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纳妾》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纳妾》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0 03: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纳妾》观后感精选10篇

  《纳妾》是一部由马军穰执导,葛优 / 傅彪 / 陶虹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纳妾》观后感(一):一部带有黑色幽默讽刺电影

  纳妾,我开始一直以为是一个老片子呢,我还纳闷儿呢,怎么葛大爷这个片子我一直就没听说过啊!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个片子是今天一月刚上映的新片子,导演编剧时马军穣,原著实老舍先生。虽然从上映的日期上看算是一部贺岁片,但整个片子并不贺岁,看了让我觉得有些沉重宣传语“为纳妾 卖田卖地都要娶 博红颜 一掷千金无所谓”和片子比起来显得比较浅薄,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幽默喜剧风月电影,而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电影。

  葛大爷和颷哥演老李老黄这样的角色非常合适,一个木呐的科员依然会被环境影响反映出当时社会可悲。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都是追逐享受权力,老李也不例外,但因此产生了各种矛盾。老黄的办法是拼了,小寡妇的办法是忍了,老李的办法是躲了。片子的结局有点突然,并不顺,老李带着老婆孩子老家种地过活应该会美满孩子们虽然已经吃过了西餐、逛过了东安市场但也容易忘却。只是饭局上孩子们傻笑的声音一直划着我的心,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一定会麻木的,如果我是老李我也会躲了。

  如果你喜欢活着,就也会喜欢纳妾,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类的片子。

  《纳妾》观后感(二):纳妾

  本来近期不打算看国内的片子

  因为实在没什么好的

  不过看在这部是老舍原著改编的份上

  决定还是一看

  事实证明还是不错

  看有的说这部片是2007年的

  实在没看出来

  首先在色调上很像是老片子

  也可能是故意的

  而且主演傅彪2005年就不幸

  后期制作时间还真长

  故事是好故事

  可惜有点乱

  估计是编剧想把太多的内容都包进来了

  反而不太好

  后来又听人说

  其实原本是个电视剧

  剪吧剪吧就成了个电影...

  如果是真的

  赶紧汗一个

  我上面说的就全是废话

  《纳妾》观后感(三):经典永恒的,大师就是大师

  经典是永恒的,大师就是大师。

  这里的“经典”指的是老舍的作品,大师同样是指老舍,而不是这部电影。故事虽然是民国的事,但现在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那时的“纳妾”升级为如今的“包二奶”而已。对于有条件包二奶的人的老婆来说,她们的选择部分也和片子中的一样愤怒--坚决反对--冷战--接纳。所以说经典是永恒的,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大师就是大师,他们的眼光深远的。

  片子拍的还可以,演员基本都完成自己表演任务,把不同人物性格诠释得较贴切。葛优和陶虹的朦胧爱意无奈的结局让人同情。本片打着喜剧的羊头,其实是个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妇女反抗不了男人的纳妾,因为妇女没有独立的条件,离开了男人不能生活;不幸福家庭也受制于社会的传统势力不能离婚,只能凑合着过下去。

  看到傅彪,晃如隔世,祝你在天堂里过得快乐

  《纳妾》观后感(四):其实婚外恋也就那回事

  这个电影改编自老舍的本子,又是葛优傅彪等主演的,质量肯定不会错。讲的事情虽然是民国初年的事情,那时候刚刚废除一夫多妻制,但男人们想纳妾的念头一直不曾打消过。其实这种情绪到现在还是有的,只不过现在叫做包二奶。所以虽然讲的是民国初年的旧事,但看起来就是在讽刺当今社会的那些个破事,由此我不得不佩服老舍的深刻

  片中讲了几对男女的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就是包二奶、婚外恋,有黑色幽默的,也有无奈悲伤的,让人唏嘘不已,从此不用再看别的什么婚外恋题题材的片子,看本片足矣!——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纳妾》观后感(五):人肉交易

  老舍和北平,是一种共生文化。京味呛口,却能唇齿留香。

  老胡同大杂院,老茶客大碗茶,小官僚市民,都酿在老舍的墨坛中瑟瑟发抖。

  《纳妾》以长衫马褂的北平为大背景,在原著《离婚》里老舍深刻领悟到“虽然北平确是有许多可爱地方。设若一种文化能使人沉醉,还不如使人觉到危险。”这戏里头就接二连三地演着看似闹剧,着实悲剧的桥段

