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篱笆·女人和狗》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篱笆·女人和狗》的影评10篇

2018-08-10 03:1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篱笆·女人和狗》的影评10篇

  《篱笆·女人和狗》是一部由陈雨田执导,田成仁 / 吴玉华 / 鞠庆洲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篱笆·女人和狗》影评(一):农村女性在篱笆墙内的命运

  题目可能起得有点大了,但这只是我的个人观后感,同样欢迎喜欢看这部剧的小伙伴交流感受

  我是90后,这部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时候我还没有出生,知道它,是央视新闻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时,介绍的三十年来影响较大的电视剧中提到了这部,当时就很好奇想看一看,后来大概是09年还是10年春节前夕,中央三套又播出了这部经典电视剧,我偶然间看到,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可惜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看全,现在条件允许了,看完了全剧,感触颇多。

  按说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不会喜欢这种电视剧的,但不知为何,它就是很吸引我。也许是因为从小的成长环境的原因吧,我们这里虽然不是东北农村,但东北小城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剧中的环境把我带回童年生活过的那个小城镇,茂源家的平房典型的东北民居,即使现在,在我们这里,我也还能找到那样的房子

  我不是想从风土民俗角度评价它,除了环境设置,最精彩的当然是剧情本身。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四五年前,距它最初上映也有二十年左右了,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进步,更看到中国农村女性平淡而又悲哀一生

  四年前看时,我至今印象最深的剧情是喜鹊带枣花去城里看病,结论是枣花很健康,生不了孩子可能是铜锁的问题,而枣花却说,男人怎么可能有毛病暴躁的铜锁更是不能接受这个结论,大骂枣花。女性的愚昧封建男性暴力无知,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除了茂源和小庚外,剧中的男性多没什么鲜明性格特征,而剧中的女性却是每一个都有鲜明的特点

  枣花娘是传统的中国妇女,为了孩子隐忍、默默付出老实善良害怕别人异样眼神,不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和茂源互相关心照顾,甚至可以说是爱着对方的,但囿于传统观念束缚他们的爱情只能融于亲情中。

  马莲是封建意识很强的妇女的典型。受父母之命嫁给金锁,对丈夫公公言听计从,忍辱受骂,勤勤恳恳,是完全传统的中国妇女。她的苦都藏在自己的心里,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体会平等滋味。二十几年过去,现在这样的女性当然很罕见了,但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

  巧姑人如其名,精明算计,不肯吃一点亏,经常在背后对人指指点点,将不该说的都说出去仍装作若无其事,大家虽都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也无可奈何。这样的人,怕是只要人类存活于地球一天,就肯定少不了他们。

  枣花心地善良,但不敢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对家庭暴力一味地迁就、忍让,也许是时代所限,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在,不知离婚多少次了。而那时,如果一个女人离婚,别人会用怎样异样的眼光看她。

  喜鹊与她们是完全不同的。喜鹊在县城受过教育,因此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开放,意识先进,最可贵的是,她摆脱了传统思想那种女人必须屈从于男人的束缚,她热情开朗、乐于成就别人的爱情,对不合理的事情绝不妥协,心直口快,是新女性的代表

  香草单纯可爱,没有心机,对人对事都直来直去,敢爱敢恨,虽有时有点幼稚,但她真挚、善良,是非分明,是个给人希望的角色

  现在来看这部电视剧,我还是能感受到很多。它当年取得巨大成功固然与当时文化生活匮乏有关,但其本身的确是一部非常有意义作品,它展示的女性的命运,今天看来仍能给人启发,引人思考推荐更多的人看一看。

  《篱笆·女人和狗》影评(二):这是一部应时的电视剧

  我们不能再以现在的观点思想去看这部电视剧了,因为时代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有些思想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可能是埋在人们的心里。但在当时确实震撼般的思想教育片。

  有的时候思想的启蒙并不是惊天动地大事件,这部电视剧对当时甚至对以后对现在都有影响,在时候的小品中,赵丽蓉、潘长江都曾演唱过主题曲。还记得我们在作文随笔中经常打比方吗?生活像。。。生活像。。。其实这都是留下的印迹,现在都不能改变

  这是一个大家庭的分裂,类似计划经济体制下和传统体制的决裂,原来的襁褓温暖的,分裂的疼痛是刺骨的,各自希望公平,各自奔前程,打破大锅饭,私有的萌芽

  儿媳妇机灵和喜鹊的自由就是人们的觉醒

  《篱笆·女人和狗》影评(三):篱笆墙的故事

  明明定了闹钟的,估计又是在“梦”中又把它关掉了!早晨起来都8点多了,发现外面在下雨,在我看来,西安的天气就是这样,太阳出来热的人受不了,而下起雨来,还冷得让人直打哆嗦。早饭也不想去食堂吃了,在寝室边喝牛奶,边吃黄瓜,边看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今儿上午算是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前两天看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突然想起了这部电视剧。这部剧还是前两年在家看电视时偶然看到当中的一个小片段,听爸爸说这部电视剧当年挺火的,片子很老了,是1989年拍的,那时候我还没我,老爸老妈还没“恋爱”呢!

