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阿莲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3 03:01: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莲的读后感10篇

  《阿莲》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莲》读后感(一):阿莲,莲之爱

  歌手戴军曾有一首歌叫做《阿莲》 ,现在的00后估计都没有听过,听过的都是70后80后的“老人”了, 这首歌里面的阿莲就是我在读这本书的真实写照:

  阿莲你是否能够听见

  这个寂寞日子

  我唱不停的思念

  阿莲你是否能够感觉

  这虽然相隔很远

  却割不断的一份情缘

  阿莲你是否能够想起

  记忆中的夜晚

  我们相约又相伴

  阿莲你能不能够接受

  那个从前的我

  再让我回到你的身边

  我停留在一个人的世界

  于是懂得了什么是孤单

  我多想找回最初的爱

  阿莲在我心里在我睡梦里

  忘不掉的是

  你美丽的脸

  你温柔的眼。

  许久没有读过如此清新动人的儿童小说了,成年之后也许久没有再看过类似的儿童文学了,小时候也迷过安徒生格林童话,那时候心里都是童话的绮丽与天真。后来长大了走向了社会经历了种种觉得童心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是没想到读了阿莲的开头便再难以放下。因为喜欢还为此还特意去查看了汤素兰老师之前的作品 《笨狼的故事》系列 ,与阿莲相比,笨狼系列是为小孩打开心灵的窗口专为小孩所服务。但阿莲不同,它就像一首诗一首歌一种关于家乡关于亲情关于童年的的记忆与深情。

  浴就红莲颗,烧成白玉珠 。 《阿莲》讲述的是一个乡村女孩阿莲在困难环境下倔强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有许多很立体仿佛闭上眼就站在你面前的人物,像爷爷、奶奶、妈妈、伯母、嫚嫚、秀姨、亮伢子、阿桃等等,无一不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整个小说读来没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故事,但它的清新与淳朴自然格外动人。

  小说的开篇是以女人独有的生命体验——生育进入故事叙述。对于女人来说,生育是充满着希望的伟大的生命创造,也是必定需要经历的苦难。阿莲目睹了母亲生育的前前后后几乎全部的过程,间接地体验、分享了女人生命中这一特殊的经历。尽管大人们尽力让阿莲避开生育的现场,但“就算隔着几重门和厚厚的木窗,莲妹子看得见妈妈蜷曲在被子上痛苦呻吟的样子。” 在这些故事里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阿莲把弟弟偷偷送到母亲情敌那里哺乳那一章, 母亲因为身体差加上工作忙碌,不能很好地为弟弟哺乳。 为了能得到奶水让弟弟健健康康地长大,阿莲从母亲的情敌秀姨那里给弟弟喂奶,阿莲每天悄悄背着弟弟铁砣去秀姨家吃奶。原来一天到晚哭闹个不停的弟弟睡得安稳了,也慢慢长得结实了。有了充足的营养和温暖的拥抱,新生命生机勃勃地成长,阿莲和一家人越来越多地体验到新生命成长的喜悦。但是这个秘密最后还是被母亲发现了,阿莲遭到了母亲的一阵毒打,母亲被气病了。最终的结果是阿莲终于从内心深处看见了母亲对自己的爱。“阿婆,我生下来的时候,吃过我娘的奶吗?”“娘的奶水都是娘身上的血化成的。”正是因为阿莲先前在秀姨那儿间接获得了女人哺乳新生命的体验,母女之间间隙的最终弥合才得以水到渠成, 整个这一段戏剧张力十足 ,有童心的无邪也有大人之间心理的复杂。 阿莲的母亲也是在阿婆包容的爱和付出中获得心理的成长。阿莲的母亲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她自身没有得到过父母完整的爱,更不知道自己该以何种方式去爱孩子。母亲看着阿莲帮着照顾弟弟铁坨的身影,顿生感慨,“没有一个孩子能像一蔸草一样长大。如果没有阿婆帮忙照顾,阿莲是不可能眨眼之间长得这样大的。”伯妈的刀子嘴经常绞得人心里痛,但关键时刻,还是她帮忙把母亲送到医院的;梅伯伯的母亲素雅如兰;从爱桃身上,阿莲隐隐体会到悸动的美好的青春;小青的出现,让阿莲失去了上县一中的机会,但也让她在人事的沉浮与历练中更加坚定。

