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寄生人》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寄生人》的观后感10篇

2018-08-16 03:5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寄生人》的观后感10篇

  《寄生人》是一部由何平执导,张家辉 / 黄秋生 / 范冰冰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寄生人》观后感(一):寄生人

  很久之前就有看到过<寄生人>的预告片,大概是和<心中有鬼>一起的时候吧,但是一直都没有来得及下载,昨天偶然在网络电视上有看到,反正没有事,就看了.

  主演有范冰冰,张家辉和黄秋生,演员并没有特别的吸引我,因为没有我很喜欢的,唯一喜欢黄秋生的时候是在看<八大豪侠>的时候,噢,那个时候,同样也是范冰冰和他配戏哦,呵呵,这个发现惊喜哦.因为预告片很吸引我,而且又是打的惊悚片的旗号,所以想感受一下,究竟有多恐怖。我看的时候,差不多经过了30分钟,网上的评论说前30分钟的剧情是很拖沓的,所以我也很庆幸

  没有看,说实话,也真的对以下的情节没有什么影响,用猜的也可以的。其实惊悚的成分并没有多少,到觉得是一部心理片,有很多心理学上的现象,并不是很懂,因为我是在看电影阿,并不是心理学家所以有很多时候是不知所云,我理解的大概是一个两面人吧。

  故事情节大概是张小春(张家辉饰)和张融(范冰冰饰)兄妹但是张小春不是亲生的,是张融的父母收养,在他们很小的时候 他们家被抢劫,父母也被烧死,以后两个人相依为命,张小春对 妹妹特别好,甚至在她生日的时候送了套房子给她,但是张融一直有一种预感,她总觉得张小春不是他的亲哥哥,而是另外的一个人,直到在程成(黄秋生)那里找到她爸爸曾经用过的旧相机之后,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于是她决定要查出真相。真相真的和她预料的一样,张小春真的不是她的哥哥,而是她哥哥的朋友孟小飞,原来当年家里的抢劫案张小春也有参与。孟小飞这么多年来一直扮演着两个人,在他的脑子里一直有两个人的思想

  是我一个人看的,而且是在晚上,但是并没有特别的害怕,范冰冰确实漂亮,带给我一种很惊艳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她更适合演鬼片,尤其是她的眼睛。张家辉的演技一直不错,把那种挣扎变态演得很到位,因为他比较害怕尖的东西,所以他把那种歇斯底表现得非常逼真。最喜欢的情节是黄秋生拿着那个“不哭”和范冰冰拿着“等我”的玩具的时候,呵呵,看来,我还是比较喜欢温情场面

  看过了心中有鬼,看过了森冤,看过了寄生人,我现在对国产的惊悚片暂时失望了一下,我胆子是超小的阿,但是看这些惊悚片也没有心脏跳特别快的感觉,还不如看TVB的破案电视剧呢,觉得无聊的话就看看吧,反正也是消遣。

  《寄生人》观后感(二):干吗非要捅破那层窗户

  因情而爱,因情而恨。

  人的好奇心真的是非常非常强大,也有非常非常强大的破坏力。

  正是因为这一毁灭性武器存在,很多本因是有美好结局的事情,变成了人间悲剧

  情感是美好的,感恩的心真挚的情是美好的。

  哥哥对妹妹的爱是美好的,妹妹想知道全家死亡的真正原因的心是美好的,但当这一切美好是由不公平和恨引出的,一切美好都变的那么不重要了。

  也许,只是说也许,妹妹可以去追寻真相,可以让自己在临死之前知道所有的东西,只是在去知道的同时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去想想人情伟大,也许会安享余生

  很遗憾,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只有不休止的逼问,无休止的刨根究底,无休止的强迫,却忽略了无休止的想进行下去的爱。

  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生活是会变美的。干吗非要捅破那层窗户纸,弄的个痛上加痛命丧黄泉

  狭隘啊,思想的狭隘、心灵的狭隘,人性的狭隘,爱的狭隘,我想这就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

  在电影的最后,男主角把给小女孩治病的现金换成以基金方式提供,多了些许无奈,加入了悲凉的考虑。但换个角度想,也为小女孩的生命多少提供了点保障。谁知道呢?改变不了狭隘的人性,那就只能把爱也用一种狭隘的方式来保证

  《寄生人》观后感(三):放松你的智商

  残酷事实证明,中国不适合拍悬疑片.首先,没有一个尊重观影者的智商的剧本.

  不知是怎么看完<寄生人>,也许是想看导演怎样将这一堆梦呓盖棺定论.比起不知所云,毫无气氛可言的"身份带入",寒假时看的<门>的神神鬼鬼,但起码成型的故事已算精中之精品也.