  这部电视剧反映了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生活的变化,尤其是在家庭生活方面,它“将农民的命运和情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了”。我总觉得这12集电视剧要比那些冗长的电视剧耐看多了,剧中的人物更是吸引了我:

  茂源老汉:传统家庭中的“大家长”,是个踏实能干要强、好面子的老庄稼汉。中年丧妻,自己把5个孩子拉扯大。作为一家之主,掌管着一家的大事小情儿。

  枣花娘:闯关东过来的寡妇,心地善良、要强。刚到东北时,曾得到过茂源老汉的不少帮助,并且和茂源老汉相好,但由于当时农村的生活环境,使这一鳏夫、寡妇不能够在一起。后来她和茂源老汉定了娃娃亲(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枣花娘)。

  金锁:茂源老汉的大儿子稳重、拿事儿,老汉不在家时乃一家之主。进城之后,思想观念变化很大(比如对铁索、喜鹊恋爱的态度,对自己老婆的态度)。

  银锁:茂源老汉的二儿子,也是个有正事儿的爷们儿,靠在乡里摆摊照相赚钱。有点“气管炎”。

  铜锁:茂源老汉的三儿子,好吃懒惰,没正事儿,好喝酒,欺软怕硬,动不动就拿媳妇撒气。(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败家子儿!)

  铁锁:茂源老汉的小儿子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一心要考大学,拿文凭。有新思想,新观念,与村里的喜鹊姑娘“自由恋爱”。

  香草:茂源老汉的小闺女,有自己的个性,但还是有些少不更事。暗恋村子里的小庚哥。

  马莲:大儿媳妇,心直口快,说话实在,有啥说啥(连撒谎都不会),没心眼儿。但内心脆弱,遇事儿总往坏处想。

  巧姑:二儿媳妇,有点自私泼辣心眼子贼多。能说会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多次张罗要“分家”。(估计这样的人是最招人喜欢,也最令人厌恶的!整部剧中,我总觉得她最坏,有点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二姨太。)

  枣花:三儿媳妇,像她娘一样心地善良,年轻时候和小庚相爱过。后来嫁给铜锁,面对铜锁的欺辱,曾想过要离婚,但受制于茂源老汉和她娘,一次次地隐忍了。(整部剧中,我觉得她是最值得同情的!)

  喜鹊:未过门的老儿媳妇,心直口快,有新思想,新观念,乐于助人。(想办法让枣花和小庚见面,但总感觉善心没善果,帮了倒忙。)

  小庚:年轻有为的好青年,自己弄的鱼塘果园,赚了不少钱,一直爱恋着枣花,并且一直等待着枣花。(用今天的话说,小庚算是个“土豪”了。但他和枣花之间的爱情,总是让人感觉可惜!)

  也许是因为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缘故,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倒是很亲切的。抛开人物、剧情不说,就是看到那种乡村生活图景,就会想起故乡,想起那生养我的地方夕阳下农村的羊肠小道水井上的轱辘把,挑水的扁担,双坡脊的房子,房屋里的老式炕柜,茂源老汉的烟笸箩……看到这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串长长的回忆。我对农村生活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这两年来到大城市学习生活后,我越发的感觉村子里的生活是那样的宁静、舒缓、接近自然,她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嘈杂。在那种环境下,感觉自己的心也安静下来,舒坦好多。就像每次回家,尤其是夏天,黎明时分公鸡报晓,鸭鹅伴凑,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睡梦中醒来,这时天已经快蒙蒙亮了!推开房门向东边一瞅,若见一缕阳光,则顿时睡意全无;若见天色阴沉,则再扎回被窝,睡上个小回笼。