  在爷爷重男轻女的氛围、 父亲的长期离家、母亲因忙于生计对她缺少的关爱与冷漠下阿莲也曾在她小小的心灵深处扎了刺,但她没有囿于生活环境,她从身边人的身上发现爱感受爱,在那个有着闭塞的乡村里像颗小草一样顽强地向上生长。特别羡慕阿莲有一个识大体疼爱她的奶奶,如果没有奶奶的支持,或许阿莲进不了学堂,也走不出大山。 在《阿莲》这部作品里,汤素兰将女性和母性独特的生命经验赋予了儿童文学, 展现了中国大山里一个普通女孩的童年生活, 里面可能有你的影子也有童年化不开忘不了的乡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阿莲,爱莲,爱它的清新亦爱它的无邪。

阿莲·新娘7.3戴军 / 1995

  《阿莲》读后感(二):复归的童年

  我是农村出生长大的孩子,所以读阿莲好像就是在读自己和以前身边的小伙伴们,而且这也是好久都没有过这种简单淳朴的感动了,甚至读起某些章节的时候,还会忍不住热泪盈眶,只是因为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和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很感谢作者能够写出这样一个好故事,也祝贺《阿莲》这本书荣获在世界读书日央视举办的“中国好书”少儿类第一名。整个故事里没有惊险动魄,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一个少女静静的成长,以及简单故事的流淌。但是它却写出了无数人梦里的家乡,家乡安静的矗立在那个偏远的角落,等着它的孩子们归来。 阿莲从出生以后都是跟着自己的阿婆长大的,虽然她的妈妈就在她的身边,但是因为要每天外出村子里别人家做衣服,挣些钱补贴家用,所以反而跟着阿婆相处的时间最长。以至于这个小脑袋里甚至怀疑自己的妈妈不喜欢她了,还想要把她送给自己的姑姑,对于这样年纪的孩子来说,每天承受这样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确实是一种煎熬。随着弟弟的即将来临,她的这种担心也愈加强烈,甚至还因为害怕弟弟抢走亲人对自己的所有关爱而“恨”上了他,但是看到因为弟弟出生,家里多出了很多的欢乐,甚至被生活压力苦恼的妈妈也因为弟弟的到来脸上有了笑容,她突然就不恨他了,变得喜欢他了。小孩子的感情就是这样,有时候捉摸不定,有时候转变的过程又太过突然。 上学,说实话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第一天上学时候的感受,到底是激动还是害怕,都已经记不得了。但是阿莲毫无疑问是对上学充满渴望的,所以才在六岁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奔赴学堂。她也是好学的,跟同年龄段的孩子比起来她是那样聪慧,那样对文字充满热情,所以村子里面仅有的两个有学问的人才都那么喜欢她。丁老师在自身得以平反,能够回到省城工作的时候,都想带着阿莲一起,梅三少在天涯海角拍的照片也想发给阿莲看,因为他想告诉阿莲,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而读书就是可以帮助她走出大山的途径。但是也许城里人不清楚乡下孩子对读书的态度,他们有些人是那样渴望知识,有些人却对它不屑一顾,我还记得我读初三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就只有最开始的一半了,而能够考的上高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也许在别人看来阿莲落生贫穷、落后、狭小的环境里,爷爷的重男轻女、母亲的冷漠、父亲的长期离家,这样的生活也许很苦,但是我知道这些苦日子正是以后怀念起来最快乐的时光。爷爷也许重男轻女,但是对孙女的关爱却也不少,他会担心山路难走而不让她跟自己走那么远去贴符,也会耐心回答孙女的问题,教她写字,给她讲故事,我觉得他才是阿莲启蒙以及对知识怀有热情的原因。母亲也许被生活压迫的有些冷漠,但是从小缺少母爱的妈妈有阿莲的时候也还是个孩子,她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份关爱,但是她会在生活紧张不富裕的时候让她去上学,给她买新书包,买凉鞋。至于奶奶跟姑姑就更加对她疼爱有加,简单的环境里没有那么多的纷纷扰扰,有的就只是最真实的情感。