  戏名改得不算妥贴,那些非正室的女人,没有明媒聘娶,没有小轿进门,只不过是男人之间暗塞钞票,要不就像当今流行外遇小三然后非法同居。意识里是纳妾,而实际上更像一场人肉交易。

  太太们对于丈夫结交新欢态度,竟是一致的雷同。起先怒啼怨恨,最后就是认了,只为守住这个男人,哪怕是薄情汉子负心郎,只要守住了,便保全了一个妻的名分

  到底是女人天性缺陷还是女人爱得太精深?路边野花由他采,即使沦为泼妇破口大骂的也不是自己的男人。如果换成男人,他能对自家红杏出墙视而不见?早就拂袖而去了罢。

  自古遗留的“既嫁从夫”、“大丈夫三妻四妾”的观念实在太毒,词源里为什么只有“烈女”“贞女”而没有“烈男”“贞男”?凭什么形容男人好色就叫“风流多情”,这些男人往往有“才子”之冠冕,处处留情还被传为佳话。而“水性杨花”这戏谑的字眼被强加于女人,女人情不专就被毫不留情地载入野史淫册。

  其实,万紫千红不都是顺应多情种而生的么。正因多情好沾花,花儿才竞相开放明争暗斗

  旧时称“妾”,算是给足了男人女人面子巧妙地粉饰了男人的欲和女人的利。如今的“小三”见不得光却比“妾”猖狂得多。红男绿女间少了许多感情馨香,多了许多人肉交易的恶臭。连婚姻都是一种虚荣的显摆,礼金厚度已经不代表姑娘身份多高才情多好样貌多娇,只是尽显了男方家财气多旺。就像去市场买一斤新鲜上等猪肉,酸秀才去买巧舌砍价,结果半价成交,物美价廉公子哥去买,财大横行,二话不说拍案买下。同一块肉,被不同的人买,就有不同的价。

  当然这个比喻恰当也不文雅,但能把我想说的表达到位,也足够了。

  回到《纳妾》这部戏里, 倒也能从布鞋垫里拧出人性香味来,人的真善被混世浊风覆盖得太深。老李带着乡妻儿女归回故里,他避开熏嚣的诱惑,息心息灾。

  然而一旦选择了净路,试探反而更汹涌地来。孩子问老李:我们以后还会回北平吗?老李没有回答。谁敢保证当初的决心呢?

  老李的同事做了可怕预言:他会回来的。他舍得科员吗。他舍得北平吗。

  最终回不回,没有揭晓,姑且往朴实纯洁方向设想吧。

  最后说些题外话:

  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不是都到过,不是对它们每一处都烂熟于心,但总觉得它们不该是现在的样子。最初可惊破梅蕊的风土人情,已摧残零落,只在骚客墨宝里拾得昔颜二三,然而那种相逢重遇的心情如获至宝

  老舍笔下的北京才像北京,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才像上海,梁凤莲笔下的广州才像广州。

  《纳妾》观后感(六):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个操行!

  老舍写的经典作品,看完很感叹,半个多世纪甚至快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生活还是那个操行。

  北京人一贯的好面子、虚荣真是太严重了,从老李不敢让大家看他的乡下老婆表现淋漓尽致。在今天看来这种情况虽然还有,但缓解许多,不至于达到那种变态程度了,也算是一一点改变吧。

  不过片子反映的整体调调儿:包括官场工作单位人际、婚姻夫妻男女关系等等,在今天看来还是那么鲜活,感叹老舍作品深刻的同时,更为几十年过去了依然“茅房”的状态而感到悲哀

  老李是个老实人,有时虚弱有时也很强大。看到最后他携妻带子逃离“茅房”,我很快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们臭味相投、同流合污

