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音》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知音》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13 02:3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音》经典观后感10篇

  《知音》是一部由谢铁骊 / 陈怀皑 / 巴鸿执导,王心刚 / 张瑜 / 英若诚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音》观后感(一):短评

  事实上,蔡锷逃走并不归功与小凤仙。但尽管这样,我还是相信他们是有感情的,不然,小凤仙不会一直留着一张“年轻将军照片”,也不会收起艳帜,以避他人与蔡锷“同靴兄弟”之嫌。小凤仙晚景凄惨,同其美貌繁华少年对比,让人更觉无常

  《知音》观后感(二):朝夕相处,却相隔如万重山

  特别深情厚义,特别有力量感的一部电影。

  这种深情,这种力量,是通过王心刚的形象表演传递出来的。

  以五十岁的年龄,饰演三十多岁的蔡锷,却更好地体现了一个将军的厚重、儒雅、风骨气度

  王心刚的确是一个浑身上下皆有戏的演员,也是当今中国演员少有能够与之匹敌的。

  知音观觅,“朝夕相处,却相隔如万重山”,本片的确是部很棒的电影。

  《知音》观后感(三):严谨才能成就经典

  从老师那儿拿到《知音》的古琴减字谱,这两天终于能完整地弹下来了,兴奋之余又重温了一遍这部经典电影。英雄每多屠狗辈,侠女从来出风尘,小凤仙虽然身在风尘,但和蔡锷将军相知相惜的感情却是感人肺腑。不得不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有原因的,当年的电影人对于作品态度之严谨是现在一些投机倒把制作方拍马也及不上的。片中的古琴是真正用于演奏的琴而非道具,演员也是经过专业古琴培训的,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前辈也在片中出镜并为影片配乐,正是这些前辈的专业和严谨才成就了这部经典的影片。

  《知音》观后感(四):知音

  2017-6-28 23:11

  #老电影# 《知音》(1981)。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

  影片描写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爱情传奇故事。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老电影民国风情十足,台词优美家国情怀儿女情长。编剧华而实填词,王酩作曲的主题曲《知音》,悦耳动听余音绕梁。

  《知音》观后感(五):家国

  哎呀,太阳怎么是黑的?

  国土沦丧,日月无光啊。

  四万万同胞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谢谢女士,将来我只用热血作画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也会为共和死,不死的,是共和。

  这个电影还是蛮不错的,虽然现在总是在嘲讽好些东西,都是在解构,看这个电影还是有那个时代神圣感的。

  【三点认知

  1.蔡锷和小凤仙的爱情,真美,这种知音是雄浑的,建立在家国的命运之上的。

  2.了解了当时的一些历史:

  a.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梁启超反对帝制,写了《已在所谓国体问题者》

  c.护国战争,南方唐纪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

  3.女子,也有许多英雄。小风仙、柳如是

  《知音》观后感(六):生当如蔡锷

  刚看完,生当如蔡锷,这个是感慨。一股正气人心中颇感。电影拍的不错,网上找了很多,没有清晰版本的。那时候摄影技术能够如此已经够好了。

  演员的演技不错,故事本身很凄美。蔡锷是个顶天立地男儿。为图国家之志。呕心沥血,从袁世凯那里虎口脱险。我相信历史真实比这个更精彩,更凶险

  当看到蔡锷虎口脱险后,推翻袁世凯,而后自己身亡的时候,觉得蔡锷就是为了家国而生的。这几天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说贺龙的故事,说贺龙生下来之前狂风暴雨,出生后就天气晴朗,等等。中间自然是加了不少的神话,想必是人们喜爱贺龙将军为他编的更加美丽的故事。

  可见对于人们来说英雄气概吸引力为人们人们固然会尊重会顶起。袁世凯不顾六国反对,不顾人民大众,不顾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要做皇帝梦。只能做83天的皇帝梦了。

  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这不就正好映射了会员体验机制塑造了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会员的良好体验者也才能得长久。尤其是网络上。做电子商务网站的人,尤其如此。那时候是人们没有选择机会,现在网民急躁的,如果你这个网站服务不好,可以随时叛变。

  ……

  《知音》观后感(七):戏中戏和音乐

  场景服装,道具无不用心

  蔡锷第二次见小凤仙时酒楼唱的戏是《苏三起解》,伏笔小凤仙入狱。

  袁世凯看报纸时的大鼓书(?看不出是什么艺术形式)唱的是吕布和貂蝉,美人计中计。

  两人在戏院看戏时的剧目是曹操(看不出是哪个段子!),这个太明显了。

  片头两人相见时蔡将军抚的是《流水》,小凤仙那首心浮气躁的是《潇湘水云》。

  维基百科上对《潇湘水云》的简介“此曲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其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于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云萦,遂谱《潇湘水云》,以曲抒郁。”

  南宋的郭楚望眺望北方故乡,被云雾所蔽。一般认为这首曲子的感情是家国之思。一方面符合讨袁救国维护共和的主题,一方面伏笔小凤仙的结局和最后一个镜头(蔡锷的老家湖南正是“潇湘”)。