  《阿莲》读后感(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作者汤素兰用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素材,创作一部鼓励孩子勇敢成长的正能量儿童读物。 曹文轩在序里说,童话是将虚构的故事当成虚构的故事来写,而《阿莲》却是结合了虚构和真实的经历,读来更让人回味无穷并引人深思。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主人公阿莲生活在一个落后而贫穷的山村,因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忙于生计——给人上门做裁缝,所以从小她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她的内心敏感而倔强,在她缺乏关爱的童年,是奶奶给了她无限的关怀和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她的坚强里有奶奶的身影,她小小的心灵里映射出伟大女性的光辉形象。

忙碌的妈妈

  当大家都把目光投注在这是一本励志童书上时,我看的却是一个时代一个女人(阿婆)的一生。阿莲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和为人,功劳非阿婆莫属。 在阿莲以为妈妈不爱自己时,是阿婆给了她童年所需要的一切母爱。在阿莲刚有了爱憎分明的意识时,她因为伯母对阿婆不好,也恶语相向,这时是阿婆用善良的言语教导了她,阿婆说,一家人报什么仇?牙齿还常咬着舌头呢,伯母要骂就骂几句,阿婆身上又没有少肉,没关系。阿莲到了上学的年纪,妈妈以年纪还小要她在家照看弟弟为由,想让她晚读一年,阿婆说,女孩子还是早点去学堂好,大了跟不上还会被人家笑话就不喜欢读了。妈妈不同意,阿莲因此憎恨弟弟,而阿婆说,‘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不要说恨死弟弟这样的话,会寒人心的。后来阿婆捣着一双变形的小脚,求着人家老师,从手帕里数出五角、两角的钱交了书费,阿莲才得以上学。阿婆想给阿莲用她妈妈做活裁下的边角料给她缝制个新书包,可哪成想,这书包直到阿婆去世阿莲才看到。这份感情,让读者泪流不已,这世间还有什么爱比这养育之恩更伟大,这世间还有什么情,随着世间的流逝越来越让人难以忘怀! 阿婆的一生是苦的,阿莲有了外婆何其幸运,她从外婆的身上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奶奶带着阿莲的弟弟

  阿莲酷爱读书,在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县一中时,却迟迟未收到录取通知书。此处的的描写又极具讽刺意味,哪怕是到了现在,管管相关,徇私枉法也随处可见。这正是这篇儿童小说的精彩之处,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成长又看清了现实主义社会,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守着本心,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怎么做!

  《阿莲》读后感(四):品读《阿莲》故事,回忆童年岁月

  中国乡村孩子的成长,本书故事是汤素兰老师结合自身的童年经历创作,为读者展现中国式童年的不同面貌。看到本书的故事介绍,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岁月,感慨万分!其实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于莲妹子的生活经历,多多少少有一些童年的影子存在,感觉记忆犹新。

  《阿莲》来自汤素兰老师的“童年风景”成长小说,讲述:来自农村孩子莲妹子的成长故事。故事中的莲妹子生活在贫穷、落后、狭小的环境里,同时爷爷的重男轻女、母亲的冷漠、父亲的长期离家让阿莲敏感而倔强,奶奶的关怀呵护让莲妹子感到温暖。她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摆脱穷困的生活境地,我相信她可以做到。

  故事的开端,莲妹子的妈妈快要生二胎了,家里人忙着找稳婆,所有人都期待着母亲可以为家里添一个弟弟。在旧社会的农村,生男孩的女人地位相对高一些,这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女孩子出生只会取小名,只有男孩才会取大名。男孩在家族里也是地位高尚的,得到很多的优待。反之在农村中女孩就是泼出去的水,是人家的人,父母都不太喜欢。没有生男孩的家庭,常常被村里的人看不起。所以,莲妹子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想法。这对于莲妹子确实不公平,感觉读起来有点心酸。