  李少红是李少红,幸亏此"何平"非彼何平,否则两个原本在各自的类型片中相安无事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趟这方烂塘,可能悬疑性要比他们的影片来得大.所谓的"希区柯克式"成了海报上的常见语.后者的恶心是要重点提出来的:主角通过一部电视上播放的诡异的<爱德华大夫>中国翻拍版获得启示~~~~

  那个广播印象深刻了,因为它持续极清晰的,生怕观众注意不到的放了很长时间的卡斯特罗身体抱恙~~~~导演:"你以为那是相当重要的细节,我偏要做的与故事毫无关联~~~明显是你们自作多情嘛!"

  放松头皮,放松你的额头,眉毛,眼睛...(N分钟后)...好,现在你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放松了.

  怎么就不能直白的说出"放松你的智商"呢?

  《寄生人》观后感(四):本子还凑活,但找了完全不对路的演员来演。。

  两位台导同时段公映的片子

  《刺青》

  台版女同片,比较清淡题材没什么兴趣画面构图都比较讲究好象这片子也只有画面比较吸引我。

  从《伊莎贝拉》一鸣惊人的梁洛施还是那么清新脱俗,又高又瘦,表演一般。

  因抗战史向公众道歉的杨丞琳就无甚演技可言了,满嘴台妹腔儿超级无敌kawaii的大花瓶儿,感觉眉宇间有点儿舒淇当年的气质

  演弟弟的人比较缺,要不是剧本儿需要纯粹一傻比。

  整体感觉还不错,起码国内拍不出这种格调的,印象里国内只有《今年夏天》是同题材的,只看过一遍,早忘了什么内容了。

  《寄生人》

  也是号称心理惊悚片,倒没怎么惊,不过看着也不腻,包袱抖的点儿还比较合适,还算有点儿悬念

  还是爱看张家辉的喜剧,看这种题材的就跟看葛优演《夜宴》一样,每句台词都想乐,根本就不对路。

  还看有人说这烂片将是张家辉事业转折点,从此将一蹶不振,真够狠的。。

  大飞也真是什么戏都接,表现就一般了,本子安排他演的这个人就是绿叶儿,也抢不了戏。

  范冰儿形象确实突破,不过感觉她定性已久,痞劲儿看着比较假,感觉要是换赵薇演可能更合适。

  总的说就是本子还凑活,但找了完全不对路的演员来演。。

  ----------disabled atom 2007-5-4 06:16

  《寄生人》观后感(五):那一刻ta灵魂附体

  一个神经质的剧本,一个神经质的角色,一部神经质的电影。本片显然剽窃了去年“妄想”的创意,都是黄健翔那句“灵魂附体”惹的祸。用精神病人来拍惊悚片,本片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因为在审片制度严格的大陆,只有这种题材才能上画,妖魔鬼怪是见不了人的。不过,这种片子是很考验功力的,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因为没有了骇人的特效,惊悚效果全靠演员来表现。本片在惊悚上面显然做的不到位,除了张融逼问张小春时瞪的圆圆的眼睛有些恐怖外,影片并没有其他更吓人桥段。至于悬疑么,到影片60分钟的时候,所有的线索证据都已经指向张小春了,而最后的结局也不出意料,这让影片后面的部分变得毫无意义。没有将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而结局也没峰回路转,所以作为悬疑片也是不及格的。而且剧本牵强和不合理地方比较多,比如张融和程成的相识相知,而张小春讹钱那段也出现的较为突兀,这些都是剧本上的硬伤。

  “恋爱变幻莫测的,很容易伤人,可是谁又愿意在一潭死水之中,永远都没有波澜呢?”

  《寄生人》观后感(六):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别乱来

  整部影片悬念的铺设虽然显得平淡,但是都挺到位的,剧情的发展和悬疑的气氛结合地非常好,至少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游离于情节之外的刻意去渲染什么惊悚效果的段子编剧成功的一段是张家辉被绑住和范冰冰对峙的那一段,我相信当张家辉用一种近乎哭泣的语气对范冰冰说揭开这一切有必要吗的时候,观众还是能够体会到编剧想要表达的那种纠结感的。另一个是张家辉这个角色的塑造,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对一个陌生女孩充满怜悯关怀与帮助,后来我们又听到他是因为同情范冰冰哥哥的遭遇所以才犯下当年的错。迄今为止,这个人物到这里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摆脱了我们平常好坏二元论,好像人物不是好人就得是坏人,这个人物的深度在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同时又因为这种悲悯走向极端,用残忍的方式来满足他的这种感情。但接下来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人物从编剧手中失控了,他突然就变成一个冷酷杀手式的人物,一下子给范冰冰下药,一下子给黄秋生一刀,这样一来整个人物显得断裂、违和,与之前的剧情结合不起来。其实整部影片的后半部分都是失控的,尤其是张家辉最后捅了黄秋生一刀,两人一起摔下楼这一段显得特别的突兀,尤其是黄与张之间的对峙根本连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涉及到,只是一些突兀的指控,张就开始杀人了,编剧跟人物一起疯了吗?

