电影,女儿还会来还会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一首歌很能衬托这部电影的意境,那就是阿桑的《叶子》,如同“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对父女不正是那个人那群人!当孤单达到了一个人自说自话自嘲的愚弄唯一的观众自己!当狂欢达到了两个人在一起却不过只是各自孤单!如同“爱情”(父女之爱)原来的开始是陪伴,但我(女儿)也渐渐地遗忘,当时是怎样有人陪伴,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我想我不仅仅是失去你(父亲)!

  威尼斯事件就如同电影里那场领奖戏一样荒谬,而索菲亚就如同父亲一样“被领奖”然后只能傻站着尴尬的笑,然后后面大群歌舞演员围着她,这是主办方用她的名气在制造笑料,而且很成功,全世界都在骂了!

  时间依旧是唯一的缓冲父女关系的点滴(但不是真的能救命的解药),到了40年后,索菲亚站在领奖台上从容的说:做梦也没想到会得金狮奖。接到电话非常意外,第一时间跟父母分享了这个消息,老科波拉也感到很高兴。写《在某处》的时候,有把自己放进去,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或是那个演员父亲。自己一直想做的东西还是类似《迷失东京》那种的,以后也会继续留在摄影机后面工作,不考虑出演!

  那说明这对父女的关系是否痊愈都不重要了,因为谁毁了科波拉的寂寞,谁就毁了科波拉!

  本片评分:

  《在某处》88分(我承认它是照抄姐姐的,但是我觉得它抄得有模有样的,抄的好也是好!加上它身世可怜,就比姐姐高一分吧!)

  提及影片评分:

  《迷失东京》87分

  《处女之死》85分

  《绝代艳后》66分

  《在云端》86分

  《教父三部曲》100分

  《现代启示录》88分

  《生人勿近》78分

  《美版生人勿近》77分

  《香草天空》83分

  《睁开你的双眼》84分

  《在某处》观后感(九):最起码,它来自反方向

  当代电影越来越缺乏原创性。不是说所谓的创意如何,而是一种随心而起的坦荡。缺乏了一种如何理解故事的魄力,丧失一种对自我艺术认知的坚持。文化稀释的年代,风格必须被有效的控制,以便包装成更多的微类型。或者像病毒一样,不断变种,目的只在于一种延续。

  所有人都在照猫画虎,或者不断的延展所谓的类型中的类型。传统的类型片自不必说,正当而且其发展根植于一种类变。关键在于最近10年的文艺片形成一种主流。这一潮流令人沮丧甚至愤怒。艺术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正在增强,一套模式不断证明艺术电影可以而且应该能够与更多的主流观众见面,被其观看,消费,遗忘,从而可以预见的一天与商业类型片溶为一体,成为一种文体。好比报告文学或者专栏杂谈之类的。

  《在某处》让人感触的重点在于其保证了一种言说的自由,由动机到结果的坦然。一种风格与结构、故事和讲述之间的统一。不同于装卸游戏的精巧,科波拉最起码保证了一种有心而发的视点。以及一个自我的立场。站的牢固,而且将环境中的“看”这一行为延伸为一种生活的诘问,而不仅仅是时代的诘问。拉回到生活的统一性之中,由个体性,轻巧的转身为一种零度的契合。

  文化稀释的时代,自恋者与装逼者的头衔就像是中世纪的女巫。泛文化使大众的认知加强,然而审美却变得越来越庸俗。对符码和线索过分着迷,因为有文化的观众们需要不断将现象归纳进自我的知识图谱。无论自己知不知道自我的图谱如何贫乏。艺术的伦理,完全被社会化和具体化。艺术的判断不由自主的变身为一种故事的合法性。这是相当危险的局面。

  电影会不会死亡,或者说电影作为一种人类艺术会不会死亡。当然不是指制片本身,而是电影艺术的瓦解,他不再被看成一种欣欣向荣的艺术形式,现在的电影是一门夕阳产业。甚至够不上夕阳艺术。原创性的概念被置换,所有的由心而起的真诚和探索,都在一些时刻首先可能被自己所否定自嘲,并且忘记曾经在文艺中存在过一点神圣和心灵。每个时代都可以被看做是美妙的令人怀念的,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糟糕的年代。我无法确认美是否越来越少了,但我知道文化垃圾和伪作品却越来越多。尤其是品位被稀释到一种程度,骄傲让我们更幼稚了。清晰在当下是最好的美德,而透彻并不等于悲观。

  《在某处》观后感(十):你丫找抽

  今年看的最找抽的电影。

  片头2分多钟估计不少人都郁闷坏了,我在那不停地邪恶地想法拉利何时翻车暴炸,结果兜了N圈后出来一SB明星。原来这就象征了其SB奢华无聊的一生。

  然后就是TWINS那两端好素的钢管舞,看的我恨不得想上去抽丫两耳光,太TMD艺术啦。如果是昆同学当导演,一定设计个类似杀死比尔的变态男人把这两尼姑切个乳屁横飞。

  再到后来小萝莉的出现,我在邪恶地猜小萝莉会遇到什么变态,剧情急转直下,结果发现,以下省略1W字。

  片尾更是找抽,原以为SB会像当年绝代双骄抢完银行驾车冲下大峡谷,结果却是.......此处省略10W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