  但莲妹子并没有放弃自己,帮着母亲带弟弟的同时,时刻记得用心读书。靠着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穷苦的命运。尾声她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却遭遇了冒名顶替,还好她的老师帮她解决了读书的事情。她如愿上了高中,后来也上了大学,命运从此改变了。关于冒名顶替的事情,她也是后来才知道,现在想 想那个时代真的很可怕,还好莲妹子遇到了好人。

  读了《阿莲》的故事,仿佛回到了我童年的岁月。同样是处于贫穷、落后、封闭的旧思想农村里,我也有一位重男轻女的父亲,默默无闻的母亲,我奶奶从小对我关爱有加,所以相比莲妹子我是幸福的。后来农村改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就慢慢变得好起来。和莲妹子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80年代,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不用帮着妈妈带弟妹。日子虽然穷一些,但还算过得去。后来慢慢好起来,日子也好过了。

  汤素兰老师写的《阿莲》,故事里的人物刻画的细腻、真实,好多角色,仿佛在我的童年里出现过,感觉很亲切。

  �

  《阿莲》读后感(五):美好的童年

  《阿莲》读后感(六):在自有的小天地里,努力的活!

  这可能是我看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关于儿童类的成长小说。

  整体的感觉很美妙。

  这个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同,在酷暑的夏日,突然一阵暴雨袭来,刹那过后,你行走在路上,能闻到空气里被雨水洗涤过的清新的味道,你能听到花儿因为雨水滋润而开放的声音,你能感受到池塘里跳跃着的青蛙的喜悦。。。。。。。一股涤除了浑浊的清流。

  书中人物刻画的非常丰满。无论是作为小主人的阿莲,还是作为配角的那些小人物,比如丁老师,比如梅伯伯,只言片语的描述就能让人发挥很大的空间,从而对身处那个环境,那种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感同身受一般。出现在小说里的每一个人,仿佛,你都很熟悉,因为他们就是你童年生活里出现过的影子人物。你可能拥有同样的家庭,疼爱你的阿婆,不懂得如何爱你的母亲,和你亲近的嫚慢,你必须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弟弟等等,这样的童年是我们那一代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过的足迹。

  喜欢作者笔下很多的人物。比如阿婆。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确实如同她老人家说的,她是眼盲而心不盲,非常的善良,非常的智慧,多次运用一个传统妇女的隐忍和智慧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家族矛盾:长媳妇抱怨自己时的隐忍、铁驼吃明秀奶瞒着淑平的善意、建伟吃了装着铁驼“魂”的鸡蛋后的隐瞒、拉着阿莲去上学因为年龄不够而不能同意时的苦口婆心、阿莲夜夜点灯看书时与阿公女子读书无用论的争取,最后为了救孙子而跌落池塘离世的安详,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女性,即使没有读书,但在她们自有的那一方天地里,努力的活着。

  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梅伯伯,相比之丁老师,同样是读书人,同样是文化大革命下的时代的牺牲者,但阿莲却更喜欢梅伯伯。从两人对读书的态度就可窥一般。梅伯伯是那种遇到书,就有瘾的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还是会千方百计的找书来看,而丁老师却是一点因为读书惹怒了他,能做到一辈子不再碰书,所以才会有后面面对明亮是否偷扑克牌之事,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阿莲才会在即使,大家公认她是丁老师“最爱的学生”,她却无法忘记丁老师笑眯眯眼睛后面那刀子似的目光。也才会有后来丁老师返城,提出想让阿莲当她的养女,从此吃上“皇粮”,而阿莲想都不想就拒绝,却希望如果梅伯伯也返城认自己做养女,她是愿意的态度。