  影片后半段出现好几段根本是无用和多余段落,最后要揭露真相的既然是黄秋生,那么范冰冰说的那句“意乱情迷”和张的老婆去看那部电影以及两人ML时的表现就是一些废话了,李芯逸演的这个角色在这里差一点就变成揭露真相的关键人物,结果导演和编剧大概觉得应该把这个关键位置给黄秋生,毕竟,他的长相性别都没有当花瓶的潜质,所以,李的这个角色就成了一个蛊惑人心有点浪费观众时间的花瓶。这些多余的安排说明编剧最后已经是在跟观众乱来了。

  看片子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少感觉,但回头细想时,总会怀疑罗小飞把自己当成张小春这样的安排多少有点牵强,当然,看片子的时候没有违和感,电影需要忽悠技术,至少导演这一点做得很好。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我会说还行,因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悬念的铺设,整部片子都做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但影片后半部分的失控和那些多余的情节(范冰冰跟人打架,范跟李谈话时那个时不时就冒出来浪费一下观众时间的学生,范冰冰说的那句“意乱情迷”和张的老婆去看那部电影以及两人ML时的表现),还有那些可能有些牵强和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张和李在谈恋爱就要结婚了,然后范居然跑去跟她谈论自己对张的怀疑,这实在匪夷所思。因为上述种种缺点,我不会推荐他,但它也有上述种种优点,所以,我看的时候,觉得还行。

  《寄生人》观后感(七):我们都是寄生人···

  我不难猜测这个结局,不难猜测人物的命运,不难猜测世界的发展和情节的涌动。

  这个故事,平淡,伤感可怕,但是,我确被深深感染震撼

  范冰冰有段独白爱情变化无常的, 因此也容易伤害人。可是有谁希望生活像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呢,好像和你谈一场恋爱,在我还有时间的时候。

  我看着屏幕眼泪莫名的敲门,我听见后面的女孩子窃窃的笑,说谈恋爱还愁没时间?我听了,轻轻地叹息,难道我已经老了吗,还是她太过麻木

  我总是喜欢静静的等待电影流淌不喜欢思考,因为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在思想的流动中,我躲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个地方是我思想寄生的地方。

  我就是这样成为寄生人的,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就是这样成为寄生人,而自己还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可怜

  《寄生人》观后感(八):乱就一个字

  居然今天才知道黑豆。。。算了,就算我后知后觉,反应迟钝。。

  因为是高清,随手打开一片,看了名字叫《寄生人》,又看了演员,黄秋生、范冰冰、张家辉,范和张都是我喜欢的,黄因为之前看过他的一些报道有点反感了。所以片中的关于范和黄的情节我一边看一边反胃。

  影片一开头一直很拖沓,幸而我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今天心情也不错,所以一直看了下去。

  由于看了简介,知道了范和张的关系是兄妹,所以个人有了一些猜测:由于父母的态度,二人关系虽然还算融洽内心里总会有点疙瘩。难以磨灭。

  看到张劝说白血病小女孩的爸爸办理保险的时候,回忆小时候情景时,张的表情语速,还有近距离镜头的表现,我隐约感到他的人格精神绝对问题。心里就有点毛毛的。我一直都不敢看类似鬼片这样的片子,因为我胆子很小,精神有问题的我也不大敢看。幸而那个阶段影片表现的还不是那么明显,否则我就马上关掉了。由于是悬疑片,所以能激起我那么点好奇心。。。(其实不是那么点,我好奇心还是很强的)

  接着一直在表现范得知自己病情后的心理,类似于自哀啊之类的,直到认识了黄。接着就开始了引发我鸡皮疙瘩的情节。一直觉得黄这种老男人怎么能吸引范饰演的这么年轻的女性,应该还算是女孩吧。难以理解,难以想象。何况我对黄有了特殊的看法后,就更加觉得奇怪了,没有丝毫的代入感。除非范有恋父情节。

  影片从那台老相机的出现开始有了波澜。引出当年那起凶杀案,就有点恐怖了。更夸张的是,范的言语里似乎在暗示,这和她哥哥有关,我的脑袋就开始大了。我这人是乐观主义者,想事情向来是往好了想的,所以下意识里就觉得这不可能。但是根据我看片子的经验,貌似结局是这个的可能性相当大。那么就拭目以待吧。