  《知音》观后感(八):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这是非常美的一部电影,含蓄富有韵味

  内容是大时代的政治斗争,加没有结果的爱情。

  谢铁骊拿了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我觉得,凭《早春二月》与《知音》就足够了。

  谢铁骊的电影有东方人特有的细腻表达方式,好似李安,难得的是,谢半生处于红色年代,除了一两部文革期间的失败作品,他都有一种,与同时又红又专导演不同气质,儒雅,古典。

  此片完全可以毁在时代背景描述上,很容易过于煽情狗血,反而起反作用

  可是谢控制的很好,不急不缓,描述二十一条签字后人民的反应,两名示威的爱国学生自杀抗议场面,没有过多煽情,仅用学生的激愤与围观群众麻木对比,造成了很震撼效果

  蔡愕与袁世凯派系的斗志斗勇,与小凤仙的拉锯式的试探,都紧张好看过瘾

  说演员,王心刚实在太赞了,蔡的深沉,近于狡猾机智,以及对小凤仙似动心又似无心的感情,他演的随心所欲

  张瑜太稚气,不过她以男装扮相,在茶馆弹琴与蔡相遇的镜头,突然让我想起《胭脂扣》,说到古味,说到文化气质,年轻的张瑜是担当地起的。

  电影主题歌也非常好,与电影契合的完美无缺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句在电影中是小凤仙临时加上去的,蔡那时并不信任她,一只普通情歌,加了这一句,突然有了某种神圣的激情。蔡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刻,是他对小凤仙改观的开始

  《知音》观后感(九):从来侠女出风尘

  最令我动容的是蔡锷在病床奄奄一息的时候,仿佛在追忆往事,这时画面依旧是在病房,而周围的音乐却是小凤仙唱的那首歌,然后下面的一幕就是小凤仙在船头唱着“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然后一叶小舟在山碧碧,水清清中消失

  在蔡锷听见那句“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是心中的震惊与动容,也是大概是这时候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寻常的风尘女子,而是他蔡锷心中的侠女。也是在这句歌词中我在儿女情长感受到了一份豪迈与气度,读到了“一蓑烟雨任平升”的气度。

  在小凤仙与蔡锷要离别时,蔡锷的依依不舍,尤记小凤仙说的那句,你是四万万中国人的,也是我小凤仙的。

  离别时身旁的副官与蔡锷说,不知道凤仙姑娘现在怎么样了,蔡锷只是带上了墨镜看向了窗外。我不知在他的眼底是否会也泪水

  蔡锷与小凤仙的感情娓娓道来,安安静静但却刻骨铭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小凤仙并没有,也许小凤仙这样的女子有的是一份爱国情怀,一份胸襟与气度。也正是有了这些都东西,小凤仙才是一个侠妓,而非只是一个名妓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蔡松坡)

  《知音》观后感(十):桃花颜色千秋

  某天,有位电视台朋友说她正在做“民国那些女人”的电视专题,而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民国女人”不是陆小曼,也不是张爱玲,却是小凤仙。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故事,一直为后来者津津乐道,因为其中蕴含的情和义。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谢铁骊、陈怀皑、巴鸿三人导演了电影《知音》,讲述蔡锷和小凤仙的历史传奇故事,在当时曾引起不少的轰动,由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更是风靡一时、传唱不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再来看这部电影,依旧被影片富含的古典韵味以及浪漫主义情怀所深深打动,古有伯牙子期、今有蔡锷凤仙,一曲高山流水,弹出的又何止是一段人世间最难寻觅的知音佳话

  虽然时有今人提出蔡锷并不是在小凤仙的全力帮助下逃离北京,更有人探讨蔡锷对小凤仙是否逢场作戏。蔡锷能完全脱身也许是得益于很多有利因素,比如包括他老师粱启超的暗中协助,但小凤仙的帮助肯定不可忽略,不然何以当时各类报纸皆称小凤仙为“侠妓”?

  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日本,遗体运回国内后,便归葬于长沙岳麓山,成“国葬第一人”。自从来长沙求学工作后,爬岳麓山也不下数十回了,每次爬山,总会到蔡公墓前默默地站一会,内心深处愤慨将才早逝、天意不公

  近日读《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书后附有1916年11月30日《长沙日报》一则题为《警署传询小凤仙》的短新闻大意说蔡锷病逝后,各报纸盛传小凤仙欲自杀徇情,于是警察为此传询小凤仙,凤仙回答: “儿与蔡先生感情殊笃,比闻其死,不胜悲痛”,警官生命至重,不可轻生。她的回答是:“个人之事,可不必管。”由此可见小凤仙对蔡锷情之重义之深。

  蔡锷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时,举国哀悼,小凤仙更是痛不欲生,她写了两幅挽联。

  其一: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其二: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一代共和缔造者,能遇见小凤仙这样的奇女子,幸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