  同样的天地里,有人秉承自我的心,努力的活着。而有些人,无法忘却伤痛,站在黑暗里哀怨着。我们生而为人,有很多是自己没法选择的,比如我们出生的家庭,父母,兄弟,成长的时代环境等,但这些都不该是我们裹足不前的理由,从这个小说的众多的人物命运里,我体悟最深刻的就是:无论外境如何的变化,无论自身的处境何等的艰难,我们都可以选择在现有的自有的空间里,用何种的态度来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点,我非常的有共鸣。那就是作者安排了阿莲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在无数个深夜里,阿莲捧着从梅伯伯那儿借来的书如痴如醉的读着,她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一天是否能考取女状元,但她很深刻的体悟到那些夜晚在煤油灯下读的书,仿佛让她的心里长出了眼睛,能看见平时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能看见脑海里和心里的东西。这也许就是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意义之所在!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一位中央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小马哥。他是“阅读中国”的形象大使,他出生在新疆,小的时候喜欢读书。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正是书籍那片心里的绿洲,滋润、丰盈着我,让我下定决心走出戈壁滩。”

  26岁的那年春天,小马哥从故乡新疆来到北京,在此之前,他在克拉玛依油田做过10年的汽车修理工作,那10年中,他有过失落、有过对于现实的抱怨,却从来没有过放弃对于梦想的追逐,26岁,当青春只剩下最后一抹光亮的时候,他来到了北京,开始在北京灿烂的阳光下寻找温暖的力量。如今,他在北京的夜色中,通过声音传达真诚和感动。

  无论是小说里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无论是有阅读习惯的梅伯伯,阿莲,小马哥,还是没有阅读习惯的阿婆、明秀等都在自己的命运轨道上,拼命的,努力的过活!

  正如,作者在后续里所说的,作者本人从阿莲身上获得了力量。这个孩子降生在那么狭小的天地里,除了顽强地向上生长,她几乎一无所有。可她竟能像一颗种子一样冲破层层阻力破土而出,像清亮的溪流一样在山林间勇往直前,奔向外面的世界。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如同阿莲,如同很多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在自有的天地里,努力的活!

  《阿莲》读后感(七):莲如竹

  写童话的作者,很敬佩,因为自己便是成长在童话中的。童话造就了我的价值观,比如善良,诚实,勇敢等美好的品格!加上农村孩子的朴实,简直是翻版的笨汉汉斯!虽然长大以后很“吃不开”,仍坚信美好存于心中,心中的童话不能丢。相信很多人也是一样的吧,不然怎么那么多人喜欢看韩剧呢,那里不都是一些童话中才有的情节么?!

  可能成长的年代使然,没能读过作者的童话。我是读着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长大的,至今仍记得一些。作者是写儿童文学的,开始以为这是给儿童看的,不过也确实是孩子可以读的,但同时大人读着也不违和。单来书封面有点“图文并茂”了,但摸到手中那纸张的触感真心舒服,舒心的绿色,均匀的厚度,养眼的字体,都是我喜欢的原因。

  读下来这本小说,感觉有些乡村小说的感觉,有大家风范和写法。真心觉得文学作品,来源于真实感情的会特别发动人,特别流畅,特别容易让人接受!这里的情节,是那样真实,来自农村的我,孩童时的记忆里,很多是可以切实体会的。孩子们上学时的状态,农村孩子那天真懂事的样子,亲人间的相处,老人的睿智,不乏一些小民的面目,一些细节,小事的描写,包括认女儿那一段,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因为一个电工的家里两个儿子,想要认我做干女儿,当时还给了我一个大白馒头,现在还记得那个馒头的味道口感,但当我被他抱在怀里,我的妈妈将要走开的时候,恐惧攫住了我,一把扔掉大馒头,哭喊着又回到了妈妈身上,尽管妈妈并不宠我,打骂也是不少的。

  做了妈妈的自己,玻璃心到看不得关于孩子受苦的桥段,书中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孩饿得哭闹,真真的不敢细看!幸好他生在一个这样的家里,有那样善良睿智的阿婆!孩童间的玩笑,有时在大人那里就会放大,孩子也会认真!童年,和大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是这样的吧!幸好啊,都平安无事的长大啦!

  童话的单纯,诗性,美感,目前还没有领悟的这么透彻,仅是知道这个小说看得喜欢,看得感动,看得真实,喜欢最后那个明亮的举动,灵动的阿莲,是值得大家真诚善良以待的。这样的阿莲,小时候有阿婆的保护,还有妈妈隐藏的爱,有弟弟依赖的爱,有好朋友陪伴的爱,有长辈亲朋欣赏的爱,生活在爱中,才会成长得爱出爱返福往福来!