  看到张送给范一套房子,觉得他们之间好幸福啊,还以为疙瘩会消除呢。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没有意识到导演打破安乐祥和的决心。之后又开始郁闷了。

  张在范的面前恢复记忆后,期间反复出现了一双手在背后用匕首搁着绳索的镜头,我的心就开始揪紧了。张那两个记忆交叠的面孔尤其可怕,我非常难以接受世上有这样复杂的存在,我认为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记忆不在了,那么他也就不在了。结果是范的哥哥的记忆寄生在张的身上,好可怕,这样的话,其实两个人都是不存在的,两个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个体都不算是个体,也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

  唯一我没想到的是范的死,还是那样的死法。还有黄的死,感觉很突然,也不晓得其必然性,好像是偶然的。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偶然的,很少人会碰到这样记忆寄生的情况,电影就其根本原因并没有予以追究,所以我也无法思考,无法在脑海里构建一个类似的体系。

  我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如果说是思考死亡,我认为影片里的死亡够多了,但主要都不是说死亡。死亡指的是结果,而影片阐述的是过程。如果说是思考人的记忆,那么我也没有得到什么启示,难道可以认为,记忆是可以再空气里传输的吗?这显然不可能。实际上,我到现在还闹不明白,影片中的记忆是怎么传输的。难道这部电影在是悬疑片的同时还属于科幻片的范畴?如果说张对于范哥哥的记忆都是来自范哥哥小时候和他说过的话中提炼出来的话,那么还比较符合现实的可能。但是这样,就不是范哥哥的记忆强行植入张的脑子里,而是张强行在记忆中将自己变成范哥哥了,是主动性质的。就是这个过程,我也难以想象,这个过程是短暂的么,还是漫长的几个月或是几年?转换的过程中有时间差,记忆会不会出现交错偏差,如果现实存在的话,我真的很想知道啊。这都是看影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先写这么多吧,写的我脑子又开始乱了。。。

  最后才发现没有写到何乐,我只能说,她太可怜啦!!!估计以后也会得精神病。我就先预言一下。。。

  《寄生人》观后感(九):临床病例大集合

  昏昏沉沉的午后我和man躺在床上犯迷瞪,man说:“看张盘吧。”于是放了张名叫《寄生人》的电影,看没两眼man便昏昏然睡去。

  有那么一两秒钟我也差点睡去,但是黄秋生出场了,我喜欢他,他是个酒精依赖者。

  这部戏中除了酒精依赖症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类疾病,比如:人格分裂、失忆、人物扮演、童年阴影、恋父情结、自杀倾向、同性恋情结……不一而足。

  对于我们这种外行看热闹的人来说这部戏真的是不够热闹,情节交待得不够清楚,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看的这个版本在剪片子的时候出于各种原因把起承转合的部分给剪掉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从整个片子上看来就是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因为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部片子所以我是带着正常的观众好奇心理在看这部片子,“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这个问题显然很白痴,下一步会明摆在那里,我想,这部片子的定位大概应该是悬疑片。

  也许导演的出发点是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社会问题,比如:重病患者、收养儿童的后续问题、孤儿、问题少年、心理不健全人士……但片子看起来却很像是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恐吓:你如果不按照我说的办我便用我独特的方法解决掉你。这样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小时候得不到糖吃便满地撒泼打滚的孩子,旁人不止会说这孩子没家教还会说这当家长的不懂得教育,而孩子自此就落下了一片阴影在心中。

  不知道内行的猫老师看后会怎么说,反正用man惯常的说法就是:这片“没什么建设性”。

  《寄生人》观后感(十):记忆的对质

  这片的随记有些乱,以至于整理的时候都觉得好难

  于是又选择意象片段

  喜欢片头范冰冰那段关于“放松”的画外音,背景的钢琴曲很有感觉

  第一次觉得短发的范冰冰开始会演戏

  给自己打针,需要怎样的勇气

  对着镜子,笑着流泪,然后转身,瞬间换上厌倦的太妹表情。

  在电梯密闭的空间中无限孤独

  一个人的微笑

  与陌生人的拥抱,有时候,陌生人更容易依靠

  关于记忆的对质,一个生命两个记忆载体

  一直追寻的是记忆的真相,可是,如果真相并不美

  尖刀和威胁身后也许是胆怯

  记忆沉睡多少年,醒来,我已经老去

  不,老去的是谁?

  我只是借你的生活,帮你完成最后的也是仅有的心愿

  伴随一段记忆,一个真相

  意乱情迷

  用死亡换回一个真相 换回又一个人的复生

  冲洗 曝光

  放松 离开

  我终于明白 为什么要问“哥,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也终于明白“等我回来”

  “我真的好想和你谈恋爱”

  想看亦舒的《玫瑰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