  但农村的生活也并非那样的“自然”,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矛盾与争吵,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很多故事。拿这部电视剧来说,二媳妇一直吵吵着要分家,而茂源老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不会分家的,这让银锁在老爹和老婆之间是左右为难;枣花想离婚嫁给小庚,但是茂源老汉和枣花娘都不同意,枣花只好忍着铜锁的欺辱;铁锁和喜鹊搞对象,茂源老汉一直不大同意,认为喜鹊那孩子太疯癫,听说铁锁要给人家当倒插门的女婿老爷子就更火了;香草暗恋着小庚,而她一直不知道小庚和枣花的往事,因为石榴的事儿,俩人开始有了矛盾;巧姑爹妈给马莲跳神治病,被铁锁赶了出去,铁锁请了喜鹊爹来给大嫂看病,这又使得贾半仙和周大夫的矛盾加深了;在喜鹊的搓合下,小庚和枣花晚上碰面,被铜锁逮了个正着村里人对他们风言风语……

  这些便是农村生活中琐事,就是现在,剧中的一些片段还时常在农村发生。

  “离婚、分家、自由恋爱”这些在茂源老汉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些都是违背传统观念的。中国自古以来的“大家长”观念已经深深烙在茂源老汉的脑海里。作为一家之长,他掌管着家里的一切,家中的大事小情他都得插一手。其实他身上背负的包袱是很重的,他(中年时)不能娶枣花娘为妻,因为他怕叫人背后戳脊梁骨;他不能让枣花和铜锁离婚,他认为这会影响自家门面;他不能接受分家这一请求,因为在他看来分就意味着散;他很难接受喜鹊作为儿媳,因为他认为这孩子不能持家。同样地,枣花娘、金锁、银锁、马莲、枣花也都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孩子是家长的附属物,女人是孩子的附属物”,如果没有一股新的风气从外面刮进来,也许这种观念一代代的传下去。但毕竟,这股新风还是刮进来了!

  离婚、分家、自由恋爱……今天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当时却受这种种束缚。

  看来,那篱笆墙下,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2014年4月11日

  《篱笆·女人和狗》影评(四):刚看完,很惆怅

  1990年,村里刚开始有电视机吧,我家里还没有。所以总是带着羡慕同学情节。当时对这样的电视剧,并不是很热衷,倒是迟后几年的《新白娘子传奇》《乙未豪客传奇》才真正地激动着那些嘴巴开始毛茸茸了家伙们。唯一的印象,是听说里面有个叫铜锁,我当作一个傻子来想象的人物,而那时候数每个村里的傻子,是这些小毛头们发泄脆弱的自信的一个出口吧。

  1990年代初的西北乡村,是什么样啊。舅舅家的光阴过得羡煞了四乡,因为表哥们都在外搞副业,(后来叫做搭工,打工);没念完初中表姐们还没有出嫁,纳鞋垫织毛衣,或顶着杏花互编发辫;更早些,1987年的麦子堆了一场,驼背的太爷们第一次见过这么茁实的麦穗,麦芒,扎……

  不是吗,一切就如同电视剧里的样子。葛老汉的烟锅,儿媳妇的刁钻,墙上的戏曲图画,(小学毕业时我也收到过),还有枣花。

  碎点素花的衬衣,是不是叫的确良?便宜凉鞋,分明遮掩着的羞涩矜持。在戏场里慌乱痴迷的眼神白露为霜的清晨走向井台的无力的脚步,闪闪的泪花,还是无法止抑的哭泣?

  枣花,你是谁?为什么隔了二十年,第一次(?)看你时,让我如此惆怅?没有来由的,处若忘行若遗的,熟悉而惊异的惆怅。

  忘记了是什么偶然的机缘,竟然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多少年从不看电视剧了。可是它竟然吸引住了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它艺术上的细致。小庚在井台上打水,篱笆墙里传来铜锁的怒骂和枣花隐隐的哭泣。那边,铁索和喜鹊手牵手走过来,小庚内心的疼,就在这平实的情节里;茂源老汉批评了大媳妇而心中有愧,只是告诉她清明去给她父亲上坟,坟地里大媳妇(果然)无助地痛哭了起来,金锁拿了纸钱也来到了坟地,他拥着委屈妻子,茂源老汉的细心与温情,尽在不言中!编剧一定是农村常年生活过的吧,只有体会过“大家口”的人,才能塑造出二媳妇等那样的形象

  “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朋友亲人,发生了多大变化呵,/虽然伟大史诗尚未产生,/你却仿佛已远远走过了超过一生的历程”(《回答》)

  没有理愁绪的逻辑,却仿佛不恰当地想起来王家新的这句诗。是啊,“勇敢的女人已经诞生”,而“苦难尚未认识”!也许就在喜鹊倔强自信的马尾辫里,也许一直在儿媳妇巧姑带刺的机智里。然而,枣花闪闪的泪花,和压抑的哭声,究竟是导演的单纯的呐喊,还是自己都不便直说的乡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