  即使懵懂,只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最后的坚持与努力也是会为我们带来回报的!生命短暂,将有限的时间利用好,不去计较不值得的事!

  《阿莲》读后感(八):《成长是酸甜的浆果》

  很久不看儿童文学,但是《阿莲》还是让我像以前那样放不下手。

  打开《阿莲》突然想起孩童时期同样无边无际的烦忧,长大了才知道烦恼其实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但是认真想想,好像成人世界的烦恼已经比孩童时期要来的好上许多。

  阿莲是作者童年时期的倒影,我同意能在阿莲身上找到我的影子。正是那个敏感忧虑的年纪里,我也捕风捉影的想要找出父母不疼爱我,再上一辈的长辈重男轻女的证据。也苦恼于只要是和长辈顶上一句嘴,父母不管事情的经过,只会教训我不知礼……看完阿莲再现在这么一想,确实大人长大了,却比孩子来得还要任性上许多,也许是没人再处处束缚了,也许是生活的磨砺让我们再见不得纯真和真实了,我们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总是那样的肆无忌惮,仿佛和我们嘴里的反面教材重合。

  阿莲很幸运,有一个识大体还十分疼爱她的奶奶,奶奶的陪伴不仅弥补了太多父母忙碌缺席的时光,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阿莲的学业表示支持,把阿莲送进了学堂,送出了大山。在家中即使受了大媳妇的委屈也不到村里说七道八,不辞辛劳的拉扯着家里的每一个娃娃。书里对明秀的描写简单又零碎,寥寥数笔却能为我从方方面面拼凑出一个仿佛站立在我面前的阿莲奶奶口中的活菩萨,美丽、善良又聪慧。不知道会不会有孩子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想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有,那真是这个世界的一点幸福。

  书本透着一股子清澈的绿,在这个燥热的夏天带给我一丝凉爽的抚慰。儿童文学的编排总比其他的书籍来得更要用心一些,略大的字体,舒适的行距,水墨画一般意境悠远的全页插图,让我在读每一个字的时候都感受到编辑和作者的体贴用心。文本间穿插了许多湖南当地的童谣,有些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可作者就是用这一点一滴的描绘猛的把我拉回了她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感激这本书让我得以窥见那个不同世界的一角。

  阿莲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得到了精心的刻画,我不懂阿莲会不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人物长廊中的一员,但 她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莲》读后感(九):童年没有童话,生活即是生活。

  最初想读这本书的时候,单纯只是因为她的封面很好看,满眼望去,都是绿色的世界,层峦叠翠,两个孩子坐在山头上,便让我生出了无限遐想,大概是青春年少,天真烂漫,是无限憧憬,前途无量,是未曾被世界中伤的孩子气吧。

  慢慢读着这本书,就渐渐沉入了作者讲述的那个世界,一个湖南的小山村,那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儿——阿莲,作者用阿莲生活里的一件件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串联起了阿莲的成长,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

  书里的人物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阿婆,我想阿莲一定也是最喜欢阿婆的。她的童年里,父亲一直外出打工,缺席了她的成长,可以说,阿莲是十分缺少父爱的,妈妈被继母刻薄对待,年少出嫁,丈夫却钟情他人,所以妈妈的生活也并不如意,她又内向,并不懂得怎么去疼爱自己的女儿,阿公重男轻女,嫚嫚虽然喜欢她,相处的时间却很短,秀姨是妈妈的“情敌”,在这个村庄里,陪伴她最久,最怜惜她,疼爱她的,就是阿婆了,作者也是花了很多笔墨去写阿婆的,她像极了中国传统道德里要求的妇女的形象,能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善良,包容,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是一心为这个家庭默默付出,不仅如此,她还拥有大智慧,年轻时她给自己起了名字;妈妈不让阿莲上学时,她坚持给阿莲报名;铁坨没有奶吃的时候,秀姨给铁坨喂奶她并不拒绝,并让阿莲保守秘密;她一点一点给阿莲缝书包,给孩子们讲道理……她给了阿莲童年里缺少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她,就不会有这样可爱的阿莲,以至于后来读到阿婆走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