  《纳妾》观后感(七):该纳妾的不纳妾,不该纳妾的纳妾

  这是一部让人难忘的电影。

  看见丈夫在外有有了别人的女人第一反应永远是认为那个女人勾搭了自己男人。殊不知自己才是根源所在

  这部电影我最欣赏两个人

  一个是葛优饰演的老李。头等财员呐!为人老实憨厚。和桃红饰演的角色有那桶不破的窗户纸的爱恋作为观众,我真希望老李,糟糠之妻,儿女和桃红能一起过。事实上,这完全可行。不是为男人婚外恋这事开脱。质疑一夫一妻制真的永远是对的??想来真是,好男人,女人都想要。好男人女人多了,有不是好男人了。葛优在这部片子里是地道的好男人。榜样!不过,还真的为他可惜,感觉有些对不住自己了。

  第二个是为了一个女人买房的武家,老黄。为女人付出这么多。耿直个性让人过目不忘。他的经典台词:“先生,老夫是军人,没别的好处正直!过山炮一样正直!” 一个字,爽!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在于,他的生活背景在清末,却是引发了现代人对自己生活的一些思考

  《纳妾》观后感(八):婚外情与中国女人的认同感

  《纳妾》这部电影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没有几个人喜欢去看的吧,大家更倾向于现代化,偶像化甚至是科技化的当代电影,今天纯属喜欢欣赏葛优这个演员观看了这部电影。故事叙述的很清晰,明暗结合,葛优看似是一个旁观者但又是不折不扣参与者。围绕纳妾的这个主题导演对几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不过这里不想讨论演员的演技和导演的表现手法,只是从那时起男人与女人的之间的感情没有了太多的隔膜,已然到今天情况和当年并没有什么不同。

  爱与恨就是口头上一句说说,憎恨以及厌恶最后都会输给现实结婚究竟俘虏了女人还是绑架了男人?但不置可否女人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之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仍然是当代的想法一个男人出轨女人大多数选择隐忍,此时的女人大多没有什么可以资本与男人叫板,除了哭和闹。但是这样大多会让男人选择去逃避你,很多所谓婚外的爱情有时就是男人为获得新鲜感而找到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内心深处他们的想法简单纯粹就是妻子可以允许他去追寻这种新鲜感,他们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家庭因为他们也知道婚外情不过就是男人尝个鲜的短暂之旅,家庭中总需要一个掌控局面的人,这个人理所应当就是妻子来扮演。女人的悲哀之处就是好似电影中的秋太太,从最初的哭闹把老公逼跑到最后找葛优饰演的老李诉说时的妥协。没办法,婚外情发生当事人一般都没有什么理智可言,管你是丢官弃职还是家产散尽都无法阻挡他已经到手的那种新鲜感的致命诱惑,作为另一方已经失去优势的女人毫无办法,独守空房男人却夜夜笙歌不仅如此男人在别的女人身上花大量的钱也是对妻子心里极大打击。他不情愿认同那个女子,但不代表他不认同丈夫。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要么勇敢的面对离婚后的一个人的独守寂寞要不就屈居一隅继续寻求在男人心里的制高点,让男人不沉醉自己但是也无法离开自己。从那时到现代所有遭遇婚外情的女人对这种事情的妥协都不是对另一个女子的认同,而是因为心理早已死心塌地的对他的男人所认同了。

  《纳妾》观后感(九):婚姻?

  我并不认为如上所介绍的是幽默的一系列事件

  甚至现在社会也正在重复着婚姻的悲剧。

  历史惊人相似性,人性若水,但人性的进步是缓慢的,婚姻生活的单调乏味,往往使得很多人心猿意马,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实成为风气,怎么看?

  你啊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无疑都因为不满而走上了出轨,什么是爱情?爱情我相信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但是爱情是一种感觉,是留不住的。

  我无比鄙视以上的电影标示,似乎是应付之做,我怀疑海报的制作人员根本没有好好的看过电影。

  难得本片阵容强大,演员的表演很到位,过多的人物使片子显得粗糙,但是内容是灵魂,难得的剧本

  科员老李以自己见到的,婚姻中的怒骂,妥协,背叛龌龊。和我们现在何其相似。推荐观看,以一个严肃心态

  我觉得婚姻挺可悲的,对于一个未结婚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拷问?

  面对婚姻你做好准备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