  书中除了人物描写很棒之外,心理描写也细致动人,读着读着,我仿佛觉得,我就是阿莲,阿莲就是小时候的我,虽然从来没有在那样的环境和时代里生活过,但特别能理解她,她羡慕明亮,他的爸爸会给他讲外面的世界,他的妈妈会抱着他表达对他的喜爱,这些都是阿莲没有的,我们每个人可能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羡慕别的孩子吧,羡慕别人的爸爸妈妈,甚至因此和父母起冲突,慢慢的从一个孤独的小兽学着开始接纳这个世界。

  看书的时候,还和男朋友聊过,山村里的人们真的太单纯太质朴了,批斗会那个部分曾经了解过一些,也挺父母那辈人讲过一些,关于生产队的生活,曾经只是知道生活不易,在书中才算真正懂了一些。

  童年没有童话,会挨妈妈的打,会被爷爷嫌弃是个女孩儿,连上学都会被人顶替,但是生活即是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还有亲人,有良师,好朋友,怎么能说人间不值得?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沉思和感动,我也会像阿莲一样,好好成长的。

  《阿莲》读后感(十):那个鲜艳的花书包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江南 童年记忆就如上了锁的百宝箱,一句话一个场景就能让它们迫不及待的出现。读《阿莲》就想到了很多儿时的画面,童年里那些纷纷扬扬的记忆就如拭去尘土的镜面,愈加清晰起来。

  《阿莲》,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童年风景”成长小说,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以阿莲上学前后作为分水岭。故事围绕阿莲这个小姑娘展开,当阿莲还是莲妹子时,我们就跟随着她的脚步走进了她的生活。上篇主要写了莲妹子在家的生活:自小与母亲疏离,最依恋的是阿婆,阿公认为女孩子是做不得数的(这句话对一个孩子来说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它就像一根刺,折磨着小小的莲妹子),而爸爸在整篇文章中一直处于缺席状态。故事就这样一步步展开,我们看到了莲妹子与阿婆在一起的温馨,也看到了莲妹子被妈妈打的伤痛。但她始终是个坚强的孩子。在作者的叙述中,作为读者的我并没有游历在文章之外,而是自然的被带入文中,感受作者笔下的那份纯朴。 其实,在看上篇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此乖的一个孩子,她妈妈为什么不喜欢她?看到上篇的结尾处才发现,不是不爱,而是不知如何去爱。我相信,阿婆要用上百个二指宽的布条去缝制花书包的举动,不仅击中了我,也击中了文中阿莲的妈妈。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告诉我们:成长的不只是孩子,也有大人。 下篇是上学篇,莲妹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名字。她的生活空间也开阔了,不再只局限在自己家里。她认识了更多的人和字,她就如一棵小树苗,在知识的泥土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阿莲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注定要走过狭窄的乡间小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个由众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温情故事,里面有让人紧张的“秘密”,也有让人期待的“花书包”……人物饱满,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以“寒凉时节”为荣的阿公,他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阿莲问字时并不敷衍而是认真讲解;始终忙碌的妈妈,与孩子缺少亲近,但字里行间里也能看出她的爱;被学生举报,被家人揭发的王老师,(其实在“扑克牌事件”里我是恨他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认定,差一点就害了一个孩子),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悲凉;立志要去天涯海角的梅伯伯;还有和阿莲一直相携读书的明亮……一个个人物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走进读者的视线。 《阿莲》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我认为活得最通透的是阿婆。她是阿莲人生道路上的启明灯,她教会阿莲善良、有良心。她理解两个儿媳妇,她用行动支持阿莲读书,她是阿莲人生道路上最温暖的一部分。那个被我遗忘了的花书包,最后被阿婆缝好,成了阿莲手中最珍贵的纪念。这样一个细节,让我泪流满面。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这本书里的一个个人。这是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须眉毕现;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生活中的你我她。 山的那边是什么,我相信阿莲会看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